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弗洛雷大教堂【精彩20篇】

你知道有哪些教堂婚礼誓词范例吗?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2173

文章

359

篇1:宋村三教堂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宋村三教堂为潞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宋村三教堂位于长治市潞城区店上镇宋村中,时代为清代。

宋村三教堂为潞城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三教堂围墙向外延伸,东、西、南、北各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界限各向外延伸100米。

店上镇:店上镇地处潞城市西北部,镇政府距市区21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32021人,总面积76.05平方公里,良田面积43884亩。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评选出1000个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中,店上镇综合指数61分,位居全国千强镇517名。 店上镇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今年1至7月份,全镇实现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81%;财政收入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91%。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利用Photoshop制作非常细腻的教堂派对海报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效果图非常宏伟,而且里面的元素都是石膏像,每一个人像都需要找素材,并用PS打磨,润色,再合成到海报里面;都是细活,非常佩服作者的设计功力和耐心。

最终效果

所用素材:

一、边框

边框素材+金属框材质。

二、人像

这个人像是我在百度上面找到的小石膏像图片。石膏像要经过PS磨皮去反光,并加强对比度。眼球的位置调整,看向镜头。领带贴上金色,眼镜的制作

三、人像+边框+楼梯+人物细节

楼梯是我用不熟练的三维软件弄的。上面的小人,可百度各种石膏人像,然后进行改造!(如下图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嘉谟圣母教堂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

位于嘉谟前地的嘉谟圣母堂为1885年,为方便氹仔教徒的宗教活动而建,同时象征当年葡萄牙人来到氹仔。该教堂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由于与周围具有浓郁欧陆风格的花园、房屋融为一体,遂成为澳门居民举行婚礼和郊游观光的好去处。教堂占地二千余平方尺,顶部为钟楼。礼堂高大宽敞,可容二百多教友同时参加仪式;圣坛上置圣母像,据说是从欧洲运来;其两侧有数尺高的天使像,造型栩栩如生,是为纪念建堂百周年而置。她面临大海,风景优美,教堂下建花园,遍植苍松翠柏,并设有石亭、石椅供人休息,是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场地。 交通

乘28A、33、34、11、15、22、30,于氹仔旧城区官也街站下车。乘21A、25、26A、AP1,于嘉乐庇马路CEM货仓站下车步行前往。

澳门澳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宣武门教堂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宣武门教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堂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前门西大街141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1664年,汤若望被-下狱,该堂一度被毁,汤案平反后康熙又拨银重建,1775年遭火灾,后又重建。1900年曾被义和团焚毁。1902年又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经多次修葺。南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义合三教堂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义合三教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金至民国

义合三教堂位于长子县大堡头镇义合村中。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长20.2米,南北宽34.9米,占地面积704.9平方米。

该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金代遗构,中殿为明代遗构,东、西耳殿为清代建筑,厢房为新建。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中殿、正殿,东、西两侧有耳殿。正殿建于砖石台基之上,长11.4米,宽11.6米,高0.5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

始建年代无考。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中殿、正殿,东、西两侧有耳殿。东西长20.2米,南北宽34.9米,占地面积704.9平方米。

2013年5月,义合三教堂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合村:义合村位于大堡头镇西南方。长久以来义合村经济发展缓慢,村人均劳动所得处大堡头镇下游,由村级管理不善引起的不和谐事件常有发生,-事件也时有发生。近年来,义合村通过领导班子换届,创新管理机制,端正村干部工作态度,改变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用心服务群众,引导农民参与民主管理,赢得了村级发展的飞跃。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秦四清同志在村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双孢菇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比萨大教堂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比萨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正面。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效果。教堂前约60米处是一座洗礼堂,洗礼堂为圆形,直径为39米,总高54米,圆顶上立有3.3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诺创作的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面中圣母玛利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示意耶稣降生是来救赎民众一迷途的羔羊的。

Pisa Cathedral

必去理由: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托斯卡纳大区 [Tuscany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比萨 [Pisa]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圣巴巴拉教堂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巴巴拉教堂坐落在捷克共和国中波西米亚地区著名的库特纳霍拉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库特纳霍拉历史名城中心的圣巴拉巴教堂及塞德莱茨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之一。

