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兔狲的外形特征优秀20篇

大寒季节特征通常是如何的呢?不晓得朋友们都知道吗?咱们一起来看看以及了解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兔狲的外形特征,欢迎参阅呀!

浏览

692

文章

71

篇1:莲山黑兔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莲山黑兔(详情介绍)

莲山黑兔的外形以黑闻名,浑身上下纯黑色的外表是莲山黑兔备受瞩目的关键,因为这是国内唯一一个黑色的肉用兔品种,产肉率高且营养价值丰富。

莲山黑兔,是山东五莲县特种动物养殖研究所畜牧专家经过五年多的时间培育而成的一个地方品种,以当地名山五莲山而得名,莲山黑兔现已经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2008年奥运会专用食品,列入了国家星火发展计划项目。

莲山黑兔,特点是屠宰率高,出肉率65.5%,产仔率高,平均产仔8.5只,饲料转化率高,料肉比2.7∶1,发病率低,对脚皮炎、球虫病、兔瘟、腹泻、鼻炎及巴氏干菌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前期生长快,出生50天体重可达1500g,其肉口感好,味道鲜。

莲山黑兔因它黑毛、黑皮、黑眼、黑爪、黑耳,具备了一般肉兔品种没有而人体又不可缺少的元素——黑色素,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高血压、高血脂、白血病、白癜风、糖尿病、心脏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蜜蜂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蜜蜂有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的蜂类,成虫体被绒毛覆盖,足或腹部具有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

简介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蜜蜂种类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苏拉威西蜂、绿努蜂、西方蜜蜂、东方蜜蜂、中华蜜蜂十大种类。前四种为野生蜂种,分布于中国海南、广西和云南,后两种又包括许多亚种,多为地理隔离的自然亚种,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更多为杂交种。

交流方式

主要是舞蹈,最典型的是圆舞和摆尾舞。舞者是采集蜂中的侦察蜂,舞台是巢内与地面垂直的巢脾。侦察蜂跳什么舞根据所探查到的蜜源的方向与距离不同而选定。如果侦察蜂在离蜂巢100米之内的地方发现了蜜源则跳圆舞,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当侦察蜂带着在那里采集的花蜜回到巢内后,先是在巢脾上安静地呆一会儿,然后把花蜜慢慢地吐出来,挂在嘴边,由周围的同伴用喙把其吸走。接着侦察蜂便跳起圆舞,一会儿向左转圈,一会儿向右转圈,但轨迹总是圆的。对于蜜源的质量,是通过跳舞的激情来表达的,即花蜜越多越甜,就跳得越起劲 。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绿蝈蝈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绿蝈蝈外形特点:全身都为嫩绿色,身体侧面有两条丝带,颜色呈淡白色,还有两只大翅膀。

生活特征

1、喜欢吃昆虫:绿蝈蝈虽然是杂食性昆虫,但是主要以捕食其他昆虫为主,也会吃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它们饥饿的时候会自相残杀,一般都是雌虫吃雄虫;

2、喜欢湿润:绿蝈蝈的卵都在土的表层过冬,天气湿润的话,卵就会迅速膨胀变大,卵壳破裂后,在另一层膜内蠕动,最后破裂出土;如果天气干旱,卵就会延迟孵化;

3、经常鸣叫:雄虫前面的翅膀相互摩擦,就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当它受到惊扰的时候,就会发出比较急促的声音,然后跳到植株下逃跑。

绿蝈蝈是蝈蝈下的其中一种种类,除了绿蝈蝈种类,还有黑铁蝈蝈、红褐蝈蝈等。蝈蝈是螽斯科下的大型鸣虫统称,个头比较大,外形和蝗虫比较相似,身体呈草绿色,触角细长。

蝈蝈作为一种观赏娱乐性昆虫,在中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如在古易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的编笼捕蝈蝈的历史。该鸣虫在中国分布较广,跟油葫芦、蟋蟀并称为三大鸣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桂花树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桂花树的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是浅黄褐色,老根是黄褐色。叶片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面光滑,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

