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博白桂圆肉的传说【热门20篇】

小满也是收获的好时节,小满时节又易出现干旱天气,“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既要注意蓄水防旱,又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影响小春收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白桂圆肉的传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6932

文章

1000

篇1:石竹花的花语及传说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石竹株型低矮,茎秆似竹,叶丛青翠,因此得名“石竹”。它的花期较长,能从暮春开到仲秋,花开时花朵繁茂,颜色鲜丽,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是用来布置花坛或作为室内盆栽的佳品。

花语世界里,不管艳丽或无闻,每一种花卉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花语,那石竹又在跟我们诉说什么美丽呢?

石竹花花语

石竹花是一种极为平凡的花,花色丰富,姿态动人,细细的花茎上,开一朵温柔的小花。不同颜色的石竹,有不同的花语。

石竹花花语——真情、天真

斑纹石竹:爱的拒绝

红色石竹:热情我相信你的爱情

深红色石竹:啊,我可怜的心

粉红色石竹:女性的爱,热烈爱著你

黃色石竹:侮辱,侮蔑

白色石竹:清純的慕情,我的爱情有活力,吾爱永存

丁香石竹:大胆、积极

五彩石竹:女性美

香石竹(又名康乃馨)花语:母亲的爱,纯洁的爱。

石竹的象征意义:在全世界人们的心中,石竹花花语是母亲节的象征。有些国家还规定“母亲节”这一天,母亲还健在的人要佩带红石竹花,母亲已去世的人要佩带白石竹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阿里山的传说

全文共 1547 字

+ 加入清单

在台湾嘉义市的东面,有一座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名叫阿里山。山上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台湾三宝(大米、甘蔗和樟树)之一樟树就大部分生长在这里。这儿,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是台湾有名的游览胜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半山腰上的一棵参天的大桧树。据说,这棵桧树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树龄了,所以人们都管它叫“神木”。

从前,因为阿里山全山上下不长一棵树、一棵草、一朵花,所以它又叫秃山。那么,这座秃山是怎样有了树木和花草呢?又为什么改名叫阿里山呢?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在这座秃山北面的一个沟岔上,住着一个以打猎为生的小伙子,名叫阿里。有一天,阿里到北山坡上去打猎,突然,看见山下有一只吊睛猛虎正在追赶两个采花姑娘。阿里急忙从山坡上跑下来,一下跳到老虎的背上,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老虎脑袋被砍落在地,顺着山坡滚了下去。两个采花姑娘得救了。

他刚要回北山坡上打猎,又见从天上落下来一个手持龙头拐杖的白胡老头,老头一边笑,一边拽着两个姑娘的胳膊往南山坡上拉。阿里是个见义勇为的好小伙,他见这两个姑娘刚脱离虎口,又遭到这坏老头子的耍戏,心中燃起阵阵怒火。他大喝一声:“住手!”便一个箭步冲到那个坏老头的面前,夺下他的龙头拐杖,狠狠地照着老头的前额打了一下。那老头痛得大喊一声,放开那两个姑娘,再看他的前额起了一个很大的疙瘩。他一甩袖子,向空中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没过多久,晴天响起了雷声,那雷声由远而近,越来越大,只见那两个采花姑娘吓得浑身乱颤,她们焦急地说:“这下可糟了,这下糟了!”

阿里奇怪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姑娘说:“我俩本是天宫里的仙女,听说台湾岛景色怡人,就偷偷来到这里。不想,遇见了恶虎,多亏你救了我俩的性命。谁知,由于贪恋这里的美景,误了回去的时辰。玉帝派老寿星下来捉拿我俩回天宫治罪。我们惧怕玉帝的刑法,不愿意回天宫。正在老寿星拉我们的时候,你却跑过来把他打跑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玉帝,玉帝震怒,下令让雷神用雷火将这一带的生灵全部烧死。”www.360changshi.com

阿里听她俩这么一说,大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做好事反而给这一带的生灵带来了大灾难,于是焦急地说:“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搭救这一带生灵吗?”

两个仙女说:“有倒是有,不过要有一个肯于牺牲自己性命的人,跑到南面那座秃山顶上,把雷火引开,使雷火不能蔓延,才能保住这一带的生灵。阿哥你赶紧躲到安全的地方去,我俩这就到秃山顶上去引雷火。”

阿里摇着头说:“不,老寿星是我打的,祸是我惹的,怎么能让你们去呢?还是让我去引雷火吧!”说罢,他就拿起那根龙头拐杖,急忙向南边的那座秃山上跑去。不大一会儿,他就登上了秃山的山顶。他仰起头来,朝着天空高声喊道:“雷神!老寿星是我阿里打的,那两个仙女是我阿里放的,祸是我阿里惹的,这一切都是我一手造成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你那雷火,朝我阿里身上击吧!”

这时,雷神正好来到秃山上空。他举起雷钻和闪锤,只听“轰隆”一声响,一个响沉雷,一下子把阿里的身体击个粉碎,雷火在秃山顶上燃烧起来。雷神见火着起来了,转身到天宫交差去了。因为这座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和花草,雷火还没燃烧到半山腰,就自己熄灭了。

阿里虽然被雷火击死了,但他死后不久,这座秃山的漫山遍野却长出了一片片的树木。人们都说,这些树木,是阿里被雷火击碎了的皮肉和头发变成的。那棵神木呢?据说就是老寿星的那根龙头拐杖所变成的。那两个仙女,见到这种情景,深受感动,她们合计了一下说:“阿里哥是为我俩和大伙儿而死的,他死后,皮肉头发都变成了树木,为人们造福。我们俩就变成花草,好给阿里哥做伴,也为人们造福。”

从此以后,这座一无所有的秃山有了漫山遍野的树木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花草飘香。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舍己为人的好后生,就把这座山改名叫阿里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黑龙江黑龙传说是怎样的?黑龙江为何叫黑龙江?

全文共 363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黑龙江,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与黄河的第三大河流,总长4440公里,同时也是亚洲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是我国与俄罗斯和蒙古界河。说起黑龙江,关于它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非常多的争议。那么今天就随着吾爱诗经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黑龙江的传说和历史吧。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祥瑞的化身,上到大海,下到水井,我们总希望能有龙王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黑龙江则是其中一条直接提及“龙”的大河,民间也流传着黑龙打倒白龙带来太平的传说。不过历史考证告诉我们,黑龙江真正的意思与我们的愿景可能并不匹配,而是从少数民族的语言中音译而来。黑水与黑水靺鞨

中原王朝很早就知道黑龙江的存在,《山海经》记载:“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东晋学者郭景纯注释道:“浴即黑水。”不过官方史籍一般称其所在地区为肃慎,肃慎自夏禹定九州时就与中原建立了朝贡关系,只是由于距离过于遥远,它的底细并不为先人所知,他们能知道的只有:这是一个位于东北的番邦,以进贡楛矢石砮而闻名,孔子曾提到这种箭矢足能射穿天上的隼鸟。

直到隋朝的时候,朝廷开始将高句丽作为经略的对象,才发现在高句丽的北方还有七部靺鞨,其中有一黑水部,居住在安车骨西北方向。黑水靺鞨以骁勇闻名,曾经是高句丽的仆从,后因被隋炀帝击败,选择臣服中原。“黑水”方为人们熟知,以其水色发黑之故。

隋朝很快二世而亡,黑水靺鞨转而向唐朝称臣。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黑水靺鞨遣使朝贡,唐太宗顺水推舟设置了带有羁縻性质的黑水州,这是黑龙江历史上首次以江河来命名行政区划,其后双方往来越来越紧密。

高句丽败亡后,唐朝在辽东设置安东都护府,黑水靺鞨也走向兴盛,发展成十六个部落,他们自恃勇力,常常袭扰周边部族,甚至与唐朝发生冲突,但被同为靺鞨族的唐将李多祚击败。

电视剧中的唐将李多祚年轻时骁勇善射,慷慨激昂,讨伐黑水靺鞨时,李多祚设计诱其首领,置酒高会,乘着他喝醉将他斩杀,大破其众

或许是出于忌惮,到了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安东都护薛泰请求建立黑水军得准。次年,又薛泰上奏在靺鞨中最大的部落置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他部落则置刺史。两年之后,朝廷再赐黑水都督李姓、名献诚,还派遣长史进行监管,令靺鞨归幽州都督节制。朝廷恩威并施的同时对黑水的情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他漏河,东北流入黑水。”所谓的“他漏河”,就是今天的嫩江支流洮儿河,向东北流入黑龙江。

嫩江支流洮儿河黑龙江名称的出现与“黑龙”

安史之乱后,唐朝越来越无力管控边疆地区,安东都护府和黑水都督府先后解体。

907年,朱温篡唐自立,中原陷于五代十国的战乱之中;比这剧变稍早两月,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敏锐地感觉到唐朝将亡,他决心效法中原王朝而称帝,并用了九年的时间将不服从号令的部落一一平定,建立起强大的辽国。辽国不仅向南占据了燕云十六州,还向东消灭了渤海国,黑水靺鞨也臣属于契丹,后来被改称为女真。鉴于后来宋朝军事上的乏力,东北被少数民族政权牢牢掌控。

今日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广场还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塑像

也正是在辽国时期,“黑龙江”这个名字首次出现于史册。《辽史·道宗本纪》记载:“太康三年(公元1077年)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龙江。”14年后,辽道宗耶律洪基再次巡游黑龙江。而且路线与时间颇为接近:都是先在春正月“如混同江”、二月“如鱼儿泺”,再到黑龙江。

关于“混同江”,《金史》提到:“混同江亦号黑龙江”;而“鱼儿泺”,指的就是洮儿河。问题则在于,“龙”作为中原文化的印记,是如何出现在辽国的,黑龙江到底有没有“龙”?

