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京条约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优秀7篇)

浏览

2162

文章

7

篇1: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总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主权;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置、辛酉政变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为标志,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国沿海各省,并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强占租借地,"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次,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再次,四个内陆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最后,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步伐的加快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加快。因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沦为

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再次战败,被迫与英、俄、德、法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中国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其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并通过外务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京津地区"门户洞开",从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其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它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其四,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进行敲诈勒索以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慈禧太后竟然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卖国嘴脸。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辛亥革命辛亥条约后,民主共和制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一、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1894年11月,檀香山口号:振兴中华(只推翻满清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2.在中国是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

3.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

二、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1905年,东京,孙中山为总理。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

2.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3.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意义1)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2)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进步性: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表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纲领。

4.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三、武昌起义(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广义1894-1912,狭义1911.10.10)地点:武昌主力:新军

2.概况: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先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再占领武昌城,首义胜利

3.影响:全国有十几个省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四、1912.1.1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年代=公元年代-1911,公元年代=民国年代+1911)

1.定都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措施:⑴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⑵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旗:五色旗

3,革命成就: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功绩)

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举)

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影响)

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社会: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意义:1.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五、孙中山为什么说他革命尚没成功?原因是什么?留下什么启示

局限性和没完成的任务: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能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境遇。原因:1)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2)也没发动人民群众。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六、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开端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1840年,鸦片战争,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年,五四运动,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914.7.28-1918.11.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前途是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革命.革命的前途是引向社会主义社会。

为什么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答: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对斗争起决定性作用。"新"在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此后,工人阶级成立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1、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根本原因:列强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性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后来这一天成为五四青年节)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结果:①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②6.28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五四精神是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追求民主、科学精神,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精神,是不畏强权,忧国忧民,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勇于创新,解放思想的精神。

五四运动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

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③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广泛建立

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大会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巴黎和会上以战胜国身份的中国,为什么仍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答:因为①中国综合国力弱,政府无能,弱国无外交②当时列强在华有多项特权③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义和团运动之东南互保与辛丑条约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国宣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作总统支撑局面。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而清朝皇室逃往西安途中,就已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9月7日,清廷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中外势力的联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同时,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为全权特使,与各国和谈。

1900年10月,李鸿章抵达北京,向八个占领国展开谈判。当中俄国志在另约取得中国的东北;德、法、日、意皆有瓜分中国领土的想法;但英、美则以商业为重,希望保持在华的贸易利益,对俄国的扩张存有戒心,故此反对各国的领土要求。李鸿章从国际法上,提出义和团为叛逆,皇室之前的宣战诏令是被挟持之下发出;不承认中国与十一国交战;事件是外国派兵来华助剿叛乱。故此各国无割地的理据,而中国则只有赔偿军费的义务。最后达成的《辛丑条约》的正式名称,亦只是一个中国与十一国之间的赔偿协定(SettlementProtocol),而并非交战国之间的正式和约(PeaceTreaties)。至今,西方国家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Rebellion),来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1901年6月11日,清廷下诏,停止外侨被"戕害凌虐"的以下45个城镇文武考试五年:山西省太原府、忻州、太谷县、大同府、汾州府、孝义县、曲沃县、大宁县、河津县、岳阳县、朔平府、文水县、寿阳县、平阳府、长子县、高平县、泽州府、隰州、蒲县、绛州、归化城、绥远城;河南省南阳府、河内县、郑州、光州、陈州府;浙江省衢州府;直隶省北京顺天府、保定府、永清县、天津府、顺德府、望都县、获鹿县、新安县、通州、武邑县、景州、泺平县;东三省盛京、甲子厂、连山、于庆街、北林子、呼兰城;陕西省宁羌州;江西省鄱阳县;湖南省衡州府。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中国虽然免于领土被瓜分,但需要向各国给予总计4.5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史称"庚子赔款",由关税及盐税中扣付。这个数目的意味着要向每个中国人惩罚一两白银。赔款的总值按当时银价,约为3亿330万美元。这笔赔款金额过于庞大,后来美国改变策略,主动退还了部分赔款,应付赔款2444万,美国将当时尚未付足的1078万从1909年1月起退还帮助中国建立海外留学教育系统以培养亲美势力。最初称为"清华学堂",为留美预备学校,即后来清华大学的基础,成为后来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英国后来也退还了部分赔款。

