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可可西里和什么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汇集15篇)

浏览

7581

文章

15

篇1:什么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保护生态环境根本之策是节约资源,节约资源就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循环利用等方式使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匹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重要的战略部署。

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节约资源放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将其提升带基本政策的高度,在发展中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扭转片面的追求GDP行为,改变粗犷的生产方式,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较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是什么呢?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1、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实施绿色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2、建立适合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自然遗迹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然保护区制度尽可能地保护了典型的生态,保护了动植物种质遗传资源。

3、正确对待自然生态资源,实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追求超额回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付出的惨重代价。

4、提倡绿色消费,节约物质资源。绿色消费是人类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应尽快取代一味追求享乐的高消费而毫无节约的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费观。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要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种看作维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伙伴。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永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保护生态环境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全文共 2266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面临三个阶段叠加的局面:“关键时期、关键时期和窗口时期”。总体而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在不断改善,呈现出向好的方向稳步发展的趋势,但效果并不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传统和非常规的障碍。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斜坡和这个山脊。”

图片源网络

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存在点对点复合、多源共存、多类型叠加的困境。虽然传统的污染尚未解决,但新的环境问题,如臭氧、总磷、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和危险化学品已经逐渐出现。生物多样性仍在下降,环境风险防范形势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以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指导和支撑,以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效率和水平,同时以最小的经济成本实现最大的治理效果。要加强环境污染的原因和过程、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估、环境基准等基础研究,加强环境问题的超前预测,充分发挥环境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先导作用。特别是在现阶段,地方政府在治理污染方面面临着许多“想不通”的困难。迫切需要环境科技支撑,解决环境治理技术、设备和材料等关键问题,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支持管理服务,实现科学准确的污染控制。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全力打好污染防治的硬仗,弥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推动建设美好中国。

创新科研体制努力解决重大环境问题

2019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为了科学回答和认真回应总理和人民的关切,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理专项资金项目,开展以研究为主的重污染成因和控制研究项目。根据李部长提出的“1+X”模式,生态环境部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包括中国环境监测站、环境规划院等生态环境部下属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内200多个优势单位。 中国气体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气候中心,集中了2000多名国家大气领域的研究人员,对严重空气污染的原因和控制进行研究。 建立了“一城一策”的跟踪研究机制。为“2+26”城市建立了28个城市跟踪和研究工作组。围绕改善“2+26”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科研需求,500多名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在28个城市开展了长期的常驻研究和技术指导,发送技术、解决难题、诊脉和处方。同时,创新信息共享模式,整合环保、气象、高校、中科院等领域的科研资源,建立空气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支持平台,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该平台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加强数字信息的质量控制,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图片源网络

解决大气问题的组织机制充分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智慧与攻关、团结与合作的精神,解决了科研资源分散、成果产出缓慢的问题,促进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的无缝对接。借鉴应对大气关键问题的成功经验,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决定依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与中国中央环境监测站、环境规划研究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联合成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国家联合研究中心。 长江科学院和水科学研究所,以及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近300个优势研究所和5000多名研究人员。 长江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各项工作积极有序推进。启动联合研究(一期)项目,开展流域区域水质目标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解决方案研究,派出58个专家组开展现场跟踪研究和技术指导,全方位支持长江保护和修复。

科研活动要牢牢把握“环保科技普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有利于民生的。我们应该坚持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和生态造福人民的原则。我们要着力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把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反污染斗争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环境科学技术应该牢牢把握人的本质。所有的环境科技工作都是为了为人民服务。研究内容应紧跟人民的需求,研究成果应能有效解决人民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

重点大气研究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联合研究,加深了对重污染成因的科学认识,建立了更加细化的城市排放清单,实现了重污染过程的定量描述,建立了联合应对重污染天气和长期改善空气质量的决策支持技术体系。特别是在布点工作中,针对不同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城一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全面开展了地方蓝天防御的支持工作。努力解决科研与实际研究脱节的问题,科研成果不落地。地方决策将根据研究、产出和应用的“沿途产卵”机制及时服务。

正如秘书长习近平所说,“科学和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对国家的未来和命运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它们从未对人民的福祉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创新的真正立足点。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的“两个春天”,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把蓝天白云、闪烁的星星、清澈的水和绿色的堤岸、浅浅的水底还给老百姓,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美好的未来。

——原标题:生态环境保护依靠科技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保护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大家是否了解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有什么区别?