由于库特纳霍的财富完全依赖于银矿,而圣巴巴拉是矿工的主保圣人,因此称这座教堂为圣巴巴拉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1388年,但是工程几度中断,直到1905年才得以最终完成。据说最早建立教堂的人为皮特•帕尔(Peter Parler)的儿子约翰•帕尔(Johann Parler),但相关研究人员认为父子二人至少一同参与了草图设计。胡斯战争期间,圣巴巴拉教堂工程中断了60多年,最终于1482年才得以重新开始。

尽管由于库特纳霍拉小镇的银矿产量持续下降而导致圣巴巴拉教堂的建筑规模比原计划的小了两倍,但这并不阻碍它的迷人风采。整座教堂采用哥特式建筑模式,梯形的内部有8个放射状的小礼拜堂、唱经楼等设施,其花窗玻璃、祭台、讲道坛、以中世纪采矿城镇世俗生活的中世纪壁画等都是颇受游客注意的看点。

Saint Barbaras Church

必去理由:捷克中波西米亚地区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捷克[Czekh]

景点所在省、州:中波希米亚州 [Central Bohemian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库特纳霍拉 [Kutná Hora]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圣血教堂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圣血教堂(Basilica of the Holy Blood)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宗座圣殿,位于比利时城市布鲁日。1134年,阿尔萨斯的蒂耶德里克决定在弗兰德伯爵第一座宫殿Oud Steen(今天改为布鲁日市政厅)的旁边,兴建一座私人双小堂。1147年第二次-期间,蒂耶德里克第二次加入-。根据传统,阿尔萨斯的蒂耶德里克于1150年4月7日,带着宝血圣物回到了布鲁日。在13世纪上半叶,上层小堂更名为圣血小堂。

这座12世纪的圣殿位于城堡广场,由上下两座小堂组成。下层小堂供奉圣巴西略,是一座未改动过的罗曼式建筑。圣巴西略小堂是西弗兰德地区保存最好的罗曼式教堂之一,它兴建于1134-1149年,供奉圣巴西略,他的圣物由弗兰德伯爵罗布雷希特二世从小亚细亚卡帕多细亚地区的凯撒里亚马萨卡(今土耳其的开塞利)带回。圣血供奉在上层小堂,在16世纪重建为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又多次翻建,改为新哥特式建筑。

Basilica of the Holy Blood

必去理由:西弗兰德地区保存最好的罗曼式教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比利时[Belgium]

景点所在省、州:西弗兰德省 [West Flanders P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布鲁日 [Brug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充满幻想的教堂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建筑史的朋友们都会知道,日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的光之教堂。它以墙上的开了十字教的洞营造了光影效果而闻名世界。它与日本枯山水庭院所营造的气氛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期的城市文化为你介绍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充满幻想的教堂。

光之教堂,是日本最着名的建筑之一。它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而营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令信徒们产生接近天主的错觉而名垂青史。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着名的一座。

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区的一角,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庄严。随后你会听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声响。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动。

光之教堂的区位远不如前两者那般得天独厚,也没有太大的预算。但是,这丝毫没有局限了安藤忠雄的想象世界。

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而阳光便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错开口里泄进来,那便是着名的“光之十字”——神圣,清澈,纯净,震撼。

光之教堂度横贯的墙体构成,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直径5.9米的球体。这道独立的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

教堂内部的光线是定向性的,而不同于廊道中均匀分布的光线。教堂内部的地面愈往牧师讲台方向愈呈阶梯状下降。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墙壁,嵌入了玻璃,以这里射入的光线显现出光的十字架。由于考虑了预算与材料之感,地板和椅子均采用低成本的脚手架木板。

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墙壁,除了那个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安藤忠雄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

教堂里只有一段向下的斜路,没有阶梯;最重要的是,信徒的座位位置高于祭坛,这有别于大部分的教堂(祭坛都会位于高台之上,庄严而肃穆地俯视着信徒),此乃打破了传统的天主教堂建筑,亦反映了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平等的思想。

安藤忠雄在湖南大学的讲座中提到:“其实大家都没懂光之教堂”“很多人都说那十字形光很漂亮”“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的,主祭神父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神父与观众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这样神父站的与坐着的观众一样高,这样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华”。

光之教堂在安藤的作品中是十分独特的,安藤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栖息之所。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

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天主的奇妙感觉。(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创1*3)

【结束语】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对于人们来说是个令人震撼的建筑,它透过光的变化呈现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它可以宁静,神圣也可以强烈,震撼。其设计有日本建筑的风格,简洁实用,又在细节当中体现出它的不平凡。喜欢日本建筑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番。

