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文档热门20篇

浏览

4405

文章

312

篇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广东省

全文共 189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省

1、气候特征:北回归线穿过广东省南部,所以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只有三季,没有冬季。

2、珠江是东江、西江、北江的合称,在广州注入南海。珠江水系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系,水量仅次于长江。

3、支柱产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各省之首位。

4、全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深圳、珠海和汕头是经济特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西亚和北非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西亚北非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重要的交通位置:两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洲(亚、欧、非)五海(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地

2.地形: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白色人种为主民族、语言:阿拉伯人为主,通用阿拉伯语

宗教: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发祥地

2.世界石油库和磷矿库: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成特、伊拉克。北非盛产石油及磷矿石,摩洛哥磷矿石产量占世界3/4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1)畜牧业较发达,以游牧为主(2)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绿洲农业代表植物:枣椰(3)地中海沿岸水果产区

(三)埃及

1.位置:非洲东北部,及亚洲境内西奈半岛

2.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灌溉水源

3.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经济: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主要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工业发展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1、工业与我们

⑴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⑵分类:

2、工业的空间分布(3沿)

⑴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⑵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⑶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⑷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大连、沈阳、鞍山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特色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⑴涵义: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

⑵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⑶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

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方向的差导:

①沿海——科技园区型

②沿边——贸易导向型

③内陆——国防军工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的卫星发射中心,其卫星发射设施十分先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执行中轨道、低轨道和高倾角轨道的科学实验卫星及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丙及长征二号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1992年10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为国际用户执行了发射任务,即利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空间公司的弗利亚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获得成功。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

此后,“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酒泉地区,海拔1000米。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环境条件很适合卫星发射。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在清水地区有一条支线直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鼎新机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西75公里,可满足卫星从机场到技术中心和发射场区的运输要求。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适合发射多种卫星,特别是地球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到目前为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分别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所有国产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以及美国的12颗铱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用于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地区,其总部位于距发射场65公里处的西昌市内。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西昌机场位于西昌市北郊,距离市中心和发射中心分别为13.5公里和50公里。发射中心位于成都至昆明的铁路干线和四川至云南的公路线上,西昌市距离成都535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台湾省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省

1、位置和范围: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组成。

2、地形:岛内1/3为平原,2/3为山地。最高峰是玉山,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平原是强地平原,最大湖泊是日月潭。

3、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

4、经济发展特色:“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5、主要城市、①、台北——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②、高雄——最大港口,重工业基地、最大的工业区。

③、台南市——最早兴起的城市,重要食品工业基地。著名古迹赤嵌楼在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及欧洲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欧洲

1、比较亚洲和欧洲: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内陆湖、咸水湖);

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非洲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非洲

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当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非洲最大的岛是马达加斯加岛。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部至吉兰角。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锋面天气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锋区内的水平温度梯度比锋区两侧的单一气团内的梯度大得多。在等压面图上的等温线密集处即为锋区。

①暖锋坡度较小,约为1/150。其典型的云序为卷云、卷层云、高层云,地面锋线附近为雨层云,在高层云处开始降水,多为连续性降水。如暖空气不稳定,暖锋上也可出现积雨云等对流性天气。在中国,暖锋较为少见。

②第一型冷锋的坡度约为1/100,其天气和暖锋天气相似,只是云雨次序和暖锋相反。在东亚,这种冷锋一般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是影响中国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冬季的冷锋一般较强,影响范围较大,有时可达南海;而夏季冷锋较弱,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达到黄河流域。

③第二型冷锋坡度较大,约为1/70,它在近地面层处有时近于垂直或前倾。在地面锋前,多为对流性天气,有时伴有飑线,可产生冰雹、龙卷等剧烈天气。但因锋面的云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地形的影响更大,故在多山的中国,锋面的云系常常和典型特征相差较远。第二型冷锋在中国较少,春季见于长江流域,秋季见于黄河流域。

④静止锋的天气和第一型冷锋相似,唯云雨范围比较宽广,在中国华南的南岭一带和云贵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由于冷锋南下后受地形阻挡而呈准静止状态,可停留十天或半月之久,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⑤锢囚锋兼有冷、暖锋的天气特征。典型的锢囚锋在中国虽不多见,但在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冬半年常出现地形锢囚锋。

总结:如果空气比较干燥,锋面和密集的等位温面几乎平行;如果空气比较潮湿,它和密集的等假相当位温面近于平行。锋区的这些特征都说明锋面是大气斜压性集中带,是大气位能的积蓄区。

编辑推荐:锋面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东北三省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东北三省

1.位置

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北方地区自然条件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从世界看中国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21.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束堤冲沙、蓄清排浑和调水调沙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学生对黄河小浪底的调水调沙和三峡工程的蓄清排浑的季节不是很清楚,考试的时候总是摸不着头脑,我想这是因为原理不清所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是疏导法,也就是河水泛滥是因为河道排水不畅造成的,因此一般采用的是将河道加宽加深,但这些对黄河的治理一定适应么?

