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天斧沙宫地质报告(推荐20篇)

丹霞地貌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1928年冯景兰等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考察时首先命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丹霞地貌的特点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浏览

4168

文章

301

篇1:福建漳州国家地质公园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福建漳州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龙海县滨海地带,总占地面积318.64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

万年间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构成了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景观。其喷发序次清楚,火山口典型且保存完好,有罕见的无根喷气口群、气孔柱群及由140万根巨型六边形玄武岩柱组成的柱状节理群,有各种海蚀地貌和多处优质沙滩,还有8000年前的古森林炭化木层等,是一处极为宝贵的火山地质遗迹,对研究西太平洋火山岩带发育历史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是旅游观光、度假和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

3人文景观编辑地质公园内还有赵家堡、黄道周墓等著名人文景观,加上滨临厦门市,交通方便,为地质公园建设创造了优越条件。(资料提供:国土资源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广西地质博物馆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广西地质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地点:广西南宁市。

简介:广西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广西地质陈列馆,1986年扩建后改为现名。该馆总面积2182m2,馆藏各类地质标本万余件,其中有国内罕见的“水晶簇”、广西稀有的“狗头金”、天外来客“铁陨石”、“硅化木”、“鱼龙”、“贵州龙”、“蜥蜴”、“印痕古鳌”、“鹿角”、“亚洲象”、“磷氯铅矿”及独具风格的观赏石标本等;各类岩(矿)石、矿物标本较为齐全,部分古脊椎动物化石保存完整、矿物单晶及晶簇晶体保存完好。馆内设有序厅、地学科普厅、矿产资源厅、古生物地史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萨多纳环形地质结构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萨多纳环形地质结构位于瑞士东北部,包括七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纪文化遗产目录。这一区域是陆地冲撞和俯冲形成的造山运动的特例,具有非常完好的地质断面。

萨多纳环形地质结构覆盖3.285万公顷山区,其中具有特色的7座山峰海拔高达3000米以上。这个区域展现出造山运动的异常实例,它通过大陆板块碰撞和独特的地质断面(通过逆冲型地震构成)等过程,将较老的深层岩石搬迁到较年轻的浅处的岩石上面。

清晰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刻画这种现象的过程是这个地点的最大特征,自18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重要的地质学研究基地。格拉鲁斯阿尔卑斯山脉是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山脉,它屹立在狭窄的河谷上,是阿尔卑斯山中部最大的冰河期以后的山崩地点。

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完好的地质断面结构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瑞士[Switzerland]

景点所在省、州:格拉鲁斯州、圣加仑州和格劳宾登州 [Cantons of Glarus, St. Gallen and Graubünden]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全文共 1788 字

+ 加入清单

丹霞地貌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1928年冯景兰等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考察时首先命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丹霞地貌形成地质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丹霞地貌的定义起源

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起始阶段,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这是学术界对丹霞地貌所下的第一个定义。

丹霞地貌的形成地质作用

1 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在众多丹霞地貌中可以发现,其物质载体为红层。红层比较复杂,不同沉积盆地、不同的沉积环境、不同的岩相,其岩性差别较大。但红层基本是由陆源碎屑组成,岩性为角砾岩、砾岩、砂砾岩、砂岩、泥岩、化学沉积岩、生物碎屑岩。但以砾岩、砂砾岩、砂岩为主。岩石的碎屑物成份一般与碎屑物来源地的关系较大。红色盆地周边多为物质来源地。砾石的成分尤为明显。

红层中的红色主要是岩石中高价铁的含量较高造成的。红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决定沉积物颜色外在条件之一。在地质时期,红层沉积发生在古热带和亚热带的盆地中,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氧化环境下沉积。红层中的物质在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分选作用影响组成成分。它们之间出现了颜色的差异。以铁质胶结的红层,颜色呈现鲜红的色调。若以钙质或硅质为主要胶结物的红色地层,则颜色较浅。

