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冬夜星空最亮的恒星是【汇编20篇】

如今,拍照已经作为一个手机利用的一个重要用途而存在。很多朋友在出去玩的过程中都会用手机给自己拍上美美的照片。但是到了夜晚,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拍出有质感的画面,遇见一望无际的美丽星空,只能看着却不能留下美丽的照片,真的是太让人着急了。

    浏览

    3130

    文章

    336

    篇1:为什么寒冷冬夜老人好发脑中风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不少老人平时身体健康,但是一到冬季清晨起床上厕所,还没起身就发生了口角歪斜、半身麻木,最后被医院诊断为脑中风。因此,专家提醒,立冬以后,老年人要警惕脑中风。那么为什么寒冷冬夜老人好发脑中风呢?

    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脑血管阻塞导致脑实质缺血引起。由于此病发病急骤,好像灾祸骤然降临,故又称其为“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数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引起;脑栓塞多见于中青年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而导致。

    高血压是脑中风的最常见原因,而高血压病人最忌忽热忽冷。除了半夜起床解手,寒冷天从空调房间出外突然受寒也容易出事。冬天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最好不要在寒冷中受冻,不宜开助动车等吹寒风,这样都容易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引发脑溢血、脑梗塞和急性心梗。

    由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多,血液循环会加快以抵御寒冷。然而肾上腺增多会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研究表明,每当寒潮来临之时,便是脑溢血多发之日。同样,血压升高形成血液循环障碍,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起脑梗塞。

    因此,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冬天最须防范脑中风,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身体手肩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必须赶快去医院就诊。如果老人突然出现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家属须尽快送至医院抢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星空酒有什么危害?星空酒的银粉是什么?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星空酒是国外产的一款酒,酒水流动间有很多星星点点,非常美丽,就像银河一样,下面本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星空酒有什么危害?星空酒的银粉是什么?

    星空酒有什么危害

    星空酒是没有什么危害的哦,要说危害那就是要适量了,毕竟是酒,酒贪杯就不好了。

    这款酒用来拍照是最好不过了,酒里面的颜值王。

    星空酒的银粉是什么

    星空酒里最出彩的亮闪闪的银粉是一种名为闪糖的物质,这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配料,很安全哦,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哦。很多颜值高的美食都会用上闪糖。

    喝酒注意事项

    2、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据说,喝酒前喝牛奶,牛奶会在胃里形成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3、喝酒时且忌不能饮用冰水、柠檬水等等刺激性的饮料。(不然前面的牛奶就白喝了)

    4、喝白酒,不可一饮而尽,须的分成几口喝。

    喝啤酒,须待得啤酒漠落下以后再喝,否则,轻则腹涨难受,重则现场直播。

    5、酒后不可以喝醋、喝茶解酒,这些都是误区,醋和茶都不能解酒。

    6、酒后如发生呕吐不止,应立即找来矿泉水一瓶灌下,以免胃里没有东西而呕出血来。

    7、呕吐完后,不可立即进食,尤其是烧烤一类食物。

    8、睡觉之前请记住在床头放置剩器一个,以免,睡后惊醒欲呕吐在还未到达洗手间之前已然喷将出来。

    9、翌日,若感胃酸,请服用胃舒平,等胃酸缓解后再喝水。

    10、惹感胃痛,可适情况服用其他胃药,且不可服用止疼药,因为止疼药对于胃疼疗效胜微。

    11、早点可选用逗浆、牛奶一类热饮。若还需上班者,可选用脉动、红牛等提神饮料,以保证不耽误工作。

    12、告诫自己,以后再也不能这么喝了,然后过了就忘,下次还这么干,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火星是行星还是恒星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火星行星。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季节长度约为地球的两倍。火星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南半球是古老、充满撞击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低地平原。火星上有太阳系已知最大的山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根据观测的证据,火星被观察到类似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南极冰冠有部分退缩,雷达数据显示两极和中纬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恋爱魔镜魔术蜜粉饼多少钱?恋爱魔镜星空蜜粉饼专柜价格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恋爱魔镜即将在这个月推出限定款蜜粉饼,似乎也和星空较上劲儿了,这款魔术蜜粉饼也是星空主题,今天本网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恋爱魔镜魔术蜜粉饼多少钱?恋爱魔镜星空蜜粉饼专柜价格是多少?

    恋爱魔镜魔术蜜粉饼介绍

    反正是挺美的,包装很有圣诞感!蜜粉饼是透明感那种无色的,配方也是防止发痘配方,无香料的。月见草油等保湿成分配合,外出携带补妆定妆很方便!名字叫做魔术蜜粉饼,所以大家就应该明白了,用了它,肌肤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的如同瓷娃娃一般美丽。虽然是蜜粉,不过这款产品的蜜粉可是特意为了冬日使用加入大量保湿成分。

    恋爱魔镜魔术蜜粉饼价格

    品牌:恋爱魔镜

    名称:魔术蜜粉饼

    商品所在地:日本

    容量:6g

    日本标准售价:1836円税入(约120rmb)

    蜜粉饼怎么样

    蜜粉饼顾名思义,就是压成饼状的蜜粉。用过蜜粉的人都知道散粉很大罐而且巨容易飞粉,做成蜜粉饼用起来更省事,也很适用于油皮随身携带进行控油补妆。质地非常细腻轻盈,基本无色或者和肤色融合度高的浅色,有些带细闪,让皮肤看上去有光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星空妆的化妆步骤 星空妆怎么画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先用浅色亚光大地色眼影晕染上眼窝和下眼睑;然后在紧贴睫毛根部的位置描绘眼线,并用肉橘色晕染;再用深色的大地色眼影晕染前后眼窝;最后在眼球最突出的位置和前眼角处涂上少许珠光眼影粉提亮,再刷上翘睫毛并在眼底粘贴适量水钻就可以了。

    第一步 先用浅色亚光大地色眼影晕染上眼窝和下眼睑。

    第二步 在紧贴睫毛根部的位置描绘眼线,并用肉橘色晕染,让眼妆的色彩看起来更柔和自然。

    第三步 在前后眼窝处用深色的大地色眼影晕染,画出深邃的眼妆结构。

    第四步 在眼球最突出的位置和前眼角处,涂上少许的珠光眼影粉提亮,让眼妆看起来更加立体。

    第五步 最后刷翘睫毛就完成了,这种眼妆无论是睁眼还是闭眼都非常有层次感。

    第六步 如果想让妆容看起来更绚丽一些,可以在眼底错落地粘贴适量水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因斯坦的预言成真:时空竟围绕一颗死去恒星旋转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图为双星系统PSR J1146545中旋转白矮星引起的参考系拖曳现象的概念图。

