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崔家庄遗址(优秀20篇)

浏览

4263

文章

1000

篇1:黄花遍战役遗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黄花战役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花遍战役遗址:在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红军先后进行了反“三路围剿”、反“六路围剿”的战役中,南江是西线的主战场,红军与国民党在南江境内的大小战役数千次。1933年2月18日,敌“三路围剿”开始,红军于1933年2月28日,放弃长赤,紧缩阵地,采取“紧缩阵地”、“隐蔽防御”、“伺机-歼敌”的战略方针,边打边撤诱敌深入,至八庙垭一线,经八庙垭的黄花碥一战,歼敌何子聪团官兵200余名(何也被击毙)。后红军又在甑子垭、红炮梁等地给沉重打击,现今黄花碥一带仍可见当年构筑的工事和战斗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第二战区战备道柏峪段遗址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战区战备道柏峪段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战区战备道柏峪段遗址

时代:1939年

地址:黄龙县白马滩镇柏峪林场

保护范围:公路沿线外扩50米,长约34公里。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第二战区战备道柏峪段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滩镇:陕西省白马滩镇位于黄龙县的东部,南邻合阳县,东面邻接韩城市,南北两面均是连绵的青山。全镇总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17个自然村小组,共1523户,总人口6759人。在镇管理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禢马鸡及其它珍贵动物. 2002年4月,以白马滩镇为中心的白马滩中学和白马滩小学都相继落成,成为黄龙县的第二大教学园区--白马滩教学园区.白马滩中学教学质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荔县般若寺和金塔寺遗址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大荔县般若寺和金塔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般若寺和金塔寺遗址,寺位于县城北门偏东,即现在的城关中学和城关粮站内。创建时间不详,西魏文帝大统七年(541)夏,隋文帝杨坚出生于般若寺内。据此,其创建时间应在南北朝时期。

隋开皇四年(584),隋文帝下令对般若寺大加修葺,遂改名大兴国寺。其修葺规模,据法琳《辨正论》卷三《十代奉佛篇》载:七重周垣,百拱相持,龛室高竦,栏宇连袤。金盘捧云表之露,宝铎摇天上之风。

大兴国寺在金塔寺右,唐改龙兴寺,尉迟恭建砖塔。宋开宝时(968~976)重修。后寺废塔存,与金塔寺合为一寺。明嘉靖乙卯地震,两塔俱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县城时,北城墙在寺中穿过。

《大荔县(熊)志》载:“金塔寺为隋文帝建,以葬其养母神尼。塔基崇以砥石,高寻有尺,上作一柱,殿中擎金龙顶,设九重沃金浮图。开皇四年赐额金龙寺。”

1987年,城关中学修建教学楼时,在两米深处曾发现过石佛头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望江寺遗址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望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望江寺遗址

望江寺遗址位于县城西南十公里的曾溪火车站上方,210国道旁,烟波湖南岸,交通十分便捷。旧寺庙已不存在,仅遗留:释迦牟尼佛、如来佛、阿弥陀佛三尊石像和三块功德记事碑。三尊石像石质为花岗岩,坐像造型,比例与真人大小相等。如来佛像十分完整,面部鼻高眼大,目光略下视,双手在胸前作手印;释迦佛身部完整,原佛像头被毁,现已补塑一头像,但造型低劣;阿弥陀佛整体基本完整,面部五官略有损伤。三块功德记事碑,石质均为绿豆石,其中二块为清嘉庆16年,咸丰3年,另一块无年限落款,碑文记载有《望江寺供石佛三尊,自汉而兴历时久远……》等证明望江寺兴建于汉代,另外还有生铁铸三足香炉一个。当地村民在原址修简易瓦房一间,将三尊石佛供置其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清堡遗址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永清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清堡遗址

清水这片沃土给先民们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在这里他们顽强生活,繁衍生息。五千五百年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性王国开始动摇,留下了大量村落遗址。在清水较为典型的当数永清堡遗址。

永清堡遗址是清水县境内发现的一处距今5500年左右的原始村落遗址。该遗址位于清水县城一中校址(原国立十中),占地约3.5平方公里,地下文化层厚约1-3米,有大量灰坑、灰层、窑穴及房址,属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一部分。遗址出土了陶片、石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初期过渡的社会概况,是清水远古文化的典型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奇台药王庙遗址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奇台药王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药王庙遗址