2 断裂、节理对丹霞地貌发育控制

盆地内部的构造控制丹霞地貌山体的格局和山体的形态。以丹霞山为例:大的断裂控制丹霞山体的排列方向,次级断层和大节理的交汇处是丹霞地貌发育特征较显著的地方。浙江新昌穿岩十九峰位于北北东向的断层和北西向的次级断裂交汇处。大断层的延伸方向和十九峰的排列方向基本一致。丹霞山山体中的排列方向为北北东向,与大断层的方向基本一致。而峰丛、石柱排列的方向主要与东西向的断层和大节理延伸的方向基本一致。大型的北北东向的压扭性节理和东西向的张性节理切割地层,形成菱形、多边形的网状块体。经过流水侵蚀和化学分解、重力崩塌作用发育丹崖、方山、石柱、沟谷等丹霞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发育地层的产状较缓。丹霞地貌形态的顶与其上覆地层的岩性和风化物有关,顶是一些铁质胶结物和较坚硬抗风化较强的岩性。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坡,主要是较大面积的岩块沿垂直节理面发生崩塌作用形成壮观的陡崖。崩塌物堆积在崖脚,崖麓的陡缓受崩塌下来的岩块的影响,块体较大的岩块堆积形成坡面陡,反之则缓。

3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在丹霞地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流水侵蚀可以分为物理的冲蚀(下切和侧蚀)、化学的溶蚀作用等。流水的侵蚀掏空坡脚的物质,加快重力崩塌作用的进程。流水对红层中可溶性成分进行溶蚀,促进水动力侵蚀和风化作用的进行。

4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对暴露在红层岩石进行改造活动,各种风化作用表现得十分清楚。由于岩性的差异而导致的抗风化能力的不同,使丹霞地貌陡崖上的微观景观产生差异,砂岩和砾岩呈现为正地貌,表现为凸起的岩脊;泥岩和粉砂岩呈现为负地貌,表现为顺层凹槽或岩洞。丹霞地貌中普遍发育片状剥落和重力崩塌,与周期性的温度变化有关。推测5-10年剥落一层。

5 重力作用

重力作用往往发生在流水下切和侧蚀而形成的临空谷坡上,但流水侧蚀掏空坡脚,悬空的岩体便可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薄弱面(节理面、原生构造面)发生崩塌。悬空的岩体便可能产生卸荷节理,上覆岩体失去平衡沿垂直的构造面加速崩塌。重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丹霞地貌坡面发育与重力作用密切的关系。陡崖坡崩塌的岩块堆积在坡脚,形成麓缓的特征。

丹霞地貌的特点

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悬羊峰国家地质公园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悬羊峰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悬羊峰国家地质公园是小兴安岭的一处奇山俊峰。因为她景丽、石奇,山险、松秀,群峰叠翠,大气磅礴,与黄山有异曲同工之美,所以人称“北国小黄山”。

据地质学家考证,悬羊峰生成于古生代末期,山形地貌突兀,怪石嶙峋,岩峰陡峭,拟态奇峰、怪石、峭壁构成险峻景群区。悬羊峰过去叫亮白砬子,因为其山势险峻陡峭,森林里群居的野山羊为逃避食肉动物的追捕,多数时间就生活在此山的悬崖上,故称为悬羊,山峰也由此得名悬羊峰。

悬羊峰景区距局址东南方向37公里白河林场施业区内,占地面积707公顷,27座山峰比肩相对,峰峰相连,最高峰海拔900多米,它集山、水、林、泉于一身,融奇峰、怪石、峭壁、石浪、古洞、古松于一炉,是充满森林童话的世外桃源。如果说桃山是大森林女神头上的王冠的话,那么,悬羊峰就是王冠上的璀璨明珠。这里景雅境幽,风姿秀美,俊鸟啸鸣,怪石叠岩,奇峻峥嵘,传说神奇,引人入胜。春季,白桦吐绿,林木欣荣;夏季,鸟语花香,蝶飞蜂舞;秋季,层林尽染,五花山色;冬季,冰封玉裹,白雪皑皑。到此一游,您可以尽情地游山、攀岩、赏林、戏水、滑雪、狩猎、观景、拍照、摄像,抑或探寻野山羊的踪迹,追溯古生代地质史的奥妙,感受桃山大森林文化的原始神韵。

