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411

文章

1000

篇1:茶马古道遗址

全文共 1771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古道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

山间铃响马帮来,是50年代前的真实写照。在车辆如梭的今天,马帮已不再有,山林是听不到清脆的马铃响了。茶马古道显得更加寂静。但回荡动听的马铃声和赶马人的山歌依然记忆忧新:三月里来,三月三,赶着骡马进茶山,普洱茶好人人爱,驮起茶叶到远方。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等等。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道"是有所区别的。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正如世界上的道路大多是相互贯通和连结的,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混淆它们的功能与作用。当然,有的学者主张茶马古道应包括“唐蕃古道”,主观上是想扩大茶马古道的包融性。这一愿望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即任何一个概念若将其外延无限扩大,则其内涵亦会随之丧失。因此,在对待“茶马古道”这一特定历史概念乃至在开发利用茶马古道过程中,采取一种科学的、客观求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论述,它道则非本文所及。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米斯特拉斯考古遗址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米斯特拉斯遗址是中世纪时期遗留下来的一座城市,它建造在一个高约621米的小山上,坐落于塔伊耶托斯山的山脚下。遗址可以明显的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位于上面部分的是由法兰克人在山颠筑造起来的城堡、帝王宫殿建筑群、封建王室的住宅、几座修道院以及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些建筑物被一个具有两个大门的城墙包围起来;位于下面的部分则被另外一座城墙围绕着,这些建筑物的中心部分是于13世纪修建起来的圣杰米特厄斯大教堂。此外,一座修道院和14世纪修建的潘塔纳萨大教堂也位于下面的这部分建筑物中。

由于丝绸工业的发展,米斯特拉斯曾经是一处繁荣的商业中心,人群密集,熙熙攘攘。1830年,奥托国王兴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即斯巴达,这也是导致米斯特拉斯城市最终走向衰退的一个直接原因。在现今保存下来的这些遗址中,其中包括一些完美的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物和精美的壁画。

Archaeological Site of Mystras

必去理由:希腊最完美的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物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希腊[Greece]

景点所在省、州:伯罗奔尼撒大区 [Peloponnese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扶眉战役围歼国民党军遗址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扶眉战役围歼国民党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段家镇大同原到午井镇以西高望寺地带。

1949年7月12日,第一野战军3军9师由临平挺进扶风天度,防守该镇的国民党军早已逃跑,追至法门镇,在镇东桥沟一带,隔沟击战,迫使国民党王治岐部119军仓皇向西南逃窜。解放军跟踪追击,一路由法门镇西追至岐山青化镇,另一路南下,追至扶风县城,守城国民党军和县长郭仲鳞所带领的地方武装早已逃之夭夭,县城不攻而破。解放军立即渡过韦水,登临南岸,从三人庄、贤官村直插县道坡,战斗半小时即歼国民党1个连。这时国民党38军驻扎在县道坡至大同原边烽火台一线。晚10时许,解放军占领敌人防线中心。

段家镇:段家镇位于扶风县中南部,地处扶风县城与绛帐工业园区中间,距县城7公里,东与杨凌高科技示范区毗邻,扶绛公路、法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冯家山、宝鸡峡首灌区,宝鸡峡一、二支渠横穿东西,水利条件十分优越。镇辖13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2.4万口人,辖区面积32.4平方公里,耕地3.76万亩,其中水浇地3.75万亩。陕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二十里铺大坪遗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里铺大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里铺大坪遗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二十里铺村南侧的二级台地上,台地北部有一条大致呈南北向的沟壑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遗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850米,分布面积约25.5万平方米。台地中东部断崖上存在多处房址和文化层遗迹,堆积厚度约0.3—0.8米,距地表深约0.7—1.1米。目前采集的各类标本有残石器、动物骨骼、陶片等。陶片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可辨识器型有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等,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属齐家文化遗存。该遗址面积较大,保存相对较好。

二十里铺村:二十里铺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库里翁考古遗址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景点介绍