清朝学者西清在《黑龙江外记》提到,这种现象或许和辽国崇尚黑龙的文化有关。相传,耶律阿保机曾有射杀黑龙的壮举,其后辽国便将黑龙视为祥瑞,也视作耶律阿保机武勋彪炳的象征:太祖陵有黑龙门、祖州有黑龙殿,陵寝中藏有耶律阿保机生前使用过的各种武器装备,来告诫子孙不要忘本。

辽太祖陵出土的器皿也雕刻上了栩栩如生的黑龙

在我国,从来就没有纯粹的游牧政权,都不可避免地要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龙”自然成为了辽国九五之尊的象征,而耶律洪基是其中文化修养最高的皇帝。只是,在他的治下,辽国的后方并不太平,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五国部多次叛乱,耶律洪基的巡游恰好是在叛乱被镇压后不久。

耶律洪基在位期间,先有重元之乱、后有耶律乙辛擅权乱政

实际上这和辽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捺钵”有关,所谓捺钵,就是辽国皇帝的行宫。秋冬季为了避寒,春夏季为了避暑,所以皇帝大多数时间反而不在上京,而是在四处巡游,在黑龙江流域巡游正是春捺钵的一部分。耶律洪基冠以“黑龙”之名,想来是有政治震慑的目的,因为在春捺钵,皇帝要接见的正是女真各部的首领,黑龙传说与黑龙江的得名有所关联看似是说得通的。

捺钵,又译为纳拔,纳宝,纳钵,刺钵等,原出契丹语

然而毕竟没有史料直接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黑龙江外记》还指出:先有黑龙江之名,后来才有黑龙殿、黑龙门。所以就衍生出另一种观点:“黑龙”指的并不是怪兽黑龙,而是一个由契丹语音译并演化而来的词语。

唐朝虽亡,但“黑水”这个称呼保留在了契丹人中,《契丹国志》在卷首中就提到,河流在契丹语中读作“没里”。同时,游牧民族普遍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有着“伟大”“辽阔”“神圣”等意义,契丹人也不例外。例如辽国的另一个国号——“大中央哈喇契丹国”,“哈喇”就是黑色的意思。那么,契丹人将“黑水”意译为“哈喇没里”,无需用“龙”同样可以宣告辽国在当地的权威。

只是这宣告权威的背后是外强中干,饱受契丹人压榨的女真揭竿而起,灭亡了辽国。残余的契丹人一部分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向西迁徙,在新疆重建辽国,史称“西辽”;还有一小部分在库烈儿的率领下向北迁徙到黑龙江流域,他们的后裔就是今天的达斡尔族。

《黑龙江志稿》提到:“达呼尔,契丹贵族,徙黑龙江北境。”达斡尔人继承了契丹语“哈喇没里”的说法,称黑龙江为har-muru。在新家园站稳脚跟的他们,后来参加蒙古的南征大军,为消灭金国出了一份力,算是为祖先报了一箭之仇。

参加蒙古的南征大军的达斡尔弓箭手,因精于渔猎,擅长弓射,吃苦耐劳而成为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

黑龙江流域孕育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各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黑龙江也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呼。仅以主要民族为例,黑龙江上游生活着蒙古人,蒙语称其为“哈喇木伦”;没有跟随完颜部南下的建州女真后来发展为满族,满语则称其为“萨哈连乌拉”,二者都可译作“黑色的江水”。可以看出,各民族的称呼在读音上可以说十分接近,意思也相同,且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提到“龙”的,所以有学者认为“黑龙”可能是“哈喇”音译成汉语的最终称呼,但这也没有史料直接佐证。黑龙江建置的确定

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皇太极于1636年登基称帝,改女真为满族、国号为“清”。为了进一步整合力量,皇太极向素以骁勇著称的索伦三部(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发起征讨,人口稀少的三部无力对抗,选择归顺满清,成为清军力量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俄国的扩张步伐也已经到了东北边疆,1640年,某位哥萨克听说有一条流入东方海洋的大河,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

后来这三部也成为了满八旗的精锐弓箭手,三部族的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

后来,以波雅尔科夫为首的侵略者来到此地后,在与达斡尔人的交战中才得知这条河叫“哈喇没里”,俄罗斯人把它音译为阿穆尔河,成为了黑龙江的别称。

以波雅尔科夫为首的侵略者要求达斡尔人缴纳“毛皮税”

1644年,明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崩溃,满清趁机入关夺取了政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俄国侵略者也趁着满清忙于巩固统治而无暇顾及东北的机会,扩大侵略规模,强占雅克萨,达斡尔人与各族人民也没有想到过在寒冷贫瘠的西边还能有外敌入侵,加上武器装备严重落后,不得不退走到黑龙江南岸,向清朝求救。

所幸的是,康熙皇帝亲政后迅速稳定了国内局势,开始腾出手来解决边患问题。在战争初期,清廷意识到防务空虚使得远道而来的敌人反而占尽便宜,自身需要留有军事存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廷设置黑龙江将军府,以萨布素为将军。在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暂时遏制住了俄国对东北边疆的染指。面对着长久的军事威胁,黑龙江将军作为常设行政单位管理当地,直到清末新政时才被改建为省。

远道而来的清军在达斡尔人的木舟上运载“大将军炮”并准备与达斡尔人一同反攻黑龙江北岸的哥萨克匪军

“黑龙江”之名最终能普及到全国,与满清长时间统治中原不无关系,而“萨哈连乌拉”尽管仍然在当地沿用,但由于封禁政策,清朝时的东北人口稀少,这个名称并未在国内发挥影响力,现在还能知道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因此,“黑龙”究竟从何而来,我们能确定的只有因为其含腐殖质高导致水色发黑,再以“黑水”为起点通过不同民族的语言演化回汉语的“黑龙江”,与“龙”是否有直接干系则无法判断,但这都是中原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于民间黑龙打败白龙的传说,那纯属子虚乌有,在史料中连一丝的痕迹都找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浙江绍兴黄酒文化的来源与传说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是一个酒文化非常丰富的省份,尤其要数浙江绍兴黄酒最为出众。浙江绍兴黄酒是浙江著名的特产,是浙江文化中醉人的一味麦香。关于浙江绍兴黄酒的由来有着一段历史悠久的传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浙江独具特色的绍兴黄酒吧。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着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兰陵美酒、秦洋黑米酒、上海老酒、大连黄酒、北宗黄酒等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总的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绍兴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屡有出现。尤其是清代饮食名着《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绍兴酒之所以闻名于海内外,主要在于其优良的品质。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调鼎集》中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酒相比认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概括。这说明绍兴酒的色香味格四个方面已在酒类中独领风骚。

绍兴黄酒传说

着名的绍兴“花雕酒”又名“女儿酒”。中国晋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故事哩!

从前,绍兴有个裁缝师傅,取了妻子就想要儿子。一天,发现他的妻子怀孕了。他高兴极了,兴冲冲地赶回家去,酿了几坛酒,准备得子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个女儿。当时,社会上的人都重男轻女,裁缝师傅也不例外,他气恼万分,就将几坛酒埋在后院桂花树底下了。

光阴似箭,女儿长大成人,生得聪明伶俐,居然把裁缝的手艺都学得非常精通,还习得一手好绣花,裁缝店的生意也因此越来越旺。裁缝一看,生个女儿还不真不错嘛!于是决定把她嫁给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兴兴地给女儿办婚事。成亲之日摆酒请客,裁缝师傅喝酒喝得很高兴,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埋在桂花树底下的几坛酒,便挖出来请客,结果,一打开酒坛,香气扑鼻,色浓味醇,极为好喝。于是,大家就把这种酒叫为“女儿红”酒,又称“女儿酒”。

此后,隔壁邻居,远远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了风俗。后来,连生男孩子时,也依照着酿酒、埋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这酒又叫“状元红”。“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这酒实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们都把这种酒当名贵的礼品来赠送了。

猜你可能也喜欢:

名垂青史的安徽文化名人

各具特色的海南传统建筑文化

旅游文化:海南旅游必去景点盘点

解析:佛山为什么叫佛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九寨沟有什么神话传说吗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美丽的地方背后,必然有一个或N个动人的传说九寨沟有什么神话传说?又到了小编讲故事的时间喽!

九寨沟海子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山神达戈和女山神沃诺色镆热烈相恋。这里的恶魔蛇魔扎惊慕色嫫的美色,反对达戈进沟,就发动了赶走达戈、抢劫色嫫的战争。恶战中,色嫫险些被恶魔抢走,色嫫在慌乱中把达戈送给她的定情之物——宝镜掉落下地,摔成了100多个碎片,变成了散步沟内的100多个海子。达戈和蛇魔扎从沟内打到沟口,万山之祖扎依扎嘎伸出了援助之手,以一座屏风似得山崖挡住恶魔退路,又以一声霹雳恶魔埋进山崖,只露出了一张丑恶的脸。山崖就是宝镜岩,原来就叫魔鬼岩,崖面上的鬼脸依稀可见。从此,九寨沟恢复了宁静和祥和,宝镜变成了五光十色的海子美丽无比!九寨沟因此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侧金盏花花语与传说是什么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爱菊,有人爱梅,有人爱兰,而我则独爱侧金盏花。此花是在冰天雪地里,最早开放的草本花朵,享有“林海雪莲”之美称。尽管其生命历程极为短暂,却是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为寒冷的冬季带来一丝暖意。

那么,就听我讲述一下她的花语和关于她的美丽传说吧。

侧金盏花传说

话说从前有个美丽的少年,名叫阿多尼斯。在他很小的时候,爱神阿佛洛狄忒就把他送到冥府,交给冥后珀耳塞福涅抚养。转眼间,若干年过去啦,这个很小很小的帅哥在冥后照料下健康成长,成为了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帅哥。

当阿佛洛狄忒再次看到阿多尼斯时,立刻对他一见倾心,於是便成为了他的情人。可是啊,阿多尼斯同学长得太过帅气,以至於他的养母珀耳塞福涅也对他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於是,这两个重量级的强悍女人就开始了惊天动地的情人争夺战。

