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什么是立春以及立春的由来热门20篇

“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你知道国际护士节这个节日的由来吗?下面随问学吧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浏览

4354

文章

42

篇1:立春的由来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天文专家提醒,立春只是表示天气开始回暖,并不是说就已经很暖和了。初春时节阴寒未尽,乍暖还寒,公众不要急于脱掉厚衣服,相反,要更加注意保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立春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立春的由来与含义

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立春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立春的由来含义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的由来

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难遇岁朝春”民谚。

立春的气候差异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

立春节气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立春的习俗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民俗专家表示,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相关专家表示,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所以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挂风车、踏青等。

赵之珩介绍说,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现在,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还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立春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全文共 2377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的来临,预示着天气正在逐渐回暖。这时候就要注意预防因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流行性感冒,不宜穿太多,也不宜穿太少。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立春节气由来风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的风俗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如今很多的农村有这些习俗。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就要准备好相关事项,然后进行表演。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下等人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立春吃什么排毒养颜

春笋

竹笋一年四季皆有,唯春笋和冬笋味道最佳。立春后采挖的笋洁白如玉,笋体肥大、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菜王,又是山八珍之一。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充足水分和大量纤维素,是高蛋白、低脂肪、多粗纤维素的美味,能助消化、吸脂肪,是减肥者最理想的食物之一。

香椿

香椿多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因其是春季的季节性蔬菜,可食用的时间仅为开春的一个多月,所以格外惹人争相尝鲜。香椿中富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箩卜素等,是润滑肌肤保健美容的好食物。

韭菜

韭菜是我们常见的食材,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可见春韭的味道非常鲜美,尤其是立春以后的第一刀,品质最好、最鲜嫩可口。

立春以后天气还偏寒,韭菜可祛阴散寒、温补养阳。同时,韭菜中的纤维素比芹菜要高,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其所含的硫化物发出的独特辛香味,能够杀菌消炎提高免疫力。

荠菜

荠菜是生长在田野边的野菜,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野生食材,古时认为春食荠菜可驱邪明目、吉祥健身,文人墨客们也众口一词为荠菜唱赞歌,可见荠菜广受欢迎。

荠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钙、维生素C含量尤多,其钙含量甚至超过豆腐,胡萝卜素也与胡萝卜本身相仿,是野菜中味道最鲜美的。

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立春的由来及习俗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节气,都有着对应的含义,同时也会有着相应的习俗和禁忌。立春,往往是一年最为崭新的风貌之时。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立春的由来及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立春节气特点

每年阳历2月4日前后便是立春。从秦代开始,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以及人们的心目中,春即是温暖,鸟语花香;春便是生长,可耕耘播种。

气候学中,春季指的是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22℃的时段。立春时节,.人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白昼变长,太阳变暖。气温、日照、降雨这时也处于一年中的转折时期,趋于上升或增多。虽然立了“春”,但是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现象,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保健养生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民间立春的习俗有哪些

一、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二、报春送帖子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

三、迎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四、鞭春牛

农民耕田离不开牛。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是汉族和白族立春主要习俗。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以促进牛的繁殖。

五、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的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六、戴春鸡

有的妇女用青色绸剪成春燕、春蝶饰于头上;女孩子剪彩为蝶燕,称为“春鸡”,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有的头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绩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替在发髻上;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

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正写出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自秦代以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立春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是什么

全文共 2130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那么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立春的由来,希望能帮到你。

节气详解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节气由来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立春习俗

官方活动

流内官官员:周礼春官要主祭祀。入朝称贺赴宴接受赏赐。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巨各随以金银线彩段为酬.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人谢。”

《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地方官员:上行下效,各郡县迎春也很热闹。但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民间进行表演先预演称为演春立春那天正式迎春意义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并设春官然后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活动主要有:

一县里派报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农家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叫迎春民间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的到来)。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这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二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打牛仪式有县政府举办“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侯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诊立春日祀芒神(传统管农事的地神也称春天之神)鞭土牛毕。。。”