距离科洛西城堡5公里。公元前14-13世纪,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亚该亚人来到这里,这里才作为殖民地发展起来。主要景点是能够容纳2000人的古罗马露天剧场Roman Theater。

剧场建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时被地震破坏,2世纪时又重新修建。当初,可容纳3500多人。三世纪时盛行动物格斗比赛,看台下面至今还有关动物的小屋。现在,夏天还可以利用剧场演出。

相邻的还有5世纪大地震后修建的公众浴池遗址。7世纪遭到破坏。桑拿和休息的房间,都铺有漂亮的马赛克,现在依稀可辨。

是塞岛最著名,最有特色的考古遗址之一。

塞浦路斯尼科西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破城子古城遗址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破城子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破城子古城位于博孜墩乡东北25公里,天山夏塔古道南出口要隘。建成年代不详。古城东依木扎特河,西依库勒克代尔亚斯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城址整体为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8400平方米。墙垣残高约3.5—4米,城角设有观望楼,楼顶直径5米,楼底直径为8米,楼高5米.城墙及观望楼均为卵砾石和黄泥土混筑。北墙西北角与西山崖之间连接一道石头砌成的栏墙,长100米,高1.5米,在栏墙中段的偏北处,有一石头筑成的高台,高约3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奇章县城遗址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奇章县城遗址为巴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奇章县城遗址位于巴州区清江镇东井村一组,年代为南朝,类别为古遗址。

奇章县城遗址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遗址东外延400米至小登子河,南外延600米至南寺垭,西外延40米至奇章河,北外延100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清江镇:巴中市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13年置清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28公里。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巴中至达川省级公路过境。辖柏林、塘坝、佑垭、杏垭、峰垭、、铁炉、观山、文昌、台山、昆山、金字、环岭、东井、南垭、郑家山、碧垭、石燕、八角位、楼台、保丰、元堡21个村委会和海生居委会。乡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盘山遗址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由于该遗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故命名为“营盘山文化”。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川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质雕塑艺术品,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的遗物,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陶窑址等,是弄清古代文化传播、民族形成、迁徙、交融、以及与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联系的桥梁。

营盘山遗址被专家评为打开研究古蜀文化的“金钥匙”,对探讨古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公布为第五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2002年12月,营盘山遗址被四川省纳入第五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首次列入全国重点大遗址科研项目.

营盘山遗址所处的岷江上游为中国西南横断山区,该区域不仅以其高山峡谷相间这一独有的地势特征而闻名于世,同时还是连接黄河及长江的重要文化走廊和民族走廊,民族学上称其为藏彝走廊或氐羌走廊,岷江上游是组成该走廊的核心地区之一,而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茂县则为这一核心地区的中心。

营盘山遗址所在的茂县县城凤仪镇所在谷地是岷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一处河谷冲击扇平原,也是岷江上游的地理中心,土肥地美,水源充足,气候宜人,一直是人类选择定居地点的理想之所,茂县置县以来的历代治所均设于此,汉代汶山郡治所也一度在此。今日茂县仍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经济重地,是岷江上游的文化、政治和地理中心。2000年以来的考古调查共发现了营盘山、波西、金龟包、波西台地、上南庄、勒石、沙乌都、马良坪等十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其中,营盘山遗址的面积最大、发现遗存也最为丰富。

营盘山遗址位于岷江东南岸三级台地上,平面约呈梯形,东西宽120-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遗址东面临深谷阳午沟,东北面、北面、西面均为岷江所环绕,东距茂县县城约2.5公里,海拔高度1650-1710米,高出岷江河谷约160米,表面地势略呈缓坡状。营盘山遗址东、西、北三面均为陡坡,背靠九顶山,并临近岷江河道,易守难攻,为岷江上游地区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是人类长期定居的理想之所。

