0

房贷利率选择(通用3篇)

2023?2023年龙江银行的贷款利率都是按照央行的基准利率进行调节的,每个银行的贷款利率都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实际的贷款利率是多少还需要以银行的具体情况为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房贷利率选择2023,供大家参考。

浏览

4585

文章

3

篇1:市民选择负利率下存款的原因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之前给大家从国家政策角度分析了国家维持负预期年化利率货币政策的原因,下面就想给大家从市民角度分析一下市民选择负预期年化利率下存款的原因,下面是详细分析的内容,以供所有有兴趣者参考。

很多市民都认为在负预期年化利率政策下,把钱放在银行还不如用这些钱来做一些其他的投资呢,其实这种想法也不完全正确,因为投资理财是近几年才新兴的观念,而负预期年化利率却并不是突然有之。应该看到,负预期年化利率下我国居民的储蓄选择,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

1、居民持有储蓄存款的动机。一般来说,持有货币有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在我国,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就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生活成本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为满足今后的生活开支、子女的教育支出以及购买房产或养老,储蓄存款中的前两个动机日益增强。这导致出于盈利目的而持有存款的需求并不旺盛,所以也就造成了存款对预期年化利率的反应相对不敏感。

2、金融市场风险的大量存在。由于企业尚无法对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回报,使得国内金融市场中的投机性氛围相对较浓。一些人通过低买高卖谋取差价以获利,不时导致资产价格的巨大波动。与此同时,大多数普通居民缺乏专业的金融理论知识,又无足够的闲暇时间和精力管理风险,故尽管存款在负预期年化利率条件下产生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但仍不失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投资方式。

3、合适的投资工具较少。近年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发展,股票、基金、保险等市场不断壮大,银行、证券、信托机构也推出了大量理财产品,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波动性和巨额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情况也经常出现。一些人投资这些产品后连呼上当,于是又将资金转回到银行存款。由此可见,在负预期年化利率下依然进行储蓄存款,实在是一种无奈却理性的选择。

从上面可以知道,我国的负预期年化利率现象这么频繁的发生出现,而且持续时间这么长,肯定是和储蓄问题有着密切关联。

拓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利率传导机制与货币扩张该如何选择

全文共 2149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扩张该如何选择么。你知道利率传导机制与货币扩张的选择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么。下面由小编为你分享利率传导机制与货币扩张该如何选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结构性宽松助力转型升级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能过剩与供应不足的供求格局并存,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的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要政策支持。通过适度的“精准滴灌”,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一些边际上的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据《回顾》介绍,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五次实施定向降准,鼓励支农支小。同时,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的定向支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棚户区改造、扶贫、重大水利工程、地下管廊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未来央行将继续通过实施结构性宽松政策补短板,促进结构转型,信用债市场也会因此进一步分化。

率传导机制与货币扩张的选择

2016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第一财经日报发表《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主要特点的回顾》,表示货币当局将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不可能全面放水实施大规模刺激。通过实施结构性宽松政策,促进结构转型,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稳定,有序引导人民币向均衡水平调整,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详细点评如下:

3、降息空间有限,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是重点

2014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转型,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防止通货紧缩,缓解企业债务压力。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后,为了防止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大规模资本外流和其他货币竞争性贬值,中国货币政策降息空间有限。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将是主攻方向。

据《回顾》统计,2015年以来,先后五次下调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先后九次引导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2016年4月份,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为2.11%,较2014年末下降1.38个百分点。2016年3月,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较2014年末下降1.47个百分点。我们注意到,2015年进行了4次降准,2016年仅有一次, 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全部发生在2015年。2015年10月27日以来始终位于2.25%。由此可见,2015年货币政策以降低基准利率为主,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但美元加息后降息空间有限,只能通过完善利率传导机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2.25%的局面下,债市收益率下行缺乏政策基础,唯有静待利率传导机制完善。

4、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加强服务实体经济

过去5年,中国M2增速维持在13%左右,GDP增速却逐步下行。这固然反映了中国潜在增长率下行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反映了金融体系效率在逐渐下降,金融风险在不断积聚,并导致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因而,需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回顾》解释,2015年8月11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1.9%,校正了中间价与市场汇率之间的偏离。2015年12月11日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和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市场转变汇率观察视角。再结合《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未来央行将会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稳定,有序引导人民币向均衡水平调整,降低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16年1月人民币连续大幅贬值导致股债双杀的局面重演几率很小。

5、被迫投放流动性,大规模刺激不可期

2015年来为稳定金融市场两次被迫投放流动性,适度逆周期刺激不改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中国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大规模刺激不可期。当前,中国面临债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率高企,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一旦信用风险爆发,引起信用紧缩,将给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冲击。因此,保持金融系统的合理流动性是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必要举措。另一方面,在潜在增长率下行的背景下,大规模刺激措施只会延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可能诱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长远增长。

据《回顾》披露,2015年6月中旬以后股市大幅下挫,降息并提供流动性支持是为防止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16年1月份为防止恐慌、促进市场稳定加大了流动性投放,导致M2增速有所加快。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言,货币政策很难对资产泡沫做事前的准确判断,无非是在事后从金融稳定角度提供一些流动性支持,以缓解泡沫破灭造成的经济后果。注入流动性只是为了防止金融危机,货币信贷总体将平稳适度增长。2016年一季度特别是1月份货币信贷增长比较快,主要是货币政策适度考虑了逆周期宏观调控以及金融稳定的需要,同时也与中国特色的春节假期扰动有很大关系。春节因素消除和股市逐步趋稳后,M2将会回落,甚至未来几个月M2同比增速可能会因基数效应有比较明显的下降,但货币信贷增速终将回归正常。由此可见,中国货币当局将会继续保持合理流动性,不可能全面放水实施大规模刺激。若外汇储备下降导致基础货币供应紧缩,或会进一步降准对冲以维持流动性,但M2增速不会因此上升,货币市场利率有望保持平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银行理财利率如何选择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资金面的持续宽松,各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正在经历持续考验,截至上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连续6周下跌,并创下36周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各大银行及第三方“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同样经历了量价齐跌,仅有一些外币理财产品因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其收益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逆势上涨。那么,在此情形之下,银行理财利率如何选择?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比于此前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5万元起售,期限为3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产品,其年化收益率大多在4.7%-4.9%之间,而相关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周,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较上上周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连续6周下跌并创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收益水平。

事实上,今年2月份为银行理财的收益拐点,数据显示,2月份平均收益率最高曾达到4.93%,此后一路下跌,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下跌幅度非常大。在业内人士看来,7月份流动性较为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达到今年的最低水平,这是导致银行理财收益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提醒您:只要是投资必定伴随风险,收益越高风险也越大。我们平时多学习一些投资理财安全小知识来帮助自己。想要了解更多什么是银行理财等问题请直接关注本网站了解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