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优秀作文开篇经典6篇

浏览

3950

文章

6

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哪本名著的开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哪本的开篇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出自明代词人杨慎的一首咏史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句如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话的意思是: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如同翻飞的浪花一般消逝了。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士其科学小品的开篇艺术

全文共 4970 字

+ 加入清单

冰心曾经说过:“如果说儿童文学作家是儿童精神食粮的厨师,那么高士奇就是一个超级厨师;他用隐喻、拟人和其他方法全心全意地写科学知识。充满趣味的故事,如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受到他所爱的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这位超级厨师有一道特别的菜,那就是科学论文。高士奇是一位科学和文学作家,他最终使科学散文在文学界崭露头角。高士奇一生写了近200篇科学论文。这些科学论文主要是关于细菌的,被广泛引用,涉及更广泛的自然科学。对于这些生动活泼、生动鲜活的科学论文,高士奇称之为“点心”和一碗“小馄饨”,叶永烈称之为“点心”和“小馄饨”,充满了知识和营养。

清代李煜的《闲情逸致》说:“开本之初,野人们应该用奇怪的句子,使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讶而不敢放弃”。这篇文章“开放”是很奇怪的。高士奇的许多科学论文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丰富多彩,而且往往以一种辉煌的面貌开始,这正是古人在写作文章时所说的“凤凰头”。本文首先探讨了高士奇科学素描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效果。

1.高士奇科技论文的开篇风格和艺术效果

1.1质疑文章,设置关注点和注意事项

科学速写又称知识速写,其主要功能是传播科学知识。高士奇的科学论文通常以提问、提问、回答或不回答开始,以引起读者的认知冲突,使人们感到警觉、关心或深思,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例如,“食物、衣服、住房和细菌的运输”以一系列问题开始:“食物、衣服、住房和运输是生活中的四件大事,没有一件是不可缺少的。不仅是人类,其他生物也从未缺少过一样东西。然而,没有人这种东西。细菌是微小的生物,它们是生物的婴儿。这个婴儿穿的是什么?你在吃什么?你住在哪里?怎么做?我们都需要看到它。”这样,根据题目的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也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它不仅能引出主题,而且还能巧妙的为布局准备主题。正因为如此,在介绍了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的话题之后,文章解释了细菌是如何穿蜡一样薄的衣服,吃肉和蔬菜,在那里吃和住,以及在鞭毛上行走的。科学知识非常有趣。

另一个例子是炼铁的故事,它以一个问题开始:“没有铁,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然后作者举了一个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例子:“当所有机器的声音停止时,我们的物质文明将倒退很多,世界将再次过上贫穷、落后和野蛮的生活。”那时,从最小的螺丝钉到最大的锅炉,所有的东西都无法制造。那时,路上没有汽车,海上没有船只,空中没有飞机,没有高楼、工厂、码头、仓库、铁路和桥梁。即使是手工业工人也没有斧子、锤子和锯子,农民也没有锄头和镰刀。所有的劳动工具都必须由木头、石头和青铜制成。”这一开场紧紧触动了人们的思想,为接下来的故事做了充分准备,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科学论文中经常使用带着疑问开始的技巧。例如,贾祖章的《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以一段描述开始:“花儿的红色是温暖的颜色。它是强大的,无拘无束的,鼓舞人心的。灿烂的红色和紫色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后经典的问题“为什么花如此红”被提出,使它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论文。

1.2推理,引起同心和移情

高士奇在《细菌与人类》的序言中写道:“这里收集了29篇科学论文。所有的谈论都是关于生物学中的琐事,但所有的文章都与生活有关。“事实上,在高士奇的作品中,对科学的探索、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与具有哲学意义的深刻语言相碰撞,导致读者同心同德,产生共鸣,这反映在一些科学论文的开篇。

例如,文章“生命的七个阶段”是关于一个人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七个不同的生理阶段。它以“从出生到老年,这段旅程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旅程”开始"出生越多,死亡越近."它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揭示了“每个人都没有死亡”的哲学和智慧

本文以《毒药分析》为例,从推理入手,用更多的文字和更深入的阐述:“世界有创造生命的力量,也有毁灭生命的力量。这两种矛盾的力量总是相反的。造物主,毁灭者。造物主不断创造新生命,用水、火、干旱、风、雷、地震、疾病、战争等摧毁他的作品..虽然造物主不会自己动手,但他的视野很远。他认为生命的可持续性必须以生命的周期性变化为基本原则,新生命的诞生是从旧生命的毁灭中跳出来的。这样,毁灭和创造的两种力量再次相互支持。”作者用辩证思维的开场白,把人类带入了毁灭与创造、生与死、新生命与旧生命的对立统一之中。他认为有一条深刻的推理之路,也传播了科学思想和精神。

