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阳安众城遗址(20篇)

沙湾古遗址位于淇澳岛东部高出海岸的沙丘上,1984年文物普查中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物,成为广东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历史年代较早的古文化遗址之一。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阳安众城遗址,供大家参考!

浏览

3430

文章

1000

篇1:普济寺遗址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普济寺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普济寺遗址位于清水县贾川乡阳湾王寺村。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遗址。

2015年12月2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寺院院墙为界;西:以寺院院墙为界;南:以山门前村间公路为界;北:以寺院院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贾川乡:贾川乡(JiachuanXiang) 清水县辖乡。 1961年设贾川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有县乡简易公路。辖贾川、林河、刘纁、董湾、白坡、阳湾、韩沟、上湾、窎坪、梅江、崖湾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薯类,盛产胡麻、葵花子和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青江驿遗址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青江驿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青江驿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村青江驿街道。

青江驿遗址为第二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至青江驿街道双界公路东侧20米,南至312国道北侧20米,北至通社便道,东至双界公路东侧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太平店镇: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国道312线和建设中的罗(汉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会宁县城30公里。现辖12村93社4448户21060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全乡流域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64亩,其中梯田6.9万亩,农业作物以豌豆、扁豆、荞麦、莜麦、小麦、玉米为主。境内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二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通安城遗址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通安城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通安城遗址位于会宁县大沟镇通安村通安社西南50米。。

通安城遗址为第三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通王河大路,西至康卫军承包地,南至董礼承包地,北至董礼宅基地。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大沟镇:大沟镇位于会宁县中北部,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田坪乡,西接韩家集乡和四房吴乡,北靠新塬乡和土门岘乡,南与平头川乡接壤。总流域面积287.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大沟村,距县城67公里,国道309线横穿境内4村17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480户,总人口22323人。 自然资源:属黄土高原区,地形为坡陡梁多、沟壑纵横的梁峁山地,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苏家峡遗址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苏家峡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家峡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中山乡东部苏家峡水库东西两侧的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距大地湾遗址7.5公里。

东侧遗址断崖上随处可见散落的红陶残片,文化层厚约3米。文化层大约分三层,上层分布着瓷片、瓦片等,中层分布大量夹砂红陶、灰陶残片,多饰绳纹、弦纹等,下层分布若干处灰层、烧土颗粒等。附近断崖及村民院落中暴露多处白灰面,有的长达5米。

西侧遗址主要分布在苏家峡村六队附近陈家沟旁朝东的断崖上,文化层厚约1米,在断面南端最下部有近20米长的灰层,曾出土石斧、石刀、石凿、人面形研磨器、纺轮和红陶单耳罐等。

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据采集到的标本特征分析属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的并存遗址。

中山镇:甘肃省秦安县中山镇位于秦安县东部山区,本区跨越清水河、葫芦河两个流域,距县城33公里,地处东径105°21′-106°02′,北纬34°44′-35°11′之间,东与五营乡接壤,南同兴丰乡,清水县王河乡相邻,西靠刘坪,北依莲花乡。沿革编辑1950年设中山乡,1962年改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中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沙井柳湖墩遗址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沙井柳湖墩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沙井柳湖墩遗址

沙井柳湖墩遗址是沙井文化的发祥地,因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考察发掘,首次在民勤沙井柳湖墩遗址发现而得名。遗址大部分被沙丘覆盖,文化内涵多以夹砂红陶为主,曾出土单耳、双耳夹砂粗红陶罐和圆鼓形简状杯、石斧和带孔石刀等。文化层厚4米左右,在沙丘之间的滩地上满布夹砂粗红陶片、泥质红陶片等,饰绳纹彩绘、条纹、三角文、鸟纹和草文等,还有青铜制的刀、三角镞、金耳环、绿松石和贝壳等装饰品。遗址位于民勤县薛百乡治沙站西南6千米的沙漠中,分布面积为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2千米,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2千米,北面、西面靠石羊河沙井林场,南面靠沙漠,东北面紧靠薛百乡宋和村林场和长城村。沙井柳湖墩遗址为商周时期遗址,对研究沙井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冕山营遗址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老冕山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地名含义及来历