    新浪科技新闻,北京时间,3月17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时空围绕死星旋转的方式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另一个预测。

    爱因斯坦预言了一种被称为“参考系统拖曳”的现象,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冷泽-蒂林效应”,即时空会围绕一个旋转的质量物体旋转。就像把泥土浸入蜂蜜中。随着地球的旋转,它周围的蜂蜜也会旋转。

    卫星实验已经探测到地球自转引力场中参考系统的拖曳现象,但这种效应极其微弱,难以测量。在白矮星和中子星等质量更大、引力场更强的天体周围,观察这一现象的机会应该更大。

    科学家瞄准了PSR J1146545,一颗质量约为太阳1.27倍的年轻脉冲星。它位于苍蝇星座,靠近著名的南十字星座,距离地球大约10,000到25,000光年。

    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向磁极方向发射无线电波。(中子星是在超新星爆炸等剧烈爆炸中死亡的恒星的残骸。它们的重力足以将质子和电子挤压在一起形成中子。)

    脉冲星PSR J1146545围绕一颗质量与太阳相似的白矮星旋转。白矮星是中等大小恒星耗尽燃料并死亡后留下的核心部分。它们密度极高,大小与地球相同。我们的太阳总有一天会变成白矮星,银河系中90%以上的恒星也会变成白矮星。

    脉冲星围绕白矮星的轨道非常短,其公转速度高达每小时100万公里。它能在不到5小时内完成一次旋转。该轨道非常靠近白矮星,最大距离仅略大于太阳直径。

    在过去的20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使用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天文台和极限射电望远镜来测量脉冲从脉冲星到地球的到达时间,精确度不到100微秒。他们借此机会发现脉冲星和白矮星围绕彼此旋转的方式已经改变了很长时间。

    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后,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这种现象是由参考系统的拖曳效应造成的:快速旋转的白矮星对空间和时间产生拖曳效应,导致脉冲星轨道方向的逐渐改变。根据参考系统的拖动程度,研究人员计算出白矮星每小时将绕其轴旋转30次。

    先前的研究表明,这颗白矮星比脉冲星形成得更早。理论模型预测,在形成脉冲星的超新星爆炸发生之前,脉冲星的前身已经向白矮星倾倒了20,000个地球重物质达1.6亿年,加速了白矮星的旋转速度。

    “在PSR J1146545系统中,脉冲星比白矮星年轻。这种系统非常罕见。”研究人员指出,新的研究“证实了20年前由一项条约提出的关于这种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假说”。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利用参照系拖曳的现象来进一步了解导致这一现象的旋转恒星。将来,他们还可以使用类似的技术来分析双中子星系统,并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内部组成。“我们已经观察双中子星系统50多年了,但我们仍然不知道。”研究人员说,“中子星内部的物质密度比实验室里能达到的密度要高得多,所以如果这项技术能用于研究双中子星系统,我们肯定会学到很多新的物理知识。”

    详细的研究结果已于1月30日发表在《科学》在线版上。(树叶)

    原标题:爱因斯坦的预言成真时间和空间围绕死星旋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重庆

    冬夜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新课标第一网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xkb1.com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

    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

    答:

    14.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答: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答:

    15.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

    答:

    16.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6分)

    (1)大姐:

    (2)二姐:

    (3)我和妹妹:

    17.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pny7s星空面膜适合什么肤质 pny7s星空面膜的功效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敷面膜是最有效的一种护肤方式,面膜的种类繁多,功效作用都有所不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肌肤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面膜,pny7s星空面膜颜值非常高,那么pny7s星空面膜适合什么肤质?pny7s星空面膜的功效。

    pny7s星空面膜适合什么肤质

    pny7s星空面膜比较适合非敏感的油性皮肤使用,但这款面膜并不能经常使用,因为经常使用的话容易导致肌肤毛孔变大和敏感。不过,这款pny7s星空面膜是没有任何实际功效的。主要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满足好奇女孩们的拍照发票圈的需求,让敷完星空面膜的脸看上去很贵,小小满足一下少女们的虚荣心。

    pny7s星空面膜的功效

    尽管说pny7s星空面膜是一款撕拉清洁面膜,但不少妹纸用完后也没有感觉脸变得干净,反而会有厚重的残留感。另外,代购们吹嘘的美白、焕肤效果,也是基本等于零。总之,pny7s星空面膜就是一款为了拍照而生的面膜。

    pny7s星空面膜的使用频率

    韩国这款星空面膜最好是两周用一次,因为这款面膜消除方式比较粗暴,需要直接用手撕下来。因为对皮肤还是有一定伤害的,撕拉力度过大的话,还容易导致皮肤毛孔变大和肌肤过敏。因此,爱美的你最好不要过高频率地使用pny7s星空面膜噢。

    pny7s星空面膜使用评价

    用完没有感觉脸变干净,反而还有黏腻感是比较厚重的。剩余的亮片用手是蹭不下来的,除非再用洗面奶清洗。敏感肌肌肤用完还会泛红。的确这款面膜有很好看的小星星亮片,但实际上抹在脸上很丑。另外,这个面膜的容量很少,敷到第二次就不剩什么了,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pny7s的星空面膜比雪花秀的撕拉面膜更好揭开开,如果用多了的话有种油油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星空面膜使用后需要洗脸吗 星空面膜敷后要洗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星空面膜使用需要洗脸。因为星空面膜的质地比较黏,敷后不进行脸部清洁的话,其残留的面膜精华就会一直停留在脸部肌肤上堵塞毛孔,从而引起一些肌肤问题。

    星空面膜使用后需要洗脸吗

    星空面膜敷完后,可以用清水洗一下脸,否则面膜残留在肌肤上的精华会堵塞毛孔,引发痘痘粉刺等肌肤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后续的护肤步骤和上妆效果。

    星空面膜敷完如何洗脸

    在取下面膜后,可以先用化妆棉或者湿纸巾擦拭,再用温水清洗脸部肌肤。因为刚敷完就直接用水清洗的话比较难洗掉,所以在用水洗之前可以先用湿纸巾或者化妆棉仔细擦拭一遍。

    在清洗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因为清洗不掉就用洁面乳来洗,这样容易损伤肌肤角质层。所以,最好在擦拭后直接用清水洗脸。而且,在擦拭和洗脸的过程中,其力度要轻柔,否则也会伤害到脸部肌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颗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史

