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阳伞到底有没有用精彩20篇

浏览

6826

文章

1000

篇1:太阳鸡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湖北省荆州区川店镇的东南部有一个太阳村,这里西连古松,北处紫金,南接马山镇浩林村,东临荆门纪山镇郭店村。太阳村总面积3500亩,其中耕地2200亩,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7人。如今的太阳村,拥有10万套富阳种鸡场,年出笼300万只的肉鸡生产基地,年生产3万吨的富阳饲料厂,年屠宰分割1000万只的家禽屠宰加工厂。此外,还有农业部科技示范县试验示范生产基地,禽业10万套种鸡场。

太阳村的经济发展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已初步形成了集种鸡、孵化、养殖、饲料加工、肉鸡分割于一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如今,太阳村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专业养鸡第一村”等诸多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阳是由什么组成的?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氢;氦;其它元素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光谱为G2V),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 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虽然氦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氢聚变产生的能量少,但温度也更高,因此太阳的外层将膨胀,并且把一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当转向新元素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稍微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处(这时由于太阳质量的下降,这两颗行星将会离太阳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近年太阳风的爆发记录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风暴是太阳因能量增加向空间释放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由于太阳风暴中的气团主要内容是带电等离子体,并以每小时150万到300万公里的速度闯入太空。因此,它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太阳风暴爆发时,将影响通讯、威胁卫星、破坏臭氧层。

据悉,70年代的一次太阳风暴导致大气活动加剧,增加了当时属于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的飞行阻力,从而使其脱离了原来的轨道。

1989年,太阳风暴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和美国新泽西州的供电系统受到破坏,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

2010年8月,各国天文台观测到太阳表面发生剧烈的太阳风暴,科学家预测,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将在2010年8月3日抵达地球,在两极产生强烈的极光现象。

2011年2月,天文学家称,地球即将迎接一场猛烈的“太空风暴”,它将导致地球卫星通讯中断、地面航班停飞和大范围地区断电,带来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11年3月7日12时至8日12时,太阳表面连续发生了9次中等级别的耀斑,并伴随有太阳风暴事件。

据了解,2012年和2013年是太阳活动极大期,科学家曾预测太阳风暴将于2013年袭击地球,届时太阳将从“沉眠”中醒来,太阳表面史无前例的剧烈耀斑爆发将给地球带来无法预计的磁暴灾难。

今天小编对近年太阳风的爆发记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关注网站其他更多的小知识,希望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太阳取暖器有辐射 小太阳取暖器有没有辐射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取暖器辐射。符合国家标准的小太阳取暖器辐射值低于参考标准,对人体没有害处,但劣质的超过国家标准辐射值的取暖器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家用电器有辐射很正常,其辐射都是长波辐射,频率低。这种辐射在日常空间中会很快衰减,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威胁。虽然正规厂家的取暖器电磁辐射水平低,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应保持一定距离。如果长时间距离取暖器过近,其辐射值也应相应增加,少部分人仍会感到些许不适。

小太阳取暖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以免造成烫伤,在使用时离小太阳的距离最好保持在一米以上;

2、以免影响眼睛,最好别直视正在运行的小太阳的光,因为小太阳放射出大量红外线,是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的;

3、以免皮肤干燥,在使用小太阳时,可以把家中的加湿器也打开;

4、小太阳取暖器上面是一定不能覆盖任何东西的,并且在放置安装或者摆放小太阳时,务必远离棉被、沙发等易燃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面的万物都间接或直接从太阳获取能量。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就是来自太阳。那么除此之外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还有哪些呢?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理环境

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

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对生产、生活

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③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

④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不利影响

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磁暴,皮肤癌,对飞船和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有很大影响。

