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月球上的工作作文(合集20篇)

浏览

4856

文章

326

篇1:我的世界怎么去月球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世界怎么去月球

我的世界(minecraft)作为第一款沙盒类游戏,算是开创了一种游戏模式的先例。玩家在这款游戏里扮演着上帝的角色,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尽情创造游戏里的世界。我的世界怎么去月球?今日有玩家发出了这个提问,既然是“上帝”那么区区月球是一定有办法上去的。下面就告诉大家我的世界怎么去月球的具体方法。

玩家建造的世界

关于我的世界怎么去月球的疑问,下面将做详细的解答。在这款游戏中,场景中本身的月球仅仅只是一个马赛克贴图,即使你盖再高的塔也无济于事,根本不可能到达月球。而且当你距离地面约高,游戏读取的元素也就越多,这样机子会非常卡,甚至无法移动,出现程序错误。不过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显卡,当你达到3000高度时,就能看到日月同辉的奇景,非常美丽。那么想要真正到达月球该怎么做呢?

我的世界怎么去月球方法介绍:

1、下载月球MOD。

2、合成去月球mod的宇航服,具体合成配方如下:

我的世界怎么去月球的问题总结。有了以上的方法玩家们就可以飞上月球一探究竟了,还等什么,赶快着手准备材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月球极地存在闪电土壤与太阳风暴活动密切相关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就是我们俗称月亮,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目前,美国宇航局最新研究发现月球极地存在闪电土壤与太阳风暴活动密切相关

目前,美国宇航局最新研究表明,强大的太阳风暴可在月球极地表面制造“闪电”。研究人员发现在邻近月球极地寒冷、永久阴影区域存在着闪光,很可能是蒸发和溶解冰冻土壤所形成的。

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一现象暗示着陨星碰撞月球表面会产生诸多影响。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研究人员安德鲁-约旦说:“陨星碰撞过程中,大约10%的这种土壤层会溶解或者蒸发,我们发现在月球永久阴影区域,太阳风暴形成的闪电土壤会以约10%的比率溶解或者蒸发。”

该项研究作者表示:“像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式太阳活动性,将释放较高的能量和带电粒子进入太空。地球大气层能够屏蔽多数太阳放射物质,但对于月球而言,太阳放射粒子(离子和电子)将直接碰撞在月球表面。”

邻近月球极地区域的寒冷永久阴影区域存在着“闪电土壤”,能够蒸发和溶解土壤。

据悉,月球表面之下存在两个沉积层,较大的离子无法较深地穿透月球土壤层,因为它们很可能轰击表面风化层中的离子,因此它们在接近表面的区域形成一个沉积层,然而一些微小电子会穿过,并形成一个较深的沉积层。

离子带有负电荷,而电子带有正电荷,由于相反电荷互相吸引,正常情况下这些电荷朝向彼此流动并且相互平衡抵消。安德鲁带领研究小组模拟结果显示,较强太阳风暴可导致月球永久阴影区域累积两层电荷,直至爆发性释放出来,就像一次微型闪电。月球永久阴影区域非常寒冷,表面风化层导电性非常差。因此,在较强太阳风暴时期,月球表面风化层将有望消散,积累的电荷太慢,难以避免突然放电产生的破坏效应,这一过程叫做“介电击穿”。该研究评估了这一过程影响风化层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建立月球前哨站

全文共 2528 字

+ 加入清单

预计 21 世纪,人类将要频繁地进行登月飞行,这就需要配备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以及强大的航天飞机机队阵容,定期地向月球前哨站运送所需的器材、设备、生活补给品、飞行用的燃料,以及接送航天员往返于地球—月球之间。为了降低运输成本,需要寻找一些花费能源少、速度快的登月途径。

