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么做孩子的心理辅导(汇编五篇)

照顾孩子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有时孩子活泼些出去玩时,会造成衣物破损等,今天就浅谈,如何解决孩子的裤子松紧带松了的问题。

浏览

6352

文章

5

篇1:如何对单亲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将能够让孩子更加具有安全感,也是爱的地方,是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在心理学家当中指出,和睦和温暖以及健全的家庭能够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而在家庭破裂残缺的过程当中,使孩子过早地尝到人生的不幸,从而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么如何对单亲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呢?建议,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一定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

单亲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在出现意外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更多情感上的支持和补偿,老师和同学之间都应该给予更好的友谊,能够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去鼓励这里学生,少去责骂他的学生,能让这些单亲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涉及到一些家庭方面的问题的时候,用词最好是要谨慎一些,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避免出现歧视和嘲笑。

家庭当中不能够过度忽视这类孩子,也不能够过度的溺爱着的孩子,往往会让孩子更加的充满安全感,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一定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多数离异家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失误,一定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从心灵去入手,做好心理方面的辅导。包括孩子的起居和饮食以及交往的问题。

幸福的家庭其实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也会出现一些不幸的表现,面对父母离异方面的问题,不幸的家庭当中最为受伤的就是孩子,在这里建议大家,能够给这个孩子更多的爱心,渗透到孩子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能够在爱当中去感受成年人传递的情感,让自己和其他的孩子都是能够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怎么给孩子做入学前心理辅导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心理辅导的时候要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不要过分的夸大幼儿园的好,正确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每年的开学季,各个幼儿园门口都会上演不同程度的生死离别大戏,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家长也不忍心,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适当的做些心理辅导。

不要夸大幼儿园的好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时候,都会用幼儿园里存在的一些滑梯或者秋千等玩具进行引诱,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会发现并非如此,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致孩子出现了很大的落差,家长在平时可以和孩子适当的说一些幼儿园的好,帮助孩子产生好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的夸大,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落差。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在离开自己的父母或者熟悉的人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焦虑的反应,或者出现紧张、忧伤、烦躁等各种情绪,无论是刚刚入园的孩子,还是经过假期之后重新返回学校的孩子,出现这种心理状况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缓解这种情绪,可以提前培养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认真地倾听孩子在情感上面出现的需求,也可以提前和孩子演练,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分离。

除此之外,还需要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平时的接触过程中,最好不要向孩子传达一些幼儿园不好的信息,或者利用送幼儿园的方式惩罚孩子,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反感情绪,甚至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家长最应该做的要让孩子理解幼儿园存在的一些好处,慢慢地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并且以上幼儿园为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玩17小时手机孩子做心理辅导有用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有用。在近日,广东深圳的一个黄先生,为了能够反映教育自己家的孩子,因此让孩子通宵玩了十几个小时的手机,不让睡觉,不让间断,在这件事情过了之后,可没想到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后来老师就说孩子需要做心理辅导

事情的原因

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孩子在凌晨1:30的时候还没有睡觉,当时黄先生就发现自己家的儿子竟然在偷偷玩手机,就特别的生气,当时就想要告诉孩子沉迷手机是错误的,根据拍摄的视频就能看得出来,在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孩子还在拿着手机玩,到中午1点的时候孩子差不多就要睡着了,但黄先生并没有让孩子睡觉,一直让孩子玩,到晚上6点多的时候孩子则已经精神萎靡不振。

心理辅导对孩子有什么作用

在家长把视频发到网上之后,孩子就在学校之间一夜爆火,因此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成了其他孩子调侃的对象,因此觉得也是非常的丢人,心理方面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的,老师也在尽可能的给孩子做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对于孩子是非常有用的,但一定要去注意看专业的心理医生,并且在孩子的叛逆期阶段,作为家长要更加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以暴制暴真的有用吗

从视频之中就能看出来,黄先生虽然是想要好好教育孩子,可是这种以暴制暴的手段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并且还让很多家长都开始议论是否是真的对,以暴制暴到底能不能让孩子真的变好,孩子之所以被称作孩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大人一样的自律性,有的时候很容易就沉迷一件东西,或者是被其他的东西所吸引,在孩子犯错了之后,大人确实需要去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已报至包让孩子一次性玩到厌烦也是可以的,但具体该不该做还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性格去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青少年心理辅导 这样教育孩子没压力

全文共 4348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有很多的家长都会抱怨管教孩子越来越难了,而且越是管的严的,效果越不明显,小孩做什么事都是不急不慢,可把一旁的父母急死了,也让父母产生了压力,究竟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呢?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青少年心理辅导需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在书桌旁心不在焉的写作业,父母在旁边不停地催促,然后父母越来越着急,催促声也越来越急,然而孩子依旧不急不慢的在那写写停停。