虽然太阳辐射对于我们地球影响非常大,它既包括很多好处,又包括很多弊端,因此,它对地球的影响往往是双面性的。关于太阳辐射对人体有害吗的辐射污染小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什么是太阳星座?太阳星座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星座指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太阳落入黄道十二宫的位置,由于太阳是太阳系的灵魂,因此,太阳星座对每个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按照每人出生月日,区分为十二个星座,其所代表的是外在的性格及本身的素质。在星座占卜中,它是命盘中影响最大的一颗星,影响人的人生观及性格。

太阳是其他的行星和万物赖以生存的能源,在星相学中,太阳所落的星座也像灿烂的太阳一样代表着我们闪亮发光的性格源泉,它是我们性格的中心,而上升星座和其他星相所处的座却可能并不为我们所意识到。

太阳主要影响人的意志力表现,而意志力与行为是息息相关,而行为同时也与自制力有关,自制力是需要学习的。太阳星座也影响了人类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以及成长的模式,更与创造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太阳星座也可以看出此人的野心及企图心、健康、外貌、体态、忠诚度、荣誉、虚荣心、自私、高傲、憎恨、专制、热情、领导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靠太阳传播的植物有哪些 什么植物靠太阳传播种子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传播种子植物有:凤仙花、豌豆、板栗、芝麻、油菜、大豆、豌豆、绿豆、酢浆等,这些植物在太阳的照射下,果实过熟就会将种子弹射出去,从而将自己的种子传播出去。

靠太阳传播的植物

1、凤仙花又叫指甲花,在中国各地庭院广泛栽培,8-9月当蒴果由绿转黄时,要及时分批采摘,太阳照射下,果实过熟就会将种内子弹射出去。

2、大豆,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黄绿色,太阳照射下,果实成熟就会将种子弹射出去。

3、豌豆,豌豆为长日照作物,喜温,荚果肿胀,长椭圆形,干后变为黄色,果实成熟就会将种子弹射出去。

4、板栗,板栗总苞球形,外面生尖锐被毛的刺,内藏坚果2-3,成熟时裂为4瓣。

5、喷瓜,果实像一个大黄瓜。成熟之后,生长着种子的多浆质的组织变成黏性液体,挤满果实内部,强烈地膨压着果皮。如果受到触动,就会“砰”的一声破裂,把浆液连同种子从小孔里喷射出去一直喷到几米远的地方,种子就这样传播出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两天后太阳将上演一场光影魔术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8月11日晚上,太阳将表演光影魔法。那时,在中国北部可以观测到一次久违的日食。

谁吞了太阳

古人称日出和日落为白天,月亮升起,月亮落下为夜晚。昼伏夜出一直是人们生活的标准模式。“日蚀”刚刚打破了昼夜旋转的正常状态,公开挑战神圣的太阳。

朗朗乾坤,当阳光灿烂的时候,突然不知从哪里逃来了什么怪物,竟然把掌管万物并创造了光和热的太阳神给“吃掉”了一口!白昼突然进入黑夜,天地失去了光明。这种“奇怪”现象自然容易引起恐慌,以及各种关于“怪物在作怪”的猜测。

中国的老祖宗认为吃太阳的狗是天狗,也就是传说中经常陪伴二郎神的哮喘病狗。当日食发生时,人们必须敲锣打鼓,打开弓,射向天空,放鞭炮驱赶“恶狗”,拯救太阳。古代印度认为龙吞噬了太阳。虽然“龙”在我们国家象征着好运,但在许多地方它已经变成了邪恶和暴力的化身。在阿根廷,美洲虎被认为已经把它的血铲向了太阳。此外,也有提到青蛙和吸血蝙蝠的地方,意见不一。

