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阳公转地球一圈是多少年(通用20篇)

浏览

4774

文章

1000

篇1: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新的“超级地球”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寻找超级地球一直是天文学家的目标,此前,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很多巨大的类地行星,科学家推测这些行星拥有与地球相似的板块构造。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最新报道,日前,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新的“超级地球”,它环绕红矮星运行,距离地球32.7光年,质量约为地球的5.4倍。

目前,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32.7光年处发现一颗环绕红矮星运行的“超级地球”,该行星被命名为GJ536b,它并不位于恒星宜居地带——与恒星保持适当距离可维持液态水存在的区域,但却具有几个引人注目的特征,对勘测发现潜在生命形式的系外行星提供重要信息。

西班牙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IAC)与拉古纳大学(ULL)的研究人员指出,该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5.4倍。质量在地球的15倍以下的行星即可被归类为超级地球。该研究团队认为,在该行星的周边地区或许还能找到更多的地外行星。“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了GJ536b,但我们还将继续对该恒星进行监测,寻找其它行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的亚历亨德罗·苏亚雷斯·马斯卡雷诺表示。

该地外行星不在中央恒星GJ536的宜居带中,公转周期很短,只有8.7天。而考虑到该恒星的亮度、以及到地球的距离,该地外行星便成了研究大气组成的绝佳对象。“这颗岩质行星围绕的恒星比太阳小得多、温度也低得多。”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的乔内·伊赛·冈萨雷斯表示,“但它距离我们足够近,而且足够明亮。并且,从北半球和南半球都可以观测到这颗行星,因此很适合绘制高稳定性的光谱图,还有助于在该恒星的宜居带中寻找其它岩质行星。”

研究人员发现,该恒星存在与太阳类似的磁场活动周期,只不过周期时间仅有3年,而太阳则长达11年。“要想探测到其它行星,”研究人员拉斐尔·罗博洛指出,“我们必须准确测定该恒星的自转速度,要达到每秒钟运行几米的精确度。等到我们与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共同指导的新设备ESPRESSO建成之后,这一精确度便可以再增加一位小数点,同时还能将研究范围扩展到条件与地球类似的行星上,不仅仅局限在这颗恒星周围,附近的许多其它恒星也都有可能。”

据悉,这项研究的数据是基于欧洲南方天文台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仪(HARPS),以及专为南半球设计的HARPS设备获得的,研究人员希望在该太空区域发现更多的系外行星,发现能够孕育生命形式的星球。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可能曾经存活过40亿种生物,只不过在地球和生物圈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绝大多数物种都被灭绝并出局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地球历史上著名的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生态破坏小知识:

一:白垩纪-第三纪之交大灭绝

此次绝灭是地球历史上第二大的集群绝灭事件,而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更使它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大绝灭。据统计,在白垩纪末,生物圈有2868个属,到了第三纪初就只剩下1502个属,灭绝率达52%,种的灭绝率达85%,受影响最大的是陆地上的恐龙和海洋生物界的浮游生物,也包括一些海洋底栖生物类别。其灭绝率为:淡水生物达97%、海洋浮游微生物为58%、海洋底栖生物为51%、海洋游泳生物为30%。除了恐龙灭绝之外,曾在前4次大绝灭中都得以幸存的菊石最终还是灭绝了。而由于某种原因,某些物种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鳄鱼、海龟、蜥蜴、哺乳动物以及鸟类都顺利渡过这场危难。恐龙及其同类的消失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登场提供了契机。

2.二: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大灭绝

不少科学家认为,这次灭绝的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研究显示,这次灾难造成了60个科的海洋生物灭绝,科的灭绝率大约是1/4。还有研究认为,在三叠纪末期至少有两次灭绝时期,相隔1200—1700万年。但不论是单一的大灭绝还是几个连续稍小的灭绝,在这一时期里,牙形石类全部灭绝,菊石、海绵动物、头足类动物、腕足动物、昆虫及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多个门类,都走到了进化的终点。

三: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发生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这是地球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全部灭亡。曾普遍生长的舌羊齿植物群,二叠纪末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蜓类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全然无存;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在同期大约有140个属所余无几。总共57%的科、83%的属(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

4.四、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

发生在大约3.75亿至3.60亿年前的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物种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19%的科、50%的属灭绝。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被称为凯勒瓦瑟尔事件,又称弗朗斯-法门事件。

五、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

这一时期大多数生物的机体是软体组织,形成化石的几率很小,只有那些具有壳或硬组织的动物才留下了比较多的线索,因而我们无法弄清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都有哪些物种受到了影响。据估计,大约有100个科的生物灭绝了,在属种级别上灭绝率更高,如腕足类属的灭绝率为60%,种的灭绝率可达85%。三叶虫类在这次灭绝中元气大伤,此后再也无法恢复前期的繁荣。此次灭绝事件对低纬度热带地区生物的影响较大,而对高纬度地区和深水区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物种灭绝事件。

提醒您:当物种灭绝后,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推荐大家多了解一些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等相关知识,并且也可以了解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多少?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话题再转到地球上,让我们深入地讨论一下地球深层下面的温度。人们一直有一种概念,认为地球内部是很热的,地球上遍布了温泉,火山不断地喷发,强有力地证实了上述认识。正是这些现象,给早期的人类带来了一种启示,他们视地球内部为地狱,是烈火永不熄灭的地方。在那里,你所仇恨的人的灵魂将受到神灵不可饶恕的、报复性的折磨。