你可能也喜欢:

著名哥特式风格的科隆大教堂在哪里

火宫殿是什么地方,火宫殿有什么特产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卡莱瓦教堂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卡莱瓦教堂位于芬兰坦佩雷市卡莱瓦区,为卡莱瓦的会众而建,由芬兰建筑师皮耶蒂拉(Pietilä)设计建造于1964-1966年。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现代化格局教堂,教堂高30米,长50米;十字形的钟塔的钟声十分嘹亮,即使在很远、嘈杂的市区都能听到。教堂也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周末在此会有小型-,礼拜也按常规进行。

20 世纪60 年代,皮耶蒂拉与同为建筑师的妻子建立自己的事务所,第一个作品便是其代表作——卡莱瓦教堂。这个教堂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向内部弯曲的弧形墙面,以及狭窄的长条窗,这样的垂直组合让皮耶蒂拉夫妇获得了“哥特式”建筑的精神感受。而这灵感是来自基督教的象征——鱼,这也是教堂平面布置成这样的缘由,弧形墙面凹出“鱼”的形态,在鱼嘴之处便是祭坛。现在看来这座教堂依旧独具特色魅力,置身于教堂中,让人领略到卡莱瓦教堂那向上的空间给人带来一种对神明的崇敬之情。

Kaleva Church

必去理由:坦佩雷地区最具特色的教堂建筑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芬兰[Finland]

景点所在省、州:皮尔卡区 [Pirkanmaa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坦佩雷 [Tampe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圣安娜大教堂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圣安娜教堂位于布拉柴维尔市波多-波多广场南端,是刚果最大、最著名的教堂,由法属赤道非洲总督费利克斯•埃布埃根据保罗•比耶希主教的倡议决定建造。费利克斯•埃布埃于1940年至1943年间任法属赤道非洲(领地包括今刚果(布)、加蓬、中非和乍得,首府设在布拉柴维尔)总督。

圣安娜大教堂于1943年开工,1949年11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教堂由法国建筑师罗歇•埃雷尔设计,融会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与非洲茅屋屋顶特色,内部呈尖拱结构,宛如十指相对,顶部高达22米。教堂屋顶全部由产自法国的绿色孔雀石覆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该教堂在1997年内战中被破坏,尚待恢复。教堂中的圣母与圣安娜、圣约瑟夫像均由波多-波多画校创始人、法国画家皮埃尔•洛兹绘制,刚著名雕刻家伯努瓦•高农戈雕刻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大小——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

全文共 2028 字

+ 加入清单

圣保罗教堂位于英国伦敦,是英国第一大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的设计与建造和圣彼得大教堂不一样,圣彼得大教堂是经过多个建筑师的研究而设计建造的,而圣保罗大教堂是只经一人之手,设计完成。它是世界教堂建筑的珍品。本期的城市文化,带你了解圣保罗大教堂有多大。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着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17世纪末建成。教堂是文艺复兴风格,覆有巨大穹顶,高约111米,宽约74米,纵深约157米,穹顶直径达34米。这座宏伟建筑设计优幽完美,内部静谧安详,是建筑大师莱恩最优秀的作品。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1981年举行过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大典。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纵轴156.9米,横轴69.3米。十字交叉的上方矗有两层圆形柱廊构成的高鼓座,其上是巨大的穹顶,直径34米,离地面111米。教堂正门上部的人字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画,墙顶上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整个建筑显得很对称且雄伟。

正面建筑两端建有一对对称的钟楼,西北角的钟楼为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吊有一口17吨重的大铜钟。教堂内有方形石柱支撑的拱形大厅,各处施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彩绘,窗户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使徒巨幅壁画。

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工,圣殿大厅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精湛铁工,都反映了当年的高度艺术与装饰水平。教堂内还有王公、将军、名人的坟墓和纪念碑,如两位11世纪撒克逊国王、威灵顿将军、雷恩建筑师的坟墓。

圣保罗大教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仍然不减圣保罗大教堂对旅客的吸引力,因其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国国教的中心教堂,被誉为古典主义建筑的纪念碑。由英国建筑师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设计。

大教堂原方案的平面是希腊十字形,带有一个突出的门廊。教会要求有一个较长的大厅,以适应传统礼仪的需要,因而改成中世纪典型的拉丁十字形平面。建筑总高108米,教堂的平面由精确的几何图形组成,布局对称,中央穹顶高耸,由底下两层鼓形座承托。穹顶直径34.2米,有内外两层,可以减轻结构重量。