日食是关于什么的

据史书记载,在古代,当人们相信“天人感应”的时候,人们认为“日食”是上天的一个警告,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太阳变成了修德”。在这一天,君主应该认真检查自己的美德,穿上便服到骈殿的上庭。同样,在日本,人们过去在日食发生时会战战兢兢地停止工作,甚至会赦免监狱中的囚犯。但是古人就此止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一个叫焦干的人非常有远见,他意识到日食是月亮造成的“灾难”。在他的《焦氏林逸》一书中,他写道:“这是白天和黑夜,月亮以此为食。”唐代陆通在《月食诗》中解释说:“望月食,月出,新月遮日,日短。”它准确地解释了月食发生在王(阴历15、16月)和日食发生在朔(阴历1月)的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事实确实如此。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而月亮围绕地球的公转导致月亮相位是圆的。朔日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由于白色轨道和黄道平面的交叉,通常只有“黑月亮”出现。然而,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三者成一直线时,阳光被月亮阻挡,部分或全部无法到达地球,导致日食。

日全食不同于日偏食。

一般来说,日食可以分为四类: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日全食有5个过程:最初的损失、日食、月食和最后一次接触,而日偏食只有3个过程:最初的损失、日食和最后一次接触。宋诗《日蚀的罪言》开头生动地记录了一次日食。日全食发生在月球的近地点,本影锥体可以完全扫过地球表面并完全覆盖太阳的光球层。另一方面,如果月亮在远地点,太阳边缘的光环仍然可见,形成一个日环食。当观察者在月亮的半影中时,太阳的一部分被遮住,日偏食发生。本月11日晚,中国北部将会观测到日偏食。

观察日食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直视或望远镜观察,这容易灼伤眼睛和损坏设备。你可以制作或购买巴德电影,专业观察镜和其他设备,或使用望远镜投影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太阳鱼用什么饵料钓?垂钓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鱼通常用鲜活蚯蚓作为饵料。钓这种鱼通常用2.7或3.6米的手竿,而且不用鱼漂,用彩色太空豆就可以。给鱼钩挂上饵料后,沿着岸边走,边走边拖动活饵,注意速度不要太快。等到太阳鱼攻击饵料的时候,就可以停下来,然后原地上下提动活饵,如果竿尖抖动,就可以提竿起鱼了。

钓太阳鱼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太阳鱼一般生活在湖泊,水库,池塘,和养殖场,因为太阳鱼营养丰富,所以深受钓者的喜欢。所以养殖的范围也在慢慢的扩大,所以钓鱼的地方也就多了。其次在水层上的选择,钓太阳鱼的时候,应该选择上层50公分内拖钓的地点,可以选择直感式的钓法,要记住离岸边不要超过一米远,如果岸边有岩石或者草边,那么效果会更好。

把太阳鱼钓起来后,在池塘中只放养太阳鱼,单养方式的特点是鱼可集中摄食,养殖周期短,可进行高密度养和强化养殖。最佳水温在18-32℃,放养3cm规格鱼苗,亩放养15000-30000尾。半年左右,亩产可达到4500-9000千斤。放养太阳鱼的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以每口塘5-10亩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剧烈时期体积会缩小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很大。按体积计算,太阳可以容纳大约130万个地球,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太阳的大小实际上是变化的。研究人员亚历山大·科索维切夫和让-皮埃尔·罗塞特揭示,在太阳活动剧烈时期,太阳的半径实际上缩小了2公里。

科学家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来研究20多年来太阳体积和太阳周期的变化,以确定太阳何时收缩和膨胀。

他们发现太阳每一层的收缩是不同的,有些层在膨胀,有些层在收缩,但最终的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太阳的体积确实较小。

测量太阳的大小实际上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太阳不是一个岩石体,所以在测量半径时很难确定它应该在哪里,在测量半径时很难确定切割位置。

为了建立一些特定的测量形式,研究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恒星地震学通过观察地震波在其中传播的频率来确定太阳的大小。

通过探测波的频率变化,科学家可以估计太阳大小的变化。最后,他们发现当太阳进入剧烈活动期时,确实会有轻微的收缩。在此期间,太阳粒子将影响我们的卫星和通信基础设施。

通过观察太阳体积随亮度的波动,发现太阳体积在太阳活动强烈期间没有变化。太阳的半径大约是700,000公里,所以半径减少2公里的变化是微不足道的,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什么是太阳黑子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3000-4500℃。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通常是成群出现。

