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的化学式归纳精选20篇

想要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平时就要认真的去对待学习,作为文科生不仅仅是每天去背诵政史地各科,还需要在做题中掌握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的化学式归纳,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浏览

722

文章

1000

篇1: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秦统一背景: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的统一: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秦的灭亡:(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夏(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经过:建立张楚政权

(4)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6-202年,楚汉之争。

★(刘邦)建立(汉朝),都城(长安)。西汉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真菌特征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例1】下列关于真菌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菌丝B.都是多细胞的C.细胞内不含有叶绿素D.都是腐生生活解析:本题需要学会先归纳总结出真菌的共同特征,然后对选项进行筛选的学习方法。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是腐生或者寄生,由此可以排除B、D选项。菌丝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单细胞的真菌没有菌丝,因此再排除A选项。答案:C

【例2】蘑菇的主要繁殖方式是()。A.孢子生殖B.出芽生殖C.分裂生殖D.菌丝繁殖解析:本题考查了蘑菇的生殖方式。蘑菇的繁殖过程是:由蘑菇菌盖下面的菌褶表面产生许许多多的孢子,孢子散落下来,萌发形成菌丝,然后从菌丝上生出子实体。生物的生殖是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地下菌丝的延伸只是菌丝部分的生长,而不是产生新个体,所以解答时,不能望文生义,将答案错选为D。答案:A

练习1:霉菌在下列哪种环境中最容易出现?()。A.潮湿的沙土地B.潮湿的粮食C.干燥的衣物D.煮沸的牛肉汁

2.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无色、卵形的单细胞个体B.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C.能够用来酿酒和生产面包D.只能通过产生孢子繁殖新个体

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都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D.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1.夺权: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2.称帝:1804年,拿破仑称帝(资产阶级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3.内外政策:①文韬: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民法典》)(其

文韬的集中体现,本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称之为"火种")《商法典》和《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规范;②武略:发动对外战争,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4.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积极),后期的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消极),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5.结局:1815年,在滑铁卢会战中大败,拿破仑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上神秘的北纬30°线

全文共 246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北纬30°附近,有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入海。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也在北纬30°附近。沿地球北纬30°线环球,眼前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正是这些饱含着地球文明资讯的现象常让人处于极度兴奋的梦魇之中。

一、长江断流

公认6300千米、目前实为6211.3千米的中国长江,历史上记录了它两次突然枯竭的史实,令人费解不已。公元1342年,江苏省泰兴县(现在泰兴市)内,千万年从未断流的长江水一夜之间忽然枯竭见底,次日沿岸居民纷纷下江拾取遗物。突然江潮骤然而至,淹死了很多人。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许,这一奇怪现象在泰兴县再度出现。当时,天色苍黄,江水突然出现枯竭断流,江上的航轮搁浅,历经两个多小时,江水汹涌而下。

二、千古迷窟

在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连绵群山中,林木葱郁,环溪矗立的山间有36座(处)古石窟,洞中空间奇大,结构怪异,有的层层叠岩,洞中套洞;有的水波荡漾,迂回通幽;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洞中无壁画、无佛像、无文字。其中被命名为35号的石窟,洞深170米,面积1.2万平方米,仅掘出的十几万立方米石料,就足以铺就成一条由黄山市通往杭州市的公路。

三、鄱阳湖“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大多全部神秘失踪。唯一幸存的人脱下潜水服后,精神恐惧,接着就精神失常了。

抗战胜利后,美国著名的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人来到鄱阳湖,历经数月的打捞仍一无所获。除爱德华·波尔外,几名美国潜水员再度在这里失踪。过去了40年后,爱德华·波尔终于向世人首次披露了他在鄱阳湖底失魂落魄的经历。他说:“几天内,我和三个伙伴在水下几千米的水域内搜寻“神户丸”号,没有发现一点踪迹。这一庞然大物究竟在哪里?正当我们沿着湖底继续向西北方向寻去时,忽然不远处闪出一道耀眼的白光,飞快向我们射来。顿时平静的湖底出现了剧烈的震动,耳边呼啸如雷的巨响隆隆滚来,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将我们紧紧吸住,我头晕眼花,白光在湖底翻卷滚动,我的三个潜水伙伴随着白光的吸引逐流而去,我挣扎出了水面……”

