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与杜甫相遇作文800字【精选20篇】

浏览

4911

文章

149

篇1: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同一部历史书一样,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他的诗歌可以视为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翻译及赏析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作品原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杜甫号称什么 杜甫被誉为什么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杜草堂”等,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的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杜甫草堂在哪里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扩展资料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杜甫一生生涯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势把他卷入流离失所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那时的种种社会情景。

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头脑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生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昼梦杜甫赏析 《昼梦》杜甫唐诗鉴赏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昼梦》是杜甫晚年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悲哀而沉重的。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衬出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昼梦》

唐·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译文

二月里总是嗜睡,人也总是昏昏沉沉;但不仅是因为夜短才使人在大天白日里睡眠。

桃花开了,气候暖和了,满眼春光不由令人心醉了;直到春水边落日下沉仍然在被魂梦相牵。

梦中故乡的门巷已被掩埋在蓬蒿乱草之底,那中原的君臣被困伏在一些豺狼虎豹的身边。

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战乱,让老百姓安心种田,普天下再没有虎狼之吏横征暴敛,残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钱财呢?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了春夜的短暂,“二月饶睡”解释了昼寝入梦的缘由是因为白昼的时间长,而黑夜的时间短。而作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他操心焦虑,积劳成疾,透露出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

诗的五、六句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诗中的“底”和“边”字将国家的危难和社会的灾难都刻画了出来。

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梦醒之后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贪官污吏的憎恨,但是在如此不堪的社会中,作者对清明政治仍然有着向往与希望。整首诗虽然有写到景物,但是都是为了衬托作者愁惨的心境,抒发自己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杜甫和李白都是唐朝诗人,为什么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个人同样都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大诗人,他们的诗在后世非常有名,这一点从每个人都会背的他们的诗就能看得出来。而在历史上,这两个人也算是好朋友,尤其杜甫,对李白真的是迷弟一个。然而我们读他们的诗作,却发现,李白好像一直都是豪气冲天,游山玩水的,但是杜甫却截然相反,总是忧国忧民未老先衰。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别呢?

其实,诗仙李白并非一直游山玩水不缺钱,印象中穷困潦倒的诗圣杜甫,也并非所有时候都这么穷。先看看李白的财政状况,虽说经常游山玩水,在诗歌里歌颂国家的大好河山,但晚年的李白,也确实有穷困潦倒的时候。

比如他曾经因为被牵涉入“永王案”而被流放,好在中途得到赦免。但生活成了难题,只能流落到当涂,依附于当涂县令李阳冰,直到61岁那年去世。他一生的心血诗集,也幸亏李阳冰慷慨解囊,才得以流传下来。

不过更多的时候,李白确实过着无忧无虑的“不差钱”生活。在那天下太平的盛唐年间,这位大诗人的来钱路子也是极多。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就是唐朝宫廷的赏赐。

他曾经做过唐王朝的“供奉翰林”,写了一票经典名诗,把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哄得心花怒放,却无奈开罪于太监高力士,结果遭到了排挤。但对李白恋恋不舍的唐玄宗,还是对李白“赐金放还”。

唐朝皇家的“赐金”,通常都出名优厚,所以李白很多豪迈诗篇,都写在这次“拿钱走人”后。

而且李白本人,也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他在游山玩水的年代里,也捎带手做过生意。开元年间时,他就在南陵做过倒卖铜铅的生意,这个生意在当时属于暴利行业,当然也十分辛苦。不过李白却是做的有滋有味,不信听他的诗: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需问舞袖,佛尽五松山。

除此以外,李白早年的家庭条件也不错,出门带的钱不少。所以才会有《上安州裴长史书》里“散金三十余万”的豪气。他的两任妻子,一个是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一个是唐高宗时期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全是有钱人,自然也有钱供他糟。

就算是生意不顺,钱遭没了也没啥,全国都有他的崇拜者,走到哪里都有人请客。哪怕后来获罪被流放,被流放前,好些崇拜者们也是排队请他喝酒,场面十分热烈。放在盛唐年间,他真不差钱。