从来没有人证明地球的深处有地狱存在,但却有证据证明地心是一个巨大的、永不熄灭的热源。人类曾为寻找金子和钻石向地球的深处挖过。很快,人们发现越靠近地心,温度越高。在最深的矿床中,温度高得无法忍受,即使有空调也无济于事。而且,越往地球深处走,温度升高的速率就越大。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设想到地心的温度,其值可达 5000℃左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是守恒的,于是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问:“产生这么多的热量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回答的,但要等到本书后面讲完地球的成因时,才能涉及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怎样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系统介绍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在炎热的夏天里,尤其是在烈日下暴晒一段时间之后,如果突然间进到一件凉爽的空调屋里,那种感觉真的是特别的舒服。那在夏天里的这种凉爽的体验都是由我们的制冷机来做到的。那到底什么是制冷机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太阳吸收式制冷机的情况供大家了解。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的主要设备有:太阳能板、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节流机构、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泵等。在发生器中,浓度较低的溴化锂溶液被加热,使溶液中的水蒸发出来,溶液则被浓缩。浓溶液送往吸收器,水蒸气则进入冷凝器凝结成冷剂水。冷剂水经节流机构降压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制取冷量,然后被吸收器中的溶液所吸收。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 是利用溶液对其低沸点组分的蒸气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一特点达到制冷目的的。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 内采用的工质是由低沸点物质和高沸点物质组成的工质对。其中低沸点物质作为制冷剂,高沸点物质作为吸收剂。在氨水溶液吸收式制冷机中,氨为制冷剂,水为吸收剂。在溴化锂水溶液吸收式制冷机中,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溴化锂水溶液吸收式制冷机。溴化锂的沸点很高(1265℃),在镍化锂水溶液上方的蒸气几乎全部为水蒸气,而溴化锂溶液中的浪化锤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作用很强,使溶液上方水蒸气的饱和压力较之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力低得很多。由于溴化锂溶液和水之间存在蒸汽压力差,溴化锂溶液即吸收水的蒸汽。水则进一步蒸发吸收热量,使本身温度降低到对应的较低压力的蒸发温度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蕉下小黑伞能遮雨吗?蕉下太阳伞能淋雨吗?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最热门的也是被大家推荐得最多的就是蕉下的太阳伞了,自从被各路明星达人推荐之后,一直都是热度不减,尤其是他们家的小黑伞,简直就是超高的人气,那么,蕉下的太阳伞能不能淋雨?

蕉下的小黑伞下能遮雨吗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专门咨询了官方网店客服,客服说,蕉下小黑伞是可以用来遮雨的。

但是,根据蕉下太阳伞的保养说明来看,蕉下小黑伞最好避免在雨天使用,以免损害太阳伞表面的防晒涂层。

十分贴心的卡片上,竟然“温馨”的提示:“为保护蕉下专业防晒伞伞面防晒图层,雨天避免使用,并随时保持伞面干燥清洁”

所以按照常识和保养说明来看,蕉下的太阳伞最好是不要当雨伞哦!

蕉下小黑伞遮雨好吗

一把良好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伞能遮雨吗,答案是否定的。太阳伞之所以能防紫外线,是由于太阳伞外面有一曾防晒涂料,如果经常雨水冲刷那涂料就会逐渐消退。所以为了保护太阳伞的防晒效果,不能把它用来遮雨哦。

想一想蕉下的太阳伞这么贵,一把得两三百,经常当雨伞的话,就相当于变成了雨伞了,失去防晒的能力哦!

太阳伞当雨伞好吗

太阳伞的面料相比雨伞面料做工更加精细。太阳伞面料添加有一些非常细小的颗粒。太阳伞能当雨伞用吗?如果你这样做了,就会对这些小颗粒造成伤害,减少太阳伞的抗紫外线功能。大家在使用太阳伞的时候是不是只是在使用而不知道原因呢?

雨伞和太阳伞所使用的面料虽然都是使用的涤纶、帆布以及PG布等。而太阳伞能当雨伞用吗?关键就是太阳伞的涂层,就是这层涂层使得太阳伞的质感好,具有防晒功能。看来涂层是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的哦!太阳伞能当雨伞用吗?就算是知名品牌的商品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再好。也不能解决太阳伞用作雨伞。因此,太阳伞能当雨伞用吗?即使是高端品牌,那也是没有这项功能的。所以这是不能使用的,当雨伞用会使得太阳伞的防晒效果不好哦!

蕉下太阳伞使用报告

试用过程与体验

楚雄,地处云贵高原的滇中腹地,金秋九月十月的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暴晒下随时会被紫外线灼伤皮肤。我夫人上街外出串门等使用后告诉我她的感受:此款伞的防晒效果要比以往任何一款伞的防晒效果好N倍,惊喜不已。

此刻槐黄小黑伞的色泽,非常适合中老年特别是老年妇女们使用。同款不同色的月紫色小黑伞就非常适合中年妇女们使用,伞的杆柱非常坚固耐用,伞骨的材质弹性特别好。伞手柄握持手感超舒服。

试用心得

优点:包装精美豪华,设计风格与款式都是颇费一番心血。伞的做工精细,用材之地精良。小巧结实的五折小黑伞易于存包,仅够一人使用。

缺点:由于妇女们手劲一般不够大,她们要想轻松撑起卡紧小黑伞往往感到很困难特费力。期望改进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在宇宙中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宇宙中”这一章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我们可以用1、2、3、4这些数字加以归纳,帮助记忆。

(一)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3.八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是金星。

4.太阳系中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二)

1.在各种天体之中两种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是:自转和公转。

3.地球自转的两种周期是:恒星日和太阳日。

4.太阳物质组成的两种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5.太阳活动有两个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6.物体水平运动的两种偏向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7.两个重要的平面是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黄道平面。

(三)

1.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的三个星座: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和仙后座。

2.天顶附近的三个星座:天琴座、天鹅座、天鹰座。

3.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三种影响:对地球的电离层、对地球磁场和许多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影响。

5.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三个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6.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三大类: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7.地球公转的三个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8.三种不同的季节划分:天文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和气候统计工作中的四季。

(四)

1.四级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四个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对地球形状产生影响;天体产生周日视运动,使得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3.二分二至四个日期: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6月22日)、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月22日)。

