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动物的生物知识【汇编20篇】

浏览

3493

文章

1000

篇1:宠爱之名玻尿酸蓝铜胜肽保湿修护生物纤维面膜怎么样?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宠爱之名是全球华人美容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专业医学美容保养品,宠爱之名推出了新款面膜,宠爱之名玻尿酸蓝铜胜肽保湿修护生物纤维面膜怎么样?宠爱之名玻尿酸蓝铜胜肽保湿修护生物纤维面膜好用吗?

宠爱之名玻尿酸蓝铜胜肽保湿修护生物纤维面膜怎么样

产品介绍

面膜革命领导品牌宠爱之名经典产品柔润保湿修护生物纤维面膜,从开卖至今,一直是明星、造型师推荐的上镜必敷产品,国内外获奖无数。而宠爱之名研究团队发现,随着空污日益严重,纯粹保湿已经不够,还需要给予肌肤再生和修复的能量。因此特别将原本的保湿面膜升级,研发出全新革命再进化的集中保湿面膜-玻尿酸蓝铜胜肽保湿修护生物纤维面膜,具有尊贵肌因修护成分蓝铜胜肽,激发肌肤再生能量;玻尿酸激活分子Exo-H,长效补水、抓水、锁水;珍稀矿石孔雀石,给予肌肤矿石完美修复,配合生物纤维面膜材质,将三大肌肤修护因子深入肌里,30分钟近似类离子导入效用,让肌肤瞬间饱满新生,展现肌肤能量奇迹!使用方法

1.彻底清洁脸部后,撕开面膜包装。2.面膜共有三层,取出中间具弹性、呈透明状的生物纤维面膜。3.将面膜潮湿的一面(与半透明纸膜贴合的一面)完全服贴于脸部。4.15~20分后,将面膜取下,不需冲洗,即可进行一般之日常保养。由于生物纤维面膜导入精华效用显着,建议每10天使用一次即可。

一般滋润面膜或补水面膜(纸膜类的)揭去纸膜后建议用手按摩2至3分钟,这样可以使刚刚从面膜中得到的营养充分吸收。

宠爱之名玻尿酸蓝铜胜肽保湿修护生物纤维面膜使用方法

⑴使用前,最好在做面膜前先洗净面部,或在按摩后以热毛巾敷面2分钟后再开始敷面。用温热的水让毛孔打开,排出皮脂和污垢,面膜营养成分就更容易被吸收进皮肤了。⑵干性皮肤或气候干燥时,可以先拍柔肤水,清洁面膜用后需要清洗,应敷在爽肤水、柔肤水前面,滋润面膜则应用在爽肤水、柔肤水后,棉布型面膜用在爽肤后、润肤前,用后通常无须清洗。⑶以手指将面膜均匀涂于脸部和颈部,但要注意面膜必须距离眼睛和口周0.5厘米左右,以防眼睛和嘴唇涂上面膜而受到刺激,引起不良反应,与发髻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⑷敷面后脸部最好不要作大表情或扯动,要等敷面剂完全干了为止(约20至30分钟),以免影响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土壤生物活性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生物又被比拟为土壤养分循环的“转化器”、环境污染物的“净化器”、陆地生态系统稳定的“调节器”。可以说,没有土壤生物,土壤就失去了活性,就没有了生产能力。那么土壤生物活性如何提高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土壤中的有机养分和矿物营养,需要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生物的活动因土壤中水、气、热等条件的变化而受到直接影响,使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物化学活性的强度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当土壤温度较低时,微生物化学活性较弱。大多数微生物在常温下,适宜湿度为最大持水量的60%~80%,湿度加大,空气减少,有机质好气分解过程变成嫌气积累过程。

生物情况的改变,直接影响养分的变化。只有土壤温度、湿度和空气适宜时,好气微生物活动才旺盛,才能使土壤潜在养分迅速转化成速效养分,供植物利用。超过或低于最适温度,则由于有效养分减少或缺乏,甚至在土壤空气少的条件下,嫌气微生物占优势,便会使养分朝着相反方向转化。

因此,耕作时应考虑到土壤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状况下,土壤生态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保持其自身的平衡,当人为适度干预时,这种平衡在总体上得以延续,但人们对土壤生态系统干预过度时,其固有的平衡被打破,这将影响到作物生产的可持续性,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病虫害加重。因此在耕作制度上,首先采取深耕与浅耕(旋耕)相结合,隔年深耕一次,耕作层保持在25cm左右。

其次施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辅,中微量元素作为补充,其中以天然麦饭石矿物肥与化学螯合态的中微肥交替施用,更有利于补充土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形成种地与养地相结合。

第三尽可能对作物实行轮作,如茄果类与豆类、茄果类与叶菜类、豆类与根菜类等轮作,通过轮作可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及线虫病的发生或危害。

第四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及保护地条件(抢茬),把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安排在适宜的环境阶段,经过贮存或延后(长)采收,通过科学管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如节能型日光温室由种植越冬一大茬,改种秋延迟和冬春茬栽培,使最寒冷季节处于作物苗期或中后期换茬阶段。对大拱棚或中拱棚,早春种植叶菜,春夏季种植茄果类或瓜类,春、秋淡季供应对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水体污染生物性污染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当进入水体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那么水体污染生物性污染有哪些表现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表现一: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后最常见的危害是居民通过饮用、接触等途径而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类疾病包括霍乱、伤寒、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及血吸虫病、贾第虫病等寄生虫病以及钩端螺旋体病等。水体生物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表现二: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聚集成团块,漂浮于水面影响水的感官性状。有些藻类能产生毒素如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而贝类能富集此类毒素,人食用了毒化的贝类后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藻类毒素一旦进入水中,一般供水净化处理和家庭煮沸不能使之全部失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变异原因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变异原因

