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平昌白衣古镇(合集20篇)

前童镇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辖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前童古镇好玩吗?

浏览

4272

文章

421

篇1:武汉古镇柏泉旅游区攻略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武汉古镇柏泉旅游区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旅游地,现在我们说说这里的旅游攻略。

操作方法

1

武汉古镇柏泉旅游区的地点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在武汉任意一个火车站下车,可以乘坐公交或者地铁来这里旅游。

2

武汉古镇柏泉旅游区是武汉市政府在金银湖区打造的一个休闲生活生态旅游景点,有些商业化。

3

武汉柏泉古镇境内有夏商朝代的文化遗址,各种历史遗迹30多处,其中钥匙墩、余家、柏泉古井等,最为著名。

4

武汉古镇柏泉旅游区里,路面比较宽敞,还有地方停车,并且整个古镇游完,还可以去附近的井德寺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巨甸古镇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巨甸古镇这里曾是元以前纳西族文明的中心,元时称为巨津,意思是大渡口,当时它不仅是维西通内地的必经要道,也是大理和吐蕃交往的必渡之口。

今天镇东的江边,古渡上仍有渡船,您可乘船看江景。您还可以看到巨甸的集市。每月的逢5日是巨甸集日,这天,除纳西族外,四周的藏族、傈僳族、白族、彝族、普米族都汇集到巨甸街上,出售他们的山货特产,也采购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您假如节日时去,会看出他们与周边民族长期交往中在歌舞上受到的浓浓影响,多元的艺术正是这里的特色。

巨甸镇:巨甸镇位于县境西部,东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上江乡隔江相望,南接金庄乡,西与鲁甸乡相连,北与塔城乡为邻,总面积381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巨甸离县城120公里,海拔1860米。辖巨甸、金河、武侯、路西、阿乐、古渡、后箐、德良8个村委会,121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1 362人,其中,农业人口19 646人,非农业人口1716人。男10,700人,女10 6。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岩古镇藏石馆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距贵阳约30km建于明清时期的青岩古镇的历史比贵州建省还要早22年,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立贵州前卫时便有了青岩堡,景区通票34元。

北城门又称玄武门,为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建筑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初建于明朝天启年(1621-1624),清顺治十七年(16001年)班麟贵之子斑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将土城墙改建为石城墙,清嘉庆三年(1798),武举人袁大鹏重修扩建,是青岩军事古镇的象征之一。

古镇简介。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曾六次攻城不破,大败而去,因而留下攻不破的石头城之美誉。

北城门旁的龙泉寺现辟为古镇藏石馆。入口有联云:天然奇石多姿多彩世间宝,地化古生各种各样贵州龙。

门票

景区通票34元,青岩古镇藏石馆门票10人民币

景点位置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铁佛古镇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铁佛镇为省级重点保护古镇。位于资中县城西36公里处.古镇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聚落形若锯镰,人口约二千。清代老街东西向略呈弧形,依山势按3层布局,进街9处石梯拾级而上,经3道栅门,一层高一层,层层分明。

居民住宅仍保持清中叶建筑特色,单元中大部分有天井或花园,房屋多系木质或砖木穿榫结构,屋檐、斗拱、挑方雕刻别致,风火墙伸至街沿,上沿砖砌斗拱向街心伸展,架起檐梁,青瓦屋面,屋檐互琢花纹图案。1918年建的新街向南直伸,建筑别具一格。从古镇建筑的适用功能上看,前人显然经过了精心策划。街道随石梯沿斜坡曲折而上,中间时有一些可供休息、回旋的平台。一堵堵造型优美的封火墙耸立于房舍之间,偏屋从瓦到壁,从窗到坎,一切都是那样协调与自然,是坡地建镇的特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井陉天长古镇

全文共 2044 字

+ 加入清单

天长镇位于井陉县西部,东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45公里,西距山西省会太原市135公里,北距革命圣地西柏坡60公里,南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38公里。该处为太行八陉之一,是石家庄市进入太原市的必经之地,素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这里交通方便,有石太高速公路、国道307公路、省道平涉公路从镇区通过。

天长镇为河北省重点镇,现辖49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1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1247人,其中,镇区有常住人口11158人,外来务工、经商和求学的暂住人口5510人。镇域现有耕地40800亩。2008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442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4元。2008年全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天长镇历史悠久,作为村落始于汉,唐代中期称天长镇,唐末设天长军,成为著名的军城。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移井陉县治于此,历经金、元、明、清、民国至建国初延续800余年,一直为历代县治之所。金元时期曾一度为州。1958年才迁移到现在的微水镇。由于县城迁出,半个世纪以来,古城较好的保存了下来,基本未遭到建设性破坏。

天长镇历经千载,走进镇区,只见城垣门垛、官署学宫、寺庙石桥以及府第民居等古建文物星罗棋布,触目皆是,令人犹如置身历史的幻境,近年来许多影视剧在此拍摄。目前,古城原有空间格局保存完好,历史建筑完好程度80%以上。明清时期民居众多,镇区中心为明清县衙,东有皆山书院,西有城隍庙及文庙、私家宅第鳞次栉比,现尚存明霍都堂、许总兵府第、王家庭院、蔡家大院、卢家巷及众多民居,均为青一色青砖灰瓦做屋顶的四合院群,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保存完好。

天长古城是宋、元、明、清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古人曾对这里的地形地貌做过精辟阐述“绵河潆于前,陉山踞于后,固关之险控带西南,抱犊之雄延亘东北,上焉藩屏神京,下之保障民社,盖古岩邑也”。唐代大诗人王维过井陉时,以“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苍山。”之句赞美这里的山水风光。

