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生命结尾【精选20篇】

浏览

5305

文章

617

篇1:最新研究表现外星生命依赖宇宙射线获得能量维持生存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探索太阳系时,人体面临最大的太空威胁之一就是宇宙射线,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宇宙射线很可能对某些生命形式提供动力。日前,最新研究表现外星生命依赖宇宙射线获得能量维持生存

据外媒报道,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其它星球上的生命可能依赖宇宙射线提供的能量维持生存。这项发现暗示之前我们认为不适宜居住的星球很可能潜在外星生命形式,蓝色星球太空科学研究所天体生物学家迪米特拉-阿特里博士受一种地球生物的灵感获得启发,他发现一种叫做Desulforudisaudaxviator的杆状细菌生活在地下2.8公里处,这里没有光线、碳或者氧气,而杆状细菌从矿坑放射线铀物质获得能量。

阿特里博士说:“这项发现令我感到非常惊奇,因为它完全从放射性物质获得动能。”地球持续遭受质子、电子和原子核等高能量粒子的轰击,这些粒子构成“宇宙射线”,同时它们源自超新星的大型爆发。

地球的磁场和厚密大气层可以阻止这些危险粒子入射,影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但是许多行星并不拥有此类保护,之前这种类型的行星已被排除不会出现外星生命,但是最新研究将改变之前的观点,认为此类行星或许存在着生命形式。

阿特里博士说:“这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当我们搜寻潜在生命的行星时,我们会关注这颗行星是否具有非常密集的大气层,或许之前我们探测方法有误。”为了测试这一最新理论,阿特里博士运行模拟测试,观察是否像细菌的小型生物体能够幸存于火星、月球、冥王星、木卫二、土卫二和一些彗星释放的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轰击行星表面环境会产生次级粒子,这一过程可以制造能量,类似于分解水。这将提供一种潜在的食物来源,适应于生活在地下的任何微型生命形式,同时,地下环境也可以屏蔽最糟糕的太空辐射。但是这些微型生命必须非常小,具有缓慢的新陈代谢,在这种能量资源环境幸存下来。

同时,入射行星表面的宇宙射线数量必须适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会杀死生命。目前,阿特里博士研究粒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的强度,是否会对Desulforudisaudaxviator杆状细菌产生影响。这是迄今在实验室模拟最接近宇宙射线的X射线,如果细菌能够幸存下来,将开启搜寻地外生命形式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火星生命是什么样的?地球上有参考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火星又冷又干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和地球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平均年降雨量为0.6英寸或更少。火星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用来测试火星生命探索项目。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正在进行相关研究。

周四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是人类首次尝试在极端沙漠土壤中钻孔,并回收样本进行生物分析。他们开发的机器人设法在极端环境中挖掘土壤样本,希望找到生命的迹象。此外,这也是首次揭示生命如何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并为我们提供在火星表面寻找生命迹象的经验。

新加坡耶鲁大学的研究员斯蒂芬·普林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他说:“这项研究的结果是乐观的。我们发现一些细菌可以忍受这种极端的环境。”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像火星表面那样有致命的辐射和非常少的液态水。火星上的温度在夏天可能会上升到舒适的20℃,但在晚上会下降到-100℃。然而,在地表下,矿物土壤和岩石提供了一个逃离极端条件的环境,那里可能有潜在的生命摇篮。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探索行星科学与技术”项目中,定点和他的同事在阿塔卡马沙漠测试了一套新技术,利用收集到的样本来识别收集到的土壤中的微生物。

他们的发现完全出乎意料。实验中收集的土壤样本确实含有细菌,它们可以在极度贫瘠和强碱性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这些细菌群落以清晰的本地群落形式分布。这一显著的迹象表明,这些细菌群落已经足够发达,可以组织和利用极其有限的资源。在地下深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能够代谢甲烷的特殊细菌。

火星上的生命可能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在我们对火星任务的未来感到兴奋之前,我们应该非常谨慎。细菌群落是随机分布的。寻找它们就像大海捞针。更重要的是,火星土壤中含有类似细菌的部分可能已经干涸了数十亿年。

利用沙漠来预测我们在火星上可能的发现有其局限性。“有一些明显的差异限制了沙漠研究成果在火星上的应用,”他说。但是沙漠研究给了我们一个起点,只是沙漠表面远没有火星表面粗糙。

然而,这些发现增加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如果地球上有生命的话,它早就出现在火星上了,那时火星更温暖、更潮湿。即使在今天的火星上,生命仍然是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生命井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井是位于蜈支洲岛北部的一眼泉水,由于淡水资源对于岛民来说向来珍贵,而这口井又是这一带岛屿为数不多的能自产淡水的井,因此当地人称之为“生命井”。

相传以前有一户渔民靠出海打鱼为生,有一天突遇台风,父子三人落水,凭着船板,经过几天的挣扎,在饥饿、口渴难耐时三人漂到了蜈支洲岛的沙滩上,突然看见离沙滩不远处有一小水洼,三人得救。后在岛上安家,并在水洼处挖出一水井取名“生命井”,供过往出海打鱼的渔民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地址:

三亚市海棠区蜈支洲岛内

电话:

0898-88751258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

无需门票。包含在蜈支洲岛门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星生命应在火星地表下去寻找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火星生命应在火星地表下去寻找

不仅火星轨道探测器“火星快车”和登陆火星车可以研究火星,而且地面望远镜也可以研究火星,天文学家利用夏威夷群岛冒纳凯阿山上的 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 (JCMT)望远镜成功发现了火星大气中的过氧化氢分子(其化学分子式为 H202)。观测是在 2003 年地球与火星发生“大冲”时进行,当时地球与火星的距离达到近 6 万年来最小,大约为 5580 万千米。迄今为止过氧化氢只是在地球大气中发现,在火星大气中发现尚属首次,过氧化氢这种物质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许多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或许,过氧化氢在火星大气中所起的作用没有像地球中那样重要,不管怎样对于寻找火星生命来说,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过氧化氢在地球上被用作防腐剂,同样它也会抑制火星地表任何一种生物活性(太阳紫外线和缺水会加强这一点),因此某些科学家认为,在火星表面找不到像细菌这类生物,而是应该在火星地表下去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加水就能注射的人工血液,未来拯救更多生命就靠它了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据《每日邮报》报道,医务人员在现场尽快给病人补充血液是生死攸关的事情。然而,科学家有望在未来10年内及时使用人造血液拯救更多创伤患者的生命

科学家希望人工血液可以冷冻干燥并以粉末形式储存,以方便战场上的护士和军医。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模拟红细胞的微小合成细胞。红细胞捕获氧气,然后在流经身体时缓慢释放氧气。

这种人工细胞的开发者是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团队。它会给体内的组织带来氧气,并且已经被证明适合动物。

合成的血细胞只有人类红细胞的2%,可以在常温下保存,与水混合后即可使用。领导这项研究的艾伦博士告诉媒体,“这是一种看起来像辣椒粉的干粉。它可以存放在通常由医务人员携带的救护车中,或者放在背包中的针灸袋中,保质期为一年或一年以上。需要时,塑料袋可与无菌水混合后注射

人造血液被称为红细胞。

在对老鼠的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用人造血液代替大量血液,证明了人造细胞可以捕获氧气并释放氧气到身体组织中,就像老鼠自己的细胞一样。对老鼠的进一步测试也证明了人造血液可以拯救失血40%的动物。

事故中的创伤患者可能在去医院的路上死于循环休克。外伤造成的大量失血意味着人体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从而开始衰退。虽然人工血液不能代替人类血液,但它可以为病人赢得时间,让他们能够被送往医院输血。

