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光山易氏宗祠【热门20篇】

浏览

537

文章

657

篇1:邹堂郑氏宗祠与牌坊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邹堂郑氏宗祠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乌美社区,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据说邹堂乡曾产生了1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乡间多处可见到“明经第”的古宅。

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浑然自成一体,独树一格,更是邹堂乡的文化象征,激励着邹堂人崇文向学,孜孜不倦求知。清康雍年间邹堂乡沙池尾出了一个秀才郑文海,字明若,乡人称之为秀才公,郑文海于1737年倡开溪筑长堤,将几千亩咸田改造成良田,其功绩载入史册,颇见辉煌。目前位于枫美村境内沙池尾的“纯笃公祠”及郑文海读书处——“德邻居书斋”、郑文海故居——“栏杆厅”古居民建筑群结构尚完好,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邹堂自古以来人文蔚茂,俊贤迭出,文风犹盛,这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乌美社区:乌美村乌美村地处潮汕三市交界,北倚桑浦山,南临榕江,东部与汕头特区媲邻,206国道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全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7.5平方公里。乌美村是地都镇的一个行政村,设立党总支一个,下设9个支部;设立村民委员会一个,下设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6031人,总户数1352户,现有党员140人。村二委班子成员共9人,其中支委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蛟湖杨氏宗祠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蛟湖杨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蛟湖杨氏宗祠位于将乐县南口乡蛟湖村,年代为清。

简介: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左右两列,占地面积1141平方米。右列由下堂、左右廊、上堂等组成,下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出游廊,穿斗式梁架,均硬山顶。左列现存上堂、横屋,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悬山顶;横屋面阔五间,进深四柱。1933年秋红六师驻扎蛟湖,师部机关设此。

2013年,蛟湖杨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四周各外延5米。

蛟湖村:蛟湖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安头徐氏宗祠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安头徐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头徐氏宗祠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安头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安头村:义乌市佛堂镇安头村,全村常住230户,544人,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台球等文化活动室,建成市“双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积极培育文体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江氏大宗祠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江氏宗祠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江氏大宗祠: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步涌南路35号。清代建筑。坐西向东。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牌楼、四廊房组成。面阔11.1米,进深41.58米,面积461.5平方米。两侧山墙用蚝壳砌筑,其余为清水砖墙。门额石匾刻“江氏大宗祠”。前天井内有三开间砖石牌楼一座。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柁墩、雀替。硬山、博古脊、红瓦面,绿琉璃瓦当。2003年11月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宝安区文体旅游局

步涌社区:步涌社区2004年6月和9月,步涌先后成立了深圳市沙井步涌股份合作公司和深圳市步联股份合作公司。位于沙井街道北部,东连后亭,西邻共和,南接衙边,北环路从步涌的南部经过,新和大道由西至东直通107国道和广深高速公路出口,是横跨整个步涌辖区的中心交通大动脉。辖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社区建设:社区建有广场、公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社康中心、党员管理服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玉井林氏宗祠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玉井林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玉井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玉井居委玉中路127号,建于明弘治年间,坐东南向西北,潮汕传统“四点金”局格,通面阔37米,通进深24.7米m。建筑面积913.9平方米。主体为二进一天口二伙巷,四个角各有厢房1间,祠后有后包。外观为广三路单门对称式,硬山顶,素胎瓦屋面,土形屋角,正门上方为宋体阳刻“林氏宗祠”石门匾1方,正厅使用梭形石柱,其正前中间上方有“明经”木质牌匾1方,屋内采用三载五瓜抬梁式结构,祠前有石狮一对。据族谱记载,玉井林氏于明代从福建莆田迁于此处,该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玉井林姓宗祠,因祠堂天井地势偏低,每逢降雨之后,天井排水较慢,故名浸水祠。该宗祠还成立林巽墓园研讨会,现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研究潮汕古祠堂建筑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光山麻鸭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光山麻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光山麻鸭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蛋多,耐粗饲,适应性强。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近年来,光山麻鸭生产作为我县的特色传统产业,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强力开发。建立了3000套的光山麻鸭原种场,形成了以杨墩、槐店、北向店三个乡为中心的200万只的麻鸭养殖基地。2003年,全县麻鸭饲养量达到590万只,其中出栏369万只;有年孵化5万只以上的孵化场、暖坊等97户,年可孵化鸭苗700余万只,鸭苗远销河北、山西、安徽等省;有麻鸭养殖专业户5200户,其中2000只规模以上的大户720户;有各类麻鸭产品加工、销售厂(户)30余家,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江西等省;有各类羽绒加工厂(户)20余家,年加工羽绒3000吨,同时有近2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从事现场羽绒制品加工,年产值近3亿元。2003年12月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认定,全县麻鸭产业总产值达4亿多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光山麻鸭蛋个体重62—65克,以白色为主,10%—20%为青色,蛋壳清洁、光滑、厚,不易破损。蛋黄大而凸起,颜色深黄至桔红,蛋白澄清浓厚,稀稠分明,系带完整有弹性。

