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十大美男的断袖(精品20篇)

浏览

5391

文章

1000

篇1:古代为何要把军队称为“仁义之师”?这才是古人的用兵之道

全文共 2936 字

+ 加入清单

军队是用来打仗的,而在战场上似乎和“仁义”二字从来沾不上关系,为何古代会有“仁义之师”这样的说法呢?仁义之师的意思是,通过伸张仁爱正义来讨伐邪恶的军队。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仁义”二字的推广者,虽然宋襄公最后输给了楚军,但他仁义的一面使他收获了不少人心。实际上这便是古人用兵之道,也是中华文化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下面就来看看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仁义之师”的含义吧。

古代中国的对外用兵之道是什么? 贵族精神。

什么是用兵的贵族精神? 曰:先礼而后兵。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仁道",给对手以尊重,也许能胜,也许是败,但中国人就是有这根深蒂固的大爷脾气,输也输得起。

这贵族精神相对应的是痞子作派 (不能糟践了这"精神”二字),前者要摆谱儿,后者以利字当先而不择手段。

扯得云里雾里的不易懂,不妨举例说明。

这贵族精神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所体现。商居中原为上国,同期的周族在今陕西一代,由于农耕业的发达,已经是强大的属国,完全有能力对商的地位构成威胁。而在末代天子帝辛(纣王)期间,就是这位被后人骂成"十恶不赦"的"暴君"的人,竟然将周族的首领姬昌(即周文王) 擒而不诛。姬昌住着馆驿,还能在囚禁之地演绎出"八卦"和《周易》。为何? 只能是因为纣王的心慈手软,未起杀心,这样杀姬昌 胜之不武。

但是这种谱摆得有些过头了。周族的首领姬发后来趁着商国大军东征而朝歌(注:殷商的国都,在现今河南省安阳市淇县)空虚之际,领兵自孟津(位于洛阳市西郊)北渡黃河,直取朝歌。在朝歌西南的一场牧野大战的成功"斩首"行为,使纣王的性命和家国不保。不仅如此,帝辛在后世成为身败名裂的千古第一帝王。因为自周以降的中国历朝历代都奉周天子为明君圣主的楷模,自然得为武王"重塑金身"、打造成正义的化身,那纣王也只能被顾全大局,给周天子当托儿了。

这贵族精神被商国的子孙们继承了。当时周灭商之后,并未将商人赶尽杀绝,而是将一部分商族遗老由朝歌一带返迁回他们祖先的原籍,立为宋国(现在的河南商丘市县)。记得当年,曾经批判过"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当时只是简单地将它解读为"复辟资本主义",其实仔细体会一下,里边包含的就是贵族精神,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古商人畏天而周人制礼,此所谓也。

商人后裔在宋立国,到了东周的春秋时期,这种代代相传的贵族精神却使宋国吃了大亏,以至于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成为了军事上的笑柄人物。当时,宋国于与楚国相争,宋军守河防,严阵以待,而楚军自南来,渡河北攻。作为一般军事行动常识,半渡而击是上上策,或者至少在楚军上岸后立足未稳之时出击则仍可占优势。但是,模范贵族宋襄公对这些建议均拒绝采纳,非要等待楚军列阵完毕再开打。结果是楚军大胜,宋军大败。

这就是在军事上的贵族精神在那个"春秋无义战"的时期的战果。其实,何止是春秋无义战?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写的,有多少胜利者在事后把自己包装成了正义的化身?

话说回来,这贵族精神可是咱中国人自古以来所继承了的财富,所谓"天佑中华",这可不是捕风捉影的瞎说。不信?听俺地主往下说,人类有史以来的四大文明,我中华文明成了硕果仅存。为何?听地主给各位引荐一位圣人。孔子,名丘,字仲尼,乃贵族范儿商人之后裔。

这位说了,孔子不是山东人吗?没错, 孔子是鲁国人,现今的山东曲阜。当年批孔、打砸孔家店时,这荣誉可以让山东人独享。但是现今不一样了,孔夫子又被平了反,给恢复名誉成了圣人。不仅是给平了反,还成了一张中华文明的金光闪闪的名片,整个地球村里到处都在办孔子学院。所以,地主也得请孔老夫子给俺河南人长长脸。孔子祖籍在宋,现今河南省夏邑县,其父移民到了鲁国,生了仲尼,而其祖上历代是宋国贵族。再往上溯,其祖乃来自殷,现今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的豫北。当然,这些是文化层面的事,与军事并无直接关系。

再回来说兵法。从纣王、宋君的例子来看,贵族精神作为兵法,还得考虑周全,考虑其实力对比和战术的操作性。下面的战例也许能说明一二,就是避退三舍。

晋国是周朝的一个大诸侯国,它在中国历史的划分上有标志性的意义。整个周朝的历史被分为西周和东周两阶段,以周幽王宠褒姒、烽火戏诸侯引来内乱为西周的终结,以周平王东迁洛阳为东周的开端。而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以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为分际线的,史称"三家分晋"。但晋国的强盛却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三要素中仅占其二,天时与地利,"人”却是不和。这里不说为何赵、魏、韩三家合谋灭了智氏而"三分天下",单表晋国的中兴之主晋文公重耳的一段故事,取自冯梦龙的名著《东周列国志》。这本书的文学、史学、军事学、厚黑学价值都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上,特别是谈到中国军事谋略,它相当于宋赵普以制天下的“半部《论语》"。

话说晋主得瑟,后宫专宠而废长立幼,晋国公子重耳被迫在国外流亡,十几年后终得以回国继承爵位。这期间重耳先后得到了齐国和楚国的庇护和支持。但是,别忘了许多人是施恩图报的,美其名曰"感情投资",而楚王就是这样的一位君子。置设宴为重耳饯行之际,楚王问重耳道,咱家为你小子复国出了这么大的力,你拿啥报答咱家?那重耳是实诚人,也颇有些韬略,他既没有像楚国期望的那样,比如割一块肥地给楚国,也没有像某些人那样来一句什么‘大恩不言谢’啥啥的,而是郑重许诺,若是将来晋楚两国失和而交兵,他将让晋军避退,以报楚王今日之恩。这是重耳的"贵族精神",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由此而来。

晋文公重耳当国期间,后来还真发生了晋楚失和而交兵的事。当时楚军自南来,晋军居北而守,楚军兵锋所到之处,晋军闻令而北撤(注意,并非是“望风而逃”)。楚军继续向北攻,而晋军接着辙,如此这般三攻而三撤。

诸位! 这可不是晋军一个个怂包软蛋的害怕南蛮子,而是晋文公的君子肚量和治军有方。有人问了,难道说那时没有愤青? 有,还很多!晋军积聚了足够的愤青情绪,不再撤了,与楚军决一死战,大获全胜,灭了入侵的楚军。详细的战况,人数、将领姓名等等这些枝叶小事,诸位可以去读《列国》原著,百度和谷歌上也一定有。

这里只说一下晋文公的谋略。既然曾受大恩于楚国,两国交兵时晋国的谦让是必须的,不然怎显得王家贵胄的风度 (注:晋国国君乃周天子一族,姬姓,与楚国相比,“根正苗红")? 这是战略问题。但战略目标却是历来由战术得当而实现的,毛伟人不是也说了吗?"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不然他凭什么说铁木真大帅 "只识弯弓射大雕" 尼?

