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巴中白衣古镇优秀20篇

生态之地江南,旅游的不二选择。接下来,小编带你深入了解。

浏览

5726

文章

400

篇1:会泽古城会泽古镇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古城(会泽古镇)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泽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云南最早设置的四个郡县之一。古代就以盛产铜、铅闻名,清朝时,铜的开采和冶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西南的铸币中心。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会泽独有的会馆文化特色,遗存下来的会馆,从数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别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现保存较好的有江西庙、大佛寺、西来寺、文庙、文昌宫等。交通:会泽距昆明280公里,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每天有多班客车来往。

地址:曲靖市会泽县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交通

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每天有多班客车来往会泽,可直接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重庆白沙古镇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位于长江之滨,距重庆主城72公里。面积237平方公里。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盛誉,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白沙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人口聚居,形成村落,唐朝时期曾在此兴建大圣寺,此后,宋、元、明、清朝代,均在此设建制镇,民国时期在此设江津县第三区署。解放后,这里曾6年作为江津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政府,现为区级镇。

在《蜀中广记》、《太平广记》等卷中考证在唐代时期白沙就因大圣寺而声名远播,由此可见当时的白沙也有相当程度的繁荣。也成城镇也说不定,但建于何年,规模,格局如何,今也失考。典籍可籍的建镇年代在北宋前期。由曾肇、李德昌等根据原修于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九域图》于宋神宗赵项宁年间(1068~1077年)所重修的《元丰九域志》。在卷八记载“雍熙四年,南平县并入江津。江津,(渝)州南一百二十里,有汉东、伏市、白沙、长沙、圣钟、石羊、玉栏、灵感、石鼓、沙溪、仙池、平滩、石洞、三槌十四镇”据之可判定,白沙建镇早则在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距今已有千年之久的历史。

元朝同设建置镇,元末明玉珍据蜀,以重庆为都建立大夏政权,把江津改为畿甸邑,白沙镇随之而第一次成为“畿甸”之地。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明玉珍之子明升归顺朱元璋,明王朝将白沙镇改为白沙里。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在白沙水驿设置水驿,《明会典》和《读史方舆纪要》都将白沙水驿与僰溪水驿,汉东水驿,白渡水驿并称为江津的四大水驿。

清代设巡检司,设建置镇。发展到清代中后期以后,它凭仗水驿之利日益凸显出了区域性的物资集散枢纽作用,不仅成为川东,川南一大水路要津,而且是川黔滇驿道上的一个重要集镇。

民国时期设镇公所,白沙为江津县第三公署,白沙更是凭借长江水道上兴旺的商贸运输,造就了繁荣的城镇格局。

1949年11月29日,白沙宣告和平解放。当年12月,即建立江津县第五区委员会、第五区人民政府,下辖白沙、三口、几子、塘河、永兴等五个乡镇,区党委和区政府都设在白沙镇。1951年4月,江津县人民政府也移置于白沙镇,白沙镇充当了县治所在地,是江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956年7月县政府迁回城关镇(即几江镇),方恢复到原先地位。县镇府迁出次月,白沙撤区设镇。1957年设白沙镇人民委员会。1970年成立白沙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政府,为县级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埔青溪古镇是哪里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大埔青溪古镇是哪里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大埔县西北部,毗邻福建省永定县和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辖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青溪镇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门户,中共红色交通站就坐落在青溪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390多名党、政、军骨干先后通过青溪到达苏区,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溪镇农业生产发达。紧紧依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优质烤烟,打造青溪家米这个粮食品牌,推动优质蜜柚种植,在养殖方面,发挥青溪良种猪场养殖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群众养猪,同时,还大力发展养羊业和水库渔业,促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青溪镇是大埔县优质烤烟基地之一,烤烟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党委政府将烤烟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施科技兴烟战略,逐步扩大烟叶种植面积、提高烟叶质量和效益,全镇2007年种植优质烤烟5500亩,产量127万斤,实现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双突破,种植面积和产量名列全县前茅,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瓦丹、欣盖提、提希特和瓦拉塔古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瓦丹欣盖提提希特和瓦拉塔古镇建造于十一和十二世纪,是贸易和宗教的中心,服务于经过撒哈拉沙漠的商队,发展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人们出色地保存了十二到十六世纪所建的城镇,沿着狭窄的街道是拥挤的带有天井的房子,环绕着一个有正方形尖塔的清真寺,这展示了具有西撒哈拉游牧文化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每一个古镇被保存完好的城墙包围,在墙内是清真寺,是城市建筑物的中心点。街巷、死胡同、隐蔽的过道和难以逾越的城墙适合该地区防御的需要,仅仅在附近创建了通路。除了瓦拉塔以外,所有的古镇围墙外都有棕榈园和庄稼——它们支配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清真寺、短粗的清真寺尖塔是每一个古镇文化和空间的中心点,逐渐掩映在城市风景中。粗灰泥石头运用在家庭建筑上,反映出阿拉伯穆斯林认同的文化、沙漠防护和气候极限的标准。

房屋用华丽石头装饰有花纹或者复杂的色彩式样,除了空气风口和箭孔外,房屋在街道层面上没有缝隙。水井在有牲畜的市场地区具备地区特色。

The Ancient Ksour of Ouadane Chinguetti, Tichitt and Oualata

必去理由:最色彩复杂的城镇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

景点所在省、州:东胡德省和阿德拉尔省 [Hodh Ech Chargui and Adrar Reg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双江古镇的介绍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双江古镇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前临涪江、运河地处嘉陵江支流涪江的下游,以清代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星罗棋布。双江古镇现在已经成为了旅游的首选之一,每年这里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双江古镇不仅有很大的游览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双江古镇先后获重庆市中国第一批十大历史名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十大精品旅游工程、重庆市红色旅游线等荣誉。