光山麻鸭蛋含粗蛋白质9.6%、粗灰分1.3%、总糖9.6%、粗脂肪9.9%、水分70%,与其它品种鸭蛋相比,蛋白质、粗灰分、总糖含量高,粗脂肪、水分含量低。光山麻鸭蛋制作成的咸蛋切开后蛋黄蛋白界线分明,蛋白口感细嫩,蛋黄深红色、多油、味美可口,是产妇、老、病、弱、幼者进补的首选食品之一,具有强身健体、滋补营养之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陈氏宗祠及石刻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陈氏宗祠石刻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及石刻位于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西洋港自然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代至今多次维修,现建筑为清代重建。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由门厅、大殿、东西厢房及戏台等建筑构成,石刻放置于宗祠之后。

整个宗祠外墙建筑均硬山造,门厅面阔七开间,进深三柱七檩,穿斗结构。戏台位于门厅明间后部,单檐歇山顶结构,内施藻井。大厅面阔七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抬梁,前为卷棚顶,后设双步梁,次间用中柱,进深六柱十檩,梢、尽间进深七柱十檩。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两开间,抬梁结构。碑刻分别位于厢房大墙外侧,分别为撰于清道光四年、同治八年。陈氏宗祠格局完整,牛腿、雀替等装饰雕刻精美,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于2007年9月与石刻一起,被公布为区文物保护点,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古林镇:古林,又名黄古林,是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也是鄞州历史上四大重镇之一。古林镇座落于甬江、姚江、奉化江上游,东与宁波市区接壤,南邻宁波栎社机场,杭甬高速公路和鄞县大道穿境而过,境内的段梅公路横贯东西,水网纵横交叉,为典型的江南水乡。1986年1月,古林乡改名为古林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原古林、布政、蜃蛟三乡镇合并建立新的古林镇。目前,全镇行政区域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锡场林氏宗祠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锡场林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锡场林氏宗祠位于揭东县锡场镇锡东村。

林氏宗祠(原世德学校)始建于明朝初期,为五开间三进二天井一拜亭格局,至今已有711年的历史,是具有潮汕地区特色的代表性祠堂建筑。林氏宗祠于2011年被评为揭东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锡东村:锡东村东毗邻东山区,西与锡西村接壤,北倚藤吊岭,南临榕江,206国道横穿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338人,3375户。锡东村坚持工业兴村,实业富村,工农业蓬勃发展。辖区形成食品产业,五金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形成以麻竹笋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村重视教育事业,改善村容村貌。辖区环境优美,文明安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临坊王氏宗祠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临坊王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坊王氏宗祠是抚州市保存较完整的古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总占地面积580平方米。门前立有四柱三间五楼石质门楼,正中圣旨牌竖刻有“龙光”二字,下面横刻有“王氏宗祠”四字,立柱和额坊上有双龙戏珠、仙鹤以及各种花卉图案。牌门楼雕刻工艺精湛,书法浑厚有力。祠堂分前院、正屋两部分,前院西门上 书-“三槐名第”,东门书“临坊世家”。宗祠东侧建有古戏台一座,至今保存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仙溪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仙溪王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大宗祠俗称“老虎祠”,在潮安县庵埠镇仙溪管理区,座西南向东北。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历1831、1930、1981年重修,现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