回到晋军的谋略,其实也简单,打的是楚军的后勤补给。这三攻三辙,楚军深入晋国疆域之内,一路上的消耗且不说,这后勤补给线越拉越长、越拉越细,早成了疲惫之师,别说是白米饭、武昌魚,恐怕连地瓜秧子也没得吃了。而反观晋军,在自家地盘上打仗,后勤支援根本不成问题,什么刀削面、老陈醋,"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应有尽有。

类似的战例在东周时期很多,可以看出什么是“仁义之师",“仁义之师"这块招牌有多么重要,不仅是在军事上如此,宫廷里的王位之争也是如此,比如说郑国的寤生(郑庄公)与他兄弟公子段的争斗,有兴趣咱另外开篇。总之,好战者必亡,而忘战者必危,这应该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和战争史里沉淀出的精华。

“好战"不符合中国传统的贵族精神,因好战而亡者比比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国古代人打井之后为何要往井底放一公一母两只乌龟呢?这其中有着古人大大的智慧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历史渊源流传,说起我国从古至今的一些文化习俗,那自然是数不胜数的。就比如说我国的春节,可以说是我国从古至今最有名气的传统习俗了。不过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关于咱们中国古人打井的一些文化习俗了。水井可以说是咱们古代人民主要的水来源,但是在古代习俗当中,打完水井之后就会往井底放一公一母的乌龟下去,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放乌龟下去主要的一点就是为了试毒,在那个科技技术及其不发达的社会中,新打的水井没人知道水中会不会存在着有毒元素,不像现在随便拿个仪器就能测出来。所以说古人便使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判断井底的水是否能够饮用。没毒的水,乌龟自然还在动,要么就是沉到井底看不到了。若是有毒的话,那过段时间乌龟肯定就被毒死了,尸体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人们一看就知道了。

那么这第二点就是为了祈福保平安了了。如果只是为了试毒,肯定不一定非要用乌龟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乌龟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有着水神玄武的意思在里面,所以人们将乌龟放在井底的话就是为了保佑一方天地风调雨顺。其次中国讲究着阴阳调和,所以便会放一公一母在井底,同样也是有着保平安的意思在里面。虽说这种想法毫无科学依据,但是在这却是古代人的一种信仰,从五行学来看的话,还是能够惊艳现代人的。

这第三点就是意为长寿水。我们都知道,乌龟的寿命都是非常长的,有着“万年龟”的意思在里面,中国人又特别讲究长命百岁,都希望自己能够活的更久,于是就把乌龟放到井底。意思就是被乌龟沾染过的水喝了后能够延年益寿,有着让人长寿的意思在里面。

以上三点除了第一点以外,在我们现代崇尚科学的思想中看起来非常的愚昧,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谁又不想有呢?在古代的封建文化当中,这种做法无疑不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国古代牧羊犬的形态特征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古代牧羊犬(详情介绍)

英国古代牧羊犬一身飘逸蓬松的毛发,不仅显示出他高贵的身份,更能抵御严寒气候,公犬有领状毛,而母犬没有。公犬外貌显得雄壮,而没有不必要的攻击性。母犬性情温柔,但身体不能软弱无力。母犬背部可比公犬略长。英国古牧犬的背部不能过长,因为过长可能导致背部软弱,无法胜任其正常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犬的价值。但与此同时,太紧凑的身体对一种拖曳宠物狗来说,也非常不利。饲养者应该采取折中方案,致力于培养这样的古牧:性情活泼,体形中等,身体不过长但肌肉发达,胸部不能过深,且肋部伸展良好,颈部结实,前躯直而腰部非常结实。【体形】大小――公犬的身高(从肩胛骨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在55.8厘米以上,母犬在53.3厘米以上。比例――体长(从肩胛前端到坐骨结节的距离)几乎与肩高相等。体格――肌肉发达,骨量充足。【头部】眼睛――褐色,蓝色或一个眼睛褐色、一个眼睛蓝色。琥珀色或黄色眼睛不符合要求。耳朵――中等大小,平贴在头部两侧。颅骨――宽大且最好呈正方形。眼眶上缘适度圆拱。整个颅骨都被覆毛发。头脑上前额与吻之间的凹陷边界清楚。下颌――长、结实、正方形。鼻子――黑色,大。牙齿――结实、大、整齐。钳状咬合或剪状咬合。【颈部◆背线和躯干】颈部――长,温和地成弓形。背线――在肩胂骨比腰部略低,但没有软弱或松弛的迹象。注意:背线是这一品种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品种的特征。躯干――短而紧凑,臀部比肩部要宽,肋骨支撑良好,胸部深而宽。尾――断尾,尾巴在贴近身体处切断。【前躯】肩胛骨倾斜向后,尖端狭窄。前肢盖,且骨量充足。从扇胛骨到肘关节的距离与从肘关节到地面的距离几乎相等。【后躯】圆,肌肉发达,跗关节位置低。站立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跖骨都垂直于地面。【脚】小而圆,脚趾圆拱,脚垫又硬又厚,趾尖笔直向前。【被毛】丰厚,质地较硬,不直,但很蓬松,不能卷曲。毛发的品质和质地要比单纯的毛量更重要。-V-±B或柔软的被毛属于缺陷。在没有修剪和季节性脱毛前,底毛具有防水能力。大腿和臀部的毛发比其他部位的毛发要更浓厚、更长。被毛轮廓和质地都可以用人工方式修剪、清理,但足爪和屁股不能修剪。【颜色】任何深度的灰色、灰白色、蓝色或蓝黑色,带有或不带白色斑纹皆可。任何褐色、淡黄色 都是严重缺陷。【步态】小跑时,动作轻松有力,步幅大,步频低。奔跑时很有弹 性,也能以低速度踱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年初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必备训练题填空题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25、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________》(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___________》(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6、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其诗集《_________》是一部杰出的_______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现在多少钱?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看古装剧时,我们经常看到主角用银支付。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一两银子值多少钱。事实上,银币的货币价值因朝代而异。宋朝以前,白银的总量很小,根本没有成为货币。明清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活跃和外国白银的大量涌入,银币成为一种流通货币。