辐射过量的辐射会引起基因突变;还有人为因素是时间的因素在不断的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错误,引起突变等等。

俄罗斯科学院基因研究所科研人员找到了DNA分子中最脆弱的位置,这些位置在细胞核中与核质相连,正是由于这些位置的存在才导致基因变异和染色体位错这样的后果。有关专家指出,该基础研究成果对人体基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细胞核中每一个DNA分子都会从几个点固定在核质上,并由这些点形成了DNA分子环。俄研究人员认为,许多染色体变异正是发生在DNA分子与核质相连的位置,而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所有与核质相连的长度上DNA分子处于与DNA拓扑异构酶的接触中。如果这种酶的活性受到限制,这个环将碎裂成片段,就像细胞的自然凋亡一样。除此之外,被腺嘌呤、胸腺嘧啶充满的各种MAR片段,也镶嵌在DNA分之中,这些片段很容易脱离和变化。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导致肌肉组织变形和由于药物引起的二次白血病正好发生在DNA与核质相连的位置。由于这些位置的存在,那些相距远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和其他分子好像被捆绑在一起,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促进了基因的结合和DNA链之间的交换。这些位置是分子中最脆弱的地方,很容易被核酸酶破坏,病毒DNA也最容易选择在这些位置连接,细胞凋亡中染色体位错和DNA断裂也发生在这些位置。

俄研究人员对从核质上获得的切片上(这种切片能够区分处于中心位置的核质和边缘处的DNA分子环)进行的实验证实,在血癌化疗中导致出现白血病的基因AML-1与ETO的合并正好发生在核质上,同时还发现,切片上不稳定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很明显地吸附在核质上。

化学因素,由于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引起基因在复制时发生错误,基因虽然十分稳定,高寒地带由于温度的骤变会引起多倍体变异;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隐定性是相对的。

编辑推荐:变异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环节动物门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从教材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在接触活体动物的过程中去了解它并思考问题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好方法,所以,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是本课的重点,观察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蚯蚓的系统了解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例如,“蚯蚓没有脚,是靠什么来运动呢?”“蚯蚓没有眼睛可为什么能够对光线做出反应呢?”等等,同时,通过观察也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发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科学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虽然从“观察水螅”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水螅的结构简单,个体又小,学生对其又不熟悉,兴趣性不高。所以,其效果是不明显的,而对蚯蚓的观察则大不一样。首先是学生对蚯蚓很“熟悉”,有着极大的兴趣;其次是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强;如将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来观察其运动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提出疑问等等。这样仔细地观察蚯蚓即使是对那些非常“熟悉”蚯蚓的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因此,引导学生做好实验的每一步并充分理解该步骤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是认真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话,那么,其收获将超出教材的要求,因为在实验中,学生会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并提出许多问题,从而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不仅仅是有关蚯蚓的,其更多的知识可能是有关生物实验方面的。例如,“将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棉球浸多少醋?浸什么样的醋?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是近一点好还是稍远一点好?……等等。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会在实际操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收获。也许有些学生会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实验操作方法,它可能会与教材或老师的要求有差别,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更简练,更精确。所以,重视实验,尤其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是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决不能以讲述为主,而要以学生实验为重点。

本课的难点有二:其一是实验方面的,例如,在实验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步都要求学生得出结论,但由于实验材料的个体差异,每条蚯蚓的运动和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在实际观察中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做为老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及实验操作两个方面,而把握这两个方面最好的方法是做好准备实验,随机地从学生的实验材料中选取一条或二条蚯蚓,按实验步骤认真进行,从中既可发现在学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另外,在学生观察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及时予以纠正,例如:抚摸蚯蚓身体腹面,应该感觉到比较粗糙,因为腹面有较多的刚毛,但可能会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感觉。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操作,首先要从颜色上分辨蚯蚓的背腹面(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然后在抚摸时要稍用力才能感觉到粗糙。这些细节,在准备实验时都应充分想到,否则,学生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其二是有关蚯蚓结构和生理知识方面的。这里有二个问题,第一是关于蚯蚓的体腔,前几章内容都没有提及体腔问题,是不是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没有体腔呢?学生会自然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老师应该做科学的解释,但不宜展开,对初中生应充分注意量力性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水螅、绦虫、蛔虫和蚯蚓做一简单的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蚯蚓的结构比前几种动物要复杂,从而得出蚯蚓比前几种动物更高等的结论。由于蚯蚓出现了真体腔和身体分节的现象,所以,蚯蚓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第二个是蚯蚓索状神经结构的功能特点。这里出现了“神经节”的概念。教材中说明:“神经节是由许多神经细胞集合而成的”,……那么,由神经节和其发出的神经所构成的索状神经系统与前面学习过的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有何不同呢?神经细胞集合成“节”与分散成网相比有什么意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养猫家庭如何饲养其他小动物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田园猫

一般只要是养宠物的人都很博爱,尤其是养猫咪的主人。他们愿意奉献自己无私的爱给猫咪。很多猫奴们想在饲养猫咪的同时在饲养一只宠物,可是,猫咪是天生的猎手,养猫家庭如何饲养其他小动物呢?