药王庙建于光绪14年(1888年),正是奇台县城从老奇台搬至古城时,当时该县人口密集,瘟疫四起,前后两年经历了两次大的瘟疫,军队和商民都深受其害。为了扑灭瘟疫,古城内相继开张了很多药铺,内地郎中及药商奔赴古城,此地的药材生意十分火爆。内地的药材运抵古城再分售天山南北,本地药材经此地运往内地。民众祈求消除瘟疫,身体健康,建起了药王庙。随着药材生意的兴起,该庙成为药材行业的聚会所,维护药商的的合法权益。据县志记载,光绪年间,古城内有药铺二十余家,分为内科、疗疮科、骨科,既看病又售药。民国期间,药王庙办起医师学堂,分药剂师,药王庙在古城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庙宇修建的小巧古朴,集中体现了中医药传统的玄妙。庙堂内供奉药王孙思邈,锁定人心,驱邪避魔,利用传统文化凝聚汉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医传统。由于北方草药须从南方运来,这里又是药商的集聚地。北方独有的动物药、矿物药、戈壁生长的耐旱草药在此运往内地,商业的缘故同时促成了药王庙的诞生。

该庙早年属民心所向,该地区的中医药很兴旺,早年有骨科、内外科、小儿科,虽说这些药铺不在该庙里,但都是与药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庙宇对于研究中医药发展史、药业流通史和汉民族发展史颇具价值。对于中医药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新疆地区仅存的一座药王庙,值得保护,启迪后人不忘前人的创业历程。由于该庙四周被围,缺少活动场地,因而需要搬迁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卡若遗址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卡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地区行政地(昌都镇)以南约12公里处,澜沧江西岸卡若河出口的二级阶地上,高出江面约60米,海拔3225米;东北紧邻214国道,西南500米处为今卡若村,南依扎日山,北接子隆拉山。卡若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1978-1979年两次发掘。遗存分为早晚两期,年代距今约5550-4100年。卡若遗址已经发掘的1800平方米有面积内,建筑遗存十分密集,上下重叠,左右相并。其类型也比较复杂,有房屋、烧灶、圆型台面、道路、石墙、圆石台、石围圈和灰坑等。卡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内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根据房基剖面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圜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遗址内出土的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其次为细石器和磨制石器。陶器中早期红陶较多,晚期灰陶较多。该遗址是西藏高原第一次考古发掘的遗址,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及其相邻地区的关系等,有重要的意义。

卡若遗址是西藏自治区历史上首次科学发掘的古文化遗址,在中国考古学和西南边疆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卡若遗址是迄今西藏高原保存最好、最系统、年代最正确、遗物和遗迹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于认识和探究高原史前时期人类文明及其所处环境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交通要从昌都搭便车或包出租车,出租车大约收费100元。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县卡若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牛头城遗址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牛头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头城位于临潭县古战乡古战村北,因城郭为倒梯形,前低后高、上宽下窄、型如牛头,故名。该城凭山而筑、依山而建,形势险要。整个城分前城、后城两部分,长1155米,最宽处245米,最窄处45米,周长1300余米。现城墙多坍塌倾圮,只留城迹和烽燧,惟东南一段保存较为完好。

西晋永嘉末(公元313年),吐谷浑(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鲜卑族慕容氏族吐谷浑部落)占据洮州今旧城、古战等地。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吐谷浑在洮州修筑了洮阳城、牛头城和庙宇,佛教文化开始在洮州传播。

一位诗人曾这样写到:“此时安坐城堞的遗迹,我依稀看见时光里北方的吐谷浑从西晋的战火里一头撞进甘肃的南部,垒土为城,饮血踏歌。”

牛头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古洮州发展史和战争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火烧沟遗址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火烧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烧沟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因火烧沟文化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

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最为突出的当推大量的陶器,它们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珍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型陶埙、鹰嘴壶、三狗方鼎等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的20多只陶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是国内已经出土的古代乐器中年代较为久远的古乐器之一,极富特色;鹰嘴壶、三狗方鼎等造型优美,制作细腻,形象逼真,表现了远古时期的火烧沟人高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火烧沟出土的陶罐有98种,质地繁多,图案花纹各异,极具艺术性,富有观赏价值。