2013年5月,喜德县老冕山营遗址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而得名老冕山营遗址。

二、地理位置

喜德县老冕山营遗址位于喜德县冕山镇瓦厂村辖区范围内。

三、历史沿革

冕山营遗址古称冕山关,又称桐槽站(驿)。明初为冕山堡,属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1935年)改置冕山千户所。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冕山千户所,改设抚番县。后改名为冕山分县,设守卫冕山桥千户所。《冕宁县志》载:冕山“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被倮夷焚毁”,老冕山化为灰烬。今只存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马鹿洞遗址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马鹿洞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蒙自县南7公里黄家山麓,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坐东朝西。1989年进行发掘,洞内文化层堆积厚5米,出土人类头骨,牙齿化石,打制石器,角制品等,并存人类用火遗迹,经测定距今约10000余年。

1991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以上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进入旧石器时代以后,红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而马鹿洞遗址发现的蒙自人头骨的非正常痕迹,为我们认识红河古老文化的族属,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柳家湾南遗址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柳家湾南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家湾南遗址

时代:秦—汉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焦子河村

A区:东至遗址东侧冲沟沟底,南至庄子村以北,西至柳家湾摩崖造像所在山崖底部,北至柳家湾摩崖造像东西延长线。

B区:东、西同A区,南至柳家湾与淳化县通村公路交汇处,北至A区外扩200米。

2018年,柳家湾南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丘镇:耀县辖乡。1949年为小丘区,同设小丘等5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2.4万。三(原)照(金)、耀(县)照(金)公路过境。辖寺坡、独石、阿堵寨、小丘、移村、红岩、朱村、坳底、中原、移寨、原党、乙社、东独冢、西独冢、凉泉15个村委会。农产有小麦、玉米、油菜子。乡镇企业有中药材加工及商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佳县全天星台遗址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佳县全天星台遗址

日前,秦帝国全天星台遗址被完整发现。这一重大考古学术成果,由榆阳区古道研究室、文体事业局历经9年调查考证,经中国秦汉研究会会长周天游、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美东主持的专家评审组通过评审。此成果填补了中国天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缺项,也使中华民族延续两千余年的天文文化谜团大白天下。

遗址面积2.8万平方公里

秦帝国全天星台由1424个圆形或椭圆形土台组成,其分别与天空332个星宿或星官一一对应,又分别对应秦帝国的疆域山川,郡县城障,宫廷苑囿,文武百官,军队、监狱,社会百业,日常生活等。同时,这些星台还与各种神话等精神世界相呼应,构成完整的“地上天国”。

秦始皇“地上天国”星台群东临黄河,西跨明长城内外,南止秀延河下游,北达鄂尔多斯高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分布在陕北。其中在榆林境内除定边县外,其他11个县区均有分布,其余星台散布于延安市子长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

“地上天国”为蒙恬主持修造

据考证,“地上天国”星台群为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大将蒙恬驻守上郡时主持修造的一大工程,历时6年完成。遗址总体轮廓为女娲补天形,“女娲”头北足南,“身高”约809秦里(折337公里),“体宽”约365秦里(折152公里)。“身高”与“体宽”的个位数合为九五之尊。女娲形“地上天国”自下而上共分九层,每层各有其名,各含不同的若干星宿或星官,应证了“天有九层”的古老传说,也表明当时“盖天说”仍占据统治地位。 星台用来观星、祭星、占星

负责秦帝国全天星台课题研究的榆阳区古道研究所、文体事业局有关考古人员介绍,在利用航测地图及参照后世全天图和唐代瞿昙悉达的《开元石经》等文献资料,并实地考察后他们发现,一些重要星台旁还曾设有观象所,附近设有祭星台,并置放或掩埋陶器、青铜器等礼器。考察表明,秦帝国时期,郡、县、军城、亭障、长城、道路以及秦直道南端甘泉宫也普遍设有星台。当时的统治者通过观星、祭星、占星这种独特的方式方法来预测军国大事,广大庶民亦希望观天象知晓社会变异或自身的生计。这一习俗,至今仍在陕北一些地方流行。