相比这不差钱的李白,与他齐名的杜甫,在好些后人眼里,却常是一副穷到家的模样,但事实上,杜甫是正宗的官宦人家出身,家里经济条件不差。盛唐年间游历长安时,杜甫的诗文虽然暂不出名,仕途也不得志,但一直有家里的接济。所以才有闲钱陪着李白游山玩水,结下深厚友谊。

到了安史之乱时期,杜甫虽然吃了不少苦,亲眼目睹了很多战乱,但他也做过唐肃宗朝廷里的左拾遗。后来流落蜀中,更在节度使严武关照下作了幕府参谋,等于一直在做官。

此外,夔州都督柏茂林还帮杜甫买了四十亩柑橘园,另外还交给他两千亩山林,产业着实不小。那一段时间,也是杜甫创作井喷的时代。住在夔州的三年里,一口气写了四百多首诗。

但是中唐以来的战乱,却还是打乱了杜甫平静的生活。晚年的杜甫还是离开夔州,路上遇到洪水饥荒,最终在770年,死于潭州往岳阳的小船上。

说起来,这两位唐朝最伟大的诗人,都是唐朝盛衰的见证者。人生的起起落落,令人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杜甫的作品被称为什么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称号

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诗史”是指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杜甫被称为“诗圣”,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杜甫是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圣。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什么

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被称为“诗圣”。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史”是指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

“善陈时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所写为当时的重大事件或与重大事件有关。

二是“诗史”除了指作品所写的题材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深刻的,对社会具有比较大的正面的思想教育作用。

杜甫有几个诗的称号

杜甫就一个称号,号称“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光与光相遇后会发生什么?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上图描述了检测到的光散射现象。照片来源:ATLAS/CERN

光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由称为光子的亚原子粒子组成,但它具有波动性质(干涉和衍射)。现代物理学也证实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将产生纠缠态,即多粒子叠加。它们会反射、衍射和折射。它们有角动量,但没有质量。

从来没有人观察到光线像斯诺克球一样相互碰撞后会改变方向。然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是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七个实验探测器之一,它观察到了这种现象的第一次实际发生,其中两个光束互相碰撞,然后改变了它们的轨道。

这种现象是“测不准原理”中的一种光散射现象,1936年汉斯·海因里希·欧拉和沃纳·海森堡首次描述了这种现象,1951年罗伯特·卡普勒斯和莫里斯·纽曼推导了计算公式。这一现象表明,当光被施加到另一个光粒子上时,光波的一部分将被粒子散射,从而指示粒子的位置。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马特斯·达因达尔(Mateusz Dyndal)说:“根据经典电动力学,光通过光时不会发生散射,因为光通过非均匀介质时会发生散射。”

"但是如果把量子物理学考虑在内,光就会被光散射,尽管这种现象似乎不太可能发生。"

伦敦大学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乔恩·巴特沃斯在他为《卫报》写的一篇文章中把这两束光比作两个橡皮球。

环形仪器的实验观察始于2015年,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铅核高速碰撞。这种粒子的能量高于粒子加速器中通常使用的质子的能量,这意味着实验中有一束致密的粒子束。这种高能光再次与光碰撞,一种神奇的散射现象出现了。

重离子(质量大于4的原子核)通常不会碰撞,但光子会经历所谓的非弹性碰撞,即当粒子在碰撞过程中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发生散射。

在研究小组分析的40亿个事件中,他们发现了13个候选事件。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这两个光子在相互作用后改变了方向,而不是透射和会聚成一束光。

如上图所示,环形仪器检测到两个光子在圆的中心相遇,而黄色和绿色区域代表散射光子沉积的能量。

物理研究员丹·托维(Dan Tovey)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光可以与自身相互作用的证据。”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蝌蚪工作人员从sciencealert编译,翻译狗Gege,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杜甫生平是什么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2

杜甫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3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4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阿根廷与法国相遇决赛,是阿根廷新王登基还是法国队如愿卫冕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阿根廷法国相遇决赛