一个发展完全的黑子由较暗的核和周围较亮的部分构成,中间凹陷大约500千米。黑子经常成对或成群出现,其中由两个主要的黑子组成的居多。位于西面的叫做“前导黑子”,位于东面的叫做“后随黑子”。一个小黑子大约有1000千米,而一个大黑子则可达20万千米。

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还会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太阳黑子产生的带电离子,可以破坏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使大气发生异常,还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使电讯中断。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太阳黑子虽然颜色较"深",但是在观测情况下,与太阳耀斑同样清晰显眼。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太阳黑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太阳家族的小兄弟

全文共 331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家族中,九大行星各具特色,享有盛名。说起行星世界里还有众多的小兄弟——小行星,人们也许感到陌生。但是,这是太阳之家中一个不可小看的群体。

1801 年 1 月 1 日的新年之夜,人们都在欢庆进入新的一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巴勒莫天文台台长皮亚齐正沉浸在自己的乐趣里。当他把天文望远镜对准金牛星座时,突然发现一颗 8 等星亮度的奇怪天体。皮亚齐以科学家应有的仔细,对这个不速之客进行了多方核实。他决定第二天再跟踪这个天体的行迹。第二天发现这个陌生的天体从东向西移动了 4 角分。皮亚齐确定它是太阳系内的天体。但是,皮亚齐不愿冒然地公布此事。在以后的 6 个星期里,皮亚齐一直监视着这个大体,它在恒星之间不断地改变着位置。这位台长判定它是一颗彗星。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患病在身,不得不中断观测。等他康复后再行观测时,这个天体在群星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皮亚齐发现自认为是彗星的消息传到德国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德正在邀请的

24  位天文学家沿黄道分段搜查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可能存在的行星。皮亚齐正是被邀请的 24 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波德分析了皮亚齐的观测情况以后,认定皮亚齐发现的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尚在寻找的天体。但是,光这样推测还不行,还必须根据观测资料计算出它的轨道才能确定。这时,年仅 24 岁的德国大学生,即后来鼎鼎大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创立了一种新的数学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能根据在不同时间测得的某一天体在天空中的 3 个精确位置。计算出这个天体的轨道。这位青年大学生根据皮亚齐的观测结果计算出这个无名天体的轨道,恰好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正是 24 位天文学家要搜寻的行星。知道了它的轨道,就容易在群星之中再把它找到。高斯与皮亚齐通力合作,很快就公布了这位不速之客的轨道数据。这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绝妙合作的典范。在发现这一天体一年以后,即 1802 年 1 月 1 日,德国天文学家奥利培尔斯根据计算的位置,果然又找到了这个天体。这个天体就是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以罗马神话中谷物的保护神命名为谷神星。1802 年发现第二颗小行星,命名为智神星;1804 年又发现第三颗小行星,命名为婚神星; 1807 年又发现第四颗小行星,命名为灶神星。这就是到目前已知体积最大的四颗小行星。

小行星的特征是:第一数量多。从 1801 年到 1995 年底,全世界共发现并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确认,给予正式编号的小行星 6160 颗。据估计,从地球上看去,亮于 21 等星的小行星有约 50 万颗之多;第二范围广。绝大多数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在这个行星际空间形成一个小行星区,叫小行星带。但是也有少数散漫而孤独的小行星跑出了群体,它们有的轨道半径在火星轨道之内,有的又到了木星轨道之外,还有极少数小行星跑到地球轨道附近,距地球在几十万到几千万公里之间。这类小行星叫近地小行星;第三体积小。目前已知体积最大的小行星就是谷神星;它的直径约 1000 公里。一般小行星直径只有 1 公里到几十公里。估计小行星的总质量仅为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第四形态各异。小行星多呈不规则的形体;第五具有三种物质类型。按小行星的物质组成,可分为碳质小行星、石质小行星和金属小行星。碳质小行星约占小行星总数的 76%,石质小行星约占 16%,金属小行星约占 5%。