走到古镇小街的窄巷,你会发现石阶高低不齐,一眼望去都是灰瓦老屋,同时还可以看到一排排低矮的屋檐的外廊结构,以及风格各异的深宅大院,星罗棋布的散落其间,这些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历史感和年代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全国各地古镇相似度很高吗 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各地古镇相似度还是非常高的,基本都是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有着比较相似的特点。在去过几个古镇之后,无数的人可能就会失去兴趣,毕竟从每一个地方来看,无论是景色还是玩的吃的都比较相似。

为什么全国古镇长得都一样

这些小镇就如同是可复制的,一般有着比较相似的建筑风格,全部都是白墙黑瓦的房屋,小桥流水。不仅在江浙一带,会看到比较相似的古镇,在全国东南西北,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一些比较相似的古镇。如果有水的话,这些小镇基本上都是依水建设,边上会有人家,河流之上还会有小桥古镇,基本都会有统一的红灯笼,每一家商铺都会灯火通明。

为什么会有这么相似的古镇

在旅游资源逐渐匮乏的时代,古镇就变成了一种特色的景点,加上基础设施完备,交通设施完备,就成为了大家受欢迎的景点。可能是因为比较受欢迎,古镇和古镇之间还会选择相互的模仿,慢慢的看上去就会比较相似。古镇原本都是出现在南方城市,会有一种江南水乡的感觉,能够有效符合南方人的审美观点。但因为能够赚钱,因此这一类的现象就会逐渐的扩展,甚至还会来到其他的地方。

古镇为什么全部都会有臭豆腐

有人说古镇从外貌上来看比较相似又算了,可为什么连古镇的饮食都是大同小异?就拿古镇一条街来看,基本都是烧烤,烤猪蹄,奶茶店,北京老酸奶,还有臭豆腐等等,现在还会出现一些螺蛳粉。仿佛全国的餐饮店都会出现在古镇,甚至连卖的商品都是一模一样的,卖一些T恤,陶瓷杯,丝绸,汉服,还有银饰等等。出现这类的现象是否也会让人觉得无解呢?但在这背后无非就是为了能够赚钱,希望有效从中获得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苏州同里古镇游玩攻略

全文共 3531 字

+ 加入清单

同里古镇全称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位于苏州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如此美景,怎能不到此一游呢?小编现在就为你献上最全的苏州同里古镇游玩攻略。

交通攻略:

旅游客车

1、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同里 时间:9:25。

2、上海中兴路长途客运总站——同里 时间:每小时一班。

3、苏州火车站——同里 20分钟一班。

4、苏州汽车北站——同里 每小时一班。

自驾游

1、 上海出发:沪苏浙高速(A9高速)—到同里出口下—苏同黎公路(全程约60分钟)。

2、 杭州出发:苏嘉杭高速—吴江或同里出口下(全程约120分钟)。

3、 南京出发: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吴江或同里出口下(全程约150分钟)。

旅游客及自驾游车辆一律停放东停车场,游客可乘坐电瓶车入古镇区。

4、苏州方向:

1)吴中区汽车站-同里 同里的旅游专线巴士,20分钟一班。

2)苏州汽车南站-同里苏州到同里中巴,30分钟一班。

3)苏州汽车北站-同里 苏州到同里高中档客车,流水线发车。

4)苏州汽车火车站-同里 苏州火车站广场有大巴(车上写着“苏州旅游交通”的字样),每天7:15-17:15之间有班车直接至同里。

门票:100元

营业时间7:30-17:15。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景区。

知识延伸:

街道

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间古镇东南为居民住宅区,这里“地方五里,居民千余家”,街巷逶迤,室宇丛密,高墙深院的住宅建筑,给老街披上了一层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宋元以来同里的街道沿用埭,如南埭、东埭、西埭、竹行埭、陆家埭、道士埭等。

镇内的明清街,全长160米,古街保存了原来的条石路面,街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年代所造,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一路前去,古街上很有品味的店铺栉比鳞次,有的出售当地土特产,有的摆满了各种字画墨宝,有的挂着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还有的正在现做现卖各种香喷喷的小吃,而写着店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飘动,给人一种古风悠悠扑面而来的感觉。费孝通先生为古街题写的“明清遗风”四个大字,被镶嵌在古扑庄重、高高耸立的大理石门楼上,远远望去,很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沧桑感。

同里镇现有八条主要街道,它们是:竹行街、富观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东溪街、鱼行街、南新街。八条街道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有的宁静恬淡,有的绿树掩映,有的依水傍屋,有的店铺林立。同里的老街是宁静的,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一种超凡脱俗的静,一种真正从心灵上求得平静与快活的静。随着社会的发展,同里的老街也发生了一些悄悄的变化。有些老式的商店装起了霓虹灯,有些石库门的楼屋换上了铝合金窗,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着年轻人喜欢的乐曲,但这些变化无损于老街给予每个游人的那份浓浓的风情。老街是同里一条溜淌着生活暖溜与生命色彩的小河,它的变与不变,都将给古老的小镇带来一种新的希望。

出行攻略:

最佳出行月份:每年3月~5月

出行看点:同里旅游淡、旺季时间一般为:旺季(3月1日—5月31日、9月1日—11月30日)、淡季(6月1日—8月31日、12月1日—次年2月29日) 春季是同里旅游赏景最佳季节。全年四季分明的同里,春、夏为雨季。春雨、薄雾、轻烟、暮霭,会使水乡的景致更添几分韵味。

娱乐攻略:

大型多媒体水乡情景演出《水墨同里》,是2014年同里古镇文化旅游又一巨献, 整场演出由上海戏剧学院专家团队精心打造,著名导演薛伟君暨《少林武魂》后又一力作。演出内容以珍珠塔爱情主线,借助故事男女主人公成长足迹,完美展现了同里的乡土风貌、古镇风景、文化风情等,完整的还原了旧时同里水乡居民的生活场景。剧院为提高观众的舒适度,提供“空乘”式的服务,真正做到把顾客奉为上帝,把上帝捧在手心!我们将以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同里之行留下美好的记忆。剧院采用了一流的舞台机械以及一流的演出设备,配合以一流的灯光、音响效果,带给您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及听觉享受。

游览攻略:

同里因水多,故桥也多,镇内共有大小桥梁40多座,大多建于宋以后各时代,著名的有建于南宋宝年间的思本桥,建于元至正十三年的富观桥。成品字形架设在河道上的太平、吉利、长庆3座古桥,是昔时同里婚嫁花轿必经之轿,以示吉庆。被人们叫做读书桥的小东溪桥,桥上那副“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桥联,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同里人勤学苦读之风,证实了同里自古以来文化发达,“科名”很盛。

同里原有八景、续八景、后四景等220处自然景点。至今仍有一些景点保存完好。在一级保护区域内,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退思园,因亭台楼阁及山石均紧贴水面,如出水上,所以又有贴水园之称,在建筑史上堪称一绝。崇本堂、嘉荫堂木雕艺术十分精美。耕乐堂庭院以田园风光见胜。古街坊、古街道粉墙黛瓦,俄脊高挑,水、声、空气都融有古远的韵味。

镇中最有名的园林是退思园,面积十亩八分,小巧玲珑。以居住与园林相结合的江南居住建筑为特点。如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等。南园茶楼是同里的一大建筑特色,如今还用当地特有老虎灶烧水。

苏州同里古镇

折叠古镇茶馆

水是同里的命脉。同里因水而超凡脱俗。因为有水,同里人喝茶的习惯 也比其他古镇浓。抗战前同里有茶楼20余家,为取水方便一般都建在沿河,河水经矾沉淀后既可沏茶。喝茶者四五点钟已到茶楼,河水沏茶,茶香满楼。喝茶者以中下层市民居多,四乡农民、渔民也纷至沓来,茶馆内外热闹非凡。如今同里茶楼仍有数家,较有名气的应该算是南园茶楼了吧。

南园茶社始建于清末,坐落于同里史上前八景之一的“南市晓烟”景致之中,堪称“江南第一茶楼”。南园茶楼卧于水上,临眺两侧市河,船只穿梭来往,驳岸随街曲折,水桥边边传来"鱼虾、莼菜、嫩藕"的叫卖声,岸边高大的榆树古槐,鹊鸦飞鸟憩于枝头,晨雾中的洞水影,村女戴着绣花包头,束镶边裙裾,发髻上扎着鲜艳的红头绳,于河埠浣衣洗涮。清晨,茶楼生意特别好,门庭若市,河滩头停满渔船,楼上楼下人声喧闹,热气腾腾,茶客们聚在茶楼,喝茶,聊天,吃点心,打听行市。楼面上放着十来张茶桌,茶杯、茶壶随意摆放,老人持壶相坐,有的还口衔一柄烟筒。当地渔民祖祖辈辈沿袭的"两头茶水,当中湖水"习俗,至今改变不大,茶楼还为他们解决了歇脚、漱洗、用餐诸多便利,故这里又被称作“渔人码头”。有诗日:休愁到此食无鱼,十里周围大小湖;茶座街头闲结网,渔舟浅载笑相呼。

南园茶社静谧地坐落于江南水乡古镇——同里,位于镇区最南端,历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晓烟”景致之中,与陈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 “福安茶社”,建于清末初期,四开间 门面,全部是传统的砖木结构,门面是清代风格的木雕装饰,上下两层,总面积约400多平方米。茶社别有一番风味,除了在这里可以品尝各种档次的红茶、绿茶、花茶以外,还供应熏青豆、罗卜干等各种茶点。楼下辅面店堂设有帐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楼上还有一个“曲苑班”,茶客可聆听几段江南丝竹、宣卷、评弹、戏曲、小调等曲子。

店子里的服务员清一色明清服饰,没有一个不是窈窕淑女,虽说没有动人之容,但那款款笑容和着那鸟笼里八哥鸟清脆的鸣叫,倒也为店堂平添了几许情趣,几许温馨。在此茶社品茶,与其说品味茶的清香,景的美丽,还不如说是品味茶社本身充满的情趣以及它和同里人文历史,乃至于和清末民初革命思想的水乳交融。

“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苏州一个很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是由吴江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发起于1909年11月,在虎丘“冷香阁”成立,社名“南社”以“反抗北庭”为宗旨的鼓吹反清革命的文学团体。南社在推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美食攻略:

在同里您大可不必费心寻觅美食,同里古镇倾情推出持续一个月的水八仙美食专场,让您放心、尽情地大快朵颐。特别推荐吃太湖三白和水八仙。

弄巷

在街道与街道之间,里弄较多,如尤家弄、串心弄、同泰弄、西弄、仓间弄等。这些里 弄都又细又长,如鱼行街的穿心弄,长达三百馀米,行人脚下会发出哐哐声响。原来石条下竟是空心的,小弄蜿蜒前伸,而那一条条石板故意铺排不齐,留下大大小小的空隙,于是行人走过,也就发出这动人的声音。富观街附近的仓场弄,自南向北通达水河两岸,弄堂仅容一人行走,故也称“一人弄”,弄内人家穿过便上河桥。还有一些里弄则常常横穿一个圩头,可以从河的这边一直走到另一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桥古镇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河桥古镇位于临安市西南部、柳溪江畔昌化,距杭州100公里、临安市区50公里。

河桥古镇是古时昌化县治所在。明嘉靖年,唐昌即(昌化县)设四镇,河桥因“邑水口形胜商务独冠唐昌”被列为首位,至今镇门上“唐昌首镇”犹可见。

河桥老街是古镇的象征,是古镇文化最直接的反映。老街南北长近2000米、宽5米,皆用条石、鹅卵石铺筑。古街两旁有100多家店铺,具有清末民初传统建筑风貌,还留存着当年店铺林立的痕迹……

河桥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年间,这里人口稠密,商贸繁荣,文化昌明,又因为地处三江交汇处,所以被称作“唐昌首镇”。有桥必有水,水路通航,古时“河桥一带,几里许,烟火不下千家”,相当一段时间内,河桥地势之显要不言而喻。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河桥再度繁荣,诸多机构在此设节,颇具影响,河桥也是浙西商业集市,有着“小上海”之称。如今虽历经岁月变迁,古迹名胜已不复往日盛景。

拂去尘埃,河桥古镇的价值并未被世人遗忘。作为山区小镇,凭借周围秀丽的山水风光,轮廓依旧的老街,百余幢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2010年,杭州打造首批13个“风情小镇”,河桥就位列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阳古镇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大阳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山西省泽州县太行山麓,有一座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大阳古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同时大阳因手工制针业发达,被誉为“九州针都”。由西汉至明清,大阳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他们在大阳的历史上先后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有阳阿之剑,可陆断牛马,水截鸿雁”,丰富的矿藏资源使大阳成为我国冶铁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大阳古镇不仅有冶炼铸造的阳刚豪气亦有轻歌曼舞的灵动柔美。从春秋战国到两汉魏晋,阳阿成为蜚声于世的歌舞之乡,“阳阿奇舞”、“阳阿薤露”成为了大阳文化艺术的辉煌。

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大阳古镇远处群山怀抱,气象万千。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尤以“香山十景”最为著名。

2008年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11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窑埠古镇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窑埠古镇,柳州十大重点工程,百里柳江点睛之作,位于东堤南路,蟠龙山下,享CBD核心地段,为“百里柳江”璀璨明珠,坐拥一线江景。拥有40万平米风情古镇,打造柳州城市会客厅。

窑埠古镇总面积86406.55㎡,位于柳州市政府重点发展的区域——河东新区,该地块不仅拥有河东新区的核心位置,更拥有一线江景,同时地块周边既紧邻CBD办公、商业、居住中心,又被市政公园、蟠龙山公园以及沿江景观带所包围,具备CBD后花园的天然优势。按政府--要求,窑埠古镇的建设,将再现窑埠古村落和古码头的古朴风貌,进一步彰显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建成后的窑埠古镇将会是一个集城市休闲、高端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物业。

窑埠古镇的规划设计,以“再现窑埠老镇古朴风貌,复兴古埠码头昔日繁荣”为基本思想,力求展现多民族文化共荣共存的地方特色,体现自然、历史、社会、民族、文化及人居风貌的整体性及和谐性。窑埠古镇建设内容包括两大区,古埠商业街区及侗寨文化风情园区。

古镇商业街区由壮族风情街、苗族风情街、瑶族风情及及滨水休闲步行街组成,内设广西桂剧博物馆、戏台、广西民俗博物馆、文昌阁等公共文化设施;侗寨风情园区由鼓楼广场和侗族民居群等组成。“窑埠古镇”成为柳州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礼州古镇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看 点 礼州文昌宫:位于礼州城外南街,建于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坐东向西,宫宇气势辉宏,布局严谨,工艺讲究。纵三院,横三排,红墙筒瓦,古色古香。院中原修建有大理石镶嵌的“拜阅台”,左面钟楼阁下为“诵经厅”,右面鼓楼下为“习作室”,清末曾于此开办“亮善书院”。

西禅寺:是一组具有明代风格的建筑,山门、天王殿、观音殿、佛祖殿、地藏王殿、藏经楼等建筑就境而建、错落有致。西禅寺有4大看点:南丝绸之路遗迹——天灯阁、长征时-同志下塌办公处、明清家具器物、特色素斋饭。 礼州会议遗址:1935年5月19日,毛泽东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居住在礼州土官庄(今田坝村七组)边家四合院,至今红军留下的标语依稀可见。5月21日,在礼州土官庄边家祠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会后,军委于当日下午18时发出“万万火急”的改道电令,正式确定了北上陕北的长征路线。正是在这次会议之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一词开始出现在红军的文件和宣传标语中。