正门的柱廊也分为两层,恰当地表现出建筑物的尺度。四周的墙用双壁柱均匀划分,每个开间和其中的窗子都处理成同一式样,使建筑物显得完整、严谨。但两旁仍有两座有明显哥特遗风的钟塔,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1666年一场大火将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毁于一旦。现存建筑是英国着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营建的。工程从1675年开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费了75万英镑。为了这一伟大的建筑艺术杰作,雷恩整整花了35年的心血。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仅次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中世纪的罗马教堂从古典建筑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带冷峻的、严肃而端庄的美,采用了拜占庭时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结构,重新组合了门厅、后殿及堂内的祭坛、凯旋拱门,给了它们一种新的秩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教堂一般都是设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内部的各个空间用长排的雄伟大圆柱进行分割。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在17世纪末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一人独立完成教堂的设计和建筑,教堂内还有一个列恩的墓碑。

走进教堂就会为那宽广挑高的中殿赞叹不已,圆顶下的诗班席是教堂中最华丽庄严之处,天花板上绘画细腻精致。要想尝试圣保罗耳语廊的神奇,要从教堂一侧爬上数百层阶梯,对着耳语廊的通孔说话,神奇回音效果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听到回声。从耳语廊再往上可抵达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教堂地下室设有名人英雄纪念碑。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就在此举行。

【结束语】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地位不可言喻。圣保罗大教堂建立至今曾被破坏,重建过多次,是建筑史上的杰作,是人们心中的艺术殿堂。

你可能也喜欢:

德化戴云山门票多少钱,它有什么独特景色

夏日消暑好去处,南安云台山有美景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堂结婚礼仪

全文共 1915 字

+ 加入清单

最常见的西式婚礼举行时间一般有两种:一是在下午或傍晚举行婚礼仪式;二是在上午11点左右举行婚礼仪式,然后接着举行午餐宴会派对。 晚上的婚宴通常在市内举行,更为正式。午餐婚宴则常常在花园、草坪等室外场合举行,轻松愉快。 婚礼一般定在周末或公共假日,以方便宾客出席。

新人最后的准备

婚礼仪式前的几个小时是新人忙于穿戴装扮的时刻。主伴娘、伴娘们早早地聚集到新人的家中,帮助新娘换好婚纱。这时,化妆师也到场了,开始为新娘上妆及换发型。伴娘们则纷纷换上自己的伴娘服,并帮助新娘整理好要带到婚礼现场的物品。

在新郎家中,新郎和伴郎们也在忙于换上礼服,做最后的准备。婚礼上使用的捧花、胸花及花童用的花篮和花瓣送到两家,分发给每个人。在一切打点妥当之后,婚礼团成员与新娘、新郎的父母便纷纷出发去婚礼仪式现场,新娘与父母通常是最后出发的,因为在仪式开始前不能让宾客看到新娘的打扮,所以赶在最后一分钟才到。

宾客到场

婚礼正式开始前半个小时左右,宾客陆续到场。婚礼上的座位设置一般分为左右两排。左排按传统是女方家人有亲友的坐席,右排则为男方的家人与亲友。担任迎宾的婚礼团成员会在席位入口处邀请到达者签名,然后引导他们入席。宾客座位正对的前方是婚礼台。如果是教堂婚礼,那么混乱里台就是平时的布道台。

如果是非宗教的婚礼,则常常是一个鲜花装饰的拱门。犹太教的婚礼上,混乱里台是一个用四根杆子支起的布幔顶棚,布幔是由许多瓷砖大小的方形小碎布拼成的。而这些小碎布都是由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事先画上图案,写上祝福的话语,最后才拼到一起的。面对婚礼台最前方的靠中间走道第一排座位是为新人父母留的座位,别的人不可以坐。

女方父母的座位在左边靠中间走道的两个位置,男方父母则在右边。随着时间的推进,座位上渐渐坐满了宾客。这是,弦乐四重奏的乐队开始拉起了舒缓抑扬的古典曲目。人们的交谈声渐渐轻了下来。不少人开始引颈盼望,因为婚礼即将开始了。