古墓中的随葬品有狗、猪、牛、马、羊等,其中羊骨多而普遍。墓葬中的男女都佩带着金银首饰、松绿石珠、玛瑙珠等,证明当时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很发达了。墓葬中男女的装束、发饰、发具等,都表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联想其发达的畜牧业,这里很可能是古代羌族部落的生活遗迹。

1981年9月,火烧沟文化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乾县杨庄遗址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乾县杨庄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庄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汉

地址:咸阳市乾县阳洪镇杨庄村

保护范围:遗址周边各外延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200米。

2014年,乾县杨庄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庄村:杨庄村:位于镇政府东北约4公里处,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660户,2922人,以弥陀寺为依托,发展旅游业,奶山羊加工贩运、橡胶业为特色经济。村干部名单:书 记:张德虎电话:13991003302副书记:陈建听 郑瑞林副主任:任全生 杨源泉 强立锋陈丽霞张战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梁带村遗址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梁带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带村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

梁带村位于黄河西岸,两周墓地位于梁带村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0000平方米。大面积勘探后共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除M19、M26、M27成组分布外,其余大墓未发现有成组成排现象。通过对895座两周墓葬的平面布局的初步分析,此墓地为当时的公墓区,在公墓区内划分不同的族墓区,所发掘的大墓所在的区域即为族墓区,另外还发现墓区之间存在界沟。

从去年5月开始,韩城考古队对19、26、27号大墓和一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车马坑和19号墓于去年发掘完毕。目前,26号大墓也已发掘清理完毕,27号大墓已见墓室底,大量珍贵文物堆满墓室,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27号墓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总长60米,与19号、26号墓一样是一椁两棺,但棺上有棺罩,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了金、玉、铜、漆、石、铁等质料。在27号墓中,首次发现了我国两周之际的金扳指,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打击乐器青铜錞于,首次发现了三角形两面刃有銎戈,发现的铁刃铜削为陕西地区目前年代最早的铁器,发现的漆木建鼓为国内同类器物年代最早的建鼓实物。

27号墓的墓室底部堆满了数目庞大的珍贵文物。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在26号墓中同样发现了数目可观的精美随葬品,包括22件铜礼器、六件“弄器”和多组组玉佩饰。其中墓葬还出土的一件高50厘米的铜方壶壶盖内侧铸有铭文,为确定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又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作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体现了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另外,26号墓还出土了一件玉猪龙,属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5000年,器型巨大,保存完好,高14厘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出土地点最为偏南的大型玉猪龙。由189颗玛瑙珠及16颗玉贝、16颗玉蚕、48颗玉龟、8颗玉珠、4颗玻璃料珠而有机编排的玉握,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复杂和奢华的两周玉握。组玉佩饰中的七璜联珠是目前陕西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的组玉佩饰,其人龙合雕璜中人的发束每毫米有5根,每根绝不交错,堪称西周时期高超琢玉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据韩城考古队队长孙秉君介绍,梁带村3座大墓的年代应为春秋早期,而青铜铭文中数次出现了“芮”,但没有一个“梁”字出现,应该说,大墓为周代芮国的可能性很大,从随葬品和墓式等判断,27号墓的主人是男性,19号、26号墓的主人是女性,很可能27号墓是国君墓,19号、26号是其夫人墓葬,26号应为正夫人墓。

梁带村所发掘的3座大墓保存之完好、出土物之丰富为前所罕见,带铭铜器的出土为判断墓地的国别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多组组合清楚完整的玉组佩为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礼玉制度、服饰文化和研究高等级墓葬的青铜礼器与组玉佩的关系提供了特别珍贵的资料。这一墓地发现的近900座两周墓葬相当一部分墓葬保存较好,随着发掘和文物修复整理工作的逐步展开,许多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礼乐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手工业制作等谜逐渐被撩开神秘面纱,为我们了解两周时期的社会发展将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6年梁带村遗址作为周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柳树涧堡遗址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柳树涧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树涧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明长城延绥镇重要关堡。明时柳树涧堡为延绥镇西路所辖十四营堡之一,天顺初始筑,成化9年弃之,驻军归永济堡。嘉靖37年又修复旧堡,由永济移守至原堡,堡城位于今定边县城东南140里的郝滩乡柳树涧村南2里处,隆庆6年增高,堡城今尚存,墙残高1米,东、南、北各1城门。

