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样才算高温作业(精品20篇)

我们常说的“高温作业”,究竟多少度才算高温呢?是不是高于体表的温度就叫高温?一起随小编去看看吧!

浏览

2058

文章

20

篇1:高温作业有什么健康危害 超过40度可以不上班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规定,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露天作业超过40度可以上班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和大量出汗血液浓缩,会对身体循环系统造成危害

皮肤血管扩张会导致血压下降。当人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时,皮肤血管会自动扩张,以促进体温散发。这种扩张会导致血液从中枢循环系统流向周围,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有高血压或心脏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血压过低可能导致头晕、昏倒,甚至引起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液浓缩。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降低体温会大量出汗。然而,随汗液排出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体内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往往会出现血液浓缩的情况,即血液内成分比例的改变。这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等。

高温作业还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危害。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但这也会导致肾脏过度负担。大量出汗会使体内的尿液减少,容易导致尿液浓缩,进而增加尿路结石的形成风险。另外,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还会加重肾脏的排除废物和毒素的负荷,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为了保护身体循环系统健康,在高温作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补充大量出汗带走的水分。

2.定期休息并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减少心脏负荷。

3.合理安排高温作业的时间和频率,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作业,以减少对循环系统的负荷。

高温作业中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等细节可能被忽视,但对身体循环系统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通过了解和关注这些细节,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在高温作业环境下降低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温作业人员喝什么能预防中暑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炎炎夏日在烈日下工作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说多了都是泪,这么热的天大家都想着在家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可是有些人就是因为工作需要不能休息,需要顶着酷日干活,那么大家知道高温作业人员喝什么能预防中暑?今天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问题。

长期从事高温的作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需要多加饮用以下物品防止中暑:

1.白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喝白开水应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20℃至25℃),这种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很快被吸收利用。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盐可以补充体钠的丢失。

2.茶水,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茶叶含钾较多,占其比重的1.5%左右。钾容易随汗水排出,温度适宜的茶水既解渴又解乏,亦是夏季首选饮品。

3.菊花茶,中医称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本草纲目》说菊花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清热疏风。

4.海带绿豆冬瓜糖水,材料:海带50克,绿豆100克,冬瓜500克,红糖适量。作法:将海带洗净、浸透、切块,冬瓜洗净、去皮、切块,然后同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煲至熟烂后加入红糖,再煲片刻即成。

上面的内容就是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如果大家还想知道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的更多知识内容,欢迎大家来与我们沟通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什么是高温作业场所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作业现场必须有人负责劳动情况监视,一旦发现异常,迅速处置。通常中暑的前兆是人的动作开始缓慢,变得慵懒,讲话吐字开始模糊,高温作业有哪些危害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高温作业场所吧?

高温作业场所指的是工作地点有散热比较大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热源,导致工作环境气温较高就是高温作业场所。主要场所是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车间。

一、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温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二、其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例如印染、缧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亦即湿热环境。

三、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的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又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温作业慎防中暑 教您如何避免中暑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入夏以来我国多地气温持续飙升,北京更是在7月经历了近40度的高温炙烤。如此高温非常容易诱发中暑,特别是对于在高温作业的工作者更是会危害他们的人身安全甚至导致劳动安全事故。那么要如何避免高温作业中暑呢?为您解答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的急性热致疾病。中暑的主要致病原因有: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劳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未热适应,身体虚弱等。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以及体温升高、肌肉痉挛、晕厥等临床症状表现,排除其他疾病干扰,可诊断职业性中暑。

轻度中暑时,作业人员出现①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②呼吸和循环衰竭早期症状,如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③肛温升高达38.5℃以上等临床症状。

凡出现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之一者均可诊断为重度中暑。

热射病: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失衡所致。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而后出现无汗,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甚高。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以四肢肌肉及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为多见,腓肠肌为最。痉挛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热衰竭: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增加,不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产生晕厥。一般发病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暂时下降、晕厥等症状。体温稍高或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

二、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高温天气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气温以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为准。

