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月球上的工作是什么(推荐20篇)

浏览

4625

文章

326

篇1:刘建军:月球守望者

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中国第一艘探月飞船嫦娥三号降落在月球表面,将中国漫步月球的梦想带到了“玉宫的高度”。

在那个时候和那个时刻,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看到了这一场景,并且百感交集。嫦娥工程不仅体现了飞行中国人的梦想,也体现了无数宇航员的汗水和心血。

回忆当时的情景,刘建军不无兴奋:“嫦娥三号成功后,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当时,秘书长Xi在采访中说了一句话。我们把月亮的脚印和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铭刻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历史上。"

2002年,刘建军博士毕业后进入国家天文台。当时,他只是大系统中的一个普通成员。2007年11月5日,当嫦娥一号近几个月来首次成功刹车时,栾、孙家栋和欧阳自远三位院士拥抱并哭泣。这一幕感动了电视屏幕外的许多人,也感动了刘建军。

嫦娥三号发射后,刘建军成为地面应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这一次,刘建军经历了难以形容的兴奋。

“应该说,当时的感觉非常激动人心,也就是说,我担心失败,或者我的处理过程会有问题,等等。因此,我看到一幅又一幅的图片在这个月的秋天之后回到地面,直到最后一帧数据被冻结,然后我不知道它处于什么状态,也就是说,我特别兴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成功可以在瞬间判断,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努力。这是地面应用系统的节奏。这听起来很浪漫,但很难做到,这意味着一年到头都过着混乱的时间和颠倒的生活。

然而,这些艰辛对刘建军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最大的困难是工作本身。在月球探测工程的五大系统中,地面应用系统是嫦娥工程的一个新系统。作为地面应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刘建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嫦娥三号第一次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如果测量月球,它将被雷达探测到,这是世界上没有人做过的。然后是天空测量和地球观测。此外,从技术上讲,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工作。这不同于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遥感探测。属于月球表面现场巡逻探测。因此,它的许多未知环境是整个实现过程中的难点。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虚拟的月球环境,然后为科学家提供一个虚拟的月球表面环境,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月球车在月球上处于何种状态。这也是我们在嫦娥三号正在做的一项非常重要和困难的任务。”

刘建军带领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地面应用系统遥感科学探测子系统的建设,成功完成了嫦娥三号的任务准备、在轨测试和月球遥感科学探测,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完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通过集思广益和自主创新,中国已逐步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探测数据处理系统。整个月球的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内外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基础数据。

刘建军说:“实现我们的探月梦想就是实现我的梦想。”2016年,刘建军担任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项目地面应用系统的首席设计师。同年6月,刘建军被任命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这样的荣誉,刘建军保持谦虚:“这种荣誉非常罕见。我也这么认为如果我没有参加月球探索项目,我肯定不会获得这个奖项。我实际上只是这项任务的代表。从内心来说,我想我非常感激。我想我可以参与其中,然后做出我自己的贡献。最后,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完成是民族自豪感或国家荣誉的集中体现。我也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为什么在月球上指南针找不着北?指南针是什么原理?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因为指南针原理,是依靠地理南极(磁场北极),离开了地球,就会失效。指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从而辨别方向。

关于指南针: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月球概貌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概貌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 384401 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的平均直径为 3476 千米,比地球直径的 1/4 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约 7350 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 1/81;月面的重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 1/6。月球与地球同龄,大约为 46 亿年。月岩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岩石基本相似。

月球的表面积非常小,只有 3800 万平方千米。月面上主要有两种地形。一种是由凝固的熔岩构成的盆地,被天文学家称之为月海。月海主要集中在月球的正面。另一种地形是为数众多的环形山和林立的山峰。大多数环形山是约 40 亿年以前形成的。较为年轻的环形山,一般都具有辐射纹。除此之外,月球上还有陡峭的峭壁和弯曲的裂缝(宽的叫月谷,窄的叫月溪)。

月球以每秒 1.02 千米的速度,在稍扁的轨道上绕地球公转。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27 日 7 时 43 分 11.5 秒,为一个恒星月。月球自转与公转同步,即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恰好等于公转一周的时间,所以月球总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液态水,没有天气变化。月球的面貌总是保持不变,月球上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即使在太阳照射的“白天”,月球上的天空仍然是黑暗的。月球的起源“月球起源”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但今天天文学家对此仍然是众说纷纭。18 世纪以来的月球起源假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即同源说、分裂说和俘获说。太阳系家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类终于站在了月球上面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阿姆斯特朗他们这次登月飞行共用了 195 小时又 18 分钟的时间,在离开月球前他们将登月舱的底座留在月面,作为这次访问月球的永久性纪念碑。在它上面的一块饰板上刻着美国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和三个宇航员的姓名: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尤金·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纪念碑上还有一行题字:“公元 1969 年 7 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们第一次在这里踏上月球,我们为全人类而平安地来到这里。”