折叠桂花树的花瓣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苞片宽卵形,质厚,花冠呈现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折叠果实是椭圆形,呈现紫黑色,果期在第二年的3月份。

桂花树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度约为三到五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是灰褐色,小枝是黄褐色,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塞内加尔鹦鹉的简介 塞内加尔鹦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塞内加尔鹦鹉的简介塞内加尔鹦鹉的外形特征

塞内加尔鹦鹉的简介

塞内加尔鹦鹉(学名:Poicephalussenegal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体羽主要是绿色,头部为暗灰色,胸部下方和腹部有V字型的橙黄色羽毛。主要栖息在各种开阔的林地,有林地的开阔草原,其活动范围地势多低于海拔1000米,群居性,食物包括各类水果、种子、嫩芽等,对许多当地农民而言,塞内加尔鹦鹉是农业害鸟,因为它们常至农田吃玉米、小栗米、花生等农作物。分布于西非各国。

塞内加尔鹦鹉理想的体长应在23cm左右,理想的体重应在155g左右。据说雌雄分辨得需专业人士来鉴别的,但通常人们都是以羽毛的颜色来区分雌雄的,公鸟的尾部内侧尾端全是黄色的,而母鸟是黄色与绿色混杂。

塞内加尔鹦鹉的毛色非常美丽,鸟体为绿色,头部为暗灰色,耳羽带有点银色;胸部下方和腹部有V字型的橙黄色羽毛;翅膀内侧和尾巴内侧覆羽为亮黄色,尾羽为棕绿色;鸟喙黑色;虹膜黄色。共有3种亚种,羽色差异在于胸前和腹部的V字型毛色各黄、桔、红不同。

塞内加尔鹦鹉的外形特征

塞内加尔鹦鹉体型适中,体长约23厘米,体重约155克。毛色美丽,鸟体为绿色,头部为暗灰色,耳羽带有点银色;胸部下方和腹部有V字型的橙黄色羽毛;翅膀内侧和尾巴内侧覆羽为亮黄色,尾羽为棕绿色;鸟喙黑色;虹膜黄色。共有3种亚种,羽色差异在于胸前和腹部的V字型毛色各黄、桔、红不同。

主要栖息在各种开阔的林地,最喜爱栖息在有林地的开阔草原中,其活动范围地势多低于海拔1000米的地方。

分布于西非各国,西起几内亚比绍,包括几内亚、塞内加尔、赞比亚、毛里塔尼亚南部、马里南部、象牙海岸、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南部、加纳、贝宁、多哥、尼日利亚、喀麦隆一直到乍得西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金刚鹦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金刚鹦鹉

蓝黄金刚鹦鹉分布于从南美洲大陆的北部及东北部,一直到巴拿马东部和北美洲的墨西哥等地。蓝黄金刚鹦鹉在野外栖息于原始森林中,尤其喜欢生活在平原并有河流隔离的密林里。

蓝黄金刚鹦鹉又叫琉璃金刚鹦鹉,它的体形较大,体长为80—90厘米,尾长40—50厘米,差不多占体长的一半,体重为 1千克左右。它的虹膜为白色,嘴呈铅黑色,脚为铅灰色。额部为黄绿色,自额后至整个上体为翠蓝色,眼先及颊部裸露,呈肉白色。自嘴基部经眼睛下方至耳部有3条黑色羽排列而成的横纹,眼先部还有6—7条由黑色毛羽排列而成的竖纹,颏部和喉部为黑色,从耳的后部至胸部、腹部为橙黄色,翅膀和尾羽为紫蓝色。初级飞羽的外 为紫蓝色,内为黑色,尾下覆羽为翠蓝色。雄鸟和雌鸟的羽色非常相似,只是雌鸟的头部比较窄一些。

喜欢成群活动,大多在早晨和傍晚觅食,中午炎热时在林中休息。能利用其强有力的嘴协助双脚在树上攀援,有时还用双脚抓住树枝,头部向下呈倒挂的姿势。激动的时候经常发出“嘎一嘎一嘎”的叫声,声音十分响亮,震耳欲聋。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浆果、嫩芽为食,繁殖季节也吃一些昆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太平洋鹦鹉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洋鹦鹉外形有什么特征