高温天气作业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三、高温作业防暑降温措施

1.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合理布置热源,尽量将热源布置于车间外面;以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布置于天窗下面;以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热源采取隔热措施;工作地点易于降温等。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隔热。采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进行通风降温,有条件的场所安装空调设施。

2.保健措施:①供给高温作业人员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每人每天3-5升含盐饮料,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②加强个体防护,为高温作业人员配备高温防护服、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工人,应供给耐燃、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短时间在较高温度的场所作业可穿冰背心(如消防员)。③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排出职业禁忌症。④组织措施: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高温作业标准。在炎热季节,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加强轮换作业,保证高温作业人员夏季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四、中暑的治疗:

轻度中暑:患者迅速离开高温环境,转移至通风良好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重度中暑:热射病: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系统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热痉挛: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热衰竭:转移通风阴凉处,口服含盐饮料,对症处理。

更多劳动安全知识请关注本安全网安全常识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女职工怀孕可以从事高温作业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法律对女职工的权益是进行了全部的保障,尤其是在女职工怀孕期间,对其的保护更是全面。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女职工怀孕期间不能从事某些工作的规定。那么像女职工怀孕可以从事高温作业吗?请阅读下文了解。

为您解答:在这里,小编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是不可以从事高温工作的,具体依据如下:

女工怀孕期间不能从事什么的工作:

1、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冷水作业;

2、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低温作业;

3、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4、噪声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5、从事抗癌药物、己烯雌酚生产,接触麻醉剂气体等的作业;

6、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7、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高处作业;

8、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9、在密闭空间、高压室作业或者潜水作业,伴有强烈振动的作业,或者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

10、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夏季高温作业如何防止中暑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高温作业者如夏收夏种期间的农民、建筑工人、野外训练的军人以及炼钢工人等等,应当注意调整饮食,预防中暑,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夏季高温作业如何防止中暑呢?

在40℃甚至更高的高温环境中劳动,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消化、循环等功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改变。当机体大量出汗时,体内钠、钾会大量丢失,无机盐代谢紊乱、血清钾浓度下降,水溶性维生素随着汗液排出而大量丢失。由于温度过高,机体蛋白质分解加速,唾液、胰液、胃液和肠液的分泌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也减少。同时胃液酸度降低,胃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下降。因而,高温作业者的营养和膳食必须作合理补充和调整。

补充足够水分饮水应少量多次,切忌暴饮。饮水中加盐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一个人一天工作8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升,则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6克盐就可以了;出汗量超过6升,则需从饮料中补充,饮料中盐浓度不超过0.2%。可每日口服2片钾片,每片含钾25毫克。

中国医学科学院为高温作业者推荐以下3种饮料:

①盐汽水:精盐1克,白糖适量,香精0.5毫升,柠檬酸1克加水至1000毫升配成;

②盐茶:在盐汽水的基础上另加茶叶5~10克;

③中药饮料:每1000毫升水加竹叶、元参、菊花、桔梗、山楂、青葛、花粉、陈皮、黄芩各0.5~1克,白糖15克,开水浸泡放冷饮用。每次400~500毫升效果最好。

合理补充营养

高温环境可使体内维生素的消耗增多,对蛋白质的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还应适当补充一定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各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量较高,可增加摄入数量。高温作业者应摄入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其膳食中应有一半蛋白质来自鱼、肉和豆制品。夏季出汗多,大量钾元素丢失,可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青豆、马铃薯、菠菜、苋菜、海带、柿饼、香蕉等,也可适当补充钙、镁、铁元素。

合理调配膳食

在注意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的同时,在膳食调配方面也应加以改善。为了增进食欲,提高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饭菜应尽量丰富多彩,经常调换花样,烹调要注意色、香、味,适当吃些粗粮,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b1。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要适当食用一些凉拌菜,这既可促进食欲,又能丰富膳食中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对高温作业者来说,最好的进食时间是上班前或下班后的1~2小时,这时胃口较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主要的一餐应放在这个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期高温作业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作业是指: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摄氏度的作业,或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室外露天作业,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期高温作业有哪些危害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但是如果温度过高,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中暑。

中暑按照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这种分类是相对的,临床上往往难于区分,常以单一类型出现,亦可多种类型并存,我国职业病名单统称为中暑。

