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记叙文作文写法讲解(经典20篇)

方方正正中国字,一笔一画写天下。如何写木。

    浏览

    4682

    文章

    1000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调节情绪的方法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情绪的含义及特点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情绪的特点:

    人教版: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陕教版:多样性;多变性;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少年的情绪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排解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

    教版:

    ①注意转移法;

    ②合理发泄法;

    ③理智控制法。

    教科版:

    ①认知调节;

    ②理智控制;

    ③合理宣泄;

    ④心理放松;

    ⑤行为调节;

    ⑥理性升华:

    通俗点说,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或结果也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

    陕教版:

    ①注意转移法:

    回避法——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

    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改变环境等。

    转视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同事事物,发现其积极意义。

    ②合理发泄法:(宣泄法)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向他人倾诉;

    进行剧烈的运动;

    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等。

    ③理智控制法:

    自嘲法——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心理换位法——与对方交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升华法——把情绪引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

    情绪的作用

    教版:

    ①积极作用: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

    ②消极作用: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鲁人版:

    不同的情绪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可能超常发挥。

    ②情绪消极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下降,也就谈不上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不同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同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体的各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增强免疫力。

    ②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会使人生理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2、扩大:苏德战场的开始。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第二日,美国对日宣战。(影响: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2)时间:1942年1月1日;地点:华盛顿。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3)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宣言内容: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作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作用。

    (5)启示:说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面临人类共同的问题时可以"求同存异"联合起来。

    5、雅尔塔会议:

    (1)原因: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的雅尔塔。

    (2)参与首脑(三巨头):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

    (3)内容: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决定成立联合国;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说明(启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困难时可以进行合作。

    (5)会议影响:①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②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6、重大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最终苏军取胜,德军损失惨重,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根据德黑兰会议的决定,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7、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1)时间:1945年5月8日。(2)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8、日本投降:

    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⑵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2日;(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⑶日本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1945年9月9日(意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⑷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10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气候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多变。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温带气候: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交通运输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⑸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原因:

    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P91中的图4.6)

    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初中学习的方法

    全文共 477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关于初中学习的方法

    关于初中学习的方法1

    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虽然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非智力因素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学习的习惯、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可以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把握重点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不仅可以保证作业的美观整洁,提高作业的质量,还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反之,不良的习惯也会成为学习进步的绊脚石,不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脑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做事丢三拉四。 [page]

    1、 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也许有的家长和学生会想,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谁不会呀。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呢。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很多家长感到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无从了解和把握,其实,每天查看一下他们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2、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 几个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处理好的关系

    玩与学的关系,主与次的关系,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

    这里,家长必须帮助指导孩子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闲暇时间安排得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有娱乐和活动的时间;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课余活动放任自流,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孩子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其实,初中的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首先要学好每一门功课,初中学习过了关,高中阶段就可能比较顺利;即便是通常被认为是“副课”的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实际上都是将来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兴趣必须以打好基础为前提。

    (2) 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规律的心理学家艾客浩斯发现,学习刚结束,遗忘就相伴开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复习的时间较长,如果第二天复习了,第三天就遗忘少了,需要复习的时间也较短;如果第三天复习了,第四天遗忘得就更少了……。总之,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及时复习。初中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学习。“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以学习外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一小时,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利用分散学习的道理,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采用“卡片”复习的方法。例如复习英语单词,把卡片分为左右两边(或正反两面),分别写上中文词义和英语单词,然后自制七个袋子(或信封),每袋内放置一周中某一天应复习的卡片,复习时,用手遮住一面,回忆另一面的内容。当天复习以后,就放入隔天的袋里,以此往复有规律地交替复习,效果十分明显。其他如数学公式等各种知识均可用卡片来进行复习。

    过度学习。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高龄时,仍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别人问他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他回答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保持在50%-100%范围内。举例子说,背诵一首唐诗,如果用十遍刚好能基本背出,那么最好能再读3-6遍,这样就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了。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

    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学好各门功课

    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规律。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文科类语、史等重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学好各门功课。

    关于初中学习的方法2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 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物理、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使得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而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却与高中学习呈明显相关。

    (2)初二年级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点”。一般来说,经过预初、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尤其到了初二年级,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相继开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时学习开始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

    (3)学习成绩与付出的工夫所呈现的差异。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习往往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却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对待学习是否轻松的状态,是判断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依据。

