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磁场怎么产生(合集20篇)

浏览

3045

文章

1000

篇1:洪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洪水一词本义即“共水”。“共”意为“一起”、“一同”,“水”指“水流”、“河流”。“共水”意为“多条水流汇合在一起”。因古代文字书写不方便,能省则省,故“洪水”可省写作“共水”。口语因汉语喜好偶音步的倾向而加一水字说成“洪水”。说到这里,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洪水产生原因是什么吧。

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

减少洪水灾害的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流域植被对洪水的影响:抑制洪水灾害。植被及其土壤吸水减少洪水的量;植被覆盖减少洪水造成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淤积;(植被覆盖改变土壤性质,减少水土流失;植被对于洪水的阻滞、拦截作用,对于坡岸的保护作用)。

关于遭遇水灾该如何逃生的问题,也很值得人们用心来学习,在下一期的讲座上,小编将给大家详细介绍,请大家关注,关注更多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手房买卖会产生哪些税费?具体是怎样计算的?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购房者在购买二手房时要清楚一点,那就是你不仅仅需要准备购房款,还需要准备应缴纳的税费,这会是一比不小的费用。说到这里,有人应该会问二手房买卖需要缴纳的税费具体有哪些呢?如果你还不是很清楚,那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契税

普通住宅单套建筑面积在90平米以下的,缴纳1%;在90至140平米的,缴纳1.5%。非普通住宅,缴纳3%;商业房或公司产权的,缴纳3%。

2、城建税

一般为营业税的7%。

3、教育费附加税

一般为营业税的3%。

4、个人所得税

普通住宅2年之内的,计算方法为{售房收入-购房总额-(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印花税)}×20%;

2年以上(含)5年以下的普通住宅,计算方法为(售房收入-购房总额-印花税)×20%。

出售5年之内的公房的,计算方法为(售房收入-经济房价款-土地出让金-合理费用)×20%,其中经济房价款=建筑面积×4000元/平方米,土地出让金=1560元/平方米×1%×建筑面积。出售5年以上普通住宅的,免交个税。

5、合同印花税

房屋成交总额×0.05%

6、营业税

个人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7、土地增值税

个人转让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8、买卖合同公证费

房屋成交总额×0.3%,买卖合同需要公证时才须缴纳。

9、综合服务费

普通住宅5元/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非住宅11元/平方米。

10、产权登记费

住宅80元/户;非住宅550元/户。

11、土地登记费

通常情况下为35元/套。

12、交易评估费

一般为评估价的0.3%。

13、土地收益金

按地段等级收费标准×土地分摊面积(2006年12月31日前上市出售的房改房免收土地收益金)。

14、工本费

一般为38元。

15、测绘费

建筑面积*1.36元。

16、调档费

通常为20元。

17、交易手续费

3元/平方米×建筑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全文共 3689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旁观者在他人在场时不会提供救助,这就是旁观者效应。那么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吧!

旁观者效应的定义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旁观者效应的现象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1970)发现当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的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自1980年以来,有60多个实验研究比较了独自一人或与他人在一起时的亲社会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大约有90%的实验都证明独自一人时更可能提供帮助。研究还发现,在场人数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小。拉塔尼和罗丁(1969)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让参加实验的被试听到隔壁办公室里以为女士从椅子上重重摔下来的声音并大声呻吟:“哎呀,我的天呐!我的脚……我……我……不能动……它。哎呀,我的裸骨。我……拿不开……这个……东西。”事情的全部过程大约持续两分钟。观察被试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应。第一种情境下,被试单独在场,结果又70%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第二种情境下,事情发生时有两个陌生人在场,结果又40%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第三种情境下,被试与一位消极的实验者助手在场,他对被试说不用帮忙,结果只有7%的被试去帮助受害者。

那些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也没做的人,显然认为这件事并不是紧急情况。“只是轻微的扭伤”,有人说。“我不想让她觉得尴尬”,另一些人解释到。这证明了旁观者效应,当了解到注意到紧急情况的人增加时,人们施予帮助的可能性变小,所以对于受害者来说,处于人群中也许是不安全的。

在做了这个实验后,拉塔尼和达利都询问被试,在场的他人是否会影响他们?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在场的人所产生的奇妙影响,但被试却总是否认这样的影响。他们只是回答说:“我知道有其他人,但我的所作所为与他们不在时是一样的。”这些答案强化了一个我们熟悉的观点,我们通常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

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一、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是更加小心的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比较结果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二、社会影响结果(从众心理):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看法来评估某一情境,而且在行为举止方面也倾向于模仿他人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况下更为突出。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三、多数人忽略: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境的认知、判断和解释,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自己陌生情况进行判断。人们既缺乏对行为措施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对行为的信息资料。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行为资料以澄清事情的真实、自己的模糊认识。从他人行为动作中找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

四:责任扩散:在紧急情况下,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不去救助受难者的(社会)代价会减少。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罪恶感、羞耻感,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我们说,为了对处于困境中地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是,当有许多人在场时,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减少了帮助的责任,容易造成等待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 第二个解释是对让会举止失措的害怕。在任何紧急事态中,为了作出反应,就必须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来,去从事某种不寻常的、没有预料到的、超出常规的行为。在单个人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但由于其他人的在场,他会比较冷静,观察一下其他人的反应,以免举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旁观者效应的例子

(一)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2岁女孩小悦悦被汽车撞倒并碾过,7分钟内,18个路人经过,但无一人救助,最后被一个拾荒阿姨救起,但还是在8天后去世。事件发生后,国人纷纷谴责路人冷漠见死不救。后来,有心理专家出来解释说,路人的“冷漠”,其实是心理学上的“旁观者效应”所致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在紧急事件现场,由于旁观者的存在,个体的利他行为受到抑制,受害者得不到帮助。现场的人越多,人们就越倾向于袖手旁观,受害者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现象违背常理,因为我们通常会认为在场的人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大。