太平洋鹦鹉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太平洋鹦哥体长12.5厘米,体重33克。顶冠,额头,脸颊和喉咙浅黄绿色,眼睛后面有蓝眼纹,枕和后颈蓝灰色,翕灰绿色,上背部和小覆羽至翼肩灰褐色,下背部,臀部,小覆羽和腋羽深钴蓝色,初级和次级覆羽深蓝色,次级覆羽外侧的羽毛和初级飞羽内侧羽毛深蓝色。下体绿色,侧面和胸部两侧灰色。鸟喙角质色,眼睛褐色。雌鸟在雄鸟的蓝色翅膀处则是绿色,眼睛和臀部背后具蓝色色调,枕和后颈蓝灰色,幼鸟灰色,下体苍白。

太平洋鹦哥白化变种:全身羽毛纯白色,虹膜红色。隐性基因:父母双方都携带它并产生白色的后代。

太平洋鹦哥白色变种:体羽大体是白色羽毛,有一些柔和的蓝色羽毛浸润在翅膀和额头上。虹膜黑色。隐性基因:父母双方都携带它并产生白色的后代。

太平洋鹦哥黄化变种:体羽主要是柠檬黄色,成鸟有部分领域的羽毛是蓝色或绿色,眼睛是红色的,伴性突变。

太平洋鹦哥蓝色变种:雄鸟体羽有蓝色调,颈部后面有银色,灰蓝色和浅蓝色等深浅不一的羽毛。臀部翠蓝色,背部和翅膀深钴蓝色。雌鸟的臀部和翅膀缺乏钴蓝色。幼鸟羽毛暗淡。

太平洋鹦哥杂色变种:体羽金绿色,正常形态下具有相同的钴蓝色斑纹。雄鸟有明亮的黄色的脸。雌鸟羽毛乏味并缺乏钴斑纹。

太平洋鹦哥黑色变种:全身羽毛灰黑色,虹膜黑色有浅灰色眼圈,脸颊、下体和腿部的羽毛颜色略浅,鸟喙和脚爪粉色。

单一物种,无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斑马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外形特征?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斑马特点外形描述

斑马分为平原斑马、山斑马、细纹斑马,每个种类的斑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1、平原斑马体长200-24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尾长47-57厘米,体重约350千克。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雄体喉部有垂肉。

2、山斑马肩高仅120厘米,是一种体型最小的斑马,耳狭长,鬃毛很短,吻部棕黄色,身体条纹粗而少。

3、细纹斑马是体型最大的野生马类,肩高可达145-155厘米,目前主要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部至肯尼亚北部,最大的特征是条纹较其它斑马为细密。

斑马属于群居动物,它们一同觅食,甚至彼此梳理皮毛。斑马组成群体栖息,即使年老的个体也不会被驱逐出群体而过独居生活。在栖息范围内,群体总是沿着较为固定的路线进行迁徙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昆虫记蝉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昆虫记》中蝉的外形特征主要是一种比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长度约有五六公分长,它们像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的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靠着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为食,在蝉快要羽化的时候,会在黄昏或夜间开始钻出土表,并爬到树上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裂缝时,就表明蜕皮的过程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米格鲁猎兔犬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米格鲁猎兔犬

米格鲁猎兔犬又称为“比格犬”,是一个犬种世界名犬之一,在分类上属于狩猎犬。经常在美国、日本的最受欢迎狗只 中排名十大之内,而每年的欢迎度也一直上升。

标准外形:头部呈大圆顶的形状,大而榛色的眼睛,广阔的长垂耳,肌肉结实的躯体,尾更粗象鳅鱼状。

毛质和毛色:浓密生长的短硬毛,毛色有白、黑及肝色的猎犬色,也有白茶色、白柠檬色。

米格鲁由于和巴吉度猎犬相似,且不良狗贩充斥,常让米格鲁与其他犬种交配并自称为是正统的米格鲁以拉高价钱,导致许多人受害,因此美国育犬协会与美国米格鲁俱乐部特地条列订出许多辨别米格鲁特征,以方便人们日后的监定。

