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圣瓦里西亚大教堂(精彩20篇)

教堂婚一直以庄严、神圣而深受新人们的青睐。互说誓词是教堂婚礼仪式的重要一个环节,那么婚礼誓词要怎么说呢?下面由问学吧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圣瓦里西亚大教堂,希望各位客官喜欢!

浏览

235

文章

359

篇1: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位于米克诺斯岛上,为拜占庭风格,是纯白色教堂,它的白是如此的纯净,让人不忍心去给它加上任何一抹色彩,它是米克洛斯岛上360多座教堂中最具盛名的一座,由于其纯洁的白色,人们亲切的称其为“棉花糖教堂”。

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由五座独立的礼拜堂集合而成,最高的那一座建于1425年,其他的都在16-17世纪兴建,一大堆的白色建筑体看起来像盐山一样,其造型十分独特。当面对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似乎也得到了净化。可惜,在历史的风雨中它已经完成了使命,现在已然成为一座废弃的教堂,只能静静地守立在那里,供后人参观膜拜。

Paraportiani Church

必去理由:最洁白的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希腊[Greece]

景点所在省、州:南爱琴海大区 [South Aegean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充满幻想的教堂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建筑史的朋友们都会知道,日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的光之教堂。它以墙上的开了十字教的洞营造了光影效果而闻名世界。它与日本枯山水庭院所营造的气氛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期的城市文化为你介绍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充满幻想的教堂。

光之教堂,是日本最着名的建筑之一。它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而营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令信徒们产生接近天主的错觉而名垂青史。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着名的一座。

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区的一角,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庄严。随后你会听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声响。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动。

光之教堂的区位远不如前两者那般得天独厚,也没有太大的预算。但是,这丝毫没有局限了安藤忠雄的想象世界。

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而阳光便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错开口里泄进来,那便是着名的“光之十字”——神圣,清澈,纯净,震撼。

光之教堂度横贯的墙体构成,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直径5.9米的球体。这道独立的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

教堂内部的光线是定向性的,而不同于廊道中均匀分布的光线。教堂内部的地面愈往牧师讲台方向愈呈阶梯状下降。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墙壁,嵌入了玻璃,以这里射入的光线显现出光的十字架。由于考虑了预算与材料之感,地板和椅子均采用低成本的脚手架木板。

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墙壁,除了那个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安藤忠雄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

教堂里只有一段向下的斜路,没有阶梯;最重要的是,信徒的座位位置高于祭坛,这有别于大部分的教堂(祭坛都会位于高台之上,庄严而肃穆地俯视着信徒),此乃打破了传统的天主教堂建筑,亦反映了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平等的思想。

安藤忠雄在湖南大学的讲座中提到:“其实大家都没懂光之教堂”“很多人都说那十字形光很漂亮”“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的,主祭神父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神父与观众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这样神父站的与坐着的观众一样高,这样就消除了不平等的心理。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华”。

光之教堂在安藤的作品中是十分独特的,安藤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栖息之所。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

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天主的奇妙感觉。(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创1*3)

【结束语】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对于人们来说是个令人震撼的建筑,它透过光的变化呈现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它可以宁静,神圣也可以强烈,震撼。其设计有日本建筑的风格,简洁实用,又在细节当中体现出它的不平凡。喜欢日本建筑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番。

你可能也喜欢:

著名哥特式风格的科隆大教堂在哪里

火宫殿是什么地方,火宫殿有什么特产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坐落于德国首都柏林,由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建造,以纪念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威廉一世。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损严重,战后保留了教堂钟楼的残骸,并在周围建造了新教堂和钟楼、礼拜堂和前厅,旧建筑和新建筑的合二为一给人压迫感,作为警世战争的纪念。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为战后现代风格纪念建筑,也是柏林的标志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教堂由一组建筑群组成,以旧教堂钟楼的残骸为中心,西侧是新教堂和前厅,东侧是新教堂钟楼,东北侧是礼拜堂。新教堂建造在八角形的混凝土基座上,每个角上建造圆柱形钢柱,钢柱在八个平面内以正方形格状钢结构连结。钢构网络中加入了蜂窝状混凝土框架,在上层的蜂窝状混凝土框架中嵌入了蓝色、宝石红、翡翠绿和黄色的彩色玻璃,在光线照射下显得格外亮丽,玻璃碎片将照射上来的光线折射出去,产生宝石切割般的效果,教堂也因这些彩色的玻璃幕墙而闻名。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为柏林最重要的大教堂之一,除了它本身具有二战纪念意义外,教堂内的“考文垂的十字架”同样记录着这段历史。