    全文共 2132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正好选 7 个太阳质量?我们选择这颗星来进行计算的原因是希望它在演化的后期有一定把握经过所谓造父变星演化阶段,并具有这类变星的全部性质。而在这以前没有人能看到一颗普通的主序星怎样在演化过程中变成造父变星的。现在有了强有力的亨耶方法,就有希望达到这个目的。果然,这颗恒星在演化过程中甚至多次地经过了造父变星阶段。关于这点我还要再提到,但现在我想先按顺序地介绍一下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过程。

    先从主序阶段开始。这时恒星内部的化学组成是均匀的,并且是由含氢丰富的物质组成的。恒星具有主序星的所有性质。图 6-1、图 6-2 给出了这颗星在主序以后的变化。图 6-1 中的各图表示恒星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内部结构,是从图 6-1(a)所示的化学组成均匀的初始模型开始。图 6-2 给出这颗星在赫罗图中的演化程,图中同时还给出其他质量不同的恒星的演化程。演化程是由主序开始,而且也正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进入到红超巨星区域。以前有人曾经说过,恒星的氢储量可以维持供能很长时间。由图 2-11 就可粗略地看出,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根据它的氢储量可以生活几千万年,并且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氦才会在对流核内逐渐增多。这期间恒星的总结构仅有微小的变化:它的半径略微地增大了一点,表面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又上升,光度增大了一点点。恒星在赫罗图中先慢慢地往右移动(图 6-2),然后又转为向左移动,但它在整个这段时间里一直停留在主序带内。由氢燃烧开始到中心核内的全部能源耗尽大约要经过 2600 万年。在这以后,恒星的内部将会发生大的变化。

    由于中心核内产生的能量已不够维持它的辐射,于是在一个壳层内发生了氢燃烧,这个壳层就处于氢已燃烧完的核的外面。这和太阳演化史中所出现的壳层源一样(图 6-1(b))。在壳层外部的物质仍是含氢丰富的原始物质,而在壳层源以内则仅仅是氦了。所以恒星现在有一个氦核,并在氦核的外表层内发生氢聚变为氦的反应。

    这以后的恒星演化进行得很快。壳层源内部的氦核向内收缩并变热,它外部的恒星外壳向外膨胀并不断变冷。表面温度大大降低,相反光度却维持不变。在赫罗图中恒星水平地向右移动。它变成了红超巨星(见图

    6-1(c)和图 6-2)。这个转变仅用了 50 万年。在这个相对很短的时间里恒星由左到右穿过了整个赫罗图。

    在红超巨星区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外层在温度下降时变为不透明,因此在这里能量的传递要靠对流来进行。于是,恒星内出现一个很厚的外对流层,它从表面一直延伸到内部。恒星总质量的大约 70%暂时都在

    外对流层内。有物质上下运动的外对流层还没有深入到能够使中心区域新产生的氦和外部混合,氦仍然保留在中心附近。

    同样红超巨星区的内部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演化阶段。当外部区域向外膨胀时,已燃烧完的氦核却强烈地向内收缩,并使中心的密度可以升高到每立方厘米 6 千克。被这样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可以使温度达到 1 亿度。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个温度可以使氦转变为碳。从恒星在主序有氢聚变开始,经过 2650 万年后它又开发出一个新的能源,即氦聚变为碳(见图 3-4)。和以前的氢燃烧一样,现在氦燃烧也是集中在最内部的中心附近,并且在这里同样也出现了一个相对小的对流核。恒星的光度现在由两个能源来提供:在壳层内有氢转变为氦,在中心有氦转变为碳的核反应〔见图 6-1(d)〕。

    这以后恒星的演化将变得相当复杂。最内部的核内碳在增多,而氦不断被消耗。从氦开始燃烧起经过 600 万年以后,中心的氦就全部烧尽了。和从前一样,现在又出现一个使氦变为碳的壳层源。恒星的化学组成现在已不那么简单了:外层仍然是原始的,即从恒星诞生时就有的以氢为主的混合物;在它的下面有一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是在两个交界面上发生的,即在原始混合物与氦过渡的交界以及更内部在碳和氦的交界面上。所以恒星现在有两个壳层源〔图 6-1(e)〕。在赫罗图中恒星多次地来回运动,但大部分时间是停留在红巨星区域。最外部的壳层源很快熄灭了,恒星只能依靠氦聚变来产能〔图 6-1(f)〕。以后的过程变得更复杂、中心区域的温度迟早要达到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并且使核反应继续下去。

    这就是我们在 1963 年所得到的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历史。以后又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不同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计算。美国的皮埃尔·德马尔凯(Pierre Demarque)和伊科·伊本(Icko Iben)计算了很多演化程。现在厄巴纳市伊利诺伊大学当教授的伊本尤其注意研究恒星核反应的各个细节。他现今的工作是寻找恒星如何能够将内部形成的元素同位素带到表面的机制。因为在有些恒星大气里出现了一些元素,它们是不久前在很深的内部刚刚形成的。波兰的博丹·巴钦斯基(Bohdan Paczy-nski)也是研究恒星演化的先驱者。他是在一个不利的条件下起步的,因为华沙的计算机功能比他的同行们的计算机的功能要差得多。然而他还是将一个复杂的按亨耶方法编制的程序在这个计算机上进行了运算。粗略地说,2 个太阳质量到大约 60 个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它们的演化和以上所说的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很相似,而较小质量恒星的演化和太阳的演化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恒星与行星的区别与联系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恒星行星的区别: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颗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恒星与行星的联系: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

    恒星指通过自身重力凝聚在一起的球星等离子体,恒星在天空范围内具备多个固定发光点,恒星的生存依赖于气态星云所触发的引力坍塌,气态化星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氢元素、氦元素及其他微量重元素,当恒星核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氢气经过稳定的核聚变转化为氦元素,为恒星提供能量。

