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吕凤子故居合集20篇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外海街道南华里1号,近代建筑,分为两处,隔河相望,以“白桥”连为一体, 分别为“莎萝坪”和“白园”,白园右侧有一池塘, 故居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吕凤子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721

文章

1000

篇1:严羽故居旧址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严羽故居旧址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严羽故居旧址位于邵武市拿口镇界竹村,时代为南宋-清。

严羽故居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界竹村:界竹村位于邵武市拿口镇西部,距镇区10公里,东与扁竹村为界,南与张厝乡接壤,西至大竹镇,北与富屯溪为界。全村有人口1543人,430户,辖1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87年被省政府评为“省文明村”,1990年被南平地区评为“闽北村星”。 全村耕地面积3342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2年生产粮食15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食用菌等。2012年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增援故居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增援故居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增援故居位于莱芜区寨里镇太平街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8年6月28日,李增援故居被公布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寨里镇:寨里镇位于莱芜市西部,毗邻泰安,地处泰莱平原中部,系莱芜西部物流中心,交通位置好,可辐射莱芜市各村镇以及泰安、济南、章丘等邻近村镇;寨里集市是莱芜的“八大集”之首,商业基础源远流长,高峰时期人流量可达十几万,已形成相当影响力的辐射范围。作为规模庞大的村镇市场,从人文环境和居民心理上来说都容易接受。市场初期将成为各大集市商品的主要来源;寨里是三辣主产区,经济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郑佑之故居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郑佑之故居为叙州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郑佑之故居,位于叙州区古罗镇同力村化匠组,小地名化匠嘴。

郑佑之(1891~1931),叙州区古罗镇人,是四川早期优秀的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农-动、妇女运动、--的开拓者,四川党组织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享有“川南农王”的美称。1922年,郑佑之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宜宾县第一个共产党员。从1926年至1929年,郑佑之先后任中共宜宾特支书记,中共宜宾县委书记,四川省委、川南特委委员。1929年调重庆回省委机关工作,任省行委委员、中共合川县委书记、川东特委、江巴中心县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并领导党在重庆的“反间”工作,执行保护组织、营救被铺同志等特殊工作。因叛徒出卖,郑佑之于1931年12月30日慷慨就义于重庆罗家湾。

郑佑之故居建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为清末时期的地主庄园式建筑,有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故居距叙州区区府所在地柏溪镇90公里。距离郑佑之烈士墓4公里。

郑佑之故居1989年被原宜宾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古罗镇:宜宾县辖镇。1950年置古罗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09公里。面积98.1平方公里,人口3.4万。通公路。辖合林、互利、古罗、同力、团山、普岗、万山、柳树、叶山、新燕、三元、良风、大屋、白果、大井、水浮、盐井、跳墩、高岩19个村委会和古罗、凉风2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养殖业以生猪为主。特产五香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陈独秀故居旧址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陈独秀故居旧址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独秀故居位于陈独秀故乡安徽省安庆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内,2013年在大批安庆市民呼吁要求声中安庆市和千年宜城记忆广场放弃拆除陈独秀故居(故乡旧居)计划,暂时保留下来.

辛亥革命胜利后,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先生与高君曼一直居住安庆南门内此洋楼,房产权属陈独秀先生个人,其子陈鹤年(陈哲民)诞生此楼二楼。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张经故居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张经故居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经故居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二进面阔五间进深九柱。现除木构架外,其余厢房、门窗等都己改建,东西侧两座房屋,亦已改建为新房。1992年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

张经,字廷彝,号半洲,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洪塘乡人,明朝中期抗倭将领、民族英雄。明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父亲张海,家贫而孤,随母蔡氏回外家;外家无后,张海和张经都袭用蔡姓。张经及第成名后,才恢复张姓。张经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体貌魁伟,具文才武略。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及第,任浙江嘉兴知县。嘉靖四年(1525年),入京任吏科给事中,后升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

时代:清

地点:汉阴县城关新街

保护范围:(1)书院(三沈纪念馆):东至政府围墙,南至学校教学楼、住宅楼北侧,西至新街街中,北至和平街街中地段。

(2)三沈故居:院落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书院A区四周外延10米。

2008年,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镇:城关镇居县委、县0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24个行政村,3个街道居委会,面积为132.61平方公里,耕地32000 亩,总人口64100余人,是安康市第二人口大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之首。 近年来,镇党委、0立足镇情,提出了“鼓实劲、兴产业、扬优势、铸名牌”,努力建设市级绿色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冯子材故居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冯子材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的故居位于钦州城北,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坐落于三座山丘之上,周围有墙垣,院内有碑林,字迹清秀,笔势劲遒,整个居所古意盎然,沧桑古朴,别具一格。

