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常见句式类型(汇编20篇)

浏览

6495

文章

47

篇1: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互文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用典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用典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化用前人语句。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

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

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病句常见类型结构混乱之藕断丝连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结构混乱

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接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这句是把"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和"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接在一块儿,选用哪一句都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动宾搭配不当

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只要”改为“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不合逻辑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示例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示例3: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解析:“大约”和“左右”自相矛盾,删去其中一个。

2.范围不清

示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解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项科学专家和其他人才”。

示例2: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

解析:“救援物资”就包括“食品”。

3.主客颠倒

示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解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所以例句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示例2: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

解析:“人的健康对于睡眠”改为“睡眠对于人的健康”。

4.双重否定

示例: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解析:“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所以应该去掉“不要”。

5.两面对一面

示例: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解析:这里是前后不照应,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比拟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病句类型句式杂糅之练习试试看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病句类型

第一部分:单句中的病句类型举例:

句式杂糅。(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练习试试看

1、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2、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3、我们学校本着节约为原则,自己动手修理课桌椅。

4、他们这种崇高的精神,给我留下了以深刻的印象。

5、学习究竟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每个同学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6、我们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充满着信心百倍的希望。

7、在旧社会,剥削阶级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病句常见类型语序不当之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修饰语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这是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不能修饰“手”,应去掉“聪明”。)

②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打下”与“基础”搭配,但与“基础知识”不搭配,“坚实”可修饰“基础”,但不能修饰“知识”。改为:中学时代打下的基础,或是改为:中学时代掌握的知识)

③帝国主义统治者口口声声欺骗本国劳动人民。(这是状语与中心语不搭配的例子。应把“口口声声”去掉,或是改为“经常”。)

④对不起,这次我们对你照顾得太不周全了。(这是补语与中心语不搭配的例子。“周全”应改为“周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修改病句之常见的病句类型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总复习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

病句常见的类型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语赘余。其它病句还有关联词语误用、前后矛盾、句式杂糅、语句产生歧义等。

本复习应对《考试说明》,只重点复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其余的点到为止。

2.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1)辨析A.语感法B.紧缩法C.分解法D.聚焦法

(2)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常见病句辨析技巧

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病句辨析时,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下面试举几例略作说明。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例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③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

2、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例如: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②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③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

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哭诉”。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例如:

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②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此例中“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例如:

①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②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上述两例病因相同,都是两面与一面不搭配。

5、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②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之后。

③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顶尖人才的竞争。

此例递进层次颠倒,应将“科学技术”和“顶尖人才”调换位置。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例如:

①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此例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

②人类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

此例的并列宾语“发现和进展”中只有“进展”能和谓语“取得”搭配。

③引进新技术后,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此例的并列主语“质量和数量”中,只有“质量”一词能和动词“提高”搭配。

7、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例如:

①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句中的“都”是指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个数,故“都”与“平均”矛盾。句末的“90分以上”是约数,也与“平均”矛盾。

②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超过一倍,减少1倍就意味着把原数减完了。

8、语感审读法

辨析病句,可以借助语感。一般说,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出语病的地方。

①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不太熟悉的。

此例读起来很别扭,就是因为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了。

②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借助语感来审读,就发现此例误将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了,可将“无比的”调至“热情”之前。

9、主干分析法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检查它的附加成分,看修饰语和中心语有无毛病。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

②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此例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多重复句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重复句(复句的扩充):

1、一般复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表示一种关系。如果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以上的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两个以上的层次,这种结构上有多个层次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例如: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表示转折关系。)

班长张林不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还热情地帮助别人,因为他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因果复句,但前两个分句又是递进关系,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层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是二重复句。)

2、多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的,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句加复句: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后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例如: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2)复句加单句: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后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3)复句加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分句又扩展成复句。例如: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列锦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句型的种类与成份

全文共 3311 字

+ 加入清单

单句句型

1、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分类:

动词性谓语句:太阳‖出来了。他‖养了一大群鸡。茶桌‖擦得滑溜溜的。

形容词性谓语句:土地‖[很]肥沃。赵州桥‖[非常]雄伟。他‖[非常]健康。

名词性谓语句:今天‖国庆节。今天‖星期五。他性格‖温和。

主谓谓语句:这些事情‖我都知道。她‖身份特殊。(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2、非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词形成的、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分类:

动词性非主谓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要补出,甚至无法补出。出太阳了。上课了。禁止吸烟。站住!有人敲门。

形容词非主谓句:通常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形成。要在一定语境里才能成立。对!好!太棒了!