在咨询室中接到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类孩子智商正常,甚至优秀,但是缺乏学习的动力、作业拖拉、注意力分散,亲子关系总是容易紧张,很多时候和父母对着干。我们很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但是这期间的原因也恰恰是因为父母过于管教造成的。

已有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类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工作与学习;反之,不良的情绪状态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目标达成。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老板不停的催促你去做一件事情,你也会感到厌烦,或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做事情也会变得拖拖拉拉,效率下降,这同样适用于孩子。

其实孩子在这学习方面会有很明显的情绪化,情绪好就会喜欢做,而且做的很快很好,反之就会觉得作业好多、好难,写作业的速度也会慢很多。

如果母亲一心想让孩子做得快,但却恰恰起了反作用:不断激起孩子的消极情绪,让孩子越发累积了对学习、对作业的消极感受。长此以往,孩子对作业、对学习自然就建立起了一种消极条件反射,只要一想到或者一看到作业、学习就要反感了,这其实并非作业本身可恶,而是做作业的过程连结着太多的消极体验;或者说,孩子根本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还没有机会领略学习,就已经厌学了。

既然越管孩子越懒,那为什么还要管呢?因为在大人看来,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能力。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当然是要管的,可如果每天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都不断催促或者提醒这里错了,那里要改,这样的管则只能管出赖孩子,让孩子在每日的管中越发对学习没有信心,越发在思维与情感上依赖大人了其一,思维上的依赖。知道有大人会陪他做功课,有不懂就会有答案,孩子自己动脑的主动性就降低了。而且往往大人在旁边,根本也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大人们总是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孩子还迟疑,那一定就是不会,于是他们总是忍不住会将答案告诉孩子。即使会给孩子思考时间,但一般都很短暂,而且孩子也已形成了思维依赖,懒得自寻烦恼,反正等一等就会有答案的。于是原本做功课是为了孩子进行知识巩固,现在反倒成了家长的重操旧业,孩子到成了动手不动脑的学习傀儡。有的孩子在陪读下竟连考试时题目都不知读,乱做一气。其二,情感上的依赖。现在城市里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本来孩子就缺乏玩伴,情感上不乏孤寂感。一旦做功课时,被陪惯了,他们就很难适应独自一人做作业的过程,非要有大人在旁边才能动起来。

那怎样管才能有效呢?

1、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惊喜

做父母的,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量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少发脾气,相反还要多给孩子一些惊喜。比如,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问作业做好了吗,而是先拥抱一下孩子;在孩子的作业本里,夹上一张鼓励的纸条;无条件地给孩子一点小礼物等等。

2、鼓励孩子笑对学习

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睹是为了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所以重要的是要让父母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有研究表明:笑的时候,更多血液输入大脑,同时带来更多的氧。笑还能导致大脑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轻学习的痛苦感,并使人感到舒服。而如果有幽默感,那更会极大促进学习,据说幽默能够使记忆保持率从15%提高到50%,因为幽默能够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并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当然,作为家长还要增强孩子们的免疫力,让他们有精神去完成学习。而金奥力牌鱼油软胶囊就有这个功效,金奥力牌鱼油软胶囊能有效的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适用于除婴幼儿之外的所有免疫力低下患者,效果非常好,赶紧来试试吧。>>>点击进入养生商城购买金奥力牌鱼油软胶囊,原价159.90元现在只要59.90元,赶快来抢购吧!

3、大声鼓励法

大声鼓励法其实非常常见,就是大声地将鼓励的话念出来,以起到鼓舞士气、激励人进取的作用。比如,在看排球比赛的时候,你一定常常看到队员们相互握手,并大声高呼类似加油,加油的口号;在勇者总动员之类的探险节目中,你也会不时看到参赛者大声为自己鼓劲我一定行。而那种古战场上的号角,是不是也是一种大声鼓励的方法呢?大声鼓励法是一种积极语言的自我反馈,一般我们在听到好话的时候都会更高兴吧?当然,如果孩子比较内向,父母可以先做表率,或者先大声对孩子表示鼓励!

4、维护孩子的社会面子

所谓的社会面子,就是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所需要的面子,包括在同学、在亲戚、在老师等他人面前的尊严。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这不单对成人而言,对于孩子同样适用。否则孩子会暗暗记在心中,以后用他的方式慢慢折磨你如果你当着同学的面,说:看人家XXX,作业多自觉,你呢?怎么看,怎么难受,你能不能长进点?那么,你会发现,孩子以后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不听话,脾气也大了,好像越错越有理。其实这都是被你逼的,谁让你不给孩子留点面子,让孩子的同伴笑话他!因此,父母切记:不要在他人面前说孩子太多坏话,尤其是那些实际上根本无法帮你的人面前,即使宣泄一下情感,也要嘱咐不要告诉孩子啊!建议父母最好到心理医生处一吐为快,然后学习合理的办法。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要记得帮助孩子找回面子。