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材退居时住所。冯宫保第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包括三个状如伏虎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为“卧虎地”。四周环以高墙,围墙内有主建筑三进,每进分为三大间,每大间又分为3小间,共9间,27小间,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建造时用料讲究,室内梁、柱、门窗、匾联多为珍贵的格木制成。浮雕工精,壁画色艳,造型端庄,朴实严谨。

故居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间,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还有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外筑围墙,规模宏大,院内东头新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故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初、珍赏楼、书房、虎鞭塔、菜园等,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具有简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故居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积64350平方米,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居所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个小山丘,周围有墙坦。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筑模式。面通宽40.5米,通进深45米。主体建筑面阔3间,合梁与穿斗式混合构架,硬山顶,灰沙筒瓦盖。

交通

市区可搭乘6路公交车到达。

开放时间:8:30~18:30

广西钦州市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早年镇压太平军1818年…… 冯子材详细信息++刘冯故居三宣堂(刘永福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郑板桥故居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郑板桥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

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城区。

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

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郑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

纪念馆所辖的郑板桥故居,为南北8间的清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竹萧疏,保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故居内不定期地举办小型书画展览,播扬郑板桥的艺术成就。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弟。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

2019年3月,郑板桥故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泰州市兴化市郑家巷7-8号

类型: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523-83231335

开放时间:

8:30-17:30

郑燮(1693~1765),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请赈得罪大吏而罢官。 郑燮受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王力故居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王力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位于博白县城西郊的新仲村岐山坡队,距离县城1千米,博白至水鸣公路旁。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是王力的祖父王紫庭所建,共3进27室,为泥砖桁桷单层体悬山顶结构,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风格。2003年重新修复并向游人开放。

修复后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仍然保持了原故居的风貌,融文化、学术、艺术、史料、观赏为一体。展示的内容丰富翔实,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学,奋发进取,出国深造的叙述;有师承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和著名文学家朱自清、闻一多砌磋学问的珍贵史料以及王力先生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重现了这位大师“生前一代雕龙手,身后三千倚马才”治学育人的风操,详细介绍王力先生一千多万字著作的辉煌学术成就。故居内设有“龙虫并雕斋”、“王学书屋”、“翰墨碑林”、“王力出生地”、“王力著作阅览室”、“王力会客室”、“花厅院落”等展厅,再现了“一代宗师”王力先生学术生涯和个性、风采、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伦勃朗故居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当画家伦勃朗从莱顿搬出来之后(1631年),就与艺术品商人亨德里克·维伦布霍一起住在安东尼布雷大街。他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萨斯基维,他经常为她画像。1635年,伦勃朗夫妇搬到当时的富人区新多伦大街。4年后,伦勃朗在犹太人区购买了一幢豪华的房舍,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变得一贫如洗。

1660年,他不得不把这幢房子卖掉。然后,他又搬回了罗泽恩运河畔,其债主拍卖了他的财产,所以伦勃朗的故居里的陈设都不是原件。不过,这里的家具仍出自他所生活的时代。

现在,他所有的版画(250件)作品都陈列在这里,其中还有大量以阿姆斯特丹及其郊区为主题的蚀刻版画(参观需1小时)。 交 通地址:Jodenbresstraat 4-6。 门 票/开 放 时 间可使用博物馆卡(MJK)。 开放时间:星期一—星期六,10:00—17:00;星期天,13:00—17:00。

荷兰阿姆斯特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厦门林语堂故居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林语堂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林语堂故居位于鼓浪屿漳州路上,是林语堂夫人廖翠凤的家。它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别墅为英式,后部有小花圃,两旁是二层的小楼。廖家别墅曾在鼓浪屿辉煌过很多日,但如今,因为年久失修,正前部已成危楼,主入口已经禁止通行。游人只能在门外欣赏大师曾经住过的地方。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漳州路44号