Kaiser Wilhelm Memorial Church

必去理由:柏林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德国[Germany]

景点所在省、州:柏林州 [Berlin]

景点所在城市:柏林 [Berlin]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奥克兰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奥克兰帕特里克教堂是奥克兰市的天主教堂,为哥特复兴式建筑,建立于1841年,是奥克兰最迷人的建筑之一,其精致的建造外形与周围的现代街区巧妙的融为一体,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

大教堂为主教教区的教堂之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来奥克兰必须参观的一大景点。大教堂以它自身的美丽吸引着广大游客的光临,它外部洁白的、高耸入云的尖塔引人注目,内部的宏伟壮观以及吸引眼球的装饰让人惊叹,磨光的木头、比利时式的彩绘玻璃为富丽堂皇的教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奥克兰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是一个奥克兰天主教徒引以为豪的地方,是一个举行神圣婚礼的地方,是一个虔诚祷告的地方,是一个接受洗礼的地方,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

St Patricks Cathedral, Auckland

必去理由:奥克兰最具魅力的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大洋洲【Ocean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新西兰[New Zealand]

景点所在省、州:奥克兰大区 [Auckland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奥克兰市 [Auckland]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全文共 3434 字

+ 加入清单

在圣彼得广场上排了一会儿队,经过安检系统,小编终于有机会走进了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大教堂,这里不收门票,算是天主教为社会做的贡献吧!进入教堂的人们都会感叹:这里十分气派庄严肃穆、又非常豪华、还有着极其浓厚的艺术氛围!参观这里太值得了!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

基督教的创立者耶稣有12个大弟子,圣彼得是其中一位。圣彼得是耶稣12门徒中的首席大弟子,本是个贫苦的犹太渔民,公元1世纪曾两度到罗马传教。当时罗马帝国暴君尼禄极端分视天主教,疯狂迫害基督教徒,彼得被迫离开罗马。当他正启程时,遇上耶稣“显灵”阻止他离开。彼得顿时醒悟,于是继续留在罗马布道。公元64年10月13日,他被尼禄钉死在十字架上。后来的__在他殉道处建立了墓地和讲台,4世纪时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了一所教堂,1506年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改建为大教堂并命名为圣彼得教堂,历经120年,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如果把脸和头发涂上真实的颜色,一定会被当作真人。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中的第一个,耶稣去了天堂后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成为了基督教的首领,他来到罗马传教,后来,罗马的皇帝为了嫁祸基督教,放火烧了罗马城,然后归罪于基督教,并处死了彼得。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为纪念彼得而修建的。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据说那是耶稣的另一得意门徒保罗,耶稣在世时,他总是与彼得一起跟随耶稣的左右。

大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正面宽115米,高45米,以中线为轴两边对称,8根圆柱对称立在中间,4根方柱排在两侧,柱间有5扇大门,2层楼上有3个阳台,中间的一个叫祝福阳台,平日里阳台的门关着,重大的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上露面,为前来的教徒祝福。教堂的平顶上正中间站立着耶稣的雕像,两边是他的12个门徒的雕像一字排开,高大的圆顶上有很多精美的装饰。大教堂是罗马城中最高的建筑,据说至今为止,罗马城中的任何建筑高度均不得高过大教堂。

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如果遇上机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不过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规定,每时25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後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其他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

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皇家卫队就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世代教皇只用瑞士士兵,因为他们认为瑞士人最忠诚,这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据说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

