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物质运输的途径与方法【汇总20篇】

浏览

1814

文章

352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的社群行为

全文共 159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社群行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了解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语言”的种类。

2。在阅读、思考和小组讨论中,在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和通讯作用的基础上,概括出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从事实到概念的过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寻找与观察身边的动物的社群行为,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通过提醒学生观察动物不要伤害动物,对学生进行善待生命、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前两节所学习的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和繁殖行为大体上可以看作动物的个体行为。但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独居的,至少在生殖时要和异性接触。在此基础上,群居性社会动物才进化发展出来。本节课通过学习动物的群体特点和动物群体内通讯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许多动物营社群生活,如昆虫中的蚂蚁、蜜蜂,哺乳动物中的象、狮、鼠及各种灵长类。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没有给动物的社群行为下确切的定义,但社群行为的概念贯穿全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2。通过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进而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由于书上介绍的白蚁是我国南方(广东、云南等地)热带的害虫,北方学生看不见;对于书上曾介绍的蜜蜂的组织,大部分城市的孩子没有养蜜蜂的经历,也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学生更难观察到鸟类或哺乳动物的社群行为,因此,学生对动物的群体组织缺乏感性认识。在对动物的群体组织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学生难于建立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建议教师尽可能加强直观教学,剪辑动物社群行为的录像片,或预备幻灯片、投影片、挂图等,让学生对动物的群体组织有感性的认识,尤其重视白蚁、狒狒群体组织的介绍,进而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通过小组代表汇报将观察或实验设计付诸行动的情况,教师进行讲评,复习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或繁殖行为。

2。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动物社群行为的录像,或用幻灯片、投影片加教师的讲解引入新课。

3。阅读和思考:

先浏览课文。再慢而透彻地阅读课文。细读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相比较,将问题记下来。思考教师提出的思考题。

思考题:

①从我们身边能找到动物营社群生活的例子吗?

②为什么说“动物的群体生活不是同种动物简单地聚集在一起”?

③你注意观察或聆听过动物的“语言”吗?

④人类的社会生活属于“动物的社群行为”吗?为什么?

⑤动物的社群行为对动物个体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⑥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把自己在阅读课文时想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进行讨论。请小组长记下来在组内已得到答案的问题和意见不统一的问题。

②讨论教师提出的思考题。欢迎各种不同的看法,欢迎争论。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发现了哪些问题,讨论的结果如何。将各组提出的问题列出来,并讲评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情况,表扬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

②小组代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讨论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全班进行争论。注意:有些问题不一定要有答案,或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

6。请一位同学对本课学习做小结。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完成板书。

提醒学生继续实施观察计划或完成实验设计。

[板书设计]

第四节(节标题略)

一、群体的组织

举例:白蚁、狒狒(及学生所举出的例子)的群体生活。

特点:群体内的成员有明确的不同职能。

二、通讯

举例: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及学生所举出的例子)等。

作用:群体内个体之间交流信息。

三、动物的社群行为

概念: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意义: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植被面临主要问题

1.森林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我国不仅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

2.草原

我周草原面积广阔,但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我国人均草地面积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化石和对化石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化石记录着古生物的信息,是人类能够见到并加以研究的古代生物体的一部分,或它们生活的痕迹。

化石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形成的,这些化石常常是植物或动物身体的坚硬部分,例如,植物的茎干,动物的骨骼、贝壳等。有的则是完整的生物体,如湖泊里的昆虫,寒武纪时代的三叶虫化石等,另一类则是由生物的生活痕迹和遗物形成的,如恐龙的脚印、恐龙蛋和粪便等。

研究化石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保存下来的化石很少是完整的,人们必须将各个部分按照它们适当的关系重新进行正确的组装。这就要求古生物学家必须掌握生物的解剖知识,而且还应确定未保存下来的结构的位置。最后,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复原出生物生活时的大小和形状,并根据现代生物的颜色推出复原模型的颜色。不同的学者对同样的化石可能有不同的解释,而且从化石本身推论得越远,解释的差异就可能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根毛分布位置功能

根毛的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细胞的壁很薄,细胞质紧贴细胞壁,中央是大液泡,细胞核随根毛的生长而逐渐移到它的末端。根毛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湿润的环境中,根毛的数目很多,每平方毫米的表皮上,玉米约有420条,豌豆约有230条。在淹水的情况下,根毛很少。在干旱的土壤中,根毛不能发育。根毛的寿命很短,仅能生活几天,一般不超过2~3周,即行枯萎脱落。随着伸长区细胞伸长,伸长区细胞的向后延伸,在新的部位,又生出新的根毛,因此,在根尖始终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根毛区。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常备药物

