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银河系内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精选16篇)

浏览

7594

文章

16

篇1:科学家在银河系发现一颗质量能达到太阳的3万倍的黑洞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中有许多天体,黑洞是其中最神秘的。因为它们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到,所以科学家对黑洞知之甚少。只知道黑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以吞噬一切,靠近它的物体,光和电磁场也不例外。银河系中有许多黑洞。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它属于星系级黑洞。

事实上,黑洞的质量也有大有小,恒星黑洞的质量与恒星相同,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3到100倍。银河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属于星系级黑洞,质量可达太阳的431万倍。在银河系中,稳稳地坐在老板的位置上,其他黑洞几乎无法与他相比。

实际上在恒星级别有许多黑洞,那么在星系级别和恒星级别之间有多少个黑洞呢?也就是说,中等质量的黑洞。科学家们继续探索并认为中等质量的黑洞通常比太阳质量高100万到10万倍,但是目前,这样的黑洞很少被发现,因为它们非常罕见。银河层和恒星层之间的大多数黑洞应该出现在宇宙形成之初,但是没有办法把它们转化成巨大的黑洞,因为没有太多被吸收的物质。

其他一些科学家认为,许多恒星级黑洞也有可能在合并后形成,但这样的黑洞也很少,因为许多恒星级黑洞合并在一起需要很长时间。

日本天文学家以前曾在银河系中观察到一种恒星重力现象,这也可能表明一个黑洞将一颗恒星撕成碎片并产生一种耀斑现象。很有可能在这个地方藏着一个黑洞,科学家认为黑洞的质量是地球的30,000倍,是一个中等质量的黑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银河系发现三个巨型黑洞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发现三个巨型黑洞

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穹苍之中发现三个巨型黑洞,虽然黑洞是身处在银河系之中,但天文学家质疑,黑洞是否比银河系更早诞生。

三个新发现的超级巨型黑洞,位於距离地球五千万至一亿光年的室女及白羊星座。虽然一光年相等於大约十万亿公里,但以宇宙天体的标准而言,就等於是左邻右里而已。

地球与黑洞靠近也非不寻常,不寻常是黑洞的巨大程度,这三个黑洞,每个的质量是我们太阳的五千万至一亿倍,这在黑洞之中较为少见,已知的同类”巨无霸“黑洞只有二十个,其他大部分的黑洞,质量仅为太阳的数倍。

密歇根州大学的研究员里奇史通表示,这三个大型黑洞是类星体的残余物质,类星体是极光量的物体,在火星般大的范围内,光照程度等於一万亿个太阳。里奇史通指出,类星体在银河系的大部分星球形成前便已出现,如果三个巨型黑洞是来自类星体,它们可能在类星体年代的高峰期便已出现,亦即宇宙大约有十亿年历史的时期,那么,究竟先有银河系抑或先有黑洞,便成为天文学家下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的证据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证据

天文学家早就提出,在银河系中央一个名叫人马座 A 的区域可能盘踞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但一直没有直接的观测证据支持这一假设。美国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他们在这一区域边缘观测到了一次 X 射线爆发,从而首次为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这次 X 射线爆发是 2000 年 10 月 26 日由正在环地轨道上的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 射线望远镜观测到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 6 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这次 X 射线爆发持续了约 3 个小时,其间曾变得黯淡并消失,经过大约 10 分钟后又重新出现。

科学家说,这消失与重现之间的 10 分钟是证明人马座 A 区域存在一个黑洞的关键,它表明 X 射线穿越该区域所需的时间约为 10 分钟,由于 X 射线的穿越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因而可以推断该区域尺寸不会超过光在 10 分钟内走过的距离。结合以前的观测,科学家推算出,这个质量超过 260 万个太阳质量的区域,直径不超过 1.5 亿公里。密度如此之大的天体,只可能是一个黑洞。