圣彼得大教堂的正面是由C.马德诺1607年设计的,长137米,高45.5米;壁前有28米高的8根圆石柱,4根方石柱;5个大门洞上有5个阳台。中间最大的阳台名为祝福阳台,是教皇在重大节日(比如圣诞节)向罗马和全世界发表讲话的地方。每届新任教皇在当选第二天在此向民众初次亮相,并颁布宗教祝福讲话。

大堂正面有五个大门,与此相对应的前廊各有5个铁栅栏。过去只有中门是铜铸的,近几年把另4扇木门也改为铜门。从右到左的顺序是:

第一门叫“圣门”。平时是关着的,只有逢“圣年”或其他庆典才由教皇亲自打开。圣年的规定源出犹太教的“禧年”,最初每5年一次。犹太教的“禧年”年实行大赦,抵押的土地归还原主,卖身奴隶被释放。后基督教继承了这一规定,目的主要是赦免__的罪过,但基督教的“禧年”间隔期几经调整:1300年定为每100年一次,后又改每50年、每33年一次。15世纪改为每25年一次,至今未变;16世纪又规定发生重大事件的某年也可以按圣年庆祝,例如1560年特兰托大公会议闭幕,1929教皇比奥十一世晋铎50周年,1965年梵二会议闭幕,以及最近的1983-84年,庆祝基督救赎1950周年,都是随机决定庆祝的特别“圣年”;2000-2001年是“千禧年”, 是正常“圣年”。

因为门上雕有16幅圣经故事画面,使第一门极富艺术价值。门面分为16格,每格一幅画一个故事,由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为:(1)天神持剑守地堂(2)亚当、夏娃被逐(3)圣母默祷(4)天神来报(5)耶稣受洗(6)迷途知返(7)浪子回头(8)跛者痊愈(9)圣女玛客达泪洗耶稣足(10)耶稣教导门徒宽恕他人(11)耶稣回头注视三次否认他的彼得。(12)耶稣被钉十字架(13)巡训万民,(14)圣神降临(15)耶稣显现给保罗(16)教皇开圣门仪式。

每逢圣年就把有幸开门的那位教皇的徽章刻在门上的浮雕下方,现在门上已有27枚徽章,说明已有27位教皇开门27次。

第二门叫“圣事门”,1963年由著名雕刻家克罗千谛改木门为铜门。门上的图案都是关于天主教会七件圣事的雕刻,故名。

第三门是“中门”,它原是旧彼得教堂的大门,由费拉来特(1400-1465),在1433年所铸,因此也叫费拉来特门,是本堂最古老的门。中门共有6幅画像,由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1)正襟危坐的基督,(2)双手胸前的圣母,(3)执剑肃立的保罗,(4)圣彼得给筹划铸造这扇铜门的教皇欧杰尼四世(1431-1447)交付钥匙,(5)视斩如归的圣保罗在等待判决。(6)圣彼得要求倒立钉十宁架而死,以免和耶稣的殉道方式雷同。以上(5)(6)两幅画面上都有尼禄皇帝在刑场监视。

第四门叫“善恶之门”,由雕刻家明古则于1970-1977年建造。左扇门上的浮雕描绘历代殉道者受各种酷刑时的悲壮情景;右扇门上则描绘圣善,例如圣约翰为隐者受洗等。

第五门叫“死门”。由雕刻家马祖在1960年代初将木门换成铜铸门。门的上半画面反映耶稣圣逝与圣母安眠,下半的八幅画描绘的也是其他信徒的逝世情景。

人们认为意大利的建筑有生命力,令人畏惧,使人不能忍受,因为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师们毫不吝惜地采用绘画、镀金和大理石。巴洛克(1600——1750)就产生于罗马,后来的教皇运动使这种艺术形式得到充分的发展,罗马也因为“神与教堂的无尚光荣”成为无可媲美的城市。

圣彼得大教堂是巴洛克艺术的集中体现。巴洛克,本义指一种不规则的珍珠,后来巴洛克风格被人们摈弃,便具有了贬义,指华丽、炫耀的风格。这种风格在教皇的领导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大受欢迎,因为只有复杂华丽的巴洛克能描绘出教皇神权的威严与神圣。