一、猫咪捕猎是天性,主人保护弱小是关键。

猫咪狩猎的天性,会让它们在看到活物的时候相当的激动,本能被激发,及时它们没有吃的打算,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伸出“罪恶之爪”,使得小动物惨死在爪下。因此,主人保护弱小是很关键的,家中的小动物要全部关在猫咪无法抓到的地方,不能散养。鱼儿的鱼缸要罩上玻璃罩、小鸟的笼子要挂在房子中间的顶上、仓鼠关在仓鼠笼子里而不能让它们趴趴走……

二、在主人的监视下让猫咪和小动物接触。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要让猫咪能接触到这些小动物,不然猫咪会好奇死的,好奇更会加重猫咪想要玩它们的欲望,所以主人应该在密切的关注下让猫咪和小动物们接触,一旦猫咪出现要动爪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要立即制止。让猫咪先熟悉小动物们的气味儿,让它们知道小动物也是家人,不能伤害,然后在主人的监视下多接触几次,让猫咪完全熟悉小动物的行为行动,让猫咪不再好奇,猫咪就会打消去抓它的想法。有朋友养鹩哥,他家的猫最开始也是要抓鸟,后来慢慢接触的多了,猫咪习惯了鹩哥飞来飞去和扑棱翅膀,不再感兴趣了,竟然和鹩哥成为了朋友。

三、幼猫时让猫咪就熟悉家里的小动物。

猫咪在小的时候,如果没有母猫的训练,自己的狩猎技巧不会很好,对猎物也没用那么浓厚的兴趣,所以最好让猫咪在小的时候就和小动物们接触,这样猫咪就不会出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噪声对动物的影响有哪些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视觉的、化学的和声音的信号结合。视觉信号通过形象的颜色和行为显示来传播,是最直观的。化学信号多见于以臭味标记领域的动物。但是,对许多动物尤其是对鸟类来讲,声音信号显得更加重要。

研究表明,噪声对动物会产生以下影响

1.飞机的噪音使南极企鹅等海鸟的心跳加快。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报告显示,由于充分暴露于车辆、飞机噪音及科考人员和大量游客的侵扰之下,在阿德雷上栖息的巨海燕的数量已经下降了大约80%。

2.海军声纳研究产生的强烈声纳干扰,导致了海洋哺乳动物的触礁与死亡。

3.暴露在噪音环境会使啮齿动物的听觉丧失。

4.对依赖声音通信的物种,人为的噪音能干扰声音信号的传递,造成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通讯信号的动态相互作用改变,从而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行为,通过修饰声音,来改进声音信号的有效传递。

5.噪声也可以对种群的动态产生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栖息地利用,求偶、交配和双亲的照看等繁殖行为,以及可能的迁徙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来实现的,在特殊的栖息地,发声法的变化也可以导致最佳繁殖。

6.另外,过大的噪声也可以导致听力丧失,以及捕食反捕食相互作用中的一系列危险事件,从而影响成体的死亡率。

7.由于需要重复地抵抗噪声或避开噪声,这可导致个体额外的能量消耗或丧失交配和取食机会,动物也可能为了避开令人生厌的人为噪声而被迫从其适宜的栖息地撤出。

今天小编就噪声对动物的影响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噪音就噪音对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等更多的噪音污染小知识还请关注网站其他更多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骨的生长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骨的生长

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身高是人体生长的一个简单指标,它主要受骨骼生长的影响.骨的前身是软骨,随着人的生长,软骨细胞逐渐增多,分化为骨细胞,并在骨的中央形成骨化中心,以后骨中央的骨化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增大,发展成骨干,接着骨端处也出现继发骨化中心.在生长期,长骨的骨端与骨干之间有一块区域,这块被称为骨骺的区域,就是新骨形成的地方.随着软骨组织不断分裂,骨组织的增多,骨端和骨干逐渐增大、变粗,软骨组织不断减少.当骨干和骨端融为一体而骨骺最后消失时,骨的生长也就停止了.所以在下肢骨骨端与骨干间的长骨软骨,能形成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使身体不断的长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建立生态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本身还不足以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为获得成功,应仔细挑选保护区用地,确保涵盖了所有的区域特色生态系统,并确保选定地区得到精心设计和有效管理。

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手段,例如直接支付生态系统服务,或将所有权转让给私营部门的个人等,都可以为保护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经济激励手段。

2.预防和早期干预已被证明是对付入侵物种的最成功且最具成本效益的途径。入侵物种一旦稳定下来,对它们的控制,特别是通过使用化学品或通过引入其他物种来根除它们,并不一定是有成效,而且极其困难、成本高昂。

3.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将其本身整合到农业、渔业和林业部门。这些部门都直接依赖并影响生物多样性。私营部门可通过采用某些农业做法等途径,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重大贡献。

4.各项国际协定需要纳入强制措施,并考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是否能与其他协定形成合力。需要在地方或国家以及采取最直接的行动,以遏止或减少生物多样性损失。

5.向社会各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处,并明确考虑以综合方式权衡不同的备选办法,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造福社会。总体来说,恢复生态系统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的恢复又变得日益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地区正日渐退化。

