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广东省委机关旧址【经典九篇】

浏览

6203

文章

9

篇1: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旧址水府寺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旧址(水府寺)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旧址(水府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军议路张家湾村(安源纪念馆东1公里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附近)。

中共湖南省委机关驻安源革命活动旧址始建于1900年,座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的一进三间平房,建筑面积158,屋内地面为三合土的土质地面,墙壁为砖质,屋顶为木瓦结构。屋前是一面积为40余的坪地,屋后为面积20余的天井。1928年5月下旬,白色恐怖重重笼罩着湘江河畔,革命形势处在危机时刻,中共湖南省委毅然作出决定:将省委机关迁往安源方家坳,旧址对研究当时的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2018年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共广东省委驻地旧址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广东省委驻地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瑶坑旧址位于南雄市黎口镇瑶坑村。

1938年广州沦陷,中共广东省委为了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于1939年冬由韶关迁到南雄县承庆乡第六保瑶坑村(即现址),省委书记张文彬、组织部长李大林、宣传部长涂振农(后叛变)都先后到过瑶坑开展工作。中共广东省委在这里领导全省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南雄成为当时广东人民抗日的大后方。1940年7月,省委机关迁往始兴红围。

旧址由大小共5间房屋组成,均属土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房屋高4米左右。从道路侧进入第一间房就是原来的办公室,面积约50多平方米;其余四间是休息、秘密会客室。近10多年来,当地人民为保护这一革命旧址,原居住在这些房屋的人家相继迁出这几间房子,一直空着让人参观。房屋已损坏严重。

2009年1月,省委书记汪洋在韶关市进行专题调研时指示,要求做好中共广东省委、粤北机关旧址的保护工作。3月,省委常委会作出修复保护和利用中共广东省委、粤北机关旧址的决定,并决定建设相应的历史陈列馆。2010年6月29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修复和陈列馆建设工程落成仪式在韶关市隆重举行。

2010年5月10日,瑶坑和红围、五里亭等三处省委机关旧址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升级文物保护单位。6月29日,省委机关旧址及陈列馆被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和"韶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39-1942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2005年3月16日

位于城关镇厦河村。1939年冬,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迁到丽水。次年5月在城内四牌楼开设一家兴华广货号作掩护。省委书记刘英,化名王志远,以“兴华广货号”老板身份居住于此,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至1941年4月省委机关迁往温州止。旧址为重檐木结构楼房,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63.38平方米,三间二层,现辟为陈列室。

1939年至1941年间中共浙江省委在丽水城郊设了十余处秘密活动点,主要有:兴华广货号、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刘英书记住所。

兴华广货号坐西朝东,四开间二层楼,木结构。一楼为店铺,二楼为住宿与办公场所,刘英书记以商人身份作掩护开办店铺作为省委联络站,负责与东南局及各特委的联络接待。

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占地约600余平方米,二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有门厅、天井、主楼、后院,前院两侧为厢房。主楼为中西合璧二层砖木结构四坡顶楼房。黄景之,系中共地下党员,以律师身份为掩护,引领全家积极协助党工作。1938年处属特委在事务所设联络点,负责特委与各县联络工作,后成为省委机关主要活动中心和联络站及省委重要会议场所。

刘英旧居,为二开间二层楼木结构民居,主楼带后檐披屋。主楼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刘英同志曾在此居住两年多,领导浙江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

三处遗址同是省委机关在丽水时的重要活动场所,在浙江抗日救亡运动和党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见证了-时期共产党人坚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长江机关湖北省委机关旧址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中央长江局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珞珈山街(原珞珈碑路)12号。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笼罩在一片-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革命活动完全转入秘密状态。中共湖北省委秘密转移到珞珈碑路12号,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党中央机关迁回上海,同时成立长江局,管辖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等省党的工作,罗亦农任书记,陈乔年、任旭、刘昌群为常委。长江局的成员基本上都是湖北省委的负责人,为了工作方便,两个机关就都设在珞珈碑路12号。毛泽东、罗章龙、王一飞、李维汉等人曾在此居住,一些外地来汉的中央委员也曾在这里作短暂停留。罗亦农、陈乔年等人也是从这里出发出席八七会议。会后,湖北省委起草了《湖北秋收暴-动计划》,先后派遣370多名党员干部分赴各地,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发动秋收暴-动。湖北省委还大力整顿和恢复各级党组织,收集脱离党组织,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组织他们参加罢工斗争,这些措施使武汉地区党的组织得到了发展,坚定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斗争信念。

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后成为湖南、湖北等8省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它从这里向所辖各省发出许多重要指示,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指导各地党组织进行整顿、举行秋收暴-动、开展武装斗争、发展土地革命。1927年底,长江局撤销,罗亦农等先后调离湖北