四、三番五次骚扰的怪火

在江西鄱阳湖畔的波阳县(原为鄱阳县)莲湖乡朱家村,村民朱满善、朱松善家里无缘无故地不断发生火灾,火星红色,线型走状,每次起火都很奇怪,易燃的东西没烧着,难燃的物体偏偏着火,而且火势无论多大,每次浇上一点水即灭,1995年3月23日至4月6日,朱家已发生大大小小不明原因的火灾20多起。

五、“巴别”通天塔

地处幼发拉底河东岸的巴比伦城,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约100余千米。这里矗立着一座年岁久远的“巴别”塔,当地人称之为“埃特曼南基”,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但是,为什么要建造通天塔呢?它是奴隶制君主的陵墓,还是古代的天文观测之地?至今没有人能回答。

六、原始部落神殿遗址

在黎巴嫩巴尔别克村,有一个原始部落遗址,它的外围城墙是用三块巨石砌成,每块都超过1000吨,即100万公斤,其中仅一块石头,就可以建造三幢高5层、宽六米、深12米的楼房,且墙厚度达30厘米。这三块巨石在当时怎样运来的,至今无人知晓。

七、那不勒斯“死亡谷”

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勒尔湖附近,有两处“死亡谷”,只危及飞禽走兽,而对人的生命却没有威胁。每年在上述“死亡谷”丧命的各种动物多达3万多头(只),是世界上破坏生态平衡的最大“原凶”。

八、比萨斜塔千年不倒

坐落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市的比萨斜塔至今已有828年历史。此塔建至一半以上高度时就开始倾斜,斜度为1.2至1.5米,已饱经风霜800多年,有望创下“千年不倒”甚至“万年健在”的记录。

九、马耳他岛上的轨迹

面积为316平方千米的地中海中部岛国马耳他,有一条奇特的轨迹,凹槽深度达72厘米,一直延伸到地中海中深达42米的地方,说它是车轨吧,但它又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辙印,从古到今,产生过关于轨迹的20多种猜想,无一能成立。

十、加州“死亡谷”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与内华达州相毗邻的山中,也有一条长达225千米,宽度在6至26千米,面积达1400平方千米的“死亡谷”,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异常森严。1949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因迷失方向而误入此谷,几乎全军覆没。有几个人侥幸脱险爬出,之后不久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此后,也曾有多批探险人员前去揭谜,除大多数葬身此谷外,幸存者也未能揭开这个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地狱般的“死亡谷”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200多种鸟类、10多种蛇、7种蜥蜴、1500多种野驴等动物在那里悠然自得,逍遥自在。

十一、动植物一边倒的神秘地带

在北纬30度附近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柯斯小镇的郊外,有一个神秘地带,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所有的大树都向同一个方向大幅度倾斜,人也毫不例外,人进入此处无论如何也无法垂直站立,身子竟会不由自主地与树木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而不跌到,且还能稳步如飞,不费力地行走,即使从空中落下的物体,包括鸟类也都往一个方向倾斜,神秘地带出现的种种怪异现象,完全违反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十二、百慕大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在这里不明不白失事的飞机多达数十架,轮船100多艘。不仅如此,百慕大还出现过许多穿越时间隧道失踪,而又突然出现,且“使人年轻”的传闻。在全球,人们一提到百慕大,就会感到毛骨悚然,一个科学团体认为,此处可能有一个巨大的陨石。据研究,约1500年前,有一个巨大的陨石从太空飞来,掉入大西洋。这块大陨石犹如一个大黑洞,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连光线也能吸引进去,何况飞机、轮船。墨西哥半岛上的伯利兹也曾经飞落过一颗陨石,摧毁了地球上万物生灵,其尘埃在地球上空弥漫十年之久。百慕大离伯利兹不远,是否是受双重影响也不得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气候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多变。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温带气候: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我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1.一国两制:(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2)含义: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3)地位: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分别是紫荆花红旗、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前提:一个中国。(4)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4)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5)日益密切的交往: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往来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6)有利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西南区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西南区(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概率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概率初中数学的常考知识点,但考题难度不大。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事件的可能性,在探究交流中学习体验概率在生活中的乐趣和实用性,学会计算概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目标与要求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刚果盆地地质特点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原为内陆湖,因地盘上升和湖水外泄,形成典型的大盆地。是前寒武纪非洲古陆块的核心部分。