2003年,悬羊峰景区被省旅游局批准为AA级旅游区;2009年1月被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区内主要有狮面山、一棵松、莲花石、一线天、蟒蛇树、桃山奇峰等20处奇异景观。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小兴安岭南麓

乘车线路:在伊春乘开往铁力的班车,再转乘前往景区的小巴或乘出租可达。

自驾线路:从伊春出发上鹤哈高速,行驶111.9公里,在冻土6号下高速,进入桃山街行驶12.9公里,直行进入S203,行驶19.0公里,左转行驶9.8公里右转行驶180米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浏阳大围山地质公园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浏阳大围山地质公园位于浏阳市东北,与江西省铜鼓县毗邻,浏阳河(湘江的一级支流)上游。距浏阳市区68km,距长沙市区119km,总面积193平方公里。2006年5月经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立。

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气候的交替演变,随着第四纪冰期中雪线降低,大围山积雪量大增,山谷冰川随之发生。冰川来临以刨蚀、磨蚀及拨(掘)蚀作用为主,促使冰斗(窖)向源侵蚀而槽谷谷坡后退、底部加宽。间冰期气候温暖,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并改造冰蚀地形。水、气及各种微生物等沿花岗岩节理裂隙侵入,由表即里层层风化剥落,岩块内部未风化部分呈球形,从而形成大围山埋藏型石蛋地貌。大围山地区仅发现更新世以来最后两次山谷冰川遗迹,即大姑冰期及庐山冰期,并可与庐山地区对比。较老的大姑冰期遗迹分布高程在700~800m上下,冰川泥砾直抵山麓河谷地带,属复式山谷—山麓冰川;较新的庐山冰期遗迹分布高程在1200m以上地带,冰川泥砾未达山麓河谷地带,属于复合式冰斗一悬冰川。

大围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较多:以冰川地貌的角峰、鱼脊峰、冰斗、冰窖、冰坎、冰桌、U谷、葫芦谷、悬谷、冰臼、羊背石等景观为主体,伴有花岗岩石蛋地貌地质遗迹等。同时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生态林业旅游观光资源。公园内共划分为七星岭景区和船底窝--栗木桥景区两个一级景区,白面石景区和邱家—暗潭景区两个二级景区,马尾漕景区一个三级景区及文竹—杨梅岭为保护区。大围山地质公园山峦叠翠、苍山云海、繁花似锦、鸟鸣兽行、流泉飞瀑、峰奇石异、空气新鲜、人文荟萃。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与古冰川遗迹,花岗岩球状风化等地质遗迹相得益彰。不仅是旅游观光胜地,更是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可发展成集旅游观光、寻幽探险、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高品味地质公园。

景区地址:浏阳市东北方向

乘车线路:在长沙乘大巴至浏阳再转小巴前往

大围山镇:大围山镇,位于风景秀丽的大围山西麓,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镶嵌其中,扬名中外的浏阳河发源于此。集镇有500余年的历史,古代以其扼据江西、湖南两省交通要道,为湘东重要门户,故称东门市。 全镇人口1.8万,总面积253.78平方公里,距浏阳市区62公里,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中。镇内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民风淳朴,既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革命史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海啸是地质灾害吗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对其海啸这种自然灾害有很大的了解,但是对其海啸属于哪一种灾害却没有很好的了解,那么海啸是地质灾害吗?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海啸属于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因为地质灾害会引起地震,地震会引起海啸的发生。