据认为,这次 X 射线爆发可能是一颗彗星在被黑洞吞噬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一发现是关于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迄今最有力的证据。但研究人员说,它还不是绝对的确定性证据,这些 X 射线也有可能是从位于同一方向、但距离比银河系中心近或远得多的其它天文事件产生的。科学家们将利用空中和地面望远境对人马座 A 区域进行重复观测,希望能确认这一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银河系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的质量是太阳的多少倍?宇宙有多少颗恒星?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物质约90%集中在恒星内,银河系里还有气体和尘埃,其含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0%。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万亿倍,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的总和。银河系所有的恒星的总质量倾向于认为有7000亿个太阳质量,而据计算,1颗恒星的平均质量是太阳的质量的0.7倍,那么7000亿个太阳质量也就是意味着有10000亿颗恒星了。宇宙中太约有800亿-1250亿个星系,有着800万亿亿颗恒星,其误差是10倍左右,也有人计算是5000万亿亿颗恒星,与实际情况不会超过6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悟空探测卫星发现超大质量黑洞的伽马射线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悟空号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系列卫星的首发星,它不仅拥有能够洞察宇宙暗物质的眼睛,而且其观测能段范围之宽、能量分辨率之优,超过国际上其他同类探测器,性能优越,可谓神通广大,而且悟空探测卫星发现超大质量黑洞伽马射线

近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近两个月内频繁记录到来自超大质量黑洞CTA102的伽马射线爆发。这是暗物质卫星科研团队自卫星上天后首次发布观测成果。“悟空”观测到的现象表明,黑洞CTA102正经历新一轮活跃期。

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暗物质卫星项目团队成员徐遵磊介绍,宇宙中广泛存在着一类称作超大质量黑洞的天体,几乎在每个大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至少一个这样的黑洞,包括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也同样如此。它们的质量大到数百亿倍太阳质量,小的也有数十万倍太阳质量。特别是有些巨型黑洞在宇宙极早期就已经存在了。它们如何形成,如何随着宇宙演变,如何反作用于星系演化等问题都是未解之谜。这些黑洞是不折不扣的宇宙“妖怪”。其中有一类这样的黑洞在大量地“吞噬”着其周围物质,“吞噬”过程中物质聚集形成吸积盘并且产生强有力的喷流,使其表现得异常明亮。这一类天体称作活动星系核,它们占所有星系的比例不到10%。

CTA102便是这样一个活动星系核,其距离太阳系大约80亿光年,黑洞质量约8.5亿倍太阳质量。关于CTA102,历史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63年CTA102第一次在无线电波段被发现时,人们曾经一度认为这就是外星文明发出的信号。甚至当后来看到变化的无线电信号时,还有人认为是高级智慧文明在作祟。进一步的观测发现它其实是一个活跃的黑洞,在吸积物质的时候形成巨大的喷流,产生相对论性粒子并辐射出从无线电直至伽马射线波段的电磁波。CTA102上一次比较剧烈的活动发生在2012年。

我国于2015年底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主要目标就是通过空间观测宇宙射线和伽马射线,来探索宇宙暗物质和类似黑洞这样的宇宙“妖怪”。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卫星团队介绍,自今年10月以来,“悟空”频繁捕捉到来自CTA102的伽马射线辐射。特别是11月23日以后,“悟空”记录到明显增强的伽马射线爆发现象,这一爆发在2016年12月16日达到峰值。记录到的最高光子能量约620亿电子伏特,相当于静止质子等效能量的66倍。

这一观测结果也得到其他设备的印证。紫金山天文台1米近地天体巡天望远镜也观测到CTA102的此轮爆发。根据望远镜记录,在2016年6月18日至12月20日之间,CTA102亮度持续增强。

徐遵磊称:“CTA102是‘悟空’捕获的第一个‘小妖’。借助其火眼金睛,我们相信在未来它必将抓获更多的各色宇宙‘妖怪’,为我们认识宇宙万象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NASA发现拥有超大质量黑洞的最小星系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据报道,它的直径只有大约300光年。在M60-UCD1的中心,天文学家观察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个黑洞的质量是银河系黑洞的五倍。至于密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如果一个人抬头看地球上的恒星,在银河系中只能看到大约4000颗行星,而在M60-UCD1中有100万颗。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这一发现使他们确信,在外层空间一定还有其他具有超大质量黑洞的致密星系。此外,他们还认为这一发现有可能证明M60-UCD1等矮星系是爆炸后较大星系的残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银河系中央有一个超大的黑洞,相当于400万个太阳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南方天文台证实在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联合科学绘图小组依靠重力实验室的超大型望远镜。这一观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当这颗名为S2的恒星进入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时,它会发出三组明亮的红外辐射耀斑,大约是光速的30%。