夹在养母和情人之间的阿多尼斯左右不是人,只好把主神宙斯大人请来裁定。於是主神大人说,考虑到你们三个人的意见,把Adonis你生命中每一年的时间都分成三份:1/3的时间你去陪伴你的养母冥后;1/3的时间你来陪伴情人爱神;剩下1/3的时间交给你自己决定。

侧金盏花花语:回忆、坚忍、执着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有多数须根。茎在开花时高5-15厘米,以后高达30厘米,无毛或顶部有稀疏短柔毛,不分枝或有时分枝,基部有数个膜质鳞片。叶在花后长大,茎下部叶有长柄,无毛;叶片正三角形,长达7.5厘米,宽达9厘米,三全裂,全裂片有长柄,二至三回细裂,末回裂片狭卵形至披针形,有短尖头;叶柄长达6.5厘米。花直径2.8-3.5厘米;萼片约9,常带淡灰紫色,长圆形或倒卵形长圆形,与花瓣等长或稍长,长14-18毫米,无毛或近边缘有稀疏短柔毛;花瓣约10,黄色,倒卵状长圆形或狭倒卵形,长1.4-2厘米,宽5-7毫米,无毛;雄蕊长约3毫米,无毛;心皮多数,子房有短柔毛,花柱长约0.8毫米,向外弯曲,柱头小,球形。瘦果倒卵球形,长约3.8毫米,被短柔毛,有短宿存花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希腊神话中四季是怎么来的?四季的起源传说介绍

全文共 2850 字

+ 加入清单

德墨忒尔在希腊神话中是农业丰收之神,属于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传说是德墨忒尔教会人类耕种和收获,她还能使大地永不枯萎,万物永不凋零。不过德墨忒尔此后被冥王看上,将她带到冥界,从此德墨忒尔再也没办法照看谷物农业。最后在冥王和宙斯的协商下,德墨忒尔一年内才有一段时间能够回到地球,所以这才有了四季之说。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个神话故事,感情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

德墨忒尔是克罗诺斯与瑞亚的女儿,宙斯的姐姐,也是所有女神中唯一展现母性光辉的女神。从她的名字其实就可以明白她的这个身份,因为“de”=“ge”,是土地的意思,而“meter”的古希腊语意思就是母亲。在古希腊的农业生活中,德墨忒尔不仅作为神的母亲也被认为是大地之母,她象征着大地的丰产,是掌管粮食和农业的保护神。另外她也掌管着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一、德墨忒尔所代表的大地之母的形象从很早起就受到东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的人民的崇拜

到公元前7世纪,这种古老的仪式已经在希腊精神的影响下,产生了在荷马的“德墨忒尔赞美诗”所叙述的美丽传说。

有一天,德墨忒尔的女儿拍尔塞福涅正在与其他女神(在荷马史诗中她是与雅典娜和阿耳忒弥斯)一起采花,突然大地之间裂出了一道缝,冥王哈得斯驾着马车疾驶出来。

哈得斯第一眼看到拍尔塞福涅时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他想将她据为己有,便强行把拍尔塞福涅抱上了马车,并且火速驶回了冥府。在女儿失踪了以后,伤心的母亲德墨忒尔手持燃烧着的松树火炬四处寻找,但是9天过去了却毫无结果,她悲痛欲绝。

最终,太阳神赫利俄斯偷偷告诉德墨忒尔是哈得斯把她女儿带走了,并强行娶作冥后,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都是在女儿的父亲宙斯的同意下进行的。德墨忒尔对这种背叛感到非常惊讶,她愤怒地离开奥林匹斯山,独自到人间居住。

她假扮成老妇人来到城邦国家艾琉西斯,接受了照看国王克勒奥斯的儿子得摩丰的工作。她想让得摩丰永生,于是偷偷喂他神的食物,并且每天晚上把他放在火上炙烤。有天晚上,王后墨塔涅拉偶然发现了这可怕的一幕,惊恐地要处决老妇人。愤怒的女神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她要求艾琉西斯的人民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建造神庙来弥补他们对女神的不忠。她使得大地一整年的时间无法生长粮食,人类面临了可怕的饥荒,而且根本无法为神准备祭品,这使得众神也为之惶恐。

于是宙斯向哈得斯商量能否将拍尔塞福涅还给德墨忒尔,后来他派信使赫尔墨斯去接拍尔塞福涅。

然而,就在赫尔墨斯到达前哈得斯用计谋使得泊尔塞福涅吃了石榴种子,告诉她在冥界她就是万物的女主人,这迫使拍尔塞福涅每年有四个月的时间重返冥界,剩余时间则是在人间与母亲呆在一起。

因此,每年当德墨忒尔的女儿回到人间的时候,她便使万物复苏迎来春天,而当泊尔塞福涅回到冥界的时候,大地不再产出,便是冬季,这也是古希腊神话中关于四季起源的说法。

二、死亡和重生的生命轮回

柏拉图在《斐多篇》中提到希腊的数百座城池是“围绕着池塘的青蛙”,不同于古代社会传统的农业国家,希腊本土大约四分之三的土地为山脉,地形崎妪,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土地可用于耕作,而其中只有五分之一是优质的农田,多为狭长的滨海平原。

在古代早期农耕生活中,饥荒的威胁是希腊人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冬季如何保存粮食。因此掌管农业和土地的德墨忒尔的地位便可想而知了,关于她的这个神话很好地解释了四季更替的农业经验,可以视为死亡和重生的生命轮回。

当拍尔塞福涅回到冥界时,万物种子在土壤里休眠,而当她与母亲重聚时,土地得到重生,粮食又可以重新种植,于是这个土地的生命周期保证了人类生命的延续。就连当时拍尔塞福涅所吃的石榴也象征着生命与死亡,石榴的多籽代表了丰产的力量,然而它血红的汁水也预示着死亡的味道

从关于德墨忒尔的神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女神的存在象征着在古希腊海外殖民之前的农耕生活中,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对土地丰产的向往和对饥荒的恐惧。

不过,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奥林匹斯中难能可贵的母亲与女儿之间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这两位女神是并存的一种实体,她们分别象征了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两个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补充的重要阶段:处女时期和母亲时期。当她们重聚的时候,这两个阶段又融合在一起,处女变成为了母亲,而母亲给予生命给处女,女人的生命在她的下一代继续延续。

这两位女神的关系不仅象征了土地和植物的生命周期与重生,也象征了人类生命的重生,两者互相影响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衍。

三、这个神话的情节也揭示了古希腊社会中的某些婚姻形式

拍尔塞福涅被迫嫁给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且是在父亲同意的条件下实现的。不难想象,这种婚姻方式在当时的古希腊社会中也应当常有发生,使得新娘完全失去了个人身份,而身份的丧失也可以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死亡。

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婚姻在家族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在荷马社会里通常是居住在男方家里和居住在女方家里这两种婚姻模式。

首先,居住在男方的婚姻是由求婚者带他的新娘回到自己家中居住,这样就能建立起女方的丈夫和父亲的联系。男方要以婚礼的形式给予女方足够的聘礼,才有可能娶到新娘。《奥德赛》第十八卷里这样写道,当有人向高贵的妇女和富家闺秀请求婚允,并且许多人竞相争求。那是他们自己奉献肥壮的牛羊,宴请女方的亲友,馈赠珍贵的聘礼。他们从不无常地消耗他人的财物。这是荷马社会的人通常的求婚方式,为了带回新娘,也是女方家庭变相的通过婚姻获得财物。

因此,佩洛罗佩的哥哥和父亲就期望她嫁给能够提供最多聘礼的求婚人,“如今她的父亲和兄弟们正竭力相劝,要她嫁给欧律玛科斯,他的赠礼超过其他求婚人,有慷慨增加了聘礼。”然后是居住在女方的婚姻模式,常常是一位流浪的勇士到了公主的领地王国,赢得了公主的芳心,从公主的父亲手中得到了王国。通常,国王通过举行竞赛来选拔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来做他的女婿,奖品就是他的王国。这位勇士在竞赛中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这样国王在纳他为婿的时候也可以弦耀自己能够找到这么有名望的上门女婿。比如,阿基琉斯曾经夸口说,许多希腊城邦的首领要将他们的女儿许配给他。这种通过竞赛所争得的婚姻都是不用征得新娘的同意。

而荷马史诗中反映的人类与子女之间关系也颇为不同,非婚生的儿子所得的要比自由人出身的妻子所生的儿子少一些,但是非婚生的女儿的命运在史诗中并没有暗示。即使是女奴所生的儿子地位也可以得到确认,“为儿子婚娶斯巴达的阿勒克托尔的女儿,壮健的矮子墨伽彭特斯由一位女奴为他所生。”

就算是墨涅拉俄斯和女奴所生的儿子,他同样给予他高贵的婚姻,说明儿子的地位要高于女儿。更重要的是,儿子的价值在父母看来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父权制社会里很重要的特征,而与女儿的感情则弱些。母亲宠爱儿子,父亲与儿子亲密无间。

奥德修斯与特勒马科斯虽然20年未见,但是一见面后就表现得十分亲密。虽然有克吕泰涅斯为了给长女复仇杀了阿伽门农,但她也遭受了自己的儿子俄瑞斯忒斯的复仇,他为父报仇杀了他的母亲。同样在欧里庇俄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美狄亚更是残忍狂暴的代言人,哪怕她只是为了复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间四大传说是哪四个 民间的四大传说是哪四个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四大传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这四大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主要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是民间文化的积淀,在民间文学中代表了积极向上的部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久传不衰、多具魅力,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白蛇传》:《白蛇传》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孟姜女》:《孟姜女》讲述的是孟姜女与范喜良相识相爱,当爱情遭到破坏,她敢于冲破世俗的压力追求幸福、不辞艰辛万里寻夫的故事。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励了人们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帝下凡的传说

全文共 3545 字

+ 加入清单

《国语·晋语四》里说:“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集解》引皇甫谧说:“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谯周《古史考》说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这里明确地提出黄帝是有熊国君,居住在轩辕之丘。关于有熊与轩辕丘的所在地,《续汉书·郡国志》刘昭在新郑条下注引“皇甫谧曰:古有郑国,黄帝之所都”。《水经注·洧水》说:“皇甫士安《帝王世纪》云: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太平御览·州郡部》引《帝王世纪》说:“或曰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通鉴外纪》卷一引皇甫谧云:“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载,与上述基本相同。通过这些权威性的着述可以看出,都认同皇甫谧的观点。刘文学主编的《黄帝故里文献录》一书,有关黄帝都有熊居轩辕丘的文献记载,收录得比较全。它包括了古代及近现代学者的观点,没有一个人与皇甫谧有分歧,说明古往今来在学术界取得了共识。

民间又有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地区居住着成千上万个部落,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些部落酋长们,每天都带领部落的成员不是上山打猎、采集野果,就是下河捕鱼,或者到田地里耕种,得来的劳动果实,不论男女老少,远近亲疏,人人都有一份。可是大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有时不得不到附近其他部落去抢地盘,夺食物。因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械斗,互相厮杀,大批人员伤亡,惨不忍睹。这事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对王母娘娘说:“王后,这人间为了夺食终日互相厮杀,造成人员大批伤亡,以后还有谁给咱进供品、烧香火呢?这可如何是好?”王母娘娘说:“玉帝老爷,人间厮杀,不过是吃不饱肚子,何不派主管南天的火星下凡,让他教人间种植五谷,饲养禽畜。这样肚子填饱了,不就得了吗?”玉帝闻听大喜,说:“王后所言极是!”