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美东研究员认为,秦星台是秦长城、秦直道之后的又一庞大而周密的建筑工程,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应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他还指出,榆林地区是这三者的交集点,其含义还有待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鲤鱼嘴遗址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鲤鱼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鲤鱼嘴遗址位于广西柳州市区南部大龙潭公园内的大龙潭东北、龙山南麓的岩厦下,北距柳江河约3公里。

遗址面积约200余平方米。1980年初,柳州市博物馆罗秀英和桂林市文管会谭发胜在大龙潭周围进行摩崖石刻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并采集到少量夹砂陶片。柳州市博物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面积总计56平方米,但除T1南部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区域未发掘到底。该次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比较丰富,其中,遗迹包括墓葬6座;遗物包括陶片、石器、骨器及蚌器等千余件以及大量的水、陆生动物遗骸(见《考古》1983年第9期)。资料公布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使该遗址成为探讨柳州、广西乃至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一个重要遗址。2003年10—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柳州市文物考古队和柳州市博物馆联合对广西柳州鲤鱼嘴岩厦贝丘遗址进行了第2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约8平方米,共发现陶片、石器、骨器以及石核、废石片等千余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2006鲤鱼嘴遗址作为旧石器至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秦雍城遗址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秦雍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南部。

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秦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长达300余年。197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秦雍城遗址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

城址的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现已发现三处大型的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都是土木结构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的朝寝区。

城址的西南部是秦公的陵区,占地21平方公里。在此勘探发掘出了大型的墓葬和车马坑共43座,布局很有规律,陵区按其布局可以分为13座陵园,发掘证明,秦人在春秋前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陵园规划体系和陵园设计指导思想。中字形墓是最高等级的墓葬,其余贵族墓则为甲字形、刀把形。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为秦公1号大墓,这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见最大的木椁墓。

1号大墓的墓室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5米,墓道长240.6米,面积达40万平方米。墓室的中央是主椁室,椁室的顶部有三层椁木,四壁和底部各有两层椁木,如同一个长方体形的木屋。主椁室的中央有方木叠砌的南北向隔墙,分成前后椁室,前椁室象征秦公生前的宫殿,是议事的场所;后椁室象征寝殿,是饮食起居的场所。后椁室的西南部有一个放置陪葬器物的侧室,被盗严重。在墓室里发掘出土的金、玉、铜、铁、骨、陶、漆、木质等各种文物600余件,如造型生动、形态逼真的金啄木鸟,镌刻双龙的金带钩,精美华贵的白玉戈、玉璋,透雕蟠螭纹的玉佩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马俑造型的马头玉雕十分相似,这些都反映了秦国早期精湛的工艺和高度发达的技术水平。

在雍城遗址中还出土了67件大型的铜质建筑构件,根据不同的用途铸成,有曲尺形、单齿或双齿方筒形、双齿小拐头形等,是安装在宫殿枋木转角处、壁柱或门窗上的构件,再现了雍城宫殿建筑无与伦比的豪华气派。

秦雍城遗址的宏伟规模,不仅反映了秦国早期国力的逐渐崛起和强大,而且显示出“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浩大气魄。(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洞遗址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大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洞遗址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盘县珠东乡十里坪村,距县城约49公里,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大洞遗址属于石灰岩洞穴遗址,洞口宽55米,高约40米,主洞长1600米。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首次发掘,已揭露面积为80平方米。遗址内出土有石制品1300余件,部分石器的特征可与西方同期文化相比较。此外,遗址中还出土有属于中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动物化石40余种。