礼州镇古称“苏祁县”,位于西昌市北部,距西昌仅23公里,地域35平方公里,田地开阔,是西昌市稻麦黍薯及经济作物主要区之一。 礼州历史悠久,曾七朝设县郡,五代置州所,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等光辉史迹,为南丝绸之路牦牛古道驿站。镇境内有三处古城和新石器遗址,曾出土文物千余件。是西昌的北大门和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1995年1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礼州镇被列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礼州,先后在这里住了6天,是中央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驻军最多的乡镇。红军在礼州镇打富济贫、宣传教育群众,深受礼州各界群众的拥戴。毛泽东、-、-、-、聂荣殝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礼州战斗、生活。在著名的礼州会议上,中央红军正式提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一词,并确定了北上陕北的长征路线。礼州是长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名镇。

交通 每天从西昌大巷口-塑像处发往礼州的公交车很多,票价约3元。

四川凉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白衣阁革命旧址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白衣革命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白衣阁革命活动纪念地》是我军重要的活动地,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区的指挥部。一九四六年七月,晋鲁豫边区为了打击敌人,刘伯承司令员所部常胜军在一个月内,收复了濮县、范县等各县城十余个。其中毙、伤、俘虏将军与士兵达三万一千多人,本年十一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在白衣阁村召开军团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会场设在该村北王灿朝先生的一个大院内,周围树木林立,解放军的战士们持抢保卫。主席台中央高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员画像。晋冀鲁豫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同志宣布大会开始。接着有邓小平政委作政治形势报告,他号召全军指战员振奋革命精神,继续打几个大胜仗争取最后胜利,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战功。刘伯承司令员作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总结了近四个月的战绩,指出“战争之胜负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关键在于力量的保存或丧失”。并又说“存人失地,地终可得,存地失人必得人地皆失,蒋军主力削减到一定程度后,他不能进攻也无能力防守,且处困难之境地。针对此竟我军紧握手中枪,集中其优势兵力,继续消灭蒋家王朝。”

冀鲁豫解放区形势好转了,革命人民对我人民子弟兵英勇善战所取的功勋,深表庆祝。当时的群众自动给子弟兵送饭送水送慰劳品,解放全国战斗气氛空前高涨,曾受到总后勤部领导表扬。

会后,冀鲁豫解放区行署参仪段子敬(段君毅的父亲)、万丹茹(万里的姑姑)等人在自己家的南屋里专门设宴招待了刘、邓-,刘、邓-非常感谢大家的招待和支持,希望各位参仪团结各届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消灭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为纪念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濮县白衣阁村召开军事会议37周年,在该村,树一刘、邓-驻处纪念碑,正面书写着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刘、邓-驻处”六个大字,下面书写着:范县人民政府敬立。

刘、邓二位-当年所住的房子,现在白衣阁小学院内。一九八九年三月按原貌修葺一新,已成为向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教育的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庙古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高庙古镇为文化旅游景点。

高庙古镇四面环山,终年云遮雾绕。张河、李河在此交汇,水流的潺潺声从早到晚,总是伴着镇上的人们。河上,有两两座晃晃悠悠的古老铁索桥。鸟瞰高庙古镇,房屋是一色的瓦覆面木结构的古民居,至今仍有一条保存完好的老街,街面是一级一级的石板,古镇尚保存着一处名叫万寿宫的古江西会馆,五圣公戏楼、花溪源石刻、烈士桥亭、极乐寺石雕、二峨山等构成了高庙古镇特有的旅游景点。高庙镇距峨眉山金顶14公里,有水泥路相通,是洪雅去峨眉山与瓦屋山公路之中转站,交通便利。

高庙古镇:始建于明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目前罕见且保存完好的川西原生态山地古镇。古镇占地3.2万平方米,四面环山,终年云遮雾绕,张河、李河绕镇而过。鸟瞰古镇,一色的清末民初瓦覆面木结构古民居错落有致,三条老街仍保存完好。古镇尚保存着一处名叫万寿宫的古江西会馆,五圣宫戏楼、花溪源石刻、烈士亭桥、极乐寺石雕、二峨山等景点构成了高庙古镇特有的旅游风景线,是多部影视作品的外景拍摄地和画家的写生场所。

高庙镇:高庙镇位于县城西南 53公里 ,幅员面积234.21平方公里,辖花源、水秀、中和、镇江、永丰、鲜湾、潜池、七里、丛林、黑山10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1个花溪源社区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8万人。森林覆盖率86%,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850—2600米之间,属中山地区。年平均气温14℃— 16℃ ,降雨量1800mm,有气候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河古镇

全文共 2580 字

+ 加入清单

三河古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河镇位于合肥市肥西县,距离合肥市区30多公里,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而得名,踞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小镇已具雏形。历史上此地曾发生过吴楚之战,1858年,太平军也在此发生过激战,由此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如城墙、天王府四合院等。

肥西三河古镇

三河镇

三河镇也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其景观情调不亚于苏南周庄。同时,荟粹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三河镇的饮食文化发达,当地不论男女都能做几个拿手好菜。于是三河镇的土菜声名远播,在合肥市出现了很多冠以“三河”之名的饭店。然而要品尝三河的美食,还是要去三河镇。在那里随意找家稍有规模的饭店就可品尝到正宗的土菜了,且回味无穷。

肥西三河古镇

三河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丰乐河、杭埠河在此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北距合肥40公里,距上派镇24公里,南距庐江县城32公里,西距舒城县城3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7°14′~117°16′,北纬31°30′~31°32′。总面积2.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委员会,2个行政村(杨婆、下拐),1985年总人口157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11人。