阿波罗登月飞行共进行了 7 次,参加的航天员共 21 人,其中有 12 人登上了月球。阿波罗登月,除考察外,还在月球上建立了核动力科学站;驾驶月球车进行活动;采集的月岩月土标本达 400 千克,都带回地球作进一步科学分析。

阿波罗登月探险的成功,无疑具有伟大的科学和技术意义,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而到达别的天体,是人类向太空渗透的新里程碑,是一次飞跃。在人类向太空继续渗透,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月球还将成为桥头堡。登月的成功,也为人类开拓新的疆域,开发利用月球创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月球上的He-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上的 He-3

月球表面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He-3),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

当日射微粒流吹袭月球表面时,氦-3 就开始在粉末状的土层中沉积下来。流星击中月球时,土层溅起再均匀地洒落。几十亿年后,月球表面几米深的土层已遍布氦-3。科学家于 1939 年发现氦-3,迄今也只收集到几百磅,主要取自核武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1969 年,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发现了氦-3。氦-3 由于燃烧效率极高,又不产生放射性污染物,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理想燃料。这种物质在地球上极其稀有,月球上却比比皆是。

氚和氘作为第一代核燃料,被广泛应用于热核反应堆。与氦-3 相比,氚和氘的发电效率相当低。而且百分之八十的燃烧能量以放射性中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加重了安全隐患。如果用氦-3 和氘发电,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微乎其微,把核电站建在闹市区也无需担心。无辐射的优点还使氦-3 成为航天飞机的理想燃料,去掉防辐射层的舱体重量减轻,增加了有效负荷。

地球人口预计到 2050 年将膨胀到 120 亿,能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据估计,月球上的氦-3 储量约在 100 万吨,可供人类使用几千年。用航天飞机运载 25 吨氦-3 回地球,可以满足美国一年的能源需求。按石油的燃烧效率计算,一吨氦-3 价值 40 亿美元。

由于美国航宇局的试验还很不成熟,提炼氦-3缺乏可行性。以目前的方法提炼 70 吨氦-3,要把 100 万吨月球土壤加热至摄氏 800 度。科学家反对掠夺性开采月球,希望以月球作为跳板,到土星和天王星的大气层中采集氦-3。从而建立太空加油站,实现人类星际旅行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飞向月球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飞向月球

(1)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尔科夫斯曾断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1961年5月,即在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后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苏联。这项计划以”阿波罗”命名,大约耗资250亿美元。

(2)1964年,”阿波罗”飞船问世。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向月球飞去。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于20日凌晨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了了一大步。”

(3)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7艘载人登月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因途中出故障未实现登月,其余6次成功的登月中共有12人在月球表面着陆,带回386千克的月球岩石。”阿波罗--13”号的受挫使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担心再次遭到失败,于是计划中的最后3次登月飞行被取消了。

(4)90年代,月球探测再度增温。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始终吸引着人类。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

(5)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者”探测器。”月球探测者”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并绘制月球表面的引力图。3月5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月球探测者”传回的数据表明月球上存在水,估计月球两极存在1100万—3.3亿吨的水冰。此后美国航天局披露了一项在月球建立居民点的宏伟计划。这项计划包括在月球南极建立开发中心,所需材料直接取自月球。由于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铝和铁以及硅,只要解决技术问题,则建筑材料和能源均不成问题。

(6)目前,俄罗斯也在实施新的月球计划,其最终目的是在月球上开采氦的同位素——氦-3。氦-3是一种核燃料,地球上极为贫乏,而在月球上极为丰富,几十吨的氦-3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

(7)总而言之,月球这块净土很快就会被打破沉寂,那时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景象,这仍然是一个诱人的待解之谜。

1、本文以为顺序,主要介绍了。

2、(1)段画线的句子中,“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则形象地说明了。

3、说说你对(2)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4、(5)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估计”一词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

答:

5、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试将(2)段中加点的语句”向月球飞去”用几个短句来表述(可以选择恰当的动词或运用倏格),使之更富有表现力。

6、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再加上你的联想和想像,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人类探测月球的目的有哪些。

答:

参考答案:

1、时间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或:人类飞向月球的历程)2、地球是人类的发祥地(或:地球是人类早期生存、发展的地方)人类要向地球以外的太空发展(或:人类要飞向太空)3、”一小步”是写实,是说这一步距离短;“一大步”是比喻义,是说这一步代表人类登上月球,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巨大突破。4、这只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未经实际测算,不是确数,必须有”估计”一词。5、吐着火舌,划破长空,载着人类的希望飞离地球,向着人们向往已久的”月宫’飞去(至少两个短句,符合生动形象的要求即可)6、开发矿物资源;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移民月宫,解决地球人口膨胀及环境污染问题;在月球上建工厂,开田地,进行工农业生产;到月球去旅游;建立军事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铺设输气管也能为月球输送氧气?

