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生一分钟能算多少道数学题(推荐20篇)

中学中小学会举行很多消防知识竞赛,关于小学生一分钟能算多少道数学题你会多少呢?下面是问学吧小编整理的小学生一分钟能算多少道数学题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4533

文章

293

篇1: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除法运算规则的规定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81.除法算法是如何定义的?

除法算法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表格中的划分。被除数和除数都是一位数,或者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商可以用乘法公式直接求得。这种划分通常称为表内划分。

例如:48/6 =?因68418,商8;另一个例子是:45/9 =?因5415,商5。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一个数字的除法,它是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来计算的。

例如:645÷3 =(600+40+5)>3

=(600+30+15)3

= 600 ÷3+3 ÷3+15÷3

= 200+10 +5

=215

通常使用垂直计算:

(3)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多位数除法,也是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来计算的。

例如:5538÷ 26

= (5,000+500+30+8)26

=(5500+3+8)26

=(5200+33+8)26

=(5200+2610+78)26

= 5200 u 26+26 u 26+78 u 26

= 200+10 +3

=213

通常使用垂直计算: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多位数除法的原理:

(1)从被除数的高除法来看,如果有几个除数,我们将看第一个。如果没有足够的划分,我们将再看一个。

(2)将被除数除以哪一个,写出关于哪一个的商,如果除以不够,将商0加到这个上。

(3)每个除法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并且在继续除法之前,该位的被除数必须放在余数的右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算日期美国长岛小学数学竞赛题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长岛的第一次小学数学竞赛于20世纪80年代举行。第一次比赛分为5次,每月一次,每次5个问题。试题灵活、新颖、有竞争力。为了适应我国的情况,一些话题已经改变了。竞赛主题如下:

第一次

1.开会的日子是星期二。会议后的第100天是哪一天?

2.有4张3分邮票和3张5分邮票。一枚或多枚邮票可以获得多少不同的邮资?

3.找出1+2+3+…+24+25的和。

4.在百货公司,2支圆珠笔和3支自来水笔价值78美分,3支圆珠笔和2支自来水笔价值72美分。一支圆珠笔值多少钱?

5.3 3个人完成一项任务需要3周零3天。4个人完成任务需要多长时间(假设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工作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聚简为繁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208.在分数的应用中,如何进行简单与复杂相结合的训练?

在分数阶应用问题的教与学中,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分数阶应用问题,通常采用简化复杂性的方法,即将较复杂的问题逐步分解成几个相关的简单应用问题。这种分散困难并逐一打破困难的方法实际上是训练简化复杂的问题。同时,应进行训练,逐步将简单的应用问题组合成更复杂的应用问题,使学生不仅能看到更复杂的应用问题的分解过程,还能看到组合过程,后者是化简与乘法相结合的训练。

已经完成了多少米?

这是一个逐步应用的问题,以找出一个数的分数是多少。它属于已经掌握了很长时间的旧知识,可以顺利解决。

在发现结果后,下面的问题立即被提出:在4天内跑完6000米后,你每天修理多少米?这是一个简单的应用问题,可以找出一个部门中的股份数量,而且串联求解也更容易。

6000÷4=1500 (m)

然后第三个问题被问到:以每天1500米的速度完成计划的36000米实际需要多少天?这是一个简单的除法应用问题,而且列解会很流畅。

36000 ÷ 1500 = 24(天)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个问题:计划在30天内完成的任务实际上用了24天,而且任务提前几天就完成了。这是一个简单的应用问题,用于在减法中找出两个数之间的差异,列的解决方法是:

30-24 = 6(天)

在分散化的基础上,将四个熟悉的、已经掌握的简单应用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四步复杂应用问题。那就是:

按照这个速度,任务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看到更复杂的应用问题是如何组成的,也就是说,更复杂的应用问题是如何一步步来的。这是并行练习在两步应用练习教学中的拓展。在此基础上,简化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仅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对理解更复杂的应用问题起到了补充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全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集合的认识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29.如何让学生知道“集合”?