悠久的历史,使天长镇镇区建设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色彩,镇区现状古建筑风格以明清时风貌为主,主要文物和古城墙保护较好,堪称冀中南地区一颗古镇明珠。其地理位置重要,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文化事业发达,名人辈出,商贸兴隆。经多方论证,其价值特色为“文化型兼军事、建筑遗产型”。2007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镇区现存国家、省、市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未定级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40余处。这些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存构成了以古迹为特色的文物群落,遗存有隋唐-明清时期的城市文脉和都市文化传统,形成了历史悠久而多样化的显性、隐性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井陉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近些年来,井陉县及天长镇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天长古城的保护工作。早在1987年,井陉县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对城关古城保护和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一批县级重点保护项目,提出了保护要求。2002年6月天长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专门做出了关于开发古城旅游资源的决议,天长镇人民政府于2002年发布了《关于文物古迹保护的通知》,并组织编制了《天长古城保护规划》,成立了专门保护机构,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对古城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明显效果。截止目前,天长镇用于古城保护开发的资金已达1500万元。城隍庙、王家庭院、玉峰山寺、大石桥等文物古迹得到了修复,新建的环城路已投入使用并进行了绿化,大大减轻了古城区交通的压力,文庙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其它的文保单位都得到了切实有力的保护。

经过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天长古镇虽经数百年风雨和多次战乱,仍得以较好的保存下来:古城墙巍然屹立,四城门依然洞开,城内大街、南大街、东关大街、北关大街、城壕街等历史街巷空间格局原样保存,两侧的古街坊店铺依稀可见,县衙、文庙、城隍庙、皆山书院等公共建筑主体尚存,都堂府、许总兵故居、王家庭院、蔡家大院、卢家巷等民居院落依然如故,大石桥虽屡经激流波涛,仍承载着交通运输重负,埋藏千年的井陉古窑珍宝陆续重见天日……。更可贵的是这座千年古城依然焕发着盎然生机。历史建筑在得到保护的同时,大部分仍在继续利用着,古镇的生活延续性保持较好,古镇的晋冀交通要道地位犹在,今天长镇虽不系县城,但仍然发挥着井陉县西部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

天长镇申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获得成功!消息传来,四万多天长镇人民连同井陉县广大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今后,天长镇将以荣获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为契机,更加苦干、实干,使天长镇这一历史瑰宝得到更有效地保护,始终保持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进一步彰显出古镇的无穷魅力。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

乘车线路:在井陉县汽车站乘开往天长镇的中巴车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朱家角古镇好玩吗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朱家角古镇好玩吗?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朱家角古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吧。

课植园

江南官人马文卿的家宅,典型江南大户人家的别墅,这里汇聚了江南古建筑的大气豪华和苏州园林的小巧精致。小桥、流水、檐廊、假山错落有致,相映成趣。相机镜头里,随处可取是风景,铺天盖地的蝉鸣更衬托出这里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清幽与古远。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据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始建镇。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全镇占地47平方公里,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有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清代“吴中七子”王卂纪念馆、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游船茶馆”...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也。

江南第一茶楼

建于清代。登上此楼,既能领略三面环水的秀丽风光,也可欣赏明清建筑楼群。临河百米长廊,东眺放生桥,西望小淀山。在品茶之余,还能欣赏茶楼中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清邮局

邮政局是清朝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信息传递官方机构。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朝邮局遗址,颇具研究价值。现经整理后对外开放。

报国寺

上海玉佛寺下院,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寺内有千年银杏、汉白玉释迦牟尼、观世音佛像合称报国寺三宝。

北大街

朱家角有北大街、东井街、西井街、大新街、东市街、胜利街、漕河街、东湖街、西湖街等几条老街。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大街,北大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街,又称“一线街”。街上民居、店铺鳞次拮比,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古意盎然。

黛瓦民宅

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幽弄一无不展现朱家角典型的江南民居风貌。全镇九条老街,假依着漕港条条支流,构成宛如一把张开的大折扇。那临水而建、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一式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那些迂回曲折、鳞次栉比的旧居店铺,又将朱家角勾勒出多角、多弯、多弄、多巷的独特建筑布局。前街后河,隔岸相望是一条条平行的“姐妹老街”,有时老街处会出现一道”过街廊棚”,古风犹存,专为来往行人遮风挡雨,显得古色古香,俊秀清雅。

放生桥

朱家角古镇的景区核心是“放生桥”,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中叶的石拱桥,气势宏伟,构造匀称,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放生桥”上,可一览古镇全貌。朱家角也因为“放生桥”,于纤细之中透露出几分豪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去过一定不会后悔:锦溪古镇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锦溪古镇位于江苏市,早在石器时代文明就已经有了足印,被誉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经过数千年历史文化地熏陶,景色如诗如画,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锦溪古镇这座富饶的城市文化相信大家去过一定不会后悔的。

锦溪桥梁星罗棋布,桥之密度国内罕见,当地名谣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其中较着名的有十眼长桥。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星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桥有九柱十孔,全长52米,造型古朴别致,为远近水乡所罕见,人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

古董馆古董馆系苏州薛仁生先生古玩收藏品陈列馆。薛仁生,号苦胆老人,绿缘堂堂主。原籍无锡,世居苏州。青年时代薛先生即投身于收藏事业,半个世纪来,积聚各类古玩藏器3000余件。仅自春秋战国至今2500年间的历代水盂精品就达800件。

锦溪以“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着称,位于苏沪交界处,东南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在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古桥36座,密度远远超过了水城苏州的桥梁密度。这些建造于明清时期的桥梁,历经岁月风霜,依然保存完整。桥上的碑记、柱联、花纹等镌刻精巧细致。一座又一座苍颜斑驳、风格各异的古桥梁,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成为古桥镇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36座桥中,锦溪最有名的有8座。它们是天水桥、太平桥、十眼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明代永乐5年由郭子敬捐资修建。历经600多年的风霜雪雨,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抬眼望去,恬静幽雅,古意盎然。天水桥连同其他古桥一同构筑着锦溪镇的古朴与典雅。

