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巴中平昌白衣古镇(汇集20篇)

凤凰古镇,是中国旅游胜地,位于湖南省西部,与贵州省铜仁地区相邻,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出生地。如果想目睹真正的湘西风情,你不得不到凤凰城又名沱江镇走一趟。凤凰城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县的县城,位于吉首市南五十三公里处,它紧邻沱江而建,吊脚木楼布满山坡。这里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他曾在《边城》中描绘过它素朴而迷人的风情。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陕西凤凰古镇的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1124

文章

435

篇1:成都平乐古镇最佳旅游时间

全文共 173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时候去平乐古镇最好?邛崃市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到平乐古镇四季皆宜。

平乐古镇最佳旅游时间

邛崃市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到平乐古镇四季皆宜。白沫江畔的千年古榕,极具川西风情的沿江吊脚楼,错落有致的临江水码头,交相阡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店铺,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都展现出了平乐的古老风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道口古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道口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道口镇位于河南省滑县西北部的卫河之滨,辖区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5个社区,共有居民8.6万余人,是滑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2014年,道口镇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范围面积136.5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9.7公顷。

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从道口古镇曲穿而过,保护区内保存有原生态的古河道、古码头、古城墙、古庙宇、古民居、古商号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共有各类历史建筑2000多间,见证了大运河的千年繁华。除了众多古迹,道口古镇更有名扬四海飘香300余年的老味道:被誉为“中州名馐”的道口烧鸡。

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后,道口镇多方筹集资金6000多万元,集中开展了河道、城墙、码头等文物本体维修和环境整治、河道清淤等工作。在历史建筑保护性修复方面,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采取“公助民建”的四统一建设模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时间、统一补贴标准、统一监理监督,带动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共维修历史古建3000多平方米。此外,还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古街区管网改造入地、街道路面铺装等系列工程,实现了运河古镇由棚户区到世界文化遗产区、旅游区的蜕变。

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古镇民俗展馆、同和裕银号展馆、运河历史文化展馆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投资900余万元的大王庙、老粮仓保护性修缮及监测中心项目也于2017年投入使用,对于更好的保护弘扬运河古镇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都周边古镇有哪些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成都周边古镇有哪些?成都周边的美丽古镇,各有特点,且交通便利,你既可以选择一日往返,也可以在古镇上小住一、两天,感受古镇的悠闲生活。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成都周边古镇。

街子古镇

街子古镇与青城山后山连接,距离非常近,可串联游玩。千年古镇街子在成都周边的10多个古镇中是排得上名的,满街也是典型的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建筑,但沿街两旁有清河流淌,更添古雅;且相对不为人知,因此还比较淳朴。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镇上居民客家人占9成,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因此又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古镇面积不大,大约半天就能逛完,之后可以去附近的青龙长城看一看,爬长城的沿途风景特别美。洛带古镇的伤心凉粉、甜水面、天鹅蛋、金丝饼、龙须酥等等小吃很多,一定不能错过这些美食。

怀远镇

怀远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现存街道30余条,其中小北街、南街、下新街、正西街、临江街等10余条保存较为完好。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是怀远古镇的基本风格,而其具体街巷但有许多不同特色。

安仁古镇

安仁古镇距离成都不远,只有一个小时车程。古镇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这里有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还有建川博物馆、安仁老街、刘文成公馆等景点也不容错过。这里的住宿、餐厅一应俱全,交通也非常方便,值得推荐。

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镇内还有6棵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黄角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东沙古镇

全文共 2049 字

+ 加入清单

东沙古镇

东沙位于著名渔场岱衢洋沿岸,岱山岛的西北角,是一座百年古镇,是舟山群岛著名的渔港。自清至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岱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沙三面环山,一面濒海,原自西向东有一个半圆形海湾,镇区就坐落在这海湾东角的沙滩上,古称“东沙角”,镇名因此而得。

东沙海岸边原有一座“海天一览亭”,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亭有一联“停桡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亭中原有一碑,镌刻着徐福来蓬莱仙岛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事迹。这一亭子虽已被毁,但在原址上树有一块遗址碑,足以见证东沙镇那深厚的历史底蕴。

东沙建置可追溯到唐朝。五代时阿育王曾铸铁塔一千尊,藏于各地,吴越钱忠懿王派人送两尊铁塔藏于东沙山渚头的普明院中,可见其当时的影响。但因明清两代曾实行两次海禁,海岛一度荒芜,直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起弛禁,各地渔民先后进入岱衢洋捕鱼,渐使东沙渔船云集。随着渔业的兴起,招来了四方居民和百作工匠,人口集居,日久成市。据《中国渔业史》载,东沙渔港形成于清康熙年间,之后,每逢渔汛,江苏、浙江、福建沿海诸省渔船集聚东沙,船以千计,人以万数。据记载,1917年渔汛,停泊在东沙洋面的渔船计有12601艘,渔民达8万多人,每到夜间,海面上排排渔船停泊达10多里路,100多只驳鱼船日夜运鱼,近海口50多具落地灶连夜烤网,各加工厂通宵加工鱼货,从海上到镇区,千万盏围灯象天上无数的星星。热闹的场面无可言喻。

渔盐之利带动了渔镇的商贸发展。东沙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贸易区。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景“横街鱼市”。清朝文人王希程有首描写“横街鱼市”的诗“海滨生长足生涯,出水鲜鳞处处皆,才见喧阗朝市散,晚潮争集又横街。”可见当年横街鱼市的热闹景象。与鱼货买卖相伴随的是一批商号的诞生“严永顺米店”、“三阳泰南货”、“鼎和园香千”、“王茂兴老酒”、“高元春饼店”、“聚泰祥棉布”等,还有许多木材、柴炭、毛竹,铁器、绳索等商行。1933年,上海《申报》曾登过一则消息说:“东沙角一隅,居民三千,大小店铺四百余号,其商业密度实为罕见。”从中可见当年东沙商贸之发达。