肥西三河古镇

肥西三河古镇

肥西三河古镇

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等,后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详见《附录》中《三河镇历史变迁考》一文)。自隋、唐至清代,皆属庐州府合肥县,1949年1月25日解放,设三河市(县级)。1950年4月撤市设区,属肥西县。1956年复设三河镇(区级),直属县。

肥西三河古镇

肥西三河古镇

肥西三河古镇

三河为巢湖西岸水陆交通要冲,是本县最大港口,水路经丰乐河、杭埠河上通舒城、六安县境,下通巢湖、长江;陆路通合肥、上派、庐江、舒城。80年代以来,三河到上派、合肥每天有国营、个体客车数十班次,客运已由原来的水路为主变为公路为主了。1985年,镇北横跨丰乐河的公路桥建成通车,汽车可驶入镇内,公路货运量也逐渐增大。

三河镇具有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外环两岸,中峙三洲,而三水贯其间,以桥梁相沟通”(清《安徽通志》)。街道沿河两岸曲折伸展,总长约3公里。房屋多为明、清建筑,街心铺青石板,古朴雅致,但较狭窄。70年代,在中街、南街铺筑水泥路面5800平方米,拓宽改建了部分街道。1985年在南街修复一条古街道,又在镇北杨婆圩内新建一条新街。70年代后,全镇新建楼房20多座,较大的有三河中学教学大楼、供销大楼、电影院等。建起了自来水厂,已铺设管线8000多米。1979年冬,杭埠河人工改道镇东,镇内水患减轻,但故道污染严重,急待治理。

唐宋以后,三河周围的河湖滩地逐渐兴筑圩田,绵延数十里,使这里成为鱼米之乡。三河镇很早就形成一个以米市为主的繁华商埠。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三河为三邑犬牙之地,米谷廪聚,汇舒、庐、六诸水为河者三,河流宽阔,枝津回互,万艘可藏”。据1933年统计:三河港年平均输出大米100万石,为巢湖各港之冠。此外,舒城西山所产竹木柴炭等林产山货顺杭埠河而下,在此集散。来自下江(上海、南京)的日用百货也由此批发,流向乡间,使三河成为巢湖西岸和大别山东麓的一个重要商品集散中心,素有“买不尽的三河”之说。清光绪《舒城县志》记载:“三河镇百货交通,为庐郡南一大都会”。1938年夏,日军侵占三河86天,烧杀抢掠,对三河镇摧残极大。后来日军在抗日军民打击下退出三河,合肥、芜湖等沦陷区居民大量涌入,三河人口达七、八万人,日夜开市,形成畸形“繁华”,号称“小南京”。1945年抗战胜利后,沦陷区居民回到原地。1946年后--派发动内战,在三河征集军粮;加之通货膨胀,三河商业遭受沉重打击,日渐萧条。1949年1月解放后始重新发展。据1950年调查统计:全镇有各种行店1067家。

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成合作店、组;大米运销纳入国家统购统销。1979年后,私营商业、米业、手工业重新恢复。1985年有国营、集体和个体商业网点450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000多万元。

工业,解放前有纺织、卷烟、碾米、食品等行业。5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工厂30多个,较大工厂有:酒厂、羽毛扇厂、棉纺厂、毛巾厂、仪表厂、制药厂、米厂、印刷厂、造船厂、油毡厂、造纸厂、工具厂、机针厂等。生产产品近百种,其中有20种产品出口国外。名优产品有巢湖甜酒、羽毛扇、红牡丹牌毛巾、皖工牌钢丝钳等。

镇内有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各1所,小学4所,幼儿园2所。三河中学创办于1941年,原名肥南中学,是本县兴办最早的中学之一。70年代建起1座拥有24个教室的教学大楼,是本县最大的教学楼。文化设施有文化馆、庐剧团、影剧院、电影队、广播站等,医疗机构有镇医院1所,医护人员150人,病床100张;此外,还有9个街道、村办医疗室。

三河镇是著名的古战场。春秋时期,即为吴、楚两国交争之地。《左传·昭公五年》“鹊岸”之战就发生在此。南北朝时,此地为战略要地,发生多次大战。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下三河,缴获双桅巨舟300余艘,建立了水军。晚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下三河,把它作为皖北重要据点,筑大城一座,环以九垒,屯储粮草军火,接济天京、庐州。1858年11月(咸丰八年十月),太平军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聚歼湘军悍将李续宾及曾国藩弟曾国华等清军6000余人,史称“三河大捷”。文物古迹:旧有鹊亭、大王庙、铁佛寺、李忠武公(李续宾)祠、万年台等,今已不存。现存除几条古街道外,还有太平军城墙遗址、城隍庙、古碑、三县桥等。1951年,三河镇出土太平军铜炮两尊,现存南京太平天国展览馆。

三河镇:三河镇地处皖中,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西南部,隶属省会合肥管辖,与巢湖、六安两市交界,东濒巢湖,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位于国家5-旅游景区黄山、九华山的黄金旅游线上,合铜公路穿镇而过,京九铁路、合铜黄高速傍镇而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全镇面积70平方公里,辖19个村,7个居委会,人口7.2万,其中三河古镇景区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四川哪些古镇好玩 四川古镇旅游景点有哪些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喜欢节假日外出游玩,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四川有哪些古镇旅游景点比较好玩