20  多年前,阿波罗登月采用了将服务舱留在月球轨道上,航天员只乘坐登月指令舱降落在月面上的做法。航天员完成任务返回时,再乘坐该指令舱上升,与服务舱对接、返航。采用这种轨道停留方案的特点是,能使运到月面上的载荷达到最大值,而且在轨道上可以选择有利的时机降落在月面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航天家族中又增添了空间站、航天飞机、大型运载火箭等这些新的生力军,科学家们在研究制定新的载人登月计划时,必然更上一层楼,提出了几种低成本的登月新方案。第一种方案,采用直接升降的途径,即用运载火箭从地面发射,将登月飞船直接降到月球上,完成任务之后,航天员再乘坐装在登月飞船里的返回航天器,直接返回地球。直接升降方案,可不受地理位置约束,随时可离升月面返回地球。设想的登月飞船的质量为 96 吨左右,不过需研制一种重型运载火箭,它的运载能力应是现有土星 5 号运载火箭的 5 倍。第二种方案,采用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联合运输的方案。先由航天飞机携带登月舱,进入低地球轨道,随后用运载火箭把上面级送入同一轨道,在此轨道上登月舱与上面级交会、对接后,再把它送至月球。第三种方案,由航天飞机或者载人飞船将物资和人员先送至空间站,然后利用空间站上的月运输飞行器推进舱送至绕月运行的轨道上,航天员与设备再随月运输飞行器分离出的登月舱登上月球。返回时,由返回轨道运输飞行器送回空间站。第四种方案是,建立在月—地太空运输线的基础上。先用航天飞机把登月飞船的一部分部件运往近地轨道,在那里通过太空作业把它组装成型,然后把航天员或有效载荷送到飞船上。再采用空间拖船把它拖往月球。空间拖船犹如太空机车,专门承担近地轨道、月球轨道之间的任务。在月球轨道上,还需设置一种专用的“月球着陆器”,它的任务是把进入月球轨道的飞船安全地送往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这样由航天飞机、空间拖船和月球着陆器三者共同组成一条月—地太空运输线,它们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往返飞行。从而使飞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倘若我们设想把上述的四种方案,组成一完整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月—地之间的交往将大为方便。

重返月球计划与阿波罗计划首次载人登月任务大不相同。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主要是局部考察、安装仪器和采集标本。而重返月球计划是把建立月球前哨站作为新的起点。初步决定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建立简易的前哨站,进行短期的载人活动;第二步,进一步扩展,建成前哨基地。

前哨站的建设,运输任务由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联合承担。头两次的登月任务均不载人。第一次飞行任务是由一个四脚“月球游览飞行器”,将重约 9.7 吨的科学仪器与支援设备送上月球表面。这些设备包 括一个密封舱及与乘员居住设施有关的设备,一个月球物理站,一台光学望远镜,遥控漫游车及太阳电池阵。第二次飞行任务是由“月球游览飞行器”将 9.7 吨重的乘员居住设施及支持系统送上月球,其中包括燃料电池的电源系统和环境控制设备。第三次飞行任务开始为载人登月飞行。将能容纳 2 名乘员的舱体和月球游览飞行器,并排放在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舱内,随航天飞机进入低地球轨道,然后航天员把乘员舱组装到月球游览飞行器的上部,组成登月飞行器,并对各系统实施检查。随后,利用大力神或者阿里安火箭把半人马座上面级也发射到与航天飞机相同的轨道上,并进行自检。经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两名登月航天员方可离开航天飞机座舱,进入乘员舱。这时载有航天员的登月飞行器在轨道上与半人马座上面级进行自动交会与对接,由半人马座上面级带动登月飞行器从低地球轨道送至绕月运行轨道上,一旦任务完成,半人马座上面级便与登月飞行器自动切离。尔后从绕月运行轨道飞至月面的任务就靠登月飞行器自身来完成了。在飞向月球前,航天员还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做到万无一失。

登月飞行器由乘员舱和月球游览飞行器组成。乘员舱的外形与阿波罗指令舱极相似,舱体采用了现代化建造技术和新型复合材料,因此,重量仅为 3260 千克。月球游览飞行器中间配备了一个液氧箱,两旁是液氢燃料箱,自身净重为 3400 千克,可携带 16100 千克的推进剂,采用 4 台低温燃料发动机作动力。