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举一些例子,对“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例如:

(1)一个班里的所有学生可以是一个小组。

(2)所有在礼堂听报告的人可以是一个小组。

(3)某个运输队的所有卡车可以作为一套。

(4)一个专业组中的所有羊都可以作为一个组。

集合是指一定范围内某些对象的总和。集合也简称为“集合”。

在了解集合的同时,你也可以了解“元素”。为了解释什么是元素,最好给出一些例子。

(1)一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这个班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2)每个在礼堂听报告的人都是集会的一部分。

(3)某个运输团队的每辆卡车都是该运输团队卡车装配的一个要素。

(4)专业组的每只羊都是该专业组的羊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都被称为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该元素也简称为“元”。

卡车也可以用作收藏品。这个系列只有一个元素,那就是这辆卡车。一个人也可以被视为一个集合,而这个集合只有一个元素,那就是这个人。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像前面的四个例子一样,这些集合中的元素都是有限的。然而,对于所有自然数的集合,它的元素是无限的。

关于集合的表示。小学数学教科书采用画圈的方法。我们称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为韦恩图(韦恩是英国数学家)。它是在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周围画一个圆来直观地表示这个集合。例如:

代表5辆卡车的集合。

它的元素是每辆卡车。

代表4只羊的集合。

它的元素是每只羊。

代表6把镰刀的集合。

它的元素是每一把镰刀。

代表书包的集合。

它的元素是这个书包。

代表蔬菜的集合。它的成分是卷心菜、茄子、西红柿和黄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什么叫做圆柱体和圆锥体?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311.什么是圆柱体圆锥体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圆柱和圆锥没有明确的定义。为了更好地掌握教材,作为数学教师,有必要准确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圆柱体:由一个以矩形的一边为轴,另一边绕轴旋转的曲面形成的几何形体,简称圆柱体。圆柱体可以看作是由一个矩形A1AOO1和一个统一的边O10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O10称为圆柱体的轴线,垂直于轴线旋转形成的两个圆形表面称为圆柱体的底面,平行于轴线旋转形成的曲面称为圆柱体的侧面。不管它旋转到哪里,这条边都叫做圆柱体的母线。圆柱体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圆柱体的高度。

当连接两个底面中心的线垂直于底面时,圆柱体称为直圆柱体。在小学,圆柱体一般指直圆柱体。圆柱体侧面形成的形状是长方形。

气缸具有以下特性:

(1)圆柱体的轴线穿过两个底面的中心,并垂直于两个底面;

(2)用垂直于圆柱体轴线的平面切割圆柱体,得到与底面横截面相同的圆;

(3)用穿过圆柱体轴线的平面切割圆柱体,得到矩形截面,矩形截面的两条对边为圆柱体的两条母线,另外两条对边分别为两个底面圆的直径;

(4)用平行于圆柱体轴线的平面切割圆柱体,得到的平面是一个矩形,两个相对的边是圆柱体的两个母线,另外两个相对的边是两个底部圆的弦。

圆锥:由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其轴旋转,另两条直角边绕其轴旋转形成的曲面形成的几何形体称为圆锥。旋转轴称为圆锥体的轴,另一个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圆形表面称为圆锥体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称为圆锥的边。斜边被称为圆锥侧面的母线,不管它旋转到什么位置。母线的交点称为圆锥体的顶点。从圆锥体顶部到底部的距离称为圆锥体的高度。

上图所示的圆锥是通过旋转直角三角形ABO的直角边之一A0作为旋转轴而形成的。因此,它是一个直圆锥体,简称圆锥体。

圆锥体具有以下特性:

(1)圆锥体的底面是一个圆,其平面垂直于圆锥体的轴线;

(2)圆锥体的轴线穿过顶点和底面的圆心,连接底面中心和顶点的直线为圆锥体的高度;

(3)圆锥的所有母线在圆锥的顶点相交且相等,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相等。

(4)使用穿过圆锥体顶点并与底部相交的平面来截断圆锥体,得到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5)垂直于轴的圆锥截面是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如何应对小学数学期末备战的方法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期末考试就来了,相信不少同学已经进入备考阶段,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学数学的期末备战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复习要有计划