婚礼入场式

主婚人进场

音乐停止后,主婚人是第一个走过婚礼甬道走上婚礼台的人。他走到婚礼台的正中位置,面对宾客站定下来。

新郎与父母入场

接下来进场的是新郎。传统习俗中,新郎的父母是在婚礼开始前就由迎宾员引导至事先留好的座位上。不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这样的仪式不能突出父母的重要地位。所以,许多新郎会选择与父母一同在众人注视下走过婚礼的甬道,走到父母的座位处站定。然后新郎与母亲亲吻后,父母入座,新郎走到主婚人的左手边(即宾客的右边),面对宾客站定。

伴郎、伴娘入场

伴郎、伴娘入场是在新郎入场以后,新娘入场之前。伴郎、伴娘们入场的方法有几种:1.伴郎先鱼贯而入,然后伴娘在音乐声中一个个走入婚礼甬道;2.主伴郎与新郎一同入场,其他伴郎与伴娘一对对并肩走入,最后主伴娘单独走入;3.伴郎与伴娘以一对对的形式走过婚礼甬道。在婚礼台上的站立顺序则是最先入场的伴郎、伴娘站在最尾端的两头,而主伴娘和主伴郎站在最靠近主婚人和新郎的地方。

花童与戒童入场

花童与戒童入场是在伴郎、伴娘入场以后,新娘入场之前。在花童与戒童入场之前,迎宾员会将台前卷好的白色长条地毯展开至婚礼场地的最后段。花童手持装满花瓣的花篮,戒童则手持一个小戒枕(通常,这里用的是假戒指,真的戒指藏在主伴郎的口袋里)。前行时,花童一路把花瓣撒在新娘将要经过的白地毯上。到了婚礼台前,女花童站到主伴娘身后,男戒童站到主伴郎身后。

新娘与父母入场

婚礼入场式进入到这一刻,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到了,新娘即将入场。 传统习俗中,新娘是由父亲陪伴入场的。新娘的母亲则同传统中的新郎的父母一样,在入场式开始之前就由迎宾员送至座位坐下。不过现在的婚礼上,越来越多的新娘认为,母亲在她们生活中的意义与父亲一样重要。所以,由父母同时陪伴入场,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当新娘与父母的身影在婚礼白地毯最尾端出现的时候,他们会稍作停顿。新娘双手持捧花,父亲站在新娘的右手边,母亲站在左手边,两人的手臂轻轻挽住新娘。乐队高奏《婚礼进行曲》,这时,所有的宾客都会起立,面向新娘,以表示对她的尊敬。在乐曲声中,新娘与父母缓步走至婚礼台前站定,新郎迎上前去。

父亲撩开女儿的面纱,亲吻她的脸颊,然后新娘再转头,同母亲亲吻。新娘的面纱自此到婚礼结束为止都是掀开的。新娘上前一步,把捧花移到左手,将右手移进新郎的臂弯。新娘父母归座。新娘与新郎走到婚礼台正前方,以女左男右的形式面向主婚人站定,婚礼仪式即将开始。

婚礼仪式

1、主婚人致辞

2、新人互致结婚誓言

婚礼仪式

1、主婚人致辞

2、新人互致结婚誓言

3、交换戒指

4、点蜡烛仪式

5、鲜花仪式

6、婚礼诵读

7、签写婚约

8、宣告成婚

3、交换戒指

4、点蜡烛仪式

5、鲜花仪式

6、婚礼诵读

7、签写婚约

8、宣告成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萨格勒布大教堂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萨格勒布教堂位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是该市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克罗地亚国内最高的建筑,其尖塔可以从市内多个地方看到。 萨格勒布大教堂整体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它始建于1093年,1242年该教堂被鞑靼人破坏,而到了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大教堂附近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今天,有些防御工事还完整的矗立在那里,与大教堂一起书写着萨格勒的历史。

1880年,萨格勒布大教堂在大地震中被严重破坏,教堂的中殿垮塌,塔楼基本被破坏殆尽,已经无法修复。时政者决定对教堂重新修缮,并由当时澳大利亚著名建筑师赫尔曼•勃莱(Hermann Bollé)主持修复;整修后的萨格勒布大教堂整体采用新哥特式建筑风格,并增添了两个高108米的尖塔,焕发出往日的光彩而且更加宏伟壮观,被人们称为建筑领域的宝贵财富。

Zagreb Cathedral

必去理由:萨格勒布最著名的地标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克罗地亚[Croatia]

景点所在省、州:萨格勒布直辖市 [Zagreb]