阿根廷队和法国队将在2022年12月18日23:00进行比赛,争夺决赛的冠军。这将会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比赛,决定着究竟是阿根廷新王登基还是法国队如愿打破60年魔咒,卫冕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在此之前,更是以2:0的比分打败了本届世界杯最强黑马摩洛哥队,连续两届打入了世界杯决赛。

在法国队参加卡塔尔世界杯比赛时,就有许多球迷不看好法国队,认为60年的魔咒太难以打破。法国队因为主力球员本泽马和博格巴因为受伤无缘参加卡塔尔世界杯,不得不退出国家队。有了这两名主力球员的缺席,使法国队的实力大幅下降,因此法国队也开始不被看好。而在姆巴佩的带领下,法国队依旧挺进了决赛,这是大家所想不到的。这也使大家对法国队的实力有了更高的评价。

法国队在2018年就取得了冠军,如今正是法国队的巅峰时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比赛上,法国队以4:2的成绩击败了克罗地亚队。今年克罗地亚队以0:3的成绩败给了阿根廷队。2018年,母巴佩也一战成名,成为了世界上身价最高的足球运动员。如今个人身价高达1.6亿欧元的姆巴佩,最擅长的就是无人能及的速度,足以弥补他在其他球商方面和脚下技术的不足。如今更有消息指出,本泽马伤势恢复,即将参加世界杯决赛,代表法国队出战。更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好结果。这样的消息对于阿根廷球队来说,仿佛不那么友好。

因为,这一届世界杯是梅西的最后一届世界杯,如今已经35岁的梅西,时隔8年再一次带领阿根廷队打入世界杯决赛,争夺大力神杯。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阿根廷以0:3的比分败给了克罗地亚队,遗憾被淘汰。最后梅西和大力神杯擦肩而过,梅西深情凝视大力神杯的照片广为流传之后,世界各地的球迷都希望本届世界杯比赛上梅西能够高举大力神杯,在自己的黄昏之战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目前的阿根廷球队是一支空前团结的队伍,所有的球员都曾是梅西的球迷,希望在和偶像的并肩作战的同时,帮助偶像完成心愿。归根到底,阿根廷队和法国队的对决更像是美洲足球和欧洲足球的较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台梓州杜甫草堂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三台梓州杜甫草堂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据史载,公元762年,弃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到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遗址上,于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草堂内诗圣生平馆,中院宏伟的诗史堂,花木扶疏的后院。暖融融的春阳下,几树海棠开得正艳,火焰般的花朵给清静的小院平添了几分亮色。碧绿的荷池中伫立着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诗人抚袖昂首,满含忧患的双眼遥望着远方。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离开四川后,终因病痛缠身,穷困潦倒而客死于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于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聂小倩和宁采臣相遇的寺庙指的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聊斋志异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一部鬼神小说,里面有着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深受大家的喜爱。其中,聂小倩的故事由于被翻拍成《倩女幽魂》而享誉全国,剧中,聂小倩和宁采臣相遇的地方也被人津津乐道。那么,聂小倩和宁采臣相遇的寺庙叫什么?

聂小倩是一个美丽的女鬼,生前薄命,只活到了十八岁就去世了,死后被安葬在浙江金华的兰若寺,被妖怪胁迫残害过路人。宁采臣上京赶考的时候,借住在兰若寺中,聂小倩想借机加害宁采臣,却被宁采臣所感动,告诉他实情,二者一起通过了努力逃离了妖怪的魔爪,最终终成眷属,这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打动了很多人的心,成为大家喜爱的故事之一。