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将在月球上建立大型定居点,并围绕地球运行大型人造卫星,以开发月球和宇宙中的宝贵资源。这些大规模的宇宙聚居地拥有大量的人口,有些甚至有数千万。除了人群之外,许多动物,如狗、猫、鸡甚至猪,都将在未来被迁移到另一个繁荣的世界。

然而,月球上没有人类和动物最需要的空气。如果用宇宙飞船将空气从地球运送到月球,每公斤要花费数万元,这不仅昂贵,而且不能大量供应,特别是如果不能像自来水一样持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科学家们设想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太空居住区种植植物,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第二是铺设一条长输气管道,将地球上的空气持续输送到太空定居点。

你可能会感到惊讶: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84,400公里,更不用说铺设管道需要经过一个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地球上,铺设长管道是不容易的,长管道绕地球赤道大约10圈!

是的,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神奇的计划。他们可以用“光”来制造管子,而不是用固体材料来制造管子!

你可能会更惊讶:你怎么能用你抓不到或摸不到的东西做管道呢?此外,将来当“光管”被用来输送空气和氧气时,不是所有的气体都用完了吗?是的,这正是现代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这个新颖方案的吸引力所在。

激光——这是众所周知的现代“神圣之光”。激光具有功率高、方向准确、发散角小、不受地球引力影响等优点。此外,它还有一个人们不熟悉的特点,即“不渗透性”。换句话说,激光束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普通气体无法穿透它!正是在这个新发现的点上,科学家们构想出了宇宙空气管。

普通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是一条实线。如果用长圆柱形红宝石激光器发射激光,从环形截面输出端发射的激光将是管状的。你可能不明白,让我们举个例子。从水龙头流出的水总是一条“坚固”的水管。如果把一个比出水口小的圆木块放在水龙头出水口的中央,水就会从圆木块周围涌出,形成一个“空心”水管。奇妙的“光管”与其情况相似。

在这种“光管”中,光束的分布是在中心的最小能量密度,即光子的最小数量,并且靠近圆周的能量密度越大,即光子越多,在圆周上达到的最大能量密度、光子的最大数量和最接近的排列,从而气体不能从其渗透,因此,“光壁”可以像固体管壁一样“包含”气体。

如何“假装”?当激光器启动并形成“光导管”时,气体从“光导管”的中心部分注入。当光子快速前进时,注入的气体被光子“夹住”,同时向前飞奔,从而实现气体在“光管”中的输送。

气体在“光管”中的传输与液体在水管中的传输有些不同。当液体在水管中输送时,由于水和管壁之间的摩擦,输送时能量会减少,速度会减慢。这就是我们使用自来水的原因,管道离水塔越近,水就越急,离开水塔的速度就越慢。当气体在“光管”中传输时,气体不会由于与“光壁”的摩擦而损失能量,而是由于与“光壁”的接触而运行得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光墙”不同于固体水管墙,它是由快速向前移动的光子组成的。当它遇到气体分子时,它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这真是太棒了!

目前,科学家设想的“光导管”只能在短距离内进行测试。根据目前的激光技术水平,如果用激光向月球输送气体,这个装置的直径将达到89米,月球上的接收装置将是地球上的两倍,即178米。这不是目前理想的实用标准。但是科学家们预计,随着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发射器直径可以减少到25米,接收器可以减少到50米。那时,从地球到月球,或者从地球到宇宙中的定居点,它可以用来运输大量的空气和氧气!

人类已经实现了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人类用双脚踏上了神秘的月球。至于地球周围的空间,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对月球和地球周围宇宙的大规模探索已经“触手可及”。未来的宇宙气体管道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月球背面地形的主要特征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背面的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击坑,如太阳系第二大的撞击坑,南极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而平坦的月海则相对较少。在月球背面,来自地球的电波干扰会被遮蔽。

在地-月系统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转逐渐减缓,最终导致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此后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从地球上始终不能完全看见月球的另一面(背面仅有18%可因天秤动和视差而被观测),因此被称为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和月球暗面是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上阳光照不到的月球半球,这两者只有在满月时是相同的,但是,一般世俗所谓的黑暗的月球通常是指月球背面。不考虑地球对月球的遮挡时,月球正面和背面接收到的太阳光量几乎是相等的,考虑日食等因素时,月球背面直接获得的阳光比月球正面还要多一些。但是,因为地球也会将阳光反射至月球,因此月球正面的总亮度会比背面略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指南针在月球上能正确指引方向吗 指南针的原理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指南针月球上不能正确指引方向。因为月球周围的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0,如此弱的磁场强度,对于指南针这种常规仪器来讲几乎等同于没有。