对于期末复习,切不可杂乱无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少同学的现状,隔三差五才复习数学,容易导致数学思维不够灵活和流畅,这个一定要改,加上期末考试的科目多,所以复习要有计划,做到有条不紊。

2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粗心和马虎是数学考试常见的扣分点,一些同学考试时题题被扣分,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复习时,若能注意检查,发现和改正“不拘小节”的地方,规范作答,做好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此,建议以下地方多注意:

(1)检查列式是否正确。读题,看是否该用加法、减法、乘法或是除法来算;

(2)列式正确后,看算式中的数字是否抄错,是否和题中给我们的一样;

(3)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259+487,我们一看至少要等于六七百,如果得数是四百多,或三百多等,那计算一定错了;

(4)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注意要尽量笔算,五年级后,小数计算用口算很容易错。

(5)使用草稿本也要多注意,草稿本稍微工整一点,极客数学帮老师就曾发现不少同学在使用草稿本时乱写乱画,导致草稿纸画面混乱,导致抄答案都抄错了;

(6)检查单位和答案有没有填写齐全;

(7)遇上操作题,要用铅笔,尺、三角板画图,切不可信手乱画,画完后记得标明条件(如:直角符号、长2厘米、高3厘米等),是否和题目要求一致。

3归纳考试窍门

熟练掌握数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一般同一份试卷,相同的方法不可能出现多次;同时,数学的主要方法在一份试卷上基本都能用得上。

因此遇到思路一下不能突破的难题,要好好想想以前遇到的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在已经作答好的题目中用过了哪些方法,常用的方法还有哪些没用得上,能否用来解决这个难题,只要平时多加分析,是不难发现解题思路的。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数学学习就要多练,熟能生巧,所以在复习阶段,可以有策略地多做一些针对性的题型,学会掌握一类题的解法,做到举一反三”,况且数学题无非是就那几种固定的类型。最后,祝大家在期末考试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4找出和解决知识漏洞

数学学习,查漏补缺必不可少,多对以往的错题多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找准了错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

同学们还可两人一组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效果更好。千万不要认为使用和分析错题本既费时又费力,一定要养成习惯,因为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就非常重视收集错题,然后在错题的分析和处理中得到提升。

5回归课本,巩固基础

课本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做做例题和习题,巩固学习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即为什么要这么做,正推的同时,还要学会反推,这样知识点才会掌握得更好。

此外,要多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学会分析每个单元考试的题型,去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小学数学的题型一般分为概念题、计算题、实践应用题、操作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方法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年级数学复习是对小学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升华,下面给大家说说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方法

操作方法

1

制定复习计划,结合数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详细的复习计划,在复习过程中严格执行复习计划,努力安排各阶段复习的内容和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复习进度。

2

处理重点突出的教学,集中教学是加强教学。 要摆脱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和重新组合,打牢基础和重点,让学生有新的感受。

3

对于混淆的概念,首先要把握意义的比较,以及对可疑性概念的分析。 充分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并比较易混合的方法,以明确解决问题。

4

注意每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相关的,如划分,比较,评分等,但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这些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比较整数的大小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54.你能比较整数大小吗?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非负整数。当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情况可以解释。

(1)如果两个整数的位数不同,位数越多的整数越大。

例如:3275 >978;216>89 .

(2)如果两个整数位数相同,比较将从最高位数开始。最高位数字越大的整数越大。如果最高位数字相同,则比较第二高位数字,第二高位数字越大的整数越大。如果第二高的数字是相同的,那么比较第三高的数字,...如果所有的数字都一样,那么两个整数是相等的。

例如:2459 >2437;

3862 >3861;

4705=4705 .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0不是没有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0”是不是意味着没有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处理。首先,“0”意味着“不”;其次,说“0”不仅意味着“不”,还意味着更丰富的内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无所有的情况。例如,全班去操场上体育课,教室里没有人。这时,教室里的学生人数被表示为“0”。

既然“0”不仅意味着“不”,它还有什么意义和功能?