4.通常星空图上的四个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5.通常看地图上的四个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欧洲专家发现太阳磁场强度百年翻番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专家发现太阳磁场强度百年翻番

一个由德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课题小组对一百年来太阳磁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太阳磁场强度增强了一倍多。

两国科学家对格陵兰岛大陆冰盖中铍-10含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种物质只有当宇宙辐射中穿透力极强的粒子渗透进地球大气层时才会产生。通过对永久冰盖的分析与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铍-10在过去100年内明显下降。铍-10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太阳磁场强度在这一期间增强,其作用就像一把伞不断撑开,将越来越多能产生铍-10的粒子在地球大气层外截住。通过分析铍-10含量在各个时期的变化,科学家们推断出太阳磁场强度近100年来增加了一倍。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大气研究所的萨米·索兰基教授认为,太阳磁场的增强可能对地表温度的升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瑞士苏黎世技术大学的马塞尔·弗利格教授强调,尽管百年来太阳磁场明显增强,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仍是地球气温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太阳风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

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彗星的尾巴总是背向太阳,于是猜想这大概是从太阳“吹”出来的某种物质造成的,直到1958年才通过人造卫星上的粒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太阳上有微粒流射出。美国的帕克给它取名为“太阳风”。

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这种微粒流是从日冕的冕洞中喷射出来的。

经过长期的观测,我们发现太阳风的主要成分是质子、电子和氦原子核。其中质子约占91%,氦核约占8%,此外还含有微量的电离氧、铁等元素。其密度则随时变化。

太阳风有两种。一种是“宁静太阳风”,它是粒子持续不断地被辐射出来,速度较小,在飞到地球附近时,平均速度约为每秒45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较少,每立方厘米含质子数为1~10个。

另一种太阳风是“扰动太阳风”,它是在太阳活动剧烈时辐射出来,速度比较大。在飞到地球附近时,速度可达每秒2 00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较多,每立方厘米含质子数约为几十个。它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它抵达地球时,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与强烈的极光,同时骚扰电离层,极大地干扰了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短波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果找到一个新“地球” 人类能实现星际旅行吗

全文共 3884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们相信,人类终能在地球邻近的星系中找到一个新的“地球”。如果有一天,这个目标实现了,人类又怎么能在有限的生命里,飞到距地球光年距离的目的地呢?《发现》杂志撰文介绍了科学家在星际旅行方面的最新进展。

美国宇航局计划10年后发射一个天文望远镜,名为“地球行星探测器”,在太阳系寻找一个新大陆。预测认为,观察大约150个邻近星系可能会找到一个类似地球的小型行星。

如果找到了新的“地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然而,要到新“地球”探险的难度可比到火星的难度多得多了。人们在黑夜中能看到的最亮的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其中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但它离地球却有4.4光年之遥,比目前任何太空探测器所飞行的最长距离还要多3000倍。巨蟹55恒星中有3颗行星,它们组成了一个与太阳系类似的系统,但离地球却达到41光年远,比前者的距离还要多10倍。因此,要飞到一个能给人类居住的新“地球”,需要超快的航天器,它要比今年所有的航天器都要先进得多。

但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罗伯特·弗里斯比认为,这样的航天器从理论上说是可以制造的。目前,弗里斯正在研究5种可能使宇航员飞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只需要花费不到50年时间的推进技术。

原子火箭

俄罗斯物理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现,星际旅行最大障碍是:火箭的最大速率一般只有其发动机的喷气速率的两倍左右,发动机的喷气速率只能达到4.4公里/秒,因此单级火箭能达到的最大速率不到9公里/秒。以此速率,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将需要12万年。如果让一个宇航员花40年抵达目的地,火箭速率需要提高3000倍。如何才能达到这么快的速率,弗里斯比建议,使用核裂变、核聚变和反物质作为推进剂。

核裂变火箭

科学家制造了原子弹和核反应堆。当原子裂变时,所产生的“分裂碎片”速率达到光速的3%,即约每秒9000公里。美国人设计了一种概念型的“分裂碎片”反应堆,可以控制这些高速粒子,使火箭的速率能提高到约每秒1.8万公里,约光速的6%。

弗里斯比提议,把两个核裂变火箭叠加组成二级核裂变火箭,使其飞行速率达到光速的12%。再加上两极减速火箭,人类只需要大约50年的时间就能进入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为了使重量减少至最小,核裂变火箭应该使用能快速衰变的镅这样的燃料。镅并非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而是用人工核反应制造。据估算,飞到最近的恒星需要大约200吨镅,此外还要相当重量的辐射防护材料,使用核裂变火箭进行星际旅行变得不切实际。

核聚变火箭

与核裂变相反,核聚变是把原子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能量。聚变反应堆能减少不必要的一些辐射,也容易获得燃料氘和氚,因为氘和氚在月球的表面和木星的大气中大量存在。在到另一个恒星的星际旅行之前,核聚变火箭完全可在太阳系内找一个地方补充燃料。

然而,科学家至今仍没有建造出一个可工作的核聚变反应堆。人们已经知道利用核聚变反应制造了氢弹,但却没有掌握该反应产生的能量控制技术。不过,一旦科学家掌握了核聚变技术,他们将能控制聚变反应产生的带电粒子,并让它们从一个磁场喷口喷出。这一过程能被应用于二级火箭,使其速率达到光速的12%。

反物质火箭

有一种方法可以以近100%的效率将物质转化为能量,也就是把物质与其镜像反物质相结合。物理学家已经制造了少量的反物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近就制造出了1百万个反氢原子。对星系旅行火箭来说,反物质将是重要的燃料。然而,想要获得星际旅行火箭所需要的大量反物质,是极其困难的事。

在反物质火箭中,等量的反氢原子和氢原子在燃烧室中混合,如果重量都是半磅(1磅约为453.592克),两者结合湮灭时所产生能量将比10兆吨氢弹释放的能量还要大。采用与核裂变火箭类似的方法,用磁场把这些粒子束缚起来,能使其喷射速率达到光速的三分之一,使火箭的最高速率达到光速的66%。“这是迄今人类所能制造的最强功能的火箭。”