明时柳树涧堡辖长城“三十三里二百七十步,墩台四十八座”。这段长城毁坏严重,尤其是马圈梁村附近的夯土城墙,几里之内仅残存夯土墩台。柳树涧堡北至长城1里,西至旧安边40里。柳树涧堡东南40里至永济堡,永济堡西四十里新安边营。

清雍正九年(1731年),陕西行政区划调整,以定边、盐场、砖井、安边、柳树涧五堡之地设立定边县,柳树涧归入定边县。由于刘渠村为柳树涧堡属地。

柳树涧堡在定边县东140里紧挨长城。从秦朝开始,定边县城的城墙就与长城城墙相连。长城从盐池斜伸过来,到定边后直直地向东,直到安边,再转而向东南、再向东北形成一个优美的弧圈回到安边东方的重镇靖边。此后,长城向东北延伸,绵延千余里,在麻地沟消失。这里的长城,当地人叫边墙,但不是明朝的边境线,只是为防御北边的蒙古人和东北的女真人南下修筑的。明英宗成化年间,延绥巡抚余子俊对这里的长城进行了整修,在古老的城墙上筑垒设堡,每二三里设立敌台崖砦,以备巡警。

柳树涧堡位于延安西北,平川错综,虽为山村,但由于地处长城线上,为延安之门户。与周围寨堡相比,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这里的百姓于农闲之余,舞刀弄-,形成剽悍尚武的民风。

城堡遗址在今柳树涧南的山坡上,堡内辟为农田,砖石早已拆光。所有夯土虽有坍塌,但还保存原堡形状。

时代:明

地址:定边县郝滩乡柳树涧海子湾村

保护范围:以城堡东、南、北方城墙遗迹为界各外延10米,西至沟边。

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南、北各外延30米,西同A区。

2008年,柳树涧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位于赵川镇,距商南县城86公里,2002年10月投资60万元建成前坡岭战斗英雄纪念碑,碑高 19.74米,纪念场地长46米,宽7米,总占地322平方米,正前、左右方均有台阶。王锋(在中原突围中负责接应工作)同志题有“前坡岭战斗纪念碑”。2003年1月16日, 赵川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正式竣工落成。县上领导周树红、上官宏、杨福魁、贾小玲、田麟角和县民政、旅游、城建、林业、教育、史志等部门负责人及赵川镇千余名干部群众参加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每年至少有3000人次前来悼念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为商南县廉政教育基地。2010年新的城镇规划将红色景区与绿色生态、民俗民情、山水风光结合起来预留有商业休闲度假区,城镇规划为该区域预留300亩的旅游业用地,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前景。新的规划建设后使游客们既能领略迷人的奇山异水,又能感受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2002-2010年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已通过国家红色旅游资源审核,进入国家红色旅游名录。该景点在赵白路与商郧路交叉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寺遗址公园

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新寺遗址公园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新寺遗址公园,为西汉长门宫旧址。

2011年4月28日,以一曲荡气回肠的西汉长门故事为内涵,以一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花的海洋为形态的西安国际内陆港新寺遗址公园精彩开园。

西安国际内陆港新寺遗址公园,通过大遗址保护作为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全面展示遗址所蕴藏的丰富历史人文内涵,充分展示西安这座历史悠久、文明时尚的现代之都的人文魅力——送给世界一个别样的长安。

长门宫,原是西汉馆陶长公主刘嫖所有的私家园林,以长公主情夫董偃的名义献给汉武帝改建成的,用作皇帝祭祀时休息的地方。

自古宫闱多憾事,佳人空对镜,如花美眷,渐逝韶华,似水流年,自是令各世各代文人骚客唏嘘不已,叹两句红颜命薄,羡一段冷谷沉香。

当年,长安城未央宫中,年幼的刘彻坐在长公主刘嫖的膝头,长公主问他:“汝可愿娶妻否?”刘彻高兴地说要。随后,长公主指着左右站立着的众多宫女问他是否中意,而刘彻却连连摇头,表示都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对刘彻说:“将阿娇嫁你何如?”刘彻立即高兴地笑起来说:“甚善,如能娶阿娇为妻,我定当造金屋以其居之。”

所谓“青梅竹马”,因此而来;

自此“金屋藏娇”,天下闻名。

这个刘彻,在长公主刘嫖的扶持下,终于荣登大宝——成为日后大名鼎鼎、开创一世功业的汉武帝,他在年幼之时随口道出的"金屋藏娇"本是无心之兴,却最终成就了一段让人羡煞的美好姻缘——陈阿娇终于变成了陈皇后。