来到罗马是亲自感受巴洛克艺术的好机会。虽然它被后来的艺术形式所淘汰,但它的辉煌留给了西方艺术不朽的经典记忆。而且,我认为只有技艺精湛的大师才能完成巴洛克风格的作品。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圣彼得大教堂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圣彼得教堂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教堂以圣彼得为名,他是耶稣的门徒之长圣彼得,彼得的名字就是耶稣所起,含义是“磐石”,意思是他将成为教会的基石。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登上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创世纪》天花板壁画、拉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圣·巴夫大教堂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始建于12世纪,建成于16世纪的圣•巴夫大教堂(Saint Bavo Cathedral)是浪漫主义、早期和晚期哥特风格的完美结合,这里更因收藏了许多杰作而出名,放在大门左侧的侧殿里的三折画《神秘的羔羊》(Adoration of the Mystic Lamb)是教堂的珍宝。

圣•巴夫大教堂是在圣•施洗约翰礼拜堂的基础之上修建的,该礼拜堂最初的建筑遗迹至今仍可以从圣•巴夫大教堂的地下室中看到。礼拜堂于1038年被改建成为罗马式风格,从14世纪到16世纪这段时间里,教堂连续进行扩建和改造,最终被改成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

圣•巴夫大教堂除了拥有集合了罗马、哥特以及巴洛克时期风格的建筑外观,更吸引人的则是收藏于其中的艺术珍品。除了之前提到的《神秘的羔羊》,教堂内还有皮特•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圣巴夫大教堂入门》(Saint Bavo enters the Convent at Ghent),以及劳伦特•德尔沃科斯(Laurent Delvaux)的《真理的说教坛》(the baroque pulpit)等雕刻作品。

Saint Bavo Cathedral

必去理由:收藏杰作最多的教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比利时[Belgium]

景点所在省、州:东弗兰德省 [East Flanders P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根特市 [Ghent City]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马耳他圣约翰大教堂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圣约翰教堂位于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市内,始建于1573年到1578年间,是瓦莱塔最具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

圣约翰大教堂由马耳他骑士团(Knights of Malta)所建,建成以后一直是是首领和骑士们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祭祀的主要场所。教堂整体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仅有小部分采用哥特式风格。教堂外围是早在1565年大围攻(Great Siege)之后就迅速建成,看起来严肃大方,但内部却与外观形成鲜明对比,装饰极为豪华,各种大理石雕刻甚至在世界上都很罕见。教堂穹顶和墙上大壁画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圣约翰大教堂的中殿埋葬了许多重要骑士的遗体,也收藏了了许多骑士的大理石墓石,墓石上的雕刻都非常精致,还有这些骑士的生平事迹和“相片”,参观这些墓石,仿佛带你走进了当年那个-的时代。

圣约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也是建筑史上的杰出作品,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

St. John’s Co-Cathedral

必去理由:瓦莱塔最具标志性建筑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马耳他[Malta]

景点所在省、州:瓦莱塔 [Valletta]

景点所在城市:瓦莱塔 [Valletta]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圣乔治英国式教堂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圣乔治英式教堂是圣基茨第一个建造的英式教堂,以前这里是天主教堂——圣母教堂,1760年英法争霸期间由英国士兵将其烧毁。1710年,教堂重建为英式教堂,命名为圣乔治英式教堂。