“旁观者效应”这个概念的诞生,源于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桩谋杀案。

1964年3月13日凌晨,纽约,28岁的女子吉蒂·吉诺维斯(Kitty Genovese)在自己的住所附近被一个持刀歹徒袭击,整个过程持续了35分钟,由于引起了女子的邻居的注意,凶手一度逃离,但很快又折返继续行凶,最后把她杀死。据报道,她有38个邻居目睹此事,但无一人出手相助或报警。

3月27日的《纽约时报》头版报道了这件事,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民众和媒体展开了关于人性冷漠的大讨论,一批社会评论家也站出来发表高论,认为此案具有重要意义,冷漠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一个特征,美国社会正在变成一个冷漠的社会。由于媒体不断渲染,事情越炒越大,最后还出了一本书。

这些讨论引起了两个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比伯·拉塔奈(Bibb Latane)——的注意。他们研究了所有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后,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无人帮助吉诺维斯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她的邻居多达38个——人越多,就越没有人去帮助受害者。因为责任被分散了。

心理学家毕竟不是慷慨陈词完就了事的社会评论家,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解释,紧接着就是做实验来验证这种解释。科学上把这种未经验证的解释称为假说。

(二)

达利和拉塔奈找了一些纽约大学的学生做被试。按照惯例,他们隐瞒了实验目的。实验者告诉这些大学生,找他们来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大学生活。实验的过程是,每位学生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相互之间用实验者提供的通讯工具通话,这种装置每次只允许一名学生讲话,其他所有学生都能听到他的讲话。每个学生有2分钟的讲话时间。

实验者把学生分为三组,让他们处于三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这是这个实验的关键所在。第一组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只能与另外一个人交谈(二人组);第二组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将与另外两个人交谈(三人组);第三组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将与另外五个学生交谈(六人组)——当然,这又是实验者的“骗术”,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学生作为真正的被试,其他声音都是录音。

实验开始后,被试首先会听到一个男生在讲话,他谈了一些自己的大学生活,然后提到自己有癫痫病史,尤其在压力大时容易发作。他讲完后,轮到下一个学生讲话,在第一组中,就是轮到被试讲话,而在另二组中,可能是另外一些“学生”讲。一轮下来之后,又轮到第一个“学生”讲话,此时突发事件发生了——该“学生”开始讲话不久就“癫痫发作”,断断续续地发出一些求救的声音:“……我的癫痫就要发作……我需……要一些……帮助,如果有人愿意帮助我……(哽咽声)我要死了,帮……助癫痫……”

面对这个突发事件,三组的被试会有怎样的不同反应?

实验结果是:当被试相信有其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概率大大减小。第一组(二人组)有85%的被试实施了帮助行为——离开其所在的房间,向实验者报告情况——而第三组(六人组)只有31%的被试这么做。被试采取行动的反应时间也有显著差异:第一组的平均反应时间不到一分钟,而第三组接近三分钟。

实验结果清楚地显示,无论是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还是提供帮助的及时性,都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多而迅速递减。两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简称“旁观者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的机制之一就是“责任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面对突发事件,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我们就会感到自己有帮助受害者的责任;而如果还有其他人在场,这种帮助受害者的责任就会扩散出去,觉得帮助受害者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在场的人越多,这种责任扩散就越厉害;在场的人越多,在场的每个人就觉得自己出手帮助的责任越小。

面对突发事件,在旁观者众多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等待别人行动,而自己处于观望状态。每个人都以为别人已经提供帮助(别人已经帮了,用不着我了),或将会提供帮助(我不帮,总有人会帮),或应该提供帮助(别人都不帮,我为什么要帮)。这样的情形最终导致了旁观者的集体冷漠,而酿成悲剧。

在旁观者众多的情况下,不仅帮助受害者的责任感扩散了,而且不帮助受害者的自责和内疚感也扩散了。“谁都有责任”最终变成了“谁都没有责任”。

西谚有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让人深思。

看过“产生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容易腐烂的厨房垃圾会产生什么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餐房垃圾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具有含水率高、油脂、盐分含量高、易腐发酵发臭等特点。那么问题来了,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哪些?还有就是容易腐烂厨房垃圾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有时候家里有剩饭剩菜,包括食材边角料,太多的话做花肥就不合适了,最好是家里养只小狗,可以让它来消耗这些剩余部分。但要注意卫生,腐烂的、变质的要及时处理,不能喂宠物。要注意垃圾存放不要时间过长,时间长了变质发霉不说,还会使滋生的细菌扩散蔓延,很有可能导致人生病,所以要及早处理,最好是一天一处理。

由于厨房垃圾(泔水)富含有机质,容易腐烂的厨房垃圾极易为各种病源微生物及各种携带病源微生物的蝇虫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

国家环卫科研所分析检测表明:餐饮垃圾(泔水)中除了含有强烈感染性致病菌外,还含有多种有严重危害性的细菌:每克餐饮垃圾在自然状态下放置24小时左右,细菌含量即高达数亿个;酵母菌含量达到1千万个左右;霉菌含量较少,这与餐饮垃圾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长短有关,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霉菌含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的含量达到数万个活菌。大肠杆菌是人畜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检测的重要指标,高含量的大肠杆菌说明餐饮垃圾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危害性,对环境、人畜健康都构成相当威胁。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知道容易腐烂的厨房垃圾会产生什么了吧?也请大家多多关注其它的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水体污染产生的原因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的污染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种。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1.工业废水是世界范围内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产生废水。影响较大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冶金、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等企业。工业废水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2.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主要含有氮、磷、钾等化肥、农药、粪尿等有机物及人畜肠道病原体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惩的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使大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恶化水质。

3.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今天小编对水体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更多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还请关注,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手房交易会产生哪些税费?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二手房交易税费是指在二手房交易中,税务部门向买卖双方征收交易所产生的差价获得的收入,也就是说买卖双方需要在此过程中需要承担不同种类的税费,那么,具体有哪些呢?又应该如何缴纳呢?