今天小编对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知识点记忆口诀

全文共 2650 字

+ 加入清单

柿树科

单叶全缘常互生,雌雄常异花单性。宿存花萼果期大,花冠旋转3-7。

雄蕊基生倍数生,子房上位有多室。浆果种子有薄皮,柿与君迁味道鲜。

木犀科

木本植物对生叶,两性花冠无托叶。圆锥聚伞顶或腋,花萼花冠常4裂。

雄蕊2枚常下位,两个心皮房上位。浆核翅蒴种类多,观赏绿化用此科。

马钱科

两性整齐为单叶,花序多歧再排列。花萼花冠45裂,冠生雄蕊常内藏。

子房上位常2室,蒴果浆果核果生。醉鱼草多香美丽,观赏栽培作药行。

夹竹桃科

草木藤本多年生,乳汁水液遍全身。草叶全缘对或轮,托叶常退脉羽状。

大花两性形整齐,萼常5裂冠合瓣。花冠喉部有附属,5枚雄蕊生于上。

子房上位心皮2,浆核朔果蓇葖果。

萝藦科

草本藤本常攀援,块根肉质乳汁粘。单叶全缘脉羽状,聚伞花序成伞状。

花冠合瓣檐5裂,雌雄粘生合蕊柱。子房上位2心皮,侧膜胎座蓇葖果。

旋花科

缠绕匍匐草质藤,常有乳汁叶互生。叶形多样花生腋,梗细常有2苞片。

冠生雄蕊有5枚,漏斗花冠相互生。中轴胎座两胚珠,子房上位蒴果成。

花荵科

互生对生常草本,两性花为5基数。花冠辐状或筒状,雄蕊5枚冠筒上。

花盘环状常5裂,子房上位心皮变。中轴胎座成蒴果,中华花荵绿化多。

紫草科

草本植物被硬毛,单叶互生多粗糙。单歧蝎尾聚散序,5枚雄蕊冠上找。

花萼5枚冠5瓣,喉部常有附属物。两个心皮4深裂,复雌蕊生4坚果。

马鞭草科

单叶对生茎具棱,常无托叶叶对生。花序穗状或聚伞,花萼杯状果宿存。

花冠合生45裂,雄蕊4枚为二强。子房上位两心皮,坚果成熟才分离。

唇形科

茎四棱,叶对生,挥发油脂遍全身。轮伞花序唇形冠,2强雄蕊高处站。

子房上位2心合,留下4个小坚果。薄荷藿香与荆芥,益母黄芩可活血。

茄科

双韧维管叶互生,聚伞花序叶腋成。合瓣花冠常成筒,雄蕊5枚相互生。

中轴胎座两心皮,每室多胚果实生。浆果常可作蔬菜,烟草常用蒴果栽。

玄参科

草多稀有树木生,单叶多为相对生。两性花成各花序,萼片宿存冠合生。

二唇裂片4-5,二强雄蕊冠筒生。子房上位有2室,中轴胎座蒴果成。

唇形与之多相似,茎圆而非四方棱。

紫葳科

乔木灌木稀草本,单叶复叶稀互生。两性花大多美丽,左右对称多花序。

雄蕊5枚生冠基,裂片互生1不育。子房位于花盘上,1至2室多胚珠。

家种梓树与楸树,凌霄攀上是大户。

胡麻科

草本多为叶对生,两侧对称花两性。单生叶腋顶生序,花冠筒状稍似唇。

雄蕊4枚花互生,花盘杯状房上位。中轴胎座花柱1,蒴果坚果核果状。

车前科

草本单叶常基生,基部呈鞘脉近平。穗状花序有两性,花冠膜质花小型。

雄蕊4枚冠筒内,子房上位蒴果坐。全草是宝药效好,叶似辐条容易找。

茜草科

单叶对生或轮生,两片托叶柄基生。花多两性辐射称,45基数样式多。

雄蕊花冠相互生,子房下位常2室。蒴果核果和浆果,胚珠多数至1枚。

忍冬科

灌木缠绕或直立,本质柔软大髓心。对生叶来无托叶,两性花称聚簇生。

花筒子房基处合,雄蕊4-5与互生。子房下位浆核果,药用观赏价值多。

败酱科

常见草本多年生,叶片对生或基生。羽状分裂或全缘,花小两性无托叶。

花序聚伞圆锥状,花萼小而不明显。花冠筒状微具距,雄蕊3枚或4枚。

子房下位有3室,仅有1室可发育。果实常见为蒴果,先端增大形成翅。

葫芦科

藤本植物草本质,侧生卷须可攀援。单叶互生掌状裂,雌雄同异花单性。

花萼5裂花冠合,雄蕊5枚药常曲。子房下位3侧膜,柱头3个胚珠多。

瓠果内质种子多,东西南北瓜水果。

桔梗科

多为草本稀木本,直立攀援汁液多。常单叶生无托叶,聚伞花序单二歧。

两性花常相对称,萼筒子房相合生。花冠5裂样式多,雄蕊同数基处着。

子房下位半下位,中轴胎座蒴果成。

菊科

此乃被子第一科,分布极广用极多。头状花序有总苞,舌花管花萼变毛。

5枚雄蕊常合生,紧抱一起称聚药。下位子房珠室1,瘦果有毛随风跑。

禾本科

此科常有禾与竹,农工绿化功勋著。秆空有节基分枝,单叶互生成两列。

叶鞘舌耳有或缺,脉纵平行好分别。两性花小装小穗,颖包稃片裹浆片。

雄蕊常3药丁字,子房上位一珠室。颖果常作粮食用,稻麦黍粟见四处。

莎草科

草本常有根状茎,地上无节三棱形。叶有三列茎实心,或仅叶鞘闭合生。

各种花序或小穗,毛鳞常见花被退。雄蕊常3雌蕊复,子房上位1珠室。

坚果三棱凸球形,荸荠香附作药行。

棕榈科

木本茎直主干明,叶基宿存常抱茎。鞘片纤维用处广,棕垫棕绳与棕箱。

叶似圆扁簇生顶,掌状分裂皱褶长。花序常为圆锥状,花小整齐性难分。

6片花被6雄蕊,两轮排列单雌蕊。子房上位多3室,浆果核果长圆状。

天南星科

草本常有球根茎,体含乳汁气生根,茎基常有膜质鞘,叶形叶脉样式多。

肉穗花序佛焰苞,宿存早落色彩耀。花小味臭性难分,雄蕊稀1248,

雌蕊1枚心室多,浆果密集穗轴生。

鸭趾草科

多汁草本直或攀,柄基膜质鞘抱茎。互生单叶并行脉,辐射对称花两性。

花被2轮外宿存,6枚雄蕊或2退。两个药室并或叉,1个雌蕊房上位。

中轴胎座或蒴果,种子有棱胚盖圆。

雨久花科

多年草本水边生,根状茎粗或横走。地上茎短叶鞘包,辐射对称花两性。