1763年,大伙又烧毁了教堂,随后的1831至1843年间,一连串的地震和飓风破坏了教堂。1844年10月,水灌到了教堂地基,1859年3月重修。七年后,一次火灾又彻底地毁灭了整个巴斯特尔城区。于是,建造者又开始了重修的任务,于1869年竣工,从此以后,就保持了完好的状况。这个巨大的广场教堂是巴斯特尔的标志性建筑,是精神与神学与世界范围内的英国宗教团体重新组合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斯德哥尔摩大教堂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斯德哥尔摩教堂(Storkyrkan)的正式名称为圣尼古拉教堂(Sankt Nikolai kyrka)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老城最古老的教堂,是瑞典砖砌哥特式建筑的重要例证。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首次见于文献记载是在1279年,1527年成为路德宗教堂。自从中世纪这里就是包括整个老城的尼古拉堂区的本堂区教堂,自从1942年从乌普萨拉总教区和斯特兰奈斯教区分出斯德哥尔摩教区后,这里就成为主教座堂,最后一位在此加冕的瑞典的国王是奥斯卡二世(1873年)。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毗邻斯德哥尔摩王宫,是通往王宫的主要通道王宫斜坡(Slottsbacken)的西部顶点,而大教堂斜坡(Storkyrkobrinken)、主要卫队阳台(Högvaktsterrassen)和狭窄海峡(Trångsund)等街道分别位于其北侧和西侧。教堂南面的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大楼面对大广场(Stortorget),内有瑞典学院、诺贝尔图书馆和诺贝尔博物馆。

Storkyrkan

必去理由:斯德哥尔摩老城最古老的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瑞典[Sweden]

景点所在省、州:斯德哥尔摩省 [Stockholm County]

景点所在城市: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梦中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这些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外观造型惊人,内部装修独特。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始建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有“非洲奇迹”之称。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拉利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支撑。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个有五个中殿的教堂,据16世纪葡萄牙使馆派往所罗门宫廷的神父弗朗西斯科·阿尔瓦雷斯教父说,过去的阿克苏姆大教堂也有五个中殿。圣乔汉教堂是拉利贝拉唯一被凿成十字架的教堂。

相邻的圣玛丽亚教堂比耶稣基督教堂的面积小些,高度为九米。墙上的窗户为阿克苏姆风格,里面有三个中殿,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代表几何图案(希腊十安、万字饰、星形和圆花饰)和动物(鸽子、凤凰、孔雀、瘤牛、大象和骆驼)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但大多均已损坏。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绘画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国王(1434-1465)统治时期。另外主门之上是一个描绘两个骑手杀死一条龙的浅浮雕。

在拉利贝拉有两处主要的教堂群,这些教堂凭借地下通道相互连接。这些教堂的建成使拉利贝拉城成了一个宗教中心。从公路或空中都很容易到达拉利贝拉。由于埃塞俄比亚夏季多暴雨,教堂的建造者们把地基开凿在斜坡上。这样可使雨水流走,避免水患的威胁。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堂结婚礼仪

全文共 1915 字

+ 加入清单

最常见的西式婚礼举行时间一般有两种:一是在下午或傍晚举行婚礼仪式;二是在上午11点左右举行婚礼仪式,然后接着举行午餐宴会派对。 晚上的婚宴通常在市内举行,更为正式。午餐婚宴则常常在花园、草坪等室外场合举行,轻松愉快。 婚礼一般定在周末或公共假日,以方便宾客出席。

新人最后的准备

婚礼仪式前的几个小时是新人忙于穿戴装扮的时刻。主伴娘、伴娘们早早地聚集到新人的家中,帮助新娘换好婚纱。这时,化妆师也到场了,开始为新娘上妆及换发型。伴娘们则纷纷换上自己的伴娘服,并帮助新娘整理好要带到婚礼现场的物品。

在新郎家中,新郎和伴郎们也在忙于换上礼服,做最后的准备。婚礼上使用的捧花、胸花及花童用的花篮和花瓣送到两家,分发给每个人。在一切打点妥当之后,婚礼团成员与新娘、新郎的父母便纷纷出发去婚礼仪式现场,新娘与父母通常是最后出发的,因为在仪式开始前不能让宾客看到新娘的打扮,所以赶在最后一分钟才到。

宾客到场

婚礼正式开始前半个小时左右,宾客陆续到场。婚礼上的座位设置一般分为左右两排。左排按传统是女方家人有亲友的坐席,右排则为男方的家人与亲友。担任迎宾的婚礼团成员会在席位入口处邀请到达者签名,然后引导他们入席。宾客座位正对的前方是婚礼台。如果是教堂婚礼,那么混乱里台就是平时的布道台。