类型: 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 建议0.5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可以观赏外观。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早已封了门,不让游客参观,但是可以外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白文焕故居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白文焕故居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白文焕故居位于靖边县镇靖镇镇靖村白家口子,时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白文焕故居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镇靖村:一、基本情况镇靖村位于靖边县城南7公里处,曾是靖边县政府所在地,现为镇靖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辖三个村民小组,340户1178人,共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9名。人口居住较集中。境内大中型水库2座,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水产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2元。二、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宋任穷故居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宋任穷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任穷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葛家乡乌石龙村。

宋任穷(1909-2005),原名松韵琴,又名宋绍梧,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任红28军政治委员,参加长征。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05年1月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宋任穷故居又名“咸恒泰”,面积420平方米,用材以土墙、青砖、木材为主,呈两纵一横摆设,共有住房12间。1978年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损毁,2008年按原貌修复,另辟有陈列室。2009年对外开放。

宋任穷故居于2009年6月被长沙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宋任穷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1909年7月11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乌石垅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22年考入本县金江高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共青团区特支书记、中共区委委员、县工农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田汉故居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田汉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田汉故居位于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大屋组(原名茅坪)。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田汉自五四运动起,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参加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1930年前后参加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并任执行委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时写了大量作品,以鲜明的革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期间,参加并组织抗日救亡宣传演出,其“文化抗日”的影响在中国抗战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投身爱国-,并创作了大量的戏曲、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和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田汉的创作以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革命热情和积极的浪漫主义著称,他的作品多达一百多部。戏曲作品有《土桥之战》、《新雁门关》、《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专》、《岳飞》、《金钵记》、《情探》、《双忠记》、《武松》、《武则天》、《琵琶行》、《白蛇传》、《金鳞记》(与安娥合作)、《西厢记》、《谢瑶环》等,解放后的话剧作品主要有《关汉卿》、《文成公主》等。田汉毕生从事文化艺术事业,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以及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创作了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文革”中被破孩致死。

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为典型的长沙清末两进式普通民居建筑风格。该建筑为土木结构,两面坡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墙体为土砖,外墙刷白灰,三合土地面。故居共有大小房间18间,正堂两楹,两旁为杂屋,屋前临塘。2005年8月重新修复,内设田汉生前物品陈列。

田汉故居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地址: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

乘车线路:在长沙星沙汽车站乘坐果园镇的城乡巴士即可到达

田汉社区:田汉村是我国现代戏曲奠基人,《国歌》词作者田汉先生的出生地。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地处长沙县北部偏东,距离长沙县城仅25分钟车程,距市区仅35分钟车程,距黄花机场仅15分钟车程。优越的地理优势给田汉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机遇。全村耕地面积为3358亩,,全村人口共计3365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田汉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田汉村社会稳定,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曾生故居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曾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曾生故居位于龙岗区坪山街道东纵路石灰陂村,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民居式楼房建筑。坪山区东纵路232号石灰陂老围,是一座有着259年历史、占地3000平方米的客家围屋,是华南抗日名将、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的祖宅。与它一墙相隔的,是气势恢宏的东江纵队纪念馆。相比之下,石灰陂老围显得低矮老旧。石灰陂村是单一曾姓,坪山曾氏族长曾马权先生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曾生将军故里。

1910年12月,曾生就在此出生。1934年,曾生参加中共-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开始从事革命工作。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在坪山组建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任书记。12月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任总队长。1943年12月担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接连收复失地,威震南粤。1945年8月15日,被总司令指定为华南抗日纵队代表,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1946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和国共两党协议,率领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1949年10月,率领两广纵队南下组成广东战役南路军,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建国后至“文革”前,先后担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中共珠江地委书记、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海军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平反后,先后任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务。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1995年11月20日,病逝于广州。曾生为广东的解放和建设发展以及人民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深圳人民的骄傲。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东纵路石灰陂村

类型:古迹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曾生(1910~1995),原名振声,清归善坪山石灰陂(今属深圳市龙岗区)人。1933年7月,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就读。1934年冬,加入中国青年同盟,任中山大学平民夜校校长。1936年1月前往香港,领导香港海员工人运动。1936年4月,回中山大学复读,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在中山大学毕业。8月在香港创办海华学校,自任校长。1938年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刘尔崧、刘琴西故居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民居委会北河街45号。