(1)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去痛片、消炎痛等。

(2)治感冒类药:如扑感敏、康泰克、感冒通、强力银翘片、白加黑感冒片等。

(3)止咳化痰药:如必嗽平、咳必清、蛇胆川贝液等。

(4)抗生素:如氟哌酸、复方新诺明、乙酞螺旋霉素、先霉素等。

(5)胃肠解痉药:如普鲁本辛、654-2等。

(6)助消化药:如吗丁啉、多酶片、神曲等。

(7)通便药:如果导、大黄苏打片、甘油栓、开塞露等。

(8)止泻药:如易蒙停、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9)抗过敏药:如息斯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10)外用消炎消毒药:酒精、碘酒、紫药水、红药水、高锰酸钾等。

(11)外用止痛药:如风湿膏、红花油等。

(12)其他:创可贴、风油精、清凉油、消毒棉签、纱布、胶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类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用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流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用也清楚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人体需求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5.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6.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程

口腔糖类末尾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末尾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7.关注食品安全。

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9.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流:

10.血液的成分和功用

1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用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用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流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12.心脏的结构和功用(P68图)

13.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14.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15.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16.尿液的构成和排出进程。

17.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构成:

18.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用: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用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抚慰、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理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理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2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惹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构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两类特殊的免疫反应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或动物受到外源抗原的刺激后,B淋巴细胞分化出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复合反应(即体液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经吞噬细胞吞噬与清除,消除外源抗原对机体的危害,维持机体健康。凝血反应和抗毒素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是免疫反应中的特殊情况,分析如下。

一、凝血反应

凝血反应是抗原(凝集原)与同名的抗体(凝集素)相遇时(如A与抗A)发生的反应,本质属免疫反应,但其抗原和抗体的形成由遗传决定,不是由外源刺激引起。如:ABO血型系统的遗传决定及不同血型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清中抗体组成如下表。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遗传组成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抗原(凝集原)

A

B

AB

抗体(凝集素)

抗B

抗A

抗A和抗B

输血时,存在两种组合:一是受血者抗体与供血者抗原,二是受血者抗原与供血者抗体。因输血速度慢,输入血液的抗体易被冲淡,因而,供血者抗体与受血者抗原相遇较少,一般不会发生凝血反应。实际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抗原与受血者抗体之间是否会发生凝血反应。对此,可将受血者血型与可供血型总结如下:

受血者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抗体

抗B

抗A

抗A、抗B

可供血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跨膜运输方式探讨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针对这个问题,不妨做两个方面的界定:

1,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分标准是不是浓度梯度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属于载体介导的跨膜运输方式,它们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实现跨膜转运是否需要能量。协助扩散的动力来自于浓度梯度,故不需要能量。而主动运输因为一般是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所以需要能量,其运输过程所需能量来源有三种: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和光能驱动。由此可见,葡萄糖氨基酸这两种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自由扩散,其衡量标准不是浓度梯度,而是要看其是否需要能量。从根本上讲,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差异在于载体的类型不同。

2,在不同功能的细胞中同一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不是相同

对不同功能的细胞而言,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会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同一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不是相同的呢?下面以葡萄糖和氨基酸在不同细胞中跨膜运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从当前的人体生理研究成果来看,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分属两类。一类是钠离子协同的继发性主动运输,实例有小肠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顶面)和肾小管刷状缘(肾小管上皮细胞顶面)对葡萄糖及氨基酸的转运。另一类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即协助扩散,实例包括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摄取,以及小肠上皮细胞内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与氨基酸向细胞间隙的转运。可见葡萄糖和氨基酸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到底属于哪一种,不能笼统地去讲,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社会行为的特征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行为特征

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例如,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自己不能移动,由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乱砍乱伐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得以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

(2)乱不滥杀

受利益的驱使,许多人对野生动物大肆捕杀,导致生物种类大大减少,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虫害,危害农作物等一系列生态危机。

(3)植物入侵

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

损失。

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作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适宜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目前,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害虫的入侵,每年危害我国森林的面积达150万公顷。豚草、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水葫芦等恶性杂草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大肆蔓延,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人类破坏环境的污染物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