在谈到人工血液的潜在用途时,艾伦博士说,这种血液可用于抢救在难以到达的地区遭遇事故的伤员或在战场受伤的士兵。他说,“红霉素将是一种血液替代品,医务人员可以随身携带,取出后注入水。”

“目前,没有简单实用的方法给医院外的外伤病人输血。延迟复苏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我们的目标是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

以前的合成血液制品在有效释放氧气和适应人体酸碱度变化方面遇到了问题,但据研究人员称,红霉素已经克服了这些问题。此外,他们说,概念验证研究表明,红霉素还可以避免血管收缩问题,这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该团队认为,如果接下来的临床试验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人工血液有望在未来10年内正式推出。

艾伦博士将在本周末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血液协会会议上展示他们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水星上有生命吗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水星上有生命

水星上没有大气, 太阳近距离地灼烤着水星, 以九倍于给地球

的光和热倾注于水星上, 使水星面向太阳的一面, 最高温度可达到

400℃左右, 岩石中的铅和锡都会被太阳光熔化析出, 更别说生命

的存在了, 这里是太阳系最热的地方之一, 黑墨般的天空悬挂着巨大的太阳, 比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大八倍, 四周寂静无声, 简直像一

匹炼狱。别以为水星只是个滚烫的星球, 有时候又冷得吓人。在

水星背向太阳的一面, 由于没有大气起调节温度的作用; 温度下降

极为迅速; 温度多在零下 163℃以下。水星的昼夜大约三十天交

换一次, 即在一个月的时间里, 连续暴晒, 接着一个月时间跃入寒

夜 , 真是一个火与冰的世界 ! 这样的水星世界, 对地球上任何已知

· 70 ·

的生命都意味着毁灭, 不可能有生命在水星上生存。

3 .

展开阅读全文

篇7:PM2.5未必都是致癌物 人的生命该怎样计算价格?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质量却在不断下降,人们觉得现在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一种奢望。环境与健康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环境是怎样影响健康的?为大家做了如下报道。

人的生命怎样计算价格?

2013年的空气质量,如果根据我国2012年以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92%的城市是基本达标的。但根据新的标准,仅有3个城市的PM2.5达标。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跟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空气污染确实很严重!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比北京差的,仅有我们邻国印度的新德里了。

在技术方法上,可以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正在用的方法。从世卫组织的报告可以看出,在宏观层面上,评估健康损害的方法基本差不多,都涉及健康终端的问题,最严重的是过早死亡,其他是发病率或者住院率等等。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过早死亡这个概念上,这里面还涉及急性反应和慢性反应。

不过,这里有3个重要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关于污染值。

是用PM2.5还是PM10作为污染指标?用什么数据结果是不一样的。

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通过这两个指标得出的结果是差不多的。

最关键的是,污染物PM10或PM2.5上升了以后是否会影响健康的指标?

影响的程度怎样?这是大家关心的一项数据。国际上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有的用毒理实验去做,有的用对比调查去做。

美国在中国也做了7个城市的相应剂量反应关系调查。这项数值总体上来看,美国人比我们反应剂量小一些,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我们的耐污能力比人家强一点,而且数据还显示不同城市居民的剂量反应关系是不一样的,南北方有差异。

第二,怎么估算货币损失。

在从物理量损失转化成货币量损失的过程中,有一项参数不容易处理,那就是人的生命怎么算价格?这是一个难题。国际上有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发达国家主要考虑的是公众为保护环境,改善健康,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这是价值上的判断,所以得出了一个“生命统计价值”。

世界银行也是这样算的。

我所在的机构不是采取这种算法,而是采取“能力资本法”计算,即把每一个人创造的价值给折算过来,过早死亡,比如说45岁就死亡了,那距离退休的60岁还有15年时间,这15年的损失就相当于创造价值的损失。

不过这里涉及伦理道德问题,按照这种算法,小孩和老人是没有价值的,这也是我们遇到的很棘手的问题。另外,还有一种市场化方法,就是人身保险的计算法。

按照能力资本法计算,如果全国城市PM10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每年将减少4.76万人过早死亡,产生健康效益511亿元;如果达到一级标准,那么每年将减少20.86万人过早死亡,产生健康效益2122亿元。

空气污染对人的健康确实存在影响,对此完全不必讳言,但是对国外的观点也不能盲从。

例如,世卫组织的一些观点就值得商榷,比如说把PM2.5定为致癌物,这就欠妥,因为工业城市的PM2.5和沙漠地区的PM2.5,其成分相去甚远,未必都是致癌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命的延续 孕妇注意事项

全文共 2651 字

+ 加入清单

怀孕是件让人高兴的事,那在怀孕期间,孕妇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孕妇不能吃哪些食物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怀孕期间各种补品不断,但是不是补品多就对孕妇有好处的。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孕前准备准妈妈们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要孩子,其实只要注意下面几点是完全没问题的,宝宝一定会是健康的,除了以下所提到的辐射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到别的方面,比如X光等等。

离开可能会影响怀孕的工作大部分的医生都是在家庭和工作中徘徊,每天的24小时内,人体可能会接触到成千上万种的化学物质,但是没有人会一一的检测,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避免接触,尤其是准备怀孕的妈妈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最好在孕前3个月就离开不利于怀孕的工作岗位。

需要远离的危险职业

危险职业1:放射线领域

例如:放射科医护人员、核能发电站、抗癌药物研究人员、电器制造业、程控操作人员、办公室官员、石材加工基地。危害:准妈妈们如果过量的接受了放射线,那么可能会增加流产的危险哦。提醒:很多电器都含有少量的放射线,积少成多所以也要预防一下,建议准妈妈们在孕前和孕期都尽量少接触电脑、电视、手机、吸尘器、微波炉等电器。尤其是手机,因为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出的电磁辐射是最大的,所以在接通后的1-2秒内离电话远一点。

危险职业2:化工污染领域

例如:化工基地、化学实验员、加油站、造纸、印染、建材、皮革生产、汽车制造、农业生产。危害:一些化学物质被吸收后悔进入准妈妈们的中区神经系统,会抑制住造血的功能,引起胎儿贫血最后可能会出现畸形或是流产。提醒:如果准妈妈们的职业属于上面任意一种的话,那么在怀孕前三个月就要离开,一直到分娩结束为止。

危险职业3:重金属领域

例如:化妆品研究、美容师、理发师、电子装配工、印刷业操作员、照明灯生产、摄影师以及胶卷制造工作者。危害:一些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产生作用,让蛋白质失去活性,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致癌的问题,而且还会通过胎盘渗透,引起胎儿早产或是畸形。提醒:准妈妈是不能化妆的,偶尔一些淡妆还是可以的,因为各种化妆品会通过肌肤表层进入身体内,如口红、指甲油、染发剂、冷烫剂及各种定型剂等,母体吸收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危害很大。

注意事项

1、如果准爸爸们也从事以上任一工作,那么为了在生育时尽量降低对精子的伤害,也要适当的减少工作时间。

2、防辐射是女性从备孕开始就特别关注的问题,生活中各种辐射让人防不胜防,其实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只要减少接触电脑就差不多了,每天玩电脑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4个小时。

怀孕不能吃什么?