名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偏正短语形成。1949年。多么壮丽的山河啊!飞机!小杨!(呼唤、称呼)1949年春天。北京万寿寺。(在剧本里说明时间、地点)

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哦!(我想起来了。)呜--(火车的汽笛响了。)

非主谓句也可以划分成:

(1)无主句:只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四类:

下雪了。发水了。集合了!下课了!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立冬不砍菜,一定受霜害。

请勿吸烟!禁止吸烟。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进站上车!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祝你生日快乐!

是我拿走了那个东西。有人!大家注意!

(2)独词句: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组成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五类:

好大的雨!这种人!天哪!真好!

星期天上午9:30,办公室。第二年冬天。老鼠!鬼子!

(甲对乙一伸手)钥匙!(顾客对饭店服务小姐招招手)筷子!

喂!老王!老王!哎!来了!是!是!好!好!当然!怎么!为什么!

劳驾!谢谢!客气!辛苦了!

3、“把”字句:是主动句的一种。句中谓语一般都是及物动词,而且不能是单个的动词,应当是短语或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勇士们把敌人打退了。他把研究和演算数学当作一种休息。

4、“被”字句:是被动句,是主语接受动作的句子。被动句中的主语是受事者,由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如:敌人[被勇士们]打败了。有时句中只有介词“被”,没有主动者(“被”的宾语)。如:小静在睡梦中[被]推醒。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典型结构都是:主语+状语+动词+补语。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来代替“被”。

5、“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甲=乙。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中华书局是出版社。

6、“有”字句:是由动词“有”参与构成的动宾谓语句,表示“领有”、“具有”;“存在”;“发生”或“出现”;“列举”、“包括”;“达到”等状况。

(1)表示“领有”、“具有”:人都有两只手。这件事有重要的意义。

(2)表示“存在”:屋里有人。

在墙角,有一个大铁柜。(有时,句首处所名词的前边用了介词来表示强调“处所”的重要性,这时,处所名词的后边通常有停顿。)

“有情况!”他一边喊,一边往外边奔。(有前边的“时间、处所”名词可以省略,形成“有+名词”的格式,常用于感叹句中)

桌面上中餐西餐都有。(“存在实体”的名词也可以放在“有”的前边)

(3)表示“发生”或“出现”:他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4)表示“包括”:这当中的“有”在意义上大致相当于“包括”、“等于”、“是”等等。

人造纤维有粘胶纤维、铜氨纤维和醋酸纤维等。

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二十多人。

操场上的人,有跑的,有跳的,有打篮球的。

一年有十二个月。

(5)表示“达到”:刀的长度有一尺左右。

7、“所”字句:含有“所”字短语的句子。类型:

(1)“所”字短语充当定语。如:这是钟表匠(所需要)的工具。我(所看到)的黄河不是这样。

(2)“所”字短语充当主语,其后必带“的”。如:你所见到的,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秋风所掠走的,春风又送来了。

(3)“所”字短语充当宾语。如:这正是我所需要的。这种境界是画家们所追求的。

(4)“所”字短语充当介词宾语。如:困难比他们所想象的要多得多。你照他所说的去做。

8、双宾句:谓语动词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其中离动词近的近宾语为间接宾语(通常表示对象),离谓语动词远的远宾语为直接宾语(通常表示人或事物),宾语间没有架构上的联系。例如:

他递给我一本小说。

既然你们那里人手不够,我再拔给你们两个人吧。

给小兔一点儿胡萝卜吧。

近宾语常常是代词,代词的前面一般不加修饰语,因此近宾语多是比较简短的。名词作近宾语时,前面也可以有定语。例如:

小宇带给孤儿院的孩子一堆玩具。

远宾语可以指事物,也可以指情况,因此有可能比较复杂。例如:

妈妈后来告诉我,您一直保持着乐观,不向权势折腰,几次申请要去农村落户。

特别注意:能构成双宾句的谓语动词是有限的。大致有四类:

(1)表示“给予”义的,如“送、交、给、派、卖、还、退、付、赔、输、分配、吐、吓”等;

(2)表示“取得”义的,如“买、拿、罚、收、骗、赚、偷、抢、扣、赢、求、托、欠”等;

(3)表示“叙说”义的,如“问、教、告诉、嘱咐、回答、报告、通知、打听、请教”等;

(4)表示“称呼”义的,如“叫、称、称呼”等。

9、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如:

老王正拉着帆布盖车。(表目的)他乘车回沈阳。(表方式)老杨吃了早饭起程。(表先后)

由于长期地过度劳累,李老师生病住院了。(表因果)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要抓住三点:①必须有两个动词连用共同陈述个主语;②两个动词短语在意义上有目的和方式、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且位置不能互换;③两个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10、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1)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例如:

老师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中间既做“鼓励”的宾语又做“努力学习”的主语的词“大家”,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用“”表示。

(2)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的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例如:大家选他当代表。他有个妹妹在美国工作。

(3)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意上有一定联系。例如:

沈林叫他快去请医生。(“去请医生”是“叫他”的目的)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品格。(句中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兼语句,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连动句可以扩展,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扩展,兼语套接连动。例如:

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

医生禁止病人骑电动车上班。

11、存现句:表示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的特点有三:

(1)主语常是表处所或时间的词。例如: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床上躺着一个人。

(2)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例如: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表示出现)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出现)

(3)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例如:

桌子上放着一本书。--一本书在桌子上放着。床上躺着一个人。--一个人在床上躺着。

12、倒装句:句子的各个成分处于通常位置上的是常式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倒装句也叫变式句。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常见的有主语和谓语倒置,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倒置。

13、省略句: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去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如果离开了这样的语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才行,而且只有一种添补可能。这多因对话、上下文、避重复、表祈使而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病句常见类型语序不当之名词修饰语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语序不当

名词修饰语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改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改为:发挥着他们蕴藏着的无穷的力量)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改为:里面陈列着过去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东西)

下面是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上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改为:想起今天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改为:在领导和群众中引起了广泛地讨论)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①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②工作者的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工作者的多数”应为“多数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十则》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公输》

2、为与此同类《公输》

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4、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1、斯是陋室《陋室铭》

2、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来源:学科网ZXXK]

1、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2、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复句分析法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1、首先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前后分句的关系;然后对第一层次的两个分句作分析,如果是复句,再弄清它的两个分句的关系。

2、要正确判断复句的类型,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类复句特定的关联词,根据关联词作出正确判断。下面是几个容易搞错的关联词,要记牢。

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

不管……都……表条件;尽管……也……表转折;

即使……也……表假设;既然……就……表因果;

无论……都……表条件;宁可……也……表转折;

既……又……表并列;要么……要么……表选择;

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

3、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判断其关系时,一要看内容关系,二要试套关联词语。如“风大,雨急”,试套“又……又……”,成“风又大,雨又急”,可判为并列关系。

4、有的复句中的主语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添上主语,通常为复句。例如,“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后分句省了“这种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病句常见类型语序不当之关联词语的位置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语序不当

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因为前后句的主语不一致)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因为前后句的主语是一致的,否则,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病句常见类型结构混乱之举棋不定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结构混乱

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造成了混乱。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改为: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的人们。或是:改为: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改为:“在这慷慨悲歌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或是"这慷慨悲歌的壮举其实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病句知识点:中学语文学习中常见的语病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一、动词类赘余

白白虚度(“虚”含“白白”意,“白白”赘余)