1、契税

基准税率3%,优惠税率1.5%和1%,由买方缴纳,一般是按照基准税率征收交易总额的3%。若买方是首次购买面积不足90平的普通住宅,需缴纳交易总额的1%。

若买方首次购买面积超过90平(包含90平)的普通住宅则缴纳交易总额的1.5%,必须同时满足首次购买和普通住宅才可以享受优惠,优惠是以个人计算的。

若买方购买的房产是非普通住宅或者是非住宅,则缴纳交易总额的3%。

2、印花税

税率1%,买卖双方各半,不过从2009年至今国家暂免征收。

3、营业税

税率5.55%,卖方缴纳。

根据相关政策,转让出售购买时间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宅按照全额征收营业税。

转让出售购买时间超过5年的非普通住宅,或者转让出售购买时间不足5年的普通住宅,按照两次交易差价征收营业税。

如果是转让出售购买时间超过5年的普通住宅,则免征营业税。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购买时间首先看产权证,其次看契税发票,再次看票据,然后按照这三种证件中的最早时间计算,一般来说,票据早于契税发票,契税发票早于产权证。另外,如果所售房产是非住宅类,比如商铺、写字间或厂房等,不论证是否过5年都需要全额征收营业税。

4、城建税

一般情况下,税率为营业税的7%。

5、教育费附加税

一般情况下,税率为营业税的3%。

6、个人所得税

税率交易总额2%或两次交易差的20%,卖方缴纳

如果是家庭唯一住宅且购买时间超过5年,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

如果是家庭唯一住宅但是购买时间不足5年,则需要以纳税保证金形式先缴纳,若在一年以内能够重新购买房产并取得产权则可以全部或部分退还纳税保证金。

如果所售房产是非住宅类房产,则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地税局在征税过程中对于营业税缴纳差额的情况,个人所得税也必须征收差额的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学生为何会产生嫉妒心理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嫉妒心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定的时期。他们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在此期间,他们喜欢同周围人进行比较,开始注意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同时,他们的自尊心也明显增强。但由于其身心发育的不成熟,他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学生为何会产生嫉妒心理?让大家更加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现在大张旗鼓地实行素质教育,但"应试的素质教育"无处不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学中还存在不恰当地增加教学难度的现象,这难免会使一部分原本优秀的学生出现会成绩不理想的现象,他们就会因此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常担心别人会超过自己而不安。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埋下了嫉妒的种子。

第二,过度表扬。优秀的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也是老师过度表扬造成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后遗症。而过度的表扬和奖励却会刺激优秀生一味追求奖赏、追逐名利,以满足个人狭隘功利要求的强烈欲望。久而久之,一旦他们的成功欲得不到满足或看到别人成功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嫉妒心理。

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中学生的嫉妒心理,要掌握如何消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知识,让中学健康的度过青春期,更多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现象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黄赤交角:

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回归线:

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经纬圈。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4′)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

地球的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

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

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当光源大于多少时会产生刺眼的眩光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眩光是一种不良的照明现象,当光源的亮度极高或是背景与视野中心的亮度差较大时,就会产生眩光。眩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如司机夜晚开车时突然眼睛被对面开远光灯的车照射就是一种眩光污染,看亮度过高且忽明忽暗的普通电视同样会对眼睛造成眩光污染,厂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家庭中反光率太高的瓷砖反射的光等等这些都是眩光污染。

那么当光源大于多少时会产生刺眼的眩光呢?这就要根据研究者发布的眩光指数来作为参照了。眩光指数是预测和评定室内工作环境不舒适眩光状况的指标。国际照明委员会不舒适眩光技术委员会(TC-3.4)推荐的国际通用眩光指数CGI,作为评价不舒适眩光的尺度,与英国的不舒适眩光指数BGI是等价的。

眩光标准具体的分类是:10勉强感到有眩光;16可以接受的眩光;19眩光临界值;22不舒适的眩光;28不能忍受的眩光。

由此可见,当眩光指数达到28时就会产生刺眼的眩光。更多的光污染知识介绍,更多光污染的种类有哪些请大家继续关注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次生盐渍化是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吧?

土地盐渍化的原因主要有:

一、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时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盐分增多,出现盐渍化;

二、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着上升,土地盐渍化;所以说,海水入侵可以引发次生盐渍化。

三、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河流上游的人们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少、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导致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

四、一些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在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海水上溯形成咸潮,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次生盐渍化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如果您还想了解如何避免土壤盐渍化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孩子产生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产生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多动症病因有很多,大多千篇一律,目前仍无定论,但万变不离其宗,专家将多动症病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

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

(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

(2)过程异常:早产、钳产、、窒息、颅内出血等。

(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3、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4、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多动症作为一种儿童多发疾病,困扰着很多善良的家长与孩子,知道了多动症的病因以后,各位家长要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或避免多动症发生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草原燃烧会产生烟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燃烧都会有产物,其中烟雾是最普遍的,那么,烟雾里会有哪些成分呢,燃烧会产生烟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小编了解到,草原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这两咱物质约占所有烟雾成分的90%~95%;另外,草原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约占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质的含量超过某一限度时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生存。