垂耳:可说是米格鲁最大的特征与卖点。米格鲁的耳朵规定不能长过鼻头,且耳朵下缘是圆且宽。以黄、黑、白三元色为主。

黄色:散布于头、耳朵、四肢的上半部、尾巴的下半部。

黑色:主要在背部同时也是快速辨别是否为米格鲁的最大象征。

白色:白色常常被强调,因为以往以背部黑色做辨别的方法,随着时代的改变已经不适用。标准的米格鲁必须要有“七白”,即鼻部前端、脖子、四肢下半部以及尾巴尖端必须是白色。由于米格鲁的四肢下半部是白色的,因此又有“米格鲁穿白袜”的说法。

体型:大约介于13寸到15寸之间,属标准的中型犬。

体格:腹部拍摸起来应该是强健有肉。

尾巴:米格鲁除了生病、饥饿或是心情不佳以外,尾巴几乎都是往上翘,尾巴的弧度有如锐利的镰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锯缘摄龟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锯缘摄龟

锯缘摄龟的外观与枫叶龟(详情介绍)比较相似,无论是从颜色还是背甲形状上,那么锯缘摄龟的品种特征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该如何辨别锯缘摄龟以及如何区别锯缘摄龟公母呢?

锯缘摄龟成体背甲长14~18cm,宽9~12cm,壳厚5~7cm。头部适中,背部为灰褐色,散有蠕虫状花纹,眼后至额部有镶黑边的窄长条纹,上喙钩曲,眼较大。背甲为棕黄色,较隆起,上有三条嵴棱,前缘无齿,后缘具八齿。腹甲黄色,边缘具不规则大黑斑。成体背腹甲之间及胸盾与腹盾之间有韧带发育,仅腹甲前半可活动闭合于背甲。无腋盾及胯盾。

锯缘摄龟尾短,四肢具覆瓦状鳞片,趾指间具半蹼。头前部平滑,后部具不规则的大鳞;吻端钝圆、上喙略钩曲。三条嵴棱间的背甲部分较平坦,正中钝圆,两侧几成直角向下,微向外斜达甲缘,背甲后缘呈明显锯齿状;有长而窄的颈盾,或者无。腹甲大而平坦,前缘平切,后缘缺刻深;甲桥处无腋盾及胯盾。背、腹间及胸、腹间具不发达的韧带;腹甲仅前半可活动,龟壳后缘不能完全闭合。前臂鳞片宽大,掌趾部有扁平大鳞;指、趾间半蹼。

锯缘摄龟雄性体型较小,尾较长,尾基部粗壮,肛孔距腹甲后缘较远,腹甲中央略凹;雌性体型较大,尾短,肛孔距腹甲后缘较近,腹甲中央平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白条锦蛇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白条锦蛇

白条锦蛇是中国北方分布非常广的无毒蛇。白条锦蛇蛇体较粗长,最长可达1米以上,蛇体背面呈灰橄榄色或灰褐色,或是黄棕色,有三条白色纵纹。白条锦蛇头背有一粗大形如克丝钳状褐色纹,眼后有黑纹。白条锦蛇腹面灰白或灰褐色,有很多黑色斑点。

白条锦蛇鼻孔大,呈贺形,开口于大小几相等的前后鼻鳞间;颊鳞1枚,长大于高;眶前鳞2枚,少数为1或3枚,不与额鳞相切;眶上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3(或4)枚。上唇鳞8(3-2-3)枚,第7枚最大;下唇鳞10-11对,第一对在颏鳞后方相切,前5对切前颏片。

背鳞在多为25行,少数23行;中段25行,少数23,个别27行;肛前段19行,个别17行;整个背鳞有9行具弱棱。腹鳞性173-193枚,雌性177-189枚;尾下鳞性63-69对,雄性54-60对。肛鳞对分。背面苍灰、灰棕或棕黄色。