第二天早朝,玉皇大帝早早地就端坐龙庭,等天上各路神仙到齐后,就说:“近日,朕观凡间部落林立,方国万千,兽衣麻裳,茹毛饮血,互相厮杀。朕不忍我下界子民生灵涂炭,欲派火星下凡拯救人间,不知众卿意下如何?”各路神仙听罢,拱手齐呼:“大帝英明!”玉帝又问:“火星天神,你可愿往?”火星即刻拱手道:“小神愿往!”早朝已毕,玉帝回天寿宫歇息,各路天神也归其位。惟有火星天神拉太白金星说:“先师且慢,小神有言相求!”太白金星说:“我知道了,老朽有二句话相送:遇‘阳’而生,遇‘虎’则和。”火星问:“不知这两句嘱言作何解释?”太白金星微微一笑说:“一切自有天数。”

且说这火星真君本是天上的火神,因为是管太阳的,人们又称他太阳神。这日,他奉了玉帝之命化作一条赤龙,由红云环绕,离开天庭,来到中原大地上空。他在天空整整飞了七七四十九个来回,寻那“阳”地。当他飞到黄河南岸上空时,只见有一座城堡甚是壮观,城门上刻有“华阳”(今河南新郑北华阳城)二字,就降飞入城中。这时正好有熊部落国君少典正陪伴身怀六甲的妻子有蟜氏女登游华阳,于行宫中安歇。女登突然觉得腹中翻滚疼痛,一眨眼见窗外飞来一道彩虹,顿时屋内红光普照,瞬间那彩虹化作一条赤龙在屋里打了一个旋就消失了。一会儿,婴儿哇哇坠地。那孩子相貌甚是奇怪,身体憨壮,面如牛首,叫声嗡嗡。少典和女登见此模样,吓得浑身发抖,直呼妖怪。说也奇怪,那孩子坠地就会说话:“爹娘不必害怕,我是天上火星真君,是奉玉帝之命到人间来普救众生的。”少典、女登闻听此言,转忧为喜,急忙吩咐祭祀天地,祈祷上苍。少典和女登壮年得子,甚是欢喜,少不了宴请各部落酋长和族人祝贺,为他起名叫榆罔。这榆罔生性聪明,体格健壮,转眼之间就长大成人。一日他的父亲少典说:“我儿已经长大成人,该为父分担忧愁。近年来,南边陈丘(今河南淮阳)神农部落渐衰,你可到那里干一番大事。”榆罔依照父亲之命,辞别故里,去到陈丘。据传,榆罔到了陈丘发展农耕,种植五谷,采集草药,为百姓治病,受到部落爱戴,接替了炎帝职务,成为神农部落的第八代首领。

俗话说,天上才一日,人间几十年。火星炎帝奉玉皇大帝之命来到人间教民种植五谷,饲养畜禽,百姓也都吃饱了饭。其他各个部落也都效法炎帝模样,垦荒种植,教百姓吃饱了饭。但是各个部落之间仍然是你争我夺,互相厮杀。一日,玉皇大帝又对王母娘娘说:“原想人间吃饱了肚子,就不相互抢夺厮杀了,现在看来,这还不行,还须派上一位天神到人间将他们统一管起来,教他们懂法规,知礼仪。这样也许天下就太平了。”王母娘娘说:“玉帝老爷说的极是!”玉帝说:“你看谁能担当此任?”王母娘娘说:“我看只有轩辕星君能当此任。”玉皇大帝说:“是!是!甚合吾意!”

且说,那轩辕星君住在中宫,在天上是掌管雷雨的,有生化阴阳的本领。一日他来到太白金星处说:“先师,小神受玉帝之命,要到凡间走一趟,今天前来辞行,想请教先师,不知何处可以安身立命,成就大事?”太白金星说:“贤弟不必客气,请随我观看那神州大地。你看这人间环境,西部是崇山峻岭,北部是浩翰大漠,这南边和东边经常是洪水浩荡。这中部地区,像一把座椅,坐西面东。这里背靠嵩岳,左临黄河,南有颍淮,东面是大平原,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靠山可以狩猎采果,临河可以捕鱼捉虾,平原可以种植五谷……只要这里百姓富了,部落强大了,何愁不能统一天下?贤弟座下就是有熊国,你不妨就到那里去吧。”轩辕星听罢连连道谢,化作一条黄龙,由黄云扶绕,飞往人间。一日上午,有熊国的国君少典和他的妻子附宝正同部落的男女老少在具茨山下用一种叫做耒耜和铫的生产工具耕田种谷,突然头顶响起一声闷雷。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霎时将整个天空罩个黑暗暗的像个锅底。在黑暗中,人们看到天空有一条黄龙从天而降,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口若血盆,直奔附宝而来。附宝见状,“啊”的一声昏倒在地。少典和人们醒过来去看附宝,只见她像安睡一样平躺在地上。少典将附宝叫醒,问她怎么样。附宝说:“没有什么,只是觉得肚里有些不舒服。”打这以后,附宝怀了孕,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一年过去了,孩子没有生下来;二年过去了,孩子还是没生下来。附宝害怕,对少典说:“我肚子里怕是一个怪物。女人生孩子只要八九个月,已经过去二年了还没生下来,不是怪物是什么?是否请个巫师给看看!”少典说:“也好!”于是请了巫师。巫师一看,拍着双腿笑着说:“不用怕,没有错,准是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到了第三年的一天,少典和附宝查看农桑,来到一个叫轩辕丘(山)的地方。少典兴致大发,对附宝说:“这里真是人间仙境,何不对诗助兴?”附宝笑着说:“如何对法?”少典说:“这轩辕山四处都是美景,咱就以轩辕山为题对诗如何?”附宝说:“好!好!夫君你先说吧,小妃自然跟上。”少典随口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东观,近处是枣林,远处是沙滩。”附宝也随口对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西观,远处是嵩丘,近处是桑园。”两人吟罢东西,少典和附宝又对吟南北。少典说:“站在轩辕山,抬头向北观,近看是桃树,远看是太山。”附宝也吟道:“站在轩辕山,抬头向南观,近看是姬水,远看是杏园。”附宝话音刚落,只听背后有人大声喊叫:“好诗!好诗!让老朽也凑个热闹!”少典、附宝扭头一看,见是一位老者。那老者上前拱拱手,随口吟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上观,此处是天心,八方来朝班。”吟罢,三人又是一阵大笑,尤其是附宝,捧着个大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突然觉得肚子一阵疼痛。少典躁急地说:“怕是要生孩子了!”那位老人忙说:“快随我到家中。”附宝刚躺到床上,孩子就落地了。传说生这孩子时满屋都是红光,轩辕丘的四周有四条龙飞来游去像是护驾。这孩子身似龙体,脸似太阳,二眼如月亮,手足像龙爪,说话犹若宏钟……。少典和附宝甚是欢喜,说:“老天爷叫您生在这轩辕丘上,就起名叫轩辕吧。这轩辕丘的前面,有一条姬水河,你就姓姬吧,以后大家就叫你姬轩辕。”老汉也高兴地说:“我看这孩子相貌非凡,有帝王之相,如果他得了帝,做了天子,咱这轩辕丘北边是黄水河,不妨就叫‘黄帝’怎么样?”大家当是戏言,都哈哈大笑起来。

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东方岁星见火星、轩辕星都先后下凡,到人间做了天子,当上酋长,万人敬仰,四方朝贺;而自己却在天庭做玉帝的把门将军,心中实在不是滋味,因此,轩辕星君下凡人间不久,他就将镇守东方的差事交给手下一个叫句芒的小神守着,化做一条苍龙,由青云环绕,嚓地降落在东方的济水一带。这里是九黎族蚩尤部落,岁星做了蚩尤部落的首领,其名就叫蚩尤。

传说,天上这三位星帝后来在黄河北的涿鹿一带曾进行过长期的战争,后来黄帝制服了炎帝,打败了蚩尤,挥师南下,回到有熊国做了中央大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黑龙江的黑龙传说,黑龙是从哪里来的?