草原火灾时,由于燃烧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使空气中的氧浓度显著下降,人长时间呆在这种低氧的环境中,就会造成呼吸障碍、失去理智、痉挛、脸色发青,甚至窒息死亡。当草原火灾燃烧旺盛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员接触10%~20%浓度的二氧化碳后,会引起头晕、昏迷、呼吸困难,甚至神经中枢系统出现麻痹,使人失去知觉,导致死亡。烟尘中还含有的各种有毒气体、腐蚀性气体等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气体远远超过人体生理正常所允许的最低浓度,会造成人们中毒死亡。

另外,草原火灾能烧毁牧民的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草原附近的村镇,危及牧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此外,扑救草原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比如,四川道孚县发生草原火灾,当地组织救火时突起大风,22名扑救人员遇难,包括15名战士,5名群众,2名林业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_为什么会产生网络暴力现象

全文共 7285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暴力已成为当前网络传播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它不可避免地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下面给大家分析网络暴力产生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网络暴力的肆无忌惮,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打破着道德底线。[]

网络暴力的危害很广,从近年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的危害进行汇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暴力混淆真假

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会,真假原本就难以辨识,而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通常,对真理的曲解并不在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真理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混淆,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

网民进入网络世界,应该具备对与错的基本辨识能力,可实际情况是,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世界,对与错的界限变得很模糊,当然,如果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是绝对值得推崇的。但是这里的混淆并不是辩证的用理性的态度去理解事情,而是将错的东西说成对的,而对的事情又变成错误的,歪曲事实真相。众多网民参与网络暴力事件时,会带有个人情感的去看待事物,换而言之,就是对待一个事件往往会有“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就是个体对网络事件的第一态度,而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进行搜索或者获得资料试图去辨明事件真相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进入网络世界的人们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在利用搜索网站进行搜索时,所搜寻到的资料和观点基本都是和自己原本持有观念相一致的观点,这个过程中不但无法将其从错误引向正确的观点,反而会更加强化其原有的观点。一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争论,引来各方关注和讨论,原本是件好事,经过讨论和辨别的事情能够更加趋近真理,可是网络暴力的发生也是网络事件引起争论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不是讨论结果的价值多元化,而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观点占主流地位,网民不自觉的站队,无形中充当了网络暴力事件的推动者。纵观多数能够引起极大争议的网络暴力事件,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件大多即使未违反法律也多半违背普遍道德伦理价值观。[]

2、网络暴力侵犯当事人权益

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尤其人肉搜索风靡开始,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却找不到具体的实施伤害的人,正因为如此,参与的网民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肆意而为。网络集体暴力中,网民很少考虑到当事人的心理。而当事人因网络暴力事件,所受的惩罚完全非等量惩罚。当事人需要道德谴责,需要法律制裁,但绝对不需要披着道德外衣打着正义旗帜的暴力去解决。[]

3、网络暴力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外,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影响网民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美好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就学校食堂旳例子来说,每到吃饭时会很拥挤,楼梯中总是人头攒动,但是却乱中又井然有序,就是价值观念在发生作用。交通规则的道理相同,在交通规则还未制定、红绿灯都还不存在的世界,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也会互相相让,以使每一个通行的人能快点到达目的地。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影响了个体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

网络暴力冲击人自身的防卫系统,原本符合社会伦理、符合道德意识的价值观在网络暴力的冲击下会被扭曲。原本提倡的辩证法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完全被忽略,事情变得只有两个极端,非A即B。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参与事件的网民盲目的支持某一方过于绝对化的观点,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着违反道德的事,而且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这里网络暴力的表现就是扭曲的价值观,把错误的观点当成是真理,坚决不承认错误。人在思维上有一种惯性,就是有时会过于坚信某一方面的观点,并通过其他信息的搜寻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观点。正因为个体已经偏向于某一方面的观点,一旦与自己已有观念不同的观点侵入,则会存在不安全感,尽其所能的去维护自己的观点,进而自我欺骗,在搜集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同时加上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原先的观点被强化,不再接受其他观点,价值观被扭曲。[

4、网络暴力阻碍和谐社会构建

网络暴力事件加速个人信息的泄漏,引发社会恐慌,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2012年4月半月谈对公民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权进行了网络调查,参与人数4142人。其中对于个人信息是否泄漏的调查数据显示:30%的人多次遭遇信息泄漏状况,40%的人偶尔有信息泄漏的状况,仅15%的人极少遭遇此情况,且15%的人对自己信息是否泄漏尚不清楚。由此可见,至少70%以上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漏状况,个人信息安全关系到个体的切身利益,个人信息遭到侵犯,使得当事人缺乏安全感,容易引发不安情绪。

而对于个人信息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方面,52%的人认为机构或网站擅自将个人信息泄漏或贩卖给其他机构或个人,23%的人认为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等犯罪行为,18%的人认为机构或网站的个人信息保管机制不健全,5%的人认为个人在上网时遭遇“钓鱼网站”,而仅有2%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很明显98%以上的人所认为的安全隐患都与网络有关。

网络暴力事件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泄漏了网民的个人信息,更加增强了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引发了社会的恐慌情绪。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是有共通之处的,有的学者则直接认为,“网络空间”也是“现实社会”,只不过它是一种通过虚拟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新型媒介而已。按照这样的说法,网络空间,是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以虚拟为形式的“现实社会”。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所受到的一切影响也必然会作用到现实社会。网络暴力是“舆论”场域的群体性纷争,以道德的名义对当事人进行讨伐,可以说是网络自由的异化,这无疑阻碍了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与现实社会的暴力行为相比,网络暴力参与的群体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因此某些意义上说,可能比现实社会的暴力产生的危害更大。网络暴力的产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危害大、影响范围广,而且蔓延趋势严重。

