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728

文章

68

篇1:白云古寺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白云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云古寺

白云寺,位于南涧县北,距县城20公里左右。此寺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较高,白云掩翠,紫烟轻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故而得名。

白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年修复。现有庙宇土木结构7幢,分前、后、左、右各殿,殿内均有大小不等的佛像,铸造于清光绪年间的古钟,至今保存完好,堪称珍品。大殿斗拱飞檐,画栋雕梁,横匾壁画,石雕木刻,皆安排有序,别致大方。寺院周围,古柏参天,苍松挺拔,且有果园30余亩,春至鸟语花香,秋来硕果累累,身临其境,将领略到“紫竹林中瞻妙相,白云深处现琨垆”的胜景,真足令人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澄海丹砂古寺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澄海丹砂古寺为澄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澄海丹砂古寺 位于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虎丘山西侧。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被倭寇焚毁。天启四年(1624年)僧真闻重建。崇祯年间乡宗伯黄锦,御史陈朗弼重修,后又毁。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僧得源募建,改观音殿为藏经阁。至清康熙初迁海又毁。康熙十九年(1680年)邑绅杨钟岳帅僧如广募修,二十三年由知县王岱题匾额。古寺山门内设元帝楼,二十三年邑诸生郑等重建,移神像于藏经阁,改祀文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照赋重修后殿及僧房。明成化至弘治期间,住持僧道曾在该寺为潮汕民众传授武当拳,称“结梅会”,以御倭寇袭扰。武宗年间停止拳类活动。后由潮州开元寺派僧来此住持。

寺院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山门前坪地960平方米,设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坊额镌刻“岁皇明天启六年(1626年)结梅会竖”题款。山门及前后殿、厢房、藏经阁均为硬山顶建筑。丹砂古寺又传香火于我国的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后殿紫霄楼供奉北方真武大帝,中座及前殿坛祀释迦及文昌帝君(即梓童帝君),成为道、佛、儒三教合祀之古寺观。

该寺石刻碑记颇多。山门“丹砂古寺”石匾为清康熙澄海县令王岱手书,石联为“虎虎天地间,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太虚容实,心实弥虚,虚怀须历千仞,见丹方入圣,实求富民强民,真武乃武抱凌紫;丘丘世上事,是是非非,非非是是,克非纳是,恭是制非,非凡应经万斛浪,淘砂始得金,是达兴家兴国,有道者当负云霄”。东厢壁嵌一高2米、宽1米的明代陈良弼撰写《紫霄楼记》碑和清代邑贤杨钟岳撰写《文昌祠记》碑,【端楷隽秀的?】。又有明代杨任斯书写的“凤来武当”牌坊匾额以及“玄灵巧造宝光像,妙法顿生是钵花”诗句的石刻;蔡粟庵书写的“千年宝光”及“香云结影连三藏,德雨敬虞湿十方”的诗句石刻;还有“凤飞”、“虎跃”一笔书石勒等书艺。

1984年澄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莲下镇:莲下镇位于澄海城区北侧,南靠韩江支流莲阳河,东临南海,西倚凤鸣山,自然资源丰富,素来人文蔚盛,商贾云集。现辖30个行政村,人口10.25万人。区域面积56.0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31平方公里,被列为广东省中心城镇。 近几年来,莲下镇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目标,致力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文素质,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建设步上新台阶。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白鹿古寺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白鹿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鹿寺又名白鹿禅院、众宝寺,位于高哨乡寺沟村东的白鹿塬上,距县城15公里。寺院南靠山,北临洛河。

清嘉庆本《延安府志》记载:“白鹿寺,唐大历年建,后晋天福年间重修。殿宇宏伟,丛林极盛。历代宋、元、明皆有增修。

寺内有白牡丹、银杏,相传唐时遗种,移植即枯”。白鹿寺院占地2.4万平方米,原有正殿6间、厢房18间,千百年以来,这里香火不断,直到“文革”时,寺内各类建筑、雕像才被毁坏,成为现在的废墟和瓦砾。上世纪80代初,在寺院内的一座枯井中,曾发现了许多珍贵石刻,均由县博物馆收藏。

寺内现存三世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造像和石狮、石塔、石鼓、石碑等遗物。造像衣着简单,通肩袈裟,多似毡服,有党项族造像风格,是研究西夏佛教造像艺术的珍贵文物。

寺院东侧有一棵植于唐代的古银杏树,树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陕西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树高23米,树围6.25米,五人不能合抱。虽已逾千年,这棵银杏树却依然苍劲挺拔,枝叶茂盛,见证着白鹿古寺的千年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华县潜龙寺

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华县潜龙寺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潜龙寺景区位于华县莲花寺的迷糊峪内,属少华山森林公园东部的一个景区。东临白崖峪,西接小夫峪,北起101省道,南至蟠龙山岭,海拔高度600—1300米,总面积360公顷。