中共中央长江局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于1983年4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市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位于青秀区河堤路雷屋16号,时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1年,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经天(1904—1959年),原名荣璞,号经天。其父雷在汉是南宁辛亥革命的元勋。雷经天是五四时期南宁-领袖,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他亲历我党发动的“三大-”,3次被冤开除党籍,两次背着“黑锅”长征,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传奇的革命家。-1904年农历五月廿四日,雷经天生于广西南宁津头村雷家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分布于韶关市浈江区五里亭、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和南雄市瑶坑村,在中共南方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先后领导下,旧址当时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斗争的指挥中枢。这是我省目前发现尚存的新中国成立前的省委旧址,是党领导广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意义重大。

当年的省委机关以办学校、经商等工作为掩护,隐蔽在粤北地区开展抗日战争,并与国民党-派发动的-高潮作斗争。八一村和瑶坑村的人民群众热心帮助党组织,并为掩护党员同志作出了重大牺牲。位于八一村的奠安围是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办公和居住的处所。这座客家方形围楼原高5层,每层1008平方米,围楼内部的木结构、楼板、隔扇等全部被侵华日军野蛮烧毁,只剩下一圈残垣断壁。在瑶坑村,历史亲历者痛诉侵华日军为清剿党员而每天-十余村民的暴行,令人动容。

抗战期间,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时至今日,当地人民群众仍然自发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红色旧址和革命文物。八一村村民利用村内小学内教学楼的二楼教室,开辟了全省乃至全国罕见的村级展览馆,收集陈列了可观的革命文物和资料,还编制了数期历史资料。瑶坑村的村民小心保护革命碑记和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办公用房及遗址,热心为文物行政部门提供革命先烈珍贵的历史照片等材料、信息。(来源: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鼓浪屿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鼓浪屿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位于鼓浪屿虎巷8号。遗址坐西南朝东北,系砖木结构两层西式洋房,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该楼建于民国9年,为南洋华侨的私人住宅。民国19年8月,中共党员曾志遵照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以私人名义租用该楼二楼作为省委机关秘书处、宣传部和省军委的办公地。民国20年3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遭到国民党当局的严重破坏,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杨适、宣传部长李国珍、机关工作人员梁惠贞等8位同志被捕,先后英勇就义。该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鼓浪屿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

鼓浪屿街道: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

该街道面积1.9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373人。辖2个社区:龙头、内厝。鼓浪屿街道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即鼓浪屿的岛屿范围,面积1.9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373人。鼓浪屿街道下辖2个社区:龙头社区(东部)、内厝社区(西部)。鼓浪屿街道辖区在2003年以前为鼓浪屿区,不辖街道乡镇。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旧址凝春晖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旧址春晖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旧址凝春晖位于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井牌路,年代为1934-1935年。

简介:建于清代,坐西南朝东北,二落一进,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由大门、下厅、天井、上厅、两侧横屋组成,占地279平方米。上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带卷棚式前步廊。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省委、省苏维埃等省级机关迁往四都山区继续斗争,1935年1月,因战争形势严峻,再次转移至此。1935年2月,瞿秋白、何叔衡等同志从江西会昌转移永定途经这里,曾居住于此。

2018年,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旧址凝春晖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汤屋村:汤屋村简介 长汀县四都镇汤屋村地处四都镇西南部,距集镇18公里,全村共有4各自然村155户,总人口642人,党员2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30亩,林地面积13692亩,其中竹林面积200亩。汤屋村是长汀县著名的红色革命基点村,主要盛产毛竹,村民以种养殖、种植为主,村域范围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竹海连绵、风景优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光芒街40号,隶属于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旧址”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是一座俄式木制小房,建筑面积120余平方米,院内占地面积870平方米。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满洲省委秘书处所在地,1988年10月经过修复,做为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室内的卧室、书房、客厅等都是按当年状况进行布置陈列。在纪念馆内主要陈列中共满洲省委的建立,及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抗日斗争的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在沈阳遭到敌人的破坏,1932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从沈阳迁至哈尔滨,由此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的领导中心和党的工作指挥中心。

在艰苦的岁月里,中共满洲省委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反帝-,发展壮大东北地区的党组织,为抗日斗争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历时8年多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中共许多著名人士罗登贤、陈潭秋、刘少奇都曾在满洲省委任职。

1933年夏至1934年春,省委秘书长冯仲云以大学教授的身份为掩护在这里安家。满洲省委秘书处就设在这所房子里。当时,省委的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省委领导经常在这里研究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策略、方针,党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如“一二六指示信”等都是从这里向东北各地党组织和抗日部队发出的。

大批党的优秀干部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冯仲云等,也都是从这里输送到东北抗日斗争的第一线,这座住宅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和省委的“文件库”。

纪念馆作为我省的重要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终以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把学习贯彻-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新时期、新任务对文博工作的新要求紧密联系,以围绕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抗联精神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尽职业道德、守职业纪律、树行业新风为内容,积极发挥纪念馆的阵地优势,利用阵地与巡回展相结合的方式,长期坚持深入到机关、部队、学校、社区等地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推出弘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的各类展览。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光芒街40号。

乘车线路:哈尔滨市内乘84、8、109、63等路公交在宣化街站下车步行830米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