在孕期的饮食上总是有很多禁忌,准妈妈如果不知道这些禁忌,误吃了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巧克力和山楂:过多食用巧克力会使孕妇产生饱腹感,因此会影响食欲,其结果是身体发胖,而必需的营养素缺乏,孕妇较喜欢吃酸东西,山楂便成了首选果品。山楂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孕妇过食枯使子宫收缩,有引起流产的可能,故要少吃或不吃。

猪肝:芬兰和美国已向怀孕及哺乳婴儿的妇女提出了应少吃猪肝的忠告。由于在给牲畜迅速催肥的现代饲料中,添加了过多的高质量催肥剂,其中维生素a含量很高,致使它在动物肝脏中大量蓄积。孕妇过食猪肝,大量的维生素a便会很容易地进入体内。虽然量稍大些的维生素a对孕妇自身无大害处,但却对胎儿发育危害很大,甚至会致畸。

罐头食品:罐头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尽管这些添加剂对健康成人影响不大,但是孕妇及婴儿食入过多则对健康不利。此外,罐头食品营养价值并不高,经高温处理后,食品中的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冷饮:怀孕后胃肠功能减弱,过食冷饮会使胃肠血管突然收缩,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胎儿对冷的刺激十分敏感,当孕妇吃过多的冷饮后,胎儿会躁动不安。

菠菜:人们一直认为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质,具有补血功能,所以被当作孕期预防贫血的佳蔬。其实,菠菜中含铁不多,而是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可影响锌、钙的吸收。孕妇过多食用菠菜,会使体内钙,锌的含量减少,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久存的土豆:土豆放久了会发芽,发芽的土豆可引起食物中毒,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知。但虽未发芽,可贮存时间很长的土豆对人有什么影响,却很少人知晓和重视。土豆中含有生物碱,存放越久的土豆生物碱含量越高。因此食用这种土豆,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胎儿畸形。当然,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并非每个人食用后都会出现异常,但孕妇还是不吃为好,特别是不要吃长期贮存的土豆。

热性香料:孕妇吃热性香料(小茴香,八角茴,花椒,胡椒,桂皮,五香粉,辣椒粉等)容易消耗肠道水分,使胃肠腺体分泌减少,造成肠道干燥,便秘。肠道发生便秘后,孕妇必然用力屏气解便,使腹压增加,压迫子宫内的胎儿,易造成胎动不安,早产等不良后果。

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血液中的锌与其结合后便从尿中排出,味精摄入过多会消耗大量的锌,导致体内缺锌,而锌是胎儿生长发育之秘需品,故孕妇要少吃。

油条:油条制作时都加入一定量的矾,而明矾是一种含铝的化合物,炸油条时,一般每500克面粉要用15克明矾,如果孕妇每天吃两根油条,就等于吃了3克明矾,蓄积起来其摄入的量就相当惊人。铝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大脑,使大脑发育障碍,从而增加痴呆儿的发生率。

那么孕妇吃什么好呢?

孕期也可有好皮肤:准妈妈在怀孕后应少用或尽可能不用各种化妆品。为防止皮肤干燥,孕期可常喝绿豆汤或多吃绿豆芽等新鲜蔬菜,还可选食鸭梨、橘子等果品为辅助,可保持姣好的皮肤。排毒要用自然食品取代精制加工食物,新鲜水果是强力净化食物,如菠萝、木瓜、梨等,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胎儿骨骼的形成:酸性食物有利于铁的吸收,可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酸性物质还参与游离钙形成钙盐在骨骼中沉积的过程,利于胎儿骨骼的形成。但不要多吃人工腌制的酸菜和醋制品。从营养角度来看,喜吃酸食的孕妇,最好选择既有酸味又营养丰富的西红柿、樱桃、杨梅、石榴、橘子、酸枣、葡萄、青苹果等新鲜水果。

多吃温性平性肉类有助孕妇补充营养:猪肉、鹅肉、鲤鱼等。

春季巧喝粥,营养又滋补:如鲜滑鱼片粥、淮山芡实粥、莲子糯米粥等。

多吃紫菜、黑米、芝麻等黑色食物,可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治因缺碘而引起粗脖子病等。

结语:在现今生活中,电器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的就使用到电器。但对于孕妇来说,对她们与宝宝有一定的危害。希望小编的信息能给您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探索者

全文共 8624 字

+ 加入清单

2004年2月20日,对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均远、云南大学的教授侯先光和西北大学的教授舒德干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接过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奖证书,经历了近二十年的研究和探索,这份荣誉随着他们承担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走进了亿万电视观众的心中。

获奖后不久,陈均远回到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作学术报告。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显得很平静:能够获此殊荣,是国家对他们前期研究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他认为科研工作者做研究工作并不只是为了获奖。澄江动物群的研究还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应该把这项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澄江动物群并进行研究的?他们的研究为何能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在陈均远深沉的回忆中,敲开了探索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大门,展现了项目组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和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执著精神。

珍贵化石的发现

科学的突破往往是在必然的长期研究中出现偶然的发现。澄江化石的发现也是在艰辛的野外工作中出现的一个机遇。1984年7月1日,当时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年仅34岁的侯先光在云南澄江帽天山采集自己专长的金臂虫标本。帽天山的寒武纪地层中产有金臂虫化石是上个世纪40年代就有报道的。侯先光为了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研究,再次前来进行逐层详细的采集。正是由于他的耐心与细心,使他有机会在前人已做过多次工作的同一套地层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一种只在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出现过的古老节肢动物化石纳罗虫在他眼前出现了。这一重大的发现,使得他激动不已。随后他又连续发现了多个不同类型的保存软体附肢的动物化石。这些化石非常丰富,保存了个体极为完整的多细胞生物遗骸,其中包括许多难得一见、带有软躯体构造的化石和大量疑难化石类群。此后,项目组连续多年进行系统发掘。大量化石的发现,使以澄江动物群为依据的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才有可能。

据介绍,寒武纪是地质史上的一个久远的年代,距今大约是5亿4千多万年前至4亿9千万年前,比恐龙兴盛的侏罗纪还要早3亿多年。化石的发现证明在距今5亿3千多万年前的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生命快速演化事件。当时多细胞动物突发性地在海洋中繁衍,而且迅速地发展出形体多样、构造复杂的类群,在我们的地球上从此开始出现纷繁驳色、多彩多姿的生物世界。

澄江动物群研究的开端

为了能够窥视那远古而又陌生的神秘生命世界,必须有许多人努力不懈地研究和再接再励地探讨。

张文堂和侯先光在1985年所发表的文章是关于澄江动物群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也可以说是澄江动物群研究历史上的第一页。凡是重大的科学发现,都必须有深入的研究结果才可能逐渐引起科学界的注意。侯先光和孙卫国紧接着又报道了关于节肢动物、水母状生物和蠕形生物在澄江的发现,开始引起国内古生物学界的重视。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青年基金6万元的支持下,陈均远和侯先光在澄江做了大规模的标本挖掘工作,并获成功。根据这些标本研究的结果,他们在1989年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报道了有关微网虫、高脚杯虫、罗哩山虫、火把虫、节肢动物类和海绵类生物的发现,在科学界造成一大震撼。Nature1991年5月351卷6323期刊登的封面照片——微网虫就是在这次挖掘中发现的。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德国的塞拉赫教授在其来信中表示“澄江动物群就像是来自天外的信息……”。

长期以来,寒武纪早期大量出现的离散骨片化石的亲源关系是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的一个难题。由于微网虫完整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为相关难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美国哈佛大学古尔德教授在他的一书中表示,因为微网虫完整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使得人类科学研究的历史又向前跨越了一步。

备受世人的瞩目

澄江动物群所代表的时代处于寒武纪大爆发的后期。它对于阐释寒武纪大爆发所引发的生命多样性,发挥了任何其他化石群所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1991年冬,陈均远等根据多年来有关澄江动物群研究的结果,在美国地理杂志的学术期刊Research and Expkoration上发表论文,并构思了第一幅寒武纪早期的水下生命景观图。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将澄江生物群的发现称之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动物群不仅为科学界所关心,经由纽约时报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的报道,事实上已逐渐在国际间流传于广大公众。