经过若干回合飞行,航天员在月球前哨站作短期逗留,在月面上安装必需的科学仪器、月球制氧试验装置等。从事实地科学考察,以便建立起对月球的感性认识。待条件成熟,在前哨站的基础上扩建成月球前哨基地。

对于月球前哨基地的建设要求,应具备能提供 5~10 名航天员居住的住宅,并能满足在月面上维持 1~2 个月的生活必需品的条件。为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又开始投入紧张的月球前哨基地建设。具体做法是,先用运载火箭向月球发送单程货运飞船,飞船上有直接登月、携带航天员住宅与生活用品的着陆器。该着陆器将是一种重 60 吨的四脚装置,它将降落在靠近月球赤道的士麦海附近的前哨站旁。当着陆器着陆平稳后,航天员住宅仍留在着陆器的顶部,而太阳能电池帆板和散热器则自行张开,开始工作,其它各个系统也自动进行检查,准备好迎接航天员的到来,就是可以省去航天员在月面上建造住宅的繁重劳动,使航天员从地面出发之前,就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安排充满信心,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月球前哨基地建成功后,航天员将分批分期到基地上工作,每期派 5 名航天员在那里工作生活 45 天,在结束前一星期,下一批的航天员便到达基地,以便交接和熟悉这里的工作,因此基地在高峰时期航天员可达到 10 名。他们将在以基地为中心方圆 25 千米的范围内,就月球生命科学、地质地貌学、矿产资源、环境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各个领域进行调查研究,采集各种标本。还可在基地内培植一些高等植物和藻类,以便部分解决航天员的粮食和气体转换问题,并进行制氧试验。为了月球 基地的建设,前哨基地负责部分对月球钻探取样任务,这些工作当然是由机器人来完成,航天员只负责对样品进行分类、整理、包装,并带回地球作详细的系统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有关月球的成因说法包括:分裂说、俘获说、同源说、碰撞说等,目前天文学家对月球的成因,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

月球就是人们所说的月亮,在我国有关月亮的民间传说有很多,有不少人就想了解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

2

俘获说

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月球大小的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3

同源说

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弥漫的星云物质,几乎在同一个太阳星云的区域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大小不同的天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事实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地球和月球的平均化学成分差别很大,人们发现月球的岩石也要比地球的岩石古老得多。

4

碰撞说

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太阳系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先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

5

月球在地球引力长期的作用下,它的质心已经不在其几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边,因此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势能就变得最小,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的质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边,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绳子将月球绑住了一样。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到月球要飞多久 几天能飞到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阿波罗一号从地球飞到月球花了75小时50分。中国嫦娥一号探测器飞到月球大约需要11-14天。但是现在的技术肯定比当时先进多了。

首先,宇航员需要乘坐火箭从地面危险发生中心升空,然后进入地球轨道。这是16个小时。绕地球飞一圈后,飞机会上升到另一条轨道。这条轨道离地球更远,月亮更近。在这条轨道上,飞机需要再飞24小时才能进行下一步。

其次,飞机再次上升到48小时的轨道上。在前两次绕地飞行后,它不能直接飞向月球,但也需要再次上升到48小时的轨道上。88小时已经过去了。然后飞机开始加速飞往月球的轨道,大约需要5天,也就是120小时,当它接近月球轨道时,它会被月球的吸引力捕获。

最后,飞机停留在月球200公里的轨道上。飞机减速后,会停留在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轨道上,然后安全降落到月球表面。我们可以计算人们从地球到月球需要多长时间。前88小时加120小时大概需要208小时,也就是8天16小时左右。

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整个飞行持续8天3小时18分钟,其中在月球上停留21小时18分钟。实际飞行需要7天6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指南针在月球上能正确指引方向吗 指南针的原理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指南针月球上不能正确指引方向。因为月球周围的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0,如此弱的磁场强度,对于指南针这种常规仪器来讲几乎等同于没有。

