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化学溶液考点【通用三篇】

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那么要如何应对?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应对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3540

文章

3

篇1:化学考点之溶液稀释的表示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溶液稀释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3、关系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②溶质、溶剂、溶液量均以质量为单位表示,单位要统一

③溶质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或结晶析出的物质的质量

④某温度下,溶剂或溶液中加的溶质超过饱和状态时,所得溶液的最大浓度可以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求,

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100%=【已溶解的量/(溶剂质量+已溶解的溶质质量)】*100%

2、溶液的稀释和增浓问题:

(1)关于溶液的稀释计算:因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Ag×a%=Bg×b%其中B=A+m水

(2)溶液增浓的计算

①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Ag×a%+Bg=(Ag+Bg)×b%

②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

Ag×a%=(Ag-Bg)×b%

③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物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的质量为Bg,溶质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g×b%=(Ag+Bg)×c%

注意:

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换算:密度=质量/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化学考点之溶液与悬浊液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溶液悬浊液

1、定义: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注意:

(1)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

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的组成

①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②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③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

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

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

注意:

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的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是锌;

5.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

6.乳浊液

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牛奶和豆浆。

基本特征: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两种液体会出现分层现象。

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洁精。

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7.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

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硝酸铵(NH4NO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化学考点之溶解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溶解度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

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解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1)溶解度

量的关系: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

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表示方法: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运算公式:溶解度=溶质质量/100g

(2)质量分数

量的关系: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①与温度、压强无关

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表示方法: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运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