该景区因“潜龙寺”而得名,称“潜龙寺景区”。潜龙寺坐落于蟠龙山巅,因当年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潜藏,后其子东汉明帝刘庄为报答此地潜藏先父性存之恩,敕令当地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名曰“潜龙寺”,属佛教圣地。

潜龙寺景区属秦岭低山地貌,踏入景区,一路山峦起伏,层层叠叠,气势巍峨,前山坡度平缓,后山较陡,路旁溪水清莹,长年流淌,滋润着千姿百态的植物,使潜龙寺景区四季花不断,绿长披。林间雀鸟鸣唱,路旁溪水潺潺,谱成欢快的森林乐章。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漫游在这幽静的青山绿水间,你会看到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植物,欣赏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花草树木。游人沐浴在这特殊的“森林疗养院”中,爽心悦目、心旷神怡、疲劳顿消、精神焕发。

此景区的神奇还在于它中部的一处景观,行至中途,仰视山巅,起伏的山峦和美丽的林带,组合成一尊天然的仰天大佛,酷似一尊被佛光环绕的佛祖。这一极为罕见的天然景观为潜龙寺景区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沿盘曲山道登上山顶,松林茂密,倍觉凉爽。穿过茂林修竹,一座千年古刹便呈现眼前,这就是天下第一禅林——潜龙寺院。自古名山多僧占,潜龙寺建在这风景怡人的蟠龙山上,也就不足为奇了。该寺院建筑风格与自然山水结合得体。主要建筑有弥勒殿、大雄宝殿等,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自汉以来,香火不断、代不乏人。尤以唐时周钵、元代明志二位法师主事时,佛事兴盛、名尊禅林。寺院历代的八块石碑,记载着潜龙寺的兴衰史。浓荫中还有冷泉一处,水质甘甜,长年不竭,滋养着这块历史悠久的佛门圣地。

该寺院中还长有一棵奇特的千年古树——柏抱槐。柏树中间长有一棵槐树,树干三搂有余,柏高槐低,各显风姿,树龄约1500余年。此柏槐长在这慈悲为怀的佛门净地,可见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登上二华观景台,东眺太华山,西望少华山,秀丽山川尽收眼底,世态人情遣抒任由。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站在山巅,环顾四周,山势俊秀、松林茂密、山风习习、盛暑如秋、淡雾缭绕、云海茫茫、山林幽雅、恬然物外,士人官宦多有题咏,华州知州桑溥题写的楹联:“虎啸禅林,叱咤风云生万里;龙吟宝地,呼吸霖雨沛千川”。工部员外郎张必大的:“为愿负春长住此,倏然身世一蜉蝣。”就是对此景的最真写照。

莲花寺镇:华县辖镇。1957年从柳枝乡析出设罗纹乡,随后更名莲花寺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城东,距县城7.5公里。面积72.6平方公里,人口1.5万。陇海铁路、310国道过境。辖高家河、南马、北马、罗纹、西马、白家河、党家河、长寿坡、表寨、八里店、三合11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建材为主,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林特产有板栗、核桃。有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北山古寺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北山古寺为阳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阳山北山古寺坐落在贤令山麓,坐北向南,因山构筑,占地十多亩,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周围群山相抱,树木葱笼;寺前禹门叠浪,馨泻而下;寺内花木丛生,环境幽美,为本县寺庙之冠。

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寺原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居山门左右。门内设放生池,清撤的九曲水,从寺后“古洞韵泉”处徐徐而注;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祠内墙嵌有宋书法家米蒂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宋明清的八件碑刻,笔意精劲,世所罕见。三楹右为文昌祠,中为观音阁,左为读书松桂林,墙壁上嵌有清阳山令萧炳埅韩愈真迹:“鸢飞鱼跃”等碑刻,并存放着宋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清阳山令符翕手书《谒韩文公祠》和清简朝亮《登贤令山诗》等碑刻,这些碑刻,书法精妙,件件珠玑,令人叹为观止。四楹为大雄宝殿,内列三宝佛象及十八罗汉,雕工细腻,各具其姿,神态逼真,可惜后人折宝殿建礼堂,佛象罗汉被埋。

登临寺门,放眼远眺,山峦披绿锦,湟川穿银带;城郊田块整然,城区楼房矗立,勃勃生机,一览无遗。

如今的北山古寺,按仿宋风格、十方丛林建筑规划建造,宝相庄严,风格独特,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罗汉广场气势雄伟,钟鼓楼错落有致。西方极乐世界、藏经阁、莲花池、佛塔等全部落成,北山古寺成为广东又一佛教圣地和粤北旅游名胜景区。

