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取经走了多少年(热门20篇)

浏览

4788

文章

32

篇1:历史上第一个西天取经的人是谁?不是玄奘法师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西天取经,不少小伙伴第一个想到的一定就是古代著名的“人与妖”的组合,唐朝取经天团,西游记组合。不过,历史上当然就只有玄奘一个人,但是玄奘也并非是最早去取经的,他只能算是名气最大的一位。真正第一个西行取经的另有其人,而且这个人,相信你们一定会非常熟悉,但是看到他的名字的时候,千万不要惊讶。

1.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与道教不同,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派,最初是在公历纪元前后时期,由印度传入,不过我们知道,一个大环境是很容易改变一个外来品种的,而印度佛教这个外来者,到了中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最终就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国佛教。而且现在的中国佛教还有三大系,不过这些都属于题外话,我们不多做说明。

佛家传入的具体时间,大概就是西汉末到东汉初。传闻汉明帝刘庄,也就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曾经梦见一个自带光环、身高六丈的巨人,从西边飞来,还在宫殿里飞来飞去,绕来绕去,第二天上朝他就和臣子们说了这件事情,博士傅毅说这是西方之神的“佛”,说了一大通,汉明帝顿时欣喜过往,派了蔡音、秦景等十多个人出使西域,拜佛求经。

如此说来,汉明帝派遣出去的那些人,岂不就是最先取经的人吗?小编认为并非如此。首先,这件事情本身更像是一个传说,为什么汉明帝就突然梦见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佛呢?其次,傅毅能够给汉明帝讲得头头是道,他又是如何得知这些东西的?如果只是在书中看到,那么那本书又是谁写的?毕竟佛经都需要翻译,就算不看佛经,那看印度的书,也还是语言不通呢。

即便以上所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汉明帝也的确做了梦,派了人出去取经,但他们毕竟不是佛教中人,对于取经之事,未必会像佛家弟子那样心诚。而且在他们之前,可能还有其他人去过印度取经,但是籍籍无名,而且不一定是僧人,史书没有记载,我们更是无从得知。

2.西行取经第一人

这里要说的取经第一人,或许并非真实的第一人,但至少是可考的第一位汉族僧人。此人名为朱士行,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法号你一定无比熟悉,那就是“八戒”。不要笑,这真的是真的,没准吴承恩写猪八戒的时候,还参考过这位高僧的资料呢。朱士行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这样一算时间自然就比唐僧早了几百年,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位汉族的僧人。

这位八戒之所以选择去取经,是因为感觉当时翻译过来的佛经并不完整,翻译者一定省略了很多,如此一来,其中有可能是精华的部分不就没了吗?前后不连贯不完整,那还有什么好读的,于是八戒决定前去寻找佛经的原本,当时他找到的是《大品经》。找到之后就在当地抄写,总共六十多万字,抄写完成后让弟子回到洛阳,自己就在那里终老。

3.还有谁曾经西天取经?

除了朱士行,作为第一个取经的汉族僧人之外,玄奘法师自然也不用多讲,还有其他的僧人也曾经取经,在这里简单说一位,东晋时期的法显。法显本姓龚,名不详,因为他的三个哥哥都是幼年夭折,父母担心他也会如此,就把三岁的他送到了寺院做小和尚。这一做可就不得了了,父亲死后,叔父担心他母亲一个人不好过,希望他还俗,他却已经虔诚信仰佛教,叔父也没有勉强。

他取经的原因与八戒是一样的,十五年的时间,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带回了非常多的佛经,同伴在国外或死或留,最终只他一个人从海路回来,最终圆寂于荆州辛寺。值得一提的是,他外出求经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五岁高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唐僧西天取经是怎么解决语言问题?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说了这个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时候他的这个语言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啊,其实也比较的简单了,这个问题早就有人给解决了,而且都还是有证据证明的,所以这个唐僧去西天取经毫无障碍的哦,那么到底是怎么说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玄奘是个伟大的佛学翻译家,他对梵文是很精通的。那么,玄奘在这些国家怎么跟人交流呢?在神话小说,电视剧中,出来的国家,妖怪语言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么多国家的语言玄奘都懂吗?他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在西行路途中经过的国家,如果语言不通可以找到侨民和商人沟通。毕竟那时候像西域及西边国家的商人是来中国交易的,而他的梵文,在国内一些名师那里可以学习,毕竟那时候印度佛经到达中国应该也是梵文的,也有可能在国内拜外国僧人学习。玄奘对语言的学习和佛教学习,是在印度系统完成的。

原来,在玄奘到达西天后,除了求取那里的佛学经典外,他还做了另一件事情,就是兼习印度古代各种学说。《慈恩传》介绍,除了学习佛家哲学中的大小乘各派学说外,印度古典哲学以及论理学(因明)、音韵学(声明)、医学(医方明)、术数工艺(工巧明)等学科均在必修之列。而其中的声明就相当于语言学,玄奘杰出的翻译技能就是从这里学来的。

初唐时期,各族混杂,在中国西部地区已经居住了大量从西域来的胡人,语言自然也五花八门,而玄奘西行前应该会做准备。而且,在玄奘西行的那么多国家中,很多当时也在中国管辖之内,如高昌国、龟兹、阿耆尼国等,都在新疆境内。