地质灾害,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海啸是地质灾害中的次生灾害,严谨来说海啸不属于地质灾害,如果你对其海洋灾害小知识想要了解,那么可以关注,在这里可以了解更多的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硅化木地质遗迹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安溪-王家坪硅化木群地质遗迹具有分布广、赋存地层层位多、数量大、保存完好,径杆粗大,外形各异,树根形态优美、木质结构清楚等特点,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硅化木群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景区沿山坡小路可观赏不同姿态的硅化木群,同时又可暸望穿岩十九峰之宏伟壮观的山水风光,集游娱观赏、科普考察于一体。

硅化木群出-已发现有85处,主要分布在回山镇的下山村;镜屏乡的坟山脚;镜岭镇的大用、佛头、安溪;澄潭镇的王家坪;梅渚镇的苏秦等地区,其中以安溪—王家坪地区和苏秦地区硅化木群地质遗迹景点最多最好。

相关知识:硅化木,又称木化石、树化石,就是变成石头的树木。

它是古代树木因地质作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掩埋或洪水爆发的泥沙掩埋)而被埋入地下,由于处于封闭环境而与空气隔绝,木质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木质中的碳被二氧化硅交代只保留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和树干的外形据南宋丞相王爚(yue)记载,早在800年前就在新昌发现大量硅化木。

1999年,新昌旅游局投巨资,把散落在民间的硅化木收集起来,在新昌大佛寺建造木化石林,后经过扩建改造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木化石恐龙园。2004年,在南岩景区早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经鉴定为一具蜥蜴类恐龙的骨骸化石,估计该恐龙长度在10米左右,再一次证明了在白垩纪早期,新昌盆地曾经是恐龙的乐园。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安溪村北面

类型:地质地貌

门票:5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熊耳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枣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南部,枣庄市北偏东8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国家地质公园以熊耳山岩溶地质地貌和抱犊崮地貌为特色。

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头40多座,海拔在211-584米之间。山系走向大体为北东向,呈雁行状排列。以熊耳山和抱犊崮为依托,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龙抓崖(崩塌)、山泉和最典型的崮形地貌为一体,抱犊崮为第一高峰,海拔584米,自古以其独有的“雄”、“奇”、“险”、“秀”而著称于鲁南72崮之首,被誉为“鲁南小泰山”,今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崮”。熊耳山海拔481米,是一处山东独有、华北罕见的岩溶地质地貌自然奇观。公园内崮峰交错,仿佛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君子,因此抱犊崮古又称“君山”。区内岩溶发育,千奇百怪的溶洞群,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双龙大裂谷天成奇绝,变化奇妙。小石林如玉手擎天,又似莲花绽放,龙抓崖下巨形的灰岩滚石随意堆砌,无不展示出大自然的伟力。更兼山泉淙淙,湖光迷人。构成了熊耳山地质公园特色独具的地质地貌景观。

一些沿构造形成的巨形溶洞则变为令人叹绝的小型峡谷。如熊耳山双龙大裂谷,长约500米,深l0-40米,宽l-l5米。在钟乳石发育的岩壁上可见到构造角砾岩。其谷中有洞,洞中有洞,谷洞中形成的钟乳石千姿百态,蔚为状观。在沟谷中、岩壁上,岩溶裂隙水下渗遇到隔水层涌出,形成众多的山泉。而且由于区内岩石抗风化能力的不平衡性,形成了区内普遍发育而国内外典型的寒武系灰岩桌状山——崮形地貌,也可谓碳酸盐岩奇峰。同时,由于区内构造岩溶发育,上部张夏组灰岩与下部馒头组页岩、砂岩间的差异风化,在地震、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局部山体出现滑坡和岩石崩塌现象,如裂山山谷西侧的滑坡体和东侧的龙抓崖(岩石崩塌)即是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

不仅如此,区内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崮为罕见的自然生杂木林汇集区,林木深秀,景色迷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熊耳山风景区

等级:AAAA

电话:0632-8912939

开放时间:

8:30-17:00

门票信息:

门票50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滑坡是地质灾害吗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是。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等。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江西省地质博物馆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省地质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简介:江西省地质博物馆隶属于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江西省内唯一的地学博物馆,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该馆馆藏标本1500余件,内设5个展区。以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赣鄱大地地质变迁的历史、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美的地质环境,突出了江西地质工作者数十年辛勤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面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普及地学知识的科学园地和宣传江西地矿科技成果、了解江西矿产资源环境的重要窗口。先后被授予“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北方型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河曲地貌为主体,融合了著名的石窟艺术,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环境保护、娱乐与探险于一体的大型地质公园。

公园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西秦岭北支东段,北邻渭水,南携嘉陵江,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南北气候的交替带,也是我国南北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分界线。

公园由五大景区构成,分别为:街亭温泉景区、石门景区、仙人崖景区、麦积山景区,曲溪景区。南北长约53km、东西长约40km,总面积约360.5km,主要地质遗迹面积约81.24km,占公园总面积的21%。

地质地貌

园区为中山地貌,秦岭主脊横旦中部,总体为东北高西南低,海拔1200~2334m,相对高差200-600m,山势陡峻,地形切割较为强烈,多形成高山峡谷、沟壑纵横、层峦叠嶂的地貌景观。是东西两大植物区系:中国—日本植物区系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植物种类丰富,成分古老。在地区构造上隶属于秦岭构造带的西段,归属祁连—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在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中国东西中央造山带(昆仑-祁连-秦岭)和南北中央造山带(贺兰-川滇)两大巨型构造带相交接和复合的部位,同时,又处于松潘—西秦岭构造结的东北结点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震要预防次级地质灾害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发生后,经常还余震不断,那么怎么预防次级地质灾害呢?

一是千万不能有麻痹大意思想。目前,一些灾区群众认为住房经受住了大震考验,不会有危险了,就冒险入住有隐患的或者险情没有完全排除的民房。他们提醒,由于余震不断,各种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灾区群众不可轻视大意,要等险情排除后再回家居住。

二是要特别注意陡坡地形的次生灾害。震区植被较好,一些地质灾害隐患隐在其中,不易被发现。他们提醒要特别注意陡坡地形,如遇长时间强降雨,这些地区易突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三是要认真学习地震灾害防灾知识,熟悉逃生线路、安全避让场所和报警信号。

四是要注重灾害隐患区的防灾技巧。比如,经过地震后的崩塌、滑坡隐患区时,要向上仔细察看,有把握了再快速通过。

五是要有防强余震的意识。他们表示,灾区强余震随时都可能发生,所以在灾区活动时不要靠近建筑物,不要在陡坡下停留,更不要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停留,一定要在安全地点驻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海滨栈道,赏怪石嶙峋之景,沉醉在这迷人海湾。

景点介绍

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位于台山市北陡镇南部海湾上,海岸线绵长,海滩上怪石嶙峋,景色十分奇特。公园内还设有度假村,可提供垂钓、烧烤、采摘等休闲娱乐活动。

游玩时可沿着观海木栈桥漫步,感受置身于海景、石林怀抱中的惬意,沿途奇石不断,有灵兔望月、佛脚石、仙猴望海等景色。这里也是看日落的不错之处。

地址:江门台山市北陡镇那琴半岛海景1街2号

类型:度假村海滨/沙滩

游玩时间: 建议2小时

电话: 0750-5788111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夜游票38元,非夜游票88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象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象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位于县城区北部,淮河大桥右侧,项目区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源自象山建材矿山,是清朝后期就进行露天开采建筑石料的百年老矿。矿区于2002年关闭,全面进入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阶段,治理成果不断显现。2005年底,该治理区被列为盱眙县“十一五”旅游景区开发重点项目,同时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级矿山公园开发建设项目。