指南针之所以能指方向,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南北极在地球两端,根据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南针的北极和地磁的南极相互吸引,指南针的南极与地磁的北极相互吸引。当指南针静止时,它的北极就指向地球的北端,南极就指向地球的南端,从而为人们指引方向。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现代,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着陆点命名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

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嫦娥四号着陆的地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在2019年1月份,我国向国际天文联合会提出对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2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中国对嫦娥四号着陆点的命名,正式命名为“天河基地”。天河是古代的人对银河的称呼,它的寓意是开创天之先河。

除了将嫦娥四号的着落点命名为“天河基地”,并且将着陆点周围的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环形坑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将着落点所在的冯·卡门撞击坑中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个着落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他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于2018年12月12日完成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于2019年1月11日与玉兔二号完成两器互拍工作。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与其所携带的玉兔二号完成了两器互拍工作,截止2021年9月29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在轨工作突破100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水库 蓄水量有多少?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达到2700亿吨的蓄水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中国科学家如今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月球上有一个巨大的水库”。这个发现对于未来的月球探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消息,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月球水资源一直以来都受到人类的关注,水资源的存在将会为未来月球探测任务以及其他空间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嫦娥五号最新带回的月壤样本中,科学家发现了大量含水撞击玻璃珠,这些玻璃珠科学家推测可能是月球上的一个庞大储水库,预计蓄水量可以达到2700亿吨,科学家多次向太空进行探索,已经证实了月球是确实存在水的,只是比地球的水面要少一些,在昼夜周期循环之下,月球赤道的水也会迁徙到极地地区,甚至会释放到太空,若是月球上存在一个水库,那就足以维持月球表面的水循环,这一项研究也为未来开发月球提供了基础这个发现对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和进行深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在月球上发现了这么大的水库,将大大方便未来人类在月球上建设基地和进行深空探索。水也可以用来制造燃料。利用水制造燃料,可以让未来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更长时间的探索,甚至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

这个发现也对于未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月球上的水库,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一步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这个水库的发现将为未来的月球探索和开发带来巨大的便利,也将为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更多的机会。相信在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未来的月球探索和开发将会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在月球上要使用月球车?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在月球表面行驶、检查月球并收集和分析样本的特殊交通工具被称为月球车。月球探测器的着陆舱着陆在月球表面。目的是研究月球。这需要抽样和调查。因此,月球车分为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的月球车。无人月球车由一个轮式底盘和一个仪器舱组成,由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月球车根据地球上的遥控指令在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运行。有些人驾驶月球车,宇航员驾驶它在月球表面行走。它主要用于扩大宇航员的活动范围。这样,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完成各种科学研究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月球—未来的能源供应基地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未来能源供应基地

专家们认为,大约 50 年之后,人类将面临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现在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工农业的发展将受到能源危机的制约。某些预言家将希望寄托在核反应堆上。但是,这种获得电力的方法往往生产大量放射性废料。废料的处理是个大问题,而且铀的储量远不是无止境的。

目前正在加速发展的利用重氢和超重氢反映的热核反应堆也居到了某些困难。在这种反应堆重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中子辐射,这意味着使用这些材料的反应堆也存在着放射性问题。 人类具有现实而可行的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途径,可以建立使用“氦—3”同位素的热反应堆。在这种反应堆中美由中子辐射,也意味着没有放射性污染,不会给环境造成危害。

但地球上“氦—3”同位素的储量不大,无法大量生产能源。自动飞行器和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获取的资料表明,月球上具有足够的氦。这种地球上稀有的元素在月球表面的尘埃中多达百万吨以上。

据库尔恰托夫研究所首席专家尤里·斯米尔诺夫介绍,月球上的“氦—3”储量足够人类使用 1000 年。值得指出的是,科学家对从月球上获取“氦—3”解决地球上的能源问题的方案进行了经济上的论证,用这种方法获取的每度电的成本完全可以与现行方法竞争。

现在,俄罗斯在核研究领域卓有成效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研制太空设备的拉沃奇金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和太空研究所等三家大公司正与美国威廉康星大学的专家进行合作,对这一独特主张进行全面论证。库尔恰托夫研究所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工作,将根据研究结果做出实施有关这一方案的进一步步骤的决议。