知道一两银子值多少钱,你会发现再看电视很可笑。

在小说《红楼梦》中,刘姥姥看到贾家的下一顿螃蟹要二十四两银子,感叹一个小家庭能活一年。事实上,刘姥姥家当时也是中产阶级,有房有地,还有工人和女佣。第一次到贾家,得了二十两银子,谢了许多,可见不是小数目。

《明史》记载,齐平县一年的基本工资是45两银子。然而,在目前的电视连续剧和小说中,实际上有两个馒头和一碗5两银子的汤,一个富裕的家庭赌走了1000万两银子,一餐19两银子。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岁入只有200万两,而张变法后,国库岁入仍处于丰裕状态。

历史表明,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两两银子就可以买到普通质量的大米。当时,一石约94.4公斤,一两两银子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或377.6公斤。目前,中国普通家庭一公斤大米的价格在1.5元至2元之间。根据1.75元的中间价,可以计算出明代的一两银子= 660.8元(约3304新台币)。

宋代经济发展迅速,工商业发达,对货币的需求非常大。然而,当时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所以硬币系统极其混乱。当时,流通中的货币是“货币”。在一般的朝代,1000元是一致的,相当于一两两银子,但在宋朝不是这样。

《松石史事货殖》和《徐子同治鉴》提到,自真正的氏族王朝以来,白银存量太小,跟不上经济发展,白银价格不断上涨,基本上有2000多枚铜币被用作白银。宋代的“钱法”是混乱的。铜、铁、铅和锡硬币同时流通。每个州都有权投自己的钱。也有私人铸造货币的案例。货币的大小不一样,它的构成不合适,它的价值是可变的。它“随时制造”,非常混乱。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在、冯之前,米、石只有600、700元。《松石志官志》记载,每桶(米)要花30美分。根据这些计算,2000枚铜币可以兑换成一两枚银币。太平时期的大米价格为每石600-300元,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8石大米。以66公斤松石为基准,1两银子相当于近921848元(约合4620-9240新台币)。

历史上,银币在明清时期成为货币,但在今天的古装剧中,银币在任何朝代都有交易。这是因为明清小说很受欢迎,它们都是根据当时的生活状况描写前朝的。

《水浒传》和《三言二拍》等作品中的白银价值均以明代白银价格为基础,并与文、关、闵、朱等原始货币单位相混合,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现代人写的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中,所有流通的古代货币都被描述为“银币”,甚至是“射雕”等书籍。

北宋中期价值约600元至1300元人民币(约3000至6500新台币);盛唐时期,价值约为2000至4000元(约1万至2万新台币)。

与明清相比,现代人离前朝更远,对前朝的货币制度和白银的实际购买力了解不够。只有这样,才能有天价馒头、天价酒和蔬菜的荒谬情节。了解这些知识,看小说或电视剧,你能看到更多有趣的东西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虎符有着什么作用?为何没人去偷?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皇帝是古代权利最高的统治者,但是皇帝的权利再高也是需要军队来进行维持的。没有军队作为后盾,那么皇帝也就是徒有虚名了,没有什么是指权力的。若是皇帝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那么下场是很惨的,汉末与清末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了。

没有军权的皇帝就会想出了用虎符调兵这个办法。这个虎符又叫兵符,最早的兵符是做成铜制虎形,分成两部分,左边的是给带兵的将领,右边的则在皇帝手中,为了防止出现冒牌的虎符,皇帝在虎符上刻上铭文,需要调兵的时候需要两者合二为一,检验真伪才行。

这样一来古代将军只有带兵的权利,但是如果你需要调兵,就必须使用虎符。在影视剧中常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太子造反意图拉着大军主帅,但是没有虎符,调兵时候就被下属质疑必须拿出虎符才能出兵。而且虎符并不是只有一个,一个地方的虎符只能调动一个地方的士兵。比如秦国的管理就很严格,你想调出五十个士兵就需要出示虎符。嫪毐当年想依靠太后的势力大造假的玉玺,但是因为没有虎符,在造反的时候只能用自己养的门客来应付,结果被嬴政杀的片甲不留。

士兵只认虎符不认人,这也就无意中增加了虎符的权威和严谨。在汉武帝统治后期,内部爆发蛊毒之祸,当时太子刘据想调兵,却因为没有虎符被拒绝。虽说当时大将都认识刘据,再说太子怎么可能造反,但是因为见不到虎符,大将只能选择得罪太子。有人会问,当时虎符作用那么大,为什么没有人会去偷呢?其实原因四个字就能解释了。战国时期的魏国信陵君盗窃虎符去救赵国,为了救被秦国围困的赵国,信陵君用美人计把虎符给盗了过来,最后调来军队击败了秦军,解除了危险。

这个故事不是在说兵符的重要性,而是说想偷兵符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看其中一个细节就知道了,当时信陵君拿着虎符给大将,但是大将不信他的,一直不肯发兵,最后信陵君乘其不备一刀杀了他,这才发兵成功。很明显,最终把军队调来并不是因为虎符,而是靠着信陵君的名声,如果当时换做其他人,那把主将杀了别人也会杀了你。既然有了虎符,但信陵君还是调不动军队,这是为什么呢?在虎符之外其实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诏书!诏书上必须写明出兵的缘由以及地点。

在魏国出兵前魏王就下令让大将坐山观虎斗,这样谁都得罪不了。在信陵君来前,大将一直没收到更改的诏书,肯定会起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锻造的宝剑真的能够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一提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文人,脑海中就会第一时间浮现出一种形象,就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不过在先秦时期,当年的读书人可不仅仅只是读书了,而且还有着非常高强的武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经就是在乱世之中周游列国的人,要是没点功夫,哪有实力在乱世当中周游列国呢?