近地小行星虽然为数极少。但一直被天文学家们给予特殊的关注和严密的监视。因为它们有可能在“万一”之下撞到地球上来,对人类和地球环境构成危害。目前,国际上正在形成近地小行星联合监视观测网,以便万一出现险情提早预防。说到这里,人们也许会问: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先例吗?目前,我们只知道有陨石落地,还不能确认哪个就是小行星的袭击。但是,地球上也确有些巨大的陨石坑,应是“地外来客”撞击地球的痕迹。1908 年 6 月 30 日早晨,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发生一次惊人的陨击爆炸事件,产生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在 1000 公里之外感受也很强烈。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现场考察,认为这很可能是地外来的小行星或彗核对地球的撞击引起。1980 年,美国物理学家、1968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W·阿尔瓦雷斯和他的儿子——地质学家沃尔特·阿尔瓦雷斯共同提出,曾经统治地球长达 1.5 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恐龙,为什么在 6500 万年前突然灭绝了呢?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一颗直径约 10 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巨大爆炸,产生强烈的核辐射,抛出大量的尘埃,遮天蔽日达数年,形成了核冬天。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恐龙和大量生物灭绝。当然,这只是学说,还有待研究证实。但是,它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观测和预防近地小行星的陨击。

预防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破坏性的陨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行星身居太空,经历了太阳系演化的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大阳系变迁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演化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随着空间科学的发展,天文学家们不仅在地面上观测小行星,而且利用探测器去观测小行星。1989 年,美国发射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在飞往木星的途中,于 1991 年 10 月 29 日,近距拍下了加斯帕拉(951 号)小行星非常清晰的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见到小行星表面的情况。这颗小行星是不规则体,为 19 公里×12 公里×11 公里,表面布满坑穴。1993 年 8 月 28 日,“伽利略号”又拍下艾达(241 号)小行星的照片。它的表面也有大量的坑穴。这对研究小行星在行星际空间的经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96 年 2 月 17 日,美国又发射探测小行星的探测器,它将于 1999 年 2 月探测“爱神星”。爱神星是 1898 年 8 月 13 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威特发现的小行星。它的国际统一编号为 433 号。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1.46 个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 0.22,轨道的近日距为 1.13 个天文单位,绕太阳一周约 642 个地球日。由此可见,它的轨道有一大半是在火星轨道之内,距地球最近时约 2300 万公里,属于近地小行星。它的形态也不是球形,而是长约 35 公里,宽约 14 公里,高约 13 公里的不规则体。由于形态不规则,从地球上看去,它的亮度在不断变化,最亮时为 6.5 等星,是著名的变光小行星。1898 年发现爱神神时,当时它是已知的天体中,除月亮之外,最接近地球的天体。1900 年和 1930~1931 年,天文工作者利用它这两次最接近地球的机会对它进行观测,从而求得日地平均距离的精确值。因此,爱神星在天文学家们的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1999 年 2 月,探测器将在爱神星上着陆,我们拭目以待。

我国在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1928年,正值中国人民经受各种苦难的年代,一位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攻读博士的 26 岁的中国人,于 1928 年 11 月 22 日晚,用口径 60 厘米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编号为 1125 号。根据发现者提议,1125 号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华”星。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也是亚洲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这位年轻人就是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张钰哲先生。解放后,他曾长时间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和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在他的创建和领导下,紫金山天文台一直从事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到目前,已发现并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正式编号的有 120 多颗小行星。紫金山天文台已将几十颗小行星用我国省市、地区的名字及古代著名科学家和现代知名人士的名字命名。如:将国际编号为 2045 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北京”,2169 号被命名为“台湾”,1802 号被命名为“张衡”,2963 号被命名为“陈嘉庚”等等。同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表彰我国在小行星观测和研究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特将 2051 号小行星命名为“张,zhang”,即张钰哲先生。1994 年 9 月,又将 3494 号小行星命名为“紫金山天文台星”,以祝贺紫金山天文台建台 60 周年和取得的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花小苗太细怎么办?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1、注意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太阳花幼苗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日常最好保持温度在20℃左右,如果温度过低,建议盖上一层塑料膜来保温,白天再打开通风,等晚上的时候再盖上,避免冻伤。