1991年,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国际合作计划开始展开。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相继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性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结果引起了全球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其中包括1995年美国的《科学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和《纽约时报》等著名媒体先后所发表的大篇幅论评。

1990年以来,以陈均远为首的跨国科学研究小组为破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迷,多次在帽天山等化石产地进行大规模的发掘活动,已采集到成千上万枚珍贵的化石标本,并逐一对其进行详细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奇虾”完整化石标本的发现令人感到兴奋。因为奇虾类的第一块化石记录其实只是前附肢的标本,它最初被认为是某种虾状节肢动物的身体,但这种虾子的头部一直没有被发现,因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起名为奇虾。奇虾的口器标本最早被误认为一种水母生物。一直到1985年,Whittington和Briggs对奇虾类较完整化石标本的研究结果发表之后,才把多年来的这一错误修正过来。

1992年夏季是澄江化石发现史上成果辉煌的一年。这一年连续有三块相当完整的奇虾类化石在澄江发现,它们分别属于两个属两个种。其中有一块是当今世界已发现的奇虾化石中最为完整的标本。在此之前由于标本的不完善,奇虾曾被Whittington和Briggs复原为秃尾虾。其实它们不但有很大的尾扇,而且还有一对很长的尾叉。其实,完整奇虾化石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纠正以前的一些错误,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寒武纪早期大型捕食动物的存在。针对上述的重要发现,陈均远等人于1994年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报道。他们认为在寒武纪的早期,海洋的生态系统已经相当完整、具有金字塔式的能量传导系统,而奇虾就是这个金字塔系统顶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巨型食肉动物“奇虾”在Science杂志发表后,立即引起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包括美国《科学新闻周刊》的封面专题评述文章。这个发现为寒武纪大爆发注入一个新的科学内容,说明复杂生态系的历史起点出现在寒武纪早期。

脊索动物的始祖—云南虫

侯先光及其合作者所命名的云南虫是非常奇特而令人费解的一种生物。他们认为云南虫是已经灭绝的一个生物类群。

云南虫的化石标本带有一种相当奇妙的特质,甚至连它们保存在岩块中的方式也非常与众不同。它们总是以蓝灰色呈现,这些特征早就引起陈均远的注意。他认为云南虫化石一定含有某种“玄机”,但必须有新的化石发现才可能揭示其中奥秘。苍天不负苦心人,在1992年夏季的野外作业中,他们终于发现两块完整的云南虫标本,上面都保存着一条贯穿身体的管状构造。在1993年冬,他与来自波兰科学院的访问学者Dzik对云南虫标本开展进一步的观察和讨论,最后认为那一条贯穿身体的管状构造就是脊索,亦即云南虫就是脊索动物。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结论都必须要有证据的支持,然而最艰难的部分则莫过于证据的取得。当时由于证据的不足,这一论点还只是处于酝酿的阶段。1994年冬季的野外作业,他们又发现了十余块完整的云南虫标本。这些标本的发现使他们更加确定云南虫就是脊索动物。那一次野外作业结束的前一天中午,陈均远与他初来乍到的合作者L.Ramskokd和C.Edgecombe展开了极有成效的讨论,对云南虫属于脊索动物的结论也达成共识,而且相信已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于是1995年他们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说明云南虫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脊索动物所留下来的化石。长久以来,发现于布尔吉斯页岩中的皮凯亚虫一直被认为是最早的在地球上出现的脊索动物。云南虫的发现,使得脊索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1500万年。

脊索动物的发表燃起了探索脊椎动物起源的火把,国际上对这一发现很快做出了反响和评论,当时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从云南虫到我们”的评论,打开了探索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一个窗户,在美国科学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通向脊椎骨之路”的封面文章,逐步地把澄江动物群成果推向国际,成为科学界和公众关注的亮点。

脊椎动物起源研究的重大进展

陈均远认为,1999年以来是澄江动物群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舒德干和陈均远两个科研小组先后分别在Nature杂志上,报道来自同一个地点脊椎动物海口鱼和昆明鱼,和脊椎动物的祖先、云南虫的姐妹类群海口虫的发现。其中海口鱼和昆明鱼的头部具有侧眼、鼻囊和可能听囊的感觉器官,表明已经进入脊椎动物的轨迹。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性的轰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逮住第一鱼”的评论,并指出“两条鱼的发现是学术界期盼已久的早寒武世脊椎动物”。

科学界一直认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难于跨越的形态隔阂。 形态解剖学的研究表明,海口虫不仅具有许多与文昌鱼相似的特征,同时还具有许多脊椎动物所特有的特征。陈均远通过分支分类分析表明:海口虫与脊椎动物的亲缘相关性为97%,与头索动物的亲缘相关性不到5%,而且海口虫与脊索动物亲缘相关性为100%;确认了海口虫是“消失了的中间环节”,回答了无脊椎动物究竟是如何向脊椎动物过渡的若干科学问题。海口虫这一处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特殊进化位置,为脊椎动物起源的研究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形态学杂志2003年258卷第一期将海口虫化石作为彩封并以脊椎动物的起源作为封面的标题。海口虫保存了包括脑、背神经索、背动脉、口腔、口须、鳃弓、侧眼、鼻孔、原脊椎、上下唇、肌肉纤维等解剖学构造。以上解剖学构造为探索脊椎动物的起源、食性的起源、头部感觉器官的起源、脊椎骨的起源和颚弓的起源提供了依据。

2003年1月,舒德干与英、法、日等国学者合作完成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早寒武世脊椎动物海口鱼的脊椎骨和头部构造”发表在英国Nature杂志上,这标志着脊椎动物起源研究这一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难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由舒德干等人新发现的数百枚海口鱼软躯体标本,提供了大量新的重要生物学信息,其中正好包括头部构造和原始脊椎构造两方面的信息,成为研究脊椎动物关键器官起源演化的可靠证据。显然,这一已知最古老脊椎动物独特的镶嵌构造结构特征,很可能恰好代表着进化科学界期盼已久的由无头类进化到有头类的关键环节。实际上,对现生和化石低等鱼类进行分支谱系分析的结果也证实,海口鱼的确是已知最原始的有头类。

在探索脊椎动物起源的研究中,舒德干还初步勾勒出了脊椎动物起源演化的“五步走假说”的基本轮廓,引起了学术界的更加关注。

澄江动物群中这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表明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祖先在寒武纪早期已经出现。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在澄江动物群的存在,极大地突出了寒武纪大爆发的规模,确切证明了不仅现代动物的许多门类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已经出现,而且还有20多个已经灭绝的、相当于门一级的动物也同时出现。

澄江动物群研究与生物演化理论

在古生物学中,一直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大迷题,那就是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寒武纪大爆发?大概是5亿3千多万年前,也是地质学家所谓的“寒武纪时代”刚开始不久,短短几百万年之间,绝大部分的多细胞动物“门”类突然在地球上出现。无数的疑问因而产生,包括:在寒武纪早期到底为什么会引发出一场爆发式的演化?寒武纪之前的四十亿年之间,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事?为什么在地球历史上最初六分之五那段历史记录显得生命世界如此地平静无波?