操作方法

1

上里古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镇里各色各样的石桥,牌坊,泉眼很具特色。

2

街子古镇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和青城后山相邻,距离成都市区近七十公里,古镇建筑都是从清代保留下来的,景色优美,山灵水秀。

3

黄龙溪古镇是川西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镇以老式木建筑为主,可以免费游玩,有一条小溪贯穿整个小镇。

4

阆中古城不仅是四川有名的古镇,也是中国四大名城之一,门票100元,景区距离成都市中心329公里,漫步于古镇中很有感觉,独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塘坝古镇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塘坝古镇,位于筠连县塘坝乡,为川滇古道上重要休息站之一,与云南一沟之隔。1959年宜盐公路修通后,塘坝衰落,但正是这种衰落,使塘坝的风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古街上现在存在至少35个店铺。

塘坝乡:俗有“千鹤之乡“之称的塘坝位于筠连县城西部边缘,面积31.3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辖7个行政村,45个组。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这里居住着勤劳善良的8000余劳动人民。 清朝末年,这里产出的茶叶因品质优良,被送往宫廷供王公贵族享用,称“贡茶”。那时的塘坝是川滇要道,每天要通过成群的马邦,经济较为繁荣,号称“筠连首场”。塘坝曾一度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邵伯古镇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千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2008年邵伯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2014年邵伯明清运河古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邵伯古镇是大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

邵伯古街

邵伯老街建于清康熙年间,古街道路面由近万青条石铺成,绵延三里多,这条石街原是泥土路面,雨天行走甚是不便,后经过民间集资,铺设这条雨不积水、晴不扬尘、平整光滑的石路面。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巷道条石移作他用,但这条大街的条石路面幸运的保存下来。到邵伯老街,您不妨走一走这老街古道,与唐代古石头、宋代古井或明代古宅亦或是清代老店铺来一次邂逅。

古甘棠树

古甘棠树植于公元385年,当地居民为纪念谢安解东涝西旱所植。几百年来,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相传这珠甘棠树有三奇:一奇无风自动,二奇华而不实,三奇先开后合。品种极其名贵罕见。

镇水铁牛

13.jpg

镇水铁牛是邵伯镇水防涝的宝物,铸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据说千里运河线上共有九牛二虎一只鸡,邵伯铁牛为其一,均为镇水之用。饱经风霜的邵伯铁牛被邵伯人亲切地称铁牛干妈妈。

大马头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殊不知每次到扬州龙舟都停泊在大马头,大马头三个字也是乾隆亲笔手书。唐宋以来,大马头就是京杭运河线上的重要港埠,漕船由此过境、货船由此集散、考生由此往返、官员由此赴任或进京,官船的接送、游人的上下,使得“大马头”成为全镇的繁华之地。

斗野亭

斗野亭建于北宋熙宁二年,临卲伯湖,数百年来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到此交友赋诗,名气甚广。名亭之名和名亭之地经历了千年的峥嵘岁月几近湮没,直到1930年左右毁于兵火。如今的斗野亭,是2001年邵伯镇政府投资兴建,亭内珍藏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墨宝字迹,镌七贤诗碑于壁,可谓是名诗名墨。

邵伯美食

14.jpg

到邵伯观赏了这么多具有历史内涵的建筑,怎能不品尝邵伯美食呢?邵伯美食众多,“邵伯龙虾”是邵伯美食的王牌,不品尝邵伯龙虾,真是枉来邵伯。“邵伯焖鱼”、“渌洋湖鸭蛋”、“邵伯香肠”、“邵伯咸鹅”等湖鲜美味期待你们去品尝。

邵伯保卫战纪念馆

品尝完美食,让我们去看一下具有纪念意义的邵伯保卫战纪念馆。邵伯保卫战是解放战争初期华中战场阵地防御战的典范,是“七战七捷”的第六战,是粟裕司令成功运用“攻黄救邵”战术的一大胜利,为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让我们到邵伯保卫战纪念馆缅怀“七战七捷”的烈士们。

邵伯船闸

邵伯船闸是运河沿线上的最大最古老的船闸,历史可追溯到1600年前。“万舟飞渡一毛轻,闸锁蛟龙浪不惊”,是大批船舶过闸的生动写照。让我们带着憧憬,怀恋船只过闸的历史场景,学习运河船闸知识吧。

邵伯湖

邵伯湖烟波浩渺,湖面宽广,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誉。站在邵伯湖上体会那风平浪静时的波光如镜和那狂风四起时的白浪排空,再坐上游艇畅游一番。

邵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小镇,处处散发着历史的芳香,来了你就会爱上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青龙古镇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青龙镇的整个建筑群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古镇南北长5华里。镇南头弯道形建筑群为龙尾;镇西弯形建筑为弯曲向后蹬的龙的右腿;镇东曲起通向塌崖坡的道为龙的左腿。因此道向河边,恰似龙爪刚露出水面;风水坡弓形旧道是龙的右前腿;龙王庙弯曲的坡道是龙的左前腿,下街是龙脖,大十字是龙爪;河坡是龙头,五里长街为龙身,龙头上河神庙等两处庙宇的水井为龙眼。镇东一条大河由南至北滚滚而去,远远望去,青龙镇犹如一条出水巨龙,腾空而起。