三赶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进牛的繁殖。

附录:春牛:《事物记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民间活动

一游春(探春、游行):县里活动之后,民间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装扮起来,开始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另外还有的意义就是: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立春为什么吃春饼由来是怎样的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快到了,这天很多地方都有吃春饼的习俗,但对于立春为什么吃春饼,你了解由来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立春吃春饼的传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立春吃春饼的传说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春饼来历故事:相传宋朝年间,一个书生名叫陈皓,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叫阿玉,两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陈皓专心致志读书,但常忘记了吃饭。这可急坏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做春饼这个办法,春饼既能当饭,又能当菜。陈皓边读书边吃春饼,餐餐吃得香,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不久,陈皓赴京赶考,阿玉又制作春饼并用油炸,给丈夫当干粮。结果,陈皓得中状元,高兴得把妻子做的春饼干粮,送给考官品尝。考官一吃,赞不绝口,顿时写诗作文,称之为“春卷”。从此,春卷名声大振,传到民间各家各户,形成家家户户都吃春卷的风俗。后来,春卷竞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被雅称为“玉饼”;皇帝赐食群臣,称“玉饼琼肴”,寓意迎春、咬春、祝福。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

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要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有驴肉、熏肚、熏肘子、酱口条、酱小肚等肉菜,还要有炒粉丝、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春饼的做法

春饼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大的可如团扇,小的可如荷甲。基本的制作步骤如下:

制作材料:

1.面粉250克,开水120克,冷水50-60克,植物油少许。

2.配菜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如葱丝、炒肉丝、炒豆芽、黄瓜丝等。

制作过程:

饼胚

1.将面粉加入开水搅拌成散面团状,分次加入冷水,用手揉成软硬适中的光滑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

2.将醒好的面团取出切下一块,撒干面粉稍微揉一下,搓成长条,用刀分成约15克重的小面块。将小面块压成小面饼,在面饼上刷一层油备用。

3.取两个小面块,将刷油的面对合叠在一起。用擀面棍将面团擀成一张直径约为15厘米的薄饼。

烙饼

1.加热平底锅,然后放入擀好的生饼胚,中火烙制。

2.饼胚中间有气泡鼓起时,说明一面已经快熟了,翻面烙另外一面,两面都稍微有些淡淡黄色就算烙好了。

3.取出烙好的饼,轻轻一分就可以分成两张薄饼。将烙好的饼叠放在一起,上面加盖一个潮湿的干净纱布,这样既可以保温,又可以增加饼的湿度,使饼的口感更加柔韧可口。

4.拿出一张烙好的薄饼,放上自己喜爱的配菜,卷在一起就可以开吃了。

小贴士:

小面块刷油要均匀,否则烙好以后两张饼有粘连;因为饼比较薄,加热时一定要用中火,不熟练的话,可以多翻几次面,不要烤焦;烙好的饼一定要加盖湿布,增加水分。配菜宜选用比较爽脆的菜品,不宜有太多菜汤;一顿没有吃光的饼可以切成细丝,像炒面一样做成炒饼吃,味道也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4节气立春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是什么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那么关于24节气当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的相关知识,你们了解了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立春的由来传统习俗,欢迎参阅。

立春习俗

官方活动

流内官官员:周礼春官要主祭祀。入朝称贺赴宴接受赏赐。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巨各随以金银线彩段为酬.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人谢。”

《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地方官员:上行下效,各郡县迎春也很热闹。但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民间进行表演先预演称为演春立春那天正式迎春意义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并设春官然后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活动主要有:

一县里派报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农家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叫迎春民间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的到来)。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这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二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打牛仪式有县政府举办“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侯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诊立春日祀芒神(传统管农事的地神也称春天之神)鞭土牛毕。。。”

三赶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进牛的繁殖。

附录:春牛:《事物记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民间活动

一游春(探春、游行):县里活动之后,民间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装扮起来,开始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另外还有的意义就是: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立春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立春的特点

到了立春的时候,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温度升高。这个时候刚好处于冬春交际的时间,农作物长势很快,对于水的需求很大。3000年前我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立春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2410 字

+ 加入清单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那么你知道立春的由来是什么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立春的由来,供大家阅读参考。

立春有什么讲究

1.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3.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6.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立春的由来

