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婴儿肠痉挛怎么治疗【通用3篇】

浏览

1318

文章

3

篇1:婴儿肠痉挛 婴儿肠痉挛症状及治疗方法

全文共 2510 字

+ 加入清单

婴儿的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好,肠道系统也非常的脆弱。婴儿肠痉挛是常见现象,婴儿肠痉挛原因有很多,例如母乳喂养不当,温度、环境等因素都造成,婴儿肠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婴儿肠痉挛临场表现

婴儿的健康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且婴儿有不适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只会用哭闹的方式表达,让很多父母不知所措。

婴儿肠痉挛发作时,表现为持续的、难以安抚的哭闹,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腹部胀而紧张、翻滚、双腿向上蜷起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因肛门排气或排便而缓解,在小婴儿则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婴儿过度哭吵给父母带来不安,但肠痉挛的孩子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

当孩子哭闹不止,不吃不喝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是不是婴儿肠痉挛,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

婴儿肠痉挛的五大因素

1.肠道气体产生过多、肠道气体的来源、吞下的气体、中和胃酸产生、从血中弥散而来以及细菌发酵产生。

2.肠道动力增高。

3.胃肠道激素。

4.饮食因素,母乳喂养儿发生肠痉挛与母亲饮用奶有关,食物过敏可能是肠痉挛发生的原因。

新生儿的各项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家长们在护理的时候要格外细心,用的、吃的首先要保证绝对卫生。

5.其他因素。

婴儿肠痉挛药物治疗

1、中和胃酸药类主要有乐得胃、丽珠得乐和迪乐三种,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和胃酸过多的病人。

2、抑制胃酸药类以H2受体阻断剂为主,目前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泰胃美、西米替丁。这些药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溃疡、良性胃溃疡、返流性食道炎、上消化道出血。

此类药物有严重肾病者和孕妇最好不用。在与抗酸药物合用时,服药间隔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一般于饭前或饭后立即服用,睡前要加服一次。

3、粘膜保护类主要有胃必治。主要治疗溃疡病、胃酸过多、胃炎、神经性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等。此外,还可调节胃肠胀气,改善大便秘结,增进食欲和改善消化功能。

4、胃动力药类有吗丁啉、胃服安、莫沙比利。可增加食道下段括约肌张力,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

婴儿肠痉挛如何预防

1、喂母乳的妈妈少吃一些引起胀气的食物,例如:牛奶、苹果、甜瓜。

2、平常要多给宝宝顺时针按摩肚子,在宝宝哭闹的时候也可轻轻的帮他按摩。

3、哭闹的时候可以用热水袋热敷,不过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也可以双手摩擦后按在宝宝肚子上热敷。

4、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因为哭的时候会吸入空气引起胀气。

5、没有特别需要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6、吃完奶一定要多拍拍后背让宝宝吐出吃进去的空气。

7、定时喂奶,2个月的宝宝大概3小时吃一次奶,3个月以上的宝宝4小时一次,中间宝宝闹吃就喂水,有规律的进食对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好处。

如何呵护婴儿

1、温度和光线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

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

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

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由于新生儿头部散热较大,气候寒冷或室温较低时应该戴小帽子,同样要柔软舒适。

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4次以上,晚上应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适量护肤油剂;尿不湿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

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尿不湿”;注意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3、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响呼吸,且新生儿头颅比较软,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建议有个舒适、厚度为1~2公分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起。

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

应当经常变换体位;足月儿因活动力较强,出生头几天可以适当采取俯卧,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倒流入气管,但俯卧必须拿去枕头,头侧向一面,此时要有家长在一旁监护。

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

4、哺乳和喂养

新生儿喂养是门很大的学问。专家的观点是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

如果妈妈暂时没有分泌乳汁,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利于母体因分娩造成的产后伤口的愈合。

母乳喂养时应采取“竖抱位”即头部略抬起,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喂奶方式。

在这种姿势下新生儿和父母亲相对而视,还可增加相互间的亲密感;母乳喂奶前应先洗手并将乳头清洗干净,母亲如有呼吸道疾病喂养时应戴口罩,如乳房上皮肤有破裂或炎症,应咨询医生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哺乳。

哺乳的时候最好是一边乳房吸空喂饱后下一次再换另一边乳房,以防残奶淤积在乳房内,如一边乳房一次喂饱后仍有多余的乳汁,则最好将其挤掉,以促进乳房的正常泌乳并避免乳汁淤积或继发感染。

人工喂养尽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鲜奶,因为其中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适合新生儿;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和代乳品喂养相结合)时,应先以母乳喂养为主。