营盘山遗址所在地属于九顶山的山前脊梁地带,但遗址表面地势较为平整,起伏坡度不大,与周围同海拔高度的山脊状地形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保护范围:以遗址占地范围向南外延30米至成都军区联勤部茂县园艺场场部,向东外延50米至阳午沟,向西、北各外延50米至台地底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姜维城在汶川县城威州南沟玉垒山腰,岷江岸上。因三国时蜀将姜维屯兵筑堡,故称。城堡仅存西、南残垣长88米,呈L形,附近尚有点将台址。

2006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营盘山遗址(茂县)

保护范围:以遗址占地范围向南外延30米至成都军区联勤部茂县园艺场场部,向东外延50米至阳午沟,向西、北各外延50米至台地底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2.姜维城遗址(汶川县)

保护范围:东至南沟,北至威州师范学校围墙,西至皮防所住宿区公路,南至点将台后山山梁。(即整个姜维城古文化遗址占地以及威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后山明长城两侧6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石鼻镇:四周青山拱挹,一脉秀水环绕的石鼻镇位于安义县东南方,距南昌市60公理,距昌北机场45公里,新祺周火车站40公里,九江港口115公里,北接105国道,南连320国道,省道万赤线穿境而过,东南西山环绕,西北南潦河川流而下。全镇区域总面积9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000亩,人口4.2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与新建、奉新、湾里等四县(区)七乡镇毗邻,是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肖家坝遗址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肖家坝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肖家坝遗址

肖家坝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耳扒村肖家坝南侧岚河北岸台地上,新时器时代。该遗址西北南三面临岚河,东临缓坡,地势平坦,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81年经过考古发掘,采集陶片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红、灰陶,饰绳纹、划纹、弦纹、附加堆纹及白衣黑彩,器形可辨钵、盆、罐、鼎、尖底瓶、葫芦形器等;并出有完整的泥质灰白陶圜底钵及打制和磨制石斧、铲、网坠、石核、砺石等。属仰韶文化遗存。还发现汉代绳纹板瓦、筒瓦,唐代手印砖、铜锤及元代兽面瓦当等。现所有出土文物皆保存在岚皋县文化馆文物保管室内。1992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遗址上大部分为现代建筑,仅存文物主要采集地约23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故道略阳段遗址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故道略阳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故道略阳段遗址

时代:战国—清

地址:汉中市略阳县徐家坪镇朱儿坝村、大地边村

保护范围:(1)枣林坝段:南北150米,(2)白崖段:遗址本体。

建设控制地带:(1)枣林坝段:A区外延东以废弃铁路为界,西以嘉陵江江心为界,南至宝成铁路枣林坝新桥,北至栈道本体以外100米处。(2)白崖段:A区外延东以栈道及山崖为界,西至嘉陵江,南至栈道外100米处,北至朱儿坝。

2014年,故道略阳段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儿坝村:朱儿坝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仁活洞铅锌矿遗址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仁活洞铅锌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距中心城东南28公里,位于观音山镇人和洞村。原称倮木底铅厂,后称人和洞,现属杉树林铅锌矿采矿区域。

遗址面积300余亩,大小60余个矿洞,分布于人和洞和银矿包两座山上。人和洞在一峭壁下,洞口坐西北向东南,宽1.5米,高约2米,深数百米。少数矿井保存较完整,巷道纵横交错,深邃难测。

开办时间为清乾隆十年(1745),《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载:“乾隆十年八二十七日户部议准贵州总督兼巡抚张广泗疏称:黔省每年办运京局及川黔两省锌斤,为数甚多。各处铅厂开采日久,出铅不敷。查大定府属之倮木底产有铅矿,现已试采,请照莲花厂之例,每铅百斤抽税二十斤。即令水城通判总理厂务……”停办时间应为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1756)。据《清实录》载:“乾隆十六年四月初七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爱必达疏称:‘黔省水城通判所属倮木底铅厂已空,应封闭。请于茨冲地方就近煎烧,照例抽收,每百斤以一两五钱变价解库,从之”。然未彻底封停,又据《高宗实录》卷667记载:“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定长疏称:‘水城厅茨冲地方,白铅厂开采年久,洞老山空,应如所请封闭’。从之。”