在锦溪的砖瓦博物馆中,除了各种各样的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瓦当,是中国建材的一大组成部分。它安放在瓦楞下面,兼有护檐和装饰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瓦片。安放时弧型朝上的,称为滴水;安放时弧形朝下的,称为檐头。

这块灰色的长方形(形似城砖)砖用136道工序、在窑中烧了120天、然后又在桐油中浸泡了100天,取出后还要进行风干。轻轻叩之,声音清脆。抚摸上去,坚实而滑润。江南的锦溪与周庄同属昆山市,它的水巷街市、它的躬身石桥、它的水边人家都是周庄所具有的,所以人称“第二个周庄”。

锦溪坐拥五保湖,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比起其它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拥有更为大气的湖光风景和更加鲜美的地道特产。时值清明,螺蛳初成、鱼儿正鲜,对于如今讲究天然、生态、健康、美味,对各种美食都想尝个鲜的城市食客们,锦溪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你可能也喜欢:

广州代表性景点有哪些

台湾棺材板小吃的由来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平昌柳州城遗址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平昌柳州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柳州城遗址位于白衣镇白衣庵社区居委会,巴江河北岸的一、二级台地上,南略高北稍低,基本处于一水平地带,遗址呈葫芦形,北宽南窄,巴江河从遗址三面流过,呈半岛状,东西长65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320—350万平方米。东至巴江河鱼滩坝高出河面10—15米,南至巴江河中游白衣镇新街码头,西至巴江河中上游罗家坝,北至小角寺山脉。遗址内可见文化堆积厚达0.5米—2.5米,从罗家坝至鱼滩坝断断续续达12千米。地表采集点和发现文化遗迹达16处之多,分别为罗家坝的燕子坡、学堂坡、张家坝的关山、青杠梁、竹林地、丁子凤营、瘦大地、铜流溪、瓦子地、白衣农场、周家乡、石包梁、河滩三家营、老粮站、鱼滩坝的铁匠铺、大河嘴等。出土汉砖,陶器残片、瓦砾,民宅台基、院坝、排水沟、土城墙。有铭文“柳州城王元外”陶罐、千年陈水木等。发现有古井。从文化遗存分析,印证了历代志书记载“柳州城”属汉代古城遗址无疑。柳州城遗址对研究平昌汉代古城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白衣庵社区:白衣庵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宁波前童古镇旅游攻略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前童镇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辖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前童古镇好玩吗?

【宁波前童古镇旅游攻略】

开放时间:08:00-17:00

景区门票:70元(包括5个景点)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镇

最佳旅游时间:前童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降水日150-169天,存季偶有台风登陆,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一年四季除台风登陆时不太适合游览外,其他时间皆可前往游览参观。

前童古镇

景区特产:前童香干、霞客饼等。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空心腐、前童豆腐干等。

景区住宿:镇上有宾馆、旅馆,也可住民家。县城有30多家宾馆,20多家大酒店。

交通:宁海至前童村,2路公交车15分钟一班,途经前童梁皇村。宁波到温州、黄岩、临海等地的过路大客车,途经前童梁皇村。

特色活动:元宵灯会

前童的元宵灯会主要纪念村里的有功先人。先祖率族人从村外10里的白溪开沟引渠获得成功,自此,沙田变肥,薄地成沃。为庆祝祈求丰收,也为纪念遗惠于民的先祖,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举行流动的灯会——行会。行会以鸣群锣、抬鼓亭、放铳花等程式进行。行会时,手提的、肩挑的、车推的数百面铜锣,穿走于大街小巷,声若万马奔腾;入夜,各房抬出18杠造型精致、风格各异的鼓亭,缓步而行。鼓亭上戏曲人物立坐,灯饰高挂,宛若金龙狂舞,气势磅礴;尔后,用硝磺、木炭等自制而成的铳花筒(类似于今天的焰火)搬上高棚施放,色彩缤纷,别具一格。灯会活动期间,各地观赏人群蜂拥而至,争睹为快。

特色景点

大夫第宅

大夫第宅,是由清咸丰年间的军事重臣、江浙总督左宗棠题赠的“大夫第”所称。大夫第宅建于清道光年间。宅形三合院,由台门、天井、正厅及两厢房组成。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大夫第位于石镜山路一条东西向的卵石幽巷,巷口两头各有一座台门,两头台门一关,大夫第院内就非常安全,并有闹中取静的特点。第一台门为重檐楼阁式,门簪上刻有“爽挹南熏”四字,仪门上堆塑“秀挹塔峰拥旭日,兰斜晖祥开鹿阜”额联。左右马头墙上有“瑞兆鹿鸣”泥灰堆塑大字。天井为长方形石板错逢铺砌,平整几净明亮,整座院子大气雄伟。宅吉即人荣。曾任民国初年宁海县第一任县长童建侯,就是该宅后裔。

群峰簪笏

群峰簪笏宅由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举人童桂林所建,当时他效法“孟母三迁”,择址于书院“尺木草堂”旁,是古代官宅代表。前髟马头墙左右对称,具有“五岳朝天”之势,墙体分别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带”,体现此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主人胸襟。大门两上方镶有“五福”青瓷,故又称“五福临门”宅。两只倒挂镇宅狮暗喻“事事如意”。

