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原子是具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篇)

英国的化学专业有着非常悠久的研究历史,英国的皇家化学学会(RSC)是一个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是化学信息的一个主要传播机构和出版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3211

文章

6

篇1:化学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物质变化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氯气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助燃性,许多物质可在氯气中燃烧,氯气可以与金属反应,以钠为例,钠在氯气里剧烈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氯气也可以与非金属反应,以氢气为例,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处出现白雾。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氯气易液化,熔沸点较低;氯气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2.5倍,氯气可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氯气受紫外线照射会分解成两个氯原子。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或共用一个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共价键)。氯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式Cl₂。

氯气常温常压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氯气密度是空气密度的2.5倍,标况下ρ=3.21g/cm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三化学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物质变化性质

1、化学变化实质:

(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一氧化碳性质主要分成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中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难也溶解于水中。化学性质主要是可燃性,还原性,以及极弱的氧化性。在燃烧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蓝色的火焰,而且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

一氧化碳主要用途

主要的是作用于制作甲酸钠,同时还可以在工业中成为氧化铁。与此同时也可以作用于气体燃料,常见的就是水煤气。另外还会作用于还原剂,在加热以及高温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还原成金属单质,可以表现出对应的氧化性,生成一种比较简单的有机物。

一氧化碳有什么危害

在常温之下,一氧化碳不会和酸碱形成反应,但是一旦和空气混合之后,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爆炸性的混合物。在遇到高温以及明火时,将引起爆炸引起燃烧,属于一种易燃易爆炸的气体。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就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一些不同的中毒症状。甚至还会危害到人体的大脑,心脏,肝脏,肾部以及其他的组织,有时候还会出现电击样死亡。

中毒机理

法国生理学家则表示一氧化碳中毒是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可逆性结合所导致的缺氧表现。一般认为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明显的超越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在此时就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反应。碳氧血红蛋白不仅仅本身就会有一种携带氧气的能力,它的存在还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分解受到影响,伴随着含量逐渐的增加,二氧化碳的输出必然就会受到阻碍,一旦再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之后,人体将形成中毒反应。在意外发生时,如果没有继续的处理,将留下更多的隐患,随时都可能会危及性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化学知识考点之物质与构成粒子的关系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物质构成粒子的关系:

判断物质是由何种微粒构成的是中考的常考点,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利用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作载体,判断物质的过程。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N2、H2O、CO2、CO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如Fe、Cu、Mg等金属单质,He、Ne、Ar等稀有气体单质以及C(金刚石)等都是直接有原子构成。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主要是由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组合而成的纯净物。如NaCl、KCl等。

【规律总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离子和原子,判断构成物质的粒子一般可根据如下方法来确定:

(1)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般由分子直接构成;

(2)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和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

(3)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般由离子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1.构成物质微小粒子分子(如水)、原子等,物质不同,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

我们身边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如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汞(HgO)等。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Fe)、铜(Cu)、银(Ag)等。今后我们还将学习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原子和分子虽然都是很小的粒子,肉眼看不到它,但它确实存在于物质的内部。

人们利用现代科技不仅能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