从上记载,采矿共开办11年,所采铅锌矿,主要运往福集厂烧炼。此矿遗址于矿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6月3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峰生殖崇拜遗址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峰生殖崇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生殖崇拜遗址位于綦江中峰镇,距綦江城区44公里,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江津市毗邻,从重庆经渝湛高速到綦江,再经綦江—四面山高等级公路可以到达,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中峰是古代博人生息繁衍的地方,在清溪河岸古驿道旁遗留有先人为求子、祈福而留下的几千根男性生殖器石刻、石雕,根体上咸丰、同治、光绪和求子得灵的字迹清晰可辨,以其雄壮、挺拔、恢宏、逼真、罕见、奇特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男根石雕高低粗细不一,最高的近4米、最粗的直径约30厘米。在中峰灵应岩有近3000根男根石雕、石刻,还有香火旺盛的灵应寺。清溪河边近百座汉代崖墓上刻有马、鱼、人物等,是古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峰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老式建筑保存完好。

址:綦江区中峰镇

话:48469760

交通路线:重庆—渝黔高速—綦江—中峰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唐华清池御汤遗址博物馆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华清池御汤遗址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华清池御汤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038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区华清宫遗址内。1990年正式建成开放,隶属陕西省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华清池亦名华清宫,坐落在原唐华清宫旧址上,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故事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广为世人关注,为一所曾改写中国历史、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著名皇家园林。

“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紧依京城的地理位置,旖旎秀丽的山水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使其为历代帝王钟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游览沐浴胜地。自周幽王修建“骊宫”后几经营建,秦建“骊山汤”、汉名“骊宫”、唐先后有“汤泉宫”、“温泉宫”之称。唐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李隆基诏令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赐名“华清官”,取“温泉瑟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之意。因宫建在温泉之上,亦名“华清池”。史料载,745—755年,每年冬季,玄宗都要移驾华清官,在此处理朝政、商议国事、接见外使。时与长安大明宫、兴庆宫并称为“三宫”,人称“第二长安”。“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逐渐失去了它的行宫地位。宋、元、明、清至近代历有修葺、扩建,形成现今规模。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2月,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唐华清宫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名园”。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在全国2600多处温泉中,华清池温泉堪称“天下第一温泉”,利用历史最为悠久。考古资料证明,温泉水的利用最早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的姜寨先民,1982年,在华清池水源附近出土的夹沙红陶片与姜寨先民使用的器物在火候纹理上一致,就可证明这一点。华清池温泉现有泉眼三个,流量为每小时114立方米,水温常年恒定43℃,不受自然气候影响,为中性硫酸氯化钠型水。水中含有丰富的硫酸钙、硫酸钠、氯化钠、二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等多种元素,对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均有明显的疗效,医疗价值很高,故民间称其为“神泉”,也因而吸引历代帝王沐浴游幸。

1982年,华清池在基建时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建筑材料。经几年的发掘、整理,在4600平方米的遗址区内清理出5个石砌浴池,出土莲花方砖、青棍砖、工匠记铭砖,陶质下水道,莲花青石柱础,莲花瓦当等建筑材料两千余件。经考证,5个石砌浴池是唐代第七位皇帝玄宗李隆基及其宠妃杨玉环沐浴的“莲花汤”、“海棠汤”等5个皇家浴池。1990年,在原址之上复原保护,建成唐华清池御汤遗址博物馆,并且对外开放。

海棠汤,俗称“贵妃池”,始建于公元747年,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曾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莲花汤,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占地400平方米,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充分显示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威严。池底一对约30厘米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同时向外喷水,并蒂石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而莲花又与唐代盛行的佛教文化息息相关,可见当时人们对沐浴的认识已经不是简单的洁净身体,而是净化思想与洁净身体的有机结合。

星辰汤,修建于公元644年,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池壁造型南峭北柔,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