1)热射病:大部分会骤起昏迷、高热、无汗、灼热或先有大汗继而“无汗”皮肤干热发红,处理不及死亡率在17―80%之间。

2)热痉挛:明显特征是肌肉痉挛伴收缩病,以四肢、咀嚼及腹肌等经常活动肌肉多见患者神智清醒,体温多正常。

3)热衰竭: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心跳、恶心,并有便意,多汗、面色苍白,继而昏厥、血压下降、体温不高,一般以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见。

在这三种类型的中暑,热射病最为严重,尽管迅速救治,仍有20%~40%的病人死亡。

以上内容有小编为大家提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来进行查询,下期看点: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温天气作业安全知识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下面就请大家进入今天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学习时间。

高温天气作业安全知识是什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1、高温区域从事维修等高强度作业时,作业组人员至少3人以上,并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牵涉到危险作业的,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

2、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点,要搭设遮阳设施。

3、夏季天气高温干燥,连续超负荷地工作容易造成中暑事故的发生。只有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才能从消除季节性的安全隐患。公司生产一线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暑药品,并有专人负责做好含盐饮料和茶水供应。各维护单位必须配置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除紧急抢修外,各单位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检修工作,避开高温时段,趁早晚较为凉爽的时间抓紧施工。

4、气焊、气割是经常性操作。夏天气温比较高,将气瓶直接放置于露天,高压气体在烈日的照射下温度上升,体积膨胀,严重的会发生气瓶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旦发生爆炸还会带来二次事故(比如说火灾),使损失变大。可见,压力容器在夏季作业中的使用和存放非常重要。

更多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尽在,为了会回报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的大力支持,近期我们还会给大家报道一些高温天气作业安全须知的其他内容,请大家抽时间学习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烈日当头,高温作业,中暑是常见的事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烈日当头高温作业中暑常见的事,近年来,环卫工、建筑工等室外作业人员高温中暑死亡事件频发,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温作业中暑原因以及危害,大家请收藏!

高温作业中暑原因以及危害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

正常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人体产热,除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基础热量外,肌肉收缩所致热量亦是另一主要来源。人体每公斤体重积蓄3.89J(0.93cal)热量,足以提高体温1℃。在室内常温下(15~25℃)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60%),其次为蒸发(25%)和对流(12%),少量为传导(3%)。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仅依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失2.43KJ(0.58kcal)热量。人体深部组织的热量通过循环血流带至皮下组织经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皮肤血管扩张和经皮肤血管的血流量越多,散热越快。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温户外工作作业工人入夏防暑常识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户外工作作业工人入夏防暑常识

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防暑降温

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常备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温作业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气温等于或高于35摄氏度称为高温,如果连续5天气温高于35摄氏度称之为持续高温。高温作业是指: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摄氏度的作业,或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室外露天作业,那么高温作业有哪些危害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高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给大家奉献出更加全面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下期讲座主要内容是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请大家继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温作业人员如何预防中暑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为防止职工在采面及风巷作业期间出现中暑事件,保护职工身体及心理健康,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减少高温作业人员中暑事件发生,那么高温作业人员如何预防中暑?给大家介绍一下。

防中暑安全技术措施

1、通风部门根据作业规程的规定配足风量,保证通风,创造井下适宜的气候条件,避免出现闷热、湿热等气候。

2、加强采面“上封下堵”工作,保证机巷挡风障接顶接底不漏风,上隅角封堵墙封堵严密,采面施工的浅孔抽放孔及时联网抽放。

3、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年龄偏大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调整作业岗位,避免高温作业。

4、根据生产特点和采面条件合理安排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工作期间休息次数,杜绝超强度、超时间作业。

5、工作面温度超过26°时,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超过30°时,必须停止作业。

6、按照规定合理安排轮休,保证职工达到规定的休班次数。

7、安排高温环境下作业时,要安排两人以上人员进行作业,杜绝单岗作业,以免有人中暑后耽误救治。

8、定时、足量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和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饮用时以少量多次为宜。