聂小倩和宁采臣相遇的寺庙叫兰若寺,两个人的相遇有着一种浪漫的色彩,二人缠绵的爱情也必将被传颂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杜甫公园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公园的前身是东洲,又叫花洲、靴洲、鸭婆洲、鸳鸯洲、位于城区耒水中流偏东,距东岸一水之隔又生成一小洲,便形成大小不一的两洲,四面环水,雅称为鸳鸯洲。所谓靴洲,传为杜甫舟上郴州,在此掉了一只靴,人们打捞上岸葬于洲上而得名。所谓鸭婆洲,是说江水暴涨,难没其洲,小洲如鸭,浮游于汪汪洪水之中而得名,似有水涨鸭高之感。所谓花洲,是说春天一到,洲上百花齐放,桃李争艳,柳絮轻飞,莺歌燕舞。2000年耒阳市政府将此改建为杜甫公园,使之锦上添花。更为引人注目,是从西岸到东岸的中部,建造了一座宏伟状观的张飞索桥,方便游客跨过耒水,观赏水上风光后,再游览杜甫公园景色。游客漫步张飞索桥,流光溢彩,彩旗飘飘,星沉河汉,水天一色,不禁唾口而出联语;

上下影摇波底月;

往来人渡镜中桥。

杜甫公园,美景如画。金色太阳,光芒四射,普照公园:杜甫塑像,仰首望天,爱国爱民,令人观瞻;千手观音,普渡众生,南海观音,救苦救难;观音坐莲,美貌动人,令和尚还俗;哪吒闹海,降服龙宫,鼓舞少年斗志;二龙戏珠,数对起舞,足见极乐的龙世界——东方乐园。巨大恐龙,兴云吐雾的中华民族精神;美若天仙,不卑不伉,乐乐大方的芙蓉女子,亭亭玉立。如此等等,诚可谓:

园里风光景色秀;

桥下玉带波光寒。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手相遇会如何过招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在博弈中,有时候高手过招会导致非常出乎意料的结局。印度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曾经在1994年提出一个叫作“旅行者困境”的博弈。一趟航班有两个旅行者丢失了行李,其中包括价值相同的两件古董,而两人都声称古董价值100美元。航空公司认为这两人故意高估了古董价值骗取赔偿,于是把两人分开,要求他们各自写下古董的真正价值,且必须是2~100美元之间的一个数。航空公司规定,如果两人写下的数相同,就认为那是一个真实的价格,照价赔偿;如果两人写下的数不同,那么就认为较小的那个数是真实价格,并且按这个价格赔偿,同时对写下较大数的人收2美元罚款,对写下较小数的人给2美元奖励。这两个人如果都聪明而理性,会怎么写呢?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两人都写100。可是你是否想到如果此时你灵机一动写上99,而对手依旧写100,你就会得到99+2=101美元——于是写99比100要好。但是对手难道就想不到这一点吗?他说不定也会写99。在这种情况下你写98比99更好,因为这样你可以得到100美元而不是99美元。同理对手也会得出写98比写99好的结论??这样一步步地推理下去,你会发现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都写2美元。

这样一个策略局面是每个人都考虑了一切可能性后做出的最理性的结果,而对这个局面,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能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使自己的收益更大。在博弈论中,这样的局面就叫作“平衡态”,由数学家纳什提出,又称为“纳什平衡态”。博弈论告诉我们,高手过招的策略选择将是一个纳什平衡态。

约翰·纳什

美国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约翰·纳什,正是我们说的“纳什平衡态”的提出者。跟博弈论创始人冯·诺依曼一样,纳什也被认为是个天才。年仅22岁就拿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在他仅有28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平衡态”理论,这个理论后来给他带来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之后的几年里他连续做出重要的工作,然而在1959年因为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而住院。

精神分裂症使纳什产生了一些幻觉,以为自己有特殊使命,而且身边有一些帮手和敌人。但这些幻想肯定不是因为他研究博弈论过分理性导致的——纳什病好之后回忆说是因为自己太想成为一个重要人物了,以至于被幻觉取代了科学理性。纳什说当时他以为“如果我思考得更正常一点,我就不会有好的科学想法”,而后来精神分裂症能够在1995年痊愈,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他逐渐学会用理性思维去战胜幻觉的结果。