2、避免长时间没有接受到阳光。太阳花是喜光类植物,即便是小苗也离不开光照。苗期若长时间接收不到光线,会导致徒长,而且影响后期的开花。

3、避免暴晒。太阳花的小苗可以晒太阳,但不可暴晒,暴晒下容易晒伤、晒枯萎。通常早晨晒两三个小时的太阳,等午后强光的时候就避开。

4、要合理的浇水,让土壤处于微微湿润的状态,最有利于它的生长。不过苗期消耗的水分较少,浇水不要过多,一般两三天一次即可,不能让土壤积水,否则会阻碍呼吸,影响生长。

5、不要过度施肥。栽培的时候用的土壤所含的养分就可满足苗期的需求,它也耐贫瘠,因此这时不用施肥,否则会带来肥害,易烧根,影响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的“人造太阳”又创纪录了

全文共 213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日前宣布,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简称EAST超循环)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人类开发利用清洁核聚变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同时,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表明,中国的磁约束聚变研究将继续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领先于国际前沿,这对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和未来的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世界上第一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视觉中国信息

高约束放电时间超过100秒量级,为下一代核聚变装置的建造奠定了基础。

EAST是一个科学仪器,高11米,直径4米,重400吨。这是中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建设目标是开展受控核聚变前沿物理问题的探索性实验研究,为未来稳定、安全、高效的先进商用聚变堆提供物理和工程技术基础。因为核聚变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相似,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经过多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克服了许多常见的国际问题。世界上首次实现了5000万度等离子体,具有101.2秒连续放电的高限制操作和60秒到100秒数量级的跨域。在此过程中,EAST先后完成了辅助加热、钨偏滤器、等离子体物理诊断等系统的升级改造,基本解决了射频波耦合、高约束等离子体稳定性控制、等离子体-壁面相互作用物理、低动量条件下加热和电流驱动输运、杂质输运和控制等问题。,为这次实现长脉冲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研究员、EAST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验运行负责人龚祖祖说:“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粒子控制和散热。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将放电脉冲延长至100秒。这是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也是EAST的一个新里程碑。”

稳态高约束运行模式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基本运行模式,也是未来反应堆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作为国际上重要的长脉冲核聚变实验平台,EAST超导托卡马克在高约束放电时间上实现了100秒量级的突破,为我国下一代核聚变装置的建设和国际核聚变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已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稳态运行模式将为未来反应堆提供重要参考。

EAST实验成功地为托卡马克操作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2012年实现了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2016年,将获得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EAST的成功建设和运行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这是世界聚变项目的非凡成就,也是世界聚变能源发展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自然”和“科学”分别评价:“中国创造了融合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ITER目前是世界上最大和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学研究合作项目之一。其目标是在和平利用聚变能源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和工程技术中聚变的可行性。据介绍,高禁闭模式是ITER的基本运行模式。为了实现偏滤器的稳定运行和有效散热,ITER将采用以射频波为主的低动量注入运行模式和主动水冷的钨偏滤器结构。EAST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这两种特性和长脉冲运行能力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其稳态运行模式将为ITER和未来的反应堆提供重要参考。

“ITER计划是人类探索高效清洁能源未来的重要途径。实现稳定的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未来聚变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东方拥有类似ITER的先进技术。在接下来的五年里,EAST将成为唯一一个能够在100秒内进行长脉冲高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国际实验平台。ITER稳态运行的预演也是EAST的一项重要任务。”龚祖祖说。

