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各章考点总结归纳【20篇】

公共基础知识所涉及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历史、科技、行政、公文写作、时事政治等公务员、村干部、事业单位、军转干等考试中常考、必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欢迎阅读。

浏览

7534

文章

42

篇1: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权利义务伴我行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公民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3.公民权利的特点。

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4.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5.如何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①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③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6.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①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①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③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总结。

我们要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1、什么是自立(含义)?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P34

2、日常生活中,自立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P35方框楷体字)

3、怎样理解"自立人生少年始"?P34~35

(1)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当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直到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

(2)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只有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培养自立能力,我们才能实现人生的自立。

4、做家务的好处有哪些?

做家务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P36

5、为什么要培养自立能力?(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自立能力的意义)

(1)人生需自立。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P36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P36

(3)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P38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民族团结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形成了什么民族关系: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制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③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同艰苦奋斗的结果;

④有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

4、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应该怎么做?

①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

④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

5.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青少年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②同各民族同学和睦相处;

③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④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民族的行为作斗争。

7、请拟写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

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④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

③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④实施"援疆工程"。

9、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1.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3、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4、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作用:集体经济直接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扩大就业有重要作用。

7、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国家保护个体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8、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由什么决定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9、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它由什么决定?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分配制度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0、如何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就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提建议)。

①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分配是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改革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众收入。

④打击、取缔非法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崇尚公平和正义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1.为什么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①社会的稳定需要公平。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公平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②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有了公平,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怎样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公平是相对的。

①当不公平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③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3.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①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

4.正义行为的含义及要求。

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②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5.正义制度。

公平与正义,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6.为什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正义?

①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

③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④正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防止社会的土崩瓦解。

7.正义要求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没有人可以例外。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8.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①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

②面对非正义的行为,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③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④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的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1)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有: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

①安全权: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②知情权: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价格、产地、用途、性能、生产日期、说明书或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的真实情况。消费者有权获得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

③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交易条件。

④自主选择权: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行为,如捆绑式销售、强买强卖等。

⑤依法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开创性地设立了双倍赔偿条款。

⑥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

⑦结社权、监督权、获得有关知识权等

(2)当前社会上存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原因

从消费者角度: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不强、怕麻烦等

从社会角度:法制建设不完善、有关部门执法不严、服务意识不强、监督不力等

(3)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①增强维权意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国家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也要求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在交易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警惕,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当侵权行为发生后,则应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②学会维权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行政部门主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药品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等。)

③在行使权利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同时不损害经营者的合法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1、为什么说维护人格最重要?(如何理解"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P12

2、如何理解自尊者豁达?

(1)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可避免。由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承认世界因为差异而精彩,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P13~14

(2)自尊的人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无关紧要的议论,要善于忍让。P14

3、为什么自尊要适度?

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P14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批评?P14

(1)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2)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3)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无关紧要的议论,忍让一下就过去了。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必要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5、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

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P15

6、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方法、建议)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P15

(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P15

(3)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注:八年上册P112)

[《复习指南》例题]P35-41-(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7、尊重有何作用?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P16

8、怎样才能赢得自尊?(如何做一个自尊的人?)(方法、建议)

①自己尊重自己,看重、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②要知耻。知耻是自尊的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③克服虚荣心理。

④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⑤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批评;自尊要适度。

⑥善于尊重他人。

9、拓展:现实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1)给他人起外号;(2)随地吐痰;(3)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4)嘲笑别人的缺陷;(5)歧视成绩较差的同学等。

10、拓展: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在下列情况下,你该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9.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辨析题常用)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0、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11、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

①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③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④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包括哪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4、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列举你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民生问题有:

①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问题;

②入学难、上学贵的教育问题;

③住房难问题;

④食品安全问题。

存在的根本原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数学重要考点归纳——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

全文共 1443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注意:(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本考点的考核要求是(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在求解概率问题中要注意:(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数据整理统计图表

本考点考核要求是:(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统计的含义

本考点的考核要求是:(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本考点的考核要是:(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注意: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考核要求:(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

本考点的考核要是:(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研究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学会学习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一、考点精要:

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学会学习

二、问题精讲:

1.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如何珍惜受教育权利?