5、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每次6岁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之前,依依的妈妈都会告诉她,如果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执,就不能再一起玩了。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她的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娱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须离开游乐场。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非常有效,每次她都会按照妈妈的规定去做。她的妈妈认为这是因为依依知道妈妈肯定会说到做到。

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特别注意

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当然也要看他买什么了,如果是类似金奥力牌鱼油软胶囊这样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你也是可以考虑。

6、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3岁的乐乐非常喜欢看书,他的妈妈说,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觉前把故事书拿走,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他妈妈的经验是: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一到,她就把乐乐喜欢看和想让妈妈讲的那几本书堆放在一起,告诉乐乐:“如果你按时刷完牙,洗漱完毕,按时上床,那你就可以看这些书。”如果乐乐一次不合作,他的妈妈就拿走一本书。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特别注意

对于那些9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7、事不过三

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特别注意

也有人尝试过对于3到6岁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张纸上画3个笑脸,然后把它贴在墙上显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够经常看见的地方。当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为,就在一个笑脸上画个‘X’,并且在下面写明他的不良行为是什么。如果所有的笑脸上都画了叉,那么孩子就会失去他的一个最爱。一些父母尝试这种做法后,惊奇地发现在笑脸上画叉,对孩子来说效果太强大了。

8、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

宁宁的妈妈一直对3岁的宁宁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且每次都有成效。每天早上,宁宁的妈妈都会提醒宁宁,在家里玩最重要的规矩就是:一不能打小猫,二不能在沙发上乱蹦乱跳。如果宁宁一天都没有违反这个规矩,那么他就得到一个奖励:多看一个动画片,或者今天多讲一个故事。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种不能得到奖励的压力,他就能够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特别注意

另外,也有的父母把奖励方法和画3个笑脸的方法结合起来了:他们先把一些奖励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来三个笑脸全都被画了叉,就拿走一个奖励品。目的是让孩子有一种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为使所有奖励品都完整无缺。总而言之,无论父母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子的年龄,而且能够足够吸引孩子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孩子奖品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他的好的行为。

9、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的含义,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了。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

父母可以张贴一张表格,说明各种不良行为的罚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枚一角硬币,和同伴打架罚金为两枚一角硬币。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说脏话了,就让他上缴罚金,放在一个预先准备的罚金储存罐里。

10、追加一些家务活

有的孩子会为了躲避他不喜欢的家务活,就选择服从于父母的规矩,表现得很合作。6岁的小青就属于这一类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为,他的妈妈就会要求他:“过来,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让他负责拿簸箕,一起扫地。

结语:以上就是本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青少年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的父母对于怎样教育孩子而头疼,其实只要父母了解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还是很好管教的,当然还有人问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不妨让她来看看文中的介绍,相信她会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震后孩子的心理辅导有哪些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孩子心理辅导有哪些?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而且,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更增强了孩子的创伤和惧怕。因此,而儿童地震后的心理辅导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一、澄清恐惧情结

如果一味想逃避或隐讳不说,就不能浮出意识表层,把它看清楚,那会使孩子更害怕。佛教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树上掉落的果子惊醒,大喊着“灾难来了!大灾难来了!世界末日到了!”森林的动物,一片惊恐声中都在奔跑,不断地传开来,结果所有的动物都在惊恐逃难。这时,一位智者来到森林,逐一追问他们从那里听来“世界末日到了!”终于追问到兔子。智者问:“你怎么知道大灾难,世界末日到了?”

“我在睡觉时,听到砰的一声,令我惊吓非常,我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你能带我去看看吗?”于是兔子带领觉者去看个究竟。结果却发现原来是树上掉落一个果子。于是,平伏了一场恐惧的逃难。

强烈的惧怕总是挟杂着消极和不安的臆测。如果能在大地震之后,带领儿童发现惧怕,认清现实,就能使理性发挥功能,而不会陷入无谓的焦虑,或情绪异常的后遗症。

二、和孩子讲述地震

1、用平静的口语,简单介绍这次大地震的状况,造成的损害和伤亡。并举一个温馨、机智、救人的故事当对比。

2、引发儿童说出心中的惧怕例如“宝贝!你在大地震时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大人可以简短说一下自己惊慌失措、害怕的情形和余悸,引导孩子一起说出来害怕什么。

3、和孩子讨论他的害怕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对于合理惧怕事项,应讨论如何克服它,如何预防它。

4、带领孩子作一行动方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或帮助家人重建家园的要点。

这样的讲述和澄清,可以引导孩子缓解惧怕的心结,它的要领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惧怕事件中认清那些值得担心,那些不是;并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考,采取预防和安全措施,从而把惧怕转移到理性的积极行动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