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贸,形成了东沙镇特有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尤以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食文化与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朝着老街往里走,悠悠的古巷,古色古香的民宅,留着旧商号印迹的店铺,还有渔厂、盐坨、货栈等触目皆是,古朴典雅。整个镇区纵街横巷,井然有序,房屋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牢固。有人把东沙传统建筑概括成六大特点:一是房屋错落有致,所处地势开阔,南高北低,有一定的层次感二是不少房屋建在海边,带有浓浓的“海味”;三是建筑种类多样,集各地之大成而独具特色,既有四合院式的民居建筑,宏伟气派的宗祠建筑,古朴典雅的庙宇建筑,又有功能各异的商号建筑,还有近代欧式建筑四是建筑用料特别讲究,不少殷实人家其厅院立柱大多是专程从福建北部山区运来的樟树、柏树、杉树等,厅院用平直石板铺设,屋墙石料也多用大理石、花岗石等上等石材五是东沙建筑具有古典风范,飞檐画廊,精雕细琢,其建筑艺术极富明、清两代特色六是东沙建筑历史悠久,现存的近百处古建筑中,最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00年左右的建筑到处可见。近几年来,东沙相继成为《地下秘密战》、《苦瓜弄》、《徐福东渡传奇》、《东方欲晓》等多部影视剧的内外景拍摄地,被一些影视界行家称为“原汁原味的海上影视城”。

东沙是个汇集四海渔民、客商于一处的古渔镇,各地文化在这儿交汇,佛教、道教、基督教多种信仰并存。镇区内寺院宫庙众多,较有名气的如资福寺、报恩寺、净观寺、羊府宫、五都府、真神堂等。

东沙的俗文化也是随着东南沿海各地的渔民、商人、前来定居者等带入并融合而成的。早在东沙渔港开埠时起,大陆的调龙灯、舞狮子、跑旱船等民俗活动就传入东沙,最热闹、最具海岛特色的要数“迎神赛会”,且行且演,礼炮相接,鼓乐不绝,热闹非凡。其中当年的东沙还有庙会戏、舞花灯、说走书、演杂耍、扭秧歌、打花鼓、打腰鼓等。每遇重大节庆或是渔汛季节,这浓浓的民俗风情充满着古镇的大街小巷。

到东沙,吃海鲜是不能错过的。岱山鱼的种类数不胜数。有老渔民说,捕了一辈子鱼,叫不上名的还很多。著名的有黄鱼、带鱼、鳓鱼、鲳鱼、目鱼、虎头鱼、马鲛鱼、鳗鱼、梭子蟹及各种虾、海蜇,另有香螺、海瓜子、蛏子、蛤皮等贝类。新鲜烹制、美昧可口。比如一道简单的龙头鱼煮豆腐汤,可说是岱山人的家常菜,但其以鲜美、爽口而享誉沪杭甬各大饭店,并冠以“飞龙卧雪地”的美名。另外有些鱼类加工成咸干品,别有风味,其制作工艺历代相传,沿袭几百年,非常讲究。鳓鱼加工成腌制品或醉糟品,上海、宁波一带称舟山香鱼,老上海有一碟子香鱼下酒和饭,会津津乐道。三矾海蜇头子、皮子,现在更是宴会桌上的佳肴。

除海鲜外,东沙还有鼎和园香干、三洋泰薄脆、三里香大饼、胡氏阳春面等特色小吃享誉沪甬一带。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西北端浙江省东沙镇解放路23号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凤翔古镇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凤羽是洱源县的白族大坝之一。

凤翔古镇呈凤羽乡政府所在地,被誉为大理州“四大乡村集镇”之一。

凤翔镇古称“舍上盘”,(白语叫好刀宝),因地处鸟吊山麓,民间以百乌翔集吊唁凤凰的传说而改名为凤翔村。

凤翔距县城18公里,村子布局整齐划一、老街主要有元士充、中和充、太和充、官路充,今新扩新街大道。官路充在明代曾设古驿站。

凤翔村现有居民1802户,人口7l00多人。全部是白族。民居建筑多为三坊一照壁的白族建筑风格,庭院里家家种树,户户养花,清澈的溪水绕屋而过.照壁上多写有“耕读传家”等大字及历代诗词。

凤翔古镇在南诏晚期曾设县治、称凤羽县。明代改土归流后设凤羽土司(今凤羽尹胜土司遗址仍在)。清改属浪穹县治。

凤翔古镇是凤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物产丰富,油菜、糯米小白糖、蜜饯、凤羽耗子洋芋十分有名。民族民间文化独具特色,洞经音乐、吹吹腔、田家乐及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公元1720年至清道光1,年,凤翔镇创办《凤翔书院》,先后出了张绰,施化理、赵辉璧.施寿春四位进士和张灿斗等九位举人,为后人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和著作。如今凤翔镇还保留了文庙、三圣宫、清静寺及帝释山的古寺庙群,那里松林成荫,泉水淙淙,寺外翠柏鲜花常年不败,鸟雀啁啾、吸引了许多墨客骚人吟诗作赋,赞叹不已,是游览度假的好去处。

凤翔镇北有条河叫白石江,江畔有一石塔名镇水塔.村东官路充路口有一双石塔,建筑风格为(缅寺)葫芦型、又称留佛塔,可见古时佛教盛行之一斑,离凤翔不远的清源洞、鹤林海眠、灵鹫寺等凤羽八景为凤翔增添光彩。

如今,在县委,县政府关怀下,凤羽白石江水患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古老的凤翔镇也焕发了青春,新扩修的大街两边是一排排商店。宏伟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农贸市场、邮电所、供电所、银行,财政所、淋浴室、歌舞厅应运而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凤羽镇:" 位置面积 凤羽位于洱源县城西南部,东邻右所,西靠炼铁,南接大理花甸坝和漾濞县脉地乡,平均海拔2200米,全镇国土面积20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凤翔村委会,离县城18公里,距214国道20公里。历史沿革 西汉以前,凤羽坝还是高山湖泊的洪荒年代,湖西的水滨就有罗武人居住,过着渔猎为主的生活。后至汉前,楚将“庄乔开滇”率兵数万入滇,原居住在西北高原的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水乡古镇包括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水乡古镇,一般指的是周庄、乌镇、宏村、西递、黄姚古镇、大研古城、凤凰古城、南浔、锦溪等等都是被称作“水乡古镇”。