流动的物质都是有搬运能力的,而且搬运能力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流动的物质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在流动的过程中通道变窄流速会加快。根据这一原理,对治理泥沙的淤积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因此清代的陈潢就提出了“束堤冲沙”这一治黄的措施,这在前边我们已经提到。

到了现代,针对黄河泥沙的淤积,又提出了“调水调沙”这一措施,就是利用河水的搬运能力与流速的平方这一原理,在不对河道进行改变的情况下,人为创造一次洪峰,加大河水的流速。关键是在什么时间去创造这一洪峰呢?在夏季!夏季恰逢黄河流域汛期,这个时候可以创造一次比自然状态下更大的洪峰。

绝大多数同学在思考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和水库的作用混淆。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提到水库是人工湖泊,同天然湖泊一样具有调蓄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是在汛期储水,枯水期泄洪。这与三峡水库的蓄清排浑的排浑在夏季(汛期)怎么也对不上号。实际上,排浑是针对泥沙的淤积这一问题提出来的,而非水库的调蓄作用。第二,河流的汛期泥沙含量大,加之这时排沙比枯水期排沙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因为此时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黄河流域的“调水调沙”和三峡的“蓄清排浑”都是发生在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4.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5.山脉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较多,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别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以上为主要的)

6.各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7.要想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8.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7月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均在20摄氏度以上。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9.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10.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五个温度带,从北到南依次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青藏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11.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地区(400mm

14.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共同影响,我国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

15.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人口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等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

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口

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特点:将(云南省)腾冲和(黑龙江省)黑河,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占8%,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4、民族风情: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海南省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海南省

1、位于我国最南端,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是我国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主要包括海南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面积3.4万平方千米。

2、地形:中间是山地,四周是低平的平原、台地。河流从山上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入南海。

3、气候:领土全部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4、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如、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腰果、剑麻、槟榔等。

5、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五指山、天涯海角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沙丘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沙丘的类型可以根据含沙气流结构、风力方向和含沙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风力作用的方向和沙丘形态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沙丘主要有以下三大类:①新月形沙丘,又称横向沙丘。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前延伸的两个尖角,高度一般在数米至十余米。迎风坡为凸坡,较平缓,坡度约5°~20°;背风坡为凹坡,较陡,坡度约28°~34°。其形成过程可分为:饼状沙堆阶段、盾状沙丘阶段、雏形新月形沙丘阶段和新月形沙丘形成阶段。风沙流流经沙堆产生不同的风速变化、气压不同的分布特点,沙堆顶风速大,气压小,背风坡风速小、气压大,沙堆背风坡形成涡流,将沙子堆于沙堆背风坡的两侧,并形成背风坡两尖角之间的马蹄形小凹地,凹地继续扩大,雏形新月形沙丘形成。不断的加积,沙丘增大,背风坡的沙粒因重力下滑,涡流再吹向两侧,发育两翼,典型的新月形沙丘便形成。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沙丘链等形态。当横向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丛阻碍时可以形成抛物线沙丘,平面形状与新月形正好相反。继续发育形成平行低矮的双生沙垄。

②纵向沙垄。沙丘形态的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的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小于30°)。长条状展布,最长达数十千米,高约数十米,宽数百米。沙源丰富时形成复合型纵向沙垄。

③长时期的多风向风沙流的作用下,在山前或地形较复杂的地区可形成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等。

总结:沙埂延伸很长的距离,有时达几公里。沙丘主要为新月形和长条形两种。在某些地方有一种星形或角锥状沙丘,在平面图上呈多角星形。人们认为这种沙丘并不移动,所以成为沙漠旅行者的路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自然环境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7、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1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12、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13、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15、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冻土分布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冻土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其中冰沼土广泛分布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极北部分和北冰洋的许多岛屿。

全球冻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和垂直地带性规律。自高纬度向中纬度,多年冻土埋深逐渐增加,厚度不断减小,年平均地温相应升高,由连续多年冻土带过渡为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季节冻土带。极地区域冻土出露地表,厚达千米以上,年平均地温-15℃;到北纬60°附近,冻土厚度百米左右,地温升至-3℃~-5℃;至北纬约48°(冻土分布南界),冻土厚仅数米,地温接近0℃(图6-18)。在我国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纬度相距一度,冻土厚度相差10~20米,年平均地温差0.5℃~1.5℃。

冻土是指地表至100厘米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具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本土纲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新成土纲(Entisol)、始成土纲(Inceptisol)、有机土纲(Histosol),联合国土壤分类的始成土(Cambisols)、潜育土(Gleysols)、粗骨土(Regosols)、有机土。它包括的土类有冰沼土(冰潜育土)和冻漠土。

冰沼土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中新成土纲的永冻性的冷冻正常新成土(PergelicCryorthent)和始成土纲的冷冻潮湿始成土(Cryaquepts),有机土纲中部分冷冻有机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始成土的冰冻始成土(Geliccambisols)、潜育土中的冰冻潜育土(Gelicgleysols)、粗骨土纲中的冰冻粗骨土(Gelicregosols)、有机土纲(Histosols)中的冰冻有机土(Gelichistosols),所不同的是联合国分类是指在2米深度内有永冻层。而冻漠土在美国、联合国分类中还没有相应的土类。而与美国分类的干旱土和联合国分类的钙质土或石膏土有某些近似。

世界各地的高山,如南美安第斯山,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等亦有分布。

编辑推荐:冻土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非地带性因素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地带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纬60°附近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成因:南纬60°缺少大陆

2.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沙漠中的绿洲

成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寒流]的影响)

4.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成因:大陆东、西岸的洋流不同(西岸:北大西洋暖流东岸:千岛寒流)

总结: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编辑推荐:非地带性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