刘尔崧、刘琴西是同胞兄弟。刘尔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两广区委工委书记、广州工代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广东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事变中,刘尔崧不幸被捕,4月被杀害于珠江白鹅潭。刘琴西(1896~1933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紫金“四二六”暴-动-,1928年率部配合红二师攻克南岭,1930年任中共闽粤赣西北分委书记,1931年调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在香港被港英当局逮捕,1933年被押回广州杀害。故居始建于清,坐北向南。1927年“四二六”武装暴-动-后被国民党当局烧拆,夷为平地。1978年刘琴西的儿子刘乃超在原址重新建起一幢二层水泥房,面阔6米,进深9米,一厅二居室,2011年重建。故居内现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1952年颁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刘尔崧、刘琴西生平史料。

2011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民社区:安民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沈从文故居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沈从文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1902年12月28日,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里。这是一栋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清晚期建筑,分为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左右配以11间古色古香的厢房,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融为一体,显得十分协调,苍老陈旧的板壁和剥蚀脱落的门窗,显示出房屋的陈旧与古老。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曾任清贵州提督的沈从文祖父沈宏富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占地600平方米。沈从文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5岁时走出凤凰,踏上了坎坷的人生旅途。他在旧军队里当过兵,漂流在湘西沅水流域,19岁闯入北京,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通过勤奋刻苦的努力,沈从文先生在文学、考古学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

马头墙装饰的鳌头,精致的镂花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从人文角度上讲,沈从文故居更是一座蕴含深厚、永远掘取不尽的文化殿堂,它是沈从文用心血凝结的永不坍塌的文化丰碑,也是古城凤凰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

门票/开放时间

20元,与苗疆长城、沈从文故居、东门城墙、杨家祠堂、奇梁洞、沱江泛舟、熊希龄故居七个景点联票为148元。

用时参考

0.5-1小时

交通

古城内步行可以到达。从“凤凰城”牌坊旁,一条名叫中营街的小巷子拐进去即可。

开放时间

冬季08:00-17:30;夏季07:30-18:00

景点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中营街24号(古城内)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方华故居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方华故居为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方华故居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上楼自然村。

方华(1912~1999),原名罗响,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曾与张觉青等人一起创办热水东华小学,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动,成为九连地区革命领导人之一。1938年8月,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方华任支部书记;1939年2月,方华任中共和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5月,任中共和平县委员会书记;9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0月,调中共龙川中心县委工作。1945年,在延安参加“七大”会议后,曾任中共抚顺市委-部长、安东市总工会主席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湛江市委书记兼市长、茂名石油总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中共茂名市委书记等职。1983年退居二线,1986年离职休养(享受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医疗生活待遇),1999年7月病故广州。

该故居始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回字形方围屋,四角有角楼。总面宽27米,总进深31米,占地面积826平方米,两进两间一方围布局。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灰瓦面。卵石墙脚,泥砖墙。中间前为厅堂,左右后是厢房,绕中间厅堂四周建一圈四方形房屋,中有天阶。门前有余坪,坪外有半月形池塘。

2010年1月,被和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兴村:中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杨虎城故居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杨虎城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虎城将军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甘北村,居住在县城东槐院巷。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秀而不俗的民居宅院,建于1934年,是杨虎城将军为其母和家属所建。

分为正、偏两院,坐北向南,院落格局分为门房、大厅、女厅、后楼房,占地面积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七百五十平方米,为关中传统式“四道”建筑。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院内青竹翠柏,苍窗格门、浮雕制作精良细致。

蒲城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杨虎城这位“千古功臣”,将这座故居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建立了“杨虎城纪念馆”,1983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展出杨虎城将军当年与张学良将军互赠互勉的亲笔条幅字画和蒋介石、邵立子、马鸿逵等赠予杨母的寿屏等,有“西安事变”纪实图片,有杨虎城用过的-用具、作战兵器等实物。

2013年5月,杨虎城故居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民国

地址:渭南市蒲城县孙镇甘北村

保护范围:门房、庭房、上房九间、厢房十间,面积52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西至民房,南、北至村中东西向巷道。

甘北村:甘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王国英故居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王国英故居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国英故居位于崇州市元通镇,年代为清代。

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是王国英故居现占地范围,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元通镇:[地理.人口] 元通镇位于崇州市中部偏北一隅,全镇呈飞蝠状,幅员面积23.12平方公里,东与观胜镇相近,南与锦江乡、公议乡接壤:西邻怀远镇、北靠上元乡和都江堰市的安龙乡。全镇辖7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总人口为208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6人。元通镇地势东低西高,相差2米左右。中间有一梗界,西北海拔594米,东南最低海拔570米,高差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