指南针之所以能指方向,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南北极在地球两端,根据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南针的北极和地磁的南极相互吸引,指南针的南极与地磁的北极相互吸引。当指南针静止时,它的北极就指向地球的北端,南极就指向地球的南端,从而为人们指引方向。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现代,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球除了月球还有其他卫星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在同月亮相等距离的地方,有两个气体云,和月亮一起在围绕着地球运转。

我们的地球有一颗美丽的天然卫星——月亮。如果有人问,地球还有什么其他的卫星没有?也许你会立刻回答:地球哪来第二个卫星,要不就是还有人造的卫星。

如果有人这样回答:地球除了月亮和人造卫星以外,还有两个“天然卫星”。你会觉得怎样?

事情是这样:天文学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在同月亮相等距离的地方,有两个气体云,和月亮一起在围绕着地球运转。

这两个气体云都在月亮轨道上,其中一个位于月亮前60度处,另一个在月亮后60度处,相距月亮都大约是40万公里。它们正好和月亮、地球形成两个等边三角形。最早是在1956年10月观测到的,1960年3月6日和4月6日还拍摄到了它们的照片。但到1961年3、4月和9月间才正式证实它们的存在,经过确定每个云状物都是由一些大小不等的物质微粒组成,各占角直径达几度范围。

要观测它们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当无月的星夜,又要在它们和太阳处于相反方向时,才能比较明亮,有可能被我们观测到。气体云反射的太阳光相当暗淡,即使是银河的光辉,也会盖过它们。观测的条件相当苛刻,因此很难被一般人所发现。

这两团奇怪的气体云,是不是月亮的伴侣,能不能称得上是天体呢?

当然,象彗星那样由气体组成的物体,也可以叫天体。这两块气体云是不是比彗星的气体更稀薄些呢?能不能称得上是地球的新发现的卫星?这些问题都要天文学家们继续作进一歩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交易所持有的BTC下降,比特币价格基本处于”月球模式 ”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分析人士认为,比特币的链上基本面指向2017年牛市。

尽管一个月的比特币(BTC)价格走势平稳,但链上指标显示比特币可能正准备迎来牛市。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链上分析公司,CryptoQuant和glassnode的数据,自年初以来,现货交易所持有的比特币数量一直在减少。

加密货币分析师Willy Woo指出,这种趋势变化对比特币极为有利,因为这表明对资产的需求增加,并且有兴趣持有作为价值存储的资产。

Woo发推文:“当现货交易所上的硬币下降时,这表明有新买家涌入,将硬币从市场上挖走并将其转移到冷藏库HODL中,我们现在看到了新的HODLer。非常宏观看涨。”

比特币即期外汇储备。资料来源:CryptoQuant

根据CryptoQuant的数据,虽然现货交易所持有的硬币数量减少也可能导致大量涌入衍生品交易所,但从前者到后者的流量也一直在减少。

BitMEX比特币流向所有交易所。资料来源:CryptoQuant

最近针对CFTC和DOJ针对BitMEX交易所采取的法律行动可能会加剧从衍生品交易所到现货交易所和硬钱包的流动。

当前积累类似于2017

现货交易所持有的硬币趋势在2020年初开始发生变化,为交易者描绘了一幅熟悉的图画。下跌类似于2016年底的积累阶段,这反过来又推动了2017年牛市,比特币价格达到了历史新高的20,089美元。

交易所的比特币余额。资料来源:glassnode

这两个阶段都发生了值得注意的事件,例如2017年由Winklevoss双胞胎领导的比特币ETF的前景以及商业情报巨头MicroStrategy最近的疯狂购买。根据Woo的说法,市场未能对这些链上指标做出反应。

他发了推文: “这是我比特币职业生涯中的几次(基本情况(来自基础设施参与者的链上数据和指标)处于月球模式),但市场并未因此而醒来。他们将在2021年之前实现。这是自2016年中以来我从未见过的机会。”DeFi低迷为比特币让路

从宏观角度来看,比特币在交易所中的储备正在枯竭,这是比特币的看涨信号。但是,一些人认为,变化的趋势可能是由于DeFi和其他与流动性相关的协议的日益普及所致,这些协议对令牌化比特币以及资产附带的流动性产生了需求。

对于比特币来说,这仍然会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印象,因为它表明用户更愿意持有比特币而不是获利。虽然有近十亿$价值的Bitcoin的复仇blockchain通过工务局技术通告独自一人,比特币的符号化的版本才开始在六月下旬2020获得牵引力。