头顶有黑褐色斑纹三条:

最前一条较细或不明显,横过鼻间鳞经颊鳞、眶前鳞达眼;第二条弱宽,横越前额鳞斜向后经眶前鳞上角至眼与前一条相会合,眼为粗大黑纹斜达口角;第三条最宽,横于额鳞分别沿左右眶上鳞、顶鳞外半后行至枕后,呈“钟形”两侧联结,即成一特殊的枕纹。头顶诸斑纹在幼蛇时尤为显着。

躯尾背面具三条浅色纵纹;正背中一条窄而模糊,常被黑斑(宽约1-2枚鳞列)隔断,两侧的二条较宽。腹鳞及尾下鳞两外侧斑点粗大,且断续缀连如链;有的个体腹两侧尚散有棕红色小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蝴蝶犬的起源与外形特征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蝴蝶犬(详情介绍)

顾名思义,蝴蝶犬有着一对好似蝴蝶翅膀的两个大耳朵。对于这种小体型以及眼睛会放电的狗狗,很多人都会一眼就喜欢上他们,可以说也是风靡一时的品种了,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蝴蝶犬的起源以及身体特征。一、蝴蝶犬起源17世纪蝴蝶犬的身世来源无法考证,从1545年一只被买卖的蝴蝶犬有记载後,才开始由许多文书上出现。有人认为,此犬的祖先是由中国传到西班牙的猎鹬犬种。16世纪,蝴蝶犬深受西班牙及法国贵族人士的喜爱,从而确定了此犬在犬界的地位。19世纪,法国及比利时饲养者致力发展直立耳的品种。蝴蝶犬耳朵上的装饰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由此得名蝴蝶犬。二、蝴蝶犬外形特征头部:头小,宽度中等,头盖略呈拱门形,鼻子为圆形,黑色。眉头角度分明。耳:大耳,左右分离,耳根在头後边。眼:在脸部较低位置,大小中等,圆但不突出。眼球和眼眶为暗色。身体:身长於高,不太结实, 胸部中等,背部直。被毛:长的丝状毛,大部分为平滑毛, 有些则略呈波浪状。四肢:骨骼结实且平行,前肢的後侧有装饰毛,後肢的装饰毛似裤群。前肢狼爪可以切除,後脚如果有狼爪,必须切除。足部:细长如兔足,脚尖十分隆起,且被细毛覆盖着。足爪细而长(野兔爪),足尖不向内或向外翻。尾:尾长,尾根高,尾巴有大羽毛状的装饰毛,并朝背部弯曲。披毛:毛量丰富,长,精致,象丝一样,飘逸,直而且有弹性。体形:肩高20-28cm,体重4-4.5kg。身体的比例是体长略大於肩高。下巴:口吻精致,从头部下来突然变细,鼻尖非常细。步态:轻松、迅速、从容、优雅,行走中不能有划桨动作,或臀部僵硬的情况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鼠兔产自哪里?鼠兔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鼠兔产自哪里?鼠兔的外形特征

鼠兔产自哪里?

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和亚洲中部的高原或山地,也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北美洲西部和欧洲。

鼠兔属北美洲有2种,即北美鼠兔和斑颈鼠兔;欧洲有1种,即高山鼠兔,其余全部集中于亚洲。青藏高原占14种,为现生鼠兔的分布大区与演化中心。

鼠兔虽属兔目动物,但与普通兔科不同,属鼠兔科。原产阿富汗,在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也有同族存在,在我国内蒙古、甘肃等地分布较多。其特点是体形孝耳短、眼黑、体毛呈茶褐色。鼠兔有许多不同品种,如藏鼠兔(OchtonaThibetana),东北鼠兔(OchotonaHyperborea),达呼尔鼠兔(OchotonaDaurica),高原鼠兔(OchotonaAlpinaPallas),大耳鼠兔(OchtonaMacrotisGunther)等。