在利用月球上的“氦—3”获取热核能源方案中,目前尚未发现技术上不可克服的难题。科学家计划发射太空飞行器。用其携带的设备收集月球表面的尘埃,从中分离出“氦—3”,使其变成液态后带回地球。这一阶段一旦启动,将标志着这一创新方案的正式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类重返月球建基地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回想 26 年前,美国航天员登上月球那一刹,全世界为之惊叹,为之振奋。但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有的说,花了近 300 亿美元,10 多年时间,耗费了这样大的人力与物力,结果只背回了一堆石头、泥土,真是得不偿失。也有人说,登上月球从科学探索角度看是有意义,但从经济效益上分析恐怕几乎等于零。

事情果真如此吗?只要纵观历史,对这些悲观论调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每当一项伟大的发明或科学发现问世时,往往只有少数人能理解,看出它的真实意义,大多数人则要经过长时间和更多的实践方能接受。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大胆的行动计划,由于阿波罗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取得的各种第一手资料,使月球世界令人着迷。月球土壤样品,为科学家提供了许多有关月球起源和化学组成的真实材料及研究依据。证明了人类能在月球上工作与生活,并为下一步的探索制订科学和工程方案奠定了技术基础。

21  世纪,人们将把下一代的月球开发先驱者送至目的地,他们将在月球上架起“月球生物圈 1 号”这一密闭生态环境生命保障系统,并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合于长久居住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及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并踏上月球的土地。

登陆月球一直是人类的梦想,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个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人类已经好几次登陆月球,那么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1930年8月5日-2012年8月25日),美国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及大学教授。

2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时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而其搭档巴兹·奥尔德林也成为了第二位登上月球后安全返回的人,两人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两个半小时。阿姆斯特朗的首次太空任务是双子星座8号,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执行了历史上第一次轨道对接。

3

1955年,尼尔·阿姆斯特朗进入国家航空技术顾问委员会(即后来的NASA)刘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工作,后在委员会设在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兹高速飞行站任试飞员。1962年至1970年在休斯敦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载人宇宙飞船中心任宇航员。1966年3月为“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特级驾驶员。

4

1970年至1971年在华盛顿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总部任高级研究和技术办公室副主任。1971年从宇航局退职后,任辛辛那提大学航空工程学教授至1979年。1985年3月任太空问题全国委员会成员。1986年2月任调查航天飞机事故的总统委员会副主席。80年代起,他还曾担任多所公司的董事或董事长。

5

1999年7月20日,美国在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戈尔副总统在仪式上将“兰利金质奖章”授予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埃德温-奥尔德林,以及驾驶指令舱的迈克尔-柯林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距地距离为363300千米-405493千米。其中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近地点的距离是36.3万千米,远地点的距离是40.6万千米。所以月亮离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距离相当于30个地球的长度。

月球,别称月亮、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

扩展资料: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现在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月球的引力影响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时间延长。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

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星球。前苏联的月球计划在1959年发射了第一艘登月的无人太空船;美国NASA的阿波罗计划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实现的载人登月任务。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嫦娥四号明年发射,要去月球种土豆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近日从重庆大学获悉,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有效载荷“月球微生态系统”,将成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开展人类首次月球生物实验。

月亮微生态圈

“月亮微生态球”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体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这个小“罐子”将包含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照相机、信息传输系统和其他科学研究设备。

科学家将为动植物在这个小空间里生长创造环境,实现生态循环。在真空、微重力和极端温差的外部条件下,“月球微生态系统”将保持1至30摄氏度和适当的湿度,并通过光导管从月球表面引入自然光,创造植物生长环境。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供蚕“消费”。蚕的生长产生植物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粪便等营养物质。在登陆月球的100天内,“月球微生态圈”将实现一个微生态循环。