后世的读书士子也基本有继承孔子的这种武功思想,讲究“剑胆琴心”,士人大多会有专属的佩剑,剑文化也就由此流传下来。剑在十八般兵器之中,名列百兵之君,古人们认为剑的形状是端正直接的,同时它的用法也通常是直走中线的,不同于其他的兵刃通常会带有一些弯曲。

排名第一的就叫做轩辕夏禹剑,传说中当年黄帝轩辕与大禹都曾经使用斩妖除魔,当然我们更加熟悉的名字就是“轩辕剑”,胡歌曾经有在同名影视剧中出演角色。另外像鱼肠剑,由于《史记》的记载而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专诸因为深受大恩而去行刺吴王僚,将宝剑藏在鱼肠当中而得名,这是有名的“春秋义士剑”,当然也有人称其为“刺客剑”或者是“勇绝之剑”。

另外排名第四的太阿剑在历史舞台上也有过极为浓重的演出,当初荆轲刺杀秦王的时候,秦王嬴政面对着荆轲的剑到处躲藏,眼看就要陷入危急之中的时候,他的大臣们不停大喊:“王负剑!王负剑!”意思就是说,您背着长剑背着长剑,重要的事情重复多遍,古人们很早就这么做了。

听到大臣们的多次提醒以后,嬴政才回过神来抽出自己的太阿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令荆轲的刺杀失败,可以说太阿剑在这个事件中也算是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阿剑的存在,那么荆轲很可能刺杀成功,古代的历史走向都很有可能为之改变。

不论是轩辕剑还是太阿剑这种神兵利器,还是普通的宝剑,人们在介绍其性能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其利无匹,可吹毛断发,削铁如泥”。太阿剑这种神兵利器可以削铁如泥还是很有可信度,毕竟一剑就能砍断人的大腿,只是古人锻造的普通宝剑,为何也能够做到削铁如泥呢?

有史学家研究发现,只不过是因为古人们削的根本就不是铁,他们在做“削铁如泥”这个演示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削的铜钱,而铜的硬度远远低于铁,只要这把剑稍微锋利再加上一些技巧,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砍破铜钱,人们那个时候对于金属的认知不是非常清晰,一律将其称为铁,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削铁如泥”的说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罕见的古代宫廷美容秘方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合成美容剂副作用大,在兴起美容化妆品DIY的潮流下,特将占代宫廷的外、内用美容技方编纂成适合现代人阅读口味和美容概念的文章。

1、永和公主澡豆方

取白及、白术、白茯苓、白附子、鹿角胶各90g,白芷60g,桃仁、杏仁各50g,沉香30g,皂荚5枚。先将米泔水2000ml煎沸片刻,投入鹿角胶使其融化,再入糯米200g煮成粥。将此粥薄摊晒干后,同诸药共研为细末,与大豆粉500g合匀;另用蜂蜜、白酒各60ml。加热后拌入药末中,晒干后再加入麝香1.5g拌匀,密封贮存。用时取少量敷丽片刻,然后共洗颈、手等需要呵护的部位。

2、金国宫女八白散

这是金国章宗时宫女的洗面美容方。以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及、白丑各90g、白芷60g、白附子、白茯苓各15g,皂角(去皮、弦)3个,绿豆少许,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于每天洗脸时,取适量敷面后以水洗之,即可。小编推荐:廉价实用的蜂蜜美容秘方有使皮肤洁净润泽的功效,并可防治粉刺、雀斑、色索沉着及皮肤瘙痒等症。

3、张贵妃面膏

张贵妃即南唐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貌美惊世,这是她使用的面膏秘方。取新生鸡蛋1只,壳上开一小孔,去黄留清,装入朱砂细末20g;以蜡封孔后,随其它鸡蛋一同让母鸡孵化。待其它蛋孵出后即可取用,每次洗脸后取少许涂面。可以美白肌肤,去除皱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钱币博物馆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钱币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素有“军门”之称的德胜门箭楼是现今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箭楼之一,古代钱币展览馆的前身是德胜门箭楼文物保管所。1992年国家投资复建了真武庙后,就把古代钱币展览馆打造成一个集展览、研究和交换为一体的的场所,让广大的钱币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赏、交流、买卖的好地方。到此旅游,你可以了解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铸造工艺、古钱的真伪辨别和历代纸币。你会发现,每一枚小小的钱币上都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每年的春、秋两季到这里旅游,展览馆会举行全国钱币交易会,交流对古币的心得,可以交换到自己喜欢的古币。

古代钱币展览馆详细介绍:在北京北二环中路,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古建筑―德胜门箭楼,北京古化钱币展览馆就坐落于箭楼下。它1993年10月建成开放。德胜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曾是明清京师九门城防建筑之一,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城楼灰墙绿瓦,通高31.9米,砖木结构,前楼后厦,上下四层,设有箭窗82个。楼内梁、柱、枋、头拱均饰以彩绘。

楼上常年展出“北京城门城垣展”古钱币博物馆设在复建的清代真武庙内,展出“中国历代货币系列”,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钱币种类繁多,形状有刀形、方形、圆形,质地有金、银、铜、陶、纸;而且每一枚小小的钱币都凝结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及政治变革,每一次币制的变化无不影响历史的进程。钱币馆自建馆以来,展出了最早的贝币、布币、鬼脸钱,历代的铜币,清代的银票,民国的纸币等。此外,馆内还辟有古钱币交流市场,观众可在此购买、交换钱币,还可请专家鉴定真伪、品相等。该馆现已成为钱币爱好者从事研究和收藏交换的场所,是京城百姓了解钱币知识、参与集币活动的窗口。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二环中路德胜门东大街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帝后不是一起死的,他们是如何合葬在一个墓里?

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有很多的陵墓都是合葬墓,很多都是皇帝和自己的皇后或妃嫔们合葬在一起的。而可能很多人理解中的合葬,就是两个人埋在一起,在一个土堆里的意思,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得是两个人一起死,或者后来下葬的要挖开墓放进去才行。但这样就还是很奇怪的了。难道说古代皇陵在下葬之后都没有封起来,两人都死了之后才合葬吗?1.帝后是如何合葬的

一般是这样进行的,就是皇帝在他还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修陵墓,并且在他的陵墓中预置了几个棺床,将来会指定几个得宠的后妃或者皇后和他一起合葬。一般情况下,死在皇帝之前的后妃或者皇后肯定就已经葬入这些地方,并且这时候的墓门还是可以打开的。而一旦皇帝死后葬入到陵墓之中去,之后陵墓的门就会封死,不会再打开。