9、为下井职工提供短袖、短裤等易于散热的工作服。

10、加强防暑急救宣传教育,教育职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习预防中暑和中暑后急救方法。

以上是高温作业人员预防中暑的相关知识,让人们知道了高温作业人员怎么预防中暑事件发生,这些都属于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还需要对其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等详细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烈日炎炎,高温作业人员中暑有哪些迹象?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天气作业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那么,烈日炎炎,高温作业人员中暑有哪些迹象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一)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

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二)治疗原则

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我国已进入盛夏时节。由于近段时间气温过高,不少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危害事件,这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是一种警惕。如果工作环境温度高,条件相对恶劣,再加上劳动强度大,很容易就会导致过度疲劳和中暑现象的发生,高温作业有哪些危害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什么吧?

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

已经确定为高温作业的工作地点,为便于用人单位管理和实际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工作地点温度规定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1)在不同工作地点温度、不同劳动强度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不宜超过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2)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5min。休息时应脱离高温。

(3)凡高温作业工作地点空气湿度大于75%时,空气湿度每增加10%,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相应降低一个档次,即采用高于工作地点温度2℃的时间限值。

(4)各地区调整劳动期限应参考当地气候学的标准,即平均气温(5天为一候)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温作业人员饮水的原则是什么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夏天是一个难熬的季节,因为夏天气温很高,烈日当头挂,出门也是一件煎熬的事情,很多人吃饭都是选择外卖,但是外卖小哥就比较辛苦了,这么热的天气还需要出来送外卖,很是难熬,那么大家知道高温作业人员饮水原则是什么?今天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高温作业的人员饮水有以下的几点原则:

1.由于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钾、钠等流失,只有通过补充足够的含盐饮料,才能补偿水和盐分的流失。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cc左右,补充食盐15-25g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盐开水,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和含盐汽水等,水温以15℃-20℃为宜。注意,大量出汗后暴饮淡水可能会引起胃痉挛。

2.为了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饮食与营养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平衡膳食。在平时的饮食中,应多吃瘦肉、鸡蛋、水果蔬菜、虾皮、豆制品及豆类等食物,以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对高温作业人员的维生素供给,首先应补充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高温作业人员要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瓜果,可以预防某些维生素缺乏病。

上面的内容就是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如果大家还想知道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的更多知识内容,欢迎大家来与我们沟通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温作业标准是怎样的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高温作业有哪些危害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高温作业标准是怎样的吧?

1、作业标准

标准编号:GB/T4200-2008

英文标题:Classifiedstandardofworkinginthehotenvironment

替代情况:替代GB935-1989;GB/T4200-1997

实施日期:2009-6-1

2、颁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内容简介:本标准对国家标准GB/T4200-1997《高温作业分级》和GB935-19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进行了修订,并把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使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符号实际情况。本标准代替GB/T4200-1997和GB935-1989。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和高温作业人员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与休息时间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分级管理。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适用于一般室内的高温作业。

3、标准区别

本标准与GB/T4200-1997和GB935-1989相比,主要变化有:

——按照GB/T1.1的要求重新起草了标准文本,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了WBGT指数的表示方法。

——取消了原标准中定向辐射击热的修正系数。

——规定了各地区调整劳动期限参考气候学的标准。

——对原《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标准附录A中的劳动强度的确定进行了重新规定。

——取消了原《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标准中的附录B和附录C。

高温工作定义由于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

4、行业特点

高温作业几乎遍布于工业生产的所有行业,如炼钢、炼铁、造纸、塑料生产、水泥生产等。

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温作业,如何预防中暑?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作业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那么,高温作业,如何预防中暑呢?