被应邀(“应邀”含“被”意,“被”赘余)

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含“被人笑”意,“被人”赘余)

到此光临(“光临”含“到”意,“到此”赘余)

非常嗜好(“嗜好”含“非常”意,“非常”赘余)

非常酷爱(“酷爱”含“非常”意,“非常”赘余)

共同协商(“协商”含“共同”意,“共同”赘余)

过度酗酒(“酗酒”含“过度”意,“过度”赘余)

过分溺爱(“溺爱”含“过分”意,“过分”赘余)

过分苛求(“苛求”含“过分”意,“过分”赘余)

过高奢望(“奢望”含“过高”意,“过高”赘余)

凯旋归来(“凯旋”含“归来”意,“归来”赘余)

可以堪称(“堪称”含“可以”意,“可以”赘余)

来家造访(“造访”含“来”意。“来家”赘余)

免费赠送(“赠送”含“免费”意,“免费”赘余)

十分罕见(“罕见”含“十分”意,“十分”赘余)

随便苟同(“苟同”含“随便”意,“随便”赘余)

随意漫谈(“漫谈”含“随意”意,“随意”赘余)

快要垂危(“垂危”含“快要”意,“快要”赘余)

突然顿悟(“顿悟”含“突然”意,“突然”赘余)

一致公认(“公认”含“一致”意,“一致”赘余)

值得可敬(“可敬”含“值得”意,“值得”赘余)

二、形容词类赘余

炎热、雪白、笔直、通红、稀烂、飞快、精光、崭新、冰凉、死沉、烂熟、巨大、繁多、酷热、众多、广大等本身带比喻性成分或表程度成分的形容词的前面如果有表修饰的程度副词,那个程度副词是赘余成分。如:“十分炎热”(“十分”赘余),“非常雪白”(“非常”赘余)。

三、名词类赘余

多年的夙愿(“夙愿”有“多年”意,“多年”赘余)

多虑的想法(“虑”有“想”意,改“虑”为“余”)

漫山遍野到处(“漫山遍野”即“到处”,两者留一)

目的是为了(“目的”即“为了”,两者留一)

目前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含“目前”意:“目前”赘余)

无用废话(废品、废物……)(“废话、废品、废物……”含“无用”意,“无用”赘余)

人民生灵涂炭(“生灵”含“人民”意,“人民”赘余)

原因是因为(“原因”即“因为”,两者留一)

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含“意见”意,“意见”赘余)

四、代词类赘余

我的寒舍(舍弟、*内、家严、拙作……)(“寒舍、舍弟、*内、家严、拙作”均含“我的”意,“我的”赘余)

您的令爱(令尊、贵公子……)(“令爱、令尊、贵公子”均含“您的”意,“您的”赘余)

诉诸于武力(公诸于众、见诸于报刊、付诸于流水……)(“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与后面“于”重复,可删“于”或改“诸”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复句的特点和构成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复句的分句间有短暂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一)复句的特点

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主谓关系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句子多长,中间多少逗号,仍是单句,而不能成为复句。例如: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出生在科学家的家庭里,长大了才容易当上科学家。

2、复句里的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比较下边两个句子:

(老杨走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是一个单句,只有一套主谓关系:“老杨走了的消息”是句子的主语,“马上传遍了全村”是句子的谓语。)

老杨‖走了,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是一个复句,有两套主谓关系;两个分句之间互不为句子成分,它们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3、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串全句的语调。各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例如: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这个复句包含多个分句,而且不止一个层次,在显示两重并列关系的分句间用了分号,每一重的各个分句间用逗号。)

4、复句中的分句意思上是有联系的,分句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例如:

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培养我们下一代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应该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这个复句中的两个分句是按照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组合在一起的。)

复句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借助语序直接组合成的。例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借助虚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例如: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复句中常用的虚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连词,一类是一部分副词。这些虚词在复句中都是起关联作用的,因此把它们统称为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的关联词语既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配对使用,前后呼应;有的关联词语一般要配对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表示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