    行星指环绕恒星运行的天体结构,自身不具备发光能力。通常来说,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围绕恒星的自转方向一致,行星不具有稳定的核聚变能力。行星是由于吸收恒星周围过多的宇宙尘埃所聚集而成的,行星的质量需足够大,一般呈现圆球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冬夜憋尿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心脏病研究中心的迈利克教授研究发现,憋尿“伤心”主要有以下原因:⑴憋尿使膀胱充盈,使得交感神经过于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继而冠心病人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⑵尿潴留是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诱因。⑶长时间的憋尿,一旦排尿还会突发排尿性晕厥,诱发心脑血管意外。⑷很多老年人为了避免起夜,在晚上尽量少喝水,甚至不敢吃稀饭,体内缺水,血液会变得黏稠,继而心肌梗塞及脑梗塞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

    为了避免憋尿造成的“心”病,迈利克提醒广大老年朋友注意:⑴认识憋尿的危害。天气变冷本来就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不利,如果再憋尿,这无疑将使疾病“雪上加霜”。⑵有尿时一定要及时排尿。⑶积极治疗原发病症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或泌尿系感染等疾病。⑷当老人长时间憋尿后又排尿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突然用力排尿。排尿时动作要慢,不要突然屏气用力。⑸冬季应注意下身保暖,少饮酒和少食用刺激性食物。⑹对于有排尿性晕厥的老人,除睡觉时不要憋尿外,起床小便时,最好先在床边小坐片刻,然后再站起来走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什么星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离地球最近恒星,就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或日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著的一个理想球体。其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6)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

    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从化学组成来看,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当地时间2016年1月15日,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发布了一个时长约6分钟的延时摄影视频,充分展示了太阳的活动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怎样区别恒星和行星

    全文共 7109 字

    + 加入清单

    27.天体是上帝的使者吗——行星的轨道

    据说丹麦人对他们古代人中感到自豪的有两个:一个是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另一个就是天文学家第谷。他在汉岛过了历时 21 载美好的天文观测生涯,他始终不懈地坚持天文观测,带有许多训练有素的助手,他们按照他的严格要求细心地从事各项天文观测。由于第谷的天文仪器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加上高超的观测技术,即使是在望远镜问世前,所测天体的位置误差也已小于 2'。在他们大量的观测成果中对天文学发展起着不可磨灭作用的是他积累了大量关于行星运动的观测数据,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奠定了观测基础。

    开普勒是出生在德国的天文学家,1600 年 10 月,他开始在第谷身边工作。次年秋,第谷病倒,于 10 月 24 日去世。他把大量珍贵的观测资料遗赠给开普勒,要求开普勒完成他的未竟事业,还告诫开普勒要尊重观测事实。开普勒认识到第谷资料的重要价值,他在获得这些资料后,立即全力以赴地投入研究工作。他仍从圆轨道开始考虑行星运动,并首先选择了火星。由于火星运动时地球也在运动,故要弄清火星的运动,必须先弄清地球的运动。为此,开普勒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假定地球和火星都在偏心的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然后在各个相继的火星年(即火星回到原来位置的时候),来测定地球的位置。比较幸运的是地球轨道确实很接近于圆,故通过一些几何分析,开普勒得到一个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地球到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后来这个结论的推广便是关于行星运动的开普勒第二定律,或称面积定律。当开普勒试图把这个结果用于火星时却出现了问题,经过反复演算他发现,只要假设火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则理论推算就与观测资料密切相符。于是开普勒又得到一个结论说:火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个结论的推广就是关于行星运动的开普勒第一定律。1609 年,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公布了这两条定律。

    在 1609~1619 年这十年间,开普勒不知做了多少次试算,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当他将行星公转周期 P(以年为单位)的平方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r(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单位)的立方进行比较时,终于发现两者惊人地相吻合。

    于是开普勒又有了一项重要发现:行星到太阳平均距离的立方与其公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这便是行星运动第三定律。1619 年,开普勒在《宇宙和谐论》一书中公布了这一结果。

    我们已看到哥白尼虽然提出了日心说,但他并没有摆脱天体是理想的圆轨道的影响。由哥白尼的圆到开普勒的椭圆,现代科学把它们叫做轨道的运动学描述,即在运动的这种数学表述里不包括产生这些运动的条件和原因。运动规律的因果表述是伽里略所创立的动力学的内容。牛顿把这个动力学应用于天体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公式,他使天文学沿着天体力学的方向发展到一个辉煌的高度,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牛顿力学的弱点。

    28.天体运动和落体运动怎么统一——万有引力的假设

    牛顿成功地建立了行星轨道的动力学理论,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他是将伽里略关于力的概念应用于天体。牛顿认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是把当时天文学对行星运动的观测结果归结为非常简明的表述。牛顿用他的力学方法来考察行星运动,并发现开普勒的头两个定律其实质是表明行星在其轨道运动中具有一个向心加速度。考虑到第三定律则可以证明这个加速度是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r 的平方成反比,而与天体自身的性质无关。我们可看到牛顿到此并没有做任何假设。他有一句简短而明确的格言:“我不诉诸假设”。这也许是对他引出万有引力公式采用的方法的自我表白。至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牛顿把开普勒由第谷的观测资料总结出来的行星运动的三定律从运动学的观点作了一次“翻译”说:行星在绕太阳的转动中存在一个与行星本身无关而只与其到太阳的距离 r 的平方成反比的向心加速度。

    一旦得到运动加速度后,由牛顿本人建立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第二定律可知,应该存在一个作用在行星上的“力”,这个力的方向指向太阳,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且与行星到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进一步利用牛顿本人的第三定律,可证明这个力是太阳和行星间的相互吸引力也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力与行星质量成正比,就好像地球上物体的重量那样。这使牛顿想到,两种力叮能有相同的起源。这或许是传说中牛顿因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由来吧。这在今天已是老生常谈了,或许大家难以想象当时牛顿所具有的革新的魄力与胆识。把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或月亮绕地球的转动想象成一个“降落”过程,天体的运动居然就像从我们手中扔出的一块石头降落那样,遵从着相同规律和在相同的力的作用下,这需要多么惊人的想象力啊!行星和月亮之所以没有像落体那样被吸引向中心天体,仅因为它们有一个垂直于吸引力的初始速度,而运动的惯性产生了离心力。

    科学和哲学思辨的差别在于:一切科学思想,只有当计算所得到的数值与测量所得到的数值相互吻合时,才是正确的和有价值的。牛顿是用月亮来验证他的万有引力的想法。如果把地球当着中心天体,月亮就好比行星。而月地距离我们已提过早在公元前就有过精确的估计。而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更是容易准确测定的量。有了这两个量,就可以按牛顿的公式计算出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牛顿推测,如果月亮所受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其表面物体的重力有共同的起源,那么把由月亮的公转参数所计算的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的关系,当把月地距离换成地球自身的半径时,就应该得到地面上的物体所受地球的重力值。计算结果完全证实了牛顿的想法。