全文共 3497 字

+ 加入清单

黑龙江大家都知道,是我国的一个省份,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可能也是非常好奇的,黑龙江的名字里面有一个“黑龙”,而龙又是一种存在于古代的神话故事中的生物,那黑龙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传说呢?黑龙和黑龙江又有什么关系,黑龙江的名字的来历和黑龙有什么关系吗?黑龙江的名字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黑龙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的第三大河流,全长4440公里,同时也是亚洲东北部的重要河流,是我国、俄罗斯、蒙古国的界河。关于它的名称问题,在学界也一直存有争议。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祥瑞的化身,上到大海,下到水井,我们总希望能有龙王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黑龙江则是其中一条直接提及“龙”的大河,民间也流传着黑龙打倒白龙带来太平的传说。不过历史考证告诉我们,黑龙江真正的意思与我们的愿景可能并不匹配,而是从少数民族的语言中音译而来。1、黑水与黑水靺鞨

中原王朝很早就知道黑龙江的存在,《山海经》记载:“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东晋学者郭景纯注释道:“浴即黑水。”不过官方史籍一般称其所在地区为肃慎,肃慎自夏禹定九州时就与中原建立了朝贡关系,只是由于距离过于遥远,它的底细并不为先人所知,他们能知道的只有:这是一个位于东北的番邦,以进贡楛矢石砮而闻名,孔子曾提到这种箭矢足能射穿天上的隼鸟。

直到隋朝的时候,朝廷开始将高句丽作为经略的对象,才发现在高句丽的北方还有七部靺鞨,其中有一黑水部,居住在安车骨西北方向。黑水靺鞨以骁勇闻名,曾经是高句丽的仆从,后因被隋炀帝击败,选择臣服中原。“黑水”方为人们熟知,以其水色发黑之故。

隋朝很快二世而亡,黑水靺鞨转而向唐朝称臣。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黑水靺鞨遣使朝贡,唐太宗顺水推舟设置了带有羁縻性质的黑水州,这是黑龙江历史上首次以江河来命名行政区划,其后双方往来越来越紧密。

高句丽败亡后,唐朝在辽东设置安东都护府,黑水靺鞨也走向兴盛,发展成十六个部落,他们自恃勇力,常常袭扰周边部族,甚至与唐朝发生冲突,但被同为靺鞨族的唐将李多祚击败。

电视剧中的唐将李多祚年轻时骁勇善射,慷慨激昂,讨伐黑水靺鞨时,李多祚设计诱其首领,置酒高会,乘着他喝醉将他斩杀,大破其众

或许是出于忌惮,到了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安东都护薛泰请求建立黑水军得准。次年,又薛泰上奏在靺鞨中最大的部落置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他部落则置刺史。两年之后,朝廷再赐黑水都督李姓、名献诚,还派遣长史进行监管,令靺鞨归幽州都督节制。朝廷恩威并施的同时对黑水的情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他漏河,东北流入黑水。”所谓的“他漏河”,就是今天的嫩江支流洮儿河,向东北流入黑龙江。2、黑龙江名称的出现与“黑龙”

安史之乱后,唐朝越来越无力管控边疆地区,安东都护府和黑水都督府先后解体。

907年,朱温篡唐自立,中原陷于五代十国的战乱之中;比这剧变稍早两月,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敏锐地感觉到唐朝将亡,他决心效法中原王朝而称帝,并用了九年的时间将不服从号令的部落一一平定,建立起强大的辽国。辽国不仅向南占据了燕云十六州,还向东消灭了渤海国,黑水靺鞨也臣属于契丹,后来被改称为女真。鉴于后来宋朝军事上的乏力,东北被少数民族政权牢牢掌控。

也正是在辽国时期,“黑龙江”这个名字首次出现于史册。《辽史·道宗本纪》记载:“太康三年(公元1077年)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龙江。”14年后,辽道宗耶律洪基再次巡游黑龙江。而且路线与时间颇为接近:都是先在春正月“如混同江”、二月“如鱼儿泺”,再到黑龙江。

关于“混同江”,《金史》提到:“混同江亦号黑龙江”;而“鱼儿泺”,指的就是洮儿河。问题则在于,“龙”作为中原文化的印记,是如何出现在辽国的,黑龙江到底有没有“龙”?

清朝学者西清在《黑龙江外记》提到,这种现象或许和辽国崇尚黑龙的文化有关。相传,耶律阿保机曾有射杀黑龙的壮举,其后辽国便将黑龙视为祥瑞,也视作耶律阿保机武勋彪炳的象征:太祖陵有黑龙门、祖州有黑龙殿,陵寝中藏有耶律阿保机生前使用过的各种武器装备,来告诫子孙不要忘本。

在我国,从来就没有纯粹的游牧政权,都不可避免地要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龙”自然成为了辽国九五之尊的象征,而耶律洪基是其中文化修养最高的皇帝。只是,在他的治下,辽国的后方并不太平,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五国部多次叛乱,耶律洪基的巡游恰好是在叛乱被镇压后不久。

实际上这和辽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捺钵”有关,所谓捺钵,就是辽国皇帝的行宫。秋冬季为了避寒,春夏季为了避暑,所以皇帝大多数时间反而不在上京,而是在四处巡游,在黑龙江流域巡游正是春捺钵的一部分。耶律洪基冠以“黑龙”之名,想来是有政治震慑的目的,因为在春捺钵,皇帝要接见的正是女真各部的首领,黑龙传说与黑龙江的得名有所关联看似是说得通的。

然而毕竟没有史料直接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黑龙江外记》还指出:先有黑龙江之名,后来才有黑龙殿、黑龙门。所以就衍生出另一种观点:“黑龙”指的并不是怪兽黑龙,而是一个由契丹语音译并演化而来的词语。

唐朝虽亡,但“黑水”这个称呼保留在了契丹人中,《契丹国志》在卷首中就提到,河流在契丹语中读作“没里”。同时,游牧民族普遍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有着“伟大”“辽阔”“神圣”等意义,契丹人也不例外。例如辽国的另一个国号——“大中央哈喇契丹国”,“哈喇”就是黑色的意思。那么,契丹人将“黑水”意译为“哈喇没里”,无需用“龙”同样可以宣告辽国在当地的权威。

只是这宣告权威的背后是外强中干,饱受契丹人压榨的女真揭竿而起,灭亡了辽国。残余的契丹人一部分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向西迁徙,在新疆重建辽国,史称“西辽”;还有一小部分在库烈儿的率领下向北迁徙到黑龙江流域,他们的后裔就是今天的达斡尔族。

《黑龙江志稿》提到:“达呼尔,契丹贵族,徙黑龙江北境。”达斡尔人继承了契丹语“哈喇没里”的说法,称黑龙江为har-muru。在新家园站稳脚跟的他们,后来参加蒙古的南征大军,为消灭金国出了一份力,算是为祖先报了一箭之仇。

黑龙江流域孕育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各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黑龙江也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呼。仅以主要民族为例,黑龙江上游生活着蒙古人,蒙语称其为“哈喇木伦”;没有跟随完颜部南下的建州女真后来发展为满族,满语则称其为“萨哈连乌拉”,二者都可译作“黑色的江水”。可以看出,各民族的称呼在读音上可以说十分接近,意思也相同,且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提到“龙”的,所以有学者认为“黑龙”可能是“哈喇”音译成汉语的最终称呼,但这也没有史料直接佐证。3、黑龙江建置的确定

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皇太极于1636年登基称帝,改女真为满族、国号为“清”。为了进一步整合力量,皇太极向素以骁勇著称的索伦三部(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发起征讨,人口稀少的三部无力对抗,选择归顺满清,成为清军力量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俄国的扩张步伐也已经到了东北边疆,1640年,某位哥萨克听说有一条流入东方海洋的大河,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

后来,以波雅尔科夫为首的侵略者来到此地后,在与达斡尔人的交战中才得知这条河叫“哈喇没里”,俄罗斯人把它音译为阿穆尔河,成为了黑龙江的别称。

1644年,明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崩溃,满清趁机入关夺取了政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俄国侵略者也趁着满清忙于巩固统治而无暇顾及东北的机会,扩大侵略规模,强占雅克萨,达斡尔人与各族人民也没有想到过在寒冷贫瘠的西边还能有外敌入侵,加上武器装备严重落后,不得不退走到黑龙江南岸,向清朝求救。

所幸的是,康熙皇帝亲政后迅速稳定了国内局势,开始腾出手来解决边患问题。在战争初期,清廷意识到防务空虚使得远道而来的敌人反而占尽便宜,自身需要留有军事存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廷设置黑龙江将军府,以萨布素为将军。在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暂时遏制住了俄国对东北边疆的染指。面对着长久的军事威胁,黑龙江将军作为常设行政单位管理当地,直到清末新政时才被改建为省。

“黑龙江”之名最终能普及到全国,与满清长时间统治中原不无关系,而“萨哈连乌拉”尽管仍然在当地沿用,但由于封禁政策,清朝时的东北人口稀少,这个名称并未在国内发挥影响力,现在还能知道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因此,“黑龙”究竟从何而来,我们能确定的只有因为其含腐殖质高导致水色发黑,再以“黑水”为起点通过不同民族的语言演化回汉语的“黑龙江”,与“龙”是否有直接干系则无法判断,但这都是中原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于民间黑龙打败白龙的传说,那纯属子虚乌有,在史料中连一丝的痕迹都找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木槿花的传说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木槿花的传说

传说濮阳一带流传舜华、舜英、舜姬三位花神的故事由来已久,且越传越神奇。其实她们原本是常见的木槿树。那么,树如何成仙,且有如此高雅的芳讳呢?这要从上古时候说起。

上古时期,古帝丘东有一丘岭,人称历山。这历山脚下长着三墩木槿,高若两丈,冠可盈亩。每至夏、秋,花开满树,烂漫如锦。一年孟秋时节,号称“四凶”的“浑沌”、“穷奇”、木寿杌”、“饕餮”也前来历山观光。见此美景,他们顿生歹意,妄图移去据为己有。

于是,“四凶”在历山展开了一场争抢木槿的争夺战。“四凶”及其手下人丁,各个打得头破血流,终于把三墩木槿刨倒了。说也奇怪,木槿树一倒便迅速枯萎甚至花殒叶落。“四凶”见此光景,料想取回亦难成活,便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历山。

正在历山带领农夫耕作的虞舜闻讯赶来,他招呼农夫把三墩木槿扶起,并汲水浇灌。奇迹出现了:三墩木槿枝叶顿活,花开如初。虞舜笑了,农夫们乐了。木槿仙子为报虞舜活命之恩,取虞舜之讳为姓,以示纪念。这件事虞舜心里非常明白。原来木槿复活的当天夜里,虞舜在梦中见到了三位仙子的芳容,且告知了以上事宜……

虞舜朦胧中见三位仙女飘然而至,细视各个面若桃花,似三朵出水芙蓉。虞舜正看得入神,兄见三仙施万福口称“恩公”。虞舜不知所措,茫然问曰:“子从何来,胡为恩公?”三仙子笑曰:“吾非人类,乃木槿仙子也。承蒙恩公扶危相救,得以保全体容。”虞舜一听,慌起长揖曰:“不知仙神降临,有失大礼,望上仙见谅。”三仙闻声,不觉失笑。

只见一仙正言曰:“吾姊妹仅为百花属员,恩公乃天之骄子,岂敢劳您大礼?况我姊妹已奏明天帝以恩公讳舜为姓,以报大恩。”虞舜正要再问,倩影早逝,仅见床前缕缕月光。虞舜移居负夏后分墩移植新城内,木槿枝荣叶茂;践天子位后又移植蒲孤,木槿繁花似锦。木槿花遂为国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浴佛节的由来及传说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浴佛节,又称佛诞日、佛诞节等,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浴佛节的由来以及传说,供大家参考!

