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三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合集13篇

化学烧伤比单纯的热力烧伤为复杂,由于化学物品本身的特性,造成对组织的损伤不同,所以在急救处理上有其特点。小编就常见的几种化学烧伤分述如下

浏览

4826

文章

13

篇1:初中化学知识点: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三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氧气化学性质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⒈煤燃烧会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⒉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⑴汽车用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含铅化合物(抗震剂)、烟尘等,合称尾气;排入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⑵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能充分燃烧;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D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E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或乙醇汽油(混合物)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⒊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⑴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SO2等;

⑵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⑶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三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氧气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点燃SO2

注: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三化学知识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污染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4、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CO2含量过多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SO2、NO2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

5、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三化学知识点: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氧气成分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5、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差;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三化学知识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用途

全文共 194 字

+ 加入清单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性质及用途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化学知识点之空气中氧气成分测定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

4.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5..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化学知识点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三化学知识知识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规律】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越剧烈。

(1)镁、铝与氧气的反应

①在常温下,镁条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但在点燃条件下,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钵。

②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在点燃的条件下,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铝(Al2O3)。

(2)铁与氧气的反应

①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反应;

②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③在点燃的条件下,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四氧化三铁。

(3)铜与氧气的反应

①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②铜在空气中加热时,表面会逐渐生成黑色物质--氧化铜;

③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铜绿(碱式碳酸铜)。

(4)金、铂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化学实验知识点之实验室制取氧气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化学知识点之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氧气百分含量测定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化学知识点之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氧气成分测定

1.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

4.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5..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