    这便证明了地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和地球把月亮维持在它的轨道上的吸引力是产生于同一源。而后者是和把地球和其他行星维持在绕日轨道上的力的一致性是不能有任何怀疑的。于是牛顿想到所有物体间都存在着相互的吸弓旧,而任何两物体相互吸引,吸引力的大小与每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有力地证明了天体的轨道运动与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的同一性。

    29.太阳系的基本成员—一独唱歌手的伴舞

    地球上的人们经过千百年的观测和研究,到 16 世纪后才逐渐明白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太阳连同它的九大行星(包括它们的卫星)及万千小行星,彗星组成了一个比地月“双星”系统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人们早就认识到太阳系中发光的天体只有太阳一个,其他天体仅管看起来很明亮,但它们都是从太阳那里“偷”来的。正像莎士比亚描写的“月亮是个无耻的小偷”。当然,这种说法是不很公正的,不过它出自一个处于疯狂的人之口,我们也不必再追究!

    给出了太阳系的示意图,唯一发光的太阳处于中央,九大行星处于各自的基本固定的轨道上旋转。多么像一些伴舞围绕着独唱歌星进退周旋,使整个舞台显得更加壮丽多姿!大量的小行星虽然也有其固定轨道,但由于其质量太小很容易受到“摄动”而偏离其轨道。而一些彗星和流星更是沿着独特的轨道不时出现而迅速退场  这难道不比人间的演出更加美妙动人吗!

    这里我们不详细讨论太阳系的一些细节问题,仅将九大行星的主要特征列如下表:

    30.行星的卫星—一伴舞的舞伴

    上表中的最后一项列出了九大行星的卫星数目。由表可见,大多数行星都有卫星,有的还不止一颗。而土星多达 22 颗而且还可能有更多。现代天体演化理论认为太阳系天体都有类似起源方式和演化途径。因而,九大行星和许多卫星的运动轨道特性必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太阳系中所有行星,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而大多数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方向也是如此。这种现象天文上称为同向性。另外,大多数行星的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人们把此特性称为共面性。另外,行星轨道很接近于圆,而卫星轨道就更接近于圆了。这一特点也称为近圆性。人们把具有这些特点的卫星称为正常卫星,反之是反常卫星。

    地球只有一个卫星,即月亮。而火星有两个卫星,火卫一(靠里的一颗)和火卫二。根据水手 9 号所拍照片,已知它们的形状非常不规则,表面崎岖不平,密布不少凹坑,且火卫一还有许多沟痕。火星的两颗卫星均属于不规则卫星,此外,木卫六,木卫七,木卫八,木卫九,木卫十,木卫十三等也是不规则卫星。月亮是一颗特殊卫星,它既不是规则卫星,也不属于不规则卫星。

    现在,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规则卫星与不规则卫星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起源方式和演化途径。也就是说,规则卫星可能与行星起源于同一团星云物质,且是与行星同时形成的。而不规则卫星,尤其是那些逆行,质量不大,形状不规则的卫星,则很可能是在行星形成后,偶尔闯入行星区而被行星俘获的小行星。

    可见,围绕太阳这个独唱歌手的伴舞,其中每一个还有多少不同的舞伴。

    它们各自在其轨道上不停地运动,展现出太阳系的宏伟壮丽的场面。

    31.光速的天文测定—一木星的卫星蚀

    人们常常把天文学单纯理解为把已有的物理定律用以解释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其实,由于天体所处的各种奇特状态提供了大量地面上无法实现的物理状态,因此,大量的天文观测结果实际上为建立新的物理定律提供了观测事实,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的建立就是依据的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定律。与相对论的建立有关的光行差现象也是首先在天文观测中发现的。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光速。,也是在 1676 年,由法国天文学家罗默从对木卫一的观测中得到的。从对光传播所作的一切观测中知道,光速是十分巨大的。伽里略试图用灯光信号来测量这个速度,但没有成功,因为光通过地面上的距离只用极短的时间。因此要想成功地进行这种测量,只有利用天文空间中天体之间的巨大距离。

    图 17 表示了我们在地球上观测木星及其卫星的情况,每当卫星进入木星的影子里时,就发生卫星食。如果木星上有一个观测者,他认为每隔一段时间 t,就出现一次卫星食,t 等于卫星绕木星转一圈的时间。如果 L 为木星到地球的距离,那么,这个信号要经过一段时间 L/c 后才能到达地球。如果令 1 表示在卫星转一圈的时间里距离 L 的改变量,那么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来,每相邻两次卫星食之间的时间间隔就稍有不同,而为 t 1/c。因此从地球上看到的卫星食周期就要比从木星上看到的真正周期长些或短些,这要看距离 L 是增加还是减小而定。从地球上观测时,卫星转 n 圈所需的时间等于

    tn=Nt 1n/C

    上式中 In 是在卫星转 n 圈的时间里距离 L 的总改变量。

    这里有两个未知量 t 和 c,它们可以根据两个适当选择的观测来确定。首先,地球和木星之间的距离 L 经过一定时间 tn。后又相距同样远。我们可以估计一下这个时间间隔 tn。内发生的卫星食数 N。因木星运动得比较慢,所以可以近似认为仅取决于地球的轨道位置,故可把 tn。取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即一年。由此可求出 t。

    其次,我们从地球和木星相距最近时的那个位置开始,数一下半年时间内发生卫星食的数目 N',此时 l'N 等于地球的公转轨道直径(即 1 个天文单位约 3×108 公里)。我们由此可计算 t'N=N't l'N/c。通过观测得到延迟时间 t'N-N't 为 17 分即约 1000 秒,由此得到 C=300000 公里/秒,它十分接近光速的精确值。

    1727 年布拉德莱发现,因光速有限而引起的另一效应——光行差现象,即所有恒星似乎在作一种共同的周年运动,它显然与地球绕日运动相对应。从粒子的观点来看很容易理解这一现象。如图 18 所示,如果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则为了观测一个天体,我们必须将望远镜镜头直接对准该天体,相反,如果地球正在向右运动,则望远镜镜头必须如图 18 中 b 所示那样倾斜一个角度。有关光的传播性质的研究导致了日后狭义相对论的出现。