1、浴佛节民间传说

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因为释迦族姓乔答摩,所以太子全称为乔答摩·悉达多。相传,太子生时就会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唯我独尊的“我”,并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头顶上天,脚踏实地,尊重自己灵性的开示,掌握自己命运的锁钥。这位太子就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因此,佛教将佛祖在无忧树下降生之日称为佛诞日。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因此称作“洗佛节”。

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因此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因此称作“洗佛节”(国语称“浴佛节”)。浴佛的仪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浴佛的方式是在庙寺前置一小浴亭,亭内供释迦小像,旁贮浴佛水,佛水是药草煮炼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匀水淋佛,即饮之。

2、浴佛节传统风俗

中国

信众会到寺院,参与浴佛、献花、献果、供僧、供舍利、演戏等等节目。

有些地方传统会将佛像请到街上游行,置于大象上,或以花车乘载。寺院会开放让信徒进入炷香、礼拜佛像、供养僧众。

今日的华人地区,常会引入世间庆祝的习惯,如舞龙舞狮,张灯挂彩,甚至燃放炮竹。

台湾地区

台湾佛教徒普遍于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庆祝及浴佛典礼。经佛教徒之争取,1999年起,中华民国内政部在国定纪念日中正式纳入佛陀诞辰纪念日,日期为农历四月八日,由有关机关、团体举行纪念活动。由于日期接近“母亲节”(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一些庆祝活动也会于母亲节举行。

中国大陆地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人们汇聚到马山麓、折多河畔,举行拜佛节,祈祷神佛保佑人们五谷丰登。广东观音山观音寺庄严举行“浴佛节祈福大法会”纪念佛祖诞辰,上午浴佛仪式,下午寺院巡礼,放生。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希望通过我们的愿力,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加被,令亲友身体健康,家宅平安,财运亨通,一切顺利。

香港

香港在长洲、大屿山及屯门等地有大型庆祝活动,如飘色巡游等。香港旅游发展局举办的“传统节日巡礼”,亦重点推介佛诞庆祝活动。

1998年,觉光法师为香港成功争取佛诞日为假期,提高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2007年起,“金色莲花表演坊”每年在香港举办千张佛诞卡大展。2013年5月起,更规画香港首届“佛诞文化节”活动持续一整个月,让社会大众参与。

日本

称为灌佛会(灌仏会,かんぶつえ)。亦名降诞会、佛生会、浴佛会、龙华会、花会式、花祭。

看过"浴佛节的由来及传说"

3、浴佛节的由来

始于东汉

浴佛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又称佛诞节、灌佛会、龙华会、华严会等。中国历史记载佛诞为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

公元前1027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浴佛节又名佛诞节。

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中国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

唐代

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

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

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

宋明

浴佛传统迄宋明依然。《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米山的传说

全文共 269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丰润县城的东南方十多里处的银城铺(过去的土垠)北,有一坐小山叫高米山,高米山是一座从四面平旷坦荡无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一座孤山,它与众山不同的是不但山体小,而且山上草木不生光秃一片,站在县城的城墙上向其望去,如同是镶在县城东南方大平原上的一粒高粱米,所以人们便把它称为高米山。

正因为高米山不但山体小而且山上草木不生,所以它不能与之西南秀美的车轴山相媲美,更不能与之西北腰带山相比之壮观,它羞涩与沟壑之间,身藏与百禾之中而独自挺立。高米山虽不闻名于世,但在它山顶上经常出现的“银城晓市”却显为人知。

其实高米山名字的由来,还留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一带连年干旱,又逢兵荒马乱,所以小坞沟的李老好夫妻便逃慌出来。李老好夫妻本想要逃到关外去,当来到关里距丰润县城的东南方十多里处的银城铺时,李老好突然想起银城铺南的李庄子所住人家是自己的本家。本家也是多年前因逃慌到这里落的户,现在虽然和自己已出五伏(五辈),但总归是本家族人,所以李老好便携妻子直奔李庄子投亲去了。

李老好夫妻两口子又勤快又贴心,妻子在三十多岁时才好不容易地怀上孕,所以到丰润时李老好的妻子已怀有身孕。妻子怀孕后说来也怪都快满二十四个月了妻子还没生,李老好感觉这段时间妻子身体沉重准是要生了,所以就急着到李庄子来投亲。

李老好夫妻来到李庄子后,本家看在是远房亲戚的份上就收留了他们,又看到李老好的妻子身怀有孕,一开始还关心倍至,可不到一个月后突然听说李老好的妻子已怀孕快满二十四个月了还没生,猜想李老好的妻子怀的准是一个怪胎,如果李老好的妻子在这生下来,全家人都会遭殃。所以也不看在本家的份上了,连夜把李老好夫妻赶了出来。

这天正是妻子怀孕满二十四个月的时候,夜里天灰蒙蒙的劈雷闪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李老好夫妻出庄后刚来到银城铺村外,妻子便感腹内疼痛难忍快生了,李老好一看银城铺村外有一个看场院的破草屋无人居住,便拖着妻子连滚带趴的来到房中,妻子躺在炕上疼得翻来覆去地打滚。李老好看着妻子虽然揪心,但自己也用不上力,突然李老好瞅着妻子的下身生出一条黑蛇。黑蛇落生在炕上扑扑摇摇,身子眼见越长越大。妻子一看吓死过去。李老好盼妻子生个大胖小子,没想生了个怪物,妻子又被吓死过去,又气又难受就扬起拳头向小黑蛇砸去。那小东西有神的灵性,它呼地跳起,把身子盘在梁上,“吱吱”叫着,摇头摆尾,象是和爸爸捉迷藏。

李老好一看拿小黑蛇没办法只好先抢救妻子,妻子被抢救过来后看到梁上的小黑蛇更是心惊,对李老好说:“快!快把这小东西赶走,它吓死我了。”

小黑蛇在梁上好象听明白了妈妈的话一样,没等李老好赶,就恋恋不舍地自己从窗户窜到雨里跑了。这下李老好夫妻才算疏了一口气,李老好便帮妻子收拾好身体,拿出带的干粮让妻子产后充充饥。

到了第二天天刚亮,小黑蛇在灰蒙蒙的细雨中又回到破草屋外,对着李老好的妻子哀号地请求着:“妈妈我饿,求求您让我吃口奶吧!”声音既可怜又凄惨。

李老好的妻子听着这哀号的声音辛酸地流出了眼泪,心想:“孩呀虽然你不是我们人类,但你宗归是娘身上掉下来得肉哇。”没办法只好揭开怀让小黑蛇借着窗户吃了奶。

由于李老好的妻子刚生完产,所以李老好夫妻就斩时被困在了破草屋中,李老好靠着乞讨照顾着妻子,周围的人们看着这夫妻俩实在可怜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但小黑蛇却膈三叉五地找妈妈来吃奶,每次来时都行风部雨地。夫妇俩因现在小黑蛇太小无人照顾也就不愿离去。乡亲们因小黑蛇在此的缘故,这一年得了一个好收成,所以也对李老好夫妻另眼相看,就把夫妻俩留在破草屋中为他们看管场院,这样李老好夫妻也斩时有了一个息席之地。

再说小黑蛇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身子越长越大。一开始时还趴在院子里借着窗户吃奶,后来就身子趴在房顶上,头伸到屋子里吃妈妈的奶,等到十冬腊月小黑蛇已过百岁儿(百日)了,小黑蛇趴在房顶上吃奶时尾巴已可达拉到后房檐的地上,而且每次来吃奶时,李老好夫妻还得把窗户打开。由于今年的天气格外的冷,再加上李老好夫妻取暖的煤炭又少,所以每次小黑蛇吃奶时都要把妻子冻得够呛。所以李老好一是为了心疼妻子,二是看到小黑蛇已经长大,就心想:“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它赶走。”

就在这天夜里李老好和妻子商量了半天,决定在下次小黑蛇来吃奶时,李老好就用烧红的炉钩子去烫小黑蛇的尾巴。妻子因经常来给小黑蛇喂奶时总是害怕,所以也就同意了丈夫的做法。

第二天小黑蛇果然来吃奶了,李老好就偷偷地把后门打开,用早已准备好烧红的炉钩子一咬牙向小黑蛇的尾巴烫去。小黑蛇正在吃着奶没想到爸爸会向自己下毒手,所以一惊之下失口把妈妈的奶子咬下来了一个,再由于身子一颤把头扬起到空中,结果一撒嘴把妈妈的哪个奶子摔到了距银城铺村北一里的地上。又由于当时正是十冬腊月妈妈的奶子掉在地上就被冻在地上,后来就变成了一座小山。小黑蛇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腾空而起架着云向东北方向逃走了。