立春,俗称打春,标志着一年春季的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头一个节气,时间约在春节前后。早先年民间于立春日要举行迎春神活动的。春神相传叫句芒,人面鸟身,主春事。古代“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

我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而且不光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比如白族称“立春”日为“催春节”,侗族在“立春”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动等。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南方立春的传统美食

1.春卷

立春,寓意着春季的开始,在民间立春有“咬春”的说法,北方要吃春饼,南方流行吃春卷。春卷,最初就包裹成春茧的样式,后因苏东坡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诗句,所以就叫其春卷。

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据古书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现在有关春卷的谚语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春天,有迎春喜庆之吉兆。

立春的早上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吃一根春卷。吃春卷又叫“咬春”,据说可以咬住“春天”,后又引伸出咬住“青春”使青春永驻的含义。所以市民不妨在“立春”这一天多吃些春卷。

春卷分饼和菜两部分,卷菜的饼一定要是新鲜做得的烫面薄饼,讲究圆、薄、滑。擀好的饼一定要再上面轻轻抹一层油,为的是不让饼和饼之间粘连,同时吃起来口感也较为爽滑,配着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响的蔬菜,一软一硬,口味一流。说完了饼,我们再来看看春卷里的菜。

立春吃春卷的包含了迎接新春的意思,这迎接新春就是通过卷在里面的各种各样的春季新鲜蔬菜来表现的。将新鲜摘好洗净的豆芽、菠菜、韭菜等炒熟,再加入还热乎的炒鸡蛋和酱肉通通码放在薄如纸的饼上,用筷子一卷,直接放入嘴里用力一咬!

在这一天大家吃春卷,最主要是图个喜庆,除了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以外,还因为春卷里面通常包含了大量春天新鲜的蔬菜,因此营养价值非常高。因为立春一般在农历正月前后,和春节相隔很近。现在,春卷不仅是立春节气的必备食品,也成了春节期间待客的时令佳品。

2.生菜

立春日吃生菜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风习。晋唐人的许多笔记都说:“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芦菔即萝卜,春饼就是薄饼,生菜是春天初生的野菜。现在一般是北方生吃水红萝卜、南方生吃生菜。据说“咬春”可以令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生菜算是中西方人通吃的一种蔬菜了,它一年四季都可以成熟,但是春天吃是最好的,既应季蔬菜,口感上也是最嫩的。生菜属于莴苣类的蔬菜,含有莴苣素,莴苣素具有镇定、降火的功效。

生菜的含水量很高,营养非常丰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低脂、高维生素。生菜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E等,此外富含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多吃生菜,对于人的消化系统大有裨益。

生菜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对于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生菜能够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另外,生菜对于胆汁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为血液消毒。最近有研究表明,生菜(结球)中含有的一种物质可以有效抑制一些脏器的癌变,包括胃、肝、大肠等重要脏器。

生菜应该怎样吃?生菜生吃蘸酱和清炒是最常见的吃法。其实比起生吃来,用少许油炒过的生菜,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立春萝卜汤

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习惯,立春属乍暖还寒之际,在南方,立春这天都会炖点萝卜汤,美其名曰“立春萝卜汤”。在南方,萝卜汤是一款家常食补汤品,主要食材是白萝卜。常见的萝卜汤有白玉瑶柱汤、羊肉萝卜汤、排骨海带萝卜汤、虾皮粉丝萝卜汤等。

4.韭菜炒鸡蛋

春天的韭菜香气溢人,韭菜鸡蛋碎清新且下饭,与韭菜鸡蛋饼比起来,没那么油腻,实在是居家必备的快手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各地都吃什么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大家都知道立春就代表春天要来了,因此呢,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打春,一般我们中国人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立春节气由来于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

立春的立就是开始的的意思,因此呢,也就是春天开始了的意思。其农业意义就是概括了农民的农业生产很气候关系的全过程。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

3

在立春的时节,作为传统的中国人都会吃春卷,春卷就是一个面皮一样的东西,里面裹着胡萝卜丝,一些凉拌素菜等,美味可口。

4

除了春卷,还有就是萝卜,都知道吃萝卜对身体好,所以呢,从古到今的习俗,立春这天也要吃萝卜,主要的意义在于,立春时节吃萝卜,增加身体抵抗力,提高父母的生育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立春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3777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的含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立春的由来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立春的由来及习俗,欢迎查阅!