    32.美丽的行星光环——伴舞的服饰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已发现三个行星有环。是土星及其光环(见彩图),真像一个贵妇穿带着华贵的服饰。除土星外木星和天王星都已观测到有环。土星的环特别明亮,因此,也称为光环。早在 1656 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就已证认到了土星的光环。虽然从照片上看来像一个整块,但在 1856 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从理论上就否定了光环为一整块固体的看法,认为它由无数小卫星构成。现在知道,环内确实有着无数在绕着土星转动的小冰块。

    土星的光环在望远镜中显得十分引人注目。它位于土星的赤道面上,而与黄道有一交角为 26°.7,所以在地球上看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象。地面上观测土星环起初分为 A、B、C 三个环,后来又增加了 D 环和 E 环。“旅行者”从土星光环中穿过,它的观测分辨率可达 100 米,除了确证新发现的F、G 环外,更清楚地看到了土星的光环就象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多得不可胜数,何止成百上千(见彩图)。而且环中还有结构,如大环中有小环,有的几条小环有如“发辫”那样扭结在一起,环中还有小卫星,几个主环间还有间隙。环的温度很低,约 65~75 开。光环的总质量约为 1020 公斤。

    33.太阳系中的吉普赛人—一能歌善舞的彗星

    彗星是宇宙间最奇特的现象之一。它形态奇特多变,迅速地在繁星中穿越,它每夜,甚至每小时都在改变着自己的亮度和形状。古代人不论中、外,都把彗星的到来当着不速之客,有如大难临头,不免惊慌失措,甚至引起社会骚乱。

    中国史书上的彗星记录十分丰富,且在晋代就已对彗星有了较正确的认识。《晋书·天文志》指出:“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西方直至 16 世纪末,第谷才第一次从观测中证明,1577 年的大彗星的距离要比月亮远得多。

    彗星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可近似地看着两体问题,因此其轨道可近似看成圆锥曲线。通常的天体轨道由三个观测点即可确定。但彗星的轨道大多极其扁长,很难由太阳附近的三点来定出真实的轨道。加之彗星的质量很小极易受到大行星的摄动而改变轨道。因此,即便是像哈雷彗星这类轨道很确定的彗星,每次回归时轨道也都有微小的变化。

    彗星可分成彗头和彗尾。当远离太阳时看不出有什么结构,但当它接近太阳时,由于太阳的热辐射,太阳风和太阳光压的作用的增大,尤其是当它进入火星轨道区域后,即会出现通常说的彗星现象,表现出其独特的结构。

    彗头明显的分为两部分:中央密集而明亮的彗核及其雾状包层——彗发。彗核一般很小,直径在 100~100000 米之间、很少有超过 100000 米的,而彗星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核上。彗发是彗核的蒸发物,形状和大小都跟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直径可达几十万公里,有时大小与太阳相当,甚至超过太阳直径。通过空间观测,还进一步发现彗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直径约100~1000 万公里的包层,称为彗云,也称氢云,它几乎全是由物质密度极稀薄的氢原子组成的。所以地面上一般观测不到。

    肉眼可见大彗星的长长的彗尾是彗星的最大特征。彗尾的物质十分稀薄,远低于地面实验室中得到的真空的气体密度。因此,它极易受到太阳的各重扰动而分裂,故历史上常见到双尾甚至三尾的彗星。最著名的 1744 年的歇索大彗星甚至出现过六条彗尾。1986 年 1 月 10 日由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的在回归路途上的哈雷彗星,它拖着长长的玉带载歌载舞地喜见阔别 76 年的地球。它和中国人民更是颇有些年代的世交!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 240 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 年)的 29 次回归,都可从中国史书上找到记载。据张钰哲考证《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慧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即是最早对哈雷慧星记录的珍贵资料,这出自公元前 1056 年。

    1994 年人类观测到了苏梅克一列维 9 号彗星和木星相撞这千年万载难遇的宇宙奇观。早在事件发生的一年前就观测到了这颗彗星并准确地预言了发生碰撞的时间。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这颗彗星被分裂,形成首尾相距 16 万公里的 22 块碎片。 1994 年 7 月 17 日 4 时 15 分(北京时间),以每秒

    60  公里的高速开始撞击木星,历时五天半,撞击过程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亿万吨黄色炸药的爆炸威力。在这次彗木相撞的过程中,由于撞击点并不面对地球,因此,国外天文学家利用伽里略人造卫星飞到撞击面进行观测。而我国天文学家上海天文台的钱伯辰研究员和南京师范大学的黄克凉教授及南京大学的周洪楠教授他们巧妙地利用了木星的卫星作为“反射镜”,在 21 次撞击中通过上海天文台的 1.56 米望远镜,观测到了 6 次木卫的反光,并确定出三次准确的碰撞时间,其中两次与伽里略卫星所观测到的结果在一分钟的误差范围内符合一致,而另一次就连伽里略卫星也未能观测到(见彩图)。其实小天体撞击行星和卫星在太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已发现的行星(包括地球)和卫星(包括月亮)表面的撞击坑,对于月亮、火卫、木卫、火星和水星可以说是百孔千疮,通过对它们表面的这些坑的大小、深度、密度和年龄的分析研究可以估计碰撞几率。对于地球来说,平均一亿年有一次直径为 10~30 公里的小天体撞击,形成直径大于一百公里的撞击坑;平均每五千万年,一千万年和一百万年分别会发生一次直径为 10 公里,1~5 公里和小于 1 公里的撞击坑。1891 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发现一个陨星坑直径 1245 米,深 172 米。据推算,是约在两万年前一块重 10 多吨的铁质陨星坠落造成的坑洞。

    就在彗星苏梅克-利维 9 号撞击木星 5 星期后,周期彗星马赫霍茨 2 号在它的越地轨道中心开始瓦解。预测,其碎块将于 2036 年到达与地球的最近距离——1900 万公里。年轻的小读者不知谁有志来验证这个推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一条恒星河正在我们太阳系里旅行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人员利用盖亚卫星数据找到了至少4000颗恒星,这些恒星自10亿年前形成以来一直在太空中运动。

    这是一张以银河南极为中心的立体投影图。在这个特殊的投影中,外圈是以弧形环绕图片的银河系,新发现的恒星河位于其中,以红色显示。如果我们仰望天空,这条恒星河位于银河系的南半部,穿过许多著名的星座。

    照片:维也纳大学。

    这条恒星河目前正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运行,离我们相对较近,只有326光年远。