小黑蛇虽然逃走了,但李老好的妻子因被小黑蛇咬去了一个奶子,连痛再吓就一命呜呼了。李老好一看得到了这个结局,在万念具灰的情况下带上妻子的尸体回山东小坞沟的老家去了。

再说小黑蛇带伤向东北方向逃出去一千多里后才按住云头,一看眼前是一条大河就跳在里面为生了,这条河便是黑龙江,小黑蛇也变成了一条黑龙,也就是后来的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长大后,虽然嫉恨父母对自己的狠心。但又回想起小时候父母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还把自己抚养成人,而自己又不懂事,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让妈妈喂奶。能怪爸爸对自己下毒手吗?所以在第二年的春天就变化成一个黑脸小伙来到银城铺看望自己的爸爸妈妈。

到这里一打听才知道自己的妈妈已经被自己咬死,爸爸带着妈妈的尸体回山东小坞沟的老家去了,这里只剩下被自己咬下得一个妈妈的奶子,妈妈的奶子已变成村北的小秃山。秃尾巴老李听到这些,来到小秃山下看着妈妈留下的奶子痛哭了万分,眼泪掉在山顶上变成了血。从此在小秃山的周围长出了一种作物,这种作物高高的秸杆,种子长在尖上,人们就把这种作物叫做高粱,而且这种高粱被埝成米后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殷红色。所以人们就认为白高粱米是吸收了秃尾巴老李***妈的乳汁长成的,殷红色的高粱米是吸收了秃尾巴老李的血泪长成的。所以这两种米作成饭,吃在嘴里特别肉头,就象小孩含在嘴里的乳头一样。所以就把这座小秃山称做了高米山。

秃尾巴老李每年的春天在自己生日时就会来到这里,一是纪念自己死去的妈妈,二是来这里再吃一口妈妈的奶。每次来时都会行风部雨,走后雨过天晴高米山的天空上还要出现秃尾巴老李父母在银城铺生活时的情景,也就是后来人们长说的“银城晓市”,丰润的八大美景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孟母的四个传说故事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至少在中国,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要,传统社会就这么认为的。比如孔子,比如孟子。

尤其是孟子,在汉代,就出现了很多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这些传说反映出儒家的一些价值理念和立场,但未必是史实。东汉时,赵歧为孟子作注,谈及孟子,连他的字都不清楚了,“字未闻也”;何况其父母。大约都是汉代人好心作出来的伪史。

很多人都知道的是“孟母三迁”,旨在说明环境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另有“孟母断机”,也是教育孩子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那么,不甚为人所知的,还有所谓“买肉啖子”一事。出自《韩诗外传》。说是邻居杀猪——有人说不是曾子杀猪。不止曾子杀猪,孟家的邻居也杀猪的——说是邻居杀猪,孟子问,他们干嘛杀猪?孟母随口说,杀了给你吃的。说完就后悔了,心想,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目的就是“胎教之也”——现在流传的所谓“胎教”,就是出自这里——现在这样,不是教之不讲信用吗。于是到邻居家,买了肉给孟子,以实现诺言。其实跟传说中的曾子杀猪讲的是一个道理。两事同源,也可证其伪。

第四个传说,知道的人就更少了,也自出《韩诗外传》,另见于《列女传》,一般称之为“孟子出妻”。说孟子的妻子一个人在家,“踞”,就是说在家一个,蹲着。上古时候,中国人一般是“跪坐”,蹲是很礼貌的行为。孟子见了,出来跟孟母说,妻子“无礼”,要休掉她。孟母问为什么?孟子说她竟然“踞”。孟母问,你咋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就说了,这不是你妻子无礼,是你自己无礼。礼书明明白白说,“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意思是说,进大门前要喊下有没有人在家,进屋子前要敲敲门什么的,让人知道你要来,不要乘人不备。就算是夫妻,也要如此,所谓相敬如宾嘛。孟母就说,现在你进入到家里很隐私的地方,一声不吭地进入,还看到人家失礼的样子,这是你的不对了,是你失礼在先。孟子很自责,再也不敢提休妻的事儿了。

孟母真不简单,深明大义,如把意义引申一下的话,就是孟母深知不能陷人于恶,就好比你明明知道有些东西人情所不能免,你不能制定个办法禁止他,因为这是刻意侵害啊。

儒家跟法家的大不同,其一就是法家“政作人所恶”,而儒家则温情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愚人节的传说和来源

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民间的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春分前后,这段时间天气变换无常,就像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那么你知道愚人节的传说来源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愚人节的传说和来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愚人节有哪些传统活动

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的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一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药丸盒里取食糖果。

愚人节要注意什么?

1、时间有禁忌:

无论什么人,愚人节这天玩笑只能开到中午12点之前,这是约定俗成的严格规矩。过了中午还找乐子的人,就是一个比被他取笑的人还大的傻瓜。

2、玩笑不能太过火:

过火的愚人方式会给双方都带来运势上的差错,导致健康事业情感都会出问题。

3、不能开政治玩笑:

政治玩笑一不小心会被当成谣言,而制造谣言是要付法律责任的。

4、愚人节谨慎许愿:

不论许什么愿,也不论在那儿许愿,都建议你尽量都要避开这天去许愿。

愚人节的传说和来源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记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也称万愚节。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2811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一般是指农历,也就是我们的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九月九”。在古代,常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因而便称为“重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民间传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菊花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阳节的别称

重阳节又称九月九、茱萸节,起源于秋游去灾。道教以九月为阳,九月九就变成了重阳节。重阳节是在降霜前夕,人们担心降霜天寒,都争先恐后到郊外登高、秋游,这是自古以来的健身活动。从民间信仰上看,人们认为逢九必凶,重九更灾,于是要辟邪。

此日最流行的是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味香浓,有逐风去邪、驱虫减湿、去寒之作用。民间流行在头上、房上、床头、井边插茱萸,目的是驱灾辟邪。另外,还举行迎神逐疫等消灾祛疫活动。重阳节另一项重大活动是赏菊花,有些城市还举办菊花展,酿制菊花酒,说明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健身作用。

此外在重阳节期间,民间还喜欢进行围猎、射箭、放风筝,吃重阳糕食品。在历史上,重阳节期间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孝敬老人,供奉寿星、麻姑,祝老人长寿。基于这一习俗,我国已将重阳节视为老人节,发扬我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老人节

乌丙安说,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给传统的民俗节日赋予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新内涵。

重阳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与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也被附会上一个神话传说作为登高习俗“起源”。该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受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神话故事的影响,一些地方的人们认为重阳是个凶的日子,于是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它的都属于附加活动。

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重阳节的起源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重阳节三大饮食习俗

第一,重阳要饮“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第二,是吃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赏菊吟陶渊明诗句,举办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充满了人间亲情。我国南方普遍有重阳节插茱萸驱邪的习俗,而北京则以敬老为主要内容,所以赏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第三,是吃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 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满节气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1937 字

+ 加入清单

小满节气是收获的前奏,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从此拉开,是农民一年中又一个繁忙的季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满节气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没有大满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老祖宗命名“小满”时,表达了一种收获在即的喜悦。麦类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将熟而未熟,故曰小满。

细心观察二十四节气,你会发现很多是相对的,有小暑就有大暑,有小雪就有大雪,有小寒就有大寒。只有一个另外,那就是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说文解字》说:“满,盈溢也。”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所以,人生凡事不能“大满”,满则招损。

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中国儒家传统讲究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一限度,就会趋于衰落,或者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有“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之说。故老祖宗在命名24节气时,只设小满而不设大满。

小满节气的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父女两人。女儿不仅漂亮,而且非常聪明。这天,父亲有事要到远方去,留下女儿和一匹白马。这马长得非常健壮,跑起路来日行千里,像风一般地快。更奇特的是,这匹马十分通晓人性,它懂得人的话语。大家都说这是一匹“神马”。

父亲出门时,嘱咐女儿说,要精心喂养和爱护这匹马,他不久就会回来的。父亲走后,家里只剩下这匹马跟女儿做伴儿。每逢她感到孤独时,就跟马儿说说话。马虽不会言语,但它会点点头、甩甩尾,表示出很亲热的样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父亲却一直不见回来。女儿非常想念父亲,更担心父亲在外遇到什么变故。

一天,她半认真半玩笑地对马儿说:“马儿呀,你懂我的话吗?如果你能去把我的父亲找回来,我就嫁给你做妻子。”谁料姑娘的话音刚落,这匹马便脱缰而去,一溜烟不见了。原来父亲在远方生了病,正犯愁怎样才能回去,却突然发现自己家中的马奔跑而来,心里十分惊喜。父亲因思女心切,顾不得多想什么,就跨上马背,骑马往家中奔去。

到家后,久别的父女相聚,自然格外高兴。父亲觉得这匹马立了很大的功劳,就特别添草加料,精心喂养。但让父亲觉得奇怪的是,精草细料喂了不少,但马儿却一口也不肯吃。每当见到女儿出入时,这匹马不仅会引颈长鸣,而且更是跳跃不止,发出或喜或怒的声音。父亲偷偷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于是,女儿就把她对马说过的话,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后,感到十分不安,沉思了一会儿,便低声嘱咐女儿说:“记住,这件事千万不可张扬出去。如果让人知道我将女儿嫁给了一匹马,那像什么话呢?你暂时不要出房门,也不要到马跟前去。”第二天,父亲便在马棚周围,装上了弩箭,趁马不防备,把马射死了。然后,他剥掉马皮,把马皮挂晒在院里的一块大石头上。

一天,女儿正跟邻家的女伴在院子里玩耍。她看到晒在石头上的马皮,非常不安,伸手抚摸了一下马皮上的鬃毛,这时,意外发生了。马皮突然掀开来,像阵风似的把她卷走了。在一旁的女伴们吓坏了,急忙去告诉她的父亲。当父亲赶来时,女儿和晒在石头上的那张马皮,早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原来,神马皮卷走了可爱的姑娘,径直往西南方飞去。在遥远的西南方,有个叫大踵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野,满山遍野都是桑树。但到了那里以后,披了马皮的姑娘失去了自己的原形,变成了有着马头形状的、爬在树上的蚕。她不吃别的东西,只吃桑树叶子。后来,她成了这片桑林的主人,天帝封她做了蚕神。

面对这场遭遇,姑娘有说不出的苦处,她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家乡,挂念着自己的父亲和女伴。每当这个时候,她会不断地从口里吐出长丝,寄托着她悠长不尽的思念。每逢春天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跪在桑树枝杈上,口里不断地吐出又白又亮的长丝。人们都亲热地称她蚕神姑娘。

小满与气候有关的谚语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地区的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也开始逐渐增多。

1、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会导致小麦的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所以这个时候黄河中下游地区有较大的干热风。

2、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较偏南,也就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会偏少。

3、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足的水分,农民们就要忙着踏水车来翻水了。

4、南方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

反映了南方地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如果此时北方的冷空气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华南一带就很容易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后往往也是这些地区的防汛紧张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九龙宝剑的传说 九龙宝剑的野史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九龙宝剑传说其实还是不多的,话说就单纯的只有一种,之后的传说其实都是真的,也就是历史上都是真实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有没有关于九龙宝剑的野史呢?其实也还是有的,也就是民间的传说罢了,那么有的人也问了,具体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跟随小编往下看!