(1)表示边界。“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唯一的中间数。“0”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特定点,它决定了其他点的位置。从这一点开始,直线上的一个方向被设置为正,而相反的方向为负。因此,原点“0”比代表正数或负数的任何点都重要。作为另一个例子,在温度计上,“0”度是零度以上和零下之间的温度边界。在正常情况下,零摄氏度是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有时人们说“今天的温度是零摄氏度”,并不是说今天没有温度,而是说温度是零摄氏度。

(2)“0”有数字。在计数中,当某个数字的某些数字上没有计数单位(即空白)时,用“0”表示。例如,90可以记录为90,305可以记录为305。此处的“0”不能随意添加或删除,因为它是数字的。如果随意添加或删除,表示的数量将会增加或减少几倍。可以看出,“0”在书写数字时起着占位符的作用。

(3)“0”可用作起点。例如,在从a市到b市的高速公路上,路边有里程碑,每1公里一个。开始时,刻在第一个石堆上的数字是“0”,表示这段公路的起点。再举一个例子,仪表刻度上终点的刻度“0”表示起点,被测物体的终点可以放在0开始测量,这是准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十进位制的读数原则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37.十进制的阅读原则是什么?

十进制读数原理是:

(1)需要前10个自然数和零的名称。也就是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应该有一系列十进制计数单位。这些单位的名称从低到高是:一(1),十,一百,一千,一万,十万,一百万,一亿,一亿,一百亿,一千亿,一千亿,...每两个相邻单元之间的前进速度为10。换句话说,每10个特定单元形成一个相邻的更高单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0进1”。

(3)应该有多种命名方法。数字的命名是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计数单位的组合。例如,一个数字包含四十万,三千,八千,六百,二十,五千,这个数字被命名为438,62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最小的偶数是几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159.最小的偶数是多少?

偶数概念的出现是在对“数的可除性”的认识中。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的可除性”一般限于自然数。因为0不是自然数,所以最小的偶数是什么是毫无疑问的。然而,这个问题在“教”和“学”中经常遇到,并且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根据“被2整除的数称为偶数”的定义和0、2、4、6、8的位数必须被2整除的规则,0可以被2整除,0也应被视为偶数。

对于“教”和“学”中提出的“最小偶数是多少”的问题,必须界定一个范围。一般来说,必须区分三种情况:

(1)如果它被限制在自然数的范围内,由于0已被排除,最小的偶数是2;

(2)如果自然数的范围扩大到包括0,则最小的偶数是0。

(3)如果限于整数范围,“整数”的概念包括负整数。因为没有最小负整数,所以整数范围内没有最小偶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小数的性质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106.你知道小数性质吗?

小数的性质如下:

(1)在一个十进制数的末尾加上或去掉零的性质。

在小数末尾添加“0”或删除“0”,小数大小不会改变。

例如:0.45=0.450 0.45=0.4500

9.600=9.6 9.600=9.60

小数的这一性质在除法运算中非常有用。当一个十进制数被另一个数除而不能被完全除时,可以在被除数的末尾加一个零继续除。当一个整数被另一个数除而不能完全除时,也可以先加上小数点,然后再加零继续除。这些零是根据这一性质添加的。

(2)小数点左右移动的性质。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将会扩大10倍。向右移动两位数,十进制数将扩大100倍。向右移动三位数,十进制数将扩大1000倍。……;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将减少10倍。向左移动两位数,十进制数将减少100倍。向左移动三位数,十进制数将减少1000倍。….