6片花被覆瓦状,6枚雄蕊缺或退。雌蕊1枚房上位,3室中轴1侧膜。

果实有分蒴和胞,常见凤眼鸭舌草。

百合科

多年草本稀木本,基生单叶基互生。辐射对称花两性,6枚花被两轮生。

同数雄蕊与花对,子房大多安上位。

3室子房中轴座,心皮3数雌蕊复。茎大花美蒴果浆,葱蒜百合郁金香。

石蒜科

鳞茎根茎多年生,线形带状叶基生。伞形花序合两性,常有总苞成膜状。

花被6枚如花瓣,雄蕊6枚两轮转。

3个心皮如百合,子房却在下位安。美丽清香用处广,水仙石蒜君子兰。

薯蓣科

攀援缠绕多年生,块茎肉质常似根。叶常互生稀为对,基部心形掌脉明。

叶柄关节常扭转,雌雄异株花单性。花被6片列两轮,雄蕊6枚或3退。

子房下位有3室,蒴果3瓣有3翅。

鸢尾科

多年草本茎多样,长叶基生套折状。两性对称两轮生,花被皆为花瓣相。

雄蕊3枚基处生,柱头3裂似花瓣。子房下位3心皮,胎座3室中轴长。

蒴果背裂易种植,药用观赏皆为上。

芭蕉科

大型草本树模样,鞘状叶柄茎包上。互生大叶羽脉长,花序穗状圆锥状。

两性单性皆存在,6被2轮不整齐。雄蕊6枚或缺1,下位子房3室生。

丝状柱头常3个,长形浆果为水果。

姜科

多年草本清香气,根茎球茎单生茎。单叶有鞘叶舌在,椭叶线形羽状脉。

花序总状或单生,两性花来左右称。

花被6枚两轮生,雄蕊1育2退去。子房下位有3室,中轴胎座蒴果成。

美人蕉科

粗大芽本多年生,根茎块状叶大型。羽状叶脉中脉起,鞘状抱茎无叶舌。

两性花艳不整齐,两轮花被共6枚。6枚雄蕊如花瓣,也生两轮有重瓣。

子房下位有3室,蒴果具疣种细微。

编辑推荐:生物知识点记忆口诀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物农药有哪些特点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生物农药有哪些特点

生物农药的特点

一、专一性强,活性高。

生物体农药中,天敌昆虫、捕食螨常为寡食性或专性寄生;昆虫病原真菌、细菌、线虫、病毒、微孢子虫等均是从感病昆虫中分离出来,经人工繁殖再作用于该种昆虫;植物体农药更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种特定功能基因进行定向重组或改造的活体植物;生物化学农药的专一性也较强,如昆虫性信息素只对同种昆虫有效。

二、对环境安全,对哺乳动物及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

生物农药均是天然存在的活体生物或化合物,在环境中会自然代谢,参与能量与物质循环,不易产生残留,引起生物富集现象。生物体农药均是活体生物,因其多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而对哺乳动物较为安全。

三、作用方式特异。

生物农药可通过捕食、寄生、拮抗等起到控制靶标害物的作用。信息素类生物化学农药主要通过引诱、忌避、聚集等起作用。蛋白或糖激发子等生物农药,可通过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性而避免或减弱有害生物的影响。植物源杀虫剂除具有与有机合成杀虫剂相同的作用方式(触杀、胃毒、熏蒸)外,还表现出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忌避、忌产卵、麻醉、抑制种群形成等特异的作用方式,且往往同一种农药具有多种作用方式。

四、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农药。

传统的杀虫剂大多是神经毒剂,而生物农药,尤其是生物化学农药的作用机理较复杂。如印楝素对昆虫具有强烈的拒食、胃毒、触杀以及抑制生长发育活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干扰昆虫的化感系统而影响其行为;扰乱昆虫内分泌系统而影响其生长发育;由综合性、系统性效应而引致昆虫周身性、系统性生理病变等。

五、多种成分协同作用而致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生物农药,尤其是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往往是多成分起作用,且这些次生代谢物是在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中产生的,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故昆虫不易对其产生抗性。

六、开发利用途径多种多样。

生物农药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发利用:天敌类动物体农药可人工繁育,也引种释放;微生物类生物农药可以发酵生产而直接利用,也可经基因重组后利用;生物化学类农药可直接利用或经人工完全合成后利用,也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定向培养,或采用基因重组转化为植物体农药。