人类在地球的生命舞台上,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化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的认知得以扩展到35亿年前的世界。但在19世纪之前,许多科学家们仍然相信圣经所记载的历史,认为上帝在6千年前用7天的时间创造了这个世界。瑞典伟大的博物学家林奈,认为上帝曾经创造了一万个以上的物种,而且这些物种从来未发生过演化或灭绝。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则是反神创的一种言论。它的发表代表着演化生物学的确立。根据化石的记载,当时已有人相信生命的历史应从6千年前再往前推到寒武纪。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创了演化生物学的新纪元。人们开始相信生命的演化确实存在,而且这些变化还能够遗传给后代。达尔文同时又认为,生物种的存在是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无法适应环境的物种会被淘汰,最后建构出来的则是更能适应环境的物种,而且演化的过程是藉着微小的步伐逐渐累积而成的。

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演化理论的核心,与其同时代而且声名显赫的地质学家莱依尔一样,他们都是以自然和均变的观点来看生命的变化。达尔文一方面正确地拒绝了神秘化的超自然主义并坚守着唯物主义,另一方面,面对无法解释的巨大困惑,他只能说如果眼睛或翅膀突然地出现在生物体上,简直就是一种“神迹”。于是他不能接受关于演化的大突变提法。达尔文的渐变观可在他写给莱依尔的一封信中略见一斑,其中提到:“如果我的天择学必须借助于突变,那么我将弃之如粪土”。

达尔文所预言的演化模式,是一个不断多样化、不断扩增的演化论。多细胞动物由少数彼此接近的物种所组成,不断演化的结果,物种之间的形态差异也越来越大,各种生物门类的分野在演化的中后期才逐渐显现出来。

澄江动物群所展示的演化模式与达尔文所预示的模式不同。它不但证实了大爆发式的演化事件在5亿3千多万年前确实曾经发生,最令人震撼的则是在这一事件发生的短短数百万年期间,几乎所有现生动物的门类和许多已灭绝了的生物,突发式地出现于寒武纪地层,而在更老的地层却完全没有其祖先型的生物化石发现。在这一个瞬间性突发的大事件中,不仅建立了许多现生动物门类(包括脊索动物在内)的结构蓝图,另外还有二十几个已经绝灭了的生物种,与现生动物的分类系统没有任何关连,但每一个种却各自代表一个相当于门一级的结构蓝图。因此,寒武纪大爆发可看成是动物门类结构蓝图诞生的大事件。

澄江动物群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唯一保存最好、动物类型最多、时代最古老的动物群,它使研究人员首次如实地看到了5.3亿年前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群真正面貌。以前所知道的最古老的保存软体的动物群是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

1909年发现于加拿大落矶山脉的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被誉为“古生物的天堂”。近一个世纪以来,经英、美、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科学家持续的研究而在早期生命研究领域独领风骚,被认为是寒武纪大爆发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化石群。

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澄江动物群早于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约1500万年,澄江动物群的研究成果纠正了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研究中的许多错误,如怪诞虫背腹的颠倒等。澄江动物群研究,首次对寒武纪大爆发本质进行了系统理论阐述,正确诠释了寒武纪大爆发事件。在现生动物门和亚门化石的发现、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绝灭类群解剖学和亲缘性的研究等方面均超越了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的研究。

对科学研究的执著

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很多,每个人在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理由时也不会相同。陈均远最初的兴趣是什么?他是如何进入澄江生物群的研究领域并发展到现在这样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痴迷程度?记者在与他的交谈中找到了点滴答案。

陈均远对古生物研究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16岁初中毕业的他,一边想找工作,一边又想参加高考。对“天”和“地”充满着无限遐想的他填报了“天文”和“地质”两个志愿。后通过一个多月高中课程的复习去参加考试,居然被西北大学的地质专业录取。在当时交通很不方便的情况下,他从老家浙江平阳敖江步行100多里到温州,然后坐了5天5夜的火车辗转南京、徐州,最后来到充满神奇的古都西安,开始踏上能寻找祖国宝藏的地质梦。大学四年的生活,自认为不是好学生的他只要求自己的学习成绩在4分以上即可(当时实行的是5级分制),因此学习很轻松。在此期间,他便有机会在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名人传记。如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人的自传他都认真读过。他不知道当时看的这些自传是否会对他以后塑造自己的志向产生什么作用,但他不否认,成功人的自传都有他的特殊之处,即他们对问题的看法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对事业的追求都很执著。他承认这种执著的精神对他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时的西安,虽然古代帝王之气已消失,但它给陈均远心灵上塑造的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令他四年的大学生活十分充实和愉快。

1960年大学毕业以后,想去西藏工作的他没想到会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他坦言,到科学院工作并不是他追求的地方,因为一开始他对古生物研究不是很感兴趣。在他的印象中,古生物学长期以来只是资源、矿产经济的基础工作,它是为资源开发提供年代的一个工具。不可否认,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古生物为进化理论提供了证据,也出现了很多睿智的科学家,在进化理论发展领域作出过很辉煌的成就,但古生物大量的工作还是找“金钉子”等。而他更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喜欢研究生命边缘学科,但却始终未能如愿。在我们国家当时的那些特殊时期里,陈均远参加了历时三年的“四清”工作,对初出校门的他来说在科研领域上还立足不稳,但离开他的专业领域来从事社会活动并没有给他带来不愉快的感觉。一开始他对参加“四清”运动并不感兴趣,这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无奈而已。不过不久之后他也逐渐适应这样的工作,经受了社会实践的锻炼,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使他们的科研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陈均远的兴趣也一直在转来转去。好不容易等到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时机,使他有机会第一批参加了西南石油会战和科学院为国家找富铁矿的工作,和已故的穆恩之院士等在我国的大西南辗转了数年。谈起这段野外工作的经历,陈均远至今记忆犹新。他不能忘却的是那是第一次获得重新进入科研工作的机会,更不能忘却的是和穆恩之老师有过值得回忆的共同经历。在贵州的一个小山村“7进7出”(因这一地方是麻疯病流行地区,且住的地方蚊子又特别多,为防止被蚊子感染上麻疯病,他们天一黑,约在晚上7点就躲进蚊帐。蚊帐外边还挂上沾满敌敌畏的棉花球,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再出来)。于是他与穆恩之院士有了很多难得的交流机会。他们之间不仅建立了友谊,而且是一个忘年之交。穆恩之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朋友。他们在蚊帐里交谈得很多,谈历史,谈现实,谈未来。穆恩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研工作的执著追求都给陈均远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他认为影响他一生的人物除了穆恩之之外,还有后来与他有过共事合作经历的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泰歇克教授。

陈均远真正从从事头足类化石研究转入到寒武纪大爆发和特异埋藏化石群的研究是源于这样的一次机会。1983年,作为中国科学家,陈均远参加了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的发掘工作。收获最大的是对保存软躯体动物研究的科学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拿大这一动物群的发现地,被列为国际四大自然地质遗址之一。同时,陈均远在接受CBC(加拿大广播中心)的采访时,对他们提出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发现类似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的问题时,非常自信地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当时好像是梦想,一年之后,侯先光发现澄江动物群,使梦想成真。这么重要的发现,少数人的研究力量肯定是不行的。这就是陈均远在1987年放弃正在从事的寒武纪/奥陶纪“金钉子”和其它研究工作转移到澄江动物群研究领域的主要原因所在。