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宝宝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喂养不需太讲究定时,一般情况下3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饱吃好为原则:即宝宝吃奶后不哭不吵,且体重正常增长。

结语:看了上文的介绍,您对婴儿肠痉挛了解了吗?特别是新生儿家长们,要学会判别什么是婴儿肠痉挛。若是有婴儿肠痉挛现象,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喂养方式等,做到预防工作。延伸阅读:

婴儿口腔溃疡怎么办婴儿口腔溃疡治疗方法

小儿肺结核小儿肺结核症状及应对方法

小儿肠痉挛小儿痉挛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岁半宝宝食谱宝宝补充微量元素全靠它

新生儿鼻塞怎么办孩子鼻塞宝妈护理有妙招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技巧大揭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婴儿肠痉挛 中医如何治疗婴儿肠痉挛

全文共 1846 字

+ 加入清单

肠痉挛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大多数的患病者都是婴儿,所以可以称之为婴儿肠痉挛。那婴儿患上肠痉挛应该怎么办呢?治疗婴儿肠痉挛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婴儿肠痉挛怎么办

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宝宝都是自己心中的宝贝。那当婴儿患上肠痉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1、热敷

出现肠痉挛引起的疼痛之后,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热毛巾直接敷于患处,能够快速驱寒暖胃,解痉止痛。

2、手揉

家长可以两手对着搓,直至手心发热之后,直接用手心贴在孩子腹部轻柔,热手心能够祛寒止痛,揉腹部可以让孩子解痉止痛。

3、喝姜茶

当宝宝患上肠痉挛的时候,则可以取几片姜片用水进行煮,煮好之后加点红糖进行服用,可以起到止痛的效果哦,同时还能治肠道受凉所一起的痉挛性腹痛哦。

4、预防

平时避免吃凉食,避免腹部着凉,还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特别是晚上不要吃得太多。

婴儿肠痉挛的治疗

1.第一级治疗

给孩子抚慰,摇动孩子,减低环境噪音,用热水袋捂婴儿腹部;对家长给予支持和关心;服用二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是种非吸收性药物,通过改变气泡表面张力,使气泡融合或弥散,促进气体排出,对人体无副作用。其他减少肠道气体的药物,如活性碳、α-半乳糖苷酶能吸附气体或帮助消化高纤维素食物,减少发酵产气,但目前对肠痉挛的疗效尚不肯定。

2.第二级治疗

即药物治疗,可用解痉药(如西托溴铵)阻断平滑肌的毒蕈碱型受体,还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

3.第三级治疗

改变饮食和(或)药物治疗。哺乳妇女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人工喂养儿给予豆奶或水解酪蛋白的奶方,能明显改善婴儿肠痉挛。对于CMpI引起的肠痉挛者,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后,71%-88%的患儿症状缓解。药物治疗(如盐酸双环胺)有一定的副作用,有时疗效不理想,饮食改变可能比用药更适宜。

婴儿肠痉挛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疾病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那当婴儿患上肠痉挛的时候,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呢?

一、饮食积滞

主症

症见患儿腹部胀满疼痛,按之痛剧,嗳哕腐浊,不思饮食,时转矢气,粪便秽臭,或腹痛欲泻,泻后腹痛减轻,或有呕吐,吐物酸馊,夜卧不宁,舌苔多厚腻,脉弦。

治法

治宜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

常用香砂平胃散加减,香附、砂仁、厚朴、陈皮、苍术、枳壳、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白芍、元胡、甘草。若患儿大便不通,或泻下不畅,泻后腹减者,可加槟榔、莱菔子攻下食积;若大便秘结,苔黄糙者,可去苍术、砂仁,加大黄、玄明粉,以清热通腑,荡涤肠胃之积热。

二、气滞血瘀

主症

症见脐周胀闷不舒,痛而拒按,或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脐周围),或触之有块,推之不移,按之痛甚,面无光泽,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

治宜理气化瘀,散瘀止痛。

方药

常用少腹通瘀汤加减,肉桂、干姜、小茴香、蒲黄、五灵脂、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没药各。若患儿气滞症状明显可加川楝子、乌药以理气止痛;若腹有包块者,可酌加少量三棱、莪术、穿山甲,以散瘀化结止痛。

三、肝气犯胃

主症

症见胃脘胀满,脐周痛甚,时痛时止,善太息,矢气后腹痛减轻,反复发作,或情绪不稳,每于情志变化而腹痛发作。

治法

治宜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炙甘草。若患儿胁痛加青皮。食欲不振加白术、云苓、麦芽、鸡内金。大便不通加大黄、槟榔。腹痛甚者加元胡、木香。