二级反物质火箭飞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花费大概41年,需要大约90万吨燃料。在更远距离的星际旅行中,四级(两级加速,两级减速)反物质火箭将更能显示出自己的优势。据弗里斯比计算,飞到巨蟹55恒星需要3800万吨反物质燃料,耗时130年。而采用聚变火箭,同样的航程则需400年。专家说,星际旅行需要更轻、更灵活和更快捷(接近光速)的推进系统。目前,这样的概念型系统有两种,一种不久将接受测试,而另一种则如同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那样遥远。

原子火箭以外新的技术

激光帆船

弗里斯比说,激光帆技术是人类星际旅行最可行的技术。这一技术的理论是,正如帆船依靠风力漂洋过海,大功率激光束也能推动巨大“帆”的航天器在太空遨游。

工程师已经制造了一种简单的太空帆船,但它利用太阳光而非激光束。在几个月后,太空爱好者私人组织“行星协会”就计划从巴伦支海,利用俄罗斯潜艇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太阳帆船“宇宙1号”。它重50磅,镀铝“帆”宽达100英尺,依靠太阳光升入更高的轨道。太阳帆船的好处是不用燃料,然而远离太阳后将无法继续前进。

而聚焦的激光束则不像太阳光那样随着距离增加而散射、减弱,它能将“帆船”推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甚至更远。弗里斯比设计了飞往巨蟹55恒星的方案,他采用600英里(1英里合1609米)宽的铝箔帆船,中间是宇航员舱。从地球轨道或月球表面上发射的高能激光将通过一面600英里宽的镜子聚焦,再推动帆船。但由于铝的熔点为660摄氏度,因此帆船还需要使用更轻、更有弹性的材料,比如铌(熔点为2477摄氏度)或钻石(在1799摄氏度时转化为石墨)。

可是,根据弗里斯比的估算,要到达巨蟹55恒星,激光器应该稳定地输出1.7亿亿瓦特,是地球上任何单位时刻所消耗能量总和的1200倍。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弗里斯比建议使用太阳能,靠特殊装置把它转变为聚焦、连续的高能光束。目前,美国物理学家已研制了一种能将光密度提高8.4万的系统。

弗里斯比计算说,激光帆船能在10年内飞行速率达到光速的一半。而如果采用直径为200英里的激光帆,人类可以在12年半的时间内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采用600英里宽的激光帆,飞到巨蟹55恒星也只需86年。

聚变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航天器

理想的航天器应该同时具有激光帆和原子火箭的优点,这样,宇航员能操纵它随意飞行,同时它还不需要燃料。物理学家提出聚变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它利用巨大磁铁形成了直径数万公里的磁漏斗,磁漏斗可以在星际旅行过程中收集氢,作为反应堆的燃料。没有燃料重量的拖累,航天器在聚变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推动下,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星系中穿梭。但弗里斯比表示这一技术远未成熟。利用该技术的航天器在飞行速率不到光速的4%时,运行情况与聚变火箭相似。超过这个速率,航天器的磁漏斗才能收集足够的氢提供给反应堆,这种航天器飞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需要25年,飞到巨蟹55恒星需要90年。

人的问题

与技术问题一样麻烦。尽管人们已经知道如何让宇航员在太空站中保持健康,然而宇航员每次执行任务的时间一般只有几个月,并且有宇宙飞船从地球定期给他们送生活用品。而星际旅行常常花费数十年的时间,中间根本没有地方补充食物等生活必需品。

地球以有限的大气、水和耕地养活了60亿人。然而,人实际上只使用了大气、水和耕地这个系统的一个很小部分。在航天器里,就可以模拟制造这样的系统,也就是说,用适量的水、氧气和食物供人生存。但是,这些水、氧气和食物都必须以近100%的回收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科学家把它称为封闭的循环。如此,人在太空中生存的条件就具备了。

食物

要保持食物持续供应,就需要有相应的粮食种植和收获。美国宇航局的专家认为,这不是特别难,问题在于它能多有效。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小麦和西红柿的相关实验。而研究表明,多数植物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情况下长势喜人,二氧化碳可由宇航员呼出的气体提供。这些专家说,只需要合适的质量和电力,就可以不断地生产粮食了。

氧气

宇航员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通过仪器从宇航员生活环境气体中分离出去;接着再用化学方法把它分离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从而获得二氧化碳中的氧。科学家打算不久之后在国际空间站中采用这样的氧气循环法。

一个封闭的水循环意味着把洗澡用的水、种粮食用的水、尿甚至汗都要回收。美国宇航局在地面隔离舱的实验,已经通过冷凝空气中的水蒸气、回收废水和尿成功地让水循环利用了90天。

引力

在失重状态下呆几个月后,宇航员就会患上骨质疏松症。在航天器上,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模拟地球引力:让宇航员舱旋转,产生的向心力就相当于地球引力。

辐射屏蔽

每一艘航天器都将受到太阳风的影响,太阳风是从太阳表面高速喷射出来的离子粒子流。而在更深邃的太空中,航天器肯定还要受到宇宙射线等的辐射。这些都有可能杀死宇航员。裂变、聚变和反物质也同样产生辐射。诸如石墨之类的辐射屏蔽将是必需的。

垃圾保护层

星际中特别空旷,但太空垃圾却防不胜防。即使是一个以一半光速速率飞行的用显微镜才能瞧清楚的太空垃圾,也能给航天器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垃圾防护层是必须配备的。