当然帝王的陵墓很大,肯定不止这一个地宫,还有其他的地宫,到时候后死的嫔妃或者是皇后就会葬入到这些地宫之中去,虽然和皇帝不是一个墓室,但是在同一个陵中,也算是合葬。而且还有一些地位尊贵的皇太后,可能继任的皇帝是皇太后的亲儿子,或者是为了表示孝顺,甚至会为皇太后单独再修建陵墓。

当然这是大部分古代朝代如此,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就是元朝,元朝由于采用的是蒙古人的草原安葬方式,安葬的地点完全是保密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先死了,皇后是不可能和皇帝合葬的,因为皇帝安葬之后,他的陵墓地点就成了绝密的,根本就不知道皇帝的安葬地点在哪里。所以这个时候皇后是不可能和皇帝合葬的,而且元朝的皇后数量有点多。

所以在中国古代皇帝和皇后合葬大致采取上述的几种方式,很多时候是在同一个陵墓而不同地室。2.几种不同类型的合葬情况

古代帝陵皇帝与皇后是否合葬在一起是有多种做法的,有的合葬在一个地宫里,有的同陵不同穴,也有后期打开皇帝地宫合葬在一起的,总之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我来重点说说清代皇帝皇后是如何安葬地宫的。

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

清朝对于皇帝与皇后是否合葬在一个地宫里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卑不动尊”,就是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可以葬入皇帝陵的地宫,而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是绝对不能在葬入皇帝陵地宫里了,只能另外在帝陵旁边单独建造皇后陵。例如著名的孝庄太后,他是皇太极的妃子,按理应葬入沈阳昭陵,但是孝庄太后就以卑不动尊的理由,最后葬在东陵风水墙外,名为“昭西陵”。还有清代第一座皇后陵–孝东陵,为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之陵,我们来看看当时礼部官员呈给康熙帝的奏折是怎么说的:“古来帝后有不合葬而自为陵行,俱就方位定名。今孝惠章皇后陵即在孝陵之东,不必另立陵名,臣等恭拟“孝东陵”字样,仰侯钦定。”从这段话可以很清楚清代的陵制,因为孝陵已葬入顺治皇帝,地宫封闭不会在打开,即所谓卑不动尊。所以在孝陵东侧单独建皇后陵,取名孝东陵。后来的慈安慈禧太后定东陵也是如此。

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

清代时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是葬入皇帝地宫的,与皇帝合葬。但也有一个例外,就是著名的那拉皇后,说她巡游途中无故断发,乾隆皇帝大怒,但是并没有废除她的皇后名分,但是死后却被葬入纯惠皇贵妃地宫,而且不享供奉,不设神牌,甚至官方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最后还是在守陵官员写的《陵寝易知》中找到答案,这也是清朝悬案之一。咱们还以乾隆为例,乾隆皇帝裕陵地宫共葬入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这些人都是死在乾隆皇帝之前的,陆续葬入裕陵地宫的,孝贤皇后是第一个葬入裕陵地宫的人,乾隆皇帝还亲自送皇后棺椁葬入地宫,那之后肯定不能关闭石门啊,但不关门也不行,所以就用木门暂时封闭地宫入口,以免泄露地气。此木门没有皇帝特旨是不能打开的,以后其他皇贵妃也是这样陆续葬入地宫,等到乾隆皇帝驾崩梓宫葬入地宫以后,才关闭地宫里的四道石门,填砌地宫隧道入口彻底封闭地宫。

综上所述,清代时后宫的皇后及妃嫔们要想葬入皇帝地宫其实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死在皇帝之前,这是最重要的,二是生前必须是皇帝特别喜欢的人,三是得够一定的品级,至少为贵妃。一般都为皇贵妃。其实清代皇帝陵地宫最先开始先葬皇后的是康熙皇帝景陵,康熙二十年,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就一同葬入刚刚竣工的景陵地宫。如题主所问,先葬入的不是不封墓,而是暂时封闭,只有皇帝入葬后才彻底封闭地宫。3.古代有几对同穴合葬的帝后

唐时及以后,文德皇后长孙氏就是葬在昭陵,并没有单独建陵。因而修帝陵就是修后陵。皇后死在皇帝前,皇后葬于陵内,皇帝死后合葬。唯一的例外是武则天。当时大臣们认为高宗安葬以久,武后不应当惊动高宗,但中宗还是将乾陵打开将武后葬了进去。

后来就有一个制度,如果皇后死于皇帝之前,则和葬皇帝,死于皇帝之后,则单独建陵,以示卑不动尊。宋明清皆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拜堂礼仪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古代人结婚拜堂,对其很好奇,其实拜堂是婚礼的高潮阶段,在传统婚俗中新郎新娘拜堂很重要,古代人拜堂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为您一一介绍拜堂的各个流程。

奏乐鸣炮

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

引赞:跪,献香烛。明烛,燃香,上香,俯伏,兴,平身复位。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然后,是传统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双亲,夫妻相拜”最后才“引进洞房”。拜堂仪式到此结束。

传统婚俗之七——喜宴篇

在传统婚礼进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经张灯结彩,其布置大略如下:

堂屋:

1 、门前对联一副,加横批。

2 、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图案等。

3 、香案上一对硕大红烛。

4 、两边“对座”墙上贴“陪对”一幅。

5 、后“金墙”上帖“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自上而下直写。这六个字的写法有讲究:天要平,即“天”字的两横要写平,不能弯曲;地要宽,即“地”字写宽一些,不要过窄;君不开口,即“君”字要全封闭,不能留空隙;亲不闭目,即写繁体“ 亲 ” 字,右边的“ 见 ”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后一横全部封住;师无别意:繁体的“ 师 ”字要少写一撇 。

新房:

1 、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

2 、门上贴大红双喜字;

3 、新房正中悬彩灯;

4 、窗户上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的蝴蝶图案;

5 、窗户两边贴对联;

6 、墙壁四周挂字画

厨房: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

其他: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来。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贺客。如在宾馆、酒家宴宾,则夫妻双方都得出去会见宾客并向宾客敬酒。

喜筵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座位,称之为“请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号入座。

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

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然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

各席的酒菜应该一个样,唯“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须有清蒸的猪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时刻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送热毛巾等,以示尊敬。

喜筵结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谓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会把他的脸抹成锅底。喜筵结束后,“上亲”先到退堂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套话,待勤杂人员把席面撤去,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临起时,男家要“打发”衣料、鞋袜之类,讲究的还有红包。“送大亲”是又一个热闹场面,男家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应送客至村口。

拜堂仪式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莅位(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古代拜堂礼仪