要说历史上武力值比较强的皇帝,除了元朝的成吉思汗,最耳熟能详的要数清朝的两位皇帝了,康熙和乾隆。因为他们两位都有御驾亲征的习惯,而他们也对剑特别痴迷,尤其是乾隆在位60年,收藏了众多的好剑,而其中有一把剑让后世为之震惊,它就是乾隆的陪葬之剑——九龙宝剑。

九龙宝剑。此剑共5尺,剑柄特长,上雕9条金龙,象征“九九归一”。剑鞘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造型相当的华丽,是乾隆生前最爱的一把剑,可是这把九龙宝剑也被称为“至阴之剑”,凡是碰过这把宝剑的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其实,这把剑的打造还真的有不小的来历。

那时候,每个地方都会有那么一霸,乾隆皇帝时期也不例外,可是,那时候不是我们现在所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那时候乾隆皇帝其实打黑打的特别的厉害,尤其是那种恶霸,只要地方上一出现都会被官府缉拿,只是缉拿之后并不是由地方处置,而是直接交由中央,也就是乾隆的手里面。其实这些恶霸到最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可为什么必须是乾隆赐他们死呢?因为这和九龙宝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乾隆皇帝要拿这些恶霸的血用来献祭九龙宝剑!那时候乾隆为了自己死后不被盗,就请来道士为自己做法,算卦。道士告诉了乾隆要在他的墓地中放一把宝剑,而这把宝剑必须是极阴之剑,也就是用49个恶霸的血来献祭,从而铸成一把剑。这样才能够达到墓中的极阴环境,只要谁碰这把剑谁就得死!于是,乾隆按着道士的说法,用49个恶霸的血铸成了这一把宝贵的九龙宝剑。

但是,乾隆的墓地还是在1928年被当时最大的盗墓贼孙殿英给盗了,九龙宝剑也得以重见天日,只是,后来不知怎么的这把九龙宝剑就消失了,成为了历史的一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狗吃太阳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傈僳(Lìsù)族一个十分古老的神话。

从前有个小伙子,他找了一个媳妇,结婚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年,这个小伙子得了麻风病,因为麻风病是传染很厉害的病,所以他就被隔离在离村子很远很远的一个石洞里,根本就没有人到那里去。小伙子养了一只狗,日日夜夜陪伴着他。他在石洞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生活得很清苦寂寞。

有一天,他到洞外的森林里去散步,在茂密的草丛里看见了一条大蟒蛇,这条蛇头大如斗,口大如盆,十分可怕。他偶然看见在大蟒蛇的嘴里有一颗宝石。这条大蟒因为闻到了人的气味,经常爬到洞里,但是小伙子不敢去惹它,总是离它远远的。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和小伙子日夜相伴的狗死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但是他舍不得埋葬它,就把它停放在洞里面。

小伙子想:一定是蟒蛇咬死了他的伙伴。因此,小伙子下定决心要制服或杀死那条该死的蟒蛇,但是要想出一条妙计,而且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于是他想啊想,终于他决定把尖刀埋在地上,要埋得深一点,刚刚露出一寸左右,当蟒蛇爬过时就可以把它的肚皮从头到尾划开,它就注定要死的。主意已定,于是,他就把尖刀埋在蟒蛇经常出入的地方了。结果没有多久,那蟒蛇就死了。

小伙子从蟒蛇的嘴里取出了那颗宝石,在自己的身上擦抹,然后又在狗的身上擦抹,嘿,狗还真的活了。小伙子特别地高兴,因为他经常用那颗宝石擦身,他的麻风病也好了,人长得也胖了。于是,他带着狗回到了村子里。

到家以后,媳妇都不认识他了。她说:“哎呀,很久没有相见,都不认识你了,因为你长得比以前胖多了。”小伙子说:“我住在石洞里,杀过一条大蟒蛇,从它的嘴里取出了一颗宝石,拿这颗宝石擦身,我的病就好了,人也长胖了,还救活了这条狗的命。”媳妇又向他细问宝石的事,他就说了。

过了几天,丈夫出去了,媳妇知道了宝石的秘密,她一定要看一看宝石,但是,又怕丈夫突然回来,所以只好拿着宝石到外边去观赏。也正好这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她到外面刚打开包着宝石的手绢包包,宝石一眨眼就不翼而飞了。

等丈夫回来,媳妇又不敢隐瞒,只好把丢宝石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丈夫说:“这是一个无价之宝,一定是太阳神把它给收回去了。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它找回来呀!”

小伙子准备了很多的竹竿,把竹竿一根一根地接起来,直到够着太阳的旁边。他准备和他的伙伴———狗,一起爬到天上去找太阳要回宝石。

在离别的时候,他再三地叮嘱媳妇:“我带狗到天上去寻找宝石,你必须每十天给竹竿浇一次水,不然它会干,也会被虫蛀掉,就会断。”吩咐完了以后,就领着他的狗,顺着竹竿一节一节地往上爬。

不知爬了多少天,狗先爬到天上。一天,小伙子爬上半空时,他的媳妇忘了给竹竿浇水了,竹竿被晒干了,又被虫蛀了,“啪啪啪”就断了。于是,小伙子从高空中掉了下来,摔了个粉身碎骨,尸体也找不回来了。

小伙子的狗住在太阳旁边,每隔一段时间,想起主人和他的宝石,就狠狠地咬太阳一口。这时候,人们在地上看到狗吃太阳,太阳只剩了一部分了,天就变黑了。地上的人怕狗把太阳吃掉了,就“唔唔唔”地叫狗不要咬(其实,这是日食)。狗听到喊声,以为是主人要给它送饭来了,就不再咬了。这样,太阳才慢慢地恢复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夕雾花语及传说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夕雾,又名喉管花、疗喉草,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是桔梗科钟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夕雾的花语及传说,供大家参考!

夕雾的栽培技巧

每3盆移入同一15厘米盆或大容器中栽培观赏效果最好。每周施用100-200ppm20—10—20复合肥。长日照且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栽培“挚爱”系列。其植株株型最为紧凑。

加长日照时数可抑制株高,移植后3周,用白炽灯照射植株,使日光照时数达16小时以上。在此期间,施以5000ppmB—9溶液,隔10-14天第二次施用。

应用B-9溶液后,叶片边缘可能会出现轻度灼烧现象,新叶将会很快取代被破坏破坏的叶片。另外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摘心再施用B-9。将3盆一年并移人15厘米盆或更大的容器。

移植后3周,摘去第3节,27天后施用5000ppmB-9溶液,再过7天第二次施用。用第二种方法处理,比用第一种方法收获期晚7—14天。

夕雾花的传说

夕雾 是《源氏物语》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源氏与正室葵姬的儿子,官至太政大臣。

夕雾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少年时期,父亲也受到政敌的迫害获罪被流放至须磨,所以夕雾童年缺少父母的关爱。他和表妹云居雁都是由奶奶抚养长大。云居雁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飞翔在云中的离群孤雁,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是内大臣(原头中将)的女儿。由于父母亲感情不和离婚,自己又不被父亲的正室夫人所接受,就被父亲交给奶奶抚养。她和夕雾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特别深厚。

可惜快乐的日子总是不长久,两个孩子的事情被内大臣发现,内大臣本来想等云居雁长大送入皇宫竞争中宫的宝座,以此增加自己家的权势,事以至此,失望之余异常愤怒,责怪母亲不好好教育两个孙儿,并且认为姑表兄妹之间结婚是乏味而不好意思的,便拆散了这对小情侣把云居雁接回家,也慢慢疏远了夕雾。夕雾伤心之余,和云居雁许下约定,长大了一定要出人头地,不会再让舅父看不起,然后堂堂正正迎娶云居雁。

源氏心疼儿子,心里也怪内大臣不通情理,就开始培养夕雾。他认为夕雾在奶奶的宠爱之下,无法成才,就把夕雾接回六条院,认花散里为义母(源氏一生都不准夕雾接近紫姬,防止夕雾重蹈自己和藤壶宫的覆辙),花散里十分贤明豁达,很关心这位义子常常开导他。源氏请了师傅好好教夕雾历史文化,以及为官治世所需要的各种才能,夕雾也展现了他在这方面的天才。源氏刻意不让夕雾官职过早的提升,在舅舅家的孩子都穿红袍的时候,他还穿着六位的绿袍。和云居雁也只能悄悄的书信来往。

夕雾花的花语:热烈想念、一往情深

夕雾花是十分漂亮迷人的室内盆栽花卉,花香淡雅。给人一种清纯的美感。常与其它花卉搭配组成花束或单独组成优雅的花束来送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