王氏大宗祠二进一拜亭,宽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场地宽敞,有麒麟照壁与祠门相对。这个祠堂的建筑和装饰比较讲究,门前的石雕构图层次分明,美观大方,屋顶的平脊和斜脊都装饰嵌瓷塑,以古代戏曲为题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飞出,栩栩如生。祠后进梁架结构和油饰精美,拜亭单檐四垂,工艺考究。亭内有“榜眼秋台”牌匾,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宝而立。王氏大宗祠为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仙溪村:仙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陈东陈氏宗祠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陈东陈宗祠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东陈氏宗祠位于西乡塘区陈东村岭头坡1号,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陈东陈氏宗祠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东村:陈东村隶属于西乡塘区上尧街道,地处于大学东路。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共(600)户,2300人。村“两委”干部8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名,党支部委员2人分别为曾焦带、宋汝明。 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总数55名,预备党员2名分别为陈立彬、陈盛克,其中男党员39名,女党员16名,35岁以下党员19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2名,离退休党员11名。 党支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光明余氏宗祠

年代:清

座落地点: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

简介: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坐西南朝东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192.5平方米。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前廊卷棚顶;内檐使用大额枋,抬梁减前金柱及中柱。附属文物有左侧的余氏祖墓。

1931年6月8日,盘踞在将乐、泰宁和邵武一带的最大股匪首罗鸿标,带领500多名匪徒,冒充红军队伍,在邵武县城大肆劫掠商店、--烧杀3天后,掳走汉美中学100多名女学生及大量金银财宝。该匪帮途经安仁、万安等地后,于23日窜到将乐县光明乡境内。红3军团第6师政委彭雪枫命令红8团一部和红7团两面夹攻,把罗匪分别包围在光明乡余氏祠堂和附近的一座山头上。红军犹如天兵而降,把正在祠堂内喝酒的匪徒-械全部缴获。当发现匪首罗鸿标不在其中后,红军便迅速缩小村后山的包围圈。此时,罗鸿标胁迫众匪负隅顽抗,但在红军猛烈的攻势下溃不成军。罗鸿标带着两个保镖妄图突围潜逃,被红军活捉。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红军击溃了500多名匪徒,活捉罗鸿标,缴获机-2挺、马10匹,以及许多-支弹药、黄金、银元、烟土等财物,救出了遭劫持的100多名女学生。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在桥头沙溪洲对罗鸿标执行死刑,平息了多年的匪患。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就在光明村余氏宗祠内办公。

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光明乡光明村余氏宗祠,始建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坐北朝南,为穿木架构围屋,分上、中、下三厅和2个天井,两侧有对称厢房10间,祠前有一院坪,左侧为一排杂物间。

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余氏宗祠于2003年6月被将乐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保护对象,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北至公路,西到余家墙,南至谢家墙,东至土地所。

光明村:光明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犀溪叶氏宗祠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犀溪叶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犀溪叶氏宗祠位于寿宁县犀溪乡犀溪村,年代为清。

简介: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坐西北朝东南,由门楼、戏台、先慎堂(中军府)、亨堂、报本堂等组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牌楼式门楼,面阔三间,悬山顶;戏台设八角藻井,歇山顶;先慎堂进深五柱,享堂进深六柱,均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

2013年,犀溪叶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四周各外延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沙中学旧址何氏宗祠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白沙中学旧址(何氏宗祠)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中学旧址(何氏宗祠)位于太湖县小池镇白沙村,年代为清。

2017年9月22日,白沙中学旧址(何氏宗祠)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池镇:小池镇位于太湖城东16公里处,素称太湖的东大门.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三大交通动脉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20个村民组,总人口4.18万.党员1713人,设15个总支,64个支部.小池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区位优越.古时小池是重要的驿站,三国时曹操麾下大将曹仁曾在这里建有上格城,至今保留完整的城墙;相传公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后港李氏大宗祠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后港李氏宗祠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后港李氏大宗祠年代为明,位于四都镇后港村中部,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6月28日,后港李氏大宗祠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檐滴水外延伸东100米,巷西、南、北各2米。