鼠兔的外形特征

鼠兔的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又很像鼠类。现存的鼠兔绝大部分都非常的稀有。鼠兔体型小,体长10.2~30.2厘米,耳长1.62~3.81厘米;后肢比前肢略长或接近等长;头骨上面无眶上突;上颚每侧只有2枚臼齿。雄性无阴囊,雌兽有乳头2~3对;全身毛浓密柔软,底绒丰厚,与它们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有关;毛呈沙黄、灰褐、茶褐、浅红、红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鲜艳或深暗。栖息于各种草原、山地林缘和裸崖。在亚洲,栖息于海拔1200~5150米间;在北美,栖息于海拔90~4200米间。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栖。白天活动,常发出尖叫声,以短距离跳跃的方式跑动。不冬眠,多数有储备食物的习惯。繁殖期4~9月(或延至10月),每年产仔1~3窝,每胎1~13仔。

在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常见褐背拟地鸦、雪雀白天进出鼠兔的洞穴,据分析,鼠兔可借助鸟类的惊鸣来报警,小鸟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阳的强烈辐射或暴风与冰雹。中国古籍对这种生物现象称作“鸟鼠同穴”。

鼠兔适宜室温20℃左右,湿度40~55%环境下生长,光照14~16小时,耐寒怕热,室温高于27.5℃,鼠兔呼吸紧促,气喘不安,不利于生长。鼠兔胆小,尤其怕惊扰,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紫苏叶的形态特征 紫苏叶的外形是什么样?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紫苏叶在生活中其实经常能遇到,也也很好种植。前边说了那么多紫苏叶的功效和作用还有它的各种吃法,那紫苏叶的形态特征是什么样呢?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紫苏叶的形态特征

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

紫苏叶的生长习性

紫苏喜温暖、湿润气候,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以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栽培为宜。

紫苏叶的品种有哪些

1、皱紫苏又名赤苏,紫苏,红紫苏。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直立,高30~100厘米,紫色或绿紫色,圆角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具有紫色关节的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2.5~7.5厘米,有紫色或白色节毛。

2、尖紫苏又名:野生紫苏。全体被疏柔毛。叶长卵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具粗圆齿,两面均平坦,不皱,紫色而被毛。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小坚果褐色至淡黄色。

紫苏叶怎么做好吃

教教大家紫苏叶煎焗大海鲩的做法。

1.海鲩肉切大块,用盐,鸡粉稍腌。

2.紫苏叶切细丝,姜葱蒜切粒,香菜切小段。

3.把调料里的的材料除盐外混合待用。

4.在海鲩肉两面洒上生粉。

5.烧热锅,下油。

6.把洒上生粉的海鲩肉下锅。

7.煎至两面稍金黄。

8.放入姜蒜粒。

9.加入备好的调味汗。

10.放入紫苏叶细丝,加盖稍焗一下。

11.上碟,放入葱,香菜,美味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白鹭是什么鸟,外形上有什么特征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养护/习性

修剪周期

1年

通常我们说的白鹭指的是小白鹭,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其外形纤瘦,羽毛颜色是乳白色,成鸟夏羽时枕部生有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肩和胸生蓑羽,冬羽时蓑羽会全部脱落。虹膜为黄色,脸的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为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为黄色,胫与脚部为黑色,趾呈角为黄绿色。

广义上的白鹭是中型涉禽白鹭属的统称,包括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雪鹭等13种鸟类。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小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白鹭一般栖息于稻田、沼泽和池塘间,常缩一脚于腹下,一脚独立着休息。喜欢吃小鱼、蛙类、虾类和昆虫等,每年3-7月是繁殖期,繁殖时期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成群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斑帆蜥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斑帆蜥