那么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几个水乡古镇:

1、周庄:

周庄是在上海、苏州、杭州的中心位置,门票100元/人,夜游周庄的门票80元,可选择网上购票,价格会比较优惠。周庄门票含张厅、沈厅、逸飞之家、南湖秋月园、迷楼、沈万三故居、叶楚伧故居、蚬江渔唱渔业馆、天富博物馆、周庄博物馆等15个景点。

2、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是国家5A级景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在乌镇内交通方式主要以公交、出租车为主。门票的话,一般东栅是100元 西栅是120元 联票是150元。

3、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这里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景区内没有火车站,周边比较大的站点集中在吉首、怀化及贵州的铜仁,门票是148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迤萨古镇

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在哀牢山中,红河南岸的一座山梁上,屹立着一个在上个世纪初便以繁华闻名于世,被人们誉为"江外小香港"的古镇——迤萨,迤萨镇是红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三大侨乡之一,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州府蒙自150公里。“迤萨”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仆拉”语,意为:干旱缺水的地方,县城内现还完整保留古民居建筑近百幢。早在清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迤萨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历时百年艰辛,打通了11条通往东南亚邻国的跨国商道“马帮之路”,开创了滇南边境贸易的新纪元。在这里,勤劳、智慧的人们打通了滇南第一条通往东南亚的马帮之路;在这里,走出了滇南旅居国外的第一代华侨,并创造了独特的集中、西建筑文化,马帮文化为一体的古镇----迤萨。马帮贸易成就了红河商人的家业,由于当时东南亚邻国属于英法殖民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马帮人家把西方的建筑风格融入了当地的建筑中,在这样一个本身不生产建筑材料的地方,同样是马驮来了砖、瓦、木材在迤萨山城建起一栋栋中西合璧的城堡建筑,特色鲜明的青砖瓦四合院,迤萨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中西建筑风格的欧式古镇.不仅被称为“滇南侨乡”,他还有一个“江外建筑大观园”的美称。这两个美称的背后却有着一段辉煌而又心酸的历史。

清朝乾隆和道光年间,迤萨两年形成开采冶炼铜矿的热潮。铜矿的开采冶炼,吸引了内地汉族的迁入,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和商业管理经营技巧,促进了迤萨各行业的兴旺和繁荣。但由于长期砍伐木材和过度开采矿石,使迤萨变成了光山头,环境遭到破坏,干旱缺水现象更加严重。到清朝晚期,多种原因迫使铜矿纷纷倒闭,失业工人为寻找生路,相约组织起马帮队,到东南亚老挝、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经商,因为东南亚等国地势平缓,坝子越来越宽阔,所以迤萨人到这些国家做生意称为“下坝子”。而他们在国内外贩运转销鸦片烟,也称“走烟帮”。当然迤萨马帮并不是只做鸦烟,他们经营的还有黄金、白银、药材、食盐等。

越来越少的迤萨人生意越做越大,有的甚至长期侨居国外,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相互通婚,成为侨民。有的回来建盖豪华私宅,建起了很多传统四合院和中西合璧楼房,因为越南、老挝等国当时是法国殖民地,所以建筑风格也呈现出法式风格。而且还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并带回了留声机、雨伞、香皂、香烟等新式物品,当时这些东西在当地都还稀奇,但在迤萨却成为日益普及的消费品。当时三百余户的小城迤萨,就拥有从国外购进的缝纫机30多台,不亚于省会昆明,对内地一些邻近县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段历史造就了独特的马帮文化和马帮精神,也可以说,迤萨是马帮驼出的山城。因为有着悠久的马帮文化,受马帮文化影响这里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县城安邦村的房屋建筑,自清代、民国以来,不论中式的传统民宅四合院,还是庙宇楼阁的古代建筑,或是中西合璧的古堡楼房建筑,受马帮文化的影响,在江外颇有名气。建筑是地方文化,经济的象征,是时代文明的标志,反映出地域、民族的特色,记录着历史的轨迹。现存古民居26座,其中,100年以上的有5间,50年以上的有21间,1925年始办小学,多为侨眷。安邦村古今建筑文化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历史时期:①明末茅屋和土房时期;②清代的瓦房和四合院;③民国花楼大院与中西合璧楼房时期;④现代高楼时期。安邦村的建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古民居建筑群是最具侨乡特色和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安邦村建筑史和发展史的缩影,也是马帮文化的结晶,是我国各民族与东南亚国家各民族交往的象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东门古建筑群位于县城东门街,于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古建筑群主要由城楼、姚初居中西合璧民居和钱二官迷宫大院三部分组成,该建筑群是目前红河县保存最完整、美观雄壮的中西式、传统清式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红河县马帮历史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同时也是红河县马帮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信息来源:中国红河旅游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锦江古镇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锦江古镇

锦江原为安仁老县城,建县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锦江自设县开始至1961年为县城所在地。古县城锦江名胜古迹、古文化遗产甚多。孔庙槐荫,柳祠桧色,玉真墨迹,果老丹池,市心塔影,山后书声,锦江渔坊,黎浦商帆等安仁八景诉说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了不少墨客与骚人来此漫游赋诗,寻觅仙境。杨万里、朱熹等历代文学家为此写下的“余干溯源至安仁”、“安仁晓行”等著名诗篇,勾勒出千年前的锦江群峰俊秀,碧水波清,山川灵秀,水路通达,船帆点点,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锦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好学之风盛行,明清两代兴办的诸多书院,给这座千年历史古城谱上了浓厚的文化古韵。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胜芳古镇——保留了霸州的历史容貌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胜芳镇位于京津保三角中心。地理位置好,交通也十分便捷。胜芳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看起来可是十分霸气。而且还保留霸州的历史容貌,看到这里你一定很想了解这个古镇了吧!让我们一起进入廊坊文化去了解它!