据美国当地媒体2015年5月24日报道,86岁的著名数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和他的夫人阿丽莎遇车祸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野望杜甫翻译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的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古诗原文: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作品简介:

《野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潜藏在下面的却是海内风尘。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诗的首联写野望时所见的西山和锦江景色;颔联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孤身浪迹天涯;颈联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尾联写野望的方式和对家国的深沉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至杜甫拼音版 小至杜甫赏析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天时人事日相催tiān shí rén shì rì xiāng cuī,冬至阳生春又来dōng zhì yáng shēng chūn yòu lái。刺绣五纹添弱线cì xiù wǔ wén tiān ruò xiàn,吹葭六琯动浮灰chuī jiā liù guǎn dòng fú huī。岸容待腊将舒柳àn róng dài là jiāng shū liǔ,山意冲寒欲放梅shān yì chōng hán yù fàng méi。云物不殊乡国异yún wù bù shū xiāng guó yì ,教儿且覆掌中杯jiāo ér qiě fù zhǎng zhōng bēi。

原文及翻译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翻译: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赏析

《小至》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当时作者漂泊在夔州,恰逢冬至有感而发所写下的这首诗,全诗选材典型,“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首联交代时间,一个“催”字奠定了全诗愁闷的基调;颔联写人的活动,颈联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让人感到天气渐暖、春天将近的一丝喜悦,尾联转而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处异乡而不免悲从中来,于是邀儿子一起借酒消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杜甫也曾做官,晚年为何穷困潦倒?

全文共 1945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除了被人称作“诗圣”,还有另一个外号,叫做“杜工部”,取自他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意思。但是我们也知道,杜甫的晚年才是真的穷困潦倒,连住茅屋都会被小孩子们嘲笑,风一吹茅草就飞走了,漏风漏雨,贫苦不堪。那么,曾经做过官的杜甫,晚年为何如此凄惨呢?

要说幕僚,又得从“官僚”一词讲起。中国古代官场上,向来有一种把各级衙门行政官员通称作官吏或官僚的习惯,其实严格地说,官与吏有区分,官与僚也有区别。商周时代,僚的含义略近奴仆,所谓“僚者,劳也”;入秦汉后,僚又转换成僚属的意思,比如《三国志·魏书·王观传》云,王观“治身清廉,帅以下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很明显,这个“僚”就是主官属员的概念,由这个概念对应一个“官”字,僚与官的主从关系再清楚不过了。

那么“僚”字前面又何以加个“幕”字呢?原来“幕”本是帷幄的通称,古代时,天子或将帅率领部队出征,治无常处,就以在野外搭起的帐篷作为指挥部,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是缘此发生的。起先是幄幕被称为幕府,后来高级一点的军政大员官署,也都被叫作幕府了。从秦汉直到隋唐,凡一个方面的军政主官,都有按一定程序自行聘用秘书、参谋、副官性质佐员的权力,这种人就可叫作幕僚了。

比如大诗人杜甫就曾被节度使严武聘入幕府当参谋,叫“节度参谋”,但是又在京朝挂个虚衔,叫“检校工部员郎”,因此人们常叫他“杜工部”,其实他压根儿没去工部上过一天班。这里头有无讲究呢?当然有,如果你真是吏部除授的职官,就有一份编制内的俸钱,退休后还可以打个折扣地领下去;但你这个节度参谋是严武私聘的幕僚性质,不在正官系统,对不起,这一笔俸钱得由严武自己从节度使办公经费中开销了,退休后亦无折扣俸禄可享,那就怪不得杜老夫子晚年潦倒食物中毒而死了。

这一比,也就把幕僚性质的佐员和在正官编制里的佐员之区分凸现出来了,前者是吃主官私人的料,形成了一种幕主与幕宾的关系,他们的荣辱升降,全系在幕主的官运浮沉上,所以大都只知幕主而不知朝廷;而后者,是吃国家的俸,和主官是一种上下级关系,能否官运亨通,当然与领导对你的看法有一定关系,但最终还得落实在考核、升黜等一套制度上,从利害上着眼,自然是先有朝廷,后才是长官了。