农药的种类有很多,有除虫的有除草的,想要知道生活中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请到,更多的有毒物品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素食动物恐怖吃肉记 素食动物本质太弱而吃不到肉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坊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兔子的恐怖故事。女大学生在宿舍养了一只蹦蹦跳跳、爱吃胡萝卜的可爱兔子。偶然一次,外卖里的炸鸡被兔子偷吃了,这给兔子打开了吃肉的新世界大门。它从此只愿意吃肉,不再吃素食,长得肥大彪悍。后来主人为了让它变回原本纯良的小兔子,每天只喂食蔬菜。结果不出三天,兔子就“绝食”死亡了。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兔子吃肉

一种爱吃肉的北极兔,体型硕大。兔子为肉疯狂的行径令人琢磨不透。即使是人类,恐怕也没有如此强的迷恋。一反素食常态,炸鸡比胡萝卜诱人的肉食法则难道在兔子中也通用?

其实除了兔子之外,一些其他素食动物也常常出现吃肉的传闻。素食动物恐怖吃肉记:牛吃兔、马杀鸡、松鼠吃小鸟……

在印度,一头名叫拉尔的奶牛偏爱吃小鸡。一只出生没多久的小鸡在晃悠,转眼就被拉尔逮住。它一口拦下小鸡,直接吞食而下,留下逐渐减弱的鸡叫声和旁人诧异的目光。这只奶牛创造下一个月吃48只鸡的骇人记录。

无独有偶,另一只叼着兔子的牛

在人们眼中形象良好的鹿,有被虎豹追食的悲情,也有捕食兔子的一面。还有的和人生活较近的鹿,竟也养成了如出一辙的吃牛扒习惯。体型巨大凶狠,却也归为素食动物范畴的河马,也不时被捕捉到啃食斑马的凶残画面。马似乎也和牛有着相似的喜好,它偶尔也对鸡下狠口,戏称“马杀鸡”。

兔子吃炸鸡、牛吃活鸡、鹿吃兔子、松鼠吃鸟……素食动物食肉的行为一度被认为是动物的一种异食癖。相当于人类长时间对某些物质产生不寻常的食欲。比如有人吃泥土、纸屑、肥皂,甚至衍生出一些恶癖。但人们发现,即使是人工养殖且没有明显疾病的素食动物,也表现出了吃肉的习性。

鹿吃兔子

这些现象罕见,却也是自然本身的真实写照。“素食动物”这个称号只是人类赋予它们的一种区分方式。但它们却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人们,它们并不严格呆在这个领域内。这个名称没有限制住它们的天性,“素食动物”该吃肉时还是会吃肉。

素食动物恐怖吃肉记:牛吃兔、马杀鸡、松鼠吃小鸟……

大熊猫吃竹子的萌态吸引无数粉丝。它99%的食物都来自于竹子,但它其实也不只是吃素的。呆萌熊猫也曾被爆出吃山羊的“丑闻”。在四川乐山,就有人曾目睹一只野生大熊猫在荒山野林袭击了一只山羊,并美滋滋地吃了起来。20分钟的掠食过程,眼前这只和动物园里慵懒温顺的形象格格不入。

虽然大熊猫一天中除了睡觉就是在吃竹子,但它还不属于素食动物的范畴。

大熊猫其实是一种处于肉食动物向素食动物过度的杂食动物阶段。在两百万年前,它的祖先可是实实在在的肉食动物。即使到了现在,它们仍然保留着一些肉食动物的遗传痕迹。

别看如今的大熊猫基本只吃竹子,看似饮食单一,但它们吸收的营养成分可未必输给肉食动物。最近的一项研究就分析了大熊猫全竹饮食的营养成分。它们虽然爱吃竹子,消化道本身却并没有消化竹子的能力。这时候派上用场的,则是它们消化道中几十种大量相应的肠道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分解植物,还能从中高效地汲取蛋白。

经过消化道中肠道微生物的分解吸收,它们同样能获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它们的能量至少50%来自于蛋白质,39%来自碳水化合物和13%来自脂肪。这种能量比例与野生猫、狼都差不多。为了保证营养组成均衡,对于食物竹子也就需要严格挑选了。于是它们总是选择蛋白质最多而纤维最少的竹子物种和组织。

研究还发现,大熊猫仍然保留有200万年前肉食动物祖先的一种特殊消化道。在这里面,它们的一些肠道微生物更适合消化肉类,而不是素食。根据这个新发现,有人甚至质疑,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困境也许是由改变为吃竹子习性造成的。当然,这部分的研究还在完善当中,人类对大熊猫的拯救正在进行。

不只是大熊猫,脊椎动物中的素食者对于食物的消化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虽然它们能好好利用纤维素等大分子糖类,但也都是在消化道微生物的协助下才能完成。而像人类这样的杂食动物,却往往无法消化大分子糖类等物质。因此纤维素只能在肠道中游历一趟,起到蠕动肠道的作用再排出。从这方面来看,素食动物似乎又比杂食动物更强一些。

但即使这些素食动物也能吃肉,却不能像杂食或肉食动物这般大口吃肉的爽快。经过漫长的演化,素食动物代谢脂肪的能力已经维持在很弱的水平。这方面是远不及肉食动物的。要是它们长期吃肉,则会出现心血管问题。这和人类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物质的情况倒有着相似之处。