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古代四大刺客都是谁?除了荆轲,其他都刺杀成功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当中,发生了无数的故事,无数的史料古籍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和能人异士。而刺客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史记·刺客列传》当中列出了我国四大刺客,而且还被称之为“侠士”。虽然刺客是暗杀一些权贵人士的凶手,但是大多为了更伟大的理想,怀着必死的决心,仅凭这一点就很让人佩服。荆轲——图穷匕首见刺秦王

说到古代的刺客,就不得不提家喻户晓的荆轲,同时也是四大刺客里排名第一的刺客,荆轲,文武全才,是四大刺客中文化水平最高的,春秋时期,燕国太子丹逃回燕国之后心中焦虑,因为秦灭燕是早晚的事,只有除掉秦王,才有可能避免燕国的灭亡。

于是,他找到荆轲并且计划了刺秦计划,在秦国灭了赵国后,荆轲献计带上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在秦王准备拿地图放松警惕时刺杀

最后在展开地图时,荆轲举起匕首要刺向秦王的一刹那,秦国御医夏无且把随身带的御医药包扔向了荆轲,荆轲顿了一下,就这一下,本来因为剑身太长拔不出剑的秦王,瞬间把剑背到背后,一手拔剑一手撤剑鞘顺势朝荆轲劈去,荆轲死了,刺秦的计划也失败了。

太子丹怕连累燕国,随后求燕王赐死,但是最后燕国还是被灭了;荆轲是四大刺客当中唯一失败的,同时还是名气最大的刺客。聂政——士为知己者死

聂政,为人孝顺,武功高强,因为曾经杀了人,就带着一家人隐居在了齐国,而当时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丞相侠累的迫害被迫流亡他国,便找到聂政为他报仇。聂政的孝顺严仲子是知道的,所以又是送钱又是送东西给他母亲,聂政虽然没有要,但将严仲子视为知己。而在她母亲去世后,聂政觉得孑然一身,决定帮严仲子报仇。一人一剑独闯守卫森严的丞相府,并且成功刺杀了丞相侠累。最后聂政也深知无法全身而退,自剜双目,自杀而死。要离——背刺庆忌后自杀

要离,身材瘦小,长相丑陋,但是他的剑术却十分了得。当时公子光杀了吴王僚后,当上吴王阖闾,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也被追杀,最终却逃走了。于是伍子胥就推荐了要离,要离和阖闾使用苦肉计。先伤了公子光,自斩断右臂,投靠庆忌,为了假戏真做让庆忌相信,还杀了他的妻儿。最终获得庆忌的信任,成为了他的侍从,后来要离趁庆忌不备,背刺庆忌。回到吴国后的要离,也不要阖闾的赏赐,在大殿上自杀身亡。专诸——鱼腹藏剑杀吴王

专诸是屠户出身,有的一身好力气,而且非常孝顺母亲。一日,专诸在集市与人打架,周围的人都劝不住,他妈一叫他,他就收手了。恰好被伍子胥看到,他认为专诸是个猛士,就结为八拜之交。后来公子光想杀吴王僚,就和伍子胥商量,两人一合计,针对吴王僚喜欢吃鱼的特点,就安排专诸献上烤鱼,将鱼肚子藏剑,伺机杀了吴王僚。专诸也很了不起,专门去学习了烤鱼,一学就是三年,逐渐烤出了名气可以献上烤鱼给吴王僚了。最后,也成功的杀了吴王僚,不过下场确实被砍成肉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打仗最厉害的是谁?白起比韩信厉害

全文共 176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历史非常久远,更是出现了非常多优秀的人物,各方各面都有。很多人非常关注古代的将军,关注战场,而战争中也是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的将领。他们虽然在不同的朝代,但是对于那个朝代来说,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那么,在古代的历史上,那些优秀的将领当中,最优秀的将军究竟是谁?韩信与白起相比,谁能更胜一筹?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的朝代,也发生过很多的战乱。而在乱世之中,往往便会有英雄人物的出现。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优秀将领,比如白起和韩信。

白起和韩信明显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人,因此他们到底谁比较优秀,是无法直接进行比较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对此,专家就曾经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认为中国古代最为厉害的将领是白起,而韩信则比他要差太远了。

韩信是中国古代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此人原本在项羽麾下之时,过着不受重用的日子。但是后来,萧何慧眼识英雄,给了韩信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韩信也不辜负萧何的知遇之恩,用自己的战绩报答萧何和刘邦。

在后面的日子中,韩信展现出了自己优秀的军事才能,平定魏国,击败代、赵,后又北上降服燕国,最后他还击溃楚军,逼得项羽自刎。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韩信的能力,正是因为这份攻击,韩信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也被刘邦评价为:“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而白起则是战国时期的一匹黑马,此人甚至被誉为杀神,在他的一生之中,曾经指挥过七十多场的战役,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这里面没有一场是失败的。白起对于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后来,白起又大破楚军,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更令人震惊的是长平一战,在这场战役之中,白起歼灭赵军45万人。自此之后,六国实力大大被削弱了,再也不是秦国的对手,而秦国最终成功统一天下。

由此不难看出,两个人都是厉害的人物,但是相较于韩信而言,白起更为厉害,因为他懂得战前谋划,算无遗策,战争未打,胜局已然敲定。

也就是说,白起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只打有准备的战役,而这也是为何白起一生大小70余战,未尝一败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的成就,也是因为白起的努力,他才能够从最低阶的武官,逐步升迁到威震六国的武安君,震惊整个世界。

在古代封建社会,战场上武力肯定决定胜负,一个是被称为杀神的白起,一个是被成为兵仙的韩信,如果两个人在战场上相遇,两者相较谁会更胜一筹呢?下面就请跟随着小编的步伐来看看这两个人到底谁更厉害吧。杀神白起出生在战国末年,身为秦国将领的他骁勇善战,器宇不凡,在战场上更是让敌人都很惧怕。

秦国在当时已跻身七国中强国之列了,尽管后人们都津津乐道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六国,但其实那个时候并不是秦国最强大的时期,最强大的时期应属秦昭王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秦国有白起这个大将军。

秦昭王时期,强大的秦国是白起坚实的后盾,每逢白起率军打仗总会战胜对方夺得胜利,这不仅归功于白起在战场上能力很突出,作战很勇猛,更归功于他强大的秦国在后方给了他很多的的帮助。我们再来看看韩信,这个人被人们称为兵仙,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特长了,他擅长谋略与兵法,他的攻心战术更是炉火纯青,以少胜多的战事那是多的都记不过来了。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兵仙韩信屠杀这件事,但韩信的的实力人们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安逸之战打败了魏国,背水一战又灭了赵国,后来又没有经过很激烈的战争拿下了燕国,之后又破了齐国,横扫三军之势力不可挡。以上两个小故事都足以证明二人的实力都是当时大神级别的人物,说他们是天才也不为过。