心理

对星际旅行来说,宇航员需花费毕生的时间达到目的地,而且没有归程。有谁愿意充当这样的敢死队员呢?即使有,派孩子、派成年人,甚至派多少人执行任务,都会是问题。

更难的是,如果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怎么办?从目前经验来说,星际旅行的宇航员心理极容易出现问题。星际旅行的艰险和困难可想而知。但正如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样的奇迹总会实现。弗里斯比说:“只要想到,人类就能做出让人惊奇的事。”星际旅行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计划,也会是最不平凡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太阳活动频繁可以形成太阳风暴,太阳风暴是指在太阳的日冕层的高温(几百万开氏度)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阳的外围。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对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电气设备均可产生损害。因而频繁的太阳活动是有害的,而太阳辐射对我们是有利的。

太阳辐射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太阳辐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人们对太阳辐射作用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如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和热,晾晒衣服需要阳光,工业上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太阳能转化来的,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还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房、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等。除直接使用的太阳能外,地球上的水能、风能也来源于太阳。

今天小编对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类似地球的星球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即使美国宇航局开普勒行星探测器于2018年10月30日燃料耗尽结束生命,但它之前的观测数据仍能带来一些重大发现!目前,科学家在分析开普勒望远镜数据时,发现了一个宝藏级的太空发现:一颗地球体积大小的系外行星!它很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系外行星Kepler-1649c环绕一颗红矮星运行,距离地球300光年,最新研究报告称,Kepler-1649c每隔19.5个地球日环绕红矮星运行一周,它位于恒星“宜居带”,即液态水可能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合适距离。由于红矮星光线较暗,因此其宜居带非常邻近恒星。

开普勒探测器使用“凌日法”寻找行星,从宇宙飞船的角度观察行星掠过恒星前方时所形成的微小亮度变化。该探测器分两个阶段完成任务:一是主要任务阶段,一直持续到2013年;二是一个名为K2的延期任务,最终于2018年10月30日燃烧耗尽结束任务。

以上两项任务都非常成功,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发现了41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开普勒探测器的勘测数量占三分之二。该探测器观测数据显示,在银河系大约2000多亿颗恒星中,有20-25%恒星的宜居带存在岩石行星,它们是潜在可维持生命的星球

Kepler-1649c每隔19.5个地球日环绕红矮星运行一周,它位于恒星“宜居带”,即液态水可能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合适距离。

庞大的开普勒探测器勘测数据可使天文学家研究分析几年时间,该工作涉及到双重检查、验证真实的行星数据等等,对于凌日法勘测,除了轨道上的行星之外,其他因素也会导致恒星亮度下降,这需要天文学家进行大量的分析工作进行验证。例如:存在一些双星系统,开普勒探测器观测时很容易看到双星系统中的“伴星凌日”,而不是真实的行星。

Kepler-1649c仅是地球体积的1.06倍,它吸收的恒星能量相当于地球从太阳获得能量的75%,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使得这颗行星变得非常特殊。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称,据统计开普勒探测器还勘测到其他类地系外行星,例如:TRAPPIST-1f和Teegarden c,还有一些星球的温度更接近地球,例如:TRAPPIST-1d 和TOI 700d。但没有哪颗系外行星像Kepler-1649c一样在各项数据上更接近地球,而且位于恒星宜居带。

Kepler-1649c有一颗邻近的行星——Kepler-1649b,它近距离环绕红矮星,其轨道半径仅是Kepler-1649c的一半,因此该行星表面温度太高,无法支持生命形式存在。

Kepler-1649c仅是地球体积的1.06倍,它吸收的恒星能量相当于地球从太阳获得能量的75%。

而Kepler-1649c的真实宜居条件很难进行衡量,目前天文学家对该行星大气一无所知,而某颗星球大气组成、厚度,与温度和表面水保持液态的能力密切相关。此外,红矮星频繁释放强大耀斑,特别是在它们年轻时期,所以宜居带行星的大气层将很快被剥离。

但是红矮星非常普遍,大约占银河系恒星总数的70%,因此这些恒星让人们充满了想象力,猜测其系统内至少存在几颗适宜生命存活的行星。潜在的宜居、类地系外行星在红矮星周围很常见,在我们星系中,红矮星几乎无处不在,而该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宜居带的岩石行星很有可能成为第二颗地球。所以,让我们对地球寻找“双胞胎”兄弟充满期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首次开展的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海底地震仪及其他物探方法联合同步作业取得成功,在南海深水区获得了清晰的海底中、深部地质资料以及地球深部反射信号。这一成果使得直观、准确地研究地球深部地质构造成为可能。5月7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探宝号”船顺利实施863计划“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关键技术——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的海上试验,胜利返回广州。

近10年来,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水海域推进,勘探领域已从水深300米扩展到3000米的深海区,海域深水区油气远景良好,已引起世界各国瞩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未来世界油气总储量的44%将来自海洋的深水区。

目前,我国海洋油气勘探还主要在水深300米以内的浅水区,而在这一区域中的后备资源明显不足,已制约着国民经济的高效发展。向深水领域进军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深水海域油气勘探活动尚处于初期阶段,勘探技术较为落后。因此,“十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批准设立“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课题,针对我国深水油气重要赋存海域的重点盆地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拟通过技术攻关,全面提高深水油气调查工作的技术水平。

长排列大容量地震勘探是当前解决深水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中复杂构造问题的首选技术手段。因此,“深水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课题确定“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今年4月11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探宝号”出航,前往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开展“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的海上试验。航次中,“探宝号”船试验研究了单船长电缆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参数和相应配套技术;通过5台套海底地震仪的海上试验,探索了海底地震探测技术应用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沉积盆地结构的实际效果,集成了深水区单船长电缆大容量震源油气地震勘探采集和非地震油气物探方法同步作业联合采集技术。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首席科学家温宁介绍说:“探宝号船利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设备,选取最佳参数,本航次获得了清晰的海底中、深部地质资料,这对解释和研究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潮汕坳陷和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等区域的石油地质条件提供了有效保证,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可靠的地球深部圈层结构反射信号,初步解决了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声波强屏蔽的技术难点,获取了碳酸盐岩层之下清晰的地震反射资料。”据了解,本航次采集的资料与以往资料相比,获取的中、深层资料反射信息清晰、可靠;单船实施的深部地震探测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以往双船探测效果;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将海底地震探测技术首次用于深水油气地震探测获得成功。这次试验为我国在深水海域大规模开展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提供了高新技术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光辐射强度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那么太阳光辐射强度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太阳辐射强度是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称为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是W/m2,即点辐射源在给定方向上发射的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影响因素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5.白昼时间的长短。