然而,花无百日红。

帝后之间固然有过恩爱的日子,可是这也仅仅维持了十余年而已,史学界认为,陈阿娇没有为汉武帝生下个一男半女,况且陈阿娇生性刁蛮,仰仗长公主对汉武帝的功劳,总惹事端,逐渐引起武帝的不悦。

而就在此时,汉武帝又遇到了一个女子——卫子夫,二人一见钟情。卫子夫很快就为汉武帝生下太子刘据,这让陈阿娇甚感妒意,甚至动用了长公主及外祖母的势力干预,她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大闹特闹非但无济于事,反而惹得汉武帝勃然大怒,把她打入了冷宫——长门宫,自此以后,这凄风惨雨便永伴着她的左右。

陈阿娇并不甘心被废,她听说蜀中名士司马相如才华横溢,便托人以千金为俸,希望他能够作出一篇千古文章,感化汉武帝,能使夫妻破镜重圆,而这位司马先生也终究不负众望,写下了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长门赋》。

时间是一天天过去,岁月是一年年消逝,陈阿娇望着不远处的未央宫,传来的是阵阵笙箫管笛之声,令她黯然神伤,只得凭借一抚瑶琴,用一曲《长门怨》来倾诉内心中的凄苦,终老此生。而卫子夫也未得善终,最终失宠,死于巫蛊之祸。

而在汉武帝内心深处最爱的,非“陈”非“卫”,却是他亲自笔耕名作《李夫人赋》中的主角,彪炳千秋。

保护为先 利用在后

解读失落文化的信息

时光飞逝,一梦千年。

那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升华为艺术,以音乐的形式赋予《长门怨》,以文学的形式赋予《长门赋》,而当年的长门宫早已土崩瓦解,不知所踪。

历史遗迹

《水经注》记载:"文帝出长门《注》云,在霸陵县。有故亭,即《郡国志》所谓长门亭也。"而关于霸陵,史书中的记载也十分翔实:汉文帝九年(公元前171年),是年,在芷阳县白鹿原东北隅修筑霸陵,改芷阳县为霸陵县,治所就在今西安国际港务区内。

作为珍贵的汉代宫殿遗存,新寺遗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确定为陕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又被西安国际港务区列为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寺村西侧,港务南路和港务西路十字路口的东南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为平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

级别:县级

时代:南汉

地址:大鹏镇沙垌

以该石洞口为基础,方圆50米,为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和外延出10米 为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和外延出10米 为建设控制地带。

1981.10.29

平安县人民政府(平政发[1981]74号)

梁嵩,龚州(今广西平南)人。字子高,又字仲邱。生卒年 不详。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状元。梁嵩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南汉刘龑帝效法唐制,开乙 酉进士科考于广州。梁嵩在殿试时作《赋荔枝诗》:“露湿胭脂 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 生。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 占人间第一名。”被皇帝赞赏,点其为状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广河西坪遗址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广河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坪遗址位于广河县城关乡西坪村广通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分布于堡子根、西坪山根、张家坟一带。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文化层厚0.5-1米。断崖面暴露有墓葬、灰坑、灰层、窑址、白灰居住面。出土有双大耳罐、折肩侈口罐、盉、单耳罐、垂腹罐和灰陶罐等。墓葬中随葬有陶器、猪骨等。陶器多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粗陶,还有部分彩陶片。纹饰有竖篮纹、绳纹、附加堆纹、交错压印刻划纹等。彩陶片还饰有彩黑平行宽带纹和勾叶纹等。该遗址出土的一件骨铲质料精良,被列为一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哈拉库图城遗址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哈拉库图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哈拉库图位于湟源县城西35公里处的日月乡哈拉库图村。背靠日月山,南临野牛山,东与分水岭遥遥相望,北与石堡城互为抵角,规模较大。据文献记载为驻防之地,是当地的军城大本营,民国以后简称哈城。1993年6月,湟源县政府列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建在一独立小山东坡处,扼守日月山及药水河上游,地势险要。城周长228丈(760米),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依山而建,西高东低,夯土筑。形制及布局平面呈菱形,很规范,在我省极为少见。除城址四面墙体东城墙已经拆除外,其余尚依然屹立,四角设有碉堡。东西各开一门,门处设有瓮城,西瓮城的门朝南开,平坦较宽阔,东瓮城门朝北开,便于南北通道的控制,利于攻守。城内有建筑遗迹5处,练兵场所、大小教场,遗迹现象还有灰层、灶坑、陶、瓷、碎砖瓦片等,曾出土唐开元通宝、宋天禧通宝、清康熙通宝等钱币。