婴儿肠痉挛的饮食

1.喂母乳的妈妈少吃一些引起胀气的食物,例如牛奶、苹果、甜瓜;

2.平常要多给宝宝顺时针按摩肚子,在宝宝哭闹的时候也可轻轻的帮他按摩;

3.哭闹的时候可以用热水袋热敷,不过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也可以双手摩擦后按在宝宝肚子上热敷;

4.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因为哭的时候会吸入空气引起胀气;

5.没有特别需要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6.吃完奶一定要多拍拍后背让宝宝吐出吃进去的空气;

7.定时喂奶,2个月的宝宝大概3小时吃一次奶,3个月以上的宝宝4小时一次,中间宝宝闹吃就喂水,有规律的进食对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好处。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婴儿肠痉挛应该怎么办的一些方法以及婴儿肠痉挛的一些治疗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此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当婴儿患上肠痉挛的话,则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哦,以免病情的加重。延伸阅读:

肠痉挛症状治疗肠痉挛的方法有哪些

痉挛性斜颈应该如何应对痉挛性斜颈

眼肌痉挛怎么治疗眼肌痉挛

脑血管痉挛的症状如何治疗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怎样预防脑血管痉挛

面肌痉挛的治疗如何预防面肌痉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婴儿肠痉挛该如何治疗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腹痛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是大多数宝宝腹痛都是由婴儿肠痉挛造成的,那么婴儿肠痉挛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肠痉挛的第一级治疗

给孩子以抚慰,摇动孩子,减低环境噪音,用热水袋捂婴儿腹部;对家长给予支持和关心;可服用中药或二甲基硅油。一些中药具有解痉作用,服用中药(洋甘菊、马鞭草、甘草、茴香、香峰草及薄荷组成的粉末)7天后,肠痉挛改善,但夜醒次数未见减少。二甲基硅油是一种非吸收性药物,通过改变气泡表面张力,使气泡融合或弥散,促进气体排出,对人体无副作用。试图用它来减少肠道气体。但有关它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用二甲基硅油与安慰剂做自身交叉对照研究,1/4-2/3患儿症状有改善,但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减少肠道气体的药物如活性碳、-半乳糖苷酶能吸附气体或帮助消化高纤维素食物,减少发酵产气,但目前对肠痉挛的疗效尚不肯定。

小儿肠痉挛的第二级治疗

药物治疗。可用解痉药(如西托溴铵)能阻断平滑肌的毒蕈碱型受体,还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无效者可用盐酸双环胺,它作为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具有阿托品样的解痉作用,并有一定的中枢安定作用,在治疗婴儿肠痉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近来有研究发现,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此药可发生呼吸暂停,使此药的应用受到限制。至今尚无一种完全有效的药物来治疗肠痉挛。

小儿肠痉挛的第三级治疗

改变饮食和/或药物治疗。母乳喂养的母亲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人工喂养儿给予豆奶或水解酪蛋白的奶方,能明显改善婴儿肠痉挛。对于CMPI引起的肠痉挛者,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后,71%-88%的患儿症状有改善。由于药物治疗(如盐酸双环胺)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有时疗效不理想,饮食改变可能比用药更适宜。

小儿肠痉挛导致腹痛的病因及治疗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非器质性病损,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表现为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若给口服适量的颠茄酊,0.03~0.06毫升/次能很快缓解。

预防婴儿肠痉挛的方法有:

1、喂母乳的妈妈少吃一些引起胀气的食物,例如:牛奶、苹果、甜瓜;

2、平常要多给宝宝顺时针按摩肚子,在宝宝哭闹的时候也可轻轻的帮他按摩;

3、哭闹的时候可以用热水袋热敷,不过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也可以双手摩擦后按在宝宝肚子上热敷;

4、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因为哭的时候会吸入空气引起胀气;

5、没有特别需要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6、吃完奶一定要多拍拍后背让宝宝吐出吃进去的空气。

7、定时喂奶,2个月的宝宝大概3小时吃一次奶,3个月以上的宝宝4小时一次,中间宝宝闹吃就喂水,有规律的进食对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好处。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对婴儿肠痉挛的治疗有所了解,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婴儿肠痉挛导致的腹痛不是太严重,帮宝宝缓解一下即可。如果你对婴儿肠痉挛是怎么造成的等有关婴幼儿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幼儿肠痉挛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