而且他一路西行,经历的国家都得盖章才能通行,既然和政府打交道,或多或少是会有翻译的。而他因为是僧人,一路上吃住化缘不会因为主要问题而受影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经的僧人不是玄奘,竟然是"八戒"?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西天取经”,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人物必然是玄奘,受《西游记》的影响,我们对他的几个徒弟也是了如指掌,尽管是虚构出来的,但是非常受欢迎。但真实历史上,玄奘可不是第一个取经的僧人,而是“八戒”。这个八戒可不是唐朝的八戒,而是三国的,他本名朱士行,法号八戒。那么就一起来看看,“八戒”的取经之路吧。

说到西天取经,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儿时所看的《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唐僧在三个徒弟的保护下,历尽艰辛终于在西天取得真经。唐僧的原型就是唐贞观年间的玄奘和尚,他从长安出发,经今天的新疆、中亚等地,来到了当时的佛教中心天竺,在那里研习佛法,后带回梵文经书六百多部,进一步传播、弘扬了佛教文化。很多人因此认为玄奘就是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其实不然,在他之前的三国时期就有人前往天竺取经,这个人就是朱士行。

佛教起源于印度,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因此佛教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三国魏晋时期佛教大盛,信徒众多。据有关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的朱士行才是最早西行取经的高僧。朱士行是三国时期魏国人,自幼出家作了和尚。他出家后就埋头苦读佛法,研习各种经文。他在洛阳弘扬佛法,讲授《道行般若经》的时候,常常感到经文苦涩难懂,语句不尽通顺,甚至经文还有的遭到了删减、省略,很难理解其原意。于是他心中就萌发出了一个想法,就是能找到一本梵文的原本经书该是多好啊。

曹魏甘露五年(260年),朱士行从长安出发,基本上也是和玄奘走的路线差不多,但是他没有到达天竺,而是去西域地区寻求梵文经书,历经二十余年,他才找到了梵文的《放光般若经》40章,约有60多万字。原本想着立即将抄录好的经文带回国,但是他遭到了当地学徒的阻挠,未能如愿,直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抄录的梵文经书才由朱士行的弟子弗如檀等人送回洛阳。朱士行大师因种种原因未能归国,80岁时病逝于西域。

朱士行历尽千辛也只求得了《放光般若经》一种,梵文经卷基本完整,但是就这一种经书还是在当时的中原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的很多学者,如支孝龙、于法开等都是通过这本《放光般若学》经书来弘扬般若学。

朱士行开西行取经的先河,从此以后前往西域、天竺等地取经的高僧络绎不绝,但是由于路途遥远、困难重重,故成功者微乎其微,史书上也没有过多记载。直到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带回大量梵文经书,这才实现了无数取经之人的梦想,成为了西行取经的最大胜利。

“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就是这种为了寻求真理也不怕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勇于献身的精神,才给了当时的人那么大的动力,前赴后继的涌向西域、天竺,只为取得原本经书,弘扬佛法。也正是这种精神才造就了汉唐时期的文明,创造出了我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沙僧本是玉帝的保镖,为什么取经路上没杀过妖怪?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沙僧原本在天界的职位是“卷帘大将”,很多人对于这个职位的理解就是玉帝的贴身保镖,但是既然能够成为玉帝的贴身保镖,法力高强自然是不用说的,毕竟他保护的人可是玉帝,然而在取经途中我们也看到了,沙僧几乎很少出手,也很少杀死过妖怪,那既然他原本那么厉害,为什么这时候却很少出手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沙僧并不弱,他作为玉帝的保镖,玉帝之所以会选中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观音也选中了他,作为唐僧的徒弟之一保护唐僧取经,必然也是看中了他法力高强。但是在后期的表现中,却总是让人感觉沙僧很弱,其实原因也不难,首先就是孙悟空首当其冲,遇到任何妖怪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就解决了,很少有能够轮到沙僧的机会,既然如此,沙僧何必去争抢这些呢?

沙僧的性格决定了他做事情的原则,他知道自己在团队里面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他几乎可以说是所有人眼中的一个“好人”。孙悟空本事大,却也难免因此会有些高傲,八戒好吃懒做,事情做的不多但是话说的很多,也很爱数落人,唐僧的眼界可以说更是小了一些,毕竟他没有几个徒弟活得久见得多,但在他们眼中,沙僧都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师弟、徒弟,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沙僧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后勤保障,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听起来是微不足道,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很少出头,但任劳任怨,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人难以注意到他,却也不会忽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何处理婆媳关系?一起来取取经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家庭中,婆媳关系是最头疼的问题。一般能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的人幸福感指数绝对是直线上升的。那么,别人家的媳妇为何能与婆婆和好相处?她们是如何处理婆媳关系?一起来取取经

婆媳关系怎么处理才好?

一、在婆婆面前多称赞老公,不要指使老公

婆婆只有一个儿子,虽然可以有很多女儿,一般都是对儿子的期望非常高,希望日后儿子可以好好的孝敬自己,这样的婆婆有很多,他们认为的儿子就是为了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他们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儿子就是他们的宝,自然也就想让你把她儿子也当成宝,所以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摩擦。媳妇当着婆婆的面教训自己的男人,让自己的男人做点什么事情,这样婆婆会心里不舒服,自己的宝贝儿子被儿媳妇指使干这干那个,所以聪明的儿媳妇会尽量在婆婆面前称赞丈夫,这样婆婆高兴,自己也就容易和婆婆相处了。

二、多孝敬婆婆是应该的

虽然婆婆没有养你,但是她养了你的老公,所以你既然爱老公,就要理解儿子对母亲的心情,就要和他一起尊敬他的妈妈,你也有父母,如果你的老公和你父母顶嘴,漠视,你会高兴吗?所以多给婆婆点笑脸,多陪她聊聊天。你对他的妈妈好,他自然也会对你的妈妈好。

三、对婆婆的期望不要过高

对婆婆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指望婆婆打电话对自己嘘寒问暖或是为孩子准备东西不切实际,因为婆婆跟媳妇相处时间不长并没有多少感情,小孩还没有见面更谈不上感情。指望婆婆来照顾自己或是照顾孩子,那更是自找麻烦,婆婆永远不是妈,坐月子期间,媳妇既不能干活又不能献殷情,反而要她服侍,你想她会高兴吗?孩子虽然是她的孙子或孙女,但是谁带大还不是叫她奶奶,她一大把年纪干吗要操这心?