这个月球生物实验的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根据100天的实验期,科学家选择了土豆、拟南芥和蚕。这两种植物会生根发芽,在月球表面开出第一朵花。与此同时,土豆也可以作为生活在太空中的人类的食物来源,它们的实验价值甚至更大。蚕卵将在生态圈中完成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和破茧成蝶的整个生命周期。届时,生物实验将通过一个小型摄像机向全世界直播。

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张元勋表示,该实验项目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复杂月球环境下的温度控制和能源供应。在温度控制方面,通过外部隔热和内部空调提供保护。在能源方面,嫦娥四号太阳能电池板用于白天的整体供电,内置高能量密度电池用于晚上的供电,以保证空调、摄像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

与美国宇航局空间站去年发射的第一朵太空之花不同,“月球微生态圈”的实验位置离地球38万公里,比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远得多,月球环境比国际空间站内部复杂得多。

“月球微生态系统”的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更新说,这个实验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对未来人类在外星星球上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地球上的能源日渐枯竭,自然就想到在月球建立太阳能电站为地球所用。科学家设想,在月面上安装数以千计的太阳能电池阵,收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以微波形式送回地球。月球发电有许多优点,它不受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而且费用低,安全可靠,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月球上引力小,加上没有大气的遮挡,十分有利于架设巨型望远镜,帮助人类更好地研究遥远星系的秘密。

建立月球工业和开采无公害的核原料,是月球永久基地的重要工作。高真空和低重力,使月球工厂能生产出许多地球上不能或难以制造出的高性能材料。月球土壤里有大量的核原料——氦-3,它是一种核聚变最理想的燃料,用它发电,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从月球上向其他星球发射探测器和宇宙飞船,要比地球上容易得多。近来在月球上又发现了水,这不仅可供航天员生活之用,而且用水制造出的液氢和液氧,正是火箭所用的燃料。未来人类远征宇宙之时,月球必然会成为不可多得的跳板和中转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美媒称月球上可能已存在生命 这一发现有哪些意义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月球上真的存在生命,这将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这一发现将颠覆对月球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宇宙生命的理解。这一发现可能为人类探索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这一发现可能对未来的太空探索和资源开发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基地和开发月球资源等。

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月球一直是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和苏联相继进行了多次载人和无人驾驶登月任务,带回了大量的月球样本。这些样本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月球地质、地貌、化学成分等宝贵资料的机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样本,发现月球表面存在多种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核糖、尿嘧啶等。这些化合物被认为是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为探究月球上是否存在生命提供了重要线索。

据NASA的科学家介绍,他们在对阿波罗任务和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样本进行详细分析时,发现了疑似生命的痕迹。这些痕迹包括一些无法解释的化学物质和微小的生物结构,这些结构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中普遍存在。科学家们还通过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检测到了微弱的生物信号,这进一步增加了月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月球生命的存在和特性,NASA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开展更为详细的探测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派遣载人航天器前往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利用更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对带回的样本进行深入分析等。科学家们还计划开展一系列实验和研究项目,以模拟和探究月球生命的可能性和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俄“月球-25”号探测器失联坠毁 登陆月球为何如此艰难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月之间的距离很远,探测器需要足够的推进力才能到达月球。在地球表面,火箭可以借助大气的阻力来加速,但在太空中,没有大气阻力,火箭只能依靠自身的燃料来提供推进力。因此为了到达月球,探测器需要携带大量的燃料。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因此,它成为人类最早开始探索的太空目标。

由于月球的质量较小,其引力场较弱。这意味着,在进入月球轨道的过程中,探测器需要精确地控制自身的速度和方向,否则就可能错过月球或者无法维持在轨道上。太空环境中的辐射和微小陨石也给探测器的安全带来了挑战。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探测器的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对探测器造成物理损伤。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场都会对探测器产生影响,因此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探测器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轨道和速度。这些调整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控制,否则就可能导致探测器无法到达月球或者无法返回地球。