北山古寺作为清远市区域内一座著名古刹,属佛教禅宗南宗一派,亦是粤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金碧辉煌的金身佛像安放在寺内的各个大殿、广场上,是亚洲拥有最多佛像的寺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陆丰龙江古寺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陆丰龙江古寺位于博美镇北郊,居山麓而建,距广汕公路约600米处,古寺坐北朝南,蜿蜒的八万河绕寺而过,给古寺增添了几分秀丽。

龙江古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寺始建于北宋崇宁年代公元1002年2月,为观音庵,后称龙江院。从此,这座山有观音菩萨而得名“佛祖山”。由于龙江院地处粤闽水陆交通要道,陆路从这里前往京城;码头船只来往频繁,居民集市交易方便,生息兴旺。据说,古代的高官贵族,商贾名流,路过古寺都要进入庵内谒见烧香叩拜,长年香火不断。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农历五月初四日,龙江院被清政府放火烧毁,该寺的和尚为避免残害跳江归天,古寺东侧河边相传为和尚潭,由此而名。龙江院被毁除后,周围香客以遗址为佛台敬奉观音菩萨,香火延续不断。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店下村洪氏(后人敬称为“洪菜姑”)发起重建龙江院,与陆丰湖口庵结为姐妹庵。民国戊午年(公元1918年)六月一日,余传禄承继洪氏衣钵与吴传喜、吴传寿三渡南洋与华侨林吾妹、杨汉忠、庄惠真、孙传明等扩建了这座完善的佛堂——陆丰龙江古寺。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骆凤翔先生莅临龙江院,亲手为大门石匾书写“龙江古寺”四个大字,延袭至今。

龙江古寺不仅是佛教圣地,而且还是革命古迹。在海陆丰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共产党人进行地下活动的场所,在此成立了农-动赤卫队和东南片新民主义青年会,并建立陆丰东南4情报联络站,为支持革命,掩护我党地下活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文革时期,古寺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这座饱受沧桑的古寺。1984年,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包括在这里革命过后幸存者)组建“龙江古寺理事会”;1998年“龙江古寺理事会”改为“龙江古寺古迹理事会”;2000年3月3日,该会经陆丰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龙江古寺古迹研究会”。2003年,龙江古寺被陆丰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近十年来,在首届古迹研究会林木重会长和广大理事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赞助下,千年古寺才得以复兴,寺貌焕然一新。新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伪造北宋年代的古建筑,风格高雅,气宇不凡。

陆丰龙江古寺不仅是观光旅游的佛教圣地,更是一所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博美镇:博美镇地处陆丰市东部,东邻内湖镇,西连城东镇,南隔乌坎港与桥冲镇相望,北靠陂洋、八万两镇。全镇总面积66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辖12个村(居)委会。是陆丰市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博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自西而东横贯全境,碣(石)博(美)河(口)公路自南向北贯穿全镇,距陆丰市中心城区只有14多公里,离甲子港、碣石港3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华县李元谅碑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华县李元谅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华县李元谅碑

李元谅(732~793),先世为安息(古波斯)人。本姓安,在潼关领兵10余年。建中四年(783)出兵击败朱泚部,收复华州,晋镇-节度使。次年,与李晟等收复京师。贞元三年(787),与吐蕃会盟有功,赐姓名李元谅,任陇西节度使。该碑系贞元五年(789)李元谅离华州时,当地百姓奏请德宗所立。李元谅碑是大型唐代碑石,明万历六年(1578)华州知州石元鳞将此碑从废署草莽中移置今地。李元谅碑坐落于华县华州镇新华路东段北侧县政府门前,坐东面西。该碑青石质,六螭首,碑座埋于地下,碑身有收分,高4.45米,下宽1.54米,下厚0.4米。圭额篆书“大唐镇-陇右节度使右仆射李公懋功昭德颂”。碑身边栏减地刻蔓草纹。碑文隶书,共32行,满行65字,记李元谅生平及功业10余条。上骑都尉张濛撰,守卫尉少卿韩秀弼书,李彝撰额。2007年6月华县人民政府为李元谅碑建立保护亭,四周设有保护栏。碑亭为方形,两层,四面坡,圆尖形亭顶,仿古钢混结构。碑亭基座西护栏上附有李元谅碑简介。亭内西北角树有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碑文记载了1957年5月公布李元谅碑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元谅碑详细记载了唐史记载不详的“朱泚之乱”,起到了证史和补史的作用,为我们研究唐代这一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且雕刻艺术价值很高,从侧面反映了唐代精湛的书法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庄货头古寺遗址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庄货头古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庄货头村位于藁城市区北偏西方向15.5公里,隶属九门回族自治乡,往南1.5公里系滹沱河,据传该村西北有一条河,自西北向东南顺九门古城蜿蜒流去,当时水势汹涌,能行舟载货,这条河是九门古城天然的防御屏障,又是通达各地的水上运输通道,因此九门城北有一处繁华运输码头,来往船只在此装卸货物,故名“装货头”,后河流改道,码头枯干废弃,逐渐沦为农庄,村民后易名庄货头,其村名沿用至今。