生态保护主要是对自然界原有的保护或恢复。环境保护通常是大气、水等环境可能造成伤害的企业等通过装备设施进行处理,甚至通过法律强行进行保护。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等,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在创造亮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应对热点上狠下功夫,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的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部署。

1.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完善监测预警应急体系,组织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推进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PM2.5监测点建设。

2.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了落实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十二五”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严格问责。2013年年度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尤其是氮氧化物下降3.5%以上,排放量首次降至2010年减排基数以下。

3.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关部门完成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启动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对重点控制区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4.突出源头预防和生态保护。(1)积极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2)加强水质良好湖泊保护。(3)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4)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3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达423亿元,范围扩大到492个县。对其中452个县域的监测评价显示,2010~2012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31个,占6.9%;保持基本稳定的412个,占91.1%。

5.强化执法监管。推进重金属、固体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防治。中央安排重金属专项治理资金34亿元。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在第一批74城市496个监测点位实时发布PM2.5等六项污染物监测数据,完成第二批116个城市开展PM2.5等污染物监测点位的建设任务。

今天小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生态环境保护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新阶段应是中国新动能发展壮大的时期,是质量型国家和质量型社会建设的时期,也是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与经济社会艰难协调发展的攻坚期,那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何开展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在基本原则方面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大国际国内的新型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在生态文明工作体系方面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在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面

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重点要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

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要抓住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突出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个重中之重;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要强化督查执法,大幅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方面

要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地,及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

在环境治理方面

要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研究出台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的文明形态,是需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索取于自然并无害化废弃于自然,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生态文明有时候又会被称为后工业文明,一开始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强大影响到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才从人的利益角度被提出来,后来随着深刻反思从根本上改变了唯人的利益至上的传统思维模式。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经济、宣传教育等多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保护生态环境知识大全

全文共 6856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困扰人类发展的两大难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一、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

使用节水型水具;杜绝跑冒滴漏;洗漱随手关龙头;一水多用;减少干洗;拒绝化学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不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液、倾倒垃圾、渣土;不在饮用水源水面上游泳、娱乐、训练;不在水体边洗衣、洗车。

二、从我做起防止大气污染

关注空气污染指数;乐为“公交族”;出行多骑自行车;“开车族”使用无铅汽油,定期检查汽车尾气;拒食露天烧烤;黄土不露天,绿化美化生活环境;使用无氟电器;少用发胶。

三、从我做起防止噪声扰民

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居家生活,轻走轻行;音响电视小声;装修想想四邻;开车尽量少鸣笛;不燃放烟花爆竹;夜间、节假日、学生考试期间不制造施工噪声;做生意时不用音响招揽顾客。

四、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节约用水、用电;选用、购买环保产品和绿色产品;买菜、购物使用布袋、菜篮、纸袋;不吃野生保护动物,不吃、少吃口香糖;爱护周围的花草、树木;不乱扔废弃物,垃圾分类投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参加一次环保志愿者活动;教育孩子,引导周边的人保护环境。

五、爱护花草树木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用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环境保护与日常消费

一、野生动物不能随便吃

动物容易传染疾病,狂犬病、疯牛病、艾滋病以及非典、禽流感等都是从野生动物开始传播扫。野生动物还含有各种病毒,携带各种寄生虫,吃后易引起出血热、免疫热等病,虫卵会造成中毒或贫血。

二、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使用后,经风吹日晒大部分逐渐消失,但仍然有部分附在农作物叶片上,被吸收或渗入植物体内。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和水中,被农作物和水生生物吸收,这些被植物、水生生物、鱼类、禽、畜摄入体内的农药,被称为农药残留。

三、绿色消费观

随着绿色市场的兴起,一种新型的绿色消费观已经逐步形成。绿色消费观就是在进行个人消费时,将消费利益的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利益结合起来,认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消费利益是不可取的,从而抵制购买和消费那种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商品.