WBTC市值。资料来源:CoinMarketCap

而且,DeFi的增长似乎也受到了阻碍。代币价格一直暴跌,DeFi协议中锁定的总价值在整个行业以及在代币化版本的比特币中持续下降。

总价值已锁定在DeFi中。来源:数字资产数据

当前对感兴趣的DeFi参与者的减少导致许多分析师推断,DeFi和山寨币的利润可能正在循环到比特币。如果是这样,则表明比特币正在为另一轮牛市做准备,尤其是在新参与者继续加入网络的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俄“月球-25”号探测器失联坠毁 登陆月球为何如此艰难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月之间的距离很远,探测器需要足够的推进力才能到达月球。在地球表面,火箭可以借助大气的阻力来加速,但在太空中,没有大气阻力,火箭只能依靠自身的燃料来提供推进力。因此为了到达月球,探测器需要携带大量的燃料。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因此,它成为人类最早开始探索的太空目标。

由于月球的质量较小,其引力场较弱。这意味着,在进入月球轨道的过程中,探测器需要精确地控制自身的速度和方向,否则就可能错过月球或者无法维持在轨道上。太空环境中的辐射和微小陨石也给探测器的安全带来了挑战。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探测器的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对探测器造成物理损伤。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场都会对探测器产生影响,因此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探测器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轨道和速度。这些调整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控制,否则就可能导致探测器无法到达月球或者无法返回地球。

尽管“月球-25”号探测器遭遇了失联坠毁的悲剧,但该探测器的任务对于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探测器是俄罗斯近年来重新重视登月计划的一部分。“月球-25”号探测器的任务旨在研究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地下结构。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人类未来的登月活动。在太空探索领域,失败是常有的事情。但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太空探索的成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探索风险巨大 人类为何对月球南极如此着迷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月球南极探索着迷,是因为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科学价值,更是因为它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月球南极的风险极大,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和科技的进步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在未来,期待着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探索成果能够在月球南极实现。

月球南极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拥有最大的连续日照时间。这意味着,如果人类在月球南极建立基地,可以利用这些连续日照时间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资源开发。此外,月球南极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水冰、氦-3等,这些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特别是水冰,是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用于制造氧气、净化舱外服、电解产生氢气等。

月球南极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价值。在月球南极的表面存在许多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对于研究月球的形成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月球南极的冰层下方可能存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这对于人类未来的地下实验室建设具有潜在价值。月球南极也是研究太阳系演化历史的重要场所,太阳系内的一些天体在南极地区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如艾托肯盆地等。

除科学价值之外,月球南极还具有未来的能源开发潜力。在月球南极的表面,存在大量的氦-3。这种元素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燃料,且氦-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非常有限。如果能够在月球南极大量开采氦-3,对于解决人类未来的能源危机具有巨大的意义。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深入探索,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能够在月球南极实现更多的科学发现和资源开发,进一步推动人类的宇宙探索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月球的内部或许含有大量水分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北京时间7月25日Engadget的报道,自2008年以来,我们已经知道月球上有水。虽然没有大气和磁场意味着月球表面的大部分水分会立即被太阳蒸发,但这并不适用于月球内部。

大约十年前,对阿波罗15号和阿波罗17号任务带回的月球岩石的分析表明,这些岩石含有微量的水。

今天,研究表明月球内部实际上含有大量的水。

我们对空间物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光进行的。轨道光谱仪可以测量从行星或月球反射回来的光,并分析其波长。通过研究行星反射和吸收的光,科学家可以更好地判断行星表面包含哪些元素或混合物。

但是问题是这些光谱仪也测量热量,而月球表面在白天变得非常热。这使得科学家无法获得解释月球是否含水的必要数据。

为此,研究人员利用月球样本的测量数据进行研究。这些数据与月球特定区域的详细温度和地图数据相结合,使得研究人员能够从光谱仪数据中移除热数据。

之后,他们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印度的月船一月号轨道飞行器获得的数据。

颜色区域都表示水分含量。

这项研究的结果非常惊人:在被研究的月球区域,研究人员在几乎每一种由火山爆发引起的沉积物中都发现了水的证据。“关键是这些富含水的沉积物分布广泛,”研究员拉尔夫·米利肯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说。

“它们遍布月球表面,这告诉我们,在阿波罗任务样品中发现水不是一次性的事件。”

事实上,在前火山地区发现的水意味着月球内部可能富含水。如上图所示,彩色区域都表明月球火山沉积物中含有水,而黄色和红色则表明其含水量极其丰富。

目前,仍有许多问题等待研究人员回答,例如,这些水来自哪里?