景点所在城市:萨格勒布直辖市 [Zagreb]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会有人骨教堂 揭秘捷克人骨教堂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非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讲一个世界上最恐怖的教堂之一,而且这里常年游客络绎不绝的来参观,这就是位于捷克的“人骨教堂”,一个由1万多人骨头所填满的恐怖教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听到人骨教堂,不禁会毛骨悚然,那么这座这么恐怖的人骨教堂,为什么游客还会络绎不绝来参观呢?捷克人骨教堂位于布拉格以东约70公里的小镇KutnaHora,建于14世纪,其外表看似十分普通的哥特式建筑造型,但内部的装饰却都是用1万多具真人人骨做成的,因此这里与其说是教堂,倒不如说是“人骨博物馆”。

走进教堂,你会发现教堂入口处用120多块人骨做成的蜡台,天花板上铺的是四肢骨,墙壁上的花纹也用人骨装饰,神坛由不同大小的人骨堆砌而成,图案则由肋骨镶嵌。在这里四处可见十字架、王冠、垂带等装饰,均由各部位的骨头拼凑而成。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骨骸均是成年男人的,而且上面有钉眼和被刀剑刺过的痕迹。这座“人骨博物馆”,平时警戒森严,只有星期日才对外开放。累积这么多的遗骨,都是拜圣土所赐。

而阶梯下方是一盏超级豪华的人骨吊灯,以及由四座小小的骷髅尖塔组成的巴洛克式祭坛。祭坛大灯上方的屋顶也有一串串的头骨装饰,一个个的脸骨都是往下,看遍了两个世纪来的游客,也看遍了世间的变化无常。教堂正中央那盏由人体各部分的骨骼造成的“人骨吊灯”——以腿骨组成主架,下颚骨串成挂帘,主架又分成8个腿骨灯架,撑着一块块排成圆形的盆骨,上面又各自端着一颗充当烛台的头颅,外形独特。

殿堂的四周有四座都是骷髅及大骨堆砌而成,类似灶的建筑,每一座大概都有上千上万人,人骨均位于上帝的冠冕宝座下方。洞内的烛光,洒在雪白的人骨上,其余还有用骨头排列成的帘幕、十字架、教皇用的皇冠等等。

那么教堂这么多的尸骨是从何而来,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死后把尸骨分成几段,放在这个教堂里呢?原来早在13世纪的时候,Sedlec地区的修道院院长亨利,奉波希米亚国王奥克塔文二世之命,前往圣地耶路撒冷,他把带回来的一把泥土撒在教堂周围的墓园里,认为埋骨于圣土就可上天堂的信念,吸引了波希米亚地区,甚至中欧富豪纷纷将此地视为身后最佳福地,Seldec因而远近驰名。后来的黑死病、胡斯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墓园的规模也因此扩大。

然而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和15世纪的战争,令这块3500平方米的空地上,竟出现了3万多个坟墓。到了15世纪间,受限于墓园容纳,修道院计划另外兴建一座礼拜堂来容纳百多年来荒废的遗骨,这项令人毛骨悚然的任务一开始是交由一位半盲的僧侣来执行。16世纪时有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状,由于骸骨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人骨教堂的诞生。教堂里的天花板、墙壁上尽是人骨串成的装饰品。据统计,目前人骨教堂里的人骨装饰品大概用了1万具尸骨。

因为欧洲很多国家都是信仰天主教的,神学家表示,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所以“人骨装饰品”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人骨教堂很小,4万副经过消毒和筛选的骨头,大小相同,被细致地用来砌成烛台、祭坛、 圣杯 、 门楣 、 拱门、吊饰甚至十字架。说人骨教堂虽然恐怖,但是对于有信仰的基督徒来说,其实来这边朝拜是一种神圣的事了,所以说,这里为什么游客络绎不绝也就不奇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索菲亚俄罗斯教堂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俄罗斯教堂的正式称谓是圣尼古拉斯奇迹教堂,是一座俄罗斯东正教堂,处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市中心,是当地的宗教中心,现如今也是当地一处知名的景点。