这种现象普及开后,在中国官场里形成了一种双轨现象:幕与府分离,府是冠冕堂皇的议政场所,幕是主官私人的小班子,决策于私幕,施行于府署。《世说新语》上晋朝时大臣谢安与王坦之常找权臣桓温讨论公事,桓温让亲信郗超躲在帷帐后偷听,风动帐开,谢安大笑说,“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这句话可算是把幕僚身份虽然低微但却可以参预机要的实质点透了。北宋建国后,太祖赵匡胤为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专门针对这种幕僚现象订了个制度,无论哪一级衙门,凡记室(秘书)、参谋一类幕职,概由朝廷委派,不许主官私聘。从此,幕僚又还原到正官系统内。

降及明清,尤其是清朝中叶以后,情况又起了变化:地方衙门中吏胥盘结,凭他们通晓办事律令、格式和成例的资本,蒙骗乃至挟制官员,而那些一榜两榜出身的官员,做八股文头头是道,做“亲民之官”则昏昏如也,要挣脱这个网局,非得找人帮忙不可;至于更多的靠世袭、保举甚至是花钱买官做的人呢,有的连字也识不得几个,那就更窘了。

比如独逸窝退士所辑《笑笑录》上,谓汴中有个由九品杂职慢慢保举到知县任上的老爷,全不懂坐堂规矩。第一回升厅审案时,刑房书吏事先准备好了一张传讯当事人和证人的名单,依公文格式,起首照例是“计开”两字。这位老爷不通,惊堂木一拍,先用朱笔在“计开”两字上点了一下,喝令“传计开”。那刑房书吏肚子里好笑,又不便说破,竟诡词答曰:“计开未到。”这一案审过,又审下一案了,名单上还是“计开”为首,老爷又用朱笔点传,书吏仍以“计开未到”为答。老爷大怒云:“今日两案俱是‘计开’为首,乃敢抗传不到,明系差役买放!”马上就要请快班公人吃板子,急得捕快大叫“计开不是个人!”还有比这好歹识“计开”两字更次一等的,如明人冯梦龙所著《笑府》,谓某县丞纯粹是个文盲,凡买东西,都画个形状在账簿上。有一天知县来丞厅有事商量,恰巧县丞走开了,知县看见摊在公桌上的账簿,左看右看不懂,就用朱笔一行一行抹去。

这时县丞回来了,只见账簿上多了那么多红杠杠,不由发急:“你衙内买红烛,如何也记在我簿上?”这种货色,可怎么做官办事呢?再进一步说吧,即便是一些很精干的州县官员,面对繁剧的征赋审案、发役科派等事务,也有不胜其劳的感受,稍有差池,轻则吃训,重则丢官,况且好多可以额外捞钱的事,也需要保密才行,哪能事事自己出头呢?好,正是以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原因,催发了幕僚现象的再度兴盛。——当老爷的自己花钱聘用私人,我做官,你做事;又因为你是我花钱雇来的,所以你做事,我放心,也成了衙门里的“自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代杜甫被称为什么 唐代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称为“诗圣”。杜甫是唐代时期的著名诗人,因为杜甫在诗歌上的才华和成就,杜甫和李白被合称为“李杜”。同时也因为杜甫的诗歌因为多反映唐朝的历史现实,他的诗词被后人称为“诗史”。除此之外,杜甫还有“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杜草堂”等别称。

杜甫的诗词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旨:全诗表现了诗人的思家之忧以及忧国忧民的愁绪。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主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以及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杜甫的诗都是偏向现实主义的,把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场景都写出来,表达出了他忧国忧民和儒家仁爱精神,因此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的动荡不安、政治黑暗。反应的是当时的社会矛盾与人民疾苦!

详细内容

1

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2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3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杜甫后人称之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赞是诗史,杜甫是唐朝最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提起杜甫,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因为他很多诗被收录到教科书当中,因为杜甫的杰出成就,后人送给了他一个称号,那么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3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5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