6.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什么要以地球标准去寻找地外生命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 谢 顿

在如今系外行星的搜索中,我们经常用地球标准寻找外星生命,总有一些人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外星生命可以是多种多样,你以地球标准去找,那么就是太片面了。真的是这样吗?有的文章就持这样一个观点,并且认为宇宙中还有所谓的金属体生命,这是个不折不扣的谣言。

谣言:按照小编的观点来看,假如这项研究成立,那么大家可能在未来世界中看到“变形金刚”,对,就是动漫电影中所讲述的那个变形金刚。其实,如今许多科学家们表示,人类不应该以理解地球生命的方式去理解外星生命体,它们或许以一种人类根本想不到的方式存在,例如我们刚刚谈到的“金属”生命体。

辟谣:这不是阴谋论,而是在概念上模糊了天体生物学家对生命的定义,事实上所谓的金属体生命被认为会是硅基生命的一种,这种生命属于猜想型存在,由天体物理学家在1891年提出,算是非常古老的理论。以硅为基础的生命形式对于一些化学家而言可能存在,在1893年英国的科学促进会上,科学家指出硅基生命可以在高温下生存,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笔者认为硅的化学性质比碳还要差,而且还有一点直接枪毙了硅基生命的世界。

如果硅基生命需要气态二氧化硅进行呼吸,那么这颗星球上的温度至少要2000摄氏度以上。什么金属可以在2000摄氏度以上的高度处于固态?高温限制了这种生命向智慧型进行演化。

外星生命的多样性可能也受到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笔者也反对这个观点,就像当前地球生物圈多样性一样,地外生命当然也有权力这么做。原文观点认为寻找外星生命不能以地球标准,这就与当前天体生物学方向相违背。正是可能存在地外生命多样性的特点,我们才必须以地球生命为模板去寻找地外生命,这样做才是最简单的途径。

我们无法理解可能在数千度环境中呼吸的感觉,将注意力放在本来就不确定的生命形式上,当然就增加了对地外生命发现的难度。第一,我们不确定硅基生命是否存在,或者说极端环境下生命是否存在;第二,我们也不确定在非类地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双重不确定的结果就会导致我们对地外生命的寻找变成大海捞针。

而根据地球模式去寻找地外生命,我们有明确的方向,就是锁定在类地行星、光谱信号中有液态水、大气层、氧气。目标明确,逻辑清晰,只要找到这样的行星,发现生命的概率是最大的。为什么说逻辑清晰,因为地球就是这么诞生生命的,而且我们也仅仅知道这样的模式可以诞生生命,这已经足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wpc遮阳伞真的能防晒吗 日本人手一把的太阳伞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wpc遮阳伞日本非常火的一款防晒产品,很多女性朋友都非常喜欢wpc遮阳伞,wpc遮阳伞颜值很高,又小巧携带非常方便,防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wpc遮阳伞真的能防晒吗?日本人手一把的太阳伞。

wpc遮阳伞真的能防晒吗

可以。

听说它防99%的紫外线?听说在伞下能降温11°?

没毛病,100%的聚酯纤维伞布,使用高密度的科技伞布,能有效隔热。

内部采用PU彩胶涂层处理。在米白色的伞下能降温8°左右,遮光率达到97%,同款其他颜色的伞下能降温11°,遮光率可以达到99%。但是隔离紫外线的指数高达99%,超高效阻挡紫外线照射!在这里我只能大喊666了。

有网友使用五合一多功能环境测试仪来测量温度,其温度测量范围是-40℃~70℃,解析精度为0.1℃。他们将同一材质的参照物分别摆在伞内和伞外,经阳光直射20min后,通过对比参照物在伞内外的温度差后,得到以下结果:不同遮阳伞,其伞外温度与伞内温度差确实有区别,伞内外的温差越大,则视遮阳伞降温能力越好。日本w.p.c.彩胶遮阳伞温度差为6.3℃。

这个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为wpc赢得一大票消费者的心。并且其防晒效果是众多小巧轻盈伞中最好的一把。

wpc遮阳伞怎么样

一把遮阳伞,除了要防晒,还要长好的看呀,这样我们这些小仙女才带的出手嘛。

铝合金的弯手柄,添加了复古的气息,

优雅大气,随手拎也方便。

雨伞的边缘细节处理也很完美,

金色的刺绣星星花边,使雨伞看起来更高贵。

作为一把伞,它不仅需要挡雨遮阳,它还不能太重,不然都懒得带出门。呐,wpc重量不到200克,属于轻量伞骨。但并不是说它不耐用,只是便于携带。伞骨采用铝合金玻璃纤维,才是它轻的原因,骨架用料是很结实的。

又轻又好看又防晒,它唯一的缺点应该就是有点小...