(1)艾滋病的全称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根据其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为AIDs,简称为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存在于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①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传播方式。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预防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①防止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接触。

②禁止滥用注射药物,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及药物。

③加强对血制品的管理,应尽量减少输血,或采用血液成分和衍制品,以代替全血和血浆。

④供血者应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禁止供血、供精或作器官、组织移植。

⑤不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公用物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⑥女性艾滋病病人应避免妊娠。

⑦对病人废弃的物品需要做消毒处理。

⑧医务人员和检查人员,应避免被病人用过的针头或机械刺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们周围的生物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的生命现象

1.能生长;

2.能新陈代谢;

3.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

4.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5.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一、练习与拓展选题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周围常见的生物,将它们进行分类,并尝试说

出其生命现象。

附:

资料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长着一种“极雨花”,其花瓣对湿度很敏感,当空气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花瓣萎缩,将花蕊包起来,预示天要下雨;而花瓣展开时,则预示不会下雨;我国广西忻城县有棵青冈树,晴天时叶呈深绿色,要下雨时,树叶则由绿变红。还有些植物能指示空气污染程度,能指南。

资料2: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能改良土壤,利于植物生长;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还能高效率地处理有机废物,如1亿条蚯蚓1d可吞食40t有机废物。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没有了它们,地球上将尸体遍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变异基因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变异基因

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变异基因。

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

例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家族在她以前没有发现过血友病的病人,但是她的一个儿子患了血友病,成了她家族中第一个患血友病的成员。后来,又在她的外孙中出现了几个血友病病人。很显然,在她的父亲或母亲中产生了一个血友病基因的突变。这个突变基因传给了她,而她是杂合子,所以表现型仍是正常的,但却通过她传给了她的儿子。

基因变异的后果除如上所述形成致病基因引起遗传病外,还可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出生后天折等,称为致死性突变;当然也可能对人体并无影响,仅仅造成正常人体间的遗传学差异;甚至可能给个体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好处。

突变(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原因可以是细胞分裂时遗传基因的复制发生错误、或受化学物质、辐射或病毒的影响。

突变通常会导致细胞运作不正常或死亡,甚至可以在较高等生物中引发癌症。

但同时,突变也被视为物种进化的“推动力”,不理想的突变会经天择过程被淘汰,而对物种有利的突变则会被累积下去。中性的突变对物种没有影响而逐渐累积,会导致间断平衡。

编辑推荐:变异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结构及与人类关系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编辑推荐:细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概念:

DNA也叫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结构: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呈双螺旋结构。

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主要的遗传物质

现代遗传学研究认为,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在染色体中的含量比较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所以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特征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例题】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成形的细胞核⑤叶绿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解析:本题需要运用对比和筛选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将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进行对比,得出细菌细胞缺少的结构是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然后对各选项的组合进行筛选。这时要注意审题,得出正确答案。答案:D

练习1:酸脆可口的泡菜是利用下列哪种生物制作的?()。A.链球菌B.根瘤菌C.醋酸菌D.乳酸菌

2.下列哪组产品的生产与发酵技术无关?()。A.酒精、香料B.青霉素、维生素C.蒙牛酸奶、金健酸奶D.双汇火腿肠、石门腊肉

3.细菌的以下特点与它们的广泛分布有关。(1)细菌的个体___,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2)进行___生殖,速度快,数量多。(3)能形成休眠体_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转基因食品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转基因食品

跨国食品公司,通过基因改造技术(转基因技术),制造出基因改造食品(转基因食品),因其安全性未确定,尚有争议。通常的做法是,向农作物体的遗传细胞核内的DNA螺旋结构内注入特定转基因物质,使之具有特定的遗传特性。通常是注入转Bt基因和转Ht基因。转Bt基因,使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转Ht基因,使农作物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性。

转基因食品的由来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它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商业化是近十年的事。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保鲜番茄,这项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国研究成功的,但英国人没敢将其商业化,美国人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保守的英国人后悔不迭。此后,转基因食品一发不可收。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叶片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各组成部分的特性: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

2、特别提醒:

(1)叶片上面的绿色比下面的深,这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比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多。

(2)栅栏组织比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所以自然落下的树叶大都正面向下。

(3)从气孔进出叶片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

(4)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5)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最大区别是: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是,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