如果是非宗教的婚礼,则常常是一个鲜花装饰的拱门。犹太教的婚礼上,混乱里台是一个用四根杆子支起的布幔顶棚,布幔是由许多瓷砖大小的方形小碎布拼成的。而这些小碎布都是由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事先画上图案,写上祝福的话语,最后才拼到一起的。面对婚礼台最前方的靠中间走道第一排座位是为新人父母留的座位,别的人不可以坐。

女方父母的座位在左边靠中间走道的两个位置,男方父母则在右边。随着时间的推进,座位上渐渐坐满了宾客。这是,弦乐四重奏的乐队开始拉起了舒缓抑扬的古典曲目。人们的交谈声渐渐轻了下来。不少人开始引颈盼望,因为婚礼即将开始了。

婚礼入场式

主婚人进场

音乐停止后,主婚人是第一个走过婚礼甬道走上婚礼台的人。他走到婚礼台的正中位置,面对宾客站定下来。

新郎与父母入场

接下来进场的是新郎。传统习俗中,新郎的父母是在婚礼开始前就由迎宾员引导至事先留好的座位上。不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这样的仪式不能突出父母的重要地位。所以,许多新郎会选择与父母一同在众人注视下走过婚礼的甬道,走到父母的座位处站定。然后新郎与母亲亲吻后,父母入座,新郎走到主婚人的左手边(即宾客的右边),面对宾客站定。

伴郎、伴娘入场

伴郎、伴娘入场是在新郎入场以后,新娘入场之前。伴郎、伴娘们入场的方法有几种:1.伴郎先鱼贯而入,然后伴娘在音乐声中一个个走入婚礼甬道;2.主伴郎与新郎一同入场,其他伴郎与伴娘一对对并肩走入,最后主伴娘单独走入;3.伴郎与伴娘以一对对的形式走过婚礼甬道。在婚礼台上的站立顺序则是最先入场的伴郎、伴娘站在最尾端的两头,而主伴娘和主伴郎站在最靠近主婚人和新郎的地方。

花童与戒童入场

花童与戒童入场是在伴郎、伴娘入场以后,新娘入场之前。在花童与戒童入场之前,迎宾员会将台前卷好的白色长条地毯展开至婚礼场地的最后段。花童手持装满花瓣的花篮,戒童则手持一个小戒枕(通常,这里用的是假戒指,真的戒指藏在主伴郎的口袋里)。前行时,花童一路把花瓣撒在新娘将要经过的白地毯上。到了婚礼台前,女花童站到主伴娘身后,男戒童站到主伴郎身后。

新娘与父母入场

婚礼入场式进入到这一刻,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到了,新娘即将入场。 传统习俗中,新娘是由父亲陪伴入场的。新娘的母亲则同传统中的新郎的父母一样,在入场式开始之前就由迎宾员送至座位坐下。不过现在的婚礼上,越来越多的新娘认为,母亲在她们生活中的意义与父亲一样重要。所以,由父母同时陪伴入场,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当新娘与父母的身影在婚礼白地毯最尾端出现的时候,他们会稍作停顿。新娘双手持捧花,父亲站在新娘的右手边,母亲站在左手边,两人的手臂轻轻挽住新娘。乐队高奏《婚礼进行曲》,这时,所有的宾客都会起立,面向新娘,以表示对她的尊敬。在乐曲声中,新娘与父母缓步走至婚礼台前站定,新郎迎上前去。

父亲撩开女儿的面纱,亲吻她的脸颊,然后新娘再转头,同母亲亲吻。新娘的面纱自此到婚礼结束为止都是掀开的。新娘上前一步,把捧花移到左手,将右手移进新郎的臂弯。新娘父母归座。新娘与新郎走到婚礼台正前方,以女左男右的形式面向主婚人站定,婚礼仪式即将开始。