四、不要拿婆婆和妈做比较

婆婆对自己的女儿、儿子比对媳妇好,那是天性,没有必要嫉妒。婆婆对别的妯娌好,媳妇也可以理解,因为人都有莫名其妙就看顺眼的人,这很正常。婆婆对老公的兄弟好,那更可以理解,那是你老公的问题不关你的事。不要拿婆婆和妈做比较,女儿是自己的妈妈身上掉下的肉,能没有感情吗?婆婆是老公的妈妈,因为老公的关系大家刚认识没多久,就算是媳妇的妈妈,那也是“后妈”,碰到好的“后妈”的比例实在太低,不要奢望。

五、在婆婆面前不要过分亲热

很早就看过这个对媳妇的忠告了。虽然你觉得你们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老人毕竟是老人,她们有着传统的思想,这就像在外人面前一样,和老公过分的亲热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你说,这是你的家,你愿意怎样就怎样,这是没错,但是家里住了老人,这方面还是应该要注意的。

六、不要试图和婆婆争儿子

对于这样的失去丈夫的婆婆,对于儿子的占有欲更强,她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非常的强势,儿子就是她的整个世界,所以媳妇不能表现出来要和她争儿子,对于儿媳妇的到来,本来就有点介意,而此时的老公一般对于婆婆会很顺从,毕竟母亲辛苦把自己养大,所以要好好的处理好婆媳关系哦,要是处理不好日后可有得受了。

七、不要和婆婆斤斤计较

婆婆的那个年纪,一般都读书少,对于一些小事情爱斤斤计较,他们会很容易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就争吵了,如果你也跟着吵,婆婆就会记住你的不好,这就会成为以后的把柄,留待日后再来火上浇油。毕竟婆婆是长辈,媳妇最好不要和婆婆吵,虽然婆婆需要教育,不过应该换一种方式,媳妇可以通过实际行动让婆婆知道自己的立场,让她知道她确实不对,这样她才会尊重你,友善的看待你们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孙悟空的三根毫毛是谁给的?取经路上三根毫毛为什么只用过一次?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孙悟空取经之前,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神功都学会了。在菩提老祖那里先是修炼成长生不老之术,不过根据孙悟空的体质来看,应该也自带长生不老,还有就是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和七十二变的绝技,基本上能掌握这三项技能,就已经比90%的神仙要厉害了。随后,孙悟空大闹天宫,阴差阳错又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和火眼金睛,配合金箍棒的加持,使得这只猴子打遍天庭无敌手。不过在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就没这么好运了,很多妖怪他都搞不定,可能还需要搬救兵,甚至有一次差点被妖怪封印,最后利用三根救命毫毛脱身。其实孙悟空身上这个三根毫毛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给的,就是怕他遭此一劫。

很多读者认为取经路上的悟空,实力不如大闹天宫时的悟空。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有500年,但他可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只要放出来休息一段时间,照样能恢复成巅峰状态,这就是长生不老的威力。长生不老是能让你一直保持身体最巅峰的时刻,而不会衰老,金刚不坏之身是让你身体不会被破坏,受伤也能复原。所以想要克制孙悟空只有靠封印类型的法术,五指山便是其中之一。但有了这三根毫毛,封印术也对孙悟空没用了。

其实这三根毫毛是观世音菩萨给孙悟空的,观音在悟空取经之前给了他这三根救民毫毛,告诉他这三根毛能在关键时刻救他一命,不管是遇到多严重的险境都必能化险为夷。但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只用过一次,就是在对战大鹏的时候,大鹏用阴阳二气瓶封印了孙悟空,孙悟空使用浑身解数都没办法破解。这时候想起了观音给的毫毛,便拔了一根瞬间化作金刚钻,将阴阳二气瓶钻了个洞,然后逃跑了。

其实这里有个小bug,孙悟空是会七十二变的人,想要变成金刚钻应该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一件事,为什么非要用救命的毫毛才能完成呢?反正作者也没具体说明这七十二变,都能变些什么,可能刚好没有金刚钻吧...这样悟空算是成功脱离险境。其实观音就是怕孙悟空一时大意困入险境,而猪八戒和沙僧又帮不上忙。那观音的这三根毫毛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这三根毛是玉净瓶中的三片杨柳叶,经过了圣水的洗礼,使得这三根毛也获得了法力。

观音手中的玉净瓶大有来历,算是观音最厉害的宝物。不管是里面的柳叶还是圣水,都极具灵性,当年孙悟空推翻人参果树,找遍各种办法都没能将树重新救活,后来只是将玉净瓶里的水滴上几滴,人参果树就复活了。可见瓶中的圣水的确具有非常强的灵性,能使万物起死回生。所以这三根毫毛也是观音为孙悟空量身定做的,专门帮他破解最头疼的封印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筋斗云为什么能走十万八千里?为何与取经路程一样?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当中,孙悟空在西牛贺洲拜师学艺,菩提祖师教给了他不少本领,其中筋斗云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一个筋斗就能够飞十万八千里,而取经路上刚好也是十万八千里,因此对于孙悟空来说,如果让他去取经,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需要一个筋斗就足够了,即便是加上八戒和沙僧,也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几个人还可以说说笑笑。只是,这两个距离位面也太过刚好,为什么刚好都是十万八千里呢?这个设定是有什么意义吗?