毕竟两个人的战绩那是都很厉害的。最后,小编还是比较偏向于杀神白起。战国时期,兵荒马乱,他所处的境遇远比韩信糟糕,他所遇的敌方远比韩信厉害。我们都知道战国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战争,所以那时候在战场征战的将军都是很有能力的,个个都是大人物,武功和智谋方面没有一个差的。

但韩信当时所处的大环境只有项羽、章邯、龙且这些人物,虽然这些人都很厉害,但是毕竟人数和战国比起来就没那麽难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者相较实属大巫见小巫。所以,我们说到这里也都清楚了,白起肯定是比韩信强的。

毕竟各自所在的环境不同,但是白起所在的时期更加艰难一点,而我们再看韩信这边,和白起相比就差远了。综合来说,在我看来还是白起更为厉害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古代的礼仪

全文共 24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礼仪有一些也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那么你知道古代都有什么礼仪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的礼仪,欢迎阅读收藏!

1、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

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④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⑤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⑥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2、中国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3、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年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10.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中最突出的是那些豪壮感人的爱国主义诗篇,如《书愤》《示儿》《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词如《诉衷情》《钗头凤》《卜算子》为世传诵。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11.南宋还有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别具一格,称为“易安居士”。代表作为《声声慢》、《醉花阴》、《如梦令》《一剪梅》等篇。其诗也偶有豪放之风,如《乌江》一诗,名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今存有后人辑录的《漱玉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精通音律,常自己谱曲,《扬州慢》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万户侯在古代是什么地位?一年收入有多少?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皇帝对于那些有功的臣子们,都会进行封赏,封侯拜相也是常有的事,而很多人都见到过这样一个词“万户侯”,这在古代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被封了侯。不过万户侯不同于其他侯的名字,万户指的就是万户人家,这是什么意思?万户侯在古代到底有多高的地位,他们一年又能有多少的收入?

我们以汉代时候为例,来说一说万户侯到底价值多少。最直接的意思,就是万户侯,封邑有万户人口,也就是有万户人家需要将自己收入的一部份交给万户侯,我们就拿一半来说吧,你可以想象一万户人家的年收入的一半,那得是多么大的在天文数字。

汉初的爵位是二十等爵位,是沿袭秦朝的,那最后五等就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而高等的彻侯,因为要避汉武帝刘彻的名字,所以得改叫列侯,而列侯标准的食邑是一千户,其实有的,也只有几百户,也就是说万户侯等于二十个列侯。

那万户侯是什么个概念呢,确实不光在汉朝,还在历朝历代,要想封侯那是及其困难的,就像刘邦的白马之盟里面说的,非刘姓者不能称王,非有军功者不能封侯,就知道即使你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都不见得能封侯,更不用说是万户侯了。

如果按照收入来算,恐怕中国百强企业董事长的收入,也不如你。够夸张了。再说的下流点,红楼梦里面,老色鬼贾赦花费八百两银子买了1个叫做嫣红的角色美女,做了小妾。那么,万户侯一年的收入,可以买上几百个绝色美女做小老婆,秒杀王思聪了。

像我们熟悉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知道李广征战了一辈子,几十年下来,还是连侯都没有,更何况他是处于有很多机会的汉武帝时期,也就知道封侯是多么的难了。

可以这样说,做到三公,做到丞相,相比封侯来说,那还是要容易多的,而像万户侯,那就是难上加上了。那我们来看看汉朝的时候都有哪些万户侯吧。

萧何,先是被封了八千户,后来因为刘邦去咸阳的时候,别人给刘邦三百钱,他多给了两百钱,所以再给萧何两千户,加起来就是万户侯,再后来因为萧何杀韩信有功,加封五千户,可是萧何在召平的建议下,推掉了。

曹参,诸位列侯之中,战功第一,得到的封邑是一万零六百三十户。

周勃,开始是八千一百八十户,后来因为和陈平平定诸吕,迎汉文帝有功,所以被封为万户侯。

也就是说,就汉初的时候,只有两个人得到了万户侯,那就是萧何与曹参,其实刘邦是想给张良在齐地任选三万户的,只是张良拒绝了,最后只要了与刘邦第一次见面的留县,这个显然没有万户侯。另外,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与卫青也都是万户侯。

其实万户侯也就是一万户的财政收入全部供养这个人。古人一万户怎么也有三四万人口,然后再按全国人口比例保守算现在是那会儿的十倍,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三四十万人的政府财政收入供养一个侯,再直观点三四十万人大概有两个县了。也就是两个县的财政收入供一个侯。当然地方不一样财政收入不一样,这个从古至今都如此。如果是比较富裕的县级市那就很有钱了,如果是贫困县可能差点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黄金饰品价格是多少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黄金伴随女人自古至今。女人演绎了黄金的美,黄金装点了女人的梦。穿透绵长的岁月,黄金在漫漫历史中留下了一道永恒的金黄,它既是无法形容的温暖,亦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复仇阶段的甄嬛,发饰完全是黄金为主角,彰显出她特殊的地位,下面团贷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古代黄金饰品价格是多少。

古代黄金饰品价格是多少:

白银换算成人民币在唐代大概是2000-4000,北宋大约600-1300,明代600-800,清代只有150-220左右;黄金则则好相反,西汉时,一两黄金的价值只是一两白银的三倍,到了唐朝就变成十五倍。

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

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这点从《后汉书·舆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所佩戴的首饰:“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以上是关于“古代黄金饰品价格是多少”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的黄金知识敬请关注团贷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古代女子怎么过“七夕节”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女子“乞巧”图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银河的日子。故时人亦称其是中国的“情人节”,而中国古代则称为“女儿节”或“乞巧节”,并留下许多别致有趣的风俗。

七夕这天,江南一带的女子都要以槿树(做菜园或家院篱笆的矮树木)叶洗头发。

相传,这天晚上织女会在银河洗发去会牛郎。织女对牛郎一年的相思之泪,都洒落在那槿树叶上,开出淡紫、粉红或洁白的花儿。

所以,到了那天,江南的女子,都会挎着竹篮子去采摘槿树叶,再把它揉碎,用它的汁液洗头。

在七夕夜深人静之际,少女们还会躲到葡萄架下或槿树篱笆旁,相传可以偷听到织女相思的哭泣声。有诗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另如雨。