大洞遗址是目前贵州省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其文化遗物和原始生活遗迹保存了弃置时的状态,洞内的第四纪堆积丰厚且保存完好,为建立华南地区第四纪洞穴堆积的标准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徐家坪-岳家坪遗址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徐家坪-岳家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坪-岳家坪遗址位于漳县城关镇徐家坪村西北200米 。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不详,断面暴露有白灰面居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平行带纹、弧线三角纹、圆点纹,器形有罐、鼓腹罐、钵、尖底瓶、壶等;齐家文化夹砂红、灰陶和泥质红陶片,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折肩高领罐、双大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江大寨遗址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南江大寨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寨遗址 位于龙洞村 社,长500米,高9米,最高处达12米,全用3—4吨重的方石块砌成,砌筑工艺精巧,上方有城墙一样的垛口,寨后三面均是悬崖峭壁,寨前只有一个寨门,寨上面积30亩,且修有水池四口,可供1000人饮用,解放初期,古柏参天,民间初年有庙宇,站在后寨远望,正直、旺苍山水尽收眼底。后寨右下方10米处,有一个人工开凿的岩洞,面积400平方米,战时可容1000人,且洞子中泉眼一个,可供50人全年饮用,上下洞中只能在峭壁上爬行,后寨左下方峭壁上有两个天然生成的岩洞,中间相通,当地人称之为牛鼻空。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和徐向前的带领下在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对红四方面军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徐向前总指挥亲临实地观察后在大寨建立了抵御敌军进攻的阵地,在此红四方面军利用高壁寨的有利地形与敌军激战十个多月,最终取得了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寨子在大跃进时期被毁,如今寨子上已建果园,到春暖花开季节,寨子上游人如织,是侯家旅游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瓦渣梁遗址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瓦渣梁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瓦渣梁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东周、汉

地址:华阴市碨峪乡岳庙街道办

保护范围:以遗址南端(北纬34°36′09.2″,东经110°09′48.7″)为基点,向东、西延伸250米,向北延伸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瓦渣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庙街道: 华阴市岳庙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元月,由原岳庙办与观北乡合并而成。该办地处华阴市区东郊城乡结合部,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岳庙相邻。下辖23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22141人。国地总面积41.6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部为黄地高原,南部为秦岭山区,紧邻西岳华山。2003年耕地总面积17212亩,其中水浇地9765亩,旱地7447亩,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南油坊遗址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油坊遗址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油坊遗址位于靖边县红墩界镇长胜村,时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遗址。

南油坊遗址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长胜村:红墩界镇长胜村位于靖边县城北32公里、红墩界镇南8公里处,是红墩界镇的集镇中心,地形地貌以山峁滩涧为主。全村总土地面积28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508户1721人,常住人口380户1000人。现有耕地7000亩,林草地16000亩。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38元。目前,全村种植大田玉米5500亩、制种玉米500亩、马铃薯100亩、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紫竹遗址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紫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竹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年代距今约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之一,是宝墩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堪称“长江上游近5000年文明史的象征”,被誉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纳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紫竹遗址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西南13公里的燎原乡紫竹村7、8组内,东经103°35′,北纬30°36′,海拔532-535米。遗址呈长方形,城墙分内外两圈,呈“回”字形,面积20万平方米(300亩左右);内垣边长400米,墙体宽5—25米,高1—2米,北城墙和东城墙保存较好;外垣多被破坏,部分地段城垣宽3—10米,高1—2米。

紫竹遗址是距今4300年成都平原的早期城址之一,也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三座具有内外城墙结构的古城之中最大最早的一座(比另外两座双重城垣的芒城遗址和双河遗址早约300年);与三星堆文化的前身同属于成都宝墩文化,且比三星堆遗址的产生年代要早一千多年。发掘出的陶器、石器、骨制品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紫竹古城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并且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阶段。