项目工程主要包含:以淮河风光和矿山复绿生态为依托,以保护和展示采矿、地质遗迹为主体,按照“一心一馆五区(入口集散管理中心、矿山地质博物馆、采矿地质遗迹展示区

、河岸亲水花园区、石塘水上娱乐区

、崖壁拓展运动区和矿山生态恢复区)”的建设布局,将公园建成集“矿业文化、科普体验、观光游览、极限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华东地区知名的国家级矿山(地质)公园。

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废弃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河岸亲水花园、奇石文化园建设,完成部分采矿、地质遗迹保护展示工作,“象山国家矿山公园”主入口处标志性建筑--假山、入口广场和矿山地质博物馆、巨型宕口水上游乐区以及诸多采矿雕塑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公园内环路、外环路路基已经铺设完成,正在进行后期硬化等工作,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时最长的地质时代--相对地质时代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万物生长,地质变化,历时最长的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年代即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以及包含在岩石中的生物组合,按先后顺序确定下来,展示出岩石的新老关系。因此,相对年代只能说明各地质事件发生的早晚,而没有绝对的数量关系。

确定相对年代,主要是根据岩层的叠复原理、生物群的演化规律和地质体(岩层、岩体、岩脉等)之间的切割关系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的。

地质年代历时最长

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2亿年。

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人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

地质学表示时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相对地质年代,即利用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以及切割律等来确定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种为同位素地质年龄,即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也称绝对地质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旅游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境内,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区被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12月2日,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7月31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8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茶。16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以少胜多的世界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20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绎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风景区依据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风光,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开发建设和规划建设中的主要景观有: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淝水之战遗址、白塔寺、白塔、青琅玕馆,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场、红叶谷、岚香湖度假村等,将为旅客提供一处休闲度假、宗教朝圣、观光修学旅游的好去处。

八公山旅游区以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为重要信托,以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丰富内涵,以古汉文化和“淝水之战”为品牌,以休闲渡假旅游为主题,已成为国内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地质大学专业介绍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排名第三,海洋学科排名第五;另有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二十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2011年定名为“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座落于西安长安大学内。

长安大学是西安开办地质学科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博士授予权。长安大学有着50多年的地质教育经历和地学资源积淀,有着上千件矿物、岩石、矿床、地层古生物、构造、观赏石等陈列标本,为地学博物馆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在这样的学术背景和教学需求下,建设地学博物馆是顺势应时的重大举措。1978年更名为“西安地质学院陈列馆”,2000年更名为“长安大学恐龙博物馆”,长安大学地学博物馆不仅填补了陕西高校地学博物馆之空白,成为地学学科专业建设的新亮点,而且成为本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地质博物馆建设是我校学科建设、特色发展、人才培养和适学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和对外宣传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举措。在“强化特色、展示精华、突出重点、教学科普并重”原则的指导下,博物馆陈列庄重朴素、典雅大方,既体现地学的特色,又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时代气息,实现了展示、陈列、教学、研究、收藏功能的完美结合。2008年,我校开始筹建占地2800多平米的现代化新地质博物馆,设有地球演化、史前生命、矿物岩石、观赏石、矿产资源、恐龙馆等8个地学类展厅。拥有馆藏库房以及相关科普、科研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先进高科技科普场所的新地质博物馆,已于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

馆藏文物

博物馆常年担负地质科普、科研、对外交流等任务,是长安大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内收藏着几代地质人几十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珍稀奇石、矿石晶体、古生物化石及各类宝石1500多件。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对外开放。它以独特的石类展览和地质科普为载体,从地球的地质构造、地貌概况出发,演绎了岩石进化各阶段、各层次的发展过程,以庞大的气魄和博、精、巨、奇的姿态,全方位、全角度地揭示了地球的内涵奥秘和大自然的神奇,在普及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地球历史和地质科学知识,提高保护地球环境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理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路南段126号长安大学雁塔校区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节日开放)8:00-12:0014:0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华曙猿遗迹地质公园