但是这些新发现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早期太阳系。此外,美国宇航局正计划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基地。这个新发现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失去月球 地球将靠什么生存?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印象中,月球地球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因此,人们逐渐不会考虑月亮是否会消失。然而,这种可能性是真实的,有许多电影讲述了这个故事。如果有一天月亮消失了,地球还能存在吗?

在由岩石构成或有陆地的行星中,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有一颗相对较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在太阳系的卫星中排名第五,是地球直径的27%,它的质量仅仅是地球的1/80多一点。

显然,月球在地球生命的进化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但是不清楚它到底有多必要。潮汐引起的周期性洪水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初始动力,驱使生命向陆地扩张。许多生物,如海龟,利用满月作为筑巢和产卵的信号。但是如果没有,生活的弹性肯定会帮助他们找到其他的方法。

彼得·沃德和唐纳德·布朗·李写的《稀土元素》(2000)指出,巨大月球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必要关键因素。阿瑟·奥格雷林的《无数的天空》(2005)描绘了另一个天文场景:没有月亮的地球。

与电影中的情节相反,失去月球不会立即使地球陷入混乱,但长期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例如,尽管有许多尝试,但没有人的研究能真正将月球与火山爆发和地震的有效预测联系起来。(是的,我们知道2003年在台湾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微弱的统计信号。)地球-月球系统的所有角动量仍将转移到某个地方。

月球正在缓慢地“制动”地球的旋转,每67000年使其旋转周期减慢约一秒。阿波罗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镜子可以反射我们发射回来的激光,因此我们知道月球正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月亮的碎片将保持它们的角动量,即使它们处于电影中描述的半粉碎状态。

月球对地球最显著的影响是它对海潮的影响。没有月球,太阳将成为产生潮汐的主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将大大减少。然而,月球最大的功能是长期稳定地球的旋转轴。

长期以来,米兰科维奇周期在地球气候波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地球偏心率、轴向倾角和轨道进动变化的结果。例如,在现在的时代,近日点通常在北半球冬季中期的一月出现。地轴的倾斜角度是四季变化的最大原因。它将在41000年内从22.1增加到24.5,然后减少到22.1。当前倾斜角为23.4°,并且正在减小。

然而,如果没有大型卫星来抑制倾角的变化,将会出现更大的范围和更不可预测的角度摆动。例如,在过去的1000万到2000万年间,火星的旋转轴从13度变成了40度。地球轴线倾斜的长期稳定性是大型卫星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没有月亮,我们将无法看到银河系中罕见的天文奇观:日全食和月全食。也许一些天文学家甚至欢迎外星人入侵舰队摧毁月球。月亮的光污染效应导致大多数深空摄影师停止工作,在满月前后的一周与家人团聚。然而,为了支持保护我们的天然卫星,我还有一件事要说,那就是日食和月食。

我们目前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一个极好的位置,在那里,日全食和月全食时有发生。事实上,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能在日全食期间看到卫星遮挡太阳的行星。月亮的直径是太阳的1/400,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地球和月亮的400倍。几乎可以肯定,这种情况在银河系中非常罕见。也许当外星入侵者真的出现时,我们不需要派装有核弹的汤姆·克鲁斯去攻击,我们只需要利用日食观测之旅来收买他们...没有月球,地球还能生存吗?

月球的遥远也意味着地球上最后一次月食将在大约14亿年后发生。因此,在地球历史的早期,月亮更近,看起来更大。第一次短暂的日环食发生在不到10亿年前。这与今年(2013年)5月10日发生的事件没有太大不同。在当今时代,日环食占日全食总数的33.2%,而概率递减的日全食占26.7%。(其余的是混合日食和偏食。如果月球是生命在地球上扎根的必要因素,那么生命可能是宇宙中一个微小的概率事件。今天的月球形成理论认为,在它自身历史的早期,地球被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泰娅”撞击。这个理论解释了月球与地球相比密度相对较低的原因。

很难想象没有月亮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已经习惯了月球的存在,地球一直生活在月球的影响下。如果这一切都消失了,无疑将是对人类的巨大打击。地球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月球上不但有水,而且水还绕着月表移动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希拉里·格里格尼斯/数字趋势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只有靠近两极的一小袋冰。但是大约10年前,他们发现月球表面实际上是水,只是混入了风化层。现在,来自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的新数据显示,月球上的水以一种复杂的周期运动。

在LRO,有一种叫做莱曼阿尔法成像(LAMP)的仪器,它利用紫外线在陨石坑中寻找水。LAMP在月球表面探测到一层非常薄的分子变化,对应于水粒子的运动。科学家知道月球表面的水分子会与风化层中的土壤结合,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特定的时间或不同的地点会发现水。