太子汤是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

这组皇家汤池遗址大小不一、形制各异,符合使用者的特定身份,既是皇家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宫廷建筑方面的缩影,又是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在造型、寓意方面,充分体现了唐代工匠利用美学、力学原理在建筑方面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为研究我国沐浴发展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自1982年起,共在遗址上进行了十五期考古调查,出土了以建筑材料为主的各种文物3097件,其中一级、二级文物各两件,三级文物35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秦雍城遗址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秦雍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南部。

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秦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长达300余年。197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秦雍城遗址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

城址的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现已发现三处大型的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都是土木结构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的朝寝区。

城址的西南部是秦公的陵区,占地21平方公里。在此勘探发掘出了大型的墓葬和车马坑共43座,布局很有规律,陵区按其布局可以分为13座陵园,发掘证明,秦人在春秋前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陵园规划体系和陵园设计指导思想。中字形墓是最高等级的墓葬,其余贵族墓则为甲字形、刀把形。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为秦公1号大墓,这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见最大的木椁墓。

1号大墓的墓室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5米,墓道长240.6米,面积达40万平方米。墓室的中央是主椁室,椁室的顶部有三层椁木,四壁和底部各有两层椁木,如同一个长方体形的木屋。主椁室的中央有方木叠砌的南北向隔墙,分成前后椁室,前椁室象征秦公生前的宫殿,是议事的场所;后椁室象征寝殿,是饮食起居的场所。后椁室的西南部有一个放置陪葬器物的侧室,被盗严重。在墓室里发掘出土的金、玉、铜、铁、骨、陶、漆、木质等各种文物600余件,如造型生动、形态逼真的金啄木鸟,镌刻双龙的金带钩,精美华贵的白玉戈、玉璋,透雕蟠螭纹的玉佩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马俑造型的马头玉雕十分相似,这些都反映了秦国早期精湛的工艺和高度发达的技术水平。

在雍城遗址中还出土了67件大型的铜质建筑构件,根据不同的用途铸成,有曲尺形、单齿或双齿方筒形、双齿小拐头形等,是安装在宫殿枋木转角处、壁柱或门窗上的构件,再现了雍城宫殿建筑无与伦比的豪华气派。

秦雍城遗址的宏伟规模,不仅反映了秦国早期国力的逐渐崛起和强大,而且显示出“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浩大气魄。(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良周秦汉宫遗址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良周秦汉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良周遗址

良周遗址位于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乡良周村北,为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遗址。

遗址中心区为一壕沟环绕成长方形,此范围内遗迹密集,出土遗物较多。其东部偏北有一座建筑基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较大。遗址范围内发现有多处柱础石,另见有云纹瓦当、砖及大量瓦砾。在筒瓦、板瓦上有“犬亭”、“大匠”等陶文戳记,在璧纹空心砖、滴水砖和铺地砖上有“宫”、“与天无极”等字。

良周遗址作为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内涵丰富、保存较好的大型宫殿的代表性遗址,对研究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行宫布局、宫殿结构及其用途有较高历史和学术价值。

良周秦汉宫景区位于澄城县王庄镇良周村,距县城30公里,西北有高耸的壶梯山,东北有宏伟险峻的杜公山,属黄龙山脉与洛水之间的山前冲积扇形黄土台塬,地势开阔、较为平坦,曾是秦汉时主要的练兵场。秦汉宫殿遗址是一处面积巨大、内涵丰富、保存完整的秦汉大型宫殿建筑遗址,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建筑、交通、祭祀等具有很高的价值。秦汉宫景区现已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渭北特色饮食一条街、共和国历程展厅、西安美院良周绘画基地、民俗展演区、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良周古民居、古城堡、古地道、垂钓园等景点正在建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耀州城墙遗址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耀州城墙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耀州城墙遗址

时代:明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办

保护范围:各段城墙遗址本体四周外扩1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20米。

2018年,耀州城墙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路街道:永安路街道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37184人(2010年),农业人口0.78万人。辖邻德、崇德、南泉、解放、东站5个社区,东街、南街、西街、五台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永安南路67号。沿革:1949年建城关区,1956年改镇。1959年为管理区,1962年建公社,1964年复设镇。位于耀州区东南隅,漆、沮二水绕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岐山东坡遗址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岐山东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遗址(岐山)·新石器时代、西周·岐山县大营乡东坡村。