喜欢跨越的陈均远一直在不停地跨越,寻找新的工作方向和目标。1998年,他和李家维教授共同实现了向前寒武纪历史性的跨越,在这一年2月,他们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多细胞动物化石的发现,于是新的研究方向在他前面展现。他认为每个跨越并不是像狗熊捡苞谷,捡一个丢一个,而是让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和使你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每一个跨越和进入你原来不熟悉的领域要为此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了解他的人都说,他从来没有休息过节假日,甚至晚上多次因加班忘了时间被锁在办公楼里。为了尽快适应新领域的研究,他不断地在进行学习和思考。从美国回来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书,直到自己扛不动为止。为了更好地同时开展澄江动物群和瓮安动物群的研究工作,他举家从南京迁到了化石所在地—云南澄江县,在那里安营扎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凡是去过他澄江工作点的人无不被他为科研献身的精神和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所折服。他告诉记者,一旦确定了自己的选择就会非常执著。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执著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在做研究工作时,一旦认识到它的价值意义,就会激发你的工作热情,这是常人所不能想象到的。对科研执著的原因更多来自于跟这些化石的交流。与这些远古生命近距离的交流常常会得到常人所不能得到的乐趣,但并不是一开始就能与它们顺利交流,这需要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当你拥有一双解读化石的慧眼时,你会觉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陈均远研究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新的观察层次上进行逻辑的归纳与总结便是他今后的奋斗目标。他表示,惟有不懈的努力和继续的研究,才可望真正揭开这个远古生命世界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水是很重要,但寻找外星生命并不一定全靠水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从高云到地壳最深处,地球上几乎任何有水的地方都会有生命的迹象。因此,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通常集中在“可居住的行星”上,该行星的适宜温度条件有利于液态水在表面的存在。

例如,尽管金星表面非常热,足以熔化铅。然而,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7.15亿年前的古金星可能适合生命生存。就连科学家也大胆地推测,如果生命形式曾经存在于金星,那么它们今天仍可能存在于金星云中。

然而,哈佛大学天文系主任阿维·勒布说:“众所周知,生命需要其他元素。”例如,在地球上,对海洋生物数量至关重要的元素可能包括氮和磷,氮用于制造蛋白质,氮和磷都是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关键成分。最近的研究表明,大约6.35亿到8亿年前,海洋中磷含量的增加可能有助于支持地球上动物的进化。

为了观察基本生物元素在地外生命进化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把重点放在液态海洋,如木卫二和土卫二,如何在冰冻表面下接近。人们推测生命可能存在于两颗卫星冰层下的液体海洋中。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调查计划。

研究人员指出,在地球上,海洋中磷的主要来源是中酸性雨水对长英质岩石的侵蚀过程。通过热液活动,磷从地球海洋中被移除。先前的研究表明,土卫二或木卫二上也存在热液活动,这意味着这两颗行星也有生产氮和磷的潜在能力。

木星的辐射持续照射木卫二的表面,产生被称为氧化剂的分子。与此同时,当欧罗巴冰层的表面被搅动和翻转时,氧化剂可以进入欧罗巴的地下海洋,在那里它们可以与硫化物反应,使水变得极其酸性。研究人员指出,因此木卫二可能有足够的磷来维持生命,尽管高度酸性的海洋可能会杀死生命形式。

相比之下,先前的研究表明土卫二的地下海洋可能是强碱性的,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该研究报告的负责人马娜·维林甘说。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计算出,如果一颗行星的海洋是中性或碱性的,并且存在热液活动,那么磷可以在短时间内从海洋中完全去除(与太阳系的年龄相比,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并不长)。

同时,科学家认为微量元素如钼、锰和钴也可能是生物必需元素。钼在几种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固氮方面。换句话说,钼可以分解强化学键,使氮原子在大气中成对结合,并将单个氮原子“固定”在重要的有机分子中。此外,钼还影响许多生物的蛋白质合成、代谢和生长。

林甘说:“锰在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钴在新陈代谢中有多种生物效应。最明显的是,它是维生素B-12的一种成分。”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当·弗兰克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宜居地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那以后,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地下海洋的存在,这些知识对于将水作为可生存的第一要素转化为其他特殊元素和化学物质,从而使生命变得适宜居住是至关重要的。”

林加姆说,有一种方法可以远程观察太阳系以外的其他行星是否有生物基本元素,也就是说,观察它们的恒星,这可以揭示太阳系中行星和卫星的组成。恒星中元素的存在会在星光中产生一种独特的颜色光谱,并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周围任何行星可居住性的重要信息。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星球的基本生物元素含量非常低,就有可能限制其生命潜力。然而,这项最新研究表明,木卫二和土卫二探测到未来生命迹象的可能性非常小,但这是证明我们的研究模型不正确的绝佳时机,因此我们必须支持这样一项任务。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行星科学家乔纳森·鲁宁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警告说,这些都是基于计算的简单假设。我们必须永远记住地外行星和卫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是从行星探索和发现中学到的一课。因此,我们不应将假设视为决定性的结论,而应将其视为一种观察方法,用以指导未来的任务。

研究人员警告说,平均而言,外星生命的基本元素含量非常少,但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含量越高,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越高。当然,研究人员只解释了我们对生命的了解,但是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可能遵循不同的进化路径。这将是一个更令人兴奋的重大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上最大的生命

全文共 328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众所周知,人类是最高等的生命,那么世界上最大的生命又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世界上最大的生命。

趣味阅读

蓝鲸不但是目前最大的鲸类,也是现存最大的动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哺乳动物。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1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50-60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1.5%,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1700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在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不可思议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约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它潜水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幼鲸重约2吨半,长约7米。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生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一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在所有动物中,蓝鲸发出的声音最大,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180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灵敏的仪器曾在80千米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

基本资料

蓝鲸亦称“剃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目前已知蓝鲸至少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栖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称侏儒蓝鲸)。在印度洋发现的B. m. indica则可能是另一个亚种。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曾经生存过体型最大的动物,体长可达33米,重达160吨。

20世纪初,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海域中,蓝鲸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在超过40年后,捕鲸者的猎杀使它们几乎灭绝。直到国际社会在1966年开始保护蓝鲸后,蓝鲸的数量才逐渐上升。一份2002年报告估计目前世界上蓝鲸的数量在5,000至12,000只之间,并分布在至少5个族群中。最近对于侏儒蓝鲸的研究显示这个数字可能是低估了实际的数量。在捕鲸活动开始前,蓝鲸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极海域,估计大约有239,000只(范围介于202,000与311,000之间)。目前在东北太平洋、南极海与印度洋的数量已经比以前要减少非常多(大约各只有2,000只)。在北大西洋则有2个更大的集团,在南半球至少也有2个集团。

栖息地: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南极附近海域较多。

食性:主要以磷虾为食,也吞食一些桡足类等甲壳类浮游动物

特征习性:成群的习性不很显著

怀孕期:12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鱼刺卡喉需要手术吗 鱼刺卡喉有没有生命危险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鱼刺卡喉一般不需要接受手术,但如果鱼刺插入比较深,出现呼吸困难,需通过手术改善。鱼刺卡喉基本没有生命危险,只要正确的处理很快就可以取出,可以减少对于人体所造成的影响,但一般在处理时还是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鱼刺比较浅

鱼刺的位置比较浅,如果是在扁桃体还有口咽部位,基本只需要用压舌板压住舌头,马上就可以看到鱼刺的所在位置,此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无需接受手术。医生在这类情况下都会利用专业工具,轻松就可以拿出浴室,一般还会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喉镜。在整个取出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张口受限等现象,有时就会使用纤维喉镜,但无论如何都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鱼刺比较深

鱼刺比较深,利用各种辅助仪器都没有办法找到鱼刺的所在,或者患者根本就不愿意配合,在此时为了减少隐患需要经过手术。在手术时都需选择全麻手术,在全麻的情况下将咽喉部位切开,然后去除鱼刺。

鱼刺卡喉需要注意什么

鱼刺卡喉虽然不至于会有生命危险,但还需掌握一些注意事项,不建议相信偏方,比如有人会用催吐、吃大块食物,还有大量喝醋等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正确,甚至还可能会伤害到咽喉部位,健康导致鱼刺越来越深。一旦鱼刺掉落到食管或者气管内,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袭的伤害,会有许多的危害,比如甚至还可能会造成急性炎症性水肿,医生在取出时会有较大的难度,在面对这类情况时,请建议及时选择手术治疗。咽喉卡鱼刺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选择正确的方法之后可以轻松的缓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发烧后要不要立刻输液 输液等于消耗生命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爱子心切,见不得孩子受一丁点的折磨。

于是,在最新的一个调研中显示,中国人的用药量为世界之最,其中输液一年有100多亿瓶,平均到个人身上就是每人8瓶。

可是这和爱子心切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人在感冒发烧的时候会难受,我们同样有这样的经验:感冒的时候输液效果要比吃药来得快,但中国的家长更知道的是,好得快一秒就意味着孩子受罪少一秒。于是,当家长们看到孩子感冒发烧急得哇哇直哭的时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到医院。

“大夫,我们要输液!”