编辑推荐:义和团运动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体系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存在的条约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条约关系。表面上看,这些条约具备了国际法的各项要素和细节要求。实际上它违背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要求--签约国双方或各方的平等关系。在近代,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条约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庞大体系。我们把它称为不平等条约体系。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842年至1860年为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了这个体系的形成过程;该约又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构成了不平等条约体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三块奠基石。通过这三个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如下权利:霸占中国领土权、五口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传教权、口岸租地权。这些权利构成了外国在华特权的最基本的方面,尔后所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种种特权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派生和补充。鸦片战争结束后14年,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1858年的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瑗珲条约》,1860年的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大块割取中国领土权(沙俄割占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割去了九龙司);增开商埠权(增开南京、汉口、天津等11个商埠,使条约口岸从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外国公使驻京权;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水巡逻权;鸦片贸易合法权;外国公使在内地租屋买地权;贩卖华工权等。

1860年至1919年为扩大期。在这个时期,除英法美俄等国外,又有更多的国家跻身于这个体系之中,总数达20多个国家。扩大期的60年中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小的阶段。19世纪60~90年代是第一个小阶段,在这30年中,中外关系相对平静,除了1884~1885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外,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中外战事。因此这一时期没有出现影响全局的条约,但"局部性"的条约却层出迭起,如《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等。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步入第二个小阶段,这一时期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的屈辱和约,它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领土的大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三国干涉赎回);外交的大失败(一直作为中国屏障的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财政的大出血(中国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后又加上3千万两"赎辽费");主权的大出让(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成为新辟的口岸);经济的大损失(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仅在1893年3月到6月的短短时间里,列强便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约一半省区相继划分成各自的势力范围。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条约,列强通过这纸条约得以实现了对中国的野蛮的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军事监督和文化侵略。这个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严重丧失,经济上帝国主义的残酷勒索使中国的经济几近崩溃,军事上中国的国防能力遭到全面限制,思想文化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遭到摧残扼杀。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袁为满足自己称帝的野心,不惜以整个国家为代价,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存续的第三个时期,即修订期。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基础开始动摇,列强被迫修订这个体系的若干内容,开始部分放弃在华的条约特权。二是这个时期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虽然发生了动摇,却没有被摧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受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压迫的局面没有彻底改观。甚而,不平等条约体系在20世纪30~40年代又两度得到加强。一次加强是伴随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而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同中国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政府、汪伪政府等签订了一系列企图变中国为日本独占殖民地的条约。"七七"事变前,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也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妥协投降条约。第二次加强是伴随着美国对中国侵略的加深而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支持蒋打内战,美蒋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空前出卖国家主权。但历史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条约体系的两度强化并不能改变其在中国日益缩小的命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第55条宣布:"对于国民党政府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待过去所签订的条约的严正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旧条约体系的瓦解,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新条约时代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

拓展资料:

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英军攻占定海,北上天津。清廷恐惧,派琦善与义律和谈。和谈期间,英军突袭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沙角之战),迫使琦善与之初步达成《穿鼻草约》(约定对英赔款六百万元等),后又攻占香港岛。

谈判过程中,耆英等人屈从英方要求,没有进行反驳。关于鸦片问题,璞鼎查曾劝说中方代表,由中国停止禁烟政策,并可对进口鸦片征税。对此,黄恩彤提出日后再议。这是因为,黄恩彤、耆英等预料到道光帝为了颜面,不会正式弛禁,不如置之不问。然而英军在此期间仍未停止抢劫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辛丑条约的影响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辛丑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厉"惩凶"以及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这个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