立春节气是怎么确定的

1、斗柄指向法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的黄赤交角及其附近地域的气候、物候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北半球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的气候、物候变化特点。《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说卦传》指出了方位和后天八卦乃至《易经》的关系,也指出了北斗七星斗柄所指方向和时间的关系。干支纪元以斗柄指向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往复岁的周期。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

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始”,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谓之一岁(摄提)。斗柄指向法”确立的节气,以斗柄指寅为起点,“斗指寅为立春,斗指壬为雨水,斗指丁为惊蛰,……斗指丑为大寒。”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历虽然是古人根据北斗星斗转星移制定的,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期基本相符。

2、平均时间法

平均时间法(平气法)划分,与“斗柄指向”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起始时间完全不同。汉至清初(1645年之前)以“平均时间法”将历年平均分为24段(每段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平均时间法”采用立杆测影(圭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测出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时间等分,称为“节气”。

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这种确定方法被称为平均时间法(又称“平气法”),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先测出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变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由于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与实际天象不符。因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将冬至排在“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3、定气法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西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从西洋教士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之间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称为“定气法”。

廿四节气,“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定气法”划分的节气(按黄经度数划分),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立春简短的问候语

1. 春风轻拂诉说牵挂,春雨绵绵传递思念,春光明媚寄托关怀,春花灿烂送上祝福,祝你的生活春色撩人,身体春意盎然,立春快乐!

2. 春天伸伸懒腰,健康重要,春天消消疲惫,快乐加倍,春天走走小路,幸福一路,春天写写惆怅,心情舒畅,朋友,今日立春,愿你人生如春灿烂无比。

3. 立春到,健康看牢:饮饮花茶,调理身体;多吃韭菜,养养肝脾;做做运动,调节气血;踏青远足,保持心情;注意卫生,健康如意。祝立春快乐!

4.立春又来到,花儿枝头俏。春色关不住,风光无限好。喜事上眉梢,幸福来开道。烦恼逃逃逃,时运水涨高。吉星将你照,健康身边绕。人勤春来早,收获汗水浇。春风又得意,事业节节高。问候知时节,忙把祝福捎。明天更美好,你在丛中笑!立春快乐!

5.立春阳气初生季,养生抓住好时机,棉衣莫要急脱去,乍暖还寒需保暖,乐观开朗笑容聚,疏肝理气是第一,少酸多甜养脾气,新鲜蔬果多摄取,多多开窗勤换气,空气清新病毒离,慢跑快走多运动,提高免疫才可以。温馨关怀送给你,快乐安康都聚齐!

6.牵挂能让友情更持久;关爱能让亲情更温暖;真诚能让朋友更贴心;问候能让生活更幸福;祝福能让节日更快乐;短信能让亲爱的你更开心。祝愿立春愉快!

7.立春节气悄然至,编条短信发出去,祝愿朋友心真诚,互尊互爱春花开。立春节气祝福你,心情春暖多浪漫,生活春光大无限,事业春华满秋实。立春节气祝朋友快乐幸福喜洋洋!

8.一年四季春领先,天地方圆人作主,长治久安民欢喜,春归大地福积聚。今日节气是立春,祝友春来幸福转,满面春风得意行,蛇年大运横着旺,财富福禄滚滚来,日子越过越牛逼!(立春生活祝福语)

9.立春养生三要点,时刻装在心里面,乍暖还寒要春捂,党参枸杞汤里煲,粥类饮食养脾胃,山药大枣都是宝,戒怒护肝心情爽,芹菜豆芽多补给。温馨关怀送给你,快乐安康都聚齐!

10.春寒料峭立春早,二月春风似剪刀。嫩寒锁困因春冷,半部红楼涤心境。机关算尽太聪明,留得残荷听雨声。毫端蕴秀芳千古,口齿噙香吐祝福。新年伊始,立春快乐!

11. 立春到,问候来报道。让春暖花开的生活伴着你,让春风得意的事业随着你,让春意盎然的心情跟着你,让春华秋实的幸福属于你。祝立春快乐!