胜芳地处霸州市以东35公里,东距天津20公里的东淀中游北岸,人口7.8万。东淀是河北仅次于白洋淀的一处湿地洼淀,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是河北又一着名水乡,特产松花、东淀蟹、芦席,文化上,以民间花灯、花会及渔歌小调闻名。

胜芳系由一古老小渔村发展而来。明初大移民后,胜芳人口激增,旋即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迅速发展成为华北商贸和文化重镇,清前期既已十分繁荣,富甲一方,谚称“南有苏杭,北有胜芳”。《文安县志》载:“……文邑市,唯胜芳最盛,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百货杂陈,商贾云集,列为直隶六镇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胜芳是大清河,乃至海河流域上游各地往来天津的必经之地,水陆交通畅达,文明吸纳通畅,文化积淀深厚。胜芳人烟密集,老城区街巷以穿心河为中心,四向伸延,曲折幽深且密如蛛网,穿行其中,如走迷宫。依水而建的古老民居,至今仍给人以时空倒流之感。

经商、渔猎、苇编,是胜芳几百年来的最主要生活内容。胜芳民俗独特,举凡一日两餐、民居式样、人情交际等,风情特异,不一而足。以上,构成了胜芳市井民俗文化生长发育和世代传承的独特人文地理环境。

清乾隆初或中期,胜芳镇以街区为单位,先后创建了至少十二道音乐会,其中以镇南音乐会最为着名。这些音乐会的活动,“文革”期间一度停滞,“文革”后,镇南音乐会等六至七道音乐会迅速恢复,其余则销声匿迹。

自建会以来,镇南音乐会一直规模最大、阵容最完整、演奏曲牌最多、演奏质量最高、传承最稳定。

你可能也喜欢:

颇具乡土气息的招子鼓文化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隆尧秧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礼州古镇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看 点 礼州文昌宫:位于礼州城外南街,建于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坐东向西,宫宇气势辉宏,布局严谨,工艺讲究。纵三院,横三排,红墙筒瓦,古色古香。院中原修建有大理石镶嵌的“拜阅台”,左面钟楼阁下为“诵经厅”,右面鼓楼下为“习作室”,清末曾于此开办“亮善书院”。

西禅寺:是一组具有明代风格的建筑,山门、天王殿、观音殿、佛祖殿、地藏王殿、藏经楼等建筑就境而建、错落有致。西禅寺有4大看点:南丝绸之路遗迹——天灯阁、长征时-同志下塌办公处、明清家具器物、特色素斋饭。 礼州会议遗址:1935年5月19日,毛泽东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居住在礼州土官庄(今田坝村七组)边家四合院,至今红军留下的标语依稀可见。5月21日,在礼州土官庄边家祠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会后,军委于当日下午18时发出“万万火急”的改道电令,正式确定了北上陕北的长征路线。正是在这次会议之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一词开始出现在红军的文件和宣传标语中。

礼州镇古称“苏祁县”,位于西昌市北部,距西昌仅23公里,地域35平方公里,田地开阔,是西昌市稻麦黍薯及经济作物主要区之一。 礼州历史悠久,曾七朝设县郡,五代置州所,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等光辉史迹,为南丝绸之路牦牛古道驿站。镇境内有三处古城和新石器遗址,曾出土文物千余件。是西昌的北大门和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1995年1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礼州镇被列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礼州,先后在这里住了6天,是中央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驻军最多的乡镇。红军在礼州镇打富济贫、宣传教育群众,深受礼州各界群众的拥戴。毛泽东、-、-、-、聂荣殝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礼州战斗、生活。在著名的礼州会议上,中央红军正式提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一词,并确定了北上陕北的长征路线。礼州是长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名镇。

交通 每天从西昌大巷口-塑像处发往礼州的公交车很多,票价约3元。

四川凉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练塘古镇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练塘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练塘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是古代江南闻名的商业集镇,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乡。古镇区老街就在镇中市河两侧,两条石板路隔河相望。“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构成了练塘独特的景观。街道两旁的民居重脊高檐,过街楼,河埠头,长廊,幽弄和深宅使古镇呈现古朴,恬和、幽静的风貌。

横跨市河的10多座元、明、清古桥掩映在垂柳之间,各桥各式,小木船不时轻轻划过,人走其上,船行其下,桥影、船影、屋影、人影在微波中荡漾。两岸老房子的建筑特色对比鲜明:上塘街多连续的两层楼,门面临街,以前多为店铺,屋后临水,上筑楼台兼顾堆货和观景纳凉;下塘街多民居院宅,圆头山墙,粉壁黛瓦,前门沿河。与陈云故居近邻的颜安学校,院门、回廊、照壁、小园,仍然保留了早年陈云读书时的书院格局。沿河老街上完全是原汁原味的水乡古镇日常生活,傍晚还能听到屋里飘出陈云最爱听的苏州评弹。

这里人文历史丰富、文物古迹充盈。春秋佳日,携酒泛舟,荡漾期间,绿水青山,平林修竹,悠然尘外。有“九峰列翠、三泖行帆、塔院晓钟、西来挹秀,天光古刹、圆通朝爽、明因夕照,鹤荡渔歌”八景。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近朱家角)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古镇免费(陈云故居门票5元/人)

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同志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广西黄姚古镇 被誉为人间世外桃源

全文共 1312 字

+ 加入清单

黄姚古镇是中国十大最美古镇之一,也被人誉为人间世外桃源,不仅有好看的风景,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那么大家对于广西黄姚古镇有多少了解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黄姚古镇介绍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

黄姚古镇方圆3.6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等。

黄姚古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

主要景点

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姚江边,宝珠观东侧。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黄姚古戏台。它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