“啥毛病啊?”医生说。

“你自己看啊,这都病成啥了都……”

“到底啥毛病?!”

“感冒。”

“吃点药调养调养就好了。”

“不行不行,吃药效果太慢,直接上管子输液吧。”

“……”

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可是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当家长质疑医生的决定,非要给孩子输液的时候,到底是在救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为什么输液效果快?

其实,不管是输液还是吃药,其中药物的成分都是抗生素,抗生素可杀死致病细菌。但不同的是,吃药进入人体后,会经人体的一些代谢过程造成药效的缺失和缓慢,而输液就不同了,直达血管,自然效果会快一些。

经常输液到底好不好?

或许把小标题改成“输液过多对人体的危害”更贴切点,经常输液肯定是不好的。

专家表示,多数细菌不具有耐药性,可以被杀死,而少数具有一定耐药性的细菌却在这个过程中存留了下来,因此,经常输液等同于帮助细菌进行优胜劣汰,使细菌耐药性增强,长此以往不仅输液的疗效会降低,还会带来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

除此之外,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输液只针对细菌性感冒,对病毒却无杀伤力,而感冒中的90%都属于病毒性感冒,输液并无作用。而且专家表示,适当的发烧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让血液循环加速,以此对抗病毒,一般在一周左右即可自愈,在这个过程中还锻炼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太多的输液不仅于身体无益,而且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科学家钻探深海寻生命热极限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海底的一些岩石和沉积物对生命来说太热了。但是再往下?科学家们在海底几千米深处钻探时,发现了一些微生物。"我们不停地挖掘,从未到达生物圈的底部。"南加州大学的地球化学家简·阿姆德说。但是一个新的海上钻井项目将试图找出答案。

根据《科学》杂志的报道,该项目计划穿越地壳,那里的高温非常接近海底,因此决定了生命的热极限。9月13日,“地球”号科学研究船将从日本的清水出发,将钻头沉入海底,沉积物温度为130摄氏度,最大钻井深度为1260米。研究人员希望,在某个地方,生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消失。

为了找到这个界限,作为国际海洋勘探项目一部分的“T界限”项目将持续62天。研究人员表示,极限数据将指导对海底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的估计,这对深入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常重要。科学家预测深海微生物占地球总生物量的1/3。“我们需要知道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生存的。”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博·耶尔根森说。

在过去的10年里,在缺乏营养的粘土和坚硬的基岩中发现了微生物。2012年,“T极限”项目小组在海底2500米以下发现了微生物。这些生物在2000多万年前形成的煤层化石中几乎没有存活下来,这是最深的记录。

这一次,“T极限”项目的目标是位于俯冲带顶部的南中国海槽——菲律宾海板块冲向欧亚板块之下。构造运动提高了碎屑层的温度,火山灰充满了槽。“T极限”项目将钻穿沉积层,然后到达50米以下的下部玄武岩。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因为钻头可能会遇到由于高温而变得像水泥一样的粘土。此外,钻井本身也将加热附近的沉积物,因此该团队还将使用探测器来探测钻井的实际热梯度。

此外,“地球”还将采用新的钻井技术,用海水代替钻井泥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润滑性,大大减少污染。

研究人员还说,除了在贫瘠的环境中找到生命的热极限,在高温环境中,DNA和氨基酸也会变得不同,这是值得探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珍爱生命,预防溺水--防溺水安全知识来了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炎炎夏日已经到来。游泳安全渐成为安全教育的热点话题。凉爽的海滨、河流和小溪给人带来欢乐享受之余,也潜藏着安全危机,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可以带给我们欢笑,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后悔与遗憾。那么防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呢?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防溺水安全知识是对大家的提醒,应该时刻警惕溺水的危害,做好防患于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火星生命,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火星上是否拥有生命。

火星上有生命吗

火星,是一颗在某些方面与地球十分相似的天体,如自转速度、表面温度、四季变化等。火星也有大气,虽然非常稀薄,只有地球的1%,而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但人们通过实验证实,有些低等生物是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

然而,随着航天探测器的发展,人们发现,火星上根本没有任何智慧生物的踪迹,甚至连肉眼可以分辨的生物都没有发现。

科学家曾发现,在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上,有微生物生存的遗迹。据研究,这块陨石是大约40亿~45亿年前形成的。但所谓微生物的遗迹也可能来自地球物质的污染。所以,火星生命之谜依然没有揭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白血病捐献骨髓,对捐献者有健康和生命伤害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对待白血病患者,在人道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伸出手去帮助他们,可是很多朋友却在捐献骨髓的问题上犹豫了,总是担心捐献骨髓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有生命危险,真的这样呢?佰佰下面给大家解疑一下。

一、捐献骨髓会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

健康者年龄在18至55岁均可捐献骨髓,捐献骨髓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许多人认为捐献骨髓是抽取脊髓,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体内的红骨髓--造血干细胞。一个成年人的骨髓重量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此不会减弱其免疫功能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一般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在十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的干细胞量。

二、如何抽取骨髓?抽取骨髓对人体有危险吗?

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有两种方法:

1、是医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术后一两天内有些疼痛,一周内副作用(如:发热、过敏反应、骨骼轻度疼痛)将完全消失。

2、是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动员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从供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并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供者体内。捐献干细胞既无碍健康,也没有危险。

目前,使用第二种方式来采集骨髓,捐献者也容易接受,前者方式主要用于患者的诊断检查。

因此,大家在给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时,完全可以放心,不用过度担心,虽然捐献后会有暂时的不适,但这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向白血病患者伸出援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卡西尼号数据显示土卫二存在生命物质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外国媒体报道,研究人员最近宣布土卫二上存在生物。这一发现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卡西尼号宇宙飞船发现的。去年,探测器耗尽燃料,最终坠毁在土星大气中。现在,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卡西尼号坠毁前收集的数据发现,在土卫二的冰羽中有巨大而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这一发现现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在文章中指出,卡西尼号收集的数据显示,分子质量超过200个原子质量单位的浓缩而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质。研究人员表示,在冰粒子喷射流中发现的化合物表明,在海洋地下水位的顶部有一层富含有机物的薄膜。

据报道,这些数据是由卡西尼号上的一对质谱仪获得的,其中一个是宇宙尘埃分析仪,另一个是离子和中性粒子质谱仪。两套工具都负责测量土星的E环和喷出的冰羽。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它超越了探测器的最初设计。它将土卫二列入寻找生命物体的科学家名单。