其实如果要说起来,师徒几人当中,也没有人在取经之前走过这条路,又如何能够得知它的准确路程呢?唐僧曾经问乌巢禅师,取经路上有多远,而乌巢禅师告诉他十万八千里,之后又说虽然路途很远,但是总有一天会到的,但尽管走到了,却也是“魔瘴难消”。如此其实可以猜测,这里所说的十万八千里,包括孙悟空的筋斗云,其实只不过都是一种形容路途遥远的说法,并不是说真的就刚刚好是十万八千里,毕竟万一他们中途走岔路了呢。

用在筋斗云上面,就是说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可以翻的很远,说明他本事很大,但即便如此,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的手掌,因此如来还是要更厉害,也是在奉劝人们,不要觉得自己本事大,总是会人外有人,会有人比你更厉害的。而用在取经路上,就是说这路途遥远,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妖魔鬼怪艰难险阻,但是即便是再远,再多的苦难,最终也还是会克服,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任何的苦难都是一样。

所以说,书中的十万八千里,其实指的就是一个概念,是一个说明很远的概念,并非特指什么意思,而孙悟空等人做起来很容易的事情,在唐僧这个凡人的身上却异常的艰难,也是在说明他们能够放弃安逸,选择另一条艰难但是能够消除他们内心魔障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孙悟空取经的时候为什么不厉害 他是故意的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孙悟空可以说他的高光时刻,就是在大闹天宫的时候了,那时候的孙悟空可以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就算杀不了也会拼尽全力斗一斗,而且确实是很难拦住他的,但是后期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其他的各种妖怪的时候,孙悟空的实力似乎就弱了很多,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他束手无策的妖怪,而且不是来自天庭就是西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其实这就可以对照到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上来了,可以说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的孙悟空,就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从一开始寻找菩提老祖学习长生之术,到学成归来,他的本事大长,面对龙王、阎王这样的人物也是丝毫不怕,甚至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还想要做齐天大圣,可见他对自己的本事很有信心,对天庭和西天的态度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时候的孙悟空可以说是完全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更像是一个年少轻狂的时期。

后来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数百年,才等来一个唐僧将自己解救出去,这时候的他虽然收敛了很多,但还是会带有以前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师徒两人也闹过很多矛盾,但是随着取经之路越走越远,孙悟空也是逐渐获得了成长,知道了要如何为人处世,脾气也是越来越收敛,遇到事情不再是一味的发怒,而是学会了思考对策,这时候的孙悟空再遇到妖怪,自然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直接打死,而是会多去想一想他们会是什么来历。

而且跟着唐僧取经那么久,孙悟空也看出来了,唐僧这一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遭遇很多的磨难,但是这些磨难又绝不会致命,那些妖怪也不可能真的伤害他,所以也是完全没有必要赶尽杀绝,给他们一些面子,演演戏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取经结束后白龙马去哪了?有没有恢复真身?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白龙马在《西游记》里面可以说是取经团队里面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人物角色了,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以马的形态出现的,而马作为脚力,驮着唐僧一路行走,平常也不讲话也不变化人性,自然会比存在感很低的沙僧还要更低了。但即便如此,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取经结束之后,就很少有人再关注它了,那取经结束之后,白龙马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呢?

白龙马的身份,想必是很容易被人们弄混淆的一个了,他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敖烈,因为所有的龙王都姓敖,而各种神话故事又层出不穷,所以很多人可能会经常将这些龙王或者龙王太子龙王公主弄混淆,这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敖烈是因为放火烧掉了殿上的明珠,被自己的亲爹告到玉帝那去,结果被打了三百,就在将要被诛杀的时候,是观音将他救了下来。

后来白龙马被贬到蛇盘山的鹰愁涧去等待一个取经人,但是当取经人来到的时候,白龙误吃掉了唐僧的白马,唐僧如果没有了这样一个代步工具,想要去西天就十分困难了。幸而后来白龙受到观音的点化,变成了一匹白马,这就有了白龙马的称呼。白龙马一路驮着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但是就像前面所说的,他是一个极其容易被忽略的角色。

因为大家在提到他们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的说“师徒四人”,显然是将白龙马排除在外了,虽然说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白龙马第一不是以人的形态出现的,只是偶尔才会化作人形,次数非常少,第二,白龙虽然跟随取经团队,可他其实并没有和另外三个人一样拜唐僧为自己的师父,所以说到“师徒”的时候,他的确不应该被包含在内,只是这样就总是会有一种被抹杀了功绩的感觉。

不过好在最后,白龙马也算是修成了正果,当他们到达西天的时候,白龙马是被佛祖封为了“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也被称为八部天龙,地位可能并不是很高的,但是好歹说起来也是一个“菩萨”了。之后的事情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了,白龙马在化龙池得以恢复自己的真身,当了十几年的白马,终于恢复真身,这对于敖烈来说应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了吧。