尽管“月球-25”号探测器遭遇了失联坠毁的悲剧,但该探测器的任务对于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探测器是俄罗斯近年来重新重视登月计划的一部分。“月球-25”号探测器的任务旨在研究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地下结构。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人类未来的登月活动。在太空探索领域,失败是常有的事情。但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太空探索的成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认识月球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认识月球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不知为多少代人所吟诵。它反映了诗人对皎洁月光的赞美,更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古往今来,以月亮为题抒情感怀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每当盛夏的夜晚,老奶奶总是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给小孙孙讲述着这个古老的故事:巍峨的广寒宫,寂寞无助的嫦娥,被吴刚砍了又长,长了又砍的桂花树,三条腿的哈蟆,会捣药的小白兔, 。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特弥斯,她不但有花一样的容貌,而且武艺非凡,常常背着弓箭在山林中追捕猎物,所以又是狩猎女神。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有?——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子老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姮娥、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月球探测器拍摄四分之一月球照片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探测器拍摄四分一月照片

2003 年 9 月底利用“阿丽亚娜-5”型火箭送入太空的欧洲月球探测器 SMART-1 (Small Missions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Technology)正在飞向月球,这是一个实验性航天器,它安装有一台新型离子发动机--一种非常经济的发动机,利用氙作为燃料。确实,离子发动机的牵引力非常小,但是能在 4 个月内使 SMART-1 加速到近 4400 千米/小时。为了使探测器飞抵近月球轨道总共需要 82 千克氙,而现在已消耗 27 千克多一点氙燃料。

目前 SMART-1 正处在非常扁长的近地椭圆轨道上,1 月 29 日月球探测器上的摄像机从离开月球 30 万千米距离处拍摄了首批月球照片。摄像机拍摄的只是半个月球圆面,是当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圆面部分。但是从这幅照片上天文学家很容易识别出几处月球 “ 海 洋 ” : Mare Serenitatis, 、 Mare Tranquillitatis, 、 Mare Fecunditatis 和 Mare Nectaris。

在飞抵指定的近月球轨道之前,SMART-1 还将飞行一年多时间,然后至少有 6 个月时间用来研究月球和编制月球详细地图,为此探测器舱内安放有 6 台科学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月球十大撞击事件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于月球的了解还很少,在所有的研究方式中,撞击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下面带您了解一下月球十大撞击事件

月球十大撞击事件

1.创造月球

大约在46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表面。此次撞击产生的巨云中的热碎片冷却结合后形成月球。

2.月球人脸

月球“人脸”地形可能是由小行星撞击月球另一侧形成的。早期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冲击波穿过月球内部,导致远侧火山喷发。当熔岩流冷却后,月球表面便出现黑斑,从地球上看,形如一个人的脸。

3.舒梅克陨坑

舒梅克陨坑是由一次古老的月球撞击造成的。

4.1953年月球撞击

上世纪50年代初,业余天文学家利昂·斯图尔特拍到了月球上出现的一道闪光,这是有关小行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月球表面的唯一一个明确记录。

5.“阿波罗”号撞击

在美国宇航局将人类送入月球之时,“阿波罗”号的登月舱和“土星”火箭抛弃的燃料用尽的推动器同样对月球表面造成撞击。以及宇航员安装了测震仪,用以记录人造和自然撞击的震动和摇晃。

6.“月球勘探者”飞船

在1999年7月31日潜入一个陨坑前,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探者”飞船在月球两极发现了大量氢,但是很快消失。

7.“月球针孔”

2005年11月7日,天文学家观察到一个短暂的光点,它是由一颗流星体撞击“雨海”西北部时产生的闪光造成的。

8.月球陨星

自2005年以来,美国宇航局的流星体环境办公室已多次观察到陨星撞击月球,包括双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以及来自不同太空碎片云的一颗金牛座流星。

9.“智能-1”号

2006年9月3日,欧洲航天局的“智能-1”号轨道飞行器以小角度撞击月球表面。

10.“月球陨坑观测与传感卫星”(LCROSS)计划

2009年2月,美国宇航局的“月球陨坑观测与传感卫星”(LCROSS)计划将发射两艘飞船撞击月球表面。以研究月球北极“锁藏”氢的证据。

今天小编对月球十大撞击事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关注网站其他更多的小知识,希望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