镇外有一土塔,原为春秋时传递军事信息的烽火台,远看犹如一支巨笔。青龙镇两侧店铺林立,都是明清建筑。老爷庙、泰山庙、奶奶庙、河神庙、文昌祠、龙王庙、大王庙、茶皇庙等寺庙雄踞古镇四周,殿宇雄伟,或如展翅雄鹰、或如异怪猛兽保护着古镇的吉祥、平安。王氏家族居住20堂11楼3个花园及其他民居。建筑风格各异,建筑水平高超,木雕、砖雕、石雕设计奇巧,工艺精湛。尤其是五里长街上的五道阁全国罕见。所谓阁,既非台榭,也非牌坊,它是树立在大街上类似城门楼的建筑。头道阁位于镇中央。往南行一华里为二道阁,规模与头道阁相同,不同的是阁内塑的是真武大帝。再向南行一华里为三道阁,规模与前二阁相同,但阁上塑的是玉皇大帝与魁皇爷。这三道阁都装有铁大门,关门后,街面如铁桶一般,十分安全。四道阁在东面,阁上塑诸葛亮和岳飞像,名曰双忠阁,朝东洞门上方刻“青龙镇”,朝西洞门上方刻“双忠阁”。第五道阁在河神庙附近,据传河里有眼通大海。阁上有慈禧太后亲笔题字,朝南面墙上题“安澜”二字,朝北面墙上题“坦途”二字。

地址: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村

类型:古镇古村

电话:0351-7721068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福宝古镇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福宝古镇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宝古镇距四川省合江县城42KM,是国家级福宝森林公园的门户,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福宝古镇依山而建,保存完好。其中的回龙街是全镇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沿回龙桥而上,在大青石铺成的街道两旁,民房一间靠一间、大小不一,形成九龙巷、刘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鸡市巷等五条巷道,街道全长450米,宽1.5——8.0米,是当时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并有回龙桥、三宫八庙、惜字亭等古建筑掩映其中。

福宝古镇景色

回龙古街(四川方言剧—傻儿司令拍摄点):含回龙街、正街、集市上等多条古建筑保留完整的景点。

古镇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屋宇千姿百态,排排吊脚木楼错落有致,随山势起伏。小街宽处七八米,窄处仅一米半左右,全部系青石板铺就,石阶起起落落,蜿蜒伸向前方。不时见撑伞的行人在石梯间上上下下,朦胧间呈现出一幅幅雨中小镇的诗意画面。

福宝古镇的三宫八庙,即:清源宫、万寿宫、天后宫,五祖庙、土地庙、张爷庙、禹王庙、火神庙、灯棚、王爷庙、观音庙。它们布局合理,且格局基本完好,大都设有戏楼、厢楼、天井、板壁,框架穿隼,雕梁画栋。除王爷庙、灯棚、观音庙未在回龙街外,其余的庙宇占了回龙街的2/5。

惜字亭位于一棵大黄角树下,该亭虽不宏大壮观,但于浓荫下也颇显古朴。惜字亭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共六层八方,仿八卦图型,高8米,每层每方都刻有深浮雕图案,且不福宝古镇美景

福宝古镇美景(20张)相同,是“天后宫”烧钱化纸的地方,所以又叫“字库”,俗称“化钱炉”。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古镇显得有些冷清,但整体保存比较完好,风貌依旧。最令人倾心的是,偌大一座古镇显得那么古朴、清幽,丝毫没有嘈杂的气息。在小镇,不论你跨入谁家院,踏进哪家门,都可随意参观。淳朴的山里人还会随和地配合拍照,乐于满足远方来客猎奇、探幽的欲望。

佛宝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如演灯戏、对山歌、打连枪、耍花灯、舞狮子等,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佛宝唢呐锣鼓演奏,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难得的民间文化艺术珍宝”。佛宝风味小吃早在清末就享誉川南黔北,既有传统的酥饼、豆腐干、油炸糍粑块儿,也有以清水笋尖、玉兰片、竹笋、竹荪等绿色食品为主的竹系列“熊猫宴”,加上品荔枝、森林野味、梅子酒香,让远方来客大快朵颐。

二○○一年十月三十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发〔2001〕155号)。

门票:30元

地址:四川省泸州合江县的富宝古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史古镇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鲁史古镇

鲁史镇在县城东北部,澜沧江、黑惠江之中间,历史上素有“夹江”之称。历史上鲁史乃是凤庆通往巍山、下关、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驿站。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蜚声中外的“茶叶之乡”。鲁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宽,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现在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三千多株野生茶树。

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其中骆英才是鲁史第一个人工种茶的人。并开设“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还有出自段逸甫茶园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俊昌号”和“凤山春尖”都消失了。

鲁史镇以四方街为中心点,和四方街连接的横街是鲁史古镇的主要街道。形成“三街七巷”的格局。走进鲁史的大街小巷,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印迹。这里四合院的营造很有特色。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两厢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此门就自成天地,很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宽敞的院落内,植树栽花,叠石造景。在临街或靠路的墙体上,有画有诗。过去,临街的人家总有一个很宽的石板走廊。鲁史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就像当地寻常人家门楣处的对联:“含笑看人生,平心尝世味”。

鲁史镇:鲁史镇位于凤庆县城东北部,地处澜沧江与黑惠江两江之狭,东邻新华乡,南与大寺乡、小湾镇隔江相望,西与保山市昌宁县耇街乡接壤,北与诗礼乡毗邻,以黑惠江与大理州巍山县为界,是凤庆江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鲁史历史悠久,明万历26年(1598)设巡检司辟街场,民国2年(1913)设区团,历史上一直是顺宁府、县设澜沧江江北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镇域总面积318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