如果它能在民用上得到控制,它将完全改写人类的能量图。

据龚祖智介绍,中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的HT-7装置上进行长脉冲等离子体实验。EAST装置于2006年完成,真正向聚变能源技术的研究方向发展。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是在那年的9月26日。其主要目标是面向未来聚变堆稳定运行的关键科技问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基于核裂变反应的核电站进入了世界能源领域。然而,这种核电厂存在诸如核废料处理、核辐射、从核燃料中提取铀以及材料提取困难等问题。相对而言,核聚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原材料储备极其丰富,因为它的主要燃料是存在于海水中的氘和氚。从一升海水中提取的氘可以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聚变能。此外,聚变产物没有放射性。同时,由于聚变反应的高要求,一旦事故发生,聚变反应将终止,反应的等离子体约束被打破。因此,聚变燃料的储存和运输以及集气站的运行相对安全。因此,聚变研究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聚变研究带来的衍生物和伴随技术,如超导磁体技术、大功率电源技术、超高真空技术、超低温技术等。,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如果核聚变能在民用上得到控制,它将完全改写人类的能量图。

“目前的核聚变研究,功率相对较低。将来,如果我们想实现聚变的可行性,我们需要验证在更好的加热功率条件下延长等离子体存在时间的科学可行性。这一挑战非常巨大,因为有一种称为劳森聚变产生标准的物理理论,这意味着如果要产生聚变,等离子体的温度必须达到上亿度,这是我们未来的科学研究目标。”公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种太阳是什么梗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种太阳》原为上世纪80年代的儿童歌曲,近日因其歌词为主题的漫画走红,再次火遍网络;这个梗的主要意思是吐槽天气太热了,热到和太阳肩并肩。

种太阳本来是一首儿童歌曲,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现在逐渐变成了一个梗,朋友圈动不动就在种太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编就来说说种太阳是什么梗。

详细内容

1

《种太阳》这首歌作词者名为李冰雪,女,1975年生,从7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98年,她10岁时创作的这首《种太阳》,由著名作曲家王赴戎、徐肺东谱曲后,很快唱响全国,并被评为亚运会期间十首优秀歌曲之一。

2

多少代小伙伴的童年,每到六一就要“种太阳”,但是当年作者写歌的时候似乎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地球妈妈的感受。高温来袭,全国各地的小伙伴纷纷表示,热到与太阳肩并肩。于是有这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漫画师将地球妈妈的心声画出来了。这好心好意种的太阳真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太阳耀斑爆发的原因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大气中充满着磁场,磁场结构越复杂,越容易储存更多的磁能。当储存在磁场中的磁能过多时,会通过太阳爆发活动释放能量,太阳耀斑即是太阳爆发活动的一种形式。

长期的观测发现,大多数耀斑都发生在黑子群的上空,且黑子群的结构和磁场极性越复杂,发生大耀斑的几率越高,当太阳黑子的磁场上存在另一个结构特殊的小规模磁场时,就会发生耀斑现象。平均而言,一个正常发展的黑子群几乎几小时就会产生一个耀斑,不过真正对地球有强烈影响的耀斑则很少

太阳耀斑爆发的原因:和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太阳大气层可以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性质分成各个圈层。从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耀斑就发生在色球层上。

耀斑是在太阳的色球-日冕过渡层中发生的一种局部辐射突然增加的太阳活动。太阳上的等离子被加热至一千万度,电子、质子及一些重离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这些离子发出的电磁波波段由电磁波谱上的长波微波至最短波长的γ射线。

大部分耀斑都出现在太阳活跃的区域如黑子附近,即是太阳表面磁场线露出日冕的部分。耀斑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日冕突然释放的磁能。

今天小编对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和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晒不到太阳的阳台怎么养多肉,应该注意什么?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阳台晒不到太阳可以选择养护喜阴的多肉,在光照较差的阳台上养护多肉的时候,除了多肉品种需要特意挑选外,养护方法也需要多多注意。在养护的时候,最好是将多肉尽可能摆放在远离墙壁的位置。如果养护的多肉盆栽较多,在摆放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拉开每个盆栽间的距离,如果摆放过于紧凑,容易遮挡某些多肉的阳光,容易导致徒长,不利于多肉生长。