该团队的奥利弗·普夫兴奋地说,看到物质以光速的30%在黑洞周围运动真是不可思议。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人马座A*有一个黑洞。

据报道,这个地区大约有400万个太阳

根据这一发现,一批新的黑洞科学和物理理论有望慢慢出现。

数据显示黑洞是特殊的天体,无法直接观测。我们可以间接地知道它的存在和性质,并观察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关于黑洞存在的信息可以通过物体被吸进之前发出的高热和伽马射线的“边缘信息”获得。据推测,黑洞的存在也可以通过间接观察恒星或星际云的轨道来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质量相当于500个太阳的黑洞被发现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质量相当于 500 个太阳黑洞发现

美国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星期三宣称,一名英国天文学家已在 M82 星系里,发现一个质量相当于 500 个太阳的中等质量黑洞。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黑洞是一种质量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在它周围区域里,引力很强,连光也无法逃逸。人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只能通过观察黑洞附近正在被“吞食”的物质来确认它的存在。

在这之前,人们已在宇宙中发现了多个黑洞,其中一部分是盘踞在星系中央、质量相当于数 10 亿个太阳的超大型黑洞,其余的是质量与太阳相当的小型黑洞。中等质量的黑洞一直是“缺失的一环”。

根据美国宇航局提供的资料, M82 星系距地球 1200 到 1500 万光年。几年前,曾有科学家根据卫星数据提出, M82 星系里可能存在一个黑洞,但由于卫星观测精度有限,这一假说一直未被证实。一光年约等于10 万亿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最新研究结果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是太阳的2100亿倍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研究结果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是太阳的2100亿倍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太空(罗辑/编译):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对银河系的质量进行了精确计算,最新的结果认为我们的银河系质量大约是太阳的2100亿倍,包括银河系边缘拥有数千颗恒星的恒星团。科学家通过超级计算机运行后获得了银河系质量分布图,目前计算出的银河系质量是最为精确的,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银河系的结构进行研究,比如银河系的跨度等。之前我们对银河系质量的估计来自观测恒星移动的速度,其中拥有巨大的误差。

在银河系附近还有大量的暗物质无法观测,大多数恒星聚集在4万光年的半径内,之外几乎完全是由暗物质统治,因此银河系内还有许多无法观测到的暗物质质量。目前科学家正在使用斯隆数字巡天,以便对银河系内的恒星进行更加精确定位。银河系的大小在宇宙中应当属于中流水平,不会太“重”也不会太“瘦”,下一步科学家计划继续对银河系质量进行研究,并与宇宙中的其他星系进行对比。本项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密集超大质量黑洞群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黑洞是指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无限大,但体积无限小的天体。由于其无法直接观测,因此科学家们对很难对其进行研究。不过好在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近日,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密集超大质量黑洞群。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太空总署的“钱德拉”X射线观测器,以及印度巨米波电波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制作X射线图片。在该图片中天文学家发现人类宇宙观测史上最为密集的超大质量黑洞群。

若以地球的密度标准计算,该黑洞群的密度约相当于5000个地球分布于全月球表面。

据悉,发现结果上周已在德州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公布。在会议上,专家同时发表另一项星系群研究的结果,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研究员发现,两个距离地球约200亿光年的巨型星系群埃布尔3411和埃布尔3412,与相邻的超大质量黑洞相撞后,两个星系群的热气层互相穿透,当中粒子的能量之高为“宇宙罕见”。正因为如此,天文学家将此现象形容为“惊人的宇宙粒子加速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银河系中心附近存在多少黑洞?现在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据估计,整个星系中有数百万个黑洞,在星系中心附近有数万个黑洞,但是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并确认了星系中心的几个黑洞。

天文观测数据显示,银河系大约有136亿年历史。美国宇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银河系有1.5万亿倍的太阳质量和近2000亿颗恒星。

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大质量恒星很可能在演化结束时形成黑洞。这样的黑洞通常是太阳质量的3到100倍,然后通过吞噬或合并其他恒星形成更大质量的黑洞。

大质量恒星的寿命通常很短。在银河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一定形成了许多这样的黑洞。据保守估计,其中有数百万甚至超过1亿。然而,这种黑洞的质量太小,它们在近距离吸收了物质。他们中的大多数相对平静,这使得人类很难找到他们。