答:(1)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接受教育。

所以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青少年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做法:

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我们在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我们是在校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走上社会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

④青少年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2.为什么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青少年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

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列举几种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①有良好习惯的人办事有条理,不会手忙脚乱,这实际上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益。习惯是一条"心灵路径",好习惯是力量的源泉,是学习的润滑剂。

②好习惯让我们终身受益,坏习惯让我们终生受累.只要不断克服和纠正学习上的各种坏习惯,主动养成学习上的种种好习惯,我们就能学得更快、更多和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挫折面前也从容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1、挫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如何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P65

(1)消极影响(坏处):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阻,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2)积极影响(意义、好处):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

[《复习指南》例题]P37-44-(1)挫折对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七下导学例题]P23-1-(1)根据材料说说你对"挫折是把双刃剑"的理解。

2、如何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P65

3、怎样战胜(应对)挫折(方法、建议)?(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P67

(2)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P68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P68

(4)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自我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等。P69

[《复习指南》例题]P38-44-(4)面对挫折与困难,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方法积极应对呢?

[七下导学例题]P23-1-(2)你打算如何对待自己在生活道路上遇到的挫折?

4、自我疏导(排解情绪)的方法:

(1)合理宣泄法:向老师、父母和朋友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以缓解压抑的心理,减轻痛苦;(2)移情法:在自己情绪不好时,换一个能使自己心情好转的情境;(3)目标升华法:把怒气和悲痛转化为动力,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的目标,以更强的信心去追求。P6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人生难免有挫折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1、什么是挫折(含义)?人们遭遇挫折后会产生哪些心理反应?

(1)挫折,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P61

(2)人们遭遇挫折后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P60

2、造成挫折的原因?

(1)自然因素:如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P61

(2)人为因素: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因素;P62

(3)个人因素: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的缺陷。P62

【拓展: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难免有挫折】

3、如何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为什么说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1)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P60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P61

(2)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P62

4、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及结果?P63

(1)胆怯、懦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放弃目标,一事无成。

(2)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3)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4、拓展:反映人生难免有挫折的语句。

(1)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2)人有悲观离合;(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4)自古英雄多磨难等等。

5、拓展:反映挫折孕育成功的语句。

(1)艰难困苦,玉妆于成;(2)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纫绔少伟男;(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难来;(4)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等。

6、拓展:挫折既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也可能阻碍成功,其结果关键取决于什么?

其结果关键取决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面对挫折,胆怯、懦弱、意志不坚定的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放弃目标;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则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并积极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从而获得成功。

7、拓展:请列举现实生活中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较差的事例。[《复习指南》P38-44-(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1、"重要他人"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以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P9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必要性?/自尊与尊重他人有何关系?)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P9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P10

(3)每个人都要通过其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P10只有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才能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P11

(4)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P12

例: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复习指南》P35-4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四:文意理解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四:文意理解

1.文意理解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来源:学.科.网]

2.拓展延伸

(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如昆明中考有一年第12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来源:Zxxk.Com]

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鉴赏分析类。

(2)

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议论评价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做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

(4)启示感悟型。

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5)建议献策型。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段内容,从文段内容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6)形象分析型。

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入手,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语言、心理、行为、动作等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两文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整体对比分析,再得出两篇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实词释义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

“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

“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

“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来源:学科网ZXX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政治制度、人民民主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1、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

6、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事例表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8我国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我国,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选出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有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超多强(90年代以来)

(1)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2)演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3)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研制和在全球布署导弹防御系统,成为超级军事大国。

(4)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科索沃战争:

1、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②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中,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

2、科索沃战争:是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的具体表现,也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1999年3月-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以南斯拉夫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实行狂轰滥炸,并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

3、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三、美国的"人权高于主权"理论:

(1)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指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为干涉他国内政寻找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手段。

(2)危害: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了极大损害,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祖国统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1、"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指: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坚决收回台湾:

①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④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青少年应如何做:

①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②坚决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

③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湾的政策;

④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5、两岸加强交流事例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②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③有利于增进两岸的政治互信,遏制"台独"势力;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扬起自信的风帆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1、自信的含义?自信的具体表现?P20

(1)含义: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表现:①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②行为上表现"我能行",③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2、如何理解"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体现了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P18

3、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在哪里?P21~22

(1)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2)自卑的人不相信自身的潜力,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3)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4)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基于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表格比较: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4、自负、自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P21

(2)自卑者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潜力。P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自立、自主、自强、自弃的区别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观点

1、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P36

2、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P39

3、自立最关键是要做到:告别依赖,独立生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P41

4、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P42

5、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P43

6、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P52

二、自立、自主、自强、自弃的区别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P34

2、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P42

3、自强,就是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P47

4、自弃,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P5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