    3、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

    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也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校里,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老师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的学习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自制能力,所以,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旦离开教师和家长,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无法自觉的安排学习。

    相对来说,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是,在这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把学业抛至脑后,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读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比较脆弱,还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就能保持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学习状态。总体看来,初中生还处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家长要注意经常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使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北极洋流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

    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m,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1100万k㎡,夏季覆盖53%,约有750~800万k㎡。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总结: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铅直流动。由于海岸和海底的阻挡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处的表现,和在开阔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虚词“而”用法讲解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7、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们周围的生物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一、背景和意义分析

    本章包括《我们周围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三节内容。《我们周围的生物》介绍了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的生命现象。

    本节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十分显著。它不仅介绍了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与人类有何关系,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等,还突出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它将对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学、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和疏导: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技能掌握和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3.智能提高和训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4.情意修炼和开导:以游戏的形式,以师生课下搜集的生物图片为介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的丰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5.观念确认和引导:确认生物的特征,了解生命的多种形式。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准备:仿教科书图1—l制一大轮盘,另备各类群中2~5种常见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实际上组成它的物体不外是两大类(稍顿,引起学生思考):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如(停,引导学生回答)太阳、空气、山石、河水……另一类是有生命的,如……(学生说出的大多是动物、植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微小的……(生答:细菌、病毒……)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1ivingthings)

    生物世界绚丽多彩、奥妙无穷,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植物约有30多万种,动物更多,约有150多万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面咱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生物最多:各小组上台介绍他们所准备的资料,约5min后,取出备好的“生物主要类群图”,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生物名称,并尽量多地写出其同类生物名称。结合课本第4页文字认识生物类群。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将下列各种生物进行归类。

    那怎么才叫有生命呀?生命有什么现象?

    小组讨论并记下生命的特征。(师分组指导)5min后,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高见。

    A组:生物能生长!

    师问全班:同意吗?齐答同意

    师引导深入:举个例子(略)。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地从外界——(学生抢答:获取食物),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故作疑问)咦!植物怎吃食?(生纷纷回答:吸收水、进行光合作用)太棒了!

    师板书:新陈代谢。

    生命还有什么特征?

    B组补充道:生物能亡生后代!

    师用眼神向全班探询。生答:是!

    植物会开花结果,把种子散到各地,所以“天涯处处有芳草”,动物也各有其生儿育女的方式,而且(稍顿,语气加重)总是猫生猫、狗生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生物在产生后代时把性状也传给了后代,这叫遗传。(稍停)可后代和亲代一模一样吗?(生答:不)后代之间完全—样吗?(生答:也不!)看教科书中图1—2,你能发现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说:两个西瓜。

    引导观察:大小?大小不同。

    花纹?也不完全一样。

    还长在同一条蔓上,这种不同的差异,叫变异。总之,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C组继续说:生物能自己运动!(学生表示赞同)

    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彩蝶飞舞、骏马奔驰,可这都是动物,植物会不会运动?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议论纷纷。几秒钟后一同学声音响亮而坚定地说:能!我示意其说下去:含羞草的叶子一碰就闭合,这也算动!有些同学立即反对,有些支持,争论起来……,我做和事佬: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刺激作出反应,行吗?

    (思考片刻后同学们一致认同)师板书。

    看图1—3中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转动,这是对什么刺激反应?生答:光。目光转向窗外:看外面那棵大树,观察树叶大都朝向——南;再观察南北两侧的树枝?——南边繁茂,这也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睡莲美丽的花瓣日出而开、日落而睡!做个有心人吧!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的。

    再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图1—1),图中是纺锤树。有的学生说像花瓶,有的说像萝卜树,师大声地说:这是一棵树!(生惊讶!)叫瓶子树,又叫萝卜树,还叫纺锤树,旁边还站着一个人!它怎么长这样呀?(生很好奇)

    师道:它长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叶繁茂,树干中贮存大量水分。进入旱季落叶,胖胖的肚子里贮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顺利度过旱季。(稍停)这是说: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板)

    另外,生物体都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以后还会详细学习。

    好了,看课本第5页总结一下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

    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分析,下面二则资料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生命现象?(资料附后)

    注:学生回答的顺序可能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可能的情况下可进行生物和非生物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热带气旋结构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特点和热带气旋中心的暖心结构有关,所以热带气旋需要垂直风切变微弱的环境维持暖心结构,才能延续辐散。