而恢复了真身之后的敖烈,也并没有回到西海,更不会回到鹰愁涧,那里是他被贬的地方,换做是谁都应该不愿意再去了吧,他也是一样。而他最后就盘绕在了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面,古代的很多华表柱上都刻了龙的图案,但是这在神话中就是有真龙盘绕在了柱子上面,这一点也是符合古代的神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沙僧在吃唐僧的时候,知道唐僧要去取经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沙僧作为取经队伍里面最不起眼的一个人物,很多人认为他非常忠厚老实,但也有人认为,他是隐藏的最深的一个人了。当沙僧被贬下流沙河做妖怪的时候,专门吃过路的行人,而且当他还是妖怪的时候,曾经告诉菩萨,自己吃掉了九个取经人,还把他们的头串成骷髅头项链挂在脖子上。这取经人自然就是唐僧了,但是沙僧吃掉取经人的时候,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吗?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知道这个人是取经人。因为沙僧吃掉的不只是取经人,还有其他的很多人,但是据他自己对观音所说的,只有这九个取经人的骷髅一直浮在水面上,不能沉下去,正常的骨头肯定是会沉入水底的,但是取经人的骷髅并不能,沙僧以为这些是异物,因此就把它们串成串,没事干的时候就拿出来玩玩。很显然,这时候他知道这个人是取经人,知道他是要去干什么的,但是依旧将他吃掉了,九世都是如此。

直到最后一世,唐僧带着孙悟空和八戒一同到来,同时,在此之前观音点化了沙僧,告诉了他要在这里等候取经人,保护他西天取经,但是,是沙僧吃掉九个取经人在先,观音点化沙僧在后,也就是说,沙僧知道自己吃掉的是取经人,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直到观音的到来,才结束了这个死循环,唐僧也顺利过了流沙河,继续前往西天取经,因此,沙僧虽然吃掉了唐僧的前九世,但却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掉的。

但要说起来,唐僧也是悲惨,居然被同一个人吃掉了九世,如果不是因为有观音给他找来了孙悟空和八戒,并且让沙僧在这里等候他的话,恐怕这个循环还要再继续下去,但是每一次的转世,他却又不会记得之前发生过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西游记白龙马的下场是什么?取经结束后白龙马恢复成龙了么?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中,白龙马原先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后来因为烧毁了玉帝的宝物要被斩首,但是观音却出面饶了三太子一名,说他有更加重要的使命等他。后来因为一不小心把唐曾的马给吃了,所以后来观音把三太子变成了一匹马让他护送唐僧取经。其实孙悟空、猪八戒还有沙僧虽然都被削弱了一些,但还能战斗,唯独白龙马成为一匹马后就一直是马,一点战斗力都没有了。那最会白龙马的下场到底是什么呢?有没有成佛呢?

西天取经结束的时候,如来佛给西天取经的四人一马因功封赏,这里有意思的地方来了,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封完了之后,就是白龙马了,如来佛将其封为了八部天龙!

为什么要感到这么惊呢,完全是因为接下来白龙马的动作,他在听完如来佛的话之后,还是一匹白马的样子,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揭谛,牵着白龙马来到了灵山后崖的化龙池边上,一伸手就把白龙马推入了池中。

这一刹那,风雷滚动,只见白龙马跌入池子中后,轰鸣声响彻不停,不过片刻,化龙池中疯狂涌动,一个硕大的龙头探出池子,厉声高啸着冲天而上,紧随其后的时绵延的龙身,比之在变成白龙马之前,现在的小白龙更加的威武,龙角之上甚至还有着熠熠的金光闪耀。

不过这里会有2个疑问:1、白龙马以前就是白龙马呀,为什么还要再进一次化龙池?2、化龙池的效果这么强大吗,一匹马下去了出来就是一条龙,如果效果不强大,又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灵山的后山呢?

这样两个问题并不简单,孙悟空也是在西天取经结束的时候,得知白龙马还要下化龙池才能恢复往日的小白龙之身时,才看明白,原来在小白龙这个曾经的龙宫三太子,在被观音菩萨点化成白龙马的时候,就已经失去大部分的法力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唐僧师徒一行都把白龙马当作一匹真正的马儿来看待的原因,不过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又多次出现非常险恶的情况,比如被妖怪抓走、在火焰山奔逃等等,白龙马都坚持了下来,不得不让我们感慨,曾经是龙就是厉害!

在之前有一个粉丝给出了这样的猜想:西游记中的唐僧有着“御弟”(与玉帝同音)的封号,龙虽然是玉帝的坐骑,但是不可能成为人的坐骑的啊,所以小白龙如果要做唐僧的坐骑,就必须化为马!