院内格子木窗雕有各种不同含义的图案,充满了主人的希望。宅名的由来及各种精致浮雕木刻事前童深厚的耕读文化的集中体现。

八卦水系

前童建村初期,祖先就有“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学思想,对村庄建筑有通盘考虑,合理规划,要求建筑物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主张整个村庄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不仅要造好房子,造好路,而且要掘好渠,挖好井,使村庄内运用阴阳八卦八八六四的原理。八卦中的每一爻正可以用来代表村中的建筑群,八卦的底即一条条街巷和与之紧贴街巷的水渠相连,卵石路与清水渠蜿蜒成网。这在其他村落中的水系布局是很少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黄姚古镇旅游行程路线住宿攻略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黄姚古镇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镇,那么去黄姚古镇旅游行程路线住宿怎么安排?小编来告诉你,请看下文。

操作方法

1

去黄姚古镇旅游行程路线:

可先坐火车到桂林,桂林火车站外面有大巴可直达黄姚,45元一个人。你也可以租的士去,150就可以包车去黄姚,这样比较方便。

2

黄姚古镇住宿怎么安排?

一般是选择在黄姚县城住,那里的酒店比较干净,还便宜。黄姚古镇里也有住的地方,算是民房,古色古香的,但是价格比较贵,住宿的话还是看个人的喜好来选择。

3

说完了路线和住宿问题,接着来说景点。黄姚古镇主要是看景,这里多是宋代风格的建筑,翻新过,但是依然保持原有的风貌,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4

黄姚古镇里有小桥、流水、戏台,是个典型的乡村,来到这里你会觉得生活十分的安逸,有种想要在这养老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崆峒古镇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崆峒古镇

为了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景点,经过多方考察和反复论证,崆峒古镇·问道驿站项目于

2006年开工兴建。该工程距崆峒山6公里,距市区6公里,处在中心位置,东接广成山庄,南接平泾公路,北靠崆峒风情大道,总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5亿元,崆峒山管理局为实施主体。

古镇整体设计为仿明清建筑风格,均为一至二层别墅式组群,相互对应,各具特色。四面城门创意性恢复了古平凉城门,其间道路纵横交织,流水环绕,景点景观镶嵌其中,既展示出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南方园林的秀丽优美,把传统的人文景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其中。古镇暖、通讯网络及电信宽带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划分为五个功能区,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既有传统名优小吃和农家特色食品,又有中西特色的酒吧、咖啡屋;既有书法、绘画和文化娱乐演义厅,又有旅游产品展销和购物中心,具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可接待国内外的大型旅游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重庆周边古镇游好去处推荐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了,你们想去哪些地方游玩呢?如果你不想去感受繁华都市人潮拥挤的过年氛围,小编建议你去重庆周边古镇游玩。重庆周边的古镇很有自己的特色,你可以到安居古镇体验独具韵味的古镇传统风情;也可以去感受双江古镇田园风光和人文精神。那么重庆周边元旦古镇游哪里好玩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重庆周边元旦旅游攻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庆周边游必去古镇

山王坪镇

山王坪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镇境内,平均海拔1300余米,是国内首个喀斯特生态公园。2015年10月,南川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被评为”中国首批森林氧吧“。景区内石林遍布,奇峰异石,千姿百态,鳄鱼嘴、情侣峰、海豹、石龟、飞来峰、葫芦门等景观天然趣成,是目前国内已探明的面积最大、特色最显著的生态石林。

交通信息:重庆内环高速 - 渝湘高速 - 64km - 南川 - 金佛山北 - 三泉镇 - 半河 - 石板沟 - 26km - 杨柳咀 - 9km - 山王坪;重庆内环高速 - 渝湘高速 - 64km - 南川 - 24km - 水江 - 12km - 鱼泉 - 8km - 山王坪。 重庆南坪长途汽车站乘班车赴南川(65公里),转车赴山王坪景区。

涞滩镇

涞滩古镇历史悠久,宋时就已初成场镇规模,古镇滨临渠江,自然风光优美,明清民居高低错落,老街小巷古朴典雅,清代修筑的瓮城现保存完好,重庆仅有。主要景点:瓮城,文昌宫,双龙湖,涞滩八景。

交通信息:重庆菜园坝汽车站每天有发往合川的班车(或在重庆火车站乘508路车到合川),从合川汽车站乘坐到龙市的班车(10元左右),在涞滩分路口下车,然后搭乘摩托或是小面包车进古寨。

自驾车走重庆到合川的高速,到合川再向北到龙市,未到龙市前有路口向右去涞滩。全程水泥路面,约90公里,1.5小时。

重庆周边古镇游好去处

安居古镇

安居景色清幽奇特,风光旖旎,既有别具特色错落有致的古镇建筑(传统街区),又有遍布古镇精湛的历史遗迹(九宫十八庙,王翰林大院、吴翰林大院、曾家翰林院、举人周际同周家祠堂、百年老字号桂林春大药房、历代名人手迹);既有风光绮丽的山水美景(特色生态农业),又有独具韵味的传统风情(龙舟竞渡,民间彩扎,名特小吃)。

交通信息:先从菜园坝、沙坪坝、陈家坪客运站乘车至铜梁县,到了铜梁县再转车至安居镇即可。

双江镇

双江古镇地处涪江下游的潼南县双江镇,是中国第一批十大历史名镇之一。今存有中街、东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兴隆街、水巷子、老猪巷9条街道。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杨闇公旧居、杨尚昆旧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等众多景点,丰富的古 镇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风土人情、田园风光、人文精神,形成了瞻伟人、观古建、游古道的红色、古色旅游氛围。

交通信息:从重庆菜园坝车站到潼南车程约2个小时,潼南到双江班车约2元,车程约20分钟。

重庆最好玩的古镇:卧佛镇

地处潼南区。卧佛镇境内有马龙山卧佛景区,佛名“吉星寺”,后改名为“卧佛寺”,在五代十国时称“丁香寺”,后遭火焚仅遗石佛三尊,人称“三尊佛”。寺庙内有全国最大最年轻的佛祖释迦牟尼涅槃造像----马龙山卧佛。