后港村:诏安县四都镇后港村位于国道324线东侧、省道309线贯穿我村,东距漳诏高速“东山岛”出口处约6公里,西距“九侯名山”约12公里,南距诏安南大门8公里,北距四都镇政府2公里。村辖区内有:李氏大宗祠、二级小学教学楼、新建村部办公大楼、李伯瑶文化博物馆、樟公寺等旅游胜地规模宏大。地理优势交通便利,是金都工业园区中心村,全村1258户,总人口4518人,正式党员1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光山“双低”油菜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226天,年平均气温15.3℃,盛产水稻、油菜、茶叶,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县现有人口8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82.71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光山县委、县政府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做大做强油菜产业。近几年来,油菜生产面积扩大,产量提高,品质提升,迅速成长为光山农业的主导产业。2002年冬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和国内油菜专家莅临光山考察油菜生产,给予充分肯定;2003年光山县被国家列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开发带;2005年全县油菜面积达到45.7万亩、油菜籽产量达6.53万吨,入围全国油料产量百强县,名列第73位。

抓基地,推进区域种植规模化。2000年以来,光山县坚持优势区域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构建以五岳、泼河、龙山、陈兴寨四大水库灌区为主体的35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坚持“专家推荐、市场认可、政府引导、群众欢迎”的原则,择优推广优质油菜品种,实行“一乡一品(种)”,推进油菜生产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抓科技,推进生产技术标准化。为充分发挥光山农业资源优势,光山县委、县政府实施“科技兴油”战略,以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产量、质量并重,实现油菜产业升级。县农业局制定了《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一批“双低”油菜高产示范园区,引导农民跟着学、比照做,现场学艺。农技人员包乡联村,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印发材料、播放科技专题片,确保油菜育苗移栽、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落实到田,实现用优质品种生产出优质油菜籽。

抓龙头,推进经营运作产业化。采取政策激励、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培育、强壮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规避生产风险,提高种植效益。目前,全县拥有收购、运销、加工油菜籽企业(中介)60多户,从业人员近千人,连锁经营户800余户,实现光山油菜籽销得出、卖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水尾刘氏宗祠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水尾刘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宗祠位于叙永县水尾镇翻山村四社明堂湾,东距大水公路100米。宗祠坐西向东,由山门,民宅组成,四合院分布。面阔50米,进深46米。为湖广填四川刘姓家族祭祀用之祠堂。现存天井6个,山门1座,民宅9栋。山门为二柱以开间二重檐歇山式,檐下刻深浮雕人物故事场面,施彩绘,二石柱完整石雕刻对联一副“明明我祖维彼陶唐氏之谓大同以亲九族,栾栾寝庙施于孙子莫敢不来悼念先人”,民宅为川南民居特色建筑,板壁,木格扇门窗,檐下垂柱宫灯等保存较好,公元199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是保存较好,规模较大,雕刻精美的家族祠堂建筑,极具保存价值。我局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到叙永县对刘氏宗祠进行了现场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保存情况很好。2010年,水尾刘氏宗祠被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16日公布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缘为基线,向四周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外延50米。

水尾镇: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水尾乡,1958年改公社,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2.5万。川云公路东线经此。辖钢铁、米城、月明、喜马、川心、水星、会龙、保卫、安全、兴店、大堰、翻山、豆地、林峰、敦梓、白合、青冈、官斗、天应、分龙、西溪21个村委会和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敦梓街4个居委会。竹木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有竹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瓮慢黄氏宗祠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瓮慢黄氏宗祠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瓮慢黄氏宗祠位于六龙山乡瓮慢村西,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最后一次修缮为光绪5年(1879年),建筑分为戏楼、厢房及正殿,配殿四部分。戏楼、厢房均已毁。正殿为穿斗式硬山青瓦顶,面阔13.15米,为三开间前带过廊,西侧有配殿为辅助用房。祠堂内现藏有明代至清代的黄氏祖先牌位十余块。黄氏自明初由江西迁居于此,祠堂作黄氏祭祖之地,有时也作为当地戏剧或者傩堂戏演出场地。