古寺址紧靠该村东侧,和九门古城相连接,总面积为8万平方米,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表耕土以下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深达1.5米左右。庄货头古寺址的发现年代已久,据村民回忆早年农民在此耕种时有佛像出土,因迷信原因谁也不往家中拿,顺手扔在路边水沟之内和其它地方,据群众回忆,当时地头有一枯井,内有很多被遗弃的石造像及饰件。

关于庄货头古寺院建造年代目前不能定论。笔者尚未见到有关庄货头古寺的文献记载,只是阅览明嘉靖志记有知矩寺在九门城内,唐上元三年建(公元674年),应诏四科举董行思为记。今废。

但从庄货头古寺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目前出土的文物,铭文和县志记载不相吻合。通过调查在九门中学处埋藏大量石刻文物,修整院落时有石佛像出土复掩埋,疑是县所记载的知矩寺。两处寺址尚在进一步调查印证,以弄清其年代和文物内涵。

1999年修筑九门往无极谈下民族路在遗址南部动土时,又在一个废弃坑内发现了一百多件残石造像,全部是汉白玉质的,部分尚有镀金痕迹,计有佛身和背光浮雕佛身15件,小型头像16个,须弥形、圆形、覆莲仰莲形、方形、彩云形、榫卯式等佛座20件,还有刻有双狮博山炉、蟠龙缠线菩提树、飞天、力士、供养人等残件。

刻有铭文佛座13件,其中部铭文有:

武定八年正月十五,九门县贾宝优儿,百度阿鸣,阿乾兄弟姊妹等敬造多宝像一躯,上为国家七世父母,边地众生,一时成仙。

武定四年四月八日,清信女田容,造玉田像一躯,上为洛帝主僧,父母兄弟,上夫张侬,诸因缘卷属,边地辶身生,一时成佛。

皇建二年八月九日,碑林寺比丘尼法始,为亡弟子口口造思惟像一躯。

天宝七年九月四日,清信女刑三口女胜贞造玉像一躯,上为皇帝,为父母,诸师亡囙诧生西口口法界,口口口咸同斯愿。

天统口年九月廿日法向绣坚,为亡姊法姜,亡弟子法练造像一躯。

大齐河清二年六月廿七日,比丘尼法缘杨元讲,为亡女比丘尼法程,造思惟像一躯。

庄货头古寺址出土的这批石造像,雕刻技术十分精湛,镂雕玲珑剔透、浮雕刀法娴熟,服饰线条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技术高超,令人惊叹,出土的这批造像全部是汉白玉石料,晶莹细腻、滋润洁白,显然是曲阳所产的汉白玉石料。此遗址1999年被藁城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位于藁城市庄货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开山古寺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千年古刹——开山古寺

位于云山镇政府驻地以西2公里处,云山中学后面的开山古寺,因唐天宝年间西域高僧到此开山--而命名。后有玉蟾禅师驻锡此处,大雄宝殿后水井玉蟾井由此而来。古时寺院常设书院,明嘉靖年间,境内水田村先贤,进士出身、官拜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陈炘幼时曾在此发愤苦读。嘉靖皇帝感陈御史为官清廉,钦赐三株皇梁木(罗汉松)给陈炘,陈炘不忘桑梓地,亲手将其一株栽在老家水田村,其一栽在岳父家即现在云山中学东边施家垅村,其一栽在开山寺。现寺内大雄宝殿旁生长茂盛的罗汉松即当年陈公亲手所植皇梁木。据传陈炘入朝为官后,回乡省亲欲去施家垅村拜访岳家,随从欲显排场,官衣官轿,鸣锣开道,然施家垅龙脉浅,道旁池塘内鲤鱼纷纷从水中跳起。陈炘只得打道回府改换青衣小帽前往才平静。该村为李姓,故村民按谐音为鲤鱼跳龙门。现该村另有一块村牌为龙门村。结合新农村建设,该村村民自发将陈公手植罗汉松围栏保护,路旁水塘也用块石砌护。曾有人出巨资欲买村中罗汉松移至别处园林,村民为缅怀先贤,坚决不买。彰显此处民风纯朴,文风鼎盛。

云山镇: 云山镇位于临川区北部边境,为抚州的北大门。东界东乡区占圩乡,南与罗湖乡和唱凯镇接壤,隔东乡河与罗针镇相望,西北界进贤县白圩、长山乡,京福高速公路、昌厦公路、316国道穿境而过。镇所在地面临东乡河,每当冬春,晨雾缭绕,山藏于中,故名云山。 云山镇位于临川区北部,地处抚河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地势南西高、北和东南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香港长山古寺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长山古寺香港一座寺庙,位于新界粉岭坪輋,现存结构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于1998年起已成为香港法定古迹。长山古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打鼓岭区的村落共同兴建,原名长生庵,供奉佛祖、观音及地藏王。寺庙对出的山径当时是来往沙头角的必经之路,所以长山古寺也一度作为旅客中途歇脚的地方,并供应茶水。