网络暴力作为网络表达自由的异化现象,有的学者认为不仅是对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网络上的一些过激言论或行为已经触及到法律的红线。也有的学者认为,网络上的发泄情绪所引发的网络暴力,不仅使得社会伦理大厦根基动摇,道德与诚信逐渐沦丧,而且古老的文明传统即将逝去,与现代文明风气也渐行渐远。国外学者也注意到网络暴力的严重性,并一致认为网络暴力以及给受害者的骚扰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他们提出,与传统暴力相比,网络暴力以及网络犯罪来得更加频繁。而且有人甚至认为互联网潜在的巨大危害能彻底摧毁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摧毁的力量指的就是网络暴力。随着博客、贴吧、论坛以及视频网站的运营,人们的行为、话语、姿态,可能通过这些媒介,登上网络平台,遭受公众审判,而公众在审判的过程中带有过多的个人情感和情绪的发泄,往往过于偏激,引发网络暴力。加之人肉搜索的兴起,私人信息被曝,网民跟风炒作,扩大事情影响,引发网络暴力,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网络暴力的防治方法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 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专家们认为,防治“网络暴力”必须疏堵结合、综合防治。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的、负责的网络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大依法惩治的力度,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下一页更多精彩“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

#p#副标题#e#

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

(一)加快网络立法建设,加强网络技术管理

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明显还不够完善,亟需制定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对网络开放性的法律控制,使网络传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技术性,仅仅借助于法律一种手段进行舆论管理已难以适应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言论的管理还要依靠高新科技。在法规层面、技术层面同时着手,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暴力。

(二)联合传统媒体监管,强化网上舆论引导

在面对网络暴力事件时,传统媒体要强化自律意识,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迅速做出反应,调查事件真相,完整、全面地展示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消除一些流言、谣言,把握议题的主动权,对网民的非理性、盲从情绪给予理性及时的引导。另外,在网络暴力发生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网站的管理者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对错误、过激的言论加以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控制正确、健康、理性的舆论导向。

(三)加大网站监管力度,规范网上传播内容

一方面,网络传播者应自觉承担起信息传播过程中 “把关人”的角色,做好网络信息的搜集、取舍、过滤、整合、发布全过程的把关工作。另一方面,要推行网络实名制,实名制的推行,可以准确地查询到网民的真实身份,在责任主体明确的情况下,网民发表言论便会有所顾虑,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环境。

(四)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提升网民媒介素养

推进社会民主进程,就要创造更多的言论渠道,让民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并对这些意见和言论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网民也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加强自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强化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倡导文明上网。一方面,网民应该掌握基本的对于网络信息的浏览、获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提高公民使用网络以及识别网络信息真伪的鉴别力,以及正确、公正理解网络报道的事实的能力,从而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媒体的原因

1.网络的匿名、虚拟性等特征为网络暴力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在网络传播中,人们所处的传播情景是虚拟的,网民是以匿名的身份发表言论,他们是“无名的大多数”,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在网络传播中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网民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风险趋近于零。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而情绪化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受到某一事件的刺激时,很多网民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对当事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显示出不满与愤怒,当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网络暴力事件便由此产生。

2.“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形成的内在原因

“人肉搜索”在发挥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侵犯隐私权、影响当事人正常学习生活的弊病,它利用人问人、人寻人的人际传播模式,不断地更新当事人的信息,为网络舆论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鲜材料,促使网络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使得事态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最终导致网络暴力的形成。

(二)网民的原因

1.网民的年轻化及从众心理使其容易失去理性

我国网民中1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为66.7%,且网民中初、高中学历者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7.4%。网民的年轻化使得他们容易冲动、激怒,而且年龄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从众心理又使大多数网民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判断, 多数网民对网络上的言论采取盲从的态度,这样一来,很快就形成一种滚雪球效应,当某些“意见领袖”的声音成为主流意见并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时,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2.网民的自我表达及狂欢心理使其易于宣泄恶搞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舆论表达的崭新渠道,在网络传播中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普通民众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话语权、表达权,他们把对现状的不满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尽情地宣泄排解,很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言论,从而形成网络暴力。另一方面,网络传媒又具有强大的消费娱乐导向,网民极易从大量的信息中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深刻思考,网络逐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秀场,大众以娱乐的逻辑解读生活,以玩笑的方式进行社会互动,他们追求“突破尺度”的开放,由于缺乏自我节制,容易忽视当事人的感受而一味追求娱乐的快感,极易挑战道德底线,冲破法律禁区。

(三)外界管理的原因

1.网络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网络的参与主体“网络人”在现实和虚拟社会都存在,其具有的现实和虚拟的双重身份使得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而网络传播中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法律在制定和实施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助长了某些网民“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致使互联网信息发布者滥用自由表达权。截至目前,我国颁行的网络法规共有数十部,但这些法规无论是从效力等级还是可操作性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网络“把关人”的相对缺失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从传统的单向、被动的线性传播中解脱出来,对“把关人”的特权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随着传播权利的广泛分布,原有的信息→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的分层传播关系正在改变,昔日的“把关人”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霸权,“把关人”失去了其存在的技术基础、受众基础,把关的任务便落到了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传播媒介身上,原有“职业把关人”的把关难度进一步加大。

网络暴力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网民的匿名性,网络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二有一些网民的素质原因,三有社会的不公,四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等。