    在我们的星系中有许多已知的恒星流,但是这个对天文学家来说是一个新发现。它由恒星组成,这些恒星最初是以星团的形式诞生的。现在它们被银河系的引力场拉开,分散到太空中。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月15日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该书的主要作者斯特凡·梅因加斯特是维也纳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他说:

    “银河盘中的大多数星团在诞生之初会迅速分散,因为没有足够的恒星产生足够的重力势能。换句话说,没有足够的胶水把它们粘在一起。然而,即使在附近的太阳系中,仍然有质量足够维持数亿年的星系团,所以一些类似的大型流体星系团或残余物也可能是银河盘的一部分。”

    由于盖亚的高精度,研究人员可以测量太空中恒星的三维运动。在他们观察期间,一组特殊的恒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这是一组准确显示恒星流预期特征的恒星。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同样来自维也纳大学的天文学家若昂·阿尔维斯说,恒星流覆盖了南方一半以上的天空,实际上隐藏在肉眼可见的地方。阿尔维斯说:“在家乡附近寻找恒星流就像大海捞针。这一串星星覆盖了夜空的大部分区域,但是直到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它就在那里,而且它非常大,非常靠近太阳。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际探索,而不仅仅是在纸上画饼。”

    这项研究的作者确定恒星流大约有10亿年历史。宇宙中的大量气体和尘埃形成了一个年轻的星团,然后由于银河系的引力,形成了一个流状结构。最终,恒星以单个或多个恒星系统的形式分散到太空中,就像我们相信太阳在数十亿年前离开了它诞生的星团一样。

    这组天文学家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盖亚观测的灵敏度限制,我们的选择只包括大约200个来源。通过外推法,我们推测在这一恒星流中至少有4000颗恒星,比太阳附近大多数已知的星团都要大。”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这个恒星流将帮助天文学家测试银河系的引力场,因为它离我们很近,它将是未来行星发现任务的绝佳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glamglow星空面膜怎么用?glamglow星空面膜敷多久?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glamglow星空面膜是它们家新发售的一款面膜,而且是全球限量,相信不少妹纸都说因为颜值入手的,想象一下你的脸上有银河和星星的感觉,哈哈,这一次是真正感觉自己在发光啊!

    glamglow星空面膜怎么用

    1、一定要敷够时间,至少要敷二十分钟。我这次敷了半个小时,感觉稍微有点紧绷。

    2、一定要用附赠的面膜刷,用手推开面膜的话会把手弄得黏黏脏脏的,非常不好洗!

    3、敷面膜的觉得紧绷干燥的话可以多喷喷保湿喷雾!面膜敷完以后皮肤像是剥了壳的鸡蛋,溜光水滑的,嫩!嫩!嫩!

    适合肤质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星空面膜!一片一片的小星星真的好浮夸哈哈哈。个人觉得其实主打功效跟紫罐的银角大王撕拉面膜是一样的。紧致+清洁!只不过这个里面加了小星星之后,很多人的注意力全放在小星星上,才会觉得这是个鸡肋面膜…实际用起来真的是颜值与实力并存。用过很多撕拉面膜,这个最好撕!完完整整的能撕下来一整张面具哈哈

    成分含有甘草和棉花糖,无防腐剂,无硫酸盐,无钛酸酯,而且小星星也不会刮皮肤,是cosmetic-grade级别的。所有肤质包括敏感肌肤都适合!

    glamglow星空面膜敷多久

    十五分钟即可

    首先,我是冲颜值入手的,我以前也用过这家的眼膜!第一次给我的感觉是,这也太痛了吧!用了两次就被我舍弃了!功效用两次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说真的!好了,刚收到这个星空面膜的第一眼是它的包装!也是那个美呐~打开盖子是一阵香甜的椰香味,里面的星星啊、闪粉啊都blingbling的

    用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刺痛,不过没有之前用的眼膜那么强烈,痛感也只是一下下。这款属于撕拉型面膜!所以眉毛那里就不要涂那么多哈。我第一次可以完整的把面膜取下,大概十几分钟面膜就全干了。我是干性皮肤,用完后感觉也不干,肤色有一点的提亮!总的感觉还不错

    glamglow星空面膜刺痛怎么回事

    Glamglow家的星空面膜12月份才发售,现在提前全球首发1000个。这款面膜拥有blingbling的超高颜值,最最最闪亮,加入的星星亮片像把一整个银河系捧到你面前。其中的每颗星星亮片,都是经过美国FDA认可的,完全可以安心的在皮肤上使用,结合了蓝罐的椰子淡香和补水效果+紫罐的撕拉清洁功效,加入了甘草、棉花糖叶~补水去皱方面有奇效,并且不减撕拉面膜的清洁作用呢!敷面膜的过程就是慢慢的感觉越来越紧致,整片面膜轻松撕下,之后皮肤会像剥完的鸡蛋一样的嫩嫩软软哦。

    由于这款面膜活效成分比较多,部分用户用完后5-10分钟内脸会泛红,宝宝们不用担心,属于正常的面膜效果,很快就会恢复哦。Glamglow产品是美国FDA检验过的,可以保证安全使用。如果皮肤比较敏感的MM,可以先在T区测试一下再全脸使用哦~他们家的面膜,那可是好莱坞明星瞬间光芒四射的口碑款”秘密武器”呢!瞬间紧致毛孔,减少细纹,呈现上镜效果,效果看得见!你和Superstar之间就差一瓶发光面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类太阳恒星会释放出无线电信号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恒星是指与太阳特别相似的那些恒星,观察这些恒星能使我们对太阳了解更多,特别是这些恒星与行星的适居性,对研究太阳是相当重要的。日前,天文学家探测到了一颗类太阳恒星会释放无线电信号,该恒星名为“HD164595”。天文学家表示,我们对“HD164595”非常的感兴趣,因为在其轨道上至少有一颗接近海王星温度的行星。

    据外媒报道,天文学家最新探测到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方向释放出无线电信号,该信号来自于类太阳恒星——HD164595。

    HD164595位于武仙星座,距离地球大约95光年。科学家猜测这很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例如:“微引力透镜效应”,这种情况下恒星引力较强,并聚焦来自其它区域的信号。同时,天文学家还问询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SETI),希望能够进一步分析该信号是否来自于外星人。

    HD164595恒星平均温度略高于太阳,并且比太阳年轻1亿年。科学家称,很可能仍有其它未探测行星环绕在HD164595恒星周围。研究人员指出,虽然没有人能够提供证据这是系外智慧文明释放的无线电信号,但是这值得深入研究。通过计算信号强度,分析显示如果它来自于一个等向性信号浮标,那么很可能是II类型卡尔达肖夫文明。