婚礼仪式

1、主婚人致辞

2、新人互致结婚誓言

婚礼仪式

1、主婚人致辞

2、新人互致结婚誓言

3、交换戒指

4、点蜡烛仪式

5、鲜花仪式

6、婚礼诵读

7、签写婚约

8、宣告成婚

3、交换戒指

4、点蜡烛仪式

5、鲜花仪式

6、婚礼诵读

7、签写婚约

8、宣告成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库斯科大教堂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

库斯科大教堂位于中心广场上,始建于1550年,是西班牙人在inca Viracocha 宫殿基址之一,融合了西班牙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与印地安人石雕艺术,花了近一世纪的时间才建造完成。

库斯科大教堂左右分别为耶稣玛丽亚教堂和艾尔·特诺夫教堂,广场东侧则是耶稣会教堂。左侧钟楼的玛丽亚·安哥拉大钟,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大钟,其洪亮的钟声连40千米以外都能听见。从中心广场旁边的曼塔斯大街朝西南方走,不远便可到达拉摩赛教堂和修道院,教堂中除了精美的宗教艺术品外,还收藏有鲁本斯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秘鲁利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教堂艺术博物馆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教堂艺术博物馆也被称为“主教座堂博物馆”,坐落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广场的东部,建立于1891年,是为收集曾经为圣母百花圣殿主教座堂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而建立的,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教堂艺术博物馆。

大教堂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收藏雕塑的博物馆,以收藏圣母百花圣殿主教座堂外部众多的雕塑作品为主。虽然这个博物馆在佛罗伦萨的旅游活动日程中不经常提到,但如果你喜欢哥特式雕塑的话,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深藏于佛罗伦萨的一笔财富。观赏这个具有丰富雕塑收藏的博物馆是一种视觉盛宴,第一部分展出的便是哥特式雕塑,这些雕塑曾位于大教堂的内部和正面,非常美观,让人赞叹不已。

除了众多的雕塑作品外,游客还可在大教堂艺术博物馆观赏到建造建造大教堂圆顶的众多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如滑轮、水桶、砖等。

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重要的大教堂艺术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托斯卡纳大区 [Toscana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佛罗伦萨 [Flor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圣凯瑟琳教堂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凯瑟琳路德福音教堂是库尔迪加最古老的的教堂,同时也是这里最古老的建筑。在1967年12月29日,圣凯瑟琳教堂被列为了拉脱维亚国家级保护建筑。

圣凯瑟琳教堂早在1252年就坐落在了这里,教堂后来进行了重建,教堂内部的祭坛是独特的木雕。该教堂是雅克布公爵(Duke Jacob)的受洗地,17世纪时他统治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在加勒比海和非洲建立殖民地。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有一个叫凯瑟琳的女孩攒钱在当地修建了一所教堂。然而,她后来遭人诬陷而被处死,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她是无辜的,人们后来就以她的名字命名此教堂,以示纪念。

现如今,圣凯瑟琳教堂和库尔泽梅(Kurzeme)的大多数教堂一样,外观比较简洁,但是内部装饰特别的宏伟,每个细节都按照一定的比例精心装饰,最不容错过的景观就是那些精致的木雕。

St. Catherine Church

必去理由:库尔迪加最古老的的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拉脱维亚[Latvia]

景点所在省、州:库尔迪加自治市 [Kuldīga Municipalit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坐落于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由于教堂的地基原是圣弥额尔修道院的菜园,因为也被称为“圣弥额尔菜园”,为佛罗伦萨最杰出的宗教建筑之一。

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曾经是一个建立于1337年的谷物市场,在1380至1404年间,改建为佛罗伦萨各大行会的教堂。这是一座非常壮观的正方形建筑,第一层是13世纪的拱门,最初用作谷物市场的凉廊,第二层用作办公室,而第三层用作该市的谷仓之一,用以抵御饥荒和围城。后来在14世纪,各个行会分别负责捐建各自主保圣人的雕像,来修饰教堂的正面。今天,这些雕塑已经换为复制品,原作转移到教堂一层的博物馆,每周的周一可以欣赏这些最原始的雕塑。

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的正面外部设计了14个壁龛,安放着15世纪的艺术杰作,如童贞女与婴孩、四-、施洗约翰等。