    ▲地面低压

    热带气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或海面部分是一个低压区。地球海平面上所录得最低的气压(870hPa)是在有纪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ip)中心所录得的

    ▲暖心热带气旋的暖湿空气环绕著中心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

    释放大量潜热,热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热带气旋内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气温都比气旋外为高。

    ▲中心密集云层区

    围绕热带气旋中心旋转的密集云层区,通常是由雷暴产生的卷云。

    ▲台风眼

    强烈的热带气旋的环流中心是下沉气流,将形成一个风眼。眼内的天气通常都是平静无风,无云,甚至时有阳光(但海面仍可能波涛汹涌)。风眼通常都是呈圆形,直径由2公里至370公里不等。较弱的热带气旋的风眼可能被中心密集云层区遮蔽,甚至没有风眼结构。

    ▲风眼墙(或称眼壁)

    台风中,包围风眼的是圆桶状的风眼墙,风眼墙内对流非常强烈,其云层的高度在热带气旋内通常是最高的,降水的强度和风力的强度在热带气旋内也是最大的。强烈的热带气旋有眼壁置换周期,产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内壁。其成因为热带气旋眼壁外围的螺旋雨带重组,然后渐渐向内移动,窃取了眼壁的湿气与能量。在这阶段,热带气旋进入了一个减弱的过程。在外围新的眼壁完全取代旧眼壁,如果环境许可,热带气旋会重新增强。透过多频微波扫描和雷达可以清楚观测到眼墙更新周期中的热带气旋出现双重眼壁;如果热带气旋眼壁置换的过程较为明显,更可从可见光和红外线卫星云图上观测到。

    ▲螺旋雨带

    螺旋雨带是绕著热带气旋中心运动的强对流云和雷暴带。在北半球,螺旋雨带呈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运动。螺旋雨带,会带来狂风暴雨,而在两条雨带之间则会较为平静。在接近陆地的热带气旋,螺旋雨带中有时会形成龙卷风。拥有多条螺旋雨带的热带气旋一般较强及发展成熟;但也有一些“轮状飓风”的主要特征是没有螺旋雨带。

    总结:因为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热带气旋的高空呈反气旋式外散环流。地面或海面的风强力向内旋转,随著高度上升减弱,最终改变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与食物链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4、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5、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下游凌汛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

    黄河下游凌汛

    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立方米。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公里左右,最短40公里,最长703公里。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连续取得了49年凌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

    总结: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生活需要物质能量

    一、细胞中的物质

    从方糖溶解在水中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6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做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例: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核B、液泡C、叶绿休D、线粒体

    2.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是因为细胞死亡后细胞内的物质进到水里;但把菠菜浸在冷水里却做不出菜汤,是因为活细胞中的哪一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在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且释放出氧气的结构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细胞膜。

    4.从根本上说,细胞内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来自于:()

    A.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所吸收的光能;B.植物细胞来自光能,动物细胞来自食物;

    C.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由化学能转化而来的能量。

    5.细胞内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下列结构与功能连接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叶绿体—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细胞核—保护细胞内部。

    6.关于能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B.所有的生物都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线粒体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核B、液泡C、叶绿休D、线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其影响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产提高,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一个地方的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当地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也不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资源短缺,粮食不足,环境恶化等。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人类要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人口增长问题

    1.人口分布,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2.年龄结构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今后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全从世界来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龄中值从1950年的22.9岁提高到1985年的23.3。预计到2050年,年龄中值将超过30岁。

    3.健康状况世界人口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所有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约下降了1/3。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健康为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

    4.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断提高。但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5的成年人不能读和写,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妇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

    5.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工业革命以来,达到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800年全世界只有伦敦一座,1850年有3座,1950年增加到115座,1980年达则到234座。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人口问题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人口就是“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世界人口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全体居民;中国人口就是中国的全体居民;某一地区的人口则是该地区的全体居民。从古至今,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基本要素。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57亿。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以及结构不尽合理等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认识。人口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

    全文共 1588 字

    + 加入清单

    目标:

    1、了解记叙文阅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辨别表现手法及赏析其作用的方法

    一、什么是表现手法吗?它有哪几种类型?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抑扬、悬念等。

    二、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的种类及概念

    一、伏笔

    (一)概念“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二)特点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三)作用

    1、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2、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二、铺垫

    (一)概念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作用

    1、对行将来临的事物进行衬托。

    2、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三、对比

    (一)概念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二)对比的类型

    1、环境的对比

    2、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3、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三)作用