中国网络暴民的出现,与中国网民年轻化、网络的商业化运作以及中国民主环境都有极大的关联。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公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8.6%的网民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这一特征在中国网络发展的十一年中不曾变过,18岁以下以及18~24岁之间的网民比例呈上升趋势。网民年轻化,是网络暴力突现的直接原因。这些年轻的网民,较年长的人来说,血气方刚,充满激情冲劲十足,但也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容易放纵自己。主帖事件在网络上一发布,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用键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显出不满与愤怒。而这些愤怒的个体在网络上非常容易结合成一个观点一致的暂时群体,然后他们以群体的身份,以“正义”名义对当事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追讨与打击。他们以为自己正在伸张正义,却忽略了自己给别人带来的过度伤害。而且年纪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他们既容易受群体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的左右,急于对一件事情下是非判断,而无法迅速看清事件背后的复杂关系与原因。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知,很容易认同并实施以暴治暴的网络暴力。

网络本身的特性又比传统的媒体或是言论平台更能容纳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知。正如一位网络编辑所说,“网络暴民”这个词并不新鲜,其实“平媒暴民”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只不过“网络暴民”由于其发言成本低、联合成本低、杀伤半径大而更显威力罢了。③不仅如此,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隐瞒或编造自己的身份,而这种身份匿性又使得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这对于自律性不强、容易冲动与放纵的年轻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自由的天堂。

同时,网络的商业性运作,有时更利用了年轻网民的冲动与无知,对这些网络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发帖者通过极端语言炒作自己或是故意以此进行有目的的打击与报复,但是更不能忽视的是,网络媒体在其商业化的运作中,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故意自编自演相关事件或是放任网络暴行蔓延。为了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一向着力于策划议题,越有争议性越有“创意”。他们贯用吸引眼球的大图片、惊心动魄的大标题,以及夸张的细节故事,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炒作。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发布的帖中就称被虐女童被后妈“打得口吐鲜血,背部六块脊椎骨基本被打断”,配发的图片也是血淋淋的。经各大论坛转帖后,标题已升级为《史上最恶毒的后妈暴打六岁女儿》。血淋淋的图片和耸人听闻的标题成为网络挑动网民神经兴奋点的重要手段。后来事件证实六岁女孩吐血只是患病所致而非后母所为。未经核实的新闻就加以大肆报道,很难说不是网络媒体的炒作。而当初“虐猫事件”在猫扑论坛发布后就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该版版主在对帖子过滤时却删除了一些冷静分析的帖子,而保留了无理谩骂的帖子。④年轻的冲动与激情,在这里,成为了网络运营商家获利的资本。

年轻网民暴行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彰显,之所以会被商家利用,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当中民众自由表达渠道的缺失。从这些网络暴民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缺乏。他们缺少必要的民主生活训练,也缺少有效的自由表达空间或是渠道。比如在基层自治上、在选民与代表的沟通上,在传统媒体上都没有多少表达权。网络的出现,立刻成为民众追捧意见表达的自由空间。缺乏民主修养的中国民众还没学会如何自由表达,却已经奔驰在了信息高速公路,其暴力行为完全在情理之中。这只能怪我们没能提供更多的表达渠道,没有在网络以外建设更多的表达机制,迫使网络承担了更多的表达任务。⑤而网络在中国的发展,承载着民众“自由表达空间”的期待,但真正能形成公众舆论并通过社会信息沟通以及政府决策起作用的成就感并不多。绝大多数网络上的言论与意见没有被足够重视,于是民众反而在这种公共表达空间中累积了更多的愤懑。于是依仗“马甲”在身,看不惯的听不惯的开口就骂,网络暴力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我们的社会仍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转型期。经济上的贫富悬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失调,文化上的“众神狂欢”,加上社会上得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剧烈震荡,都使得观念碰撞、舆论多元成为当代社会的种必然趋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这个匿名的、开放的、管理制度相对宽松的虚拟空间不免成为网民发泄情绪的最好管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天然气燃烧会产生烟尘吗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人们都使用石油能源和煤炭能源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燃料,这种燃料燃烧后会产生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主要有害成分为:未燃烧或燃烧不完全的CH、NOx、CO、CO2、SO2、H2S以及微量的醛、酚、过氧化物、有机酸和含铅、磷汽油所形成的铅、磷污染等。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为了降低传统燃油、燃煤的污染程度,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那么,天然气燃烧会产生烟尘吗?

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所以燃烧后的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天然气根据产地不同,可能还含有少量氮气和硫化氢,如果有这类气体,那么尾气中还含有氮气和二氧化硫,如果供给燃烧的空气量多的话,尾气中还会有氧气.所以,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对大气造成破坏,二氧化硫的空气污染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考虑到含量不高,基本没什么影响。

总的来说,天然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天然气燃烧后的排放污染大大低于传统石油和煤炭燃料,最起码不含铅,一氧化碳降低80%,碳氢化合物降低60%,氮氧化合物降低70%.因此,许多国家已将发展天然气汽车作为一种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更多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固体废弃物产生原因包括人为因数吗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废弃物,就是所说我们不用的垃圾,那么我们就想要多加了解这方面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处理这些东西,才能让我们的身边环境更好一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固体废弃物产生原因包括人为因数吗?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通俗地说,就是“垃圾”。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

所谓废弃物,多指固体废弃物或含多量固体的废弃物,被丢弃的废弃物有可能成为生产的原材料、燃料或消费物品,这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基础。

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伴随着人类社会还在延续,社会化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都会产生废弃物;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的规划、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包装、运输、分配和消费等环节也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即使是利用固体废弃物进行逆生产及相应的逆向物流过程也同样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土地使用的各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市政设施、文化娱乐区、户外空地等都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全社会的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都会产生并排放固体废弃物。

人类活动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有:

1)人类认识能力限制,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如水土流失、森林破坏等;

2)参与规划、设计、制造、运输、消费、管理等活动的人员的技术水平限制,导致资源浪费,如机加工边角边料、不合格产品、不当使用致废产品等;

3)物质变化规律限制,导致物品、物质功能的演变,如甘蔗渣、炉渣、尾矿等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报废产品、腐变食物等;