广西省工委旧址

广西省工委旧址位于古镇宝珠观内。1944年冬,日本侵入广西,桂林沦陷(桂林是当时省工委所在地),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

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省人民政府把宝珠观定为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鲤鱼街

鲤鱼街位于古镇东面的鲤鱼街路中。古时候,工匠们在铺砌石板街时,遇到了一块突起的天然岩石,于是他们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长约2尺的鲤鱼,称之为“盘道石鱼”。这条街也叫“鲤鱼街”。

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距离源头鸡公山约两三公里,占地约50平方米,有1米多深,分为5口。古镇上的人把这井的水称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为“取水节”,那天的中午十二点钟以前,镇上的群众都来这里上香取水。

安乐寺

安乐寺在黄姚安乐街。 明朝万历26年(1573年),土人为排斥到这里谋生的汉人,经常出来抢掠钱财,于是他们以鸟羽檄(急文)呈上,请知事和府台知府派官来治理,当时知府派千户李道清率官兵讨平了土民之乱。

为了感激平定叛乱之有功官兵,黄姚民众集资建了这个寺,起名“安乐寺”,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远纪念。当时是清朝初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了。

钱兴烈士像

钱兴烈士塑像矗立在黄姚镇宝珠观广西省工委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上,塑像高3米,玻璃钢塑造。

塑像基座高2.6米,宽1.5米,台基边长1.1米,台下阶梯三级总高0.5米,为花岗岩结构。这一尊塑像是为了纪念广西省第一任工委书记钱兴于1986年兴建的。

守望楼

守望楼在龙畔仙山祠下。这座城楼是黄姚古镇的一个关键城楼,这城楼的作用就是守关、辽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到此处来上香,祈求平安。

司马第

司马第位于龙畔街52—53号,这里的“司马”不是姓氏,而是官职。“司马”有几种解释:一是兵部尚书的别称;二是府州通判的别称;三是同知的俗称。据史料记载,这户人家姓莫,明朝时当的“司马”官,即是府州通判。

龙爪榕

龙爪榕,常绿乔木,有气根,因其气根形似龙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树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江南水乡古镇是哪里,什么古镇属于上海市青浦区的江南水乡古镇?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市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便是江南水乡古镇,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西部、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是上海较为著名的古镇之一,东临西大盈与环城分界,西边的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湖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2001年与之合并),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接壤。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誉,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俗称“角里”。黄金水道槽港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早在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便已有村落集市;明朝万历年间已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繁华集镇。现今仍可看到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街市、建筑和水乡泽国古朴的风土民情,放生桥、一线街、课植园、城隍庙、圆津禅院等众多名胜古迹,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邹坞古镇

全文共 2529 字

+ 加入清单

邹坞,明清时为峄县之重镇,明峄县巡检司驻此。邹坞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早在史前时期,高士许由曾慕名而来,客居邹坞东北之陈郝,陈郝东有许由泉,即许由饮水处。许由泉向西南流,经邹坞再向西流,名曰许由河,许由河西接蟠龙河流入沛泽(即微山湖),是许由往来于陈郝、沛泽之水道。由上古名人命名的许由泉、河,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至今长流不涸。西汉时期,这里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富饶之区,汉初在镇北设新阳县,西汉后期又在此设新阳侯国。南北朝经五代、唐、宋、元至明后期,这里是中国北方有名的陶瓷之乡,清代煤炭、采石业也较兴盛。因此,这里的名胜、古迹很多,突出的是“墓山奇观”,许由泉、永安寺、陈郝镇,亦是古代游览胜地。

“许由泉”,因许由曾客居于此而得名。传说许由阳城人,上古高士,尧让以天下不受,隐居沛泽(微山湖),尧和其长子考监明找到沛泽,许由顺河(蟠龙河)东上陈郝,客居于许由泉。后来尧封考监明之子于沛泽留邑,称“留子国”(现陷湖中)。明万历《兖州府志》认为许由来过陈郝可信,《府志》记载:“许由泉,在县西四十里,陈郝集东一里。许由泉二三窦水,亦清澈,绕溪多古木,过青漳桥流入于漕。按吕氏春秋,尧朝许由于沛泽,请属天下。峄、沛比境,此为许由泉明矣”。许由泉成为历代游览胜地,还在它的景色优美:“许由泉池深丈余,涌出若沸,清澈见底,平地涌出,激珠喷花”,唐代又在其侧建永安寺,许由泉环其侧如带,而寺周又多古木,饶幽致。寺借泉名,泉绕寺侧,泉水古木,引来了许多名人骚客,来此寻幽游览,永安寺宋称岩公寺,元称大云寺,虽多欠更名,然香火均极盛。