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水母山,位于上黄集镇西500米。世界高级灵长类动物祖先中华曙猿的化石就发现出土在此。

中华曙猿,生活在距今四千五百万年前中始新世纪,其生长时代比北非要早一千万年。中华曙猿骨化石的发现,源于上世纪中页的开山采石作业。当时民间常有用石隙裂缝黄泥中的化石止血治伤,并不知道在这些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化石部落里藏有惊世之骨。

到1985年,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溧阳县(现在的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采石场的石隙堆积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回到北京后,他将这些化石提供给本所的老第三纪哺乳动物专家齐陶。齐陶鉴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齿与发现于内蒙古的古鼷鹿牙齿相类似,从而判断拥有这些牙齿的动物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400万年之间)。齐陶的研究引起了美国同行的注意。从1992年开始,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玛丽·道森女士(和古灵长类学家和克里斯托弗·毕尔德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齐陶、王伴月、李传夔、郭建崴等中国专家组成了联合研究小组,对上黄地区及相关地区开展了进一步的野外考察,对富含灵长类的上黄动物群及相关动物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的工作发现了至少4个种的高等灵长类,其中一种被命名为中华曙猿,另外三种在当时则因为材料尚不充分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中外科学家执著刻苦的科学探索活动,还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例如美国专家“结婚戒指”的趣闻。在1992年的一次挖掘化石考察中,克里斯托弗·毕尔德一不留神将夫人赠予的结婚戒指滑落进石缝碎泥里,几经寻找无着。老美专家摇着脑袋,无奈又自嘲地摊开双手到:“呜哇!这水母山里的‘山姆大叔’显灵了,或许是中华曙猿在跟我躲猫猫,开玩笑,拿去了我与夫人的结婚戒指。唔,好吧,那就留个纪念吧,也是我们美中两国科学家的友谊之证,也算是我们对人类老0的一点虔诚奉献吧!”这枚大洋彼岸专家夫妇的金兰之证,就这样深藏在水母山的中华曙猿部落里!

中华曙猿化石,它的时代为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中期,比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所谓“曙猿”,意思就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

1994年,齐陶教授和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托弗.毕尔德、玛莉.道森将这一发现写成《华南中始新世裂隙堆积中之新的灵长类动物群》一文,并在权威性的英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在世界上引起轰动。在上黄发掘出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华曙猿及其共生的上黄动物群化石分属63种哺乳动物,它们均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前,世界上高级灵长类动物仅在埃及的阿尔及利亚有发现:因此,学术界一直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源于距今3600万年的北非。上黄的中华曙猿要比北非早800万到1000万年。因此,中华曙猿是世界上已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灵长类动物的发源地在中国的溧阳、在中国的上黄,不在北非!

上黄中华曙猿化石的发现引起中外专家的极大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发掘者之一贾兰坡教授说:“上黄动物群,特别是高级灵长类祖先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北京人的发现媲美,这是我国20世纪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

1997年.加强天目湖旅游景点建设,溧阳市政府在天目湖景区内建设了“中华曙猿馆”,吸引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现在的上黄水母山中华曙猿遗迹地质公园已经立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正在加紧建设,展馆、铁索、雕塑等设施已部分建成,配套的声、光、电等效果工程也在规划启动之中。

溧阳市已经建成一条贯穿南北,直达长荡湖风景区,链接水母山中华曙猿遗迹地质公园、江苏溧阳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曙猿大道,形成了山水一体、经典串联、游玩美食一体的旅游观光圈。

上黄镇:上黄镇位于溧阳市东北部,距离溧阳市区18公里,为溧阳、宜兴、金坛三市交界福地。全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65万人。上黄山水相依,环境优美。上黄之地,禀赋于乡灵纯朴之趣。上黄古属宜兴县、常州府,解放后1950年3月因县域调整划归溧阳。据黄氏宗谱记载:南宋年间,岳飞的部下黄兑将军因岳飞遭0臣秦桧所害,解甲归田,隐居到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