kiu雨伞跟wpc伞哪个好

WPC

如果你喜欢小清新,热爱高颜值的话,可以选择WPC。

WPC在日本很有名气,因为款式大多数都很少女,在日本代购亚马逊上销量也很靠前。

除了貌美,防晒能力也是极高的,并且号称在伞下能降温。像这款黑色的晴雨伞,日本亚马逊上属于人气商品,售价约180元。重量只有160g,和一部手机差不多重。

这款还有白色,夏天撑着会比较清爽。

KIU

如果你需要便于携带的迷你伞,KIU就是你的选择。

KIU和WPC十分相似,特点就是嗲嗲的,伞面都很可爱。收纳起来后只有15厘米长,可以随身放在包包里,也不占空间,便于携带。

这款“KIUTINYUMBRELLA”防晒伞,在日本Rakuten市场售价约150元,重量也很轻只有200克,出门旅游带着很方便。

kiubecause伞多少钱

KIU遮阳伞

有效隔绝90%以上紫外线

KIU是一个很潮的雨具品牌,除了雨伞、太阳伞之外,还有雨衣、防水书包、鞋子,以及专门做给宝宝们使用的各种雨具,很多选择。它的每一把遮阳伞上都有UV标示,并且防止外线系数都在90%以上,遮阳能力很强!款式同w.p.c一样选择非常多,外观设计也很好看,可爱又不俗气。

KIU另一个很出色的方面就是,它有一个超级轻巧的系列,每把太阳伞的重量只有90g,基本上都是折叠的,这也满足了很多女生对遮阳伞轻便的这一诉求。

可以说是非常乖巧可爱,不易撞伞了。

价格也是在180-200元人民币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再见吧,地球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到宇宙去探索或旅行,当然有极大的诱惑力。但是宇宙空间和地球的环境大不相同,并非任何人随便什么地方都能去的。即以月球为例,那里没有大气层、没有强磁场,强烈的阳光和宇宙射线直接照在它上面,使月球的阳面温度达到 120 摄氏度,而阴面的温度冷到零下 140 摄氏度;宇宙中的小陨石和宇宙尘埃以每小时 2.2 万公里的速度“袭击”月面,这些都是人所不能忍受的。为此科学家们为宇航员设计了宇宙服。

宇宙服为反射阳光,一般为乳白色。从外表看,它很象中世纪骑士穿的盔甲,这套服装看上去很怪,在一些不该开口袋的地方,如足踝、肩部、手臂等处,偏偏开了口袋,里面放了笔灯、剪刀之类意想不到的东西。这当然是为了适应宇宙飞行的需要。

宇宙服有舱内和舱外使用之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服也在不断改进。

对宇宙服的总的要求是柔软、绝热、不导电、质轻、弹性大、耐磨、不燃烧等,但要找到适合这许多条件的材料几乎不可能。所以最终制成的宇宙服有 10 几层的或 20 几层的,以收到各种材料相互“取长补短”的效用。

舱内宇宙服一般是 3 层:里层起控制温度的作用;外层作为保护层;中间是富有弹性的硅系列橡胶布,作为压力层,里面密闭注入了氧气。如果没有这一层,在气压太低时,人体内的水分就会沸腾,宇航员就没法活了。

舱外宇宙服要复杂得多,但其作用不外是耐热、耐压、防尘等。对于准备登月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来说,他俩的宇宙服上还多了一层重 8.6 公斤的外保护层,可以防止宇宙微陨石的“袭击”。此外,在登月前,他俩还要换上水冷却衣。这层衣服贴肉是一层很薄的尼龙布,上面是极细的软管网,管内流着冷却水。这层衣服,好象人的皮肤一样,宇航员穿上它,能带走体内产生的热量。

此外,作为全套宇宙服的组成部分,还有舱外手套、头盔、月面靴等。

月面靴穿在耐压靴外面,起隔热、防护作用。

头盔包括盔形飞行帽和可视面罩两部分。盔形飞行帽外观象一个倒置的圆形金鱼缸,它的下端通过密封垫圈可与宇宙服的铝环连在一起。帽的后部有聚氨酯制成的帽内缓冲器,以减缓宇航员呼吸时的冲击。盔形飞行帽外部还有防护层。可视面罩与盔形飞行帽连成一个整体。它有两层,一是闪烁着深橙红色光芒的遮阳罩,能耐 125 摄氏度高温和零下 125 摄氏度低温;还有两块抛成明镜般的金属镀膜见光板,能防微小陨石、热幅射,还能滤光。

宇航员从头到脚穿上这么一套“盔甲”,负担太重当然是不大舒服的。此外,宇航员走出舱外还要背一个冷却和供氧呼吸装置。它的作用之一是通过一个水泵,每分钟向水冷却衣输送 4 升水,使密闭在宇宙服中的宇航员能随时调节温度。它的作用之二是向宇航员提供净化过的空气。一背包的氧气能使宇航员维持活动 4 小时。

穿上宇宙服后的宇航员就呼吸纯氧了,一条橡皮管子将氧气注入宇宙服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已不能自由呼吸,人的皮肤也不能调节气温了;另一方面为的是让人体中的氮气尽可能排除干净。一般在宇航员升空发射前,呼吸纯氧的时间至少 3 个小时。

7 月 16 日早上 6 点 25 分,这 3 名宇航员与综合宇航大楼的人们告别,登上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在宇航员处主任斯莱顿的陪同下,到达 39 号 A 发射台,此时是 6 点 40 分。在对宇宙服进行最后一次检查之后,他们从活动辅助装配塔上的电梯,升到约 100 米高处,跨过联接横桥,进入宇宙飞船的指令舱。7 点 30 分,航空和航天局及北美罗克韦尔公司的工程师们关闭了指令舱入口,并细心地检查了舱口密封情况。离发射还有 2 小时 2 分,这段时间,刚够宇航员们检验飞船上的各个系统,测试各种仪器仪表,检查救生设备以及与休斯敦宇航中心进行通讯联络的装置。

发射前 43 分钟,联接飞船和辅助装配塔之间的横桥被拆卸下来。

发射前 42 分钟,在飞船尖端安装了逃逸装置救生火箭。

发射前 20 分钟,飞船指令舱、登月舱和服务舱的电路被切断,改用电池电源。

发射前 5 分钟,佩特罗内发出“起飞”信号,宇宙飞船的命运全部交给

了一台 RCA—110A 电子计算机。

发射前 3 分 10 秒,全自动发射程序开关系统开始工作,火箭燃料罐压力慢慢上升。

还有 50 秒,火箭电源全部改为电池供电。

还有 45 秒,奥尔德林打开了开关板上的磁带飞行记录仪。

还有 9 秒,正式点火。

还有 7 秒,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尾部喷出红色火焰。

还有 4 秒,发动机全部工作。火焰已由通红变为桔黄色。

离发射台不远处,有一个水槽,里面贮放了约 400 万升水。从点火前的瞬间开始,数十个高压喷嘴开始向发射架和它下面的钢甲板猛烈浇灌冷却水。近 3000 摄氏度的高温使水立即变成升腾的蒸汽雾,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