现在他们知道水的数量和位置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在月球表面移动。中午,当月球表面的温度达到峰值时,这些分子将从风化层中释放出来,或者反弹回最近的低温区,或者上升到稀薄的大气中。一旦温度下降,大气中的水分子就会回落到表面。

LAMP项目的库尔特·雷瑟福德博士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新成就。我们最近改变了LAMP的光收集模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精确地测量月球光表面的反射信号,从而更精确地跟踪水的数量和位置。”

这项研究的这些发现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很难从轨道上探测到水分子。光线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使得探测移动的水分子变得困难。以前,这些“跳跃”的水分子被认为是异常的或光反射的产物。但是现在,LAMP已经证明了水实际上是绕着月亮转的。

获得水资源是长期月球任务的一个关键因素。来自行星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阿曼达·亨德里克斯说:“这个结果将帮助我们了解月球上的水循环,并最终帮助我们到达月球的水,为未来的月球任务做准备。”

蝌蚪工作人员从digitaltrends编译,翻译狗空间划分,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天文知识:月球成长史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月球的年龄为44.7亿年,晚于太阳系的形成9500万年,比之前科学家认为的年轻了6500万年。那么,这颗现在看起来沉静温婉的小星球,表面为什么布满了伤痕。她在过去曾经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她的起源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睹月球的成长史。

月球灾难:动荡的青春期

大约41亿~38亿年前,太阳系经历了一个被科学家称为“后期重轰炸期”(the Late Heavy Bombardment)的惨烈时代。人们把这个时期形象地称为“月球灾难”(lunar cataclysm)。这个时间的确定,来源于登月获得的岩石的冲撞熔化时期,均晚于39亿年。

这一时期,月球和带内行星(“带”指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被数不清的小行星和彗星所鞭笞、撞击。由于月球内部的岩浆还未完全冷却,在猛烈的撞击下,其内部的岩浆时常从表面的裂缝喷涌而出。

值得提到的是,这个时期,也是地球上生命的最早的同位素证据的时间,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也经历了类似的轰炸,令地球重新回到一个高热和充满能量的时期,可能影响了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火山主内,陨石主外:满脸青春痘

大约10亿年前,月球表面布满了火山。黑色玄武岩的月海,就是由远古时期的火山作用所形成。撞击在这个时刻进入尾声。最终,月球整个冷却下来,又经历了一个相对温和的撞击时代,形成了今天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形状。

天地大冲撞:孕育种子

在太阳系的早期,地球被火星大小(约为地球的一半)的行星所撞击,砸出的碎片进入了围绕地球旋转的轨道。

碎片汇集:浴火新生

重力是一种很微弱的力,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却逐渐显现出它的强大。

地球周围,散碎的残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旋转,重力慢慢将它们集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初生的月球。

由于那次天地大冲撞的能量实在太大,导致这颗卫星在早期是一颗炙热的液态星球,整个充满了翻滚的岩浆,仿佛浴火新生的凤凰。

今天的月亮:沉静的淑女

今天,每个人仰望晴朗的夜空,都可以看到月球经历了40多亿年岁月的样子。她沉静如水,温婉似玉,有谁能想到她曾经经历了如此动荡的年月呢。

然而,月球演变的历程并没有结束。这颗地球唯一自然形成的卫星,正在以每年大约4厘米的速度,离我们远去。

宇宙的迷人之处也许正在于此,它从洪荒来,也往洪荒去,从不驻足观望,也不做片刻停留。

岩浆冷却,月壳形成:童年阴影

随着熔岩冷却,坚硬的月壳逐渐形成。然而,暴虐的宇宙并不允许这样短暂的平静持续太久。

约43亿年前,有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月球的南极,形成了月球上的南极-艾托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这是太阳系已知的两个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月球表面看见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火星和月球模拟土壤中可成功种植9种农作物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殖民梦想离现实又近了一步!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火星殖民任务的最大挑战——粮食安全。最新的测试结果显示,包括藜麦、萝卜和番茄在内的九种植物可以在火星和月球模拟土壤中种植。

最新的测试结果显示,现在可以在火星和月球的模拟土壤中种植九种植物,包括藜麦、萝卜、西红柿等。

美国宇航局模拟月球和火星风化土壤,混合一些有机材料种植一些作物种子,最终生产水果和农产品,其中一些可用于培育新一代太空作物。

这项研究是由瓦赫宁大学研究中心的一组科学家进行的。他们试图模拟月球和火星的风化层,并在10种不同的作物上进行种植实验。发表在《开放农业》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将来人类想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基地,他们必须自己种植作物。一种选择是利用月球和火星的风化层,这种风化层不能用于植物生长实验。因此,美国宇航局用“特殊公式”进行了火星土壤模拟。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模拟火星和月球的风化土壤并种植农作物。这项研究已经种植了10种作物:芹菜、芝麻菜、西红柿、萝卜、黑麦、藜麦、菠菜、韭菜、豌豆和韭菜。但是唯一失败的是菠菜。