交通信息:重庆坐车到潼南汽车总站,约45元。在潼南汽车总站--卧佛镇汽车,票价9元。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结古镇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古镇位于青海省南部,通天河南岸峡谷地带。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玉树县人民政府所在地。214国道通达,距青海省会西宁818公里,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为青海通往川、藏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自古以来是连接西藏、四川及内地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重镇。在历史上唐朝与吐蕃在文化及贸易上的交流,宗教传播,使者来往,都是必经之地。公元1300多上前,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和后来的金城公主都经过了结古,并流下了很多历史遗迹。解放前结古是青海、四川、西藏三地间的重要贸易集散地。每年从西雅州发出的9万驮茶叶,到结古后,再从结古分别发往西藏拉萨和青海南部各藏区。还有从印度经过拉萨进口的英、德、印等国的货物,也从结古发往西宁、青南藏区、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的藏区。街道两旁的各种建筑都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商场和商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各旅游纪念品。如藏刀和唐卡、藏传佛教0神面具等工艺品。结古还是藏区最大的虫草和藏獒交易市场。结古中心广场是结古的标志性建筑。宽广而整洁的广场中央屹立着高24米的格萨尔王骑驹驰骋的铜铸巨像。结古赛马场在镇西3公里的扎西科开阔草滩,每年的7月25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当地传统习俗的-。在为时7天的-里进行着各种马术竞技表演和民间歌舞、宗教舞蹈以及文体活动。帐篷城、康巴歌舞、康巴服饰,民族马术为-的四大奇观。结古居民99%是康巴藏族,在衣食住行以及语言(音)、生活习惯方面有着与其它藏区不同的较大特点。驰名中外外的康巴歌舞,多姿多彩的康巴服饰,神秘、博大的藏传佛教文化构成了康巴藏文化的神奇景观。前来境内结古寺和禅古寺拜谒的远近善男信女们,更是让结古声名远扬。

结古镇街道: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通古镇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大通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地处长江下游南岸,西北与枞阳隔江相望,南以青通河与贵池、青阳交界,距“世界公园”黄山仅有180公里,与中国四大佛山之一九华山相隔90公里,铜青公路、铜贵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和合铜黄高速穿境而过,是进出皖南旅游区的枢纽和重要通道,是安徽“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的北大门,是九华山头天门的所在地。安徽铜陵市大通古镇历史上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为安徽四大商埠,至今仍留有大量的徽式建筑和古街道,为研究中国古代水运史提供了详实的依据。近年来,由于长江行洪的需要,古镇居民陆续迁离,大量徽派建筑逐渐荒废。为此,当地政府希望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合理开发并挽救这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茅坪古镇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茅坪古镇位于清水江下游、锦屏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东邻本镇阳溪和宰大溪村及天柱县坌处镇地冲村,南邻三江镇亮江村,西邻本镇新建村,北翻黄哨山抵天柱县地良村。从这里往下三四公里便是天柱县地界,再往下三四十公里则是湖南省洪江市的地域了。

茅坪、王寨等地方,明代时基本属于湖广省黎平府赤溪湳洞长官司管辖区域。而赤溪湳洞长官司治所在今剑河县南明镇,距离这里七八十公里,对这里影响甚微,所以这里实际上处于村民的原始自治之中。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以前,茅坪、王寨等地随黎平府隶属湖广省,平定吴三桂叛乱后改属贵州。因在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中表现不佳,康熙二十三年(1684),赤溪湳洞长官司遭到最严厉的处分——长官司机构被裁撤,茅坪、王寨以及高坡九寨等地于是被划归黎平府直属。雍正以后,黄哨山成为驿道之所经,官府还一度在茅坪上寨设有驿站,驻有驿兵,负责黎平府至镇远、省城贵阳之间的通信往来。民国3年(1914),撤销黎平府,新建锦屏县,茅坪与上游的王寨、卦治被划属于锦屏县。

茅坪,因最初为一茅草坪而得名。它坐落在清水江河谷间,依山傍水,清水江像碧色玉带在寨前流淌,黄哨山如一面巨大屏风在寨后藩护。整个形势山环水绕,藏风聚气,圆净窝暖,紧凑堂局。民国前期,茅坪龙安谱曾用一首古风诗对茅坪的关山形势作描绘:

东壁山峙临江渚,鹤松留作沧桑主。

文笔苍然捍中流,应随明月照今古。

南有层峦耸翠微,丛木森森环玉户。

天与贤豪作胜游,我亦徘徊快歌舞。

登高遥望楚天云,秋水芦花明极浦。

世事茫茫几万迁,千载荒原成佳土。

茅坪古镇沿着清水江北岸呈带状布落,从寨头到寨尾绵延一公里多。自上而下,分有7个居住团,依次是小寨、大码头、中码头、唐家寨、送龙溪、杨家寨(场坝)、退尾寨。以中码头和唐家寨之间的土地祠分界,上边3团统称上寨(也称西寨),下边4团统称下寨(也称东寨)。清光绪后期,官府为加强对排夫的管理,以防其滋事,将茅坪划分成仁、义、礼、智、信5个片区(相当于今村民小组),每个片区指定一名头人负责管理。

DSC_0352 (303).jpg

茅坪在整个清代都是清水江的木材贸易中心,寨上的很多人因开设行店而腰缠万贯。这些行户大都广置山林,招请佃户栽植和管理。为管理山林方便,佃户大多在所佃种的山上扎棚居住,久之,扎棚之处便形成小村落。在民国中期,茅坪寨周边计有5个小村落:姊妹岩、高炭、大段溪、冲碗溪、八大弯。1952年土地改革时,为方便管理,将茅坪寨分成上、下个行政村,上寨村包括姊妹岩小村,下寨村则包括高炭、八大弯、大段溪、冲碗溪4个小村。