从盆地边缘向中央的岩层分布由老到新,依次为太古代基底杂岩、二叠-三叠纪砾岩、石灰岩和砂岩、侏罗纪卡罗系砂岩、洪积世和现代沉积。地形周高中低,除西南部有狭窄缺口外全被高原山地包围。内部为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下,平均海拔300~500米,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多湖泊,有大片沼泽。金沙萨北的马莱博湖海拔305米,为盆地最低处。平原上刚果河及其支流具有宽广的谷地,排水不畅,河水漫出河床而形成大片沼泽。

孤山和丘陵

平原外围有孤山和丘陵,高度为海拔500~600米,是平原和盆边高地的过渡带。盆地边缘为一系列高原。

北缘为中非高地,平均海拔700~800米,为刚果河、乍得湖、尼罗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东缘为米通巴山脉;东南缘是南非高原北端的加丹加高原,为刚果河和赞比西河的源地;西南缘隆达高原是安哥拉比耶高原的北延,为刚果河、开赛河和安哥拉北部诸河的分水岭;西缘为喀麦隆低高原、苏安凯山地、凯莱山地和瀑布高原等一系列高地。有刚果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单一完整的水系。

总结:盆地南北均为高原,东部为东非大裂谷,缺口在西部即刚果河下游和河口地段。刚果盆地包括了刚果河流域的大部,平均海拔400米,有大片沼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苔原气候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苔原气候区夏季短暂,在地表生长出苔藓和地衣等植物,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景观为苔原景观。

苔原气候是极地气候带的气候型之一。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全年气候寒冷,最热月气温在0~10℃之间,全年都是冬季。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大部分降水是雪,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相对温度大,蒸发量小,沿岸多雾。因为温度低,树木已经绝迹,只有苔藓、地衣类植物可以生长。

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与北极气团的支配。年平均温度低于0℃,最热月平均温度虽然高于0℃,但仍然低于0℃,这是它分别与永冻气候及冬寒常湿气候相区别的指标。这种气候条件下只能生长低等植物的苔原群落,故以它命名。夏季有时日最高气温可升至15--18℃,但每月都有霜冻。冬季漫长,白昼短,极端最低温度可达-40~-45℃。年降水量一般都不到350mm,主要为气旋性风暴。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濒临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其南部与冬寒常温气候相接。南半球因相应的纬度为大洋所围绕,除个别岛屿外,基本不存在苔原。但是在一些高原上也存在苔原气候。

总结: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濒临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其南部与冬寒常温气候相接。南半球因相应的纬度为大洋所围绕,除个别岛屿外,基本不存在苔原气候。

编辑推荐:苔原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的免疫功能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例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毒)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激素C.抗原D.抗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中有关抗原、抗体的区别。人体被SARS病毒感染后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将其消灭;治愈后患者(甲)的血清中在一定时间内含有相当数量的抗体。当SARS患者(乙)接受了治愈后患者(甲)的血清,该血清中抗体对患者(乙)体内的SARS起到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能够提高患者(乙)的治疗效果。

答案:D?

【例2】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抵抗病原体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D.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解析:抗体是一种能抵抗病原体(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它的产生是由于抗原物质的刺激,引起淋巴细胞活动产生的,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不能消灭多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呼吸系统疾病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东晋的艺术成就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时期人,行书代表作《兰亭序》,

其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

绘画:顾恺之,东晋时期人。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材料分析题: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材料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下的诏书?如何评价这位皇帝?