尽管研究人员早些时候已经发现了小的有机分子,如甲烷,但是这种复杂的大的有机化学物质的发现让他们大吃一惊。根据研究,新发现的分子比以前发现的化合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93岁教授重登讲坛:不讲课生命就没有意义了

全文共 267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段老教授讲解韵律对联的视频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老教授潘定坤今年93岁了。尽管在视频中他有一头白发,但他的声音仍然铿锵有力。

潘定坤一生都在Xi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高等数学。5月24日,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虽然他的科目是数学,但由于自小受私塾文化的影响,他一直对中国诗歌有着强烈的感情。在数学课上,他还引用了李渔的一句话“当是于美人的秋月花和春花”来为学生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在5月16日的演讲现场(被采访者提供了图片)

在潘定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最简单、最准确的方式,而诗歌是表达情感世界最简单、最彻底的方式。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一首中国诗可以超过一万部其他文学作品."谈到他心爱的诗,潘定坤兴高采烈。“李大钊写了一篇具有钢铁般的肩膀和道德操守的文章,这一点中国亿万人民都知道。然而,他写的书和文章越来越少,中文也越来越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从未见过任何好的格律诗。许多诗看起来不像诗,对联看起来也不像对联。”这让潘定坤很担心,“现在业内人士写的诗不是很好。”

今年,陕西一位著名作家去世了。潘定坤参加追悼会时,发现一些文学名人的挽联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是押韵诗,什么是对联."这种情况促使他自愿去做押韵和对句的讲座。

尽管潘定坤已经93岁了,但他仍然没有邀请任何助手来听他的讲座。他独自为第一堂课精心准备了几个月。

在潘定坤看来,现在市场上各种流行的诗歌鉴赏书籍只向学生解释诗歌的基本含义,而诗歌写作规律的“核心技术”却没有教给学生。

因此,在讲座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潘老师不仅注重收集与诗歌有关的人物故事,而且还用毛笔抄写了《汉语大词典》中的绝句、韵脚、韵脚的写法,画出了不能严格遵循韵脚规律的红圈。

讲座中的潘定坤(由被采访者提供)

5月16日下午,在Xi建筑科技大学的教室里举行了一场题为“试着说中国对联和诗中的对称美”的讲座。能容纳100多人的教室已经满了。听众不仅包括潘定坤的老领导和教授,还包括普通教师和学生。一些毕业的校友还专门从其他地方开车去听讲座。

在这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潘定坤从自己的成长过程开始,让大家更接近唐宋的“平、平、斜”。他没有使用麦克风,也没有在中间休息。教室里的四块黑板被擦了,写了,擦了。

讲座结束时,潘定坤以他的一句话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我们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落在我们手中"。

"我认为我国的唐诗宋词非常美丽迷人."潘定坤告诉记者,“我也认为讲座特别有意义。没有讲座,我的生活将毫无意义,并可能延长我的生命。站在讲台上,我感到精力充沛。”

[与潘定坤的对话]

"古典诗歌如此迷人,应该代代相传。"

问:你什么时候退休的?你以前教过哪个科目?

潘定坤:我退休很早。我应该在1996年退休,但我真的在2011年离开了领奖台。在那之前,我一直在上课,但现在我一年只上一两次课。以前,我在大学里谈论的都是数学,所有的数学课。

问:你为什么想到教学生中国古典诗歌?

潘定坤:今年,陕西省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离开了。他比我大4岁,毕业于南京大学。在他的追悼会上,一些名人送来了挽联和诗歌,但我发现这些人是如此有名和地位如此之高,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联和押韵,所以我自愿举办这个讲座。

在我们的老一代中国人当中,毛主席、郭沫若和叶剑英写得很好。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从未见过任何好的格律诗。现在许多诗不像诗,对联也不像对联。此外,一些专家写的诗也不是很好,这让我感觉很糟糕。因为我认为中国的一首诗可以超过其他10000部文学作品。例如,李大钊曾说过两句话:“铁肩担道义,笔巧写文章。”这是中国十多亿人都知道的。然而,李大钊的书和文章并不被今天的中国人所阅读。

再举一个例子,鲁迅作为一个严肃的作家,写了许多书和文章,但在我个人看来,这两句话比鲁迅的其他书更有影响。

而毛主席,1945年在重庆谈判时,他曾说过“千里冰封,千里雪飘”。当我们听说我们都崇拜毛主席时,我们觉得这句话比千军万马还要好,诗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我认为唐和宋的诗非常美丽迷人。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问:你在和学生谈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哪一部分?

潘定坤:现在我主要讲的是押韵诗的对联。对联是对联,唐诗是唐诗。对联的法则现在对许多文科人士来说是未知的。如果你让他写对联,他也不知道对联的规律。对节奏的要求很严格,但很多人都不清楚。我认为这样好的古典诗歌和这样迷人的东西应该代代相传,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被打破。所以我想做这个讲座。

问:你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讲座的?一节课持续多长时间?

潘定坤:没多久我就说了一次话。上周二,5月16日,两个多小时。我现在正试着说话。没有多少人听它。应该有一百多个。应该有我们的老领导、老教授、前党委书记、老师和学生。然而,许多已经毕业的校友从其他地方来听。

问:你是数学专家。你为说这些有节奏的对句做了什么准备?

潘定坤:查查那些和诗歌有关的。说到对联,我会检查我能找到的人和事,忘记那些我找不到的。总的来说,非常愉快。现在我老了,有着美丽的眼睛和不方便的阅读。但总的来说,这是非常愉快的。

潘定坤正在讲课

"我认为没有课的生活毫无意义。"

问:在你演讲的视频中,你提到“中国诗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去”。你认为现代人在生活中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吗?

潘定坤:我觉得现在的教育有问题。现在许多孩子能背诵唐诗和许多唐宋诗词。然而,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没有教学生法律,那么学生会背诵,但他们不会写。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在一所旧式的私立学校学习,也就是说,我必须先讲法律,清楚法律是什么,然后背诵它。但是现在老师讲课,很多诗歌讲解的书不讲规律,就是诗歌的意境,我从图书馆借了书,这种欣赏那种欣赏,没有讲歌词的这些规律,我觉得这种核心技术没有教给学生。

问:将来,除了押韵诗和对句,你打算教给学生什么知识?

潘定坤:我过去教数学。我们学院的党委书记说许多学生害怕数学。他让我给学生们讲数学和微积分。题目是我喜欢微积分。在我看来,微积分非常美好。但是学生害怕微积分。我认为微积分像唐诗宋词一样迷人。

诗歌是对情感世界最准确、最透彻、最简洁的表达。数学是表达自然最简单、最准确的方式。一个是思想和感情,一个是诗歌;自然法则最准确的表达是数学。

问:你现在也老了。你的家人支持你继续讲课吗?

潘定坤:怎么说呢,我的孩子都很孝顺,他们怕我出事,所以我告诉他们,我不会出事,你们不要怕。对我来说,现在多上一课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觉得它可以延长我的寿命。我认为没有课我的生活将毫无意义。站在讲台上,我感到精力充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命在于运动是谁说的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在于运动是伏尔泰说的。

伏尔泰原名叫做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以及体育哲学的生命观以及运动观等重要命题。他喜欢跑步、骑马、爬山、游泳、日光浴等运动,直到八十岁的高龄,还跟朋友一起去登山看日出。生命在于运动的本质就是:生命都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在慢慢地变老,而运动的意义在于我们不只是对于空间的移动,而是我们对时间的移动,当人类达到光速运动时,就会变成永恒。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以及文学家,他是八十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的泰斗,被人们誉为“法兰西最优秀的人”、“欧洲的良心”、“法兰西思想之王”,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和平自由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