保护范围:东至大路,西至二级台地边沿以东50米,南至下崖小路,北至村三组抽水站水渠。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台塬边沿,西至二级台地边沿,南至上塬大路,北至村北塬边。

2003年,岐山东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营乡:大营乡位于岐山县城东南5公里处,北临西宝公路北线与凤鸣镇、故郡乡相连,东与故郡乡、枣林镇毗邻,南以雍水河与雍川镇为界,西隔横水河与凤鸣镇相分。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境内塬面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横水、雍水两河穿境而过,大枣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信息网络健全,通讯发达;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齐全。全乡辖9个村57个村民小组,4652户,1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东龙山遗址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龙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龙山遗址

东龙山遗址位于商州城东8公里的丹江北岸,1997年6月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即与考古所联合发掘,已揭露面积1500平方米,发现房址15座、灰坑221个、墓葬75座,出土一批夏商周时期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和碎铜器,分别测定了夏与商的分期和商与周的分期,已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列入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尤为重要的是,在遗址上部的发掘中,发现了40余座夏代早期的墓葬,其出土器物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考古学术上填补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缺环,它将被命名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东龙山文化。这一发现,还可为古商国的起源以及商族始祖的活动提供可贵的资料。

大赵峪街道: 大赵峪街道办事处地处商州城东,丹江北岸,北邻龙王庙,东至沙河子 大赵峪街道镇大面河桥,西邻城关街道办事处东店子村,312国道、西合铁路穿境而过。全办总面积53平方公里,呈北高南低地形,辖 11个行政村,1个社区,93个村民小组,19554人。辖区内有中、省、市、区企业26家。大赵峪街道办事处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种植、养殖条件,依托毗邻城区的自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屈家咀遗址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屈家咀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屈家咀遗址

时代:商、周

地址:咸阳市乾县阳洪镇屈家咀村

保护范围:遗址周边各外延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200米。

2014年,屈家咀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阳洪镇:阳洪镇位于乾县县城以东,镇域面积40.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人口2.6万人。2012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32元。该镇历史悠久,辖区内的好畤村曾为皇帝祭天之所,从秦到宋,四置好畤县,今之乾县县城就是由好畤村迁徙到现址。阳洪镇区位优势明显,312国道、福银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9年被省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阴平遗址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阴平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阴平遗址位于小溪坝镇。为南宋遗址,分布面积10000平方米。1999年修建绵广高速公路时被发现,2001年1月—4月省由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阴平遗址文化层厚度均在2米左右,个别地方达到3米。现场发现了瓦片、红烧土、石构件等大量的建筑堆积物;出土了珍贵文物百余件,有陶碗、碟、盏、杯、罐、缸及宋代景德镇窑的影青瓷、浙江龙泉的豆青瓷、陕西铜川耀州窑的瓷器、四川广元窑的黑釉瓷器,并有少量的铜器、残缺的铁器及动物骨片。阴平古城可以追溯到三国邓艾伐蜀时期。当时,阴平古道山峦叠嶂,沟谷纵横,交通宿营极为不便。发源于江油市藏王寨和马角坝密林深处的潼江在阴平坝形成一个大拐湾,因流水作用,形成了一块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的山间平坝,为军队宿营扎寨、补充给养提供了便利。《梓潼县志》、《江油县志》记载:“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为安置因战乱-入蜀的阴平县(今甘肃文县)民众,于小溪坝阴平村侨置阴平县,同时侨置阴平郡。”从西晋开始,历代统治者在阴平设县置郡,历经刘宋、南齐、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宋朝,历史长达千余年。阴平古郡发展到宋代已具有相当规模,对外交往十分频繁。《江油县志》记载:“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阴平古郡毁于兵焚,遂废。”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本地宋代居民生活习俗、商贸活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