元朝京城一带在这天要将嫁出的女儿接回娘家过“七夕节”。“宫廷、宰辅、士庶之家,咸作大棚,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盛陈瓜果、酒、饼、蔬菜、肉脯,邀请女流作巧节会,称曰女孩儿节。占卜贞咎,饮宴尽欢,次日馈送还家。”(《析津志》)

相传牛郎织女又合称“灵匹”。唐代诗人李峤《奉和七夕应制》诗曰:“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因此,古代民间又将七夕称为“乞巧节”,女子们便在这天向心灵手巧的织女“乞巧”:

一曰卜巧。

“卜巧”即卜问女孩子将来是否心灵手巧、巧到何程度?《开元遗事》有载:唐玄宗与诸妃每至七夕晚上,便会聚集清华宫就宴,让宫女们将蜘蛛放进一个小锦盒里,察看蛛丝的细密,用以卜问巧的程度如何。《梦梁录》则说,南宋杭州“其日晚晡时,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酒果,遂令女郎望月,胆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

二曰赛巧。

民间女子们比赛穿针引线,谁穿得快,谁便得巧。《荆楚岁时记》说:“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榆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杭州一地则以面粉和糖,制成各种形状的小果,再以油煎之,名曰巧果。向晚陈于庭中,佐以莲蓬、白藕、红菱之类。对目穿针,祈织女赐以巧技。有诗曰:穿线年年约比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三曰乞巧。

七夕前一天,女孩子们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放置露天一夜,再在太阳下曝晒半天。中午时分,每人将绣花针(或用新扫帚梢头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后观察针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成物形而巧妙者,被认为是“巧得巧”。如果针影或粗或细或直,毫无花样者,便认为是“乞得拙”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古代武力最强武将是谁?揭秘中国古代十大单挑猛将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5000年历史,期间出现了非常多著名的人物。其中武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与大家谈一谈我国历史上那些武力强悍的武将,各个都是单挑的猛将。那么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0、常遇春

常遇春出生于元末的一个贫寒之家,青年时期不甘屈于人下,于是投名师习武。长大后习武有成,体貌奇伟,身长而力大,善于各种兵器。后辅佐朱元璋成就霸业,成为开国功臣。

9、杨再兴

据传为杨家将始祖杨业的后人。此人天纵神勇,武力颇高,少年时期便震惊一方。杨再兴投于岳飞麾下,乃岳家军中第一猛将。在抗金的战役中,屡立奇功。最后孤身奋战,壮烈殉国。

8、狄青

狄青是陕西汾阳人,他16岁代兄从军,开始行伍生涯。狄青作战时身先士卒,他披头散发,带着一副面具。在短短的4年中作战25次,身负8箭,从未胆怯过。

7、薛仁贵

号称“白衣神箭”,箭法非凡,颇有膂力。薛仁贵作战勇猛,善用骑兵,多次打败北方作乱之国。北方强大的吐蕃、高丽等国闻其名而骇然。

6、苏烈

苏烈少年时代即以勇猛闻名。苏烈降李唐后,在第一次战役中,以200骑兵杀得颉利可汗狼狈逃窜。后又率500骑兵杀退突厥四万精兵。类似这样以少胜多的战役,苏烈多有。

5、史万岁

史万岁是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乃今西安人。熟读兵法,好骑射。隋朝初定时,局势混乱,史万岁为平定诸方叛乱立下莫大功劳。

4、斛律光

斛律光乃敕勒族,身段魁梧,英姿不凡。曾一箭射中高空中疾飞的大雕。从戎后勇猛异常,其最突出的战绩,是多次击破北周军队。

3、冉闵

冉闵身长八尺,颇有谋略,且勇力惊人。冉闵的疯狂举动是屠戮胡人,几乎将当时的胡人灭绝,而且很多似胡人的汉人也遭了秧。后来冉闵兵败被围,孤身杀敌三百,坐骑累毙后被擒,即而被处斩。

2、霍去病

霍去病少年即称英雄。他17岁随卫青出征,率800骑兵破匈奴兵2000余人,其中包括许多贵族,得到汉武帝大加赞赏。在其后五年时间,他完成了这一生中最伟大的业绩,就是将匈奴彻底打垮征服。霍去病23岁去世,其墓前有“马踏匈奴”的石像。

1、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力能扛鼎,神勇无敌,被称为千古无二,亦不乏谋略,作战有道。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震惊诸侯。在彭城之战,以智勇打垮联军,使得刘邦落荒而逃。但是终于在垓下一战,四面楚歌,一代霸王陨落于江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江湖人杀人犯法吗?官府会不会管?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当有律法诞生的时候,人们的各种行为都会被规范起来,也是为了这个社会能够更好的发展,否则人人都随心所欲,是很难有进步的。而杀人是犯法的,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只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面看到,那些江湖侠客路见不平,杀一些人是经常的事情,却没有因此付出过任何代价,难道古代江湖人杀人就不算是犯法,就没有官府来管一管吗?

所谓的“江湖”,现在我们说起来可能是很羡慕的,但是这一切都是源于武侠小说给我们带来的幻想,真正的历史上所谓的江湖,大概也就是类似于梁山好汉之类的那些人了,他们可以劫法场,可以快意恩仇,但是也别忘了,武松杀人之后还被官府判了流放,这样的结果还是官员欣赏他的为人才减轻了,否则直接就是死罪,哪里还有余地。

所以说,你想象当中的“江湖”其实是并不存在的,那种侠客,都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只存在于想象当中,毕竟如果真的“连官府都要避让三分”的话,那官府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不能对他们进行约束,他们岂不是就可以胡作非为而不受到任何惩罚,那如何保障社会治安,保障其他人的生命安全?这样的话和原始社会又有什么不一样。

只不过,官府也不会是事事都管,古代的一些官员之所以会成为官员,他们求的是什么,真的是为民造福吗?或许初衷是这样,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求功名利禄,而“江湖”,实际上也就是一群黑帮分子,他们可能能够帮助自己带来这些,所以他们管的也不会太多,毕竟这些可能都是亡命之徒,如果真的要处理一个人,其他人会坐视不管吗?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除掉这些势力,要么就斩草除根一个不留,要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处理一半的话,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当然前提还是这些黑帮人不可能都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他们不害命,只是图财而已,有时候还会帮官府干一些不好出面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