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长山古寺重建,改为现时的两进式设计。长山古寺初建年代不可考,惟寺内古物甚多:右殿左壁上嵌有同治七年(1868年)十一月立的古碑一块;另左殿内更悬乾隆五十中年(1789年)铜钟一口。钟铭上刻有“长生庵”铭,未悉是否该寺之前身。至于建寺的缘起,有说是清朝年间,由四位僧侣向村民赐地兴建,亦有说是18世纪中页由少头角及找鼓岭区六村合力兴建,但具体无从考证。

寺门嵌有门联:“长这惜别,古道貌岸然瞻岐,雨笠麈襟人日日;山鸟吟春,寺花送春,烟钟风声我年年。”寺内坛上一联云:“有意烧香,何须远朝南海;诚心礼佛,此处即是西天。”均有晓喻行旅馆及描述古代驿使扑扑风麈的文句。学者萧国健教授所此考订,长山古寺,应为古时驿馆的旧址,与广州之五羊驿馆、大庚岭之红梅驿馆,以及海外四夷驿馆相衔接,属南夷政亭,本为官司吏所管理。应化为道声后,感于地处往返深圳之要道,南来北往者颇多,乃大开方便之门,接待行旅,免其受露宿荒郊之苦。

该寺规模不大,但幽静清雅,是典型的清代岭南民居建筑格局。分前后两进,前进比后进高出约一米。正中为主殿,左右为偏殿。据说当年的行旅,便是居于左右两殿,最盛时可容三十多人。寺内供奉佛祖、观音及地藏菩萨,法器佛坛均极为古朴。

由于环境变迁,古道貌岸然盛况不再,长山古寺亦渐归平淡。最后任住持幻空法师。法师善医道,自罗浮山移锡于此后,乃以医药解病,以佛理断执,法雨遍施,饶益有情,深受乡民爱戴。及后,法师兼理观音山妙觉寺。雨寺路距颇远,为免奔波,法师乃将长山寺交与皈依第子孔好摄管,自己则驻锡妙觉寺-。

孔氏守寺五十多所,往生后,则由其媳页氏主理。平日附近乡民常来礼佛,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该寺均延请法师主持法人,办素齐宴,邻乡近里,乃至部分远自市区而来的信众,聚集于寺,诵经礼佛,十分热闹。

因年深月久,该寺一度失修。惟因香港古物古迹委员会已将古寺列入古迹管理范围,乃获拔专款,于1998年初进行修葺维护,年底竣工。1999年1月4日重新开光。今日的长山古寺,古朴依然,惟内外均已焕然一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北区粉岭坪輋

乘车线路:从粉岭火车站乘往沙头角的巴士,于莱洞前近堆填区站下车,沿禾径山路前行约二十分钟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看懂古寺殿堂构造,才知道怎么游览!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都去参观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到寺庙烧香礼佛都见到一些雄伟庄严的殿堂。下面小编给大家浅谈一下清式殿堂的构造

殿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台基、墙体、屋面(自梁以上为屋顶、地以上为屋身、地以下为台基)。

一、台基

基本造型和类型为直方形和须弥座及带栏板柱子的台基形式,一般台基的高度保持在檐柱的1/4--1/5,台基的宽度与屋檐深处的长度的比例为2/3(自柱中起算)。须弥座形式的台基是宫殿及寺庙建筑台基的常见形式其中有待雕刻或者素描无雕刻的,带角柱的与不带角柱的。台基材质也分为(1)全部用砖砌成,砖料为城砖或条砖这种多用于民居或佛座等基座。(2)全部用石材砌成,多用于官式建筑。(3)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阶条用石料,其余用砖砌成。砖石混合是最为常见。

二、墙体

地面以上由木柱、部分梁架、斗拱、门窗和砖墙组成。中国古建的墙体在结构作用方面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古建筑的主体受力体系多以砖石结构为主,而中国建筑则以木结构为主,墙体作为维护结构,素有“墙倒屋不倒”的特征和优点。墙体分为前檐、后檐、山墙3部分,墙体一般是包柱而砌,按柱轴线分为里包金和外包金。前檐墙一般只在窗下做矮墙,也称为槛墙。墙高按檐柱高的1/3。后檐墙有两种做法:一是将墙体只砌到檐枋下皮,让后檐枋木、梁头暴露在外,这种墙体称为“露檐出”二是将墙体一直砌到屋顶,将后檐枋木等封护在内,这种做法称为“封护檐”山墙的做法在庑殿顶和歇山顶多采用“露檐出”的做法,多用淌白墙也可采用糙砖抹灰刷红浆。