四、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类等,回收可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厨房垃圾包括剩饭、骨头、菜叶等废物,经处理后可生产有机肥;有害垃圾包括含汞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等,需进行安全处理;其他垃圾主要采取焚烧和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

五、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简单的说就是7个字:“安全、营养、无公害”。

生活中的污染

一、大气污染

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岩石风化等;也有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废气、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和生产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中,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

二、光污染

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成为光污染。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光污染。可见光污染较正常见的是眩光,如黑夜迎面射来的汽车灯光,强阳光下城市高大建筑物玻璃幕墙的反射光等,电焊弧光,熔融的金属液和玻璃产生的强光均会对人析眼睛造成伤害。

三、噪声污染

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包括:心率改变和血压升高;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女性的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孕妇流产率增高;激动、易努,注意力分散等。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是对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形象说法。其危害主要有:1、破坏市容环境;2、危害人体健康;废弃塑料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3、影响农作物:破坏土壤结沟,阻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根系生长

五、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生活污水包括由厨房、浴室、厕所等场所排出的污水和污物,按其形态可分为:1、不溶物质,占污染物总量的40%;2、胶态物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10%;3、溶解物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50%。这些物质多为无毒物质。此外,还含有各种微量金属和各种洗涤剂、多种微生物。

保护生态环境知识

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保护?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可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又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为了不断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而创造出来的环境。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2、环境保护有什么重要性?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搞不好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

环境污染的远期影响,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不只是致癌,而且可能通过胎盘危及胎儿,以及引起遗传变异,染色体畸变和遗传基因退化,贻害子孙后代。

自然资源的破坏,有的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有的环境保护知识问答则难以逆转。目前,全世界估计有2500种植物,1000多种脊椎动物,正处于灭绝的边缘。如不施行全面保护措施,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实践证明,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调整过来的。基于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迫切性。

3、城市化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人类聚居环境的城市化,会给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等带来重大的影响。

(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源,并释放出很多热能,某些大城市的大气环境所接受的这种人为的热能,接近甚至超过所接受的太阳和天空辐射能,使城市的气温比周围农村高。

城市排出的大量各种气体和颗粒物,会显著地改变城市的大气组成。这种排放不仅会使城市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增高,而且还会使城市的云量、雾量和降雨量增高。

(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及排水设施,使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循环。

城市化还会带来耗水量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生活排泄物和工业废水对水质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昔曰的绿地变成了街道和建筑物,很多动物在城市中绝迹或减少,从而使生态系统失调,影响到碳、氧等物质的循环。

(4)城市化对环境的其它影响。城市化还会带来噪声与振动等物理污染,以及交通阻塞、住房拥挤和供给紧张等一系列威胁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问题。

4、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目前,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臭氧层的削弱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因而使大气环境受到影响。

(1)臭氧层的削弱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圈,不断地向人类以及动植物提供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氧。同时,这个大气圈还是地球上生命物质的保护层。

在大气圈的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中形成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有害于生命机体的紫外线辐射,从而可以保护地球上生命物质的生存和发展。

但是,近年来,由于在平流层中飞行的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数量大在增加,飞机排出的硝酸盐能同臭氧化合,消耗了大气中含量不多的臭氧,从而减弱了臭氧层对地球上生物的保护作用。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阻止地面上长波辐射的散失,对大气起着增热和保湿的作用。

目前,全世界燃烧矿物燃料的数量急剧增加,使进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随之激增。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5、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资源?

我们通常把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可更新的资源,如:水、土地、空气和矿物等;另一类是可更新的资源,如谷物、森林、家寓驯兽及其他各种野生生物等生物资源。对于不可更新的资源,由于其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出来,因此,必须给予合理的使用,否则将会导致资源匮乏的危机。对于可更新的资源,原则上是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不断地生产出来的,但是,如果人类不善于经营或处置不善、不合理地使用甚至挥霍浪费这些自然资源,也会给人类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6、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是什么?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7、哪一天是世界环境曰,怎么来的? 二oo一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共商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对策。后来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二oo一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8、自然保护区怎样分类?