另一个例子是“第三类人”:“中国人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我想到了眼泪中的汗水和汗水中的尿液。这是贫民窟里的三件宝贝,但普通人并不重视它们,所以我愿意宣传它们。受害者和难民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马车夫额角上的汗流浃背,尿液在黑暗的角落里翻滚。这是三种活水,被压迫着向外逃窜。这就是为什么我称他们为“三流”这篇文章是作者1936年在南京写的。开篇也反映了高士奇科学论文深刻的政治本质。这是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心,也包含着他对国家贫困和人民苦难的悲哀。

1.3叙述性文章,创造话题相关性

高士奇也有一些科学论文,通过叙述打开整篇文章。然而,说什么没有限制。它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现在。它可以是外交事务,也可以是国家事务。这可能是别人的事,也可能是自己的事。它可以是大的或小的,详细的或轻微的。总之,在叙述的开始,目的是建立叙述和目标主题之间的联系,并引出要谈论的主题。

“大王、小鸡、蚂蚁”写的是自然界生物循环的原理。文章开头写道:“晚上什么也没发生。看到窗外柳枝上挂着一轮新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这让我想起了在家和姐姐坐在月亮下面的石阶上玩手指游戏的乐趣。这个桶是指用三个手指,拇指,食指和小指玩的。拇指是国王,食指是鸡,小指是蚂蚁。国王吃鸡,鸡吃蚂蚁。虽然蚂蚁很小,但它们能慢慢腐蚀国王...虽然这是一个儿童游戏,但它模糊地显示了生物进食循环的总趋势,这与我们今天所知的自然循环原理相吻合。”这样,作者从回忆童年打手指的笑话入手,引出了“动物吃植物,植物吃细菌,细菌转吃动物”的自然规律,并在文章中加以类比解释。联想和构思非常巧妙。

1.4解读文章,直接话题立意

梁启超说:“文章最重要的是让人们一眼就知道文章的目的,这样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高士奇的一些科学论文采用了直截了当的解释方法,将读者直接引入科学世界。

例如,“谈论细胞”的开头写道:“军队的单位是士兵,国家的单位是人民,生命的单位是细胞。”三种句型的排列使类比具有层次性和感染力。另一个例子是《炎症》一文开头对炎症现象和机制的通俗描述:“动物组织受外力损伤,血细胞争相抢救,防止伤口扩大,防止外力推进,甚至消灭外力,同时清除积聚的污垢。这时,局部伤口不断地发热、肿胀和疼痛。这是身体发炎的现象。”这里的解释还包括拟人化,这直接将读者带到炎症的科学主题,从而提高文章的受欢迎程度和可读性。

1.5诗歌充满文采和感染力

科学和诗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科学诗。高士奇也是科学诗歌的作者。叶永烈评论说,高士奇的科学诗是“诗中科学,诗中科学,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精炼隽永”。高士奇经常将科技诗歌作为科技散文的开篇,使文章充满情感,充满文采,富有感染力,如《在空洞中相遇》、《肃清腐败》、《土壤革命》。在这里,只有文章开头的科学诗“清除腐败”作为例子。

我无法想象我现在在这里,遭受着实验室的活生生的犯罪。

科学刑具被放在我身上,

显微镜的奇怪光线照亮了我的全身。

蒸笼里的热气让我昏了过去。

有毒的果汁让我的细胞爆裂。

尽管闪闪发光的玻璃塔里有新鲜的食物,

它最终会成为我生命中的屠宰场。

从冰箱到暖房,从暖房到冰箱。

经过三天的初审和五天的审讯,

为了探测我在外面世界的活动,

揭露了我在地球上被谋杀的真相。

所以科学先生指着天空,画了一些图片来宣布我的指控。

不停地咒骂我的微生物真是荒谬。

自私的人诅咒我的死亡。

一提到我这个奇怪的名字,他们要么抱怨天空,要么“责怪别人”(这个人指的是我)!

这是一首高度情感化的科学诗,以拟人和第一人称自我描述的形式写成。一方面,作者生动地展示了科学家们进行细菌试验的场景,另一方面,他还讲述了细菌的指控,即“科学家们提取了碎片,把我的精华都消灭了”,这就导致了细菌具有清除腐烂物质的功能。人们错误的理解和真实之间的强烈反差造成了戏剧性的冲突,表现的艺术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高士奇经常在科学论文中使用科学诗歌,如《呼吸道历险记》和《我的家庭生活》。

2.高士奇科技论文开篇的修辞与艺术效果

由于修辞的使用,高士奇的许多科学论文优雅、简单、丰富多彩。他能最大限度地运用隐喻、拟人、类比等修辞手法,达到抽象变形象、无形变有形的奇妙效果,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同样,修辞的精彩运用也为高士奇的科学论文增色不少。