三、屋顶

屋顶类型可区分为屋檐层数、屋顶种类、瓦面材质和屋脊形式。按屋顶种类分为:庑殿屋顶、歇山屋顶、硬山屋顶、悬山屋顶、攒尖屋顶。按檐口层数可分为:单檐屋顶及重檐屋顶。按瓦面材质可分为:琉璃瓦屋顶、布瓦屋顶、小青瓦屋顶等。按屋脊形式可分为:尖顶式屋顶和卷棚式屋顶。寺庙一般大型建筑多为歇山屋顶,歇山屋顶具有造型优美、姿态活泼、适应环境等特点是园林建筑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屋顶形式,歇山屋顶也是一种四坡形屋面,由四个坡面,九条屋脊(1正脊、4垂脊、4戗脊)故也称为“九脊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松林古寺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松林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松林古寺位于意溪镇郊松林峰山麓。寺虽废而靠山雄伟,两边山脉宛延环拱山门,状似龙象护寺;寺前湖泊如镜,横堤护基:远观江山名城尽收眼底。

松林古寺创始未详,也未知何时而废。“文革”期间开东溪时在废寺低洼处出土一韦驮菩萨石像及圆形石座,上刻“开山会堂和尚”六字,乡民因之以“开山”又称寺名。据专家考证为隋唐以前石刻文物,故知其历史之悠久也。

1993年5月适逢林希炎、柯紫蓉伉俪陪师宏生大和尚来寺朝山礼圣,见寺山气魄非凡,树林婆娑。寺虽废而靠山雄伟,两边山脉宛延环拱山门,状似龙象护寺;寺前湖泊如镜,横堤护基;远观江山名城尽合眼底,美不胜收。随后独资捐建普同塔三座,功德堂等,现已落成使用。

昔有潮郡名人对此留待咏日:“头枕松林峰,脚踏莲花湖。左手挽笔架,右手托葫芦”伟哉!不愧为风景名胜古迹。随发大愿心独资捐建普同塔三座,功德堂等,现已落成使用。今又发菩提心捐建“大悲殿”以为倡导,希十方善信同发愿心共建“松林古寺”。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潮安县意溪镇郊松林峰

路线导航:意溪--凤凰的公路,出意溪镇后左转,前进差不多30米即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栖霞古寺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栖霞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始建于唐。天宝九年(公元七五零年)高僧鉴真率弟子来桂期间曾到寺参访传法。元至元十七年,道士唐大淳重建,改为全真观。明万历易为寿佛庵。清顺治八年,临济法派浑融和尚驻锡,殚精竭力、募化四方,耗时三十三年,在寿佛庵基础上恢复栖霞寺,并使之成为西南佛教一大名刹。抗战期间,兵火蹂蹴,主殿废为丘墟。新寺重建承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鼎立襄助,遵从仪轨,遍访名寺,悉心筹划,于二零零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落成。

重新修复的栖霞寺基址在七星景区普陀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15平方米,主体建筑采用造型典雅,斗拱宏大,出檐深远的盛唐风格。设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中轴北翼借用江南园林造园手法。曲廊,小径与白莲池,素食斋、佛艺斋、方丈院、听月亭有机相连。寺前广场塑临济法派栖霞第一代开山祖师浑融大和尚像,彰显佛教“庄严国土,立乐有情”的精神。主殿内设唐代“温柔敦厚”、“丰肌秀骨”的佛、菩萨以及神态各异的十六尊者群雕,更有取材敦煌《西方极乐净土变》巨型浮雕,素洁净艳,丰腴晶莹的汉白玉观音,唐代武士型四大天王像,这一切构成栖霞寺独具一格的佛教文化。

逢佛历节日,栖霞寺主持释大岳法师均会主持法会,为进香客人释禅解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宝胜古寺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宝胜古寺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胜古寺位于大沙镇安平安一村。宝胜古寺(前身化师台)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旧寺于元贞元年(1295)落成,至今也有700多年历史,现寺重修于清中晚期,是四会市内幸存的两大著名古建筑之一。

因寺内现存的碑刻从元代至清代,流传有序,对研究四会的宗教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该寺木雕、石雕、灰雕图案优美,工艺精湛,是清中晚期宗教建筑的代表,该寺保留梁公佛真身,一直以来祭祀不断,作为宗教场所存在,有着重要的宗教教育意义。

宝胜古寺与柑榄宝林古寺并列一起,为四会市现存的两大寺宇古建筑而称著于世。

安平村:安平村位于321国道、三茂铁路大沙路段边,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59人。村中的宝圣古寺,远近闻名,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信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别峰古寺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别峰古寺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别峰古寺目前是潮州地区香火比较旺的一个寺庙,因古寺位于韩江边大山坳中,其自然风光秀丽,是郊区难得的一片静土,除了上香求平安外,也是一个不错的自然游览景点,周边的山峰都可以攀登,山上风光秀美。