4)追求自利、自保、奢侈、虚荣心等理性和非理性心理限制,导致资源浪费,如过度包装、一次性用品、奢侈品等;

满足消费者物质占有欲望的将产品使用权(使用价值)物化的商业模式淡化产品供应商的废旧产品回收利用责任,阻碍废旧物品去路,增大废弃物产量。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由我们为大家所了解到的,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怎么产生的以及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我们都可以关注,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颈纹形成跟年龄有关吗 颈纹产生的原因

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脖子上有颈纹,颈纹是很常见的一种肌肤问题,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颈纹会越来越深,去除颈纹一定要趁早。

颈纹形成跟年龄有关吗

颈纹形成跟年龄有关。正常人皱纹的产生原因。一般来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表皮细胞衰老,变得没有活力,细胞代谢不旺,水分减少,胞体塌陷;另一个原因是结缔组织的萎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胶原蛋白减少。而人体在年少期间胶原蛋白是十足的,只有在年岁逐渐增长时,人体所含的胶原蛋白也就开始流失,所以说,颈纹形成跟年龄有关。

颈纹产生的原因

1、长时间低头看手机

一个姿势的长时间动作,会让颈部形成皱纹。尤其是有双下巴的人会更加明显。所以最好不要长时间低头玩手机。

2、紫外线的照射

紫外线是导致皮肤衰老的一大元凶,并且由于颈部肌肤脆弱,对紫外线防御能力较低,造成皮肤松弛和干燥。所以平时对颈部防晒很重要。

3、颈部缺水所致

人的颈部是最容易衰老的,不经常注意就会导致颈纹的产生。颈部的皮肤很脆弱,而且皮脂腺和汗腺也很少,所以很难锁住水分,颈部的皮肤易干燥,所以由于缺水就会产生颈纹,做好颈部肌肤的保湿工作是很重要的。

4、表皮细胞衰老

颈部表皮细胞衰老,变得没有活力,细胞代谢不旺,水分减少,胞体塌陷;

5、紫外线的辐射

平时女性为了露出美丽的锁骨,经常将脖子到锁骨的部分暴露在外面,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夏天的太阳紫外线很强烈,经常照射颈部就会加深颈纹,再加上年龄的增长,颈部的皮肤会越来越松弛,最后颈纹就更加神深了,其实颈部也要注意防晒哦。

6、自然行为习惯

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不停地抬头低头,这种习惯性的动作被无数次地重复着,在颈部就留下了动作后的痕迹,再加上颈部的皮肤层本来就很薄弱,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地就在皮肤表面留下了皱纹痕迹。

防止长颈纹的方法

1、颈部和脸部一样,整天暴露在阳光下,因此早晚都要往颈部涂抹日霜和晚霜。

2、多用冷水洗脸,有助于收紧肌肤。因为热水会带走肌肤上大量的皮脂和水分,从而使皮肤变得更加干燥,更容易出现皱纹。

3、较高的枕头势必会令颈部呈弯曲状,直接导致皱纹的产生,所以尽量要使用较平的枕头。

4、气候较冷、风沙较大时,一定要系好围巾,既防风又保暖,预防皮肤变得干燥。

5、长时间呆在室外的话,出门前最好多涂些含有抗UVA/UVB的保湿乳液。

6、平时尽量保持抬头挺胸的站姿和坐姿。

7、最好不要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会使皮肤表面的水脂化合物含量减少,导致皮肤弹力纤维变性,从而形成皱纹。

8、多吃清淡食物及新鲜蔬果,及时补充纤维和维生素C,也可预防皱纹的产生。

9、用鸡骨头煲汤,鸡骨头里有软骨素,可以提高弹力纤维;用猪蹄炖黄豆,最好是母猪蹄,因为猪蹄里的胶质很丰富,能够提高肌肤的弹性。

如何预防颈纹

1、颈部防晒

这个不多说啦,护肤保养中重中之重。颈部的肌肤比脸部薄,一定要做好日晒防护。看过不少人脸上和颈部是两个颜色的。除了阳伞之类的硬防晒,防晒霜也要擦到位。除了颈部的前方外,颈的两旁、后方和锁骨位置也要确实覆盖到。

2、颈部保湿

上面有说到颈部肌肤皮脂数量少,很容易干燥,想要不产生颈纹,保湿也是重要功课。建议每天早晚使用滋润的颈部产品。一般颈霜中含有的甘油、山梨醇、胶原蛋白或透明质酸等保湿成分;乳木果油、神经酰胺、等锁水成分;还有视黄醇、肌肽等抗皱成分,这些都能有效预防颈纹的产生~

3、避免不良姿势

少低头玩手机。低头一族,也许暂时没发现,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的颈部已经有了几条纹路,所以,别老是低头,很容易有颈纹。

4、不要一直低头看手机

平时看手机的时候建议拿高一点,不要一直低着头看,长时间一个姿势低着头容易产生颈纹。最好不要连续看很久的手机,对眼睛的伤害也很大。

5、进行颈部护理

平时给脸擦水乳、面霜、精华的时候,不要忘记给脖子也涂一些,这样不仅能够预防颈纹,还能让脖子和脸部颜色保持一致,化妆的时候就不会很尴尬啦。

6、按摩颈部皮肤

可以对颈部进行按摩,加强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也可以做一下颈部运动,对白领一族特别有用,缓解脖子、肩颈疲劳。

7、去角质

选用专门为颈部去角质的产品,一个星期就要帮颈部去一次角质,没有老废角质的颈部肌肤会更加嫩滑,颈纹也不容易产生。

8、用护颈霜

选用有针对性功能的护颈霜,能够保湿颈部皮肤,还能够预防颈纹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街头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最为高发的电信诈骗,就是街头诈骗案件了,这些案件的产生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而且有悖于社会和谐进程。那么,街头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街头诈骗案件?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街头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吧!