第一招穿着耐热服装

在高温环境工作的人不仅要了解预防中暑的方法,还要知道中暑的早期表现和急救措施。在高温环境工作的人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穿的工作服应该宽大、轻便,工作服的质地要结实、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能好,还要能反射热辐射。

要根据不同作业的需要,配备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在露天的作业者应戴宽边草帽、遮阳隔热帽或通风冷却帽,最好涂上防晒霜。

第二招增加休息次数

要合理安排作息制度。高温作业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可采取轮换制的方法,增加工间休息次数、缩短作业时间、延长午休时间等。要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工间休息室或凉棚,这些休息的地方应有供水设备、风扇及半身淋浴装置等。

第三招多吃含钾食物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人的体力消耗大,食欲减退,因此饮食一定要合口味,要保证充分的热量和营养素。

饮食中要有含钾丰富的牛肉、绿叶菜、水果等食物,因为人在缺钾时容易中暑。还要适当多吃些瘦猪肉、酱牛肉、鱼、鸡和豆制品等食物,这些食物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低。还应该多吃些生冷蔬菜和新鲜水果,如凉拌西红柿、黄瓜、小萝卜等。

在高温作业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和盐,具体的补充量取决于出汗量和食物中的含盐量。一般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3.5L左右,补充食盐20g左右。气温在36.7℃以上时,每升高0.1℃,每天应增补1g盐,但总量不应超过30g。可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每次喝一两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淡盐水以每500ml水中加食盐1g左右为宜。

第四招使用药物预防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暑症片、清凉油、避瘟散等防暑药物。若发现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患者,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腰带,敞开衣服;用湿毛巾敷头部,扇风;也可以针刺足三里、内关、太阳、风池等穴。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要快速给予降温,这样可以避免重要脏器衰竭。降温方式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用冷水浸泡、擦拭身体或使用化学冰袋是物理降温,使用氯丙嗪、异丙嗪、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是化学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温作业常见职业病症有哪些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下的作业。那么,高温作业常见职业病症有哪些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温作业常见的职业病症是中暑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高温作业保护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

水隔热: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等。

使用隔热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炉渣、草灰、泡沫砖等。在缺乏水源的工厂及中小型企业,以采取此方法为最佳。

采用自然通风: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上装风帽。

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安装空调设备。

2、加强个人防护

高温作业个人防护用品:应采用结实、耐热,透气性好的织物制作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求,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如高炉作业工种,须佩带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通风性能良好的防热服。

3、加强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

从预防的角度,要做好高温作业人员的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高温禁忌症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如何保护高温作业工人身体健康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温作业是指在33℃-35℃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的环境下作业、强热辐射下作业或夏季露天作业。由于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几乎遍布于工业生产的所有行业,如铸造、造纸、仪表制作、塑料生产、水泥生产等。

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造成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增加。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温可使小肠的运动减慢,形成其他胃肠道疾病。

3、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高温下,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高温及热辐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大脑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

由于高温作业对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影响,严重时导致中暑,甚至危急生命,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高温作业工人身体健康。#p#副标题#e#

(二)保健措施

1、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和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钙等。

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需要,还应当配发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机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一)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⑥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尤其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通过门窗和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但对于高温车间仅靠这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②机械通风: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温作业注意事项有哪些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高温作业地点采用局部送风,工位送风降温措施时,带有水雾的气流达到工作地点的风速应控制在3~5m/s,雾滴直径应小于100μm;不带水雾的气流到达工作地点的风速,轻作业应控制在2~3m/s重作业应控制在4~6m/s。在炎热季节对高温作业工种的工人应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高温作业有哪些危害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高温作业注意事项有哪些吧?

1、各员工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禁止疲劳作业,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办公室应配置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长时间外业工作时时办公室应安排厨房准备好凉茶。

2、对员工工进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员工知道中暑症状和紧急救助措施。

3、出外业严禁赤膊和穿拖鞋上岗,佩戴草帽等劳保护具,避免高温日照曝晒。为防止高处坠落,心情不好时,身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外脚手架、脚手板、安全网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条件不具备时,不准上高空作业。

4、遇高温、大雨、雷电和六级以上大风时,严禁在高处作业。

5、定期对试验设备用电进行检测,每天下班专职安全员拉断电源,并巡查试验室。

6、办公室每天收集未来三至五天天气情况,以对外业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调整。

7、驾驶员在身体不适和身体疲劳时应主动提出,严禁带病和疲劳作业。驾驶员出车时需遵守交通规则,严禁穿拖鞋背心出车。每天出车前应检查车况,汽油车应停在一楼车库,避免因高温引起的车辆自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