据《丹噶尔厅志》载,为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筑,乾隆五年竣工,设守备驻防。此城从调查资料看,其北城墙有二次筑成迹象,下层夯筑类似唐代时期筑法,有可能清时筑城前即有城池。

乾隆三年(1738年),清政府增设丹噶尔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驻哈拉库图,归丹噶尔参将统辖。驻军有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一百名。驻军之举,肯定了哈拉库图为边陲关隘的地位。乾隆五年(1740年),川陕总督大学士郎阿据议奏请添设哈拉库图等八营堡,哈拉库图营驻军一百四十三名,千总一员。下辖日月山塘,窝卜兔卡汛,铁勉库卡汛。乾隆十二年以后,除增添、裁汰、移驻外,截至五十年止,存留马步兵仍保持一百四十三名。道光三年(1823年),鉴于哈拉库图为边内第一要冲,清政府将镇海堡守备移驻哈拉库图,哈拉库图营千总移驻镇海堡。由镇海堡拨添马兵二十四名,步兵三十八名,守兵三十七名。以后驻军因裁拨、裁汰、暂停募补等原因,时有增减。于民国3年(1914年)哈拉库图营裁撤。

名为城,但城内并无民房设施,也无居民居住。进入东门,横在眼前的是守备署旧址,俗称衙门,是守备办公之所,拾级而上,右侧是土地庙,再后是城隍庙、玉皇庙,左侧是山神庙,再后是关帝庙,玉皇庙后面即是西门。这些庙宇等建筑现在一无所存。出了东门,在龙山脚下,设南北街,曾建有过街楼。是繁华的商区,也是居民区。昔日南北街商店林立,湟源县城的洋行和“歇家”大户,均在这里设有分支商务办事机构,接待蒙藏商人,经营畜产业务。此外,在城外东北临河流处设演武场、趟窝(训练军马的设施)直至莫多吉村。隔河山坡有料瓣台,在城东南坡上有营盘台,系古营盘遗址。

哈拉库图城址规模较大,城垣较完整,形制为菱形,是青海境内古城的首例形状。城址的墙体、壕沟、角棱、瓮城等保存尚好,对研究古代军事、城池布局以及蒙、藏、汉等多民族的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寨山文化遗址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寨山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寨山遗址位于岭南镇思光村东南面,占地面积约80亩。距市中心约3公里。寨址建于清代,留有石台阶、石碑、社庙遗址、寨门、石墙、屋基、御敌石等设施。寨山的东南面,筑有防御寨墙。寨墙最高2.50米。在寨门外的东侧12.6米处立有一块石碑,碑呈长方形。在寨山门口东侧,石峰顶端上,有一块御敌石,酷似大龟。亦称“飞来石”。在寨内山谷地周围是一座座石山峰。山谷中种有金竹、油竹、椿树林,有些林木高达4米余。

思光村:思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苏家台遗址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苏家台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家台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吊庄村西600米。是一处河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甘肃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纹样有弧线三角纹、网格纹,器形有尖底瓶、碗、罐、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为泥质、夹砂红、灰陶,饰绳纹、篮纹,器形有单耳杯、罐、豆等。另外,该遗址曾出土陶祖、陶网坠;石器有斧、纺轮、石球,此外还有骨锥。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的分布、发展及其与齐家文化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荔人”遗址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大荔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荔人”遗址

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在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崖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第三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具体时间约在20万年左右。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发现在大荔境内,故命名其化石人为“大荔人”,具体发现地址为“大荔人”遗址,距县城西北23公里。

1978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所)、西安半坡博物馆(以下简称西博)、本县文化馆(以下简称县馆)、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文管会)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和一次野外调查。在“大荔人”遗址到育红村一带共发现12处与“大荔人”文化层相当或稍晚的石器地点,其遗址代号是:南区为d1、d2、d3、d4、d5、d6、d7;北区为d8、d9、d10、d11、d12、d13。南区在甜水沟以北,北区在育红村周围,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要发现了大量石器和兽骨化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