当一颗行星被黑洞吞噬时,黑洞会释放出强烈的伽马射线和X射线,然后被人类观察到。如果黑洞和恒星形成双星系统,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恒星的异常行为来发现黑洞。

例如,人类发现并证实的第一个黑洞“天鹅座X-1”是一个双星系统,由一个质量为太阳8.7倍的黑洞和一颗质量约为太阳30倍的恒星组成。天文学家首先发现了黑洞发出的异常X射线,然后通过恒星轨道证实了黑洞的存在

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人马座A*”,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400万倍。还有一个中等质量的黑洞,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300倍(3光年)。2018年,哥伦比亚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的人马座A*附近总共发现了12个黑洞,并于4月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它们。

这些黑洞只是银河系中的冰山一角。据估计,在银河系的中心附近有成千上万个黑洞,但是大多数都很难观察到,所以它们也被称为“看不见的黑洞”。天文观测还表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基本上是古老的恒星,平均年龄为100亿年。由于大质量恒星的年龄很短,它们早已演化成中子星或黑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家发现83个和宇宙一样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SlashGear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了83个超大质量黑洞,几乎与已知宇宙一样古老。这项研究中的黑洞是由它们的亮度决定的——下图中的红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超级明亮的活跃能量核心,形成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气体聚集在中心。

负责本周报告的团队使用了三台大型望远镜。这些望远镜是斯巴鲁望远镜;智利的双子座南站望远镜和西班牙在拉帕尔马岛的大望远镜。他们使用高速扫描数据来观察黑洞活动的潜在候选者。

超级超级超级相机是日本国家天文台斯巴鲁望远镜的一部分。

这些超大质量黑洞大约有130亿年历史。目前对大爆炸的估计设定在大约133亿年前,而地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这使得这些密度最大的天体在我们的宇宙第一次膨胀后仅约3亿年。

下面你会看到艺术家对超大质量黑洞的印象——类星体,它们从中心发出大量的光和能量。这张照片是由林佳树松冈提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科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遥远超大质量黑洞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历史上最遥远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8亿倍。这与今天在宇宙中发现的黑洞非常不同。以前发现的黑洞质量很少超过太阳质量几十倍。

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罗伯特·辛科说:“这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但是宇宙太年轻了,不应该存在。宇宙不足以创造出如此巨大的黑洞,这很令人费解。”

美国宇航局表示,科学家们推测,一定有特殊的条件允许黑洞快速成长,但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在银河系中心发,有个比太阳还重10万倍的黑洞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质量是太阳10万倍的黑洞。这个黑洞是迄今为止银河系中发现的第二大黑洞,仅次于人马座A*。日本科学家发现黑洞隐藏在离地球约25000光年的气体云中。

这个黑洞被科学家归类为“中等质量黑洞”,它的发现填补了理解超大质量黑洞形成机制的空白。

科学家利用位于南美洲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发现了分子云中的黑洞。这种先进设备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使科学家能够观察到离银河系中心点只有195光年远的气体云。

在此之前,天文学家仅仅从理论上预测了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但是他们从未在实际观测中发现任何真实的情况--直到现在。

根据最新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对星系、恒星甚至生命的出现至关重要。关于这项工作的论文已经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这将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像银河系中心这样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产生并成长为如此大的质量的。

当宇宙相对年轻时,更小的黑洞出现了。科学家认为,这些黑洞可能是孕育后来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它们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巨大的质量。

很难找到黑洞,因为它们是完全黑暗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有线索可以引导我们找到它们。

黑洞是一个特殊的时空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重力非常强,没有任何物体甚至光可以从中逃脱。日本庆应大学科学技术部的冈本教授和他的同事利用计算机模拟发现了银河系中心区域附近气体云的非理性高速运动,从而推断出这个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此外,研究小组还注意到,整个分子云团发出的辐射特征与银河核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缩小版本非常相似。

冈彭志教授指出,天文学中有一个共识,即质量超过太阳100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通常存在于大型星系的核心,但它们的起源仍不清楚。

他说:“由于密集星团中恒星不受控制的合并,中等质量的黑洞已经形成。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这些中等质量的黑洞在银河核心融合,最终形成超大质量的黑洞。在此之前,虽然有几个中等质量黑洞的可疑目标,但没有一个被最终确认。最近,我们在银河系中心附近观察到一个气体云。根据仔细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有一个质量约为太阳10万倍的致密天体。”