    1、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现主旨;

    2、表现作者好恶褒贬;

    3、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四、衬托

    (一)概念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二)分类

    1、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2、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三)作用

    1、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

    2、表意委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五、象征

    (一)概念用某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概念、理性、情感或社会意义,就叫做象征。

    (二)作用

    1、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2、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六、抑扬

    (一)概念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的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欣起波澜。

    (二)形式抑扬通常是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以达到使人信服、突出要点的目的。以抑显扬,扬得更高;以扬垫抑,抑得更深。有抑有扬就有跌宕、曲折,使艺术作品摇曳多姿,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抑扬一般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未扬先抑、扬中有抑、扬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

    (三)作用

    1、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

    2、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七、悬念

    (一)概念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俗称“卖关子”,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留待后文解答。

    (二)作用

    1、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脉系统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动脉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动力系统。动脉始于心室,由大到小,逐级分支,如树枝状遍布全身,将血液输送至毛细血管。

    动脉血压较高,血流较快,因而管壁较厚,富有弹性和收缩性等特点。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弹性动脉、肌性动脉和小动脉。

    弹性动脉是体内最大的动脉,包括主动脉、头臂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等,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但平滑肌成分较少。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首先进入弹性动脉,较高的血压使血管被动扩大其容量,暂时贮存一部分血液,以缓冲压力过度升高。心室收缩驱动血液的一部分能量以势能的形式贮存在弹性动脉管壁中,这种动、势能转换沿动脉壁依次传递至肢体的动脉压力,就是临床上通常测得的收缩压;当心室舒张时,被动扩张的血管发生弹性回缩,将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推进,此压力传至肢体的动脉,即是临床上测得的舒张压,从而使间断的射血变为连续性血流。

    肌性动脉为弹性动脉的续行段及其分支,管壁内弹性纤维有所减少而平滑肌增多。在神经的调节下,平滑肌收缩,可缩小管径。体内大多数动脉属于此型,如腋动脉、桡动脉等。这些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全身各处,动脉的分支愈细,管壁内的弹力纤维愈少,平滑肌相对愈多。

    小动脉是指直径小于0.1mm的动脉支,管壁的弹力和胶原纤维成分减少,而环形平滑肌显著增多。平滑肌紧张性的大小受神经性和化学性两种调节机制的控制,当血管平滑肌收缩时,其管径缩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故常称这段血管为阻力血管。动脉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小动脉平滑肌张力的程度,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则产生高血压。

    对微循环部分来讲,这段阻力血管的口径变化又起到控制进入微循环血流量的闸门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高原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利用这一低压缺氧环境,可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素质,故其成为体育界耐力训练的“宝地”。

    1968年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高原城市墨西哥城举行,来自非洲高原的运动员,囊括了中长跑和马拉松的5项冠军及5项亚军、2项第三名的好成绩。

    另外高原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高原区水的沸点低于100℃,如用普通饭锅煮饭,则会夹生。

    高差小是高原与山脉的不同之处,尽管其产生方式可以相同。不过,高原地区易受河流和冰川的侵蚀。

    古老的褶皱山系受到侵蚀之后,隆起成为高原,于是开始再一次经受侵蚀作用。例如︰比利时的亚耳丁、斯堪的那维亚的菲耶尔德(Fjeld)高原以及阿帕拉契山系内的阿利根尼-坎伯兰高原。在其他地方,切割作用更加彻底,所以原始的高原表面几乎没有什么残馀。这种原始表面是从一致的峰高推断出来的,所以,对于是否有这样的侵蚀面存在,已经在地貌学者当中引起了争论。苏格兰高地就是这样一个地区,那里已假定有原始侵蚀面,但个别几个平面是否存在常有争论。除了对选定侵蚀面提出问题以外,隆起的地区还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翘曲作用,因而我们无法肯定是先前的一个海拔低的平原隆起的结果。

    在干旱和干旱地区,切割作用常导至形成平板状地体,尤其是如有坚固的盖顶岩石存在的话。这就是美国西南部典型的边疆景色,那里的原始地面已被侵蚀成为台地和地垛(较小的平顶山)。由于地势高,高原常造成其独有的局部气候。