例如,8.6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86.25,比8.625大10倍。

同样,8.6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至862.5,这比8.625大100倍。

另一个例子:8.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8625,比8.625小10倍。同样,0.08625比8.625小100倍。

小数的这一性质在运算中也非常有用。例如,当小数点乘以10,100,1000,...,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二、三,...;当小数点除以10,100,1000时,...,它足以移动小数点一、二、三、...向左。

整数可视为小数,小数部分为“0”。例如,75可以写成75。0.如果75岁。0乘以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750。如果75.0除以10,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一位,得到7.5。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三角形应该如何分类?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288.三角形应该如何分类

因为三角形是一个被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包围的封闭图形,所以三角形必须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三角形通常用符号“△”表示。

三角形的分类方法一般分为“角”和“边”。角度基于内角的大小,边基于边的长度。根据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每个角都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小于90°),称为锐角三角形。左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ABC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内角为直角的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左图中△ABC的内角α是一个直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称为钝角三角形。左图中△ABC的内角α是钝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组合称为斜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是根据其边长划分的,它也可以分为三类:

(1)不等边三角形:有三条不等边的三角形称为不等边三角形。

左图中△ABC的三条边不相等,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左边△ABC有三条相等的边,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边的。

(3)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左图中△ABC的两边相等,即AB=B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因为在等边三角形中,AB=BC=AC,两边可选地相等,这满足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所以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分类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对应的思维方法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212.相应的思维方法是什么?

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是现代数学思维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对应思维表现为一般对应和定量对应,一般对应从一对一对应开始。

例如:甲有6个三角形,乙有4个三角形,甲比乙有更多的三角形?

这里的虚线表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A和B有相同数量的4个三角形,而没有虚线的2个三角形正好是A大于B的三角形..

随着知识的扩展,一般的对应关系也表现在以下问题上:

80吨煤,平均每小时多少吨?

这是一个求平均值的实际问题。为了询问每小时开采的煤的吨数,必须首先询问上午和下午开采的煤的总吨数以及上午和下午工作的总小时数。这里开采的煤的吨位相当于一起工作的小时数。否则,获得的结果不是本主题中寻求的解决方案。

在简单的应用问题中,训练和建立相应的思维方法是解决更复杂的应用问题的基础。因为在更复杂的应用问题中有许多间接条件,所以通过使用相应的思维所获得的数字通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尽管它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在分数乘法和除法中,这种相应的思想在数量和分数率(或倍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得到强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的形成是基于数量和速度之间的明确对应。

从对问题含义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即“知道一个数的分数是多少,然后求出这个数”。这种情况下只有20个特定的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与这个“量”相对应的“率”。

如图所示:

确定与“数量”相对应的“比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按照相应的思路,柱计算是:

书架上有240本原版书。

从上述问题的思维过程来看,没有相应的量和率的思维方法,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相应的思维方法无疑是解决分数乘除应用问题的一把有价值的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一题多变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209.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变题?

变题是应用问题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它的基础是掌握实例的典型性,充分发挥实例的可变性,通过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纵向和横向扩展知识。这非常有利于防止学生思维僵化,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在实践课、复习课和思维训练课中,经常使用一种可变的方法。它不仅能传达知识的内在联系;它还能使基本问题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从而看到更复杂问题的因果关系。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而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加了练习和训练的密度。

例如,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两个条件:25个男孩和20个女孩。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可以问哪些问题?开始时,通常会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倍?

(2)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男孩比女孩多多少?

(4)女生比男生少多少百分比?

有了这四个答案,老师继续在黑板上写字,并用红笔圈出25个男孩来指出问题。以20名女学生和原来四个问题的答案为条件,分别用直线连接。这样,出现了四个新问题:

在完成以上四个问题的口头计算后,用红笔勾勒出20名女生的条件,并以25名男生和以上四个问题的结果作为条件。这造成了四个新问题:

这时,板书已经形成了如下网络结构:

通过改变一个问题,结合两个基本条件,先后形成12个基本应用问题,揭示了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问题之间的转换关系。如果以男女学生人数为标准,可以改变更多的话题。上面给出的例子只是一个水平的例子。如果你在一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附加条件或扩展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可以改变的垂直问题。

使用可变问题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改变话题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灵活思维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变来变去,更别说越多越好。我们必须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适可而止”。