紫竹遗址文化内涵主要为宝墩文化时期遗存,以保存较为完整的双重城垣为显著特征,有灰坑、红烧土堆积等遗迹。灰坑形状多样,出土文物有石斧、锛、凿和陶喇叭口高领罐、绳纹花边罐和尊等,是宝墩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从建城技术和规划布局形式来看,紫竹古城及成都平原其它史前古城在国内同期古城中也居于领先地位。各城筑墙时多采用斜坡构筑的方法,墙体内部堆砌有卵石,以增加城墙的稳固性;这些古城的城墙高大、坚厚、绵长,内外两道城垣,其间开挖有宽深的壕沟,体现出高超的建城技术和设计水平。修筑了双重城垣,更突出城垣的“防洪抗洪“功能;同时,筑城首先被视为战争频繁的标志性产物,高大耸立的城墙和宽阔深凹的壕沟是“抵御外敌”的有效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贾村遗址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贾村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贾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春秋·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贾村、上官村、秦家滩村、村。

包括贾村遗址(含铜器出土点)、上官遗址、遗址、秦家滩遗址(含墓群)。

保护范围:东至秦家滩村以东300米,西至村以西200米,南至贾村以南300米,北至上官村北沿—秦家滩村以北300米一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

2003年,贾村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贾村村:贾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石城子遗址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石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城子遗址

汉疏勒城位于奇台县城东南,直线距离50公里,地处天山北坡的山区,隶属半截沟镇麻沟梁村。该遗址地处前山丘陵地带,坐落在麻沟河沿上,其城址东依悬崖峭壁,南有麻沟河向东绕北泽黑沟流向新户梁,北为南高北低的坡地,西面是低缓的丘陵与麻沟河、新户河相接,地势险要是该城的地理环境特色。因城内有露出地表的岩石,俗称“石城子”。

该城呈不规则状,并不见一般概念上的完整的封闭的城墙,只是依自然地势而因地制宜建造。古城位于山坡上,北高南低,东西长240米,南北长200米,古城东面为麻沟河绝壁深渊,古城三面筑城墙,东面依绝壁为天然屏障,城墙宽一丈,有角楼、马面,城内有一洼地,据考证是人工挖掘的类似于“井”的工程。该城只有西、北两面墙,北墙中段有一条南北向土墙。北、西两面土墙相对高度不过三米,其中北墙残高1.5-2米,东端最高处约3.5米。城中西南有一圆形凹地,直径约6米,实际测量,北墙东西长280米,西墙南北长155米。北墙中部偏东土墙长140米,墙基宽约10米。由于墙内墙外均已成麦地,当年建筑布局或建筑基址相对集中的处所已难辨别。但城内外,尤其是西南随处都可发现不少具有明显汉代文物特征的灰陶片、板瓦、云纹瓦当、筒瓦残片。城内散布的残片以灰陶为主,红陶较少,陶器多褶,底小、平,有耳,砖瓦残片较多。古城南五公里是奇台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江布拉克风景区。

据考证,《汉书?耿恭传》记载,汉代派往西域镇守边关的名将耿恭驻守疏勒城,屯田固边。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敢死队员)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同“榨”)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指西汉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据《东观汉记》载:“恭亲自挽笼,于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并扬示之。”)。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此间,范羌率汉兵2000,由交河古城越天山赶到,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

据《汉书》记载,疏勒城边有涧水,城中有井,四周宜农耕,依山通交河古城,及石城子出土绳纹板瓦、云纹瓦当等典型汉代文物。为此,史学界断定石城子为汉疏勒城。疏勒城与楼兰同等重要,是新疆遗存两处汉代古城遗址,是楼兰古城的姊妹城。

1972年8月29日,奇台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新政办发〔1999〕91号文件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坪堡遗址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清坪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坪堡遗址

时代:明

地址:靖边县高家沟乡南门沟村

保护范围:以城堡四周城墙遗迹为界,外延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延伸100米。

2008年,清坪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沟乡:高家沟乡位于靖边县城东40公里处,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半丘陵、半风沙区。全乡辖7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340户,5296人。总面积199.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7000亩。该乡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高岭土资源。境内有清坪堡、褡裢沟新石器遗址。高家沟乡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牧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造林种草,鼓励发展畜牧业。现全乡人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