这个猜想别说,还挺有道理的,其实孙悟空也是在最后的时候才明白,原来龙都是这样来的,既然灵山有化龙池,那么天庭岂不是有更多的化龙池,顾名思义,随便推一个什么下去就是一条龙?太扯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西游记为何唐僧出生和取经都是贞观十三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应该对书中提到的一个年份非常数熟悉,那就是贞观十三年。书中所说的这一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全部发生在同一年,很显然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唐僧的出生取经。书中所说,唐僧在同一年之内,出生,而且去取经,这很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是,但是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贞观十三年真的有什么特殊之处吗?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西游记》当中,贞观十三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首先就是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了状元,之后陈光蕊与丞相之女殷温娇成亲,去江州赴任被刘洪所杀,之后唐僧出生,被老和尚救起来长到十八岁,再然后就是唐僧得知身世,刘洪被处罚,唐僧与母亲团聚,泾河龙王事发,唐僧受命西天取经。很显然这些事情发生在同一年是绝不可能的,尤其是唐僧长到十八岁,那么从陈光蕊与殷温娇成亲到唐僧十八岁,最少也要十九年,其他的事情时间再少,也不可能比十九年更少了。

因此,这个年份很明显是很有问题的,如果不是作者无意写错,那还能是因为什么呢?其实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前往古印度的年份是贞观三年,那么很有可能在这里,是的确无心写错了,三年写成了十三年,也是有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毕竟在史书中也不能保证完全正确,更何况是一部小说。而问题其实主要出在陈光蕊和殷温娇的故事上,这一段故事在不同的版本中是作为不同的章节出现的,有的版本是正文,有的则属于是类似番外的存在,很有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这段故事如果删除的话,在年份上面问题就不大了。

当然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作者是要用这种方式来告诉读者,这只是一个虚构的神话故事,因为你知道这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所以这只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是在借此提醒读者,这些故事就当是个故事就好,不要过于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西天取经的时候,李世民为何不派几个高手保护唐僧?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唐僧西天取经这一路上,都是靠着三个徒弟来保护自己,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唐僧从大唐出发,李世民为他践行,送了他一匹马和两个随从,而且这两个随从,也只不过是让唐僧当做挑夫来用的,也就是帮忙拿行李之类的活,但这一路艰难险阻,李世民为什么不多派几个高手去保护唐僧呢?在《西游记》的设定中,李世民应该是非常支持取经的,却只给了这两个没有什么太大用处的随从,这是为何?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世民给唐僧的这两个随从,的确是没有太大的用处,一行三人因为唐僧急于赶路,所以起得很早,掉进了寅将军的陷阱里,而这个寅将军就是一头虎精。寅将军抓住了三个人,和熊山君、特处士一起吃掉了那两个随从,幸亏有太白金星的搭救,唐僧才虎口脱险捡回一命,但这两个随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样一看让人觉得李世民未免太小气,取经路上那么多困难,竟然一开始只给了唐僧两个随从,结果刚出门没多久就被妖怪给吃掉了,后来白马也被吃掉了,唐僧也是够惨的。

其实这并不能怪李世民,他虽然是皇帝,但是也只是皇帝而已,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这一路的艰难险阻,到底又有多艰难呢?尽管他知道出了大唐会遇到妖怪,可是他即便是再有能耐,派出再多的护卫,高手如林的一大堆人保护唐僧,在法力无边的妖怪面前,也还是不够吃的。高手即便是再厉害,也始终没有办法对抗妖魔鬼怪,所以李世民其实也根本就没有必要派那么多人,反而会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因为他们必然会栽在妖怪的手里,也不可能会回来了。

而取经毕竟是观音指点,那么这一路上就一定少不了神仙们的帮助,因此李世民根本就不需要送太多的护卫给唐僧,一来不划算,二来没必要,毕竟他只是皇帝,又不是玉皇大帝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唐僧取经路线是什么?多少年取得真经?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唐僧取经取经的路线依次是经过长安、麦积山石窟、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新疆哈密、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最后到达终点印度的那烂陀寺进行取经。

唐僧指的是僧人玄奘,唐僧取经的过程中,从出发到归来,他用了将近十九年,共走了五万多里,到过上百个国家,唐僧孤身一人,沿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最后完成了取经,他的传奇经历,引无数后人神往。取经回来之后,玄奘在长安城慈恩寺内的大雁塔里进行佛经翻译等工作。

玄奘取得真经的西天是在印度的那烂陀寺。他是被世人尊为一代佛学大师,功成名就,地位尊崇,但他毅然归国,并将余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佛经翻译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如果不计划西天取经,孙悟空会一直被压在山下吗?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通篇的最大的主角,一定是孙悟空了,从第一章一直到最后一章,都有孙悟空出现,而且取经路上他也是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取经。只是对于这件事情,却也还是有一些疑问。孙悟空被放出来的前提是,如来计划西天取经,缺少一个保护唐僧的人,但是,如果自始至终都没有取经计划,孙悟空还会被放出来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孙悟空虽然生长于天地灵气,但是一出来可以说就闹了个天翻地覆,而且他大闹天宫,早就已经是他取经之前六百多年的事情了。在这里要注意,虽然说书中写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但是实际算算应该已经有六百多年了,这里的五百年其实只是一个概述,就好像古人常说三五成群一样,并非一定是三个五个,只是说多个的意思。

而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如来收服的时候,还没有金蝉子什么事,他也没转世投胎,也没有犯什么错,或许他还是如来的弟子。而后来,因为金蝉子上课睡觉而被贬下界,转世成了玄奘,这才有了如来计划取经的事情,也就才有了唐僧揭掉贴在五行山上的六字真言,孙悟空因此被放了出来,这才有了好偶棉的取经故事。但是 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孙悟空答应保护唐僧。