第二,一个可变问题的基础是学生清楚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和“量”与“率”的对应关系,而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仓促的改变会导致一些学生的思维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体积和容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309.音量和音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体积和体积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教科书中的许多练习把体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结合在一起。因此,学生很容易注意到相同的计算公式,而忽略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是指一个物体能够容纳在其内部空间的体积。装有物品的容器,如木箱,从外面测量以确定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它所占据的空间就是木箱的体积。如果这个木盒是从里面测量的,确定它的长度、宽度、高度(或深度),它能容纳的物体的大小就是这个木盒的体积。

从内到外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都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盒子是由木板制成的,有一定的厚度。从外部测量,它包括木板的厚度。从内部,板的厚度被减去。对于这个木箱来说,从外面测量就是找到它的体积。相反,从内部测量就是找到它的体积。

计算体积和体积的方法是一样的。如果物体是长方体,无论是计算体积还是体积,其计算公式都是长×宽×高。如果物体是圆柱体,用于计算体积的公式也是底部面积×高度。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这个木箱的内侧长78厘米,宽48厘米,高38厘米。这个木箱的体积和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体积:80×50×40=160000(立方厘米)

=160立方分米

体积:78×48×38=142272(立方厘米)

≈142立方分米

当区分体积和体积的概念时,两者使用的单位有时是不同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体积有时(如液体)是升和毫升。他们相邻部队之间的前进速度是1000。转换时,1立方分米=1升。

还应该注意的是,一些物体,如长方体砖,只能计算它的体积,而不能计算它的体积。然而,通过用这些长方体砖建造一个游泳池,游泳池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连续退位的减法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56.如何计算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例如:200-63=137

计算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要点是:0减3不足以减少名额,你需要从10个名额中抽出1个,但这10个名额仍然是0。当你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觉得很难。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说:10位数字是0,你可以从100位数字中提取1,从100位数字中提取1是10位数字,然后从10位数字中提取1位数字到10位数字,从10位数字中减去3位数字得到7位数字,在得到的数字上写7位数字;十上还剩9个十,减去6个十得到3个十,在十上写3。百分之二的人已经退了一步,还有一百人。在已经赢的100人中写一个。结果是137。

也可以简单地说:每个数字0,减去3是不够的;1代表每个数字是10;10减3等于7(尽管每个数字都是0,暂时减1);每个数字为0,减6是不够的;1代表每个数字是10;1代表每个数字是10;1表示每个数字被删除;9代表每个数字被留下;每个数字9减6等于3;每一个数字剩下1。结果是137。

为了防止学生忘记后退和犯错的“1”,他们应该注意标记“退位标记”。它通常被称为退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朋友在准备教师资格面试,那么如何准备小学数学呢,面试的流程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操作方法

1

首先,小学数学的面试题目多种多样。时间紧张,你不可能保证全部都能复习到。所以,我们可以准备一套固定的说辞。

2

而且,试讲流程是一样的,只是题目不一样。所以,我们准备好课前暖场,讲授新知识,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布置课后作业这四大步骤。

3

当然我们还需要准备结构化题目,这是进入试讲教室后,考官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无非是把工作中的难题拿出来考察我们,只要答案合乎情理都可过关。

4

试讲结束后,老师会针对讲课内容对我们提问问题,只要回答符合逻辑,不违反常识,都可以顺利过关。

5

另外,各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的面试流程是不一样的。大家在准备得时候要区别对待,不要顾此失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数学概念公式要点有哪些

全文共 136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一个从小都在接触的学科,它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啦,但是有很多小朋友觉得数学特别难,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孩子和家长们也是十分焦虑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学数学概念公式,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学数学所有的概念和公式,一个个分析理解,从源头将它们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数学趣味故事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舍入

宰子高兴地从学校回来,问妈妈:"爸爸在哪里?"

看到蔡崇信兴奋的样子,他妈妈好奇地问:“爸爸在家。你想和爸爸做什么?”"我向父亲要了50美分。"

“为什么?”母亲问道。

“在参加数学考试之前,我父亲对我说,‘如果你得了100分,给我1元钱和80美分参加考试。"今天,我数学得了45分. "蔡仔回答道。

我母亲很惊讶,问道:“什么!数学只有45分?”

蔡仔自豪地说:“是的,数学是四舍五入的,所以爸爸必须付50美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