茅坪古镇有苗、侗、汉等十多个民族杂居,苗族人口居多,侗族次之。苗、侗两个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90%。

信息来源:锦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安昌古镇旅游攻略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昌古镇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安昌古镇主要旅游景点

穗康钱庄

穗康钱庄从1850年至1949年经营将近百年,而这里的接待人员正是开创此钱庄的於氏第三代传人。从於氏第三代传人得知,开创经营钱庄的於氏父子(接待人员的祖父和父亲)不仅仅是个商人,同时也是个文人,不仅能写而且会画。钱庄里不仅陈列了一些古钱币,更有父子两人的书画作品。钱庄的财神与现代的财神截然不同,左手托着三个叠放的元宝,右手握拳平举于右胸,身穿上红下蓝的古装端坐于太师椅上面带微笑。原本它是被安放于面对正门的一个神龛内,神龛下写有“克存信义”四字。

石雕馆

石雕馆展示了上始李唐、下迄近代的200余件珍贵石雕物件。有各个不同年代的石狮、石窗、石池、磨、桌、礅、臼等石件,有嵌镶在壁上的唐、宗、元、明、清代的13块墓志铭,有明嘉靖年间修绍兴府古小学的碑记,更有学界泰斗蔡元培题书的“宗君子修暨配陈孺人墓”碑等10多块。这些石件物品造型别致,形态各异、书法遒劲、巧夺天工。

安昌“花行堡”

安昌“花行堡”是绍兴最早的棉业中心,农家兼营纺织土布,布质实细匀,誉为“南沙哔叽”。于是在南沙哔叽分馆内展有各种土纺土织工具、土布衣饰,并配以清乾隆三十年题《御题棉织图》十二幅。五彩缤纷的花轿、富丽堂皇的喜堂、复杂纷繁的嫁妆陈列,充分地展示了绍兴的传统婚俗。新娘房中半拔铺床,制作研究,工艺精良,为富贵人家传世之家当。

师爷馆

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但很少有人知道,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200年间由这

里出去的师爷据说不下一万人,今天的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师爷故居。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在师爷馆内有一组彩塑作品,表现了清代地方衙门的官员升堂审案时的情景,原被告跪在堂前,三班衙役持棒伺候。 明镜高悬,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敲威风八面,喝令一声地动山摇,但是且住,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坐在堂后的师爷;因为没有官方身份,所以师爷只能坐在后面听审,一旦发现当事人的证供有问题,就差人递条子,遇到大老爷意气用事,更要及时提醒。

安昌古镇旅游信息

景点级别:AAA

门票价格:免费 Tips:古镇里展馆需要门票,联票35.00元。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 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交通提示

自驾

自驾车从沪杭甬高速公路柯桥路口下,约5公里到安昌镇。

公交

乘公交车可从绍兴客运中心或在汽车西站(近绍兴国际大酒店)外乘118路公交车到安昌大酒店下,绍兴去安昌的末班车为晚8点,票价4元,每5分钟一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福宝古镇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福宝古镇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宝古镇距四川省合江县城42KM,是国家级福宝森林公园的门户,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保存完好。其中的回龙街是全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在大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民房一间靠一间、大小不一,形成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鸡市巷等五条巷道,街道全长450米,宽1.5——8.0米,是当时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并有回龙桥、三宫八庙、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

福宝古镇景色

回龙古街(四川方言剧—傻儿司令拍摄点):含回龙街、正街、集市上等多条古建筑保留完整的景点。

古镇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木楼错落有致,随山势起伏。小街宽处七八米,窄处仅一米半左右,全部系青石板铺就,石阶起起落落,蜿蜒伸向前方。不时见撑伞的行人在石梯间上上下下,朦胧间呈现出一幅幅雨中小镇的诗意画面。

福宝古镇的三宫八庙,即:清源宫、万寿宫、天后宫,五祖庙、土地庙、张爷庙、禹王庙、火神庙、灯棚、王爷庙、观音庙。它们布局合理,且格局基本完好,大都设有戏楼、厢楼、天井、板壁,框架穿隼,雕梁画栋。除王爷庙、灯棚、观音庙未在回龙街外,其余的庙宇占了回龙街的2/5。

惜字亭位于一棵大黄角树下,该亭虽不宏大壮观,但于浓荫下也颇显古朴。惜字亭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共六层八方,仿八卦图型,高8米,每层每方都刻有深浮雕图案,且不福宝古镇美景

福宝古镇美景(20张)相同,是“天后宫”烧钱化纸的地方,所以又叫“字库”,俗称“化钱炉”。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古镇显得有些冷清,但整体保存比较完好,风貌依旧。最令人倾心的是,偌大一座古镇显得那么古朴、清幽,丝毫没有嘈杂的气息。在小镇,不论你跨入谁家院,踏进哪家门,都可随意参观。淳朴的山里人还会随和地配合拍照,乐于满足远方来客猎奇、探幽的欲望。

佛宝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如演灯戏、对山歌、打连枪、耍花灯、舞狮子等,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佛宝唢呐锣鼓演奏,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难得的民间文化艺术珍宝”。佛宝风味小吃早在清末就享誉川南黔北,既有传统的酥饼、豆腐干、油炸糍粑块儿,也有以清水笋尖、玉兰片、竹笋、竹荪等绿色食品为主的竹系列“熊猫宴”,加上品荔枝、森林野味、梅子酒香,让远方来客大快朵颐。