北方地区多肉如果养在阳台上,到冬天的时候,要密切留意天气的变化,尽早的把多肉移到室内或者用塑料薄膜给它制造一个小的温室,不至于因为气温骤降而发生冻害。

阳台由于通风透气、光照比较充足,多肉生长比较迅速,可以比室内的多肉的用水量稍微多一些,浇勤快一些,促进多肉的生长。如果是没有遮挡的阳台,夏季或者春季雨水比较多的话,要注意遮挡雨水,防止盆土过湿造成多肉根茎腐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太阳花移植需要缓苗吗?应该怎么栽培?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花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植物,这种花比较适合懒人养。很多新栽培的花都需要先缓苗,不过太阳花不用缓苗,直接移植后就可以存活。移植后需要注意土壤和撒种、扦插方式,这几点都做好以后,太阳花很容易爆盆开出一大盆鲜艳的花朵。

太阳花的栽培方法:

1、土壤选择:如果想让太阳花茂盛生长,花开爆盆的话,建议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花盆里可加入一些腐叶土,松针土或者混拌一些椰糠,泥炭都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疏松度。

2、撒种方式:把土壤弄湿润,然后将太阳花的种子撒入土壤表层,再覆盖一层很薄的疏松土,轻轻点压即可,不用按压结实。

3、扦插方式:如果有现成的太阳花分枝杈,掰下来,直接插入准备好的土壤中,然后浇水,放在阴凉处或者光线分散处,过几天再放到太阳下。这是快速栽培的一种方式,一次可以扦插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除了太阳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一共有几颗?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应该知道,太阳是离地球比较近的恒星,那么除了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呢?

除了太阳之外,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了,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它是一颗与我们比邻而居的恒星,距离我们只有4.22光年,大约有40万亿公里的距离。比邻星是南门二三合星其中的一颗,体积相当于两个木星,然而质量却达到了约4万个地球的质量。南门儿又称为半人马座a,比邻星就被称为半人马座a星c,有时也叫做南门二c星,最早由天文学家罗伯特·因尼斯于1915年在南非约翰尼斯堡联合天文台的望远镜中发现。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直径大约是太阳的17,或者木星的1.5倍,它的质量也大约是太阳的18,或者木星的150倍,是人类发现的最小的恒星之一。

除了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同时也是一颗红矮星,是人类发现的最小的恒星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强太阳风暴会产生哪些影响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风暴是指在太阳的日冕层的高温(几百万开氏度)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太阳风暴的速度一般在200-800km/s。当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首先与地球的磁层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地球磁场变化,产生地磁暴,随后引发地球空间高能电子暴、热等离子体注入、电离层暴、高层大气密度增加等多种空间环境扰动事件,对卫星运行、导航通信和地面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强太阳风暴的影响有哪些?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强太阳风暴产生的影响

1.强X射线耀斑,射线流量≥10,可导致向阳面大部分地区的短波无线电通信中断1小时~2小时,信号消失;低频导航信号中断1小时~2小时,对向阳面卫星导航产生小的干扰。

2.强质子事件,质子通量≥10,可导致卫星电子器件程序混乱,成像系统噪音增加,太阳能电池效率降低,甚至更严重;通过极区的短波无线电通信收到影响,导航出现误差;宇航员辐射危害增加,极区高空飞机乘客可受到辐射伤害。

3.强地磁暴,地磁指数KP=9,可能发生严重的表面充电,难以定向和跟踪卫星;许多区域短波通信中断1天~2天,低频导航系统可能失灵几小时;电网系统发生电压控制问题,保护系统也会出现问题,变压器可能受到伤害。

今天小编对强太阳风暴会产生哪些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