冈彭志教授说,这个中等质量的黑洞似乎并不活跃,因为它并没有消耗太多的周围物质。

然而,尽管它在真实的科学和科幻小说中都是一个非常流行的主题,黑洞的概念只存在了大约100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它。

冈彭志教授说:“黑洞这个术语直到1967年才被首次使用,我们在46年前才发现了第一个黑洞。未来对高速致密天体的观测,类似于我们研究中的观测,可能会增加不发光的隐藏黑洞的数量,从而为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更多的样本。这将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7亿光年外,有个质量是太阳400亿倍的黑洞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美国杂志《新闻周刊》6日的报道,科学家在距离地球7亿光年的霍尔姆15A星系团中发现了一个质量太阳400亿倍的超大质量黑洞。如果得到证实,它将是该地区最大的超大质量黑洞,半径约为10亿光年。

负责这项研究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克努特·施梅根说,霍尔姆15A是一个明亮的星系团,其核心已经耗尽,这是不寻常的。在最近的研究中,他们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型望远镜(VLT)来观察霍尔姆15A的耗尽核心。

他们发现在它的核心有一个质量是太阳400亿倍的超大质量黑洞。相比之下,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的质量是太阳的460万倍。

研究人员说:“这是在当地宇宙中直接动态探测到的最大质量黑洞。考虑到它所在星系的性质,它比预期大4-9倍。此外,它可能是由两个核心耗尽的椭圆星系合并而成的。”霍尔姆15A中导致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环境“可能很罕见”,但它表明这种大小的黑洞可能存在。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和气候物理学教授安德鲁·科茨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这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400亿倍,这使它成为我们这个地区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皇家天文学会在2018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利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的数据,他们在35亿光年外的72个星系中发现了一组“超大质量”黑洞,其中一半是太阳质量的100亿倍。

该研究论文的作者、西班牙空间科学研究所的马尔默斯库阿说:“我们发现了比预期大得多的黑洞。它们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它们出生了,还是因为一些理想的条件允许它们在数十亿年后变得如此巨大,而我们仍然无法知道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哈勃望远镜发现两个中等质量黑洞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哈勃望远镜发现两个中等质量黑洞

美国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新观测到两个中等质量黑洞的迹象,这一重要发现不仅为研究黑洞家族的演变补上“缺失的一环”,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星系结构的形成等天文学基本问题。

天文学家们近日在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新观测到的两个黑洞之一位于飞马星座的 M15 球状星团,距地球 3.2 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 4000 倍。另一个黑洞位于仙女星系的 G1 星团中,质量相当于 2 万个太阳,距离地球 220 万光年。M15 和 G1 这两个星团都包含着大量紧凑排列的恒星,其中一些恒星相当古老,诞生于距今 100 多亿年前。

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在它强大的引力下,连光都无法逃逸。迄今,宇宙中已知的黑洞主要有超巨黑洞和小质量黑洞两类。超巨黑洞一般存在于星系的中心,质量达到太阳的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小质量黑洞质量与太阳基本处于一个数量级,据认为主要由质量相当太阳 10 倍左右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形成。

在已知两种黑洞之间是否还有“中间产品”?这是天文学界争论多年的一个话题。“哈勃”的新观测结果为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确切证明,使小质量黑洞与超巨黑洞之间有了联系。此外,这一发现还为解释黑洞、特别是超巨黑洞的成因提供了新线索。

早先的一些观测显示,位于星系中心的超巨黑洞,质量一般为星系总质量的 0.5%左右。新发现的两个中等质量黑洞与所处的星团之间也有着类似比例,而星团的质量通常只有星系的万分之一。天文学家们指出,这意味着黑洞与其赖以依存的宇宙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发现的本质规律。

目前,关于超巨黑洞的形成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它可能是随着星系的诞生一次性产生的。但也有天文学家推测,超巨黑洞是以质量更小的黑洞为基础形成的,后者就好比是一些“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成了巨型黑洞。中等质量黑洞的发现为黑洞形成“进化论”提供了新的支持。天文学家们说,这些中等质量黑洞很可能是最后形成超巨黑洞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