宇航员在登月任务中把月球收集的表层土壤带回了地球,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把火星土壤样本带回地球,因为研究小组使用了美国宇航局制作的火星模拟土壤。

火星模拟土壤是基于维京登陆车和火星探路者登陆车收集的火星土壤信息。科学家指出,火星产生的模拟土壤与真正的火星风化层土壤非常相似。模拟土壤的主要成分来自夏威夷莫纳罗亚和莫纳基亚之间的火山灰。

研究小组非常好奇收获的种子是否能再次种植新的作物,因为将种子从地球送到太空是一项相对昂贵的任务。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黑麦和水芹的种子发芽生长良好,萝卜种子的生长率为50%。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火星模拟土壤在作物产量方面与地球土壤相似,但月球模拟土壤的作物产量相对较低。

研究小组指出,据我所知,以前从未在火星土壤模拟物或月球土壤模拟物上收获过水果。现在我们已经证明,向土壤模拟物中添加有机物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接下来的步骤之一是找到最好的有机物质。

在添加有机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测试几个比例。模拟土壤中需要的有机物质越多,生产“土壤”的第一阶段就越困难,整个过程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什么在月球上要使用月球车?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表面行驶并对月球考察和收集分析样品的专用车辆,叫月球车。月球探测器的着陆舱在月球表面实现降陆,目的是要对月球进行研究,既要有人在月球上取样,又要对月球进行考察。因此,月球车就分为无人驾驶月球车和有人驾驶月球车。无人驾驶月球车由轮式基盘和仪器舱组成,用太阳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月球车根据地球上的遥控指令,在高低不平的月面上行驶。有人驾驶月球车,由宇航员驾驶在月面上行走,主要用于扩大宇航员的活动范围。这样,宇航员在月球上就能完成各种科学考察活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月球的起源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有科学家曾断言,月亮是地球早期与另一个天体发生猛烈的宇宙碰撞时产生的。也就是说,月亮是在一次“大撞击”之后,由从地球母体中分裂出来的部分物质形成的。

1984年,探索月球的科学家们就以碰撞学说举行了首次严肃的学术讨论会,大家的看法已逐步趋于一致。最近的计算机模拟使撞击镜头变得更加活灵活现。大约45亿年以前,一颗巨大的星体,或许与火星的大小差不多,在一次空前的宇宙大碰撞中猛击了地球。两个天体的球壳都很薄,撞击时破裂开来。撞击物艰难地破开地幔,全面进入地核,在那里留下了大部分躯体。来自两个天体地幔中含硅非常多的岩石挥发掉了,残片便形成一团环绕地球运转的云雾。气体冷却之后,云雾颗粒冷凝成一个薄薄的光环。在那里,通过反复碰撞,粒子开始聚合增大,经过数千万年之后,月亮就逐渐诞生了。

不过前苏联科学家瓦欣和谢尔巴科夫曾提出:月球是一个受智慧生物控制的天体,也就是巨形宇宙飞船说。假如这个假说成立,那么月球应该是中空的。月球的全部天文参数都应符合这种特性。事实证明,前苏联两名科学家的假说得到了许多事实的支持。美国多次载人登月的阿波罗飞船飞行证明,第四种假说可能成立。宇航员在月面上做的月震试验、火箭三级毁月试验都表明月球是中空的,产生如铜钟般的震动效果,另外月面环形山不管大小,山的深度都一样,说明月表下层可能有加固钢体。以前月球曾离地球不远,但现在却离地球越来越远,且轨道也越来越远。从这些现象中,都说明月球是受外星人操控而来到地球身边的一个外星人人造天体的可能性相当大。根据宇宙信息,有人更确切地提出,月球的确是外星人改造过的一个天体,是外星人的宇宙基地。在100万年前来到地球附近,近轨道运行在地球周围,利用它来控制地球的轨道稳定运行,以防止偏向金星的轨道。不然在太阳系中,地球可能变轨进入金星轨道,因此会给地球人类造成灾害。多年来,外星人(常居月球内部,故又称为月球人)一直操控着月球,不停地调整着地球轨道,他们使用的完全是超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后来,种种原因又使月球变为高轨道飞行,而且慢慢远离地球。这种假说或许有些神奇怪异,但根据近年来的地球气候变迁和宇航登月飞行的种种试验表明,上述假说又好像非常有道理。

要彻底搞清楚月球的诞生原因,还有待人们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不懈地探索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