北魏孝文帝的诏书;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2)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他改革的哪项具体措施?改说汉语

(3)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4)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

全文共 25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出版的图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有什么呢?下面和小编去看看吧!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我与心理健康课

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

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美苏争霸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冷战政策

1、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及本质

(1)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②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同时二战刚刚结束,资本主义世界实力受到严重削弱,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2、"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3、"冷战"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1)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会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1949年苏联建立"经互会"组织。

(3)1949年,美国与加拿大、西欧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军事同盟。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

4、关于冷战的标志:

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

C、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二、美苏争霸

1、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的国际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美苏争霸涉及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1)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奋战,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2)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国大力援助越南人民战胜了美国。(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3、美苏争霸给世界的影响:

美苏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和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对水分的散失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水分散失: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有99%左右的水分被蒸腾散失.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主要在叶中进行.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降低叶片的温度

③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作物移栽时要去掉一些叶片,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含量。

植物对水分的运输: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99%)。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这些藻类死了后,微生物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中的氧气减少,水体发黑、发臭,叫水体富营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朝鲜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是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国家。成立于1948年9月9日,首都平壤。

人口

根据朝鲜2008年10月第二次人口普查(93年第一次)结果,朝鲜现有人口2405万,其中男性1233万,女性1172万。朝鲜有590万户家庭,平均每户3.9人(截止到2009年年终人口朝鲜新生儿死亡率千分之51.34(2009年)。妇女平均生育人口2.05(2007)。[4]朝鲜的平均寿命为66岁(男性64岁,女性68岁)。全国为单一的朝鲜族。

语言

朝鲜语:朝鲜族在19世纪前以汉字为书写工具。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大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参考汉字外型创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谚文。由于当时朝鲜上层阶级的官员贵族们和正式书籍文本仍然使用汉文,谚文在数世纪间未能成为正式文字。谚文因多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朝鲜人群中使用,而被两班抵制。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朝鲜被日本吞并后,谚文方逐步成为朝鲜族的主要书写工具。二战结束,朝韩分裂后,朝鲜彻底废除汉字在朝鲜文字中的使用,朝鲜语全部采用谚文字母拼写。韩国也一度废除汉字(国语纯化运动),但由于拼音文字所产生的诸多不便,后又恢复汉字基础教育以分辨同音词汇的不同意义。韩国的语言中10%左右是朝鲜语固有词,69%左右是汉语的变音,还有10%是英语的变音,剩下的则是其他语言的变音。韩语与朝鲜语略有不同。因为战后朝鲜半岛南北长期分裂,使得北南语言也出现略微差异。

纪年

主体纪年:以金日成诞生的1912年为主体元年。使用主体纪年是为了纪念金日成创造“主体思想”。(注:国际通行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为元年)

总结:南部与韩国以三八线非军事区分隔,北部隔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俄罗斯接壤,西临黄海,东临日本海,全国地形多山,森林覆盖率较高。朝鲜由朝鲜劳动党执政,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到初中,孩子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

全文共 2831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初中孩子心理状态如何调整

从小学到中学这个转变中,孩子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以及家长如何转变?在此我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剖析如何携手帮助孩子度过小学升初中的心理过渡期。

一、孩子的“主体”角色

初中一年级既是中学时期的起始阶段,又是小学升初中的过渡阶段,虽然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音符,但是只有把前面的音符谱好了,你的人生才能演奏出华美的乐章。所以作为一名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种“成长靠自己”的“主人翁”精神,抛弃对父母、对老师的依赖,让自己主动地去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人而异,但是只要你充满信心,去面对新的挑战,在适应中进步成长,上好你的第一节课,做好你的第一个课间操,写好你的第一份作业等等。这些诸多的第一次,都是全新的第一次,只需要你勇敢地去正视它们,做好它们,那么你就已经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初中阶段的学习知识量要远远多于小学,不仅知识面广,深度难度也加大,这个时候孩子就要相应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未动,兴趣先行。带着兴趣去学习不仅能轻松地学习,其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此外学习“三部曲”更为重要,课前预习、听课以及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内容要与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一致。要能够找出上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自己看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要作好记号,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课。除此之外,在预习中,如果发现课堂中需要用到的学过的知识自己已经忘记,要及时复习,防止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听课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初中阶段增加了物理和化学等思维比较严密、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这个时候不仅要听懂,力求记住,还要理解,更要手记,这就需要耳、眼和手的协调配合,这与小学阶段的听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越是新学习的知识,越是容易