当倒数计算时间减到“零”时,也即 1969 年 7 月 16 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 9 点 32 分,宇宙飞船内的阿姆斯特朗和发射控制中心的佩特罗内,几乎同时喊出了“起飞”。在火山爆发般的滚滚浓烟中,“土星 V”火箭颤动着腾空而起,拖着 500 多米高的火焰离开发射架。然后变成中间是白色火焰四周是红色火光的一大团火球,直向蓝天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球的重力与密度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重力密度

与地球有关的另一有趣问题就是它的密度,或说比重。我们都知道一块铅比同样大的一块铁要重,而一块铁又比同样大的一块木头重。是不是有方法确定地球广大内部的深处一立方米有多重呢?如果有方法,我们就能确定全地球的实在重量了。这问题的解决要依赖物质的引力。

任何小孩从会走路时起就很熟悉于万有引力的效应了,可是最深刻的哲学家也不能真正明白它的起因。依照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学说,将所有地面上的东西引向中心去的力量并不仅存在于地球的中心,却由于构成地球的一切物质的共同努力。牛顿还把他的学说更推进一层,说宇宙间一切物质都吸引着其他的物质,而这引力的大小是依两者之间距离增加按平方规律减少的。这就是说,距离加1倍,引力的大小就要除以4;远3倍除以9;远4倍除以16,依此类推。

承认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四周的物体就都有自己的引力了,于是我们又有问题了: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测出这引力的大小呢?数学理论说明,同等比重的球体吸引其表面小物体的力量与其直径成比例。一个直径60厘米、密度跟地球一样的球体的引力就只有地球重力的两千万分之一。

于是,绝顶聪明的卡文迪许用了一个极其巧妙的方法,测定出了万有引力的大小。他用一根很细的石英丝来悬挂一根两端有两个等重铅球的轻质金属竿。然后在其中一个铅球旁边放上第三个铅球,通过石英丝扭曲的程度,就可以测得这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了。这种测量是异常精巧而困难的。所用的工具虽然在原则上来讲是极简单的,但是我们必须记得,引力的大小还不及这两个小球重量的千万分之一呢!要找出一件重量不超过这引力的东西的确非常困难,不仅是一只蚊子的重量,就连蚊子的一条腿所受到的重力,也要大大的超过测出的引力。假如把蚊子放在显微镜下,由专家施行手术将它的触须切下一部分来,这个重力大概可以和这两球之间的引力相比拟了。

赫尔(Heyl)在美国度量衡标准局所确定的万有引力常数是最精密的。这种测量的结果使我们知道,地球的平均密度比水的5.5倍略多一点。这比铁的密度稍微小了一点,可是比平常石头的密度却大不少。由于地球外壳的平均密度仅是这数目的一半,所以地球中心的物质被强大的压力压紧得致密无比——不仅比通常铁的密度大得多,简直要超过铅了——事实上,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地核的中心那种无比紧密的物质,很可能就是大量致密的铁。我们可以把地球的中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大铁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产生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天都要接受太阳光的照射,而太阳虽然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有一定的益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当太阳辐射强度过强的时候,就危害很大,那么产生太阳辐射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产生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原因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2.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两个焦点中的一个焦点上。因此,日地距离时刻在变化。每年1月2日至5日经过近日点,7月3日至4日经过远日点。地球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弱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它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白昼长度指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赤道上四季白昼长度均为12小时,赤道以外昼长四季有变化,23.5°纬度的春、秋分日昼长12小时,夏至和冬至日昼长分别为14小时51分和9小时09分,到纬度66°33′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时间正好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地球将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全球变暖会有什么后果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的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全球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将大大提高海平面;可能会导致地球上一半的植物和三分之一的动物从目前的范围消失。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1、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2、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

据《当代气候变化报告》发表的2016年研究报告显示,北美、欧洲和亚洲的积雪量在1960年至2015年间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北半球的永久冻土层或永久冻土层比20世纪初减少了10%。一般来说随着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2014年世界气象组织报告称,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0.12英寸(3毫米)。这是平均年增长率0.07的两倍左右。(1.6毫米)在20世纪。北极和南极地区融化的极地冰,再加上格陵兰、北美、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冰川融化和冰川融化,预计将大大提高海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陨石撞击地球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陨石也称"陨星",是地球以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宇宙流星或尘碎块飞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如果陨石撞击地球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呢?

陨石撞击地球,会改变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陨石撞击会带来大量尘埃,遮挡太阳光,使大量生物死亡。

2.改变了地表形态

造成陨石坑与环型山。月亮上的环型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地球上也发现一些陨石坑与环型山。

3.陨石撞击导致地震

据研究,一块直径为4km,以每秒15km的速度陨落的陨石撞击地球,能够释放出3×1013J的能量。相当于一个6级地震。甚至陨石在天空中爆炸也会引发地震。

4.陨石撞击导致地表环境灾变

研究表明,新生代至少发生过6次小天体撞击地球的事件,从人类诞生起的第四纪也发生过3次。每次都造成地球表层环境的恶化。如在大约距今6,500万年前的K/T界面所发生的恐龙及其他生物大灭绝事件,就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当时还在墨西哥沿岸形成了波高达到50m的大海啸。

5.大撞击导致岩石圈破裂直接引起板块分裂与运动。

今天小编对陨石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陨石对人体有害吗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