自然保护区按照保护对象可分为以下五类:

(1)以保护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包括所有自然地带的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吉林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

(2)以保护某种特有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一定很大,主要保护某种生态环境及其中一些珍贵动植物种类。如四川王朗大熊猫等珍贵动物自然保护区;广西花坪的银杉自然保护区等。

(3)以保护某种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自然保护区,面积依实际情况而定。如黑龙江扎龙丹顶鹤水禽自然保护区等。

(4)以保护特殊的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多半与名胜古迹结合一起,如四川九寨沟、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等。

(5)以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包括一些特殊的地质剖面、冰川遗迹、化石产地、瀑布、温泉等。

9、昆明市有多少个自然保护区?

昆明市现有自然保护区7个:滇池自然保护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昆明市双河、磨南德水源林保护区、轿子雪山保护区、普渡河苏铁保护区、石林岩溶地貌保护区、梅树林中国震旦一寒武自己界限型层剖面自然保护区。

10、什么是is0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

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发布的,序列号为14000的系列标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制定了部分环境管理标准,并于1996年予以发布。

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是管理性标准。企业操作实施过程分为体系建立、体系实施和体系审核三个阶段。体系审核完成并通过认证之后,尚需后续的检查评审。

iso14000系列标准内容特点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料获取及整个生产过程中,在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标准完全不同于水、气、渣、声等质量和排放标准,它是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动力的自愿性标准,不带强制性,也没有绝对量的设置,它强调了持续改进和管理过程程序化、文件化,体现了产品生命周期思想。

生活中的环保常识

一、家庭如何节水

1、定期更换水龙头里的垫圈以减少漏水;2、衣服不要放在流水下冲洗;3、将餐具放到滴有洗洁精溶液的盆里浸泡摸洗,冲洗时再拧开水龙头;4、在抽水马桶里放块砖头;5、将用过的水二次利用。

二、厨房中的污染

厨房中的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颗粒,这些对人的肺、气管、脑组织等有害;烹饪产生的油烟中含有丙烯醛,对鼻、眼、咽喉黏膜胡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上述器官的病症。

三、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钠作为助洗剂,洗涤后,含磷废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中蓝藻生长迅速,水体流动减缓,鱼类及其他生物因缺氧死亡。而且,洗涤后的衣服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不良症状。

四、有车族的环保小常识

按时保养汽车,使尾气污染排放降到最低;一旦车尾开始漏油,马上修理;不开车去人群密集、交通拥堵的闹市区;拒用污染水源、污染环境的方式洗车;长时间堵车时应熄火等待;不从车窗内向外扔垃圾赃物;驾车出游不将垃圾留在野外;拒绝购买和使用高污染车及车用品,提倡使用可降解车用品。

五、家电辐射的危害

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等家电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它们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穿透力强,而且充斥在整个空间,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已经面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长期处于强辐射下,容易诱导白血病、肌肉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环境保护与重要节日

一、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海斯倡议,在全美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以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群众运动,美国民间组织将4月22日定为“地球日”。1990年,由世界知名人士、环保专家、环保组织组成了“地球日”协调委员会。从此,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

二、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是为纪念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而设立的纪念日。在1972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灯环境会议,是各国政府第一次共同研究环境问题的历史盛会,会议建议将其开幕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被同年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认。

三、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这标志着水的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世界水日”的确定,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天,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采用各种形式,分不同层次,开展各项活动,以提高公众水意识。

人类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的依赖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确立“世界水日”,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也体现了对今后的展望。纪念“世界水日”是为了唤醒世人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四、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世界保护臭氧层日”。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是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以及保护人类子孙后代的呼声更加高涨。

看过“保护生态环境知识“

环保名词术语

一、生态市

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目前,我省昆比、常熟、张家港、江阴已经建成首批国家生态市。