二○○一年十月三十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发〔2001〕155号)。

门票:30元

地址:四川省泸州合江县的富宝古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上清古镇属于哪里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上清古镇属于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二十五公里。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二十五公里,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赣派建筑名胜古迹,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发展历史

明初,上清镇即形成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称上清街甚长。晚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和清军曾在上清激战,镇内建筑损毁严重。直至民国年间大体修复,其面貌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八零年代。

交通信息

上清古镇距江南最大的铁路枢纽鹰潭站30公里,并有旅游专线一龚资公路连接206、320国道直达上清,鹰厦铁路从境内穿过。

主要景点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两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河古镇

全文共 2556 字

+ 加入清单

安谧宁静的西河古镇位于芜湖县南,处于宣城、南陵、芜湖三地交界处,东濒弋江水,西北与高兴、沈公行政村接壤,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0.33平方公里,地处偏僻,人文闭塞。现有幸福、跃进、汤家棚三个居委会,822户,2278人。

据《汉书、地理志》载:“汉元封三年属丹阳郡古地各茶庵明万历年间遭兵毁”。远在西汉时,小镇乃是湖滩,杂草丛生,人烟寥寥,水患严重,此处俗称“草头湖”,当地有一庵堂建造于此,人们习以称“茶庵”,属丹阳郡宛陵县,随朝,改宛陵为宣城,始属宣城县;明、洪武年间,挑圩筑堤,百姓开始徙此安居,已成小集镇,因其座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万历年间遭兵毁。清、嘉庆年间,设立过军事防务机构,一度曾称之“西河汛”。另有人说,因靠资福河,又称过资福镇。据《宣城古今》载:“民国二十年,定为建制镇,民国三十八年冠以标准集镇。属宣城县七大集镇之一”。建国后,多次定为建制镇,1984年又定为建制镇。

集镇历为乡、镇、区署机构驻地,随行政机构设置沿革,曾称过“西河行政村”、“西河街道大队”、“西河镇”等,1971年1月10日划归芜湖县。

西河为江南水乡古镇,相传有600多年悠久历史,房屋店铺建于圩建两侧,因逐年防汛加固堤埂,故屋基低于路面1.5米左右,街心青石路面,曲折蜿蜒约1200米,街道南北走向,宽窄不匀,一般为2一3米,两旁店铺门面飞檐对峙,窗户比街心低得多;沿河一侧旧宅,墙高陡峭,基部麻石驳砌,拔地数丈,削壁耸立,汛期任凭水冲浪击,外河沿岸青石护,人本可以通行,内侧房屋店铺多为数进串连,从街心踏青石台阶下,步入室内,可延伸十余米。此外,上街头外侧有章家巷、土地巷、下街头外侧有徐会兰巷、江东巷、中街内侧有芮家巷,均为老街横连,通往沈公圩内,也可通向沿河水运埠头,显得古朴衰老。

集镇建设有向圩内扩展之势,七十年代初,新建了一条长约50米,宽约5米的水泥面街道,人称“法制路”,拦腰横穿老街道,东到河沿,西至圩内,与老街交叉处为“十字街”,上架设水泥旱桥连通老街,旱桥高于路面4米左右,人们可在旱桥下往来,也可由旱桥北侧的青石台阶下,步入老街。1983年又新铺设一条长200米,宽9米的水泥路面街道,在圩堤内侧,与老街向乎平行,人称“民主路”,上到粮站下至芮家巷口,横越“法制路”,是目前最宽阔的一条街,农副产品交易都聚集在此。每当东方露出鱼肚白,这条街就活跃起来,提篮、担筐、拉车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此汇集。

街镇座落青弋江畔,江水源远流长,上溯皖南山区泾、旌、太(泾县、旌德、太平)数县,下汛芜湖汇入长江。据口碑材料,几经沧桑。

早在明朝隆庆年间,水路交通成为方便,往来船只常序泊于此歇宿,已成为山区竹、木、柴、炭销售中散地,来自下游的粮商在此设点收购粮食,商业市场非常热闹。据说,当时镇上有浴池三家,饭店四家,杂货店四十四家,不少店铺前店后坊,上近王家村下到八面佛都是住宅区,河沿一带都有房屋;万历年间,兵乱,房屋店铺焚毁严重,成民流离,集镇经济萧条。

清朝中期,人民生活安定,行商者渐多,集镇复于繁荣。竹木手工制作业盛行,街头巷尾遍及竹木器店铺,大户大家开设粮行,收购大家粮食运销沿江城市,河岸上还有竹、木商行,此时街道逐渐扩展向北延伸,镇上除山、杂、百货店外,还新开槽坊(酿酒)、糖坊、药铺、烟店、客栈、饭馆等,经商者多为江北巢县、无为、江南泾、旌、太等县人,商业兴旺,已成为宁国府宣城县西乡要镇;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与清兵在此筑营鏖战,迂回四年之久,百姓蒙受其难,店铺多为倒闭,居民背井离乡,街镇再度衰败。

民国初年,集镇又趋于复兴,青弋江中经过往船筏增多,大批的竹木排筏由山区运来,停靠于此,船只往来也很频繁,常日达七八十条,此时集镇已成内河天然码头。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集镇商业发达,据老年人介绍,各种店铺有一百多家,大的店铺作坊雇用学徒工匠二三十人。当时有名的糕饼店有王义降、元泰和,加工的糕点花色繁多,尤其是方片糕制作精细,片薄匀整而香甜。中药店铺有六家,最大的有“陈恒生”、“太和春”、“胡广生”,自制中药,诊病配方。布店五家,最有名的“恒丰和”、“同裕源”,浴池有“沧浪园”、“大乐园”、“新新园”,“新新园”拥有座位六七十人,茶馆三家,有名的有“金谷春”、“柳翠仙”还有杂货店三十多家,粮行六家,另外,小商贩遍及全街。由于泾县人来此经商者居多,故有“无泾不成镇”的说法;此间,纺纱、织布、找线、织袜、刺绣等手工制作开始盛行,本镇人民王景玑还首创“西河私立培英小学”,据说兴盛时,人口将近六千。