瓮慢村:瓮慢是六龙山乡政府所在地,瓮慢村东与牛场村接壤,南与万山特区敖寨乡毗邻,西与万山特区岩屋坪居委会交界,北与甘溪坪村相连。村委会驻地在瓮慢。其中乡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驻于瓮慢村,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组。其中包括瓮慢一组、瓮慢二组、瓮慢三组、龙田、秦楼坡、桥冲。全村共有住户296户,1583人。主要居住有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州蒋氏宗祠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全州蒋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全州县永岁乡石岗村蒋氏祠堂——敦睦堂,亦称燕窝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州石岗蒋氏宗祠位于全州县永岁乡石头岗村。 石岗村过去的读书人多,曾有“才子之乡”的称谓,清乾隆年间,该村还出了一门父子三进士,即蒋林与其子蒋良骐、蒋良翊分别登清康熙乙未科进士、乾隆辛未科进士、乾隆甲戍科进士。 明正德六年(1511年)工部侍郎蒋淦主持修建,于嘉靖七年建成,全木质结构,旧称敦睦堂。

祠依地形变化为沿纵轴线布置祠门、祠堂、神堂,供奉蒋氏历代祖先牌位。宗祠建筑为三进、有两重天井的四合院,总占地面积516平方米,建筑面积446平方米。 石岗蒋氏宗祠门楼构筑精致,犹如燕窝,后人称燕子窝楼,闻名遐迩。门楼高8.7米,宽10.9米,设上四层下三层斗拱,上宽下窄,四周无任何依托,只凭4根木柱高擎。楼的上体由弓字形木榫环环相加,衔接成斗拱;以中间扁额为界,华拱的方向均向两侧倾斜45度,升的平面为菱形;各斗拱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屋顶的麒麟吻兽雕塑,栩栩如生。门楼出檐翼角,稳重朴实,雄伟大方,为明代建筑所罕见。 1993年燕窝楼被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门楼的两边有这样一幅由明东阁大学士叶向高书写的槛联:“累朝荣荫家声远;历代科名世泽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瀛洲章氏宗祠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洲章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瀛洲村的章氏宗祠,距绩溪县城9公里。历史上,该祠曾有多次修建,最后一次重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此后未有大的修缮。据有关资料记载:瀛洲章氏宗祠是根据龙川胡氏宗祠的建筑技艺重建的,因此,它的建筑风貌与龙川胡氏宗祠基本相同。该祠占地面积1295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宗祠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进组成。门楼前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庭院,庭院的南向有一座四柱三门牌楼式院门。门楼为重檐五凤楼,前檐的东西两边列用水磨青砖砌筑八字形券门,其上方饰以书卷式砖雕匾额;仪门两旁一对高大抱鼓石对峙,抱鼓石的须弥座镌以精美浮雕纹样,堪称石雕艺术之精品。门楼上的额枋和博风板上雕刻有叱诧风云、扬鞭沙场、农耕稼穑等图案,栩栩如生。中进有14根围粗1.63米的银杏圆柱,梁驼上精雕细镂,有象征着多子多孙的葡萄、松鼠纹饰等。宗祠的后进为章祠的寝楼,专供祖宗牌位的地方,显得肃穆庄重。章氏宗祠规模较大,建筑技艺较高,而且保存完整,距龙川胡氏宗祠仅5华里,瀛洲章氏家族与龙川胡氏家族还有着姻缘关系。所以,保护好章氏宗祠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县文物保护事业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2005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2005】41号;2016年,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外,东、西各1米,南、北各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4米,南、北同保护范围。

瀛洲镇:瀛洲乡位于绩溪县境东南部,享有“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祠”美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就坐落在该镇龙川村。近几年来,瀛洲乡确立了建设“生态之乡”发展路子和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的目标,十分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和合理、有序开发。目前,该乡森林覆盖率达79.5%,公益林面积达35012亩,荒山造林1575亩,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以生态农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