毕竟,当时是孙悟空受到指点,等待唐僧的到来,他来了,才能将自己放出来。那么反过来也很简单,如果没有唐僧,甚至说没有取经这件事情的话,依照如来的能力,就算是杀掉孙悟空应该也是不在话下。只不过如来身为佛祖,自然不能随意杀生,因此只能将孙悟空压在山下,而如果没有取经,恐怕他只能一直这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唐僧取经途中为什么没有迷路?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知道,在《西游记》唐僧取经的过程中,可以说是磨难百出,整部小说都是师徒四人降妖除魔,最终到了西天取得真经并且修成正果的故事。但是,唐僧取经的时间也是非常久的,小说中花了十四年的时间,走过了十万八千里,但是,唐僧在行走途中,当时又没有导航定位,他们是怎么做到没有迷路的?或者说,他们其实也有过迷路,只是没有写出来吗?唐僧当时是不是有地图呢,不然他又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的确,取经的路线对于唐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他或许可以通过问路、地图等方式来前往天竺国,但是今天要说的是《西游记》的唐僧,首先,地图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书中基本上没有提到过有地图这回事,也许是有地图,唐僧看了地图之后自然就知道该怎么走了,只是这种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因为唐僧可以说是跨洲行走的,除非大唐以前有人画过其他洲的地图,他又得到了这份地图。

这种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毕竟唐太宗身为皇帝,知道唐僧此去路途艰难,该准备的肯定会准备好。但是我们应该记得一个前提,那就是取经大业是早已被如来安排好了的。大唐的国土没有妖怪,但是在其他的地方却有很多妖怪,可以说不仅仅是书中出现过的那些,在其他地方,唐僧没有走过的地方,依然存在着很多妖怪,只是没写出来而已。既然如此,如来能不提前安排好唐僧的行走路线吗?万一遇到一个计划之外的妖怪,唐僧岂不是就凉了?

毕竟所有的妖怪也都是早已经被安排好了的,唐僧走过的地方有什么妖怪,妖怪要做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按照计划在行进,所以如来和观音怎么可能让唐僧走错路呢?不管是通过地图也好,还是别的什么方式,总之一定不会让唐僧走错,否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西游记取经队伍为什么不找二郎神 其实二郎神比孙悟空更难控制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中,二郎神和孙悟空法力不相上下,都是一等一的强者,二郎神还是天庭的人,为什么西天取经不找他护送唐僧呢?仙界应该对二郎神更加放心才对。在古代神话故事中,二郎神智勇双全、人脉还广,几乎是个没有缺点的神仙,他曾帮助周王伐纣,是周军不可获取的猛将。在《西游记》里,二郎神实力更加厉害,由他保护唐僧可以说是不二人选。但二郎神并不是谁都能指挥的动的,其实二郎神也有叛逆的一面,玉帝可是见过二郎神怒不可遏的样子。

1、二郎神出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二郎神的身世,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但他父亲只是一位普通凡人。神仙和人类在一起是犯了大忌,何况还是玉帝的亲人,这下玉帝为了惩罚妹妹将她关在桃山下。二郎神得知此事后,也是指天骂帝,后来学的一生本领终于是顺利救出自己的母亲。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详细看看。

2、听调不听宣

所以说二郎神年轻时也是一个不好惹的对象,如果双方真的打起来,可能破坏力和孙悟空大闹天宫差不多。此后二郎神虽然归附天庭,和玉帝属同一阵营,但他可以听调不听宣。也就是听从玉帝的安排,但同时也保持独立性,可以开口说不。这点还是非常重要的,整个天庭应该只有二郎神有这样的待遇。

3、并非最佳人选

所以就算是玉帝也不能指挥二郎神让他干嘛就干嘛,取经一事还要问他愿不愿意。就取经来看,二郎神并非是最佳人选。反倒是孙悟空在天庭也没重要的职位,而且就猴哥的性格来说,他应该会挺喜欢到处游山玩水,所以让他陪伴唐僧取经更加有保障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揭秘唐三藏取经用了多少年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这件事情还是很有说法的啊,话说前前后后经历了八十一难,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九九八一难是经历过了,但是经历这九九八十一难到底用了多长时间呢?是十年还是五年,这个还是挺有说法的啊,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至于唐僧西天取经用了多少年这个要分开来看,在小说《西游记》里面的时间和现在中唐三藏用的时间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接着往下看。

在《西游记》中一共用时“一十四年”

在《西游记》中用时十四年是有说法的,也是有证据的,话说在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这一章节中就有详细记载,如下: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如来大喜道:“所言甚当,准缴金旨。”即叫八大金刚吩咐道:“汝等快使神威,驾送圣僧回东,把真经传留,即引圣僧西回、须在八日之内,以完一藏之数,勿得迟违。”

大致的翻译就是如来把唐僧等人打发走了,观音这个时候就出来了,表示当年的取经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用了一十四年,是五千零四十日,还少了八天,不符合藏数,需要唐僧等人回来,再等八日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后面的小编就不翻译了,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西游记》中,唐僧一行人是用了一十四年才取到真经的,如果要更加准确的说的话,那就是一十四年又八天。

在正史中一共用时“一十七年”

其实唐僧在正史中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唐朝时期的唐玄奘,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玄奘要西行求法,但是唐太宗不允许,唐玄奘去意已决所以就私自前往了。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当月二十二日启程,二月初一在洛阳紫微城仪鸾殿受到唐太宗接见。这些内容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面就有详细的记载。

所以我们来算算,公元627年-公元645年,一共用了多少年,回来的时候到长安刚好是正月,所以应该是17年到18年这个区间,但是史料记载都说是17年,那我们就以17年为答案吧。