应对街头诈骗案件的措施

街头诈骗听起来神秘多变,但并非不可预防。可从以下方面打击骗子的诈骗犯罪行为:

1、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向人民群众讲解骗术的形式和手法,尤其是对最易受骗的妇女老人,更要认真细致。在一些公共场所做防骗宣传栏,通过各种渠道揭示骗术本质。通过媒体播放预警提示尽量做到广泛教育,逐渐形成全民打击街头诈骗犯罪的氛围和意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痛恨街头诈骗犯罪的氛围,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街头骗术的欺骗性、危害性,增强抵制上当受骗的自觉性。

2、加强警力布置,进行街面预防。街头诈骗90%发生在公共场所、偏僻路段。公安机关可将警力重点布置安排在街头、公园、偏僻路段等场所,针对当地街头诈骗活动的特点和范围,成立打击街头诈骗犯罪的专业队,坚持公开巡查与秘密侦查相结合。一方面震慑诈骗犯罪,一方面抓获现行。尽量达到提前控制,使不法分子不敢轻易作案,降低了发案率,也避免了案发后的被动局面。

3、加大依法从快惩处。街头诈骗犯罪活动在近几年十分猖獗,给人民群众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相关单位应对街头诈骗的犯罪分子积极侦查,依法从快惩处,使犯罪分子感到法律的威严,感到行骗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街头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

街头诈骗犯罪发生的主观原因

1、原始、淳朴的善良本性是受害人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骗子巧妙的利用人们“人之初,性本善”这一本性,尽心编织出一大堆自己凄惨经历的谎言,在善良老实的群众身上获取不当利益,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2、信息封闭、对外界事物的蒙昧甚至无知给骗子提供可乘之机。骗子设好骗局,但不主动行骗,当你搭讪时便抓住机会巧舌如簧,迷惑人心,骗取财物。这种类型骗局往往让心里有鬼之人不知不觉间陷入其中,行骗者便轻而易举的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3、贪图便宜是受骗者上当受骗的温床。骗子依靠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对受害人通过利益引诱实施诈骗。骗子速战速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往往是让受骗者感到有利可图,或自认为一箭双雕!

街头诈骗犯罪发生的客观原因

1、骗子费尽心思,花样百出。从80年代初,街头诈骗由沿海地区传入内地,它的伪装外衣就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简单的“碰瓷”、“掉包”到现在团伙勾结的“撂诈弹”、“寻医问药”诈骗,骗子们也在不断“进步”,挖空心思预谋更加“完美”的诈骗手法来骗取人民群众的银子。

2、街头诈骗一本万利,不法分子趋之若鹜。比起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街头诈骗具有风险低、收益高、成功率高、欺骗性强等特点。诈骗分子只需要动动嘴皮或默契配合,就可能获得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收入,这就使得众多不法分子加入到街头诈骗犯罪行列中,此类犯罪也就随之增加、花样翻新了。

3、街头诈骗犯罪隐蔽,不易留痕迹,破案难度大。此类犯罪往往在人们眼皮底下、聊天闲逛中发生,等到事主发觉时一般已过了数小时,而且一般只是被害人对骗子的相貌描述,不像盗窃犯罪会留下手印足迹痕迹。这就造成此类案件破案线索少、破案难度大、打击力度不够的现状,这就使得街头诈骗犯罪形成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怎样避免与同学产生矛盾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班级是一个群体,同学与同学之间,有时在所难免的会发生一些矛盾;若大家互不相让,最终有可能演变成打架。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怎样避免与同学产生矛盾?如何避免与同学发生冲突?

避免同学发生冲突的办法如下;

1、同学之间相处要讲团结、讲礼貌、讲文明、讲道德,防止江湖义气等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校园。

2、同学之间因生活琐事(如食堂打饭、图书馆占座、球场运动等)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克制,学会容忍,"退一步海阔天空",千万不能感情冲动,拳脚相加。

3、发现有同学打架时,现场同学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能火上加油。持相同观点者,或遇有老乡受欺侮时,不要推波助澜,避免出现打群架现象。

4、同学聚会时喝酒,要在人员、酒量上严加控制。尤其是对那些喝了酒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的同学,更要控制酒量,劝其少喝,以防酒后滋事,造成不良后果。

避免与同学发生冲突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校园暴力知识,那么就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火山爆发产生什么物质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火山种类有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在一起并在地球的浅部形成岩浆囊。当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造成火山爆发。

还有一种火山的成因是由于板块相互作用,比如在板块的俯冲带或碰撞带,由于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温,一些含水矿物的脱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点,这时也会形成岩浆囊,从而引发火山活动。火山爆发产生什么物质呢?

一般先喷出岩,岩浆从火山喷出地面,然后冷却而形成的岩石。基性的喷出岩为玄武岩,中性的喷出岩为安山岩,酸性的喷出岩为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为粗面岩和响岩。喷出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多呈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玻璃质的黑曜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等喷出岩称为火山玻璃岩。另外还会喷出侵入岩,岩浆未喷出地面而是侵入岩层然后冷却形成的岩石典型:花岗岩。

今天小编对火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能产生酸雨的气体是什么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酸雨对人类危害很大。大家知道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吗?能产生酸雨的气体是什么?接下来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能产生酸雨的气体是什么?小编分析如下: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是酸性气体,与空气中的H2O结合生成相应的酸,再经O2的氧化作用和粉尘的吸附催化作用最终形成硫酸和硝酸,形成酸雨。也就是说能够产生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是酸性气体。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成片死亡。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各位对我们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的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