2.1拟人的巧妙运用,有趣又美味

拟人是高士奇科技论文最显著的修辞特征。在他的作品中,细菌、疾病、苍蝇、蚊子、眼镜等等都可以被赋予个性。他们可以思考,有喜怒哀乐,还需要食物、衣服、住所和交通工具。它们生动活泼,从而拉近了与儿童和青少年读者的关系。例如,《我的故乡》是这样开头的:“我们的姓是君,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植物。”在作者的作品中,小细菌变得既出名又活泼。另一个例子是《光与镜》的开头:“光与镜是亲密的朋友,其中大多数是玻璃国家的公民。他们的合作给人类的视野增添了无限的力量。”作者赋予眼镜和灯具生命,并赋予它们玻璃王国的公民身份,它不仅融合了科学知识,而且充满了童趣。此外,还有“灰尘是地球上不知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湍流而漂移”(“灰尘旅行”),“蚯蚓先生和蜜蜂小姐是农民的好朋友,他们一生都在努力工作...因此他们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蚯蚓先生和蜜蜂小姐”),等等,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奇怪的词”的良好开端。

2.2巧妙运用隐喻,将无形变成有形

胡适曾强调,隐喻的本质在于恰当,“在建立隐喻时,能够使用隐喻是很重要的”。高士奇科学论文中的隐喻是恰当的。它们准确、受欢迎、简单又聪明。他们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明了,把复杂变得简洁,把平淡变得神奇。他们经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暗暗称之为好。例如,在《疾病的各个方面》的开头写道:“疾病是中国人常见的现象,而下午茶是西方人常见的现象。它是苦涩的,没有人知道它。”几下就能轻松幽默地引出“疾病”这个有点沉重的话题。另一个例子是“抵抗陆地和内陆河流的敌人”。这篇关于肠道的文章以这样一句话开始:“与塞满肉丁和大肉丸的生香肠不同,我们游荡的身体两端通风,中间是空的。如果我们饿的时候掏空肚子,我们就把它做成图案,它就像一根空心的大竹竿和一根只有洞的活水管。”这个比喻很幽默,很快让人不愿意去读它。还不错。

2.3充分利用类比进行对比

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共鸣。高士奇在一些科学小品的开头使用了比喻,具有明显的艺术效果。例如,“细菌之父——生物学的三元理论”,文章从人类祖先和细菌祖先之间的类比开始。从“中国人最尊敬的就是祖先”中引出“谁是细菌的祖先”这个话题是自然而又巧妙的...但是,我们中国人历来是家长制的”。另一个例子是“黑仔在哪里”:“强盗在杀人,疾病在杀人。在强盗面前是财产,在财产后面是邪恶的力量,迫使强盗成为强盗。疾病面前是一个虚弱和不卫生的人,身后站着有毒的细菌。战争正在酝酿,流行病正在酝酿,杀戮的力量已经扩大。战争的杀手是帝国主义军队,流行病的杀手是有毒细菌的军队。”作者用两个比喻,强盗和疾病,战争和流行病,为读者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细菌和疾病。他还表达了他对他们的强烈感情,就好像他对强盗和战争恨之入骨,这很有感染力。

3.结论

简而言之,如果文章有一个凤凰头,它就会有“的艺术效果”...她转动调音栓,测试了几根琴弦,我们甚至在她演奏之前就能感觉到她的感受。正如本文所提到的,高士奇的许多经典科学论文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他们的语言可能不是最华丽的,但也可能非常简单。然而,效果非常华丽,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到最佳阅读状态。这是作家的独创性和创作技巧值得学习的地方。然而,本文只谈及高士奇科技论文的开篇技巧,并不是只有其精彩的开篇才使高士奇的科技论文达到艺术的巅峰。高士奇科技论文创作中的第一人称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法对科技论文乃至更广泛的科技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虽有嘉肴一文为何以嘉肴开篇 虽有嘉肴一文以嘉肴开篇的原因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虽有嘉肴》一文以“嘉肴”开篇,运用的是类比论证的办法。再美味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同样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有好的道理,也不会知道它的好处;以此来阐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虽有嘉肴》的出处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书籍,记载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等等。《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虽有嘉肴》的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诗经第一首诗是什么 《诗经》开篇第一首是什么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开篇第一首诗是《关雎》,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诗中作者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先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后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君子对淑女的相思与追求。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怎么写好小说小说的开篇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一本小说开篇非常重要,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写好小说的开篇。

材料/工具

纸,笔,电脑

方法

设置悬念如果没有有新意的悬念,就先设好情节的伏笔、现在很多玄幻小说都是先写一些穿越类型的开始。可以自己虚构一个世界,并不需要主人公一开始就很有自主意识。塑造一个新的人物,在开始就可以写一写小事情,表现一下他的情感以及性格;有的小说从一开始就给你主角使命,这也是一个好的思路;很多人也喜欢看励志文,那么就可以交代一下背景就开始写奋斗史。

方法2

单刀直入的讲故事比如:“我当然有秘密了。”很平常的口语。再看看外国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始,这是作者写了12次,才找到感觉。小说开篇要符合了吸引人的秘诀,其中之一是单刀直入的讲故事。

方法3

生活的可能性和生活的事实写生活的可能性,多写一些生活中真实的场景,让读者更有代入感,高于生活,艺术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水浒传为什么以瘟疫作开篇?为什么要虚构一场瘟疫?