二、“十五小”企业

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三、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对向环境排放污染者,按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其特点是运用价值规律给排污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促使其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1979年我国首次规定排污收费制度,1982年,国务院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后,开始正式实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指在开发建设活动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我国实施建设项目环评已经有20多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评技术和管理体系。目前对重大规划的环评工作也已经展开。

五、节能减排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六、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为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7年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活动。通过创建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洁净优美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全国各城市早日建设成为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的现代化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工业生产、市政建设、交通车辆、居民生活等都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给城市居民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影响。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1.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宣传教育是做好城市环保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立体手段,抓住一切机会,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进行宣传,避免环保宣传盲区,改变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误区,使环保工作真正实现政府重视、企业配合、人民群众满意、社会效益明显的最优状态。

2.全面整治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应以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为依据,确定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首要污染物,以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应该做好工业合理布局、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绿化造林。

3.全面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市政土地管理规划部门应该严格土地审批工作,并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确定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制定完善的公共设施法令;最后通过政策调整,有效刺激农民保留土地的农用功能。

4.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城市旅游业的同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汽车使用量,提升使用效率,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保护空气环境质量。此外,在旅游区域宾馆、酒楼的建设要慎重,应尽量做到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减少废水等污染排放,保持城市旅游环境的原生态效果。同时,在进行城市旅游区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卫生工作,才能创建优美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今天小编就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关键是什么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祸,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重大事项的决策者,对生态环境负有重大责任。

习近平指出:“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官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可能面临终身追责,调离也不是免责金牌。意味着官员依靠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政绩,捞到升迁资本就拍屁股走人的短视政绩观失去了市场。

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所辖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情况进行审计,对干部任期内的自然资源保护情况作出综合评价,是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对生态环境损害行为严肃追责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提高生态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指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今天小编对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关键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如何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吧

操作方法

1

出门尽量步行、坐公交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少打出租或者自己开车,这样能减少交通拥堵,还能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2

多使用可持续利用的物品,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这样能减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

3

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关电灯,出门记得关电器。

4

不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是十分大的,一定要做到少燃放最好不燃放烟花爆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在大气环境状况方面,中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重点区域明显好转,秋冬季重污染依然多发。大气污染治理日趋复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那么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比是多少呢?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生态保护的投资不断加大。“十一五”年间,我国完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8%,“十二五”期间总计投资完成额将达到8000亿元,是“十一五”的近两倍,总复合增长率超过20%。“十三五”规划指出,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完成额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行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2012-2017年,中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不断增加,2017年已经投入382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5%,根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18年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5.4%,快于全部投资29.4个百分点,市场预期保持景气。

我国政府仍从五位一体的高度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研究和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面临很多挑战,E20环境平台旗下的E20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智库机构在进行不断探索,并且也会进一步落地。

在国家坚定环保信心、加大环保工作投入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着环保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现在生态环保管理模式已经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

政策的不断出台,会使环境改善效果持续落实。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将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以上,生态环保产业也将迎来发展的高速期。

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多的资本力量进入生态修复领域,争抢市场蛋糕。政策在环保产业外部环境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也在强调对风险的控制。

政府一些管理方式及目标的调整,为环保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生态修复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处理废物,而是与社会、经济连在一起。所以系统化的修复治理,治理领域的不断细分将是必然。

关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同年增长比的知识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生态保护的知识,来来查询搜索相关栏目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跨区域的特点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环境污染生态保护一直是我国热点关注话题,尤其是跨区域性生态保护问题尤为严重。那么基于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跨区域,法律规定有哪些措施?

基于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跨区域的特点,新环保法规定,应当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保护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防治的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环保部门应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谋划环境保护工作,既要着眼当前,又要谋划长远。

专家建议,要强化并严格执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建设要严守底线,明确功能定位,规范开发秩序,从源头上发挥“防火墙”的作用;要支持培育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的主导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实现绿色发展;应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以西安—成都—重庆高铁经济圈为依托形成跨省市区的生态保护联合、联动协作发展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的总称。

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