    总结:在盆地和山脉地形中,高度连同周围大山造成的遮雨效应一起发生作用,产生出乾旱和半乾旱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怎么重装win7系统 win7重装系统教程讲解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电脑是我们现在生活中必要的一种电子产品,有了电脑之后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了许多。不仅仅是生活,我们的工作学习也因为电脑的存在而大大提高了效率,所以说电脑可以说是我们改革开放引进的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其中支配着电脑使用的要素之一就是电脑系统,windows系统是最早出现的电脑系统。有人问小编win7系统要怎么重装,接下来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

    一、重装系统Win7前

    1、首先,重装系统之前需要将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备份或转移,根据自己情况,把一些较重要的文件移动到别的盘(只要不是C盘就行)。

    2、下载Onekey ghost(下载时要选择普通下载)和Win7系统镜像。注:下载后不要保存在C盘(桌面也是C盘内的一个文件夹,所以也不能保存在桌面)。

    3、然后就开始重装系统。

    二、开始重装系统win7

    1、下载Onekey ghost和Win7系统镜像。注:下载后不要保存在C盘(桌面也是C盘内的一个文件夹,所以也不能保存在桌面)。

    2、下面开始重装系统win7了,首先是要打开Onekey ghost。

    3、接下来,在Onekey ghost选择还原分区,在GHO WIM ISO映像路径中选择刚才下载的Win7系统镜像Windows7.GHO。

    4、在下方选择还原到C盘(注意:是点击下面的C盘一下,点击之后会变成蓝色的),然后点击确定。

    5、点击确定后,会出现提示框,询问是否重启,点击是。

    6、接下来系统就会重启,重启后就会出现下图那样的界面,什么都不需要做,耐心等待进度条走完即可。

    7、然后重装系统Win7就完成啦,接下来就会进入Windows系统,系统会自动进行安装,同样什么都不需要做,等待进入桌面后,重装系统完毕。

    三、重装系统win7 完成后

    1、重装系统Win7后需要激活系统,激活工具在桌面上,点击激活就行。

    2、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系统设置,如分辨率,桌面,防火墙,用户控制等等,到控制面板设置。

    3、根据自己使用习惯下载软件等等。

    4、到此为止,重装系统win7完成。

    四、重装系统win7时需要备份内容列举

    1.QQ等聊天工具的聊天记录。

    备份方法:打开QQ,点击底下的消息管理器,选择工具--导出全部消息记录(注意一定不要保存在C盘),重装后再导入即可。

    2.重要的办公文档和其他的一些资料。

    很多人经常把一些比较重要的文本文档等资料保存在桌面,其实桌面是C盘的里的一个文件夹,重装系统后就没了,所以有一些重要资料保存在C盘或桌面的,在重装系统的时候,要把其转移到其他的盘。

    3.浏览器的收藏夹等。

    一般浏览器都有云端备份功能,可以利用云端备份把其备份到服务器上,重装后再登陆取回,而且所有浏览器都可以将收藏夹导出(需要注意导出时不要保存在C盘),重装后再导入即可。

    4.某些视频或音乐工具缓存的视频或音乐。

    打开视频或音乐软件,在设置里面都可以找到缓存位置,把缓存在C盘的移到其他盘即可

    5.根据个人情况需要备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的营养方式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如果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的遗体而生活,叫腐生。例如: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腐生细菌在堆肥、沤肥中起重要作用。

    如果细菌是从活的动物、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则叫寄生。例如:结核杆菌寄生在人的肺中,使人患肺结核。

    现在我们打开书,把异养、腐生、寄生的概念划下来。

    讲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四、细菌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尽管细菌很小,但在自然界的作用却很大,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回想一下光合作用的公式: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植物自出现以来就进行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图中的箭头A。)植物被动物吃掉后,有机物又进入了动物体,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稳定,为什么?

    生活着的生物还在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图中的箭头B、C。)

    动物、植物死了,呼吸就停止了,但在自然界动、植物的遗体并没有积累起来,而是很快地被分解了,这就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的功劳。腐生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为

    编辑推荐:细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水资源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3—19《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最大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线索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目标:

    1.了解记叙文线索的概念、分类、作用、判断线索的方法;

    2.总结答题技巧。

    1、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记叙文的线索有哪些类型?

    ①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孔乙己》中的我。

    ③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④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一课》。

    ⑤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春》

    ⑦以一句话为线索。即文中反复出现同一句话,由这句话引出要写的内容。

    2、记叙文的线索有什么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如何掌握记叙文的线索呢?

    ①看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如《风筝》。

    ②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