吃肉显然比吃素的能量补充效率更高。大约65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原本靠吃谷物、果实等素食为生。而从那时起,他们逐渐开始吃肉。后来学会用火之后,经过烹煮的熟肉更加美味,也更激发了人类对肉类的追求。研究者认为,人类脑容量的扩增与开始吃肉密不可分。

既然如此,一些曾经吃肉的动物为何走上了吃素的演化道路?人类脑容量的扩增与开始吃肉密不可分。大概250万年前,地球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雨水减少,大部分雨林变成了树木繁茂的草原。

许多高质量植物大量减少,这就意味着素食动物的食物竞争越来越严峻。于是,一些植食性动物转变食物来源,开始吃起肉来。

素食动物食肉事件

原本毫不相干的物种,突然转向对较弱物种的攻击和捕食。自然界便开展了重新洗牌的混乱格局。凶猛强悍的物种当然能轻易捕获猎物,智慧的人类也没有输。有的物种占据上风,自然也有物种被强势碾压,一部分动物再难吃到肉。为了维持生存,它们只好沦落至吃素的境地。

而地球气候的稳定,也让经过改变的生态格局逐渐趋于稳定。基于生存,各物种用新的饮食习惯来适应自然,也形成了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如今的一些素食动物,本质上是因为能力太弱而吃不到肉。

这样一来,它们只好占据食物链二级消费者的生态位,靠吃植物为生。这至少还能保证它们不会被残酷的自然法则所淘汰。演化至此,其实大部分经历自然选择的素食动物还是具有吃肉的能力。素食动物的概念中,只是它们大部分的食物来源于植物。而吃肉,也是它们一种正常的进食行为。所以再看到兔子、马这些素食动物一反常态啃食肉食,不必太过惊讶。

要说如今自然界中真正只吃素的,是少之又少。也就只有无脊椎动物中像蚜虫之类的,小型又口器高度特化的动物。它们不是不想吃肉,而是演化得已经无法消化肉了。而广义上能吃肉的素食动物,难保有一天也演化成如此。彼时,在食物链上人类的竞争者又少了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尿的形成与排出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例1】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多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肾小囊?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尿的形成的有关知识。肾单位是尿形成的基本单位,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有用的物质被重吸收,形成尿液。尿量增多,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作用受到影响。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加导致。

答案:CA?

【例2】下面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的物质质量分数比较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数据单位是克/毫升)。

物质

样品A

样品B

样品C

葡萄糖

0.1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9

蛋白质

0.0

微量

7.0

尿素

2.0

0.03

0.03

(1)样品A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B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品C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样品B中的葡萄糖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出现的,样品A中葡萄糖是经过作用而没有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区别。根据A、B、C三个样品中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和尿素的含量,来分辨三种液体。正常人的原尿中只含微量的小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含量与血浆相同,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答案:(1)尿液尿液中有无机盐、尿素,没有

葡萄糖和蛋白质?

(2)原尿原尿中有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

(3)血浆血浆中既有蛋白质、葡萄糖,又含有无机盐和尿素?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练习1: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A.出汗B.排尿C.排便D.呼出二氧化碳

2.尿液中的尿素来自于哪种物质的氧化分解?()?

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

3.肾单位位于肾脏的()。?

A.皮质内B.髓质内C.皮质和髓质D.肾盂内?

4.肾单位是由()组成的。

A.肾小球和肾小囊B.肾小球和肾小管?

C.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D.皮质和髓质?

5.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

A.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

B.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

C.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

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静脉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生物入侵属自然因素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它指的是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植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而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原因可以分为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种,因此生物入侵属自然因素是不全面的,而且经过统计发现,人为原因是生物入侵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引起的生物入侵,主要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紫茎泽兰,薇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中国的。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属自然因素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免疫功能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1、人体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袭的能力。

2、人体免疫的功能:

(1)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2)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健康。

(3)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

3、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4、抗原与抗体的概念:

(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2)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

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土壤生物的主要功能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健康土壤不仅需要各个组成部分的健康,而且土壤生态系统在整体上也是健康的,即各类组成比例恰当、结构合理、相互协调,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那么土壤生物主要功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土壤生物除参与岩石的风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外,对土壤的生长和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高等植物的营养供应状况均有重要作用。其具体功能有:

①分解有机物质,直接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生物循环,使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从有机质中释放出来,重新供植物利用。

②参与腐殖质的合成和分解作用。

③某些微生物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和分解含钾矿物等的能力,从而改善植物的氮、磷、钾的营养状况。

④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物如生长刺激素和维生素等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⑤参与土壤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乾佰纳生物膜多少钱 医用生物修复膜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乾佰纳生物膜的官网价格是198元一支,一支有80g,算是比较平价的一款面膜了,这款面膜最近在网上非常火,虽然是医用面膜,但日常用也很不错。

乾佰纳生物膜多少钱

品牌:乾佰纳

名称:乾佰纳医用生物修复

货号:XFM0302004980

产地:国产

分类:医用面膜

含量:80g

价格:198RMB

乾佰纳生物膜效果怎么样

包装非常有质感完全不输几百块的面膜,现在国家药监局越来越严格,资质申请到二类也是很牛逼了这点,大家完全不用担心!!绝无添加,连香料都是0!它是属于那种医美护肤类的,仔细看了下它的成分,进口医药级的B-HA,这个成分可以抑制皮肤的炎症,促进肌肤吸收新的营养物质,补充透明质酸钠,补水效果也很好~