别峰古寺位于意溪镇橡埔村别峰山,面临韩江,南揽凤城秀色,群山环抱。别峰山原称凤栖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凤栖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韩江记》载“凤栖山即别峰山也,距城东北十里,山峰秀色而为附郭名胜,文人学士多览游焉”,山有“凤栖楼”,寺内有仇昌祚书“过桥便觉市尘少,到寺方知增日长”的诗联;宋代潮州进土知梅州事陈希及题壁诗:“千载传闻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风微。欲知古寺兽栖凤,殿楼今无燕双飞。”可见“古寺”由来已久。

别峰古寺分前、中、后三进,前座为门楼亭,中座“国道宝殿”供奉南海观音,后座“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殿匾传为邑人进士吴殿邦所书。中座殿内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宪大夫署惠潮嘉道、潮州知府周硕勋所题“为最上乘”之匾额。“乘”在佛教认为是通往西天极乐世界的车船,“别峰”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通往理想佛国的最好的船只。故潮州俗语有“别峰阿娘,望着住显”,意思是只要从别峰山上望得到的地方,观音娘娘便能保佑。

奉游别峰古寺,必经九峰十八转的禅寺道,沿途建筑有“济度牌坊”、“观云亭”、“观音亭”、“慈悲亭”、“天湖亭”、“别峰亭”、“蝉露亭”可供游人香客纳凉小憩。古寺四周绿荫丛中曲径连亭台、放生池、花圃组成大园林。

清末民初爱国诗人丘逢甲登临别峰古寺所咏:“好静寻山去,山中笑佛忙”。别峰古寺,诚不愧为一方名胜古刹。

别峰古寺在潮州众多古寺中可算比较有名的古寺,目前潮州大多数市民每年都会至少上山进香两次,连附近汕头、揭阳等市

都有人专程前来上香,可见古寺的知名度。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免费

地址:潮安县归意公路别峰山

路线导航:意溪-凤凰,出意溪镇后左转,堤上第二个公路交叉口右转,沿着山路直上即到。

橡埔村:橡埔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东台龙王古寺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东台龙王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世纪30年代初,周边地区渔民为了祈求平安出海捕捞自发修建,在出海前渔民们都要到此拜奉龙王菩萨。渐渐发展成当地民俗,龙王菩萨也成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护法神。建成后常年香烟缭绕,朝拜者络绎不绝。后几经摧残和修复,于2006年再现辉煌,以古朴、典雅、别致、雄伟为基调,既体现历史面貌,又显示现代风格。建成的寺宇殿堂楼阁,盘桓交错。殿内新塑的佛像法像庄严,栩栩如生,十分壮观。古寺拥有亚州木雕卧佛之最——38米的海边卧佛。

信息来源: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绵阳回龙古寺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绵阳回龙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回龙寺具有光辉壮丽的文明历史,原名回龙观,始建于明代。据《四川绵州志》记载,回龙观治西三十里,云南临安府巡抚胡汝翼创建。当时时代-、盗贼多,当地官府无力破案,为了确保平安,明代皇帝亲自派胡巡抚来此破案,便发誓破案后,兴修回龙观,回报民众和朝廷。仅半个月破了大小要案,确保一方平安,兴修了回龙观。回龙,乃是天光地气生。就此地形,像九龙回首,而得此名回龙,故名回龙观。

事过一年,观内又有僧人长住,多达二千余人。外来僧人30余人。弘扬佛法,又将回龙观改名回龙寺。清代初期,寺院建设大发展。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殿、玉皇殿、文殊殿、地藏殿、十殿等。诸佛神像庄严雄伟,殿堂左右有四合院和六十余间生活用房,红墙灰筒瓦构建华丽美观。三们内两侧有钟鼓,二楼庙前有一座戏台,欢庆丰收喜悦。庙后有一座八角形壮丽宝塔,象征着佛光普照,天下太平。整个寺院错落有致,建筑华丽雄伟、壮观。

回龙寺是革命的摇篮,也是撒播抗日种子的发源地。抗日战争期间,红军曾经在寺院住过七日,向川西北人民宣传革命道理,传播抗日救国的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河西汉古寺遗址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清河西汉古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目的地介绍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又称朱房村古城遗址。位于清河镇西2里多的朱房村西,是汉代军事城镇遗址。面积约l平方公里。

这里有一高台地,西面和南面各保存着一段土围墙,最高处约5米,南壁残存长150米,西壁残存长115米,用板筑成,板著孔仍存。出土的铁农具有:锄、铲、斧、楼犁等;铁兵器有:剑、戟、刀等,以及一个铜剑头;钱币有:“半两”、“三铢”、“五铢”、“货布”、“货泉”,以及铸钱用的钱范。两枚铜印,一枚是子母印,子印已失,母印刻有“刘允印信”4字;一枚是普通龟钮印,上刻“王尚私印”4字。