所以唐玄奘这西天取经竟然用了十几年接近快二十年的时间,这样的人的是真的让人佩服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取经路上的第一难是什么?其实早在前世就已经出现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在《西游记》当中,唐僧师徒总共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而很多人也会认为,这八十一难都发生在唐僧取经的路上,但其实不然。整部《西游记》虽然看起来是在以孙悟空为主角,但其实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唐僧,因此如果有难也都是发生在唐僧身上的,因此唐僧人生中的第一难,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西游记真的有九九八十一难吗

看西游记,绝大多数读者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唐僧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可是纵观整个西天取经,貌似唐僧压根就没有历经这么多的劫难。

如果西天取经路上,一个妖怪算一难,那么取经路上也没有八十一个妖怪,可结果却是,唐僧师徒到达西天时,居然成了佛,这明显不符合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的道理呀。

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难道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就是一个幌子?还或者是说吴承恩压根就没有把故事情节设置好?不要着急,小易下面就和大家好好讲解这个问题。2、九九八十一难是针对唐僧

首先吴承恩对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设置并没有问题,再次如来也没有偏爱唐僧,最后能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也是因为唐僧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

其实我们对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有着一个误解,那就是这八十一难,不一定都要发生在取经路上,也不是每历经一个妖怪算一难,有些妖怪是多难并存,并且只需要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不需要的,他们的目的只是保护唐僧渡劫。

也就是说,唐僧在没有西天取经前所发生的劫难,也都算八十一难之一,要知道唐僧在没取经前,他可是已经活了十几年的大活人,在人生的这段时间里,唐僧也度过了非常多的劫难。

比如九九八十一难中,有一难叫做“出胎几杀”,说的是唐僧刚出生时,差点被杀害,最后被母亲成功救了下来的劫难。

再比如,九九八十一难中,还有一难叫做“满月抛江”,这一难是讲唐僧母亲被逼无奈,为了保全唐僧的性命,把唐僧抛入江中,最后被和尚成功解救的劫难。3、唐僧的第一难是什么

按照《西游记》原著记载,唐僧出生后一共只历经了八十难,从出生到奉命西天取经,这段时间一共历经了三难,开始取经后到取经成功,这一段时间一共历经了七十七难。

有读者会问了,唐僧不是想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吗?为何他出生后到最后西天取经成功一共只有八十难呢?那么还有一难去哪了?

有读者会讲,唐僧达到灵山时,不正好缺少一难吗?最后还是靠通天河的老乌龟临时凑的,其实并不是这一难,上面已经讲了很清楚,唐僧出生前到西天取经成功一共只历经了八十难,没有通天河老乌龟这一难,唐僧也不可能西天取经成功,所以老乌龟这一难已经包含在上面讲的八十难当中。

那么既然不是通天河老乌龟这一难,那唐僧缺少的这一难跑哪去了?其实这一难并不在唐僧这一世,准确点讲,这一难在唐僧上一世,也就是唐僧为金蝉子时就已经发生。

此难是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第一难,叫做“金蝉遭贬”,这一难非常关键,也是八十一难最为重要的一难,此难的发生标志着西天已经开始施行西天取经计划。

看到这里是不是非常惊讶!原来取经路上唐僧压根就没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并且唐僧的第一难居然在前世就已经发生,看完以上,希望大家对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有一个新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唐僧西天取经最后一难假如需要吃肉,那么唐僧会作何选择?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唐僧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前前后后取真经是真的很幸苦,不仅仅要防止自己被妖怪吃了,还要防止孙悟空乱杀无辜,也要防止猪八戒分家产回家,还有路途实在是遥远,所以真的是难,最最难的就是要完成九九八一难了,那么最近有的网友就问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假如最后一难是让唐僧吃肉,那么当时的唐僧会做何感想呢?会不会吃这个肉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其实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要搞清楚很多问题,那就是首先这最后一难是不是真正的最后一难?这吃肉是不是就是吃的真肉?吃完肉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取真经呢?这是不是套路呢?我们来一一解析。

作为唐僧他大一开始就出家人,所以所有佛家的清规戒律他都是背得滚瓜乱熟的,耳熟于心的,当时了他也一直在遵守,就唐僧的当时的境界其实让他打破清规戒律的话,那就是等于说让他死,所以唐僧真的会为了真经选择破戒律吗?这是不是又是令哇一种愚蠢和劫难?

其实话说是最好一难,那么这最后一难是不是就是在考验唐僧呢?在考验唐僧的功利之心呢?如果吃了肉拿到了真经那唐僧如果真的是为了劳苦大众取得了真经,这样去牺牲自己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是是不是也说明了唐僧是一位势力之人,和现在追求一些物质的人没什么两样啊。所以唐僧这个肉他吃得头疼。

有的人说了,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其实这些话是佛教里面一些耐不住佛门清苦日子的假和尚说的罢了,济公他酒肉穿肠过只是个例,就济公那法力那智慧,他不当和尚不一样能造福一方百姓,所以不能拿济公说事,真正心中有佛祖的人是一定会守清规的。

其实如果唐僧真的吃下来这块肉,小编以为是有玄机的,最后一难为什么要吃肉啊,这不就是在考验在诱惑面前,唐僧能不能继续守清规罢了,这一次的诱惑只不过是还做成了诱惑做大的真经罢了,他吃了就成了一味的追求成佛了,这成佛就成了执念了,所以如果唐僧吃了那他就是真的是要失败,但是他真的看清楚了本质。

所以唐僧这个肉吃不得,最后唐僧把肉缓缓放下,遣散师徒,自己继续平静的修行,以清规戒律为基础,走自己的成佛之路,这样的成佛才是真正的成佛了。相同这一点的唐僧已经是佛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