    如果这是聚焦太阳系的窄波信号,其强度可达到I类型卡尔达肖夫文明。卡尔达肖夫指数是基于多少能量可以支配,从而测量外星人文明技术先进等级的一种方法。

    I类型卡尔达肖夫文明是指外星生命能够利用邻近一颗恒星的所有能量,收集并存储能量,满足生命群体的生活需求;II类型卡尔达肖夫文明更加先进,可以充分利用整个恒星系统的能量;II类型卡尔达肖夫文明能够利用所有能量,地球人类文明不属于这一等级。

    SETI研究所资深天文学家塞斯-肖斯塔克说:“当俄罗斯研究人员一年前发现这一信号,他们并没有让其他人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当时应该使用其它的望远镜进一步验证该信号的真实性。我认为这个信号可能是真实的,但不是来自外星人,它可能来自一种自然资源产生的宽频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彩铅星空画法教程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夜晚的星空是美丽的,静静的夜里总能找到归宿感,抛却疲劳的一天畅享夜的宁静,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看看使用彩铅如何画星空画吧。

    操作方法

    1

    现在纸上打上棕紫色的底色,如图所示:

    2

    再使用蓝色在上而下涂上一遍,如图所示:

    3

    再在中间的位置涂上淡蓝色作为亮部,如图所示:

    4

    再在下面涂上粉色作为烧霞的效果,如图所示:

    5

    继续细化处理个颜色之间的过渡,如图所示:

    6

    在中间的位置上涂上白色,让中间变亮起来,如图所示:

    7

    继续涂上白色形成球体效果,并在下面涂上散布的白色做星空的尘埃,如图所示:

    8

    在进行细细涂画,让过渡更加清晰,如图所示:

    9

    最后在图中画出黄色的星星,这样星空画就画好了,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行星和恒星的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行星恒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方面:

    1、质量不同

    恒星的质量较行星相比要大得多。

    2、能量产生不同

    恒星拥有足够的质量来进行核聚变,并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而行星自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光。

    3、存在方式不同

    恒星是恒星系统的中心天体,行星都是围绕恒星公转,是围绕恒星与行星的质心公转。

    4、构成成分不同

    恒星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它是一种等离子球体;虽然有些行星也是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但还有些行星主要是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它们拥有固态表面,甚至还存在液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恒星的视向速度

    全文共 152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没有光谱分析,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就要比现在肤浅得多,对恒星的化学组成就会一无所知,对它们的运动就会只有一鳞半爪的认识。在这里主要讲一讲,怎样根据恒星光谱来推求恒星沿着视线方向的,也就是向我们而来或背我们而去的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在视线方向的分量称为视向速度。测定视向速度所依据的原理是,这是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1803—1853)而命名的。如果一颗恒星的光线穿过一个玻璃棱镜,就会由于不同频率的光折射程度不同而发生色散现象,频率较高的蓝光比频率较低的红光折射得更厉

    害。如果在棱镜后面装一架照相机,那么照出来的像就不是一个小星点而是一长条,称为恒星。光谱照片中各处的黑线是由不同频率的光线所产生的。当今天文学家所使用的现代摄谱仪,其工作原理也就是这样。为了拍得暗弱恒星的光谱,星光首先要由大望远镜收集起来,再经过摄谱仪的处理,然后才落到照相底片上。人们也往往使用别的器件代替棱镜来使不同频率即不同颜色的光线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转。照相机拍出来的光谱是细长条,摄谱仪则把它展宽成一条带子,这就很有利于辨认其中的细节(见图 A-1)。恒星光谱的重要性在于恒星大气中的原子吸收特定频率辐射的这一特性。被吸收的光就在光谱中表现为空缺:用摄谱仪拍成的长条光谱中出现许多暗“线”,它们正处在和那些特定频率完全相应的位置上,照相底片在这些位置上不感光。恒星大气中各种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造成了光谱中一定部位缺光的现象,那些暗线。由于每一种原子产生一套特定的吸收线体系,人们就可能依据恒星的光谱来测定其大气的化学组成。恒星的化学分析就是根据这种道理进行的,例如阿尔布雷希特·翁

    贡献而成为名家。本书中所讲的一切有关恒星大气和星际气体的化学组成的内容,其依据都在于光谱线的测量。太阳上没有重氢,以及元素锂特别缺少的现象,也都是这样得知的。下面着重介绍多普勒效应。

    光是一种电磁波。一束光线所经之处,电场强度周期性地变强变弱,时而达到极大值,时而达到极小值,这种变化以光速在空间传播。当一个源发出一定频率的光线时,只有在该源和接收器的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收到的光的频率才和原来的相等。如果光源向着我们运动,每个后发波的强度极大点在传播中经过的路程就比紧挨在前的先发波的略短一些。光波极大点到达我们这里的时候变成比发出时节奏更快的一串信号,也就是说,向我们移近的发光体的光比起实验室里同样光源的光显得频率更高,颜色更蓝。反过来,背着我们远去的光源的光比起实验室中同样光源的光就显得频率较低,颜色较红。实际上这种情况和图 10-5 所讲

    的效应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一个 X 射线源绕一颗星作轨道运动时,有时向我们接近,有时背我们远去,X 射线闪光的频率也就显得在变高变低。

    恒星光谱吸收线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量得很精确(参见图 A-2):最好的方法是把恒星光谱和通过摄谱仪形成的实验室光源光谱进行对比,以查明恒星光谱中各种原子的吸收线是处于本来应在的地位还是有所偏移。这样也就容易测定该星的视向速度。

    特别重要的是测量密近双星的视向速度。一颗星围绕另一颗星公转,只要我们不是正好垂直地向它们的轨道平面望去,这颗星在轨道运动中就时而朝我们奔来,时而背我们离去。我们可以测量光谱中这颗星视向速度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并且利用它(请阅附录 C)来推求有关恒星的质量。实际上我们正是根据光谱中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谱线位移才知道有许多星并不是单星,而是双星。这种双星离开我们实在太远,所包含的两颗星彼此又靠得太近,所以我们用望远镜看不出它们是双星。两颗星并不交替掩食倒不要紧,光谱吸收线的周期性位移依然会告诉人们,那是一对沿着各自的轨道相互绕着公转的双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