“陈郝瓷镇”,从南北朝开始,经五代、隋、唐、宋、元至明后期,古代陶瓷工业在此兴盛达千余年,明嘉靖时,陈郝陶瓷大户董家仍盛极一时,董姓出过“探花”,董家的楼、亭、院、池曾占据了半个陈郝,现陈郝西南有董姓探花林地,方圆三亩余。从董家花园、董家林地残存的碑文可以看出陈郝瓷镇景色优美和当时陶瓷工业的盛况。《陈郝镇时雍亭》碑文:“上拱东西景物幽,一涛碧玉绕村流。花香四序青红艳,雾仗千峰紫翠浮。国运河道徐兖路,车装船发帝王州。亭传乡里车书重,草野黎元向北讴”。《咏后亭池》:“玉砌瑶池美,花容不卸秋,游蜂知闭户,戏蝶忌穿楼,树影檐前瘦,云花院内稠,掇鹅禁二李,谈笑夜行舟”。以上碑文不仅写出了董家的楼亭院池和陈郝镇的景色优美,而且反映了陈郝陶瓷通过蟠龙河道和峄县东西官道车装船运转到徐兖南北大路,直通京城的兴盛景象。陈郝靠山近河,四周泉水环绕,村中有唐时建造的纵联式单孔石拱桥。亭文描述的村中花香四序,绕村一涛碧玉,望山千峰紫云,拱桥东西景色幽美的花园城镇是符合陈郝实际情况的。文中讲到的拱桥,俗称“罗锅桥”,建于唐代,历经千年,仍屹立村中,它是陈郝瓷镇千年兴衰的见证,作为“古迹”,应当珍视。陈郝瓷镇是什么时期衰落的史书无记载。据传说,明朝末年,董家犯禁,被皇帝抄了家,陈郝的瓷工都去了博山,从此陈郝瓷器衰落了,博山瓷器兴盛了。陈郝瓷器虽然衰亡了,但作为中国北方的一大瓷镇,其兴衰原因,制品的质量和花纹样式,仍有研究价值,其窑址和当年瓷镇的诸多遗迹还在。这些仍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墓山奇观”,奇在大、多、精、深上。大是墓区规模大,约100多万平方米,全国罕见;多是石刻画品种多,各地汉画像石见到的作品种类,这里几乎都有;精是刻画精致,墓石均已磨光;深是墓区表面的墓冢人们看到了,山中和山周围地下还有墓室,人们尚未看到,因此它有很多“谜“,有待发掘、探讨、研究。《峄县志•山川》载:“墓山,山势固峻,麓多古冢,累累如土阜。问其陷者,墓内长廊曲屋皆凿石为之。再进曲折旁达,窈黑不见物,探者怖而返,殆昔显者之墓也”。《申报》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六月七日载:“墓山上有古墓七八十座,累累相望,较之滕县曹王墓,规模尤大数倍。墓圹尽属汉画石,花纹甚佳,附近村庄农民墙基,多用汉画石,俯拾皆是”。《枣庄市文物志》载:“此地村民在建房、取石、整地时,仍常见古墓,均为石室墓或石匣墓,画像石上刻有人物、建筑、异兽等花纹”。村民对山上之墓作过勘察,墓山高233.4米,山顶端有墓三层,第一层在顶峰有大墓一座,面积长宽各30米,高3米;第二层,顶峰南坳,正面有中墓二座,长宽各20米,高2米,偏西有小墓五座,长宽约10米,高1.5米,偏东有小墓3座,长宽各10米,高1.5米;第三层在二层南坳中,正面有中小墓七座,长宽约20米,高2米,偏东有小墓四座,长宽约6米,高1米。山西坳有石砌洞三处,工程细致,洞内是否有墓,无人探测。山下墓室在墓山村周围和墓山、刘沟、马庄三村之间,埋在地下,只有马庄大墓,仍在地面上。传说古时该墓占地一亩六分,现存封土堆高6米,直径30米,依此类推,山上大墓,经两千余年的风雨剥蚀,仍有直径30米的大墓,当时的墓冢,可能要比现在大出三至五倍。新中国建立前,在墓山村南,刘沟村西北平地上陷一墓穴,有人进入其内观看,墓室宽敞宏大,石壁皆刻有花纹,造型美观细致,下至口内即是方院,每院四面各有通道,每进十余米,又各有一方院,每院四面又各有通道,继续向前无穷无尽,下面黑暗无光,进至三、四层院,无人再敢前进。自古以来,本地官民对这片面积长宽三华里的墓区,多有议论和揣测:一、山上的三个洞口,可能是墓洞口,从无人进入;二、地下墓区方院、长廊传说不一,有人说直通山上,有人说都在地面,范围很大,古时战乱,村民将粮食、衣物全部藏入墓区;三、这样大的墓区,这样精致石刻,是古代何时的将相巨族所建造,古书无记载,但不是西汉新阳县侯刘永家的墓地,可以断定。西汉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五月,鲁顷王的儿子刘永-为新阳县侯,传到刘永的儿子刘级未几因罪免去爵位,两世前后不过二十年,即使刘级不被免爵,刘永任县侯后的二十七年,西汉王朝就亡于新莽。这样的短命县侯,世系不多,不会有这样大的墓区,新阳小县也不可能有这么大财力建造这样大的墓区。墓山大墓区究竟是何朝何族所建,有待史家探讨、研究。不过,这里如真有大规模的地下方院、走廊直通山上,也算是山东的一大“奇迹”,即使不能轰动全国,作为山东的旅游胜地,还是够格的。 (张岱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平昌冬奥会首金项目是什么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本次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将于当地时间2月9日晚举行,2月25日闭幕。这是韩国首次举办冬奥会,也是亚洲第三次承办冬奥会。

2

在本次冬奥会中,设立金牌数首次过百。而至于本次冬奥会首枚金牌的产生,则产生该项目:女子7.5km传统式+7.5km自由式双追逐赛。

3

女子7.5km传统式+7.5km自由式双追逐赛将在10日的越野滑雪赛场上进行,在这个项目中,主要是来自北欧的一些选手进行金牌争夺。

4

而中国队的冲金点主要集中于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这3个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拉穆古镇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拉穆古镇是东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殖民地,并保持着它的传统作用。位于肯尼亚东部的拉穆古城其实就是一个濒临印度洋的小岛,一踏上这个小岛,就会有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港口边矗立着几个世纪前的大炮,手工艺人们在一凿一凿地雕琢木门。拉穆古城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飞速发展的世界面前,古城的人们正在寻求发展与传统之间的平衡。

作为非洲斯瓦希里文化的发源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肯尼亚拉穆古镇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这里大多数建筑的历史都能追溯到中世纪,至今十分完好。拉穆人吸收着外来的一切,异域文化特别是阿拉伯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拉穆古城。拉穆的建筑和城市结构生动地体现了来自于欧洲、阿拉伯半岛和印度的几百年来的文化影响,利用了传统的斯瓦西里技术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化。拉穆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它的房屋及营造物的建筑尤其独特。绝大多数建筑物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或之前,建筑材料取源于当地,包括墙壁用的珊瑚石,支撑木门用的红树林柱子,以及雕刻复杂的百叶窗。村落,拉穆堡垒,斯瓦西里住宅博物馆和驴子避难所都是值得每个旅客参观的地方。