俄罗斯教堂建造在1882年保加利亚解放之后被毁坏的萨雷(Saray)清真寺的原址上,作为俄罗斯驻保加利亚使馆官方教堂,并以当时俄国君主——尼古拉斯二世的名字命名。建造工程开始于1907年,竣工于1914年。该教堂由俄国建筑师米克海勒•普路布拉陈斯基(Mikhail Preobrazhenski)设计,其装饰参照17世纪俄罗斯教堂的装饰特点;建造期间由监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的阿•西木伟(A.Smirnov)监督完工。教堂顶部的五个圆顶都有纯金包裹,教堂钟由尼古拉斯二世捐赠,外部由彩色的瓷砖装饰,内部的壁画则由一个艺术家团队完成。俄罗斯教堂一层地下室保存着圣主教塞拉芬的遗物,很多人前来参观1950年去世的大主教的墓,虔诚的祈祷他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Russian Church, Sofia

必去理由:索菲亚最知名的俄罗斯风格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保加利亚[Bulgaria]

景点所在省、州:索菲亚州 [Sofia Pr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索菲亚 [Sofi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圣约翰教区教堂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圣约翰教区教堂是圣约翰的第一个教堂,于1836年建于俯瞰着东海岸的悬崖上,它的建立是为了代替1831年被飓风彻底毁坏的原教堂。教堂的院子中埋葬着Ferdinando Paleologus——君士坦丁大帝的后裔,他的家族被土耳其人赶出了君士坦丁堡。Ferdinando于1678年在巴巴多斯去世,此时,他已经在岛上居住了20多年。圣约翰教区教堂为哥特式建筑,教堂里面有玛丽•维斯马科特雕塑。目前很多游客会来此来参观圣约翰的第一所教堂,其历史是悠久的,其哥特式建筑风格,使得教堂很有宗教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圣拉撒路教堂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景点介绍

位于拉纳卡市中心的圣拉撒教堂被视为拉纳卡及塞浦路斯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据说,拉撒路在以色列被基督救活后,来到了塞浦路斯,在这里当了30多年的主教,死后便被埋在圣拉撒路教堂。他的地下墓葬保存得相当完整,可到地下参观。

圣拉撒路教堂里至今保存着很多珍贵的宗教画像。周末多有婚礼在此举行,因此,最好是平日里来参观。和教堂相邻的拜占庭博物馆也展出有和教堂相关的文物。

此教堂于17世纪重新修建,保留了原来的特色。 17到18世纪,教堂周围是一些居住在拉纳卡的欧洲人的墓碑。复活节前的七天里,圣拉撒路的雕像在拉纳卡城中随处可见。

塞浦路斯凯里尼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圣尼古拉教堂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圣尼古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圣尼古拉教堂位于东直门北大街东。东正教在北京设堂是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雅克萨城自卫反击战中俘虏了沙俄入侵者,因押来北京的59人中有一名司祭,康熙皇帝将他们驻地东直门内胡家园胡同的一座关帝庙拨作临时祈祷所,这即为北京人所称的“罗刹庙”或俄罗斯“北馆”。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后,沙俄教区将其命名为“圣尼古拉”教堂(又称“圣索菲亚”教堂,后改为“圣母安息”教堂),是为北京第一座东正教堂。

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于1900年被毁,其后重建,命名为“致使堂”,由教堂、种楼、中外书房、神父住宅及寡妇院组成。致使堂为典型的十字形东正教堂,堂顶上有五个带十字架的拱形堡。1900年教堂扩建后改名为“致命堂”,人称之为“北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圣马力诺大教堂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圣马力诺教堂建于1361年,是共和国最古老的教堂。圣马力诺大教堂是安放圣马力诺市创始者-马力诺遗骸的教堂,它位于圣马力诺首都圣马力诺市贝卢齐街附近。

这里寂静偏僻,环境幽雅。相传公元301年,一个叫马力诺的石匠,从达尔马提亚群岛的阿贝岛,乘船来到意大利的蒂塔诺山一带采石,并住在悬崖陡壁上的山洞里。后来许多人来投奔他,以采石为主,过着自由和平的生活,并在山顶上修建了教堂,逐渐形成一个“石匠公社”。为了纪念-马力诺的伟大功绩,1825 年 6 月圣马力诺议会通过的一项法令,由著名建筑师安东尼奥•塞拉亲自设计和主持,在一座原教区教堂的旧址上兴建起这座圣马力诺大教堂。大教堂的建筑式样属新古典派,门廊围以华丽的科斯林式圆柱,前面铺有宽大的台阶。门廊顶部楣墙上刻有铭文:“献给守护人和自由的缔造者-马力诺。”在用嵌花大理石装饰起来的大祭台上,立有圣彼得雕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