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太坊收益降低【实用两篇】

余额宝是现在很常见的理财产品,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有遇到余额宝没有收益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余额宝没有收益的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1691

文章

2

篇1:对冲基金投资门槛降低至1000元 首批产品瞄准Alpha收益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工银瑞信发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策略基金

A股市场持续震荡,基金公司开始向投资者提供一项新的资产配置选择:对冲产品。从5月底开始,工银瑞信开始发行一款绝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策略基金,采用的就是对冲基金的运作方式。该基金仅需千元的投资门槛意味着,对冲基金不再只是高净值客户的配置品种,普通投资者也增加了一项稳健资产配置的选择。

首批产品瞄准alpha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对冲基金最初的意思“风险经过对冲的基金”,早期这些基金主要是以规避市场波动风险为目的而采取这些策略,但到了最近数十年,海外对冲基金使用的交易手段繁多,加大杠杆的操作也频繁出现,不少门类的对冲基金成为高风险、高门槛的投资品种。

但对于公募基金而言,首次引入对冲策略的公募基金主要选择了对冲基金中风险较低的市场中性策略。市场中性策略的做法,是通过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同时做多(现货)和做空(期货),来对冲掉市场波动的beta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仅获取选股带来的alpha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其核心能力是基金管理人的选股能力。工银瑞信5月底开始发行的绝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策略基金,就是这样一只开放式基金。

低风险契合市场需求

据悉,这类以追求alpha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产品出现,也契合目前国内市场的投资者偏好。从2013年开始,投资者对于低风险品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使得货币基金等品种快速发展,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货币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1.7万亿元。英大证券基金分析师陈新分析指出,工银瑞信这类绝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策略基金等产品,从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角度看,略高于债券基金、低于股票基金。

相比于私募基金辄百万元的购买门槛动,公募基金的投资门槛较低,便利普通投资者参与,起购金额为一千元。业内人士指出,这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稳健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理财产品说明书高收益有陷阱 如何降低风险?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说明书让人眼花缭乱,本安全网提醒,如果一味相信它宣传的“高受益”,产品买到手后,可能实际受益并不像说明书所说的那样高。那么,该如何看清理财产品说明书里的虚假高收益广告?下面有一些帮你躲过理财产品说明书“高收益”猫腻的安全知识。

如何躲过理财产品说明书里的虚假猫腻?注意以下四点:

1、风险提示不能不看

无论哪种理财产品,只要有收益,就一定有风险。而一些理财单的“风险提示”往往容易被忽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提示往往是以更小的字体、更浅的颜色,出现在说明书不起眼的角落的。

所以,在阅读说明书时,请掌握以下原则:

由后及前要真正看懂说明书,不妨先看后面再看前面,因为风险提示大多出现在说明书的末尾。

由浅及深先看浅色字,再看黑体字,因为浅色字是被故意淡化的,商家希望避免被你过分关注。

由小及大先看小字,再看大字。多数情况下,潜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亏损会被藏在小字说明里。

2、不盲目相信“收益率”

有许多投资者抱怨:“明明宣传的收益率有20%,为什么到手时只有15%呢?”这是因为理财单一般所提到的只是“预期收益”。

所以,投资者在打量说明书中的诱人数字时,必须多几个心眼。

———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实际收益率,跟踪市场上以往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可以看到,达到“预期”的概率并不高。

———注意看理财单上的收益率是否是年化收益率。比如,一款3个月期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是4%,这并不代表你投资10万元,3个月后能拿4000元的收益,因为这个“4%”是12个月的收益率。因此,即使预期收益到手,投资人也只能拿到1000元的回报。

3、警惕晕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晕轮效应,现正广泛应用在理财单上。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由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这就是为什么你通常会在理财单的首页看到大大的字体———投资3年,美元年化平均回报率28%、澳元33%.

这种营销手段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认知心理———只看见他们认同或追求的,而对其他问题视而不见。商家会在有些产品说明书的醒目的地方写上“零手续费”“零管理费”等字样,但却会在不显眼的地方标注需收取费用。

4、遵循“白马非马”的逻辑命题

在研究理财单时,不妨借用中国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原本这个逻辑命题探讨的是统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而如今,同样的道理可以帮助你避开认识误区:结构性存款不是存款,而迷你债券也绝非债券。

理财产品供应商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通常会为产品取个大众化的名字。一来,让投资者容易接受;二来,产品一旦出现争执,还有合同文本为其免责———这是有些金融机构现在遵循的一条潜规则。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银行向个人发售的、在普通外汇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外汇存款。显然,这和我们知道的“存款”有着较大的区别,至少它不具备本金无忧的特点。

还有一种“双利存款”。根据产品解释,这是一种和外币挂钩的特殊定期存款,可获得定期利息和期权费收益。也就是说,双利存款本质上是定期存款加外汇期权。显然,这一产品与存款相比,收益率有可能会高于存款利息,但同时失去了存款的保本特性,必须承担更高的风险。

如果只看到“双利存款”的存款,而不作它想,那就又回到了“白马是马”的逻辑老路上了。

什么样的投资理财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大家一定要谨慎,以防掉入某些银行理财产品虚假广告的陷阱,想了解更多双降后如何投资理财的安全常识,请继续关注在本安全网站安全科普、安全话题、你知道吗等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