抗日战争爆发,小镇曾遭日机三次狂轰滥炸,毁坏房屋百余间,伤亡近百人,到处是颓坦断壁,民不安宁;民国三十三年,集镇沦陷,日军强化治安,姿意肆虐,交通断绝。集镇冷落。

抗战胜利后,-政府不顾人民困苦,强行纳税捐款,搜括民脂民膏,镇上物资奇缺,商业不振,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怨声载道。

1949年4月23日,西河解放,集镇得以新生,人民安居乐业,镇上店铺摊贩增多,从事竹、木、铁手艺人不少,手工纺织也很发达,自纺自织,生产各种棉织品,麻织品,刺乡品,山区竹木柴炭在此转销量增大,附近农村的农副产品都聚集于此销售,市场繁荣。据资料载,居民时达3800多人。

西河古镇,商业极为发达,素来是一个消费集镇,天然水运码头,居民多以经商谋生,手工业者也有不少,特别是古镇的小吃,西河混饨,羊肉、蛋糕、油炸臭干子、方片糕、青弋江小鱼等。附近农村土地肥沃,盛产粮棉。建国后,街容店貌日渐更新,近几年,镇政府大楼、中学教学大楼、邮电大楼与新湖商业街平地而起,颇有现代建筑风姿,而老镇仍保古镇特色。随着国家农业旅示范点——和平生态旅游区,西河古镇景区基本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教(市、县教育基地)要素条件,全方位为游客提供优良服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下,现在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将乘势而上,继续保护古镇资源,特色小吃,民俗风情。以及绿色生态旅游特色,加大古镇保护力度与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加强软件建设,努力开拓市场,把景区建设成为集古镇游览、特色小吃、沙滩游泳、休闲度假,弋江漂流,民俗风情与和平生态公园生态旅游及科普教育,珩琅山景区的佛教游等一体的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以地形命名的历史小镇——熨斗古镇

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地形是世界上最多的,而且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很多珍贵的建筑,在安康就有一个历史的小镇,非常的具有格调,而且还是以地形来命名的,那就是熨斗古镇,你知道熨斗古镇吗?本期安康文化为你解析。

熨斗古镇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熨斗镇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溶岩之上,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富水河紧紧环抱,虽经千百年的时代变迁,仍然保留着昔日恬淡、古朴、优雅的风貌,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筒车坝有个小地名叫苟家坝,水田和地坪九十八亩,其地形像旧时缝纫用的熨斗。道光二十三年后筒车坝更名为熨斗坝,后来叫做熨斗镇。

还有一种说法是,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23年)七月,洪水猛涨,冲毁了筒车,就有阴阳先生说水火不相容,想要防治水患必须用火物镇压。而熨斗即为火物,红烫的熨斗无疑可避水驱水,故将镇名更名为熨斗镇。说来也怪,自熨斗名字叫开后,该地竟再也未发生过大的水患,老百姓安居乐业,大自然风调雨顺,熨斗镇就一直叫到如今。

熨斗古镇距今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属子午古道的分支。熨斗古镇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建在喀斯特溶洞之上的地貌以及“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吊脚楼最有特色。古镇依山傍水而建,立于镇外,极目远望,可见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富水河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古镇处处透着恬淡之美,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古镇街道,用青石铺筑而成,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昔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时有老字号十多家,名播川陕湖广。

熨斗镇是石泉县历史上有名的古镇之一,四十分钟就可抵达西乡县的高川,大半天便可出陕入川。据祖居熨斗镇的老人们讲:解放前在镇下街头立有一个闸子门,门额上书“川楚通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道光二十年。明清时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陕客商云集,商贸兴隆,古戏楼上演的汉剧韵味悠长,使人流连忘返。当年熨斗街上有十多家百年老字号,如:源茂盛,天成祥,天成福,天成和,义顺和,金盛堂,义顺鑫,德懋鸿,昆泰丰,长兴久,荣寿堂等。这些老字号大多是药铺和旅店,生意十分红火。

据70多岁的吴明森老人讲,他家祖上是开旅店的,小时候他就记得每晚至少有十多个马帮在他家住宿,旅客中有四川客商也有汉中地区的客商。当时有一种民谣叫“白龙下川,黄龙入陕”。白龙指棉花,黄龙指黄表纸。也就是说通过熨斗镇将陕西的棉花运往四川,将四川的黄表纸和食盐运入陕西,由此可见熨斗镇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商旅要道。

距熨斗镇15公里的喜河镇(现名称),因位于汉江边,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早在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就在此设立魏宁县,古有“小汉口”之称。早年,川陕的客商赶着马帮将货物通过熨斗镇运到喜河码头,再装船走水路运抵汉口,同时马帮又将从船上卸下的货物运回四川以及汉中的西乡,镇巴,洋县等地。

解放后,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展,繁华了千百年的川楚古道沉寂了下来。现在当你来到熨斗镇,千年古镇的风貌仍依稀可见:青石板街,木板门面,古戏楼,关帝庙,以及通往汉中、四川的古商道,这些都已成为见证熨斗古镇兴衰历史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随着燕子洞景区的对外开放,熨斗古镇也将向游客展现其古朴沧桑的风韵,让人们从中品味、追寻曾经的喧闹与繁华。

你可能也喜欢:

杨贵妃墓,讲述红颜不寿的故事

田园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陆游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