Lamu Old Town

必去理由:东非最古老的城市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肯尼亚[Kenya]

景点所在省、州:海岸省 [Coast Provin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八月古镇情五大原汁原味古韵旅游推荐

全文共 1523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古镇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古香古色的院落、小桥流水的细腻、古朴优雅的格调……古镇的吸引不仅仅是来自外在的,更主要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时间沉淀的人文情怀,古镇正如同一本诗集,在繁华笼罩的大千世界不经意间勾起你心底最纯真的涟漪。八月追寻古镇的足迹,去探寻原汁原味古韵人文之旅。

诸葛村——奇巧罕见古迹

诸葛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该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近几年以其“原汁原味”的神秘文化与文物古迹,引来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成为浙江旅游的热点。

据历史记载,诸葛村整体结构是诸葛亮第 27代裔诸葛大狮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村内以明、清建筑为主,现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及厅堂有200多处。诸葛村村落布局十分奇巧罕见,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壮观,结构精巧别致,空中轮廓优美,是南宋末年诸葛亮二十世孙诸葛大狮公迁居此地后,为纪念先祖诸葛亮而按九宫八卦阵图式精心设计构建的。

周庄——逃离喧闹的桃源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建镇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走在苏州周庄,心不由地安静下来,脚步不由地放慢,说话声调不由地变低,不由地屏住呼吸,生怕发出的响声破坏了周遭的宁静。

周庄的魅力在于她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古桥多,极具特色。周庄的美吸引着众多游客,倘若真是为观景而来,应该选择一个非节假日的时间,最好是有点小雨的天气,才能真正体验烟雨江南、小桥流水的天堂之美。

乌镇——如水墨渲染

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位于浙江桐乡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吴越之地,唔侬软语,小桥流水总是会促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那根神经。

天意注定了乌镇与生具来的淳朴秀丽,古镇从未经受过战火的蹂躏。任风云变幻,时光荏苒,至今依然展示着小桥流水,茶香琴韵,竹露蕉雨,美仑美奂的绝代风华。 粉墙黛瓦的民居极具特色,或深宅大院,或简易木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看似随心所欲的布局却极具精巧而和谐的美感,似一位胸有成竹的水墨画家将线条的粗细刚柔,墨色的浓淡干湿,点.线.面的结合信手泼洒,把中国画中的远.中.近景表现的恰到好处。

西塘——低调的华丽

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的西塘古镇号称“吴根越角”。俗语有云:“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可见西塘是一个融现代和古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河道交织,船只往来,桨声欸乃,雨莺鸣柳,水声泠然不绝。几步一座石桥,转身一条里弄,廊棚联缀,绵延而远,加之岸树耸翠,红花摇曳,行人熙攘,薄雾如纱,竹竿上衣裳鲜艳,雕花窗棂里偶尔探出半张花朵般的脸……都给古镇涂上了一层绚丽、生动的油彩。

千年西塘的长廊,各式各样的拱桥,以及曲径通幽的宅弄都是很好的旅游景点。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细雨熏风,粉墙黛瓦,我就这么轻易地迷失在江南特有的氤氲里,仿佛前世的我来这儿拣拾起遗落的旧梦,一条水巷弯弯流,水巷的船儿轻悠悠,巷边桃花胭脂色,青砖墙外开满枝头……唱的就是西塘。

凤凰——边城记忆

凤凰古城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地因人传,人杰而地灵。文学巨匠沈从文一曲《边城》,将他魂梦牵涉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荡气回肠,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凤凰城是个小地方,约莫半天就可以逛个遍,也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十景八景,它就是一个凤凰人生活的所在,走在小城里,满眼都是日常生活的风景,远处轻雾环绕的青山,中间细细长流的沱江绿水,还有近处叠翠着的吊脚楼。正是这种静谧的生活感染每一位到过凤凰的人,这种自然如水的生活气氛,不慌不忙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暖泉古镇

全文共 2119 字

+ 加入清单

暖泉镇位于河北蔚县境内西部,东经114026′,北纬39048′,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全镇16个行政村,166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2人,镇域面积57.3平方公里。镇区内8个行政村,10411人,居民区1.3平方公里。

暖泉镇交通便利,东距蔚县城10.4公里,西距山西广灵县城15公里,北距下广线二级公路4公里。通讯便捷,现有固定电话用户2370户,移动通讯塔4座,信号覆盖率100%。文教卫生完善,现有中学1所,教师102人,学生860人;完全小学5所,教师133人,学生1406人;中心卫生院1处,门诊3处,卫生所17处,医疗卫生人员53人。现有乡镇企业263个,其中个体工商户201户,营业收入总额12905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暖泉镇节日社火丰富多彩,风味小吃独具特色,糊糊面、粉坨、豆腐干、辣椒油、糖大饼等远近闻名。

暖泉镇自然条件较好。地跨丘陵、河川,北高南低,平均海拔94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河滩布有草甸土和水稻土,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年降水量390.9毫米,平均气温6.50C,七月平均气温22.00C,一月平均气温-12.20C,年均有效积温29670C。年均日照时数2921.1小时,无霜期131天。全镇耕地面积2285公顷。农作物以玉米、谷黍、水稻、烟叶、蔬菜为主,已形成“北林中粮南烟菜”的种植格局。

暖泉古镇历史悠久。由壶流河谷地发现的旧石器和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考古资料可以推溯,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在暖泉一带定居生活。有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镇西现存高大的封土汉墓群,便埋葬着当年的官僚显宦。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1958年成立暖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镇建制至今。

暖泉水资源丰富,水文化独特。暖泉水之源有两处,一为镇中心的逢源池水,储水量1536米3,流量为0.089米3/秒,一为华严寺前佛镜之水,储水量为742米3,流量为0.028米3/秒。两处泉水一年四季水温均为160C,寒冬腊月水面积气如蒸。《蔚州志·渠道图》中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又说“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暖泉”之名正源于此。两泉最有名者为逢源池水,泉水经东西两龙口相向而出,环村缓流。逢源池南为凉亭书院,书院中主体建筑是一座约80米2的凉亭,泉水从地下穿亭而过,亭前有一过流水井,石砌