像洗面奶一样的瓶身,携带方便。到货的时候还包装得挺精致,是被一个纸盒子装起的,送人也不错~我习惯在洗完澡后,趁着皮肤毛孔都张开,敷一片基础的补水面膜,然后再涂抹平时用的精华,就可以用到这个面膜啦。

总之,这是一款会用了上瘾的面膜,连用一周还是爱不释手虽然主打紧致提拉,但是用完不紧绷,反而皮肤软软润润的,一点也不干。

乾佰纳生物膜怎么用

1.挤一点放手心,均匀涂抹在脸上。

2.沿着皮肤纹理往外,向上均匀提拉,不需要涂太厚,也不可太薄。

3.30—40分钟成膜后保持一个小时左右,可以从下往上揭开面膜,手残党也可以轻松掌握~而且一点都不拉扯皮肤,敏感肌都可以用。

乾佰纳生物膜在哪买

1.乾佰纳官方网站

2.乾佰纳京东旗舰店

3.淘宝或者代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量的根毛能增加吸水的面积。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花、果实、种子的导管→气孔→大气。

123、茎的结构:外部是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能向下运输

有机物;内部是木质部,内有导管,能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中间是形成层,它能不断的分裂(属于分生组织)产生的细

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使茎能逐年

加粗,没有形成层的茎,不能逐年加粗(如竹子)。

4、保证移栽植物成活的措施有:(1)固定树干,减少晃动;

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和根毛)(2)选择阴天、雨天、或傍晚移栽;剪去一部分枝叶;给植物遮荫(降低蒸腾作用)(3)及时、适当浇水

例:1、小麦的茎不能长得很粗的原因是()

A、茎中没有分生组织B、小麦的生长期太短C、茎中没有形成层D、茎中没有木质部

2、人们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根毛生长B、防止根毛受到损伤C、减少水分的蒸发D、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丢失

3、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A.筛管B.导管C.髓D.形成层

4、将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待一些时候把枝条纵切,茎内被染红的部分是()

A、筛管B、导管C、形成层D、茎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区块链生物识别技术有哪些应用?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确定当前身份管理模型的问题当前的身份管理模型基于云。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收集的身份数据存储在集中式云存储平台中。在当今所有有关客户的信息都存储在基于云的集中式存储系统中的今天,这为黑客窃取敏感数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无论安全性多么强大,黑客都设法轻松地控制数据。此外,由于数据存储在集中式数据库中,因此第三方供应商会介入其中,这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并干扰了数据所有者的隐私。

对于在线交易,身份管理系统通常涉及:1.最终用户2.服务提供者3.身份提供者4.控制方

由于利益相关者过多,复杂性、隐私和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用更安全、有效和透明的身份管理模型代替当前的身份管理模型,区块链就非常符合这些要求。

挖掘区块链的潜力从技术上讲,区块链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在参与者证明自己的身份后,该账本会存储数据。该技术使用了强大的加密算法,使其超级健壮和安全。用简单的话来说,如果区块链参与者希望将交易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那么她必须首先输入代码。如果不输入所需代码,则参与者无法存储或访问任何数据。因此,区块链消除了复杂的传统交易,从而使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更简单。由于传统交易涉及第三方供应商进行验证和认证,因此数据更改和破坏的风险也增加了。但是有了区块链,就不用再担心了,借助区块链,网络上的参与者可以享受即时身份验证、交易成本低、中间人没有压力、处理能力高。

识别区块链在身份管理中的作用我们生活在数字世界中,大部分个人生活细节都可以在网络的某个角落找到。但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希望任何人都可以查看我们的数据?当我们的身份数据存储在云中时,被黑客入侵的风险很高。我们可能没有关于谁,如何以及在何处使用我们的数据的信息。这个数字时代的可悲之处在于,我们甚至无法知道数据在哪里,因为我们无法访问数据。一些第三方企业有权自行决定访问,共享和控制我们的数据。借助区块链,我们可以完全控制谁查看,访问和共享我们的数据。过渡问题得以消除,这是我们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地方。没有中央权力将统治数据。交易将仅在有效参与者之间进行。我们可以选择向谁提供访问权限。每个活动都将反映在链上。同样,一旦信息存储在分类帐中,它将永远保留。因此,区块链也提供不变性。

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和区块链进行身份管理这种技术几乎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解决诸如网络安全威胁之类的重大问题到改善我们的生活,这种技术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极大帮助。之前我们不得不提供ID证明以进行身份​​验证,但是如今,生物识别技术正被大量使用。毫无疑问,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随着新技术在技术领域中的出现,黑客更加努力地进行恶意活动。生物特征识别验证也是如此,黑客的目光投向了存储生物识别数据的云。

但是,当一种技术无法提供其100%的价值时,总是有另一种技术可随时填充所产生的缺陷。如此进入区块链,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技术可以结合在一起,以解决现有身份和访问管理系统的所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物灾害的危害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那么生物灾害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危害1、直接导致人畜伤亡,据统计,1907年印度的一只老虎在被击毙前共吃掉当地人436名,1993年2月5日上午10点,我国内蒙突泉县某村遭群狼袭击,咬伤17人,咬死牲畜数十只。

危害2、它间接危害人畜如鼠疫,自纪元以来共造成数亿人死亡。

危害3、它危害农牧林业生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谷物生产因虫害常年损失14%,因病害损失10%,因草害损失5.8%,病虫草害可夺去农作物产量的30%。具体以农业生物灾害为例,可发现生物灾害常会造成如下毁灭性灾害,即造成农作物面积减产绝收;导致农作物大批量变质;加剧经济损失及灾害扩大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