全文共 1755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的开篇讲了一场发生在北宋嘉祐三年的瘟疫,用这件事情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篇,然而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一年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类似于瘟疫这样的大事,什么都没有发生。那么,既然历史上并没有这场瘟疫,为什么《水浒传》的开篇却要虚构这样一场瘟疫呢?这一场瘟疫在故事中到底有什么寓意,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开场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因为古人相信,天生异象,必有灾祥。而灾祥之后,世道必然大变。这些个说法,反映了阴阳术士们鼓吹的天人感应的思想。早在战国时期,最有名的阴阳家叫邹衍,他可算是阴阳术士们的祖师爷了。今天,我尽量少引用晦涩难懂的先秦古文,用大白话说,看看能不能让大家看得明白?1、古人相信,天生异象,必有灾祥

天生异象,其实是常有的事。我们所熟知的彗星拖尾、日食和月食等等天文现象,甚至平地一声炸雷,都算是一种异象。简单点说,就是跟平常不一样。

世界各地的古人,都热衷于观天以及观察自己周遭的事物。理由之一是因为好奇,理由之二是因为方便。比如,现代都市的晚上灯火辉煌,对观天来说就是大忌。假如,你去到新疆阿勒泰的喀纳斯,那里的夜空,才是真地适合观赏呢。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对于自己观察世界的体验的总结和归纳。人分男女,万物分阴阳,这是最初的二分法。接着,继续细分下去,就产生了金木水火土这个五行的说法。

中国古人认为,阴阳是可以转换的,这个观点很先进。并且,世上万物,都可以归入五行其中之一的范畴。还有,就是万物生生相克的思想,就像大家常玩的锤子剪刀布的游戏那样。聪明的古人进一步把天上、人间以及地下的世界联系起来,觉得相互有密切的关联,就形成了所谓天人感应的思想了。后来,更是出现了什么雷公和电母等的神话形象。

那么,转换之前,有没有先兆呢?当然有,也必须有。阴阳家认为,这些先兆就是所谓的异象。异象也分好坏,凶相生灾;吉相生祥。不过,其解释权在阴阳大师的手上。比如,汉高祖刘邦的母亲刘媪(即刘大娘)说,刚梦见有一条龙骑在她的身上,这样竟然就有感而孕,诞下了刘邦。这个所谓的龙种的异象,带来的,肯定是吉祥。2、水浒传的开篇

反之,有些异象是不好的。比如天降陨石等等,就意味着要有大的凶险的变故的发生。《水浒传》第一回的题目叫做: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那么,为什么请张天师这个老道呢?书中说的明白: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为使,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

道士做法的一种是醮,醮也是祈福时施展的惯用法术。可是,不料想,却惊扰了所谓蛰伏已久的妖魔。只见: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通过这一吓人的情节,一方面透露了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的实情,同时,也预示了大宋江山接下来的动荡与不安,从而,自然而然地,把水泊梁山上的那一班江湖好汉,引入进了《水浒传》的文章之中。咱们从文学角度上说,瘟疫也是《水浒传》整部书的引子,是不可或缺的。3、水浒传为何以瘟疫作为开篇

由瘟疫联系到由于天罚而引起的灾殃,再由灾殃转而引申到描述社会的实际的复杂情况,这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常用套路。比如,《三国演义》等等小说的开篇,也同样是如此。大家一定还记得,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出现的那条大青蛇吧?这个异象是凶是吉呢?

大家之所以都这样写,主要是因为,小说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也就说,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往往不可能登大雅之堂的缘故。他们毕生服务于平头老百姓,其生存环境不佳,甚至长期徘徊于主流社会的边缘。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这些作家的心中,是不是必然会产生一些相信阴阳家的那套说法的倾向呢?实际上,与阴阳家一样,大家都属于下九流。所以,干脆就来个抱团取暖,谁也别嫌弃谁啦。

总之,除开那些专门宣传天人感应思想的小册子(如什么《感应篇》之类)以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有《水浒传》等古典章回小说和笔记小说才热衷于这么干。那些符合当时官方价值标准的所谓官样文章,虽然也受到了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不过,一般只是引用一两句话而已,即点到为止,而绝对不屑于如《水浒传》等的这般露骨而冗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