八角形,故称八角井。“水过凉亭八角井”是蔚县“八大胜景”之一。泉水沿环村明渠浇灌着镇区南的数百亩菜园和稻田,最后流入镇区东南的壶流河水库,数九寒天暖泉水流出1.5公里内不结冰。镇辖区内的壶流河水库汇水面积为1717平方公里,最大蓄水8070米3,平均水深14米,水面面积12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集农业灌溉、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景色优美宜人。

暖泉镇内文化遗存丰富。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古堡和华严寺,目前此两处已申报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并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待发布。县级保护重点文物有暖泉书院、北官堡、汉墓群和古瓷窑4处。镇保重点文物有朝阳楼、关圣庙、苍竹轩古院、“九连环”套院、古花厅和古当铺门店等6处。镇内保存较好并有独特风格的古寺庙、古民居、古店铺、古城堡、古戏楼等有200余处,其中古居民宅院180余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花灯节、打“树花”、民间剪纸、纸雕艺术和各类社火表演等。2003年8月暖泉被河北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古居民俗之乡”。古镇名人才子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有元朝工部尚书王敏、明朝兵部侍朗张邦齐和民国年间的古镇文人苏大迷等。1953年前苏联领袖斯大林逝世,苏大迷先生精心撰写了一幅挽联:“雄心盖瀛寰

只恨未能勤内典;

药方盈世界

谁怜不早觅良医”。此联经苏驻华使馆转到苏联国内,受到苏联政府嘉奖。

被誉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是蔚县乃至河北省的典型古堡,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四大文化景观于一体,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西古堡、中小堡、北官堡,与现保存较为完好的老君观、凉亭书院、明洪武32年的华严寺以及镇域内的壶流河水库等诸多景点,构成了蔚县城西一日游的基本格局。

近年来,暖泉原汁原味的明清文化吸引来姜文、陈强、刘蓓、何冰等影视名人,先后有《鬼子来了》、《不觉流水年长》、《敌后武工队》、《母亲是条河》等10多部电影、电视剧来此取景拍摄。全国政协常委、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及省市文物主管领导和专家曾多次来暖泉,对古镇的文物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暖泉古镇独特的水资源、历史文化遗存和旅游资源开发已引起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暖泉古镇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暖泉镇党委政府已精心描绘了古镇发展蓝图并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旅游观光,投资开展,共谋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宝古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三宝古镇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根据明朝嘉靖《洪雅县志》载:“唐朝场上既建三宝寺,场集随寺名三宝场”。“三宝”之名由此得来。河口大桥至宝坪村公所的“十里楠竹长廊”随着楠竹的良好长势和环绕林区的盘山公路形成绿色屏障。保坪实则为“宝屏”之谐音。文物古迹有:文昌庙、二郎庙、三江庙、唐氏古墓群等。文昌庙、仙鹤庙、二郎庙、菩提寺、仰天鹅、法华寺等地形山脉走势颇似峨嵋山,素有“二峨山”之美称。

美丽的三宝镇位于洪雅县城东青衣江畔,距离县城9公里,有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这里地理位置特殊,曾是嘉定通往西康的水码头,昔时船筏往来,商贾云集,繁盛之极。今天,褪去繁华与喧嚣的古镇,独拥一份纯朴与自

美丽的三宝镇位于洪雅县城东青衣江畔,距离县城9公里,有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这里地理位置特殊,曾是嘉定通往西康的水码头,昔时船筏往来,商贾云集,繁盛之极。今天,褪去繁华与喧嚣的古镇,独拥一份纯朴与自然,静立于田园之间、青衣江畔。

三宝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引人入胜。前临青衣,后靠宝子,川溪河、伍村河穿境而过,三江交汇形成独有的水乡田园风光及天然湿地公园。这里水岸纵横,河滩开阔,是垂钓、野炊、捡石的好地方。宝子山海拔1200米,山间绿树葱茏楠竹成荫,飞瀑潺缓溪流纵横,茶园如诗云涌雾漫,有金花茶园、七星撵八宝、仰天鹅、五口缸、响水滩瀑布等众多自然景观,已成为洪雅徒步探险的首选地。

三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众多古迹遗址耐人探研。这里是“钱王”邓通故地,葛洪炼丹之处,还有充满浪漫爱情传说的六穴墓,以及香火曾旺盛一时的三江庙、二郎庙等,这些散落的历史文化碎片,等待您去捡拾。更有金沙坝萝卜文化节、三江庙会等乡村味十足的民间文化会节,让您应接不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云水谣古镇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5A级旅游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闽南(漳州)生态文化保护区长教古村落展示点,是中国闻名遐迩的一个秀美山村,那里有幽长古道、千年老榕、青山碧水、神奇土楼,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古镇四面环山,纵横十余里,汩汩流淌的长教溪环镇而过,溪流间一座座小桥跨越其上,两岸村庄衣带相连;溪岸两边,13棵千年古榕,如伞如盖,曲折伸张,枝繁叶茂,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榕树群。

榕树下,一条古老的溪石小道交叉穿梭,该古道沿长教溪而建,长10公里,连接和贵楼和怀远楼。该古道曾是闽西南一带到漳州、省城、京城求取功名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商富家之路。漫步其中,土楼胜景、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情趣盎然。

地址: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1天

电话:0596-7756578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

云水谣古镇、怀远楼、和贵楼3个景点实行套票制,90元/人;

学生凭证半价

交通

1.坐火车至南靖火车站,出站直接乘坐站外的旅游巴士前往,约1小时发一班,20元/人,车程1.5小时;或去南靖汽车站转乘土楼专线前往,20元/人;或包车前往,约40元/人

2.在厦门湖滨南长途汽车站乘坐8:00去云水谣的班车,票价55元,车程约3.5个小时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璞山村:璞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