斑帆蜥体长约80~100公分,喜欢栖息在临近水边的森林,属于半树栖型。斑帆蜥是飞蜥科(Agamidae)成员中体型最大的蜥蜴。

斑帆蜥这是种全身都是灰色的蜥蜴,以其隆起且似帆状物的大尾巴而着称,其尾巴由隆起的脊椎骨突起所支撑,成体的帆状尾远比幼体来的更大更高。其背部中间有一列膨大的棘状突起。卵生,但其产卵数目仍不详,是一种半水栖的蜥蜴,栖息在淡水水域,性情害羞且较容易紧张,一遇到骚扰就会马上从树上跳入水中,是相当出色的游泳高手,甚至也可以用後脚站立在水面上快速奔跑。本种属杂食性,在野外会摄食水果、青蛙、昆虫与鱼类,其寿命可达 10 年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白头鹎的外形特征介绍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白头鹎

白头鹎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白头鹎的脚亦为黑色。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叫声一般为“qiang-ding ding-qiang”,伴有颤音。

白头鹎为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雄性体重26-43g,雌性26-41g;雄性体长166-220mm,雌性160-201mm;雄性嘴峰13-16mm ,雌性13-15mm;雄性翅长82-94mm,雌性79-92mm;雄性尾长77-90mm,雌性74-88mm;雄性跗跖20-24mm,雌性19-22mm。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斑文鸟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文鸟

斑文鸟的大小量度:体重♂11.5-16.5g,♀12-17g;体长♂104-123mm,♀103-118mm;嘴峰♂11-12.3mm,♀10-12.8mm;翅♂51.3-58.2mm,♀50.5-57.8mm;尾♂34-48mm,♀37-46mm;跗跖♂13-16mm,♀12.6-16mm(华南亚种)。(注:雄性—♂;雌性—♀)斑文鸟雌雄羽色相似。额、眼先栗褐色,羽端稍淡,头顶、后颈、背、肩淡棕褐或淡栗黄色,每片羽毛均有淡色羽干纹和不甚明显的暗栗褐和淡褐横斑。两翅暗褐色,翅上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羽缘以及三级飞羽缀亮栗褐色。下背、腰和短的尾上覆羽灰褐色,羽端近白色具细的淡栗色横斑和白色羽干纹。长的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橄榄黄色,其余尾羽暗黄褐色。脸、颊、头侧、颏、喉深栗色,颈侧栗黄色,羽尖白色,上胸、胸侧淡棕白色,各羽均具两道红褐或浅栗色弧状横斑,形成鳞片状;下胸、上腹和两胁白色或近白色,各羽具两道暗灰褐或深栗色弧状横斑或‘U’形斑,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或皮黄白色;尾下覆羽亦具两道褐色弧状横斑,但常常被羽毛掩盖而不明显,腋羽、翅下覆羽亮棕皮黄色或红赭色。

幼鸟上体淡褐或淡黄褐色,下体皮黄褐色或土褐色,无鳞状斑。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蓝黑色或黑色、冬季较淡,脚暗铅色或铅褐色。幼鸟上嘴褐色,下嘴黄色,脚淡褐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盖罩大蜗牛的外形特征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步世界各地。那么,盖罩大蜗牛的外形特征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盖罩大蜗牛的外形特征如下:

原产于欧洲中部地区,螺形呈圆螺状,螺壳的宽度与长度近相等,一般成螺的直径约4厘米左右,螺壳厚重,呈黄褐色,并具有一条横行的白色带。

蜗牛形状与散大蜗牛相似,但比散大蜗牛略大,最大可长到40克,软体乳白或米黄色,卵同散大。适宜温度20℃~28℃,湿度85%~90%,沙土湿度为30%~40%。

贝壳呈卵圆形或球形,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6个螺层,体螺层特别膨大,并向下倾斜,螺旋部较矮小,稍凸出,无光泽。壳面呈奶白色或米黄色,其上有较粗的纹肋、条纹和生长线,并且还有色带。脐孔较小,常被轴缘所遮盖。壳口向下倾斜,口缘锋利,呈U形。壳高38-45毫米,宽45-50毫米。

主要分布西欧及东欧部分国家,如法国、德国、瑞士、英国、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卢森堡、原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捷克以及土耳其等。

因其主要生活在葡萄种植园内,以葡萄茎、叶、芽、果等为食而又名葡萄蜗牛,是法国等西欧国家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