遗忘。因此,上完课以后要及时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暂时巩固所学的东西。课后复习可以采用回忆法、通读教材法、整理笔记法和做练习题的方法。

第三要学会自制自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也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和他人不同的学习习惯,但是好习惯却都能帮助一个人提高学习效率,使他终生受益。但是良好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一时之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多次练习之后才能逐步形成。

第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学会学习。当然人际交往的前提是孩子要有一个自信、乐观向上的自我认知,要敢于秀出自己,展示自己,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良好的责任感,平等的对待和尊重他人,学会和他人合作,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忍让都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慢慢培养的。

二、家长的“关注”角色

在孩子转型期的过程中,家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亲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从父母、亲人身上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和冲突,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父母的角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各个阶段的转型期。小学升初中不仅是孩子学习上的转型期,也是个性发展的转型期,所以这个时期家长担当的是“关注”的角色。关注不仅包含生活中的吃穿冷暖的关心关怀,更重要的是家长对这个时期孩子思想变化和生理变化的重视和疏导。

在过渡期不仅孩子在心理上要有一个适应阶段,家长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生理上发生剧烈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产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及情绪“闭锁症”等方面。少年从自己的身体变化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而是大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常常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对父母的话不仅不太听得进去,有时还会有意无意地顶撞父母。而许多家长也把进入中学看成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似乎进中学成了孩子长大与否的“分水岭”,对上中学的孩子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但是值得家长们关注的是,尽管进了中学的孩子开始长大,有了独立的愿望,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大人看,但毕竟他们还未能脱离童年时期的许多幼稚行为和心理,其身心发展远远没有达到能够自己处理事情的程度,他们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关心,只是不希望家长用过分唠叨和呵护的方式。

所以我们有责任让家长了解孩子由小学生转变为初中生有一个过程。要注意其过渡阶段家长和孩子彼此都有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孩子不能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家长的许多观念一夜之间也不可能改变,仍在无形之中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尽可能要求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家长会或家访让家长们知道:做父母的首先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幼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其次,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孩子谈话应平等商讨,如果孩子脾气倔强,也要耐心教育,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粗暴和强制的方法更是错误的,切忌霸道作风。第三,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

亲切温和的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此时,孩子便可感受到父母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

三、教师的“引导”角色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迎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面对如此庞大、繁杂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重任的基础教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国际基础教育新理念不断出现,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关心生存教育、理解民主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这些新理念不仅为基础教育的研究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更冲击着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发展,强调创造精神和人文关怀,日益提上教育日程。关心过渡期的孩子就是这种“人文关怀”理念的体现。所以教师就更要重视这个过渡期,是否能顺利过渡决定着孩子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过渡期青少年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途径、新机制,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广泛联系家长,教育引导孩子,切实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要清楚每一个孩子的切身利益都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一个孩子出了问题有可能影响一个家庭的安定,进而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知人”才能“善教”,只有携手家长帮助孩子才能顺利闯过中学关。要让家长和孩子同时了解过渡期的三大转变,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教师可采取召开家长会、学生心理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和学生介绍孩子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家庭联系本交流孩子点点滴滴的变化,及时掌握孩子学习、思想情况;定期举行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调整自身心理状态。

总之,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度过小学升入初中这个“断奶期”,不仅需要孩子发挥自己的主体角色,更需要家庭的密切关注和学校的引导配合,在不断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植根于新的教育理念中,不仅寓教与校,更要寓教与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比例尺表示方法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南极洲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南极洲

1.位置: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几乎全在南极圈内,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地形: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350米,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最厚“冰雪高原”

3.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成因:纬度高,海拔高,冰层反射

4.资源:淡水资源:冰体占世界90%以上矿产资源:煤、铁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企鹅、磷虾、海豹、鲸等

5.考察:价值: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暖季考察站:中国长城站、中山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