Orsanmichele

必去理由:佛罗伦萨最知名的宗教建筑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托斯卡纳大区 [Toscana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佛罗伦萨 [Flor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斯特拉斯堡大教堂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斯特拉斯堡教堂是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地区的圣母大教堂,为天主教斯特拉斯堡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坐落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市中心。该大教堂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被广泛的视为哥德式建筑的代表巨作之一,也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法国知名作家雨果曾以“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来形容这座教堂。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是用孚日山的粉红色砂岩石料筑成,正面顶上,一边是一座高142米的尖塔,另一边却只有一座平台,此处原应该是一座对称的尖塔,由于当时的财力有限而没有建起来,如今反倒成了它的特色,大教堂也因此而极负盛名。它那圆花窗及石花边巧夺天工,三道门廊也饰有精致雕像;中殿华丽典雅,其中的彩绘玻璃窗及天使之柱气势不凡,再加上那精雕细琢的讲坛,以及著名的席伯尔曼风琴等更加使人赏心悦目。

教堂内有个一层楼高的天文钟,自1547年开始运作,每隔15分钟有孩童、青年、成人及老人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雕像出现,但每一整点就有死神提着斧出来报时,至今准确无误,到中午12:30左右,还会鸣钟以乐声报时,可说是斯特拉斯堡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象征。

而大教堂的正门以耶稣事迹“最后的审判”为题的浮雕,精工镂制的圆形玫瑰窗和本堂的彩绘玻璃都是值得仰头细观的艺术品。登上塔顶,全城秀丽的景致及壮丽的森林和山脉一览无余。

Strasbourg Cathedral

必去理由:斯特拉斯堡最壮丽的大教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阿尔萨斯大区 [Alsace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山上天主圣三教堂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山上天主圣三教堂位于意大利的罗马,为后期文艺复兴式风格,是司铎级枢机领衔教堂,以堂前通向西班牙广场的西班牙阶梯著称。

山上天主圣三教堂建造于1585年,带有双塔,高高矗立的双塔是其最大的特色,1816年对其进行了修复。这是一座神圣而壮观的建筑,因其内部的壁画而闻名,精美的壁画由知名艺术家创作。在其第一个礼拜堂内有基督受洗、施洗约翰等画面,在第三个礼拜堂的右侧有圣母升天图,第四个礼拜堂有耶稣受难记。

Trinità dei Monti

必去理由:意大利罗马最上镜的建筑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拉齐奥大区 [Lazio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罗马 [Rom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莱昂大教堂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莱昂大教堂(León Cathedral)修建于1747年至19世纪初,其设计者是危地马拉建筑师迪埃哥•何塞•珀雷斯•埃斯基韦尔(Diego José de Porres Esquivel),建筑的风格表现为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的过渡,也可以说是折衷主义的风格。

莱昂大教堂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简约的内部装饰以及丰富的自然采光。但在圣殿的拱顶部分使用了丰富华丽的装饰。大教堂内安置着重要的艺术作品,包括佛兰德木祭坛,以及由尼加拉瓜艺术家安东尼奥•萨里亚(Antonio Sarria,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创作的以基督受难苦路十四站为主题的数幅绘画作品。

León Cathedral

必去理由:尼加拉瓜最新增加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点所在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尼加拉瓜[Nicaragua]

景点所在省、州:莱昂省 [León Department]

景点所在城市:莱昂 [León]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重丁教堂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重丁教堂是丙中洛地区名气最大的教堂,教堂始建于1904年,由制造“白汉洛教案”的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仿香港的天主教堂修建,规模宏大,非常漂亮,后来教堂在“文革”期间被毀,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规模小于原来的教堂,现在的教堂里面十分简陋,数条长木凳,墙上挂着褪了色的画。教堂后面在绿树掩映下有一座简朴的小坟,当年修建教堂的神父就葬在这里。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徒步前往或坐当面的前往

门票

教堂的钥匙在丁大妈手里,参观需要收取5元的参观费

景点位置

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丙中洛乡东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