1955年和1958年又先后试掘两次,在城墙夯土内发现有红陶瓮、粗把豆和同足等,属战国时代的典型器物。城内地层分为两个主要层次,上层为唐、辽遗物,下层为两汉遗物。古城西北角外,是汉代墓葬区,其中有一个大型汉代跨室墓,分前、中、后、左、右五室,曾被盗过,残存的殉葬品有陶器和漆器多种,均系专用培葬的冥器。

位置:位于清河镇西2里多的朱房村西

城的东北角有十几座古井,井圈用陶土烧成,外壁印有绳纹,内壁为卷云纹,一节节镶接埋藏在地内,井底有高领罐、五铢钱等。与白云观、陶然亭等汉代古井井圈相同。城内散有大量汉代筒瓦、板瓦和瓦当,瓦当上有卷云纹、字纹和“千秋万岁”的篆体字,地下埋有整行的墙基和房基。

北京海淀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剑潭古寺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剑潭古寺位于台北市中山区北安路,为主祀观音的佛教庙宇。该庙宇始建于台湾郑氏王朝,原本位于剑潭山附近,但因为日治时期兴建台湾神社及敕使街道等原因,于1937年迁移整建至现址。另外,该庙宇的组织型态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则是每年农历之二月十九。

剑潭古寺是台北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寺庙本身曾经有过多次整修,因此在庙身某些部份可以瞧见新修的痕迹和斑驳的石雕成对比。寺旁有一埤林园,园内保留着剑潭古寺旧有的庙柱及石碑,柱上残留的痕迹仿佛诉说着古寺古往今来的沧桑历史。由于寺庙曾在日据时代受迫搬迁到此,地理位置偏僻,所以不像以往那样香火鼎盛,但却因此多了一份清幽寡境的味道。

Jiantan Old Temple

必去理由:台北地区最古老的庙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天山古寺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揭阳市天山古寺,位于榕城区仙桥办事处屯埔村境内大湖岩。山明水净,钟灵毓秀,2009年申请列入揭阳市“紫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范围,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境内屈指可数的融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之一。

天山古寺故址“天山古庙”,创建于明朝末年,距今约300多年,原系屯埔村善信利用天然岩洞供奉神祇的小庙。岩洞自成一厅二室,其上天然巨石称“-献寿”。古庙一侧的“观音阁”亦是一处天然岩洞,因洞上巨石名曰“彩凤下山”,洞中凉风阵阵,遂有“玉凤凉风”之美称。观音阁供奉着观音娘娘,香火绵延至今,旺及潮阳、普宁、揭西等县市。20世纪90年代,由善信集资于天山古庙左前方创建一座四合院式小山寺,名曰“天山古寺”,自此,也有人习惯把大湖岩称为“天山古寺”。

天山古寺四周奇石众多,如已被发现命名的就有“天山石佛”、“文广试剑”、“天山古楼”、“双佛洞观”、“神龟礼佛”、“鸭母寻珠”等,这些奇石景观以及优美的传说使她显得古老而神秘;而王兰若、邱陶峰、刘昌潮、吴齐等当代名人的题刻更为她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人文色彩。

天山古寺中有60多尊白玉佛像,均来自缅甸。万里关山,异国请佛,再经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宝像各具威仪,端严中透着慈爱,观瞻极具亲切祥和之感,若走近端详敬畏之意油然心生。钟轩鼓阁中有巨钟重达3.5吨,大鼓直径165公分,堪称南国钟鼓之最。

天山古寺,寺前湖光相映,四周层峦叠翠,庙宇富丽庄严,晨钟暮鼓,梵呗清幽,令人心往神驰;“-献寿”、“玉凤凉风”、“天山石佛”、“文广试剑”、“天山古楼”、“双佛洞观”、“神龟礼佛”、“鸭母寻珠”等奇石景观及优美传说使她显得古老而神秘;而王兰若、邱陶峰、刘昌潮、吴齐等当代名人的题刻以及激夫、张素忠等近百位书画家赠送的书画佳作,更为她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人文色彩。

佛光万丈,因缘和合。南国天山寺正在为紫峰山这块风水宝地增光添彩,为揭阳人民带来无限福泽,为揭阳文化大市建设增添人文内涵。

屯埔村:屯埔社区位于揭阳市区西南部,与潮阳区金灶镇、普宁市广太镇接壤。省道S236线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8300人,1730户,耕地面积1680亩,山地面积2100亩。全村主要经济支柱是花木种养,品种有凤凰木、非洲茉莉、蓬架子、大叶榕、高山榕等园林花卉苗木,是广东省主要花木苗木生产基地,每年向周边省市输出花木苗木超出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