12.立春风多物燥,棉服莫早脱掉,新鲜蔬果别少,补充水分首要,少酸增甜养脾,山药荸荠是宝,紫苏煎汁煮粥,味美调理肠胃,坚持慢跑快走,改善心肺功能,温馨关怀送到,愿你健康安好!

13.立春雨绵绵,滋润万物生,调养情致先,心情愉悦妙,花茶解春困,奶茶先歇歇,金银花菊花,降火清热方,春捂勿减衣,谨防倒春寒,运动保温暖,促进血循环,关怀已送上,愿你身体健!

14.立春养生忙,美食来护航,草莓第一果,补血是良方,鲜嫩油麦菜,去火保肝脏,芹菜和百合,润肺养颜强,山药熬粥妙,健脾养气血,木耳和海带,排毒瘦身棒,关怀已送上,快乐又安康!

15.一眼新绿略显青涩,一抹阳光绽放生气,春天的旋律在希望中跳跃;一场细雨亲吻大地,一阵花香弥漫风里,春天的甜美在幸福里沉醉;一场爱恋牵动心跳,一段情缘珍惜到老,春天的故事在爱情中蔓延。立春快乐,当然祝愿你的春天也早点来到哦。

立春的由来及习俗

1、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今年的立春节气从2月4日开始,到2月18日结束。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2、立春有什么习俗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从气候学上来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清明入春,华北地区春分入春,长江中下游惊蛰入春,西南地区雨水入春,只有华南地区立春节气可作为春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立春节。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立春时节吃春饼由来是怎样的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快到了,这天很多地方都有吃春饼的习俗,但对于立春为什么吃春饼,你了解由来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立春吃春饼的传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饼的做法

春饼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大的可如团扇,小的可如荷甲。基本的制作步骤如下:

制作材料:

1.面粉250克,开水120克,冷水50-60克,植物油少许。

2.配菜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如葱丝、炒肉丝、炒豆芽、黄瓜丝等。

制作过程:

饼胚

1.将面粉加入开水搅拌成散面团状,分次加入冷水,用手揉成软硬适中的光滑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

2.将醒好的面团取出切下一块,撒干面粉稍微揉一下,搓成长条,用刀分成约15克重的小面块。将小面块压成小面饼,在面饼上刷一层油备用。

3.取两个小面块,将刷油的面对合叠在一起。用擀面棍将面团擀成一张直径约为15厘米的薄饼。

烙饼

1.加热平底锅,然后放入擀好的生饼胚,中火烙制。

2.饼胚中间有气泡鼓起时,说明一面已经快熟了,翻面烙另外一面,两面都稍微有些淡淡黄色就算烙好了。

3.取出烙好的饼,轻轻一分就可以分成两张薄饼。将烙好的饼叠放在一起,上面加盖一个潮湿的干净纱布,这样既可以保温,又可以增加饼的湿度,使饼的口感更加柔韧可口。

4.拿出一张烙好的薄饼,放上自己喜爱的配菜,卷在一起就可以开吃了。

小贴士:

小面块刷油要均匀,否则烙好以后两张饼有粘连;因为饼比较薄,加热时一定要用中火,不熟练的话,可以多翻几次面,不要烤焦;烙好的饼一定要加盖湿布,增加水分。配菜宜选用比较爽脆的菜品,不宜有太多菜汤;一顿没有吃光的饼可以切成细丝,像炒面一样做成炒饼吃,味道也很好。

春饼的传说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春饼来历故事:相传宋朝年间,一个书生名叫陈皓,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叫阿玉,两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陈皓专心致志读书,但常忘记了吃饭。这可急坏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做春饼这个办法,春饼既能当饭,又能当菜。陈皓边读书边吃春饼,餐餐吃得香,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不久,陈皓赴京赶考,阿玉又制作春饼并用油炸,给丈夫当干粮。结果,陈皓得中状元,高兴得把妻子做的春饼干粮,送给考官品尝。考官一吃,赞不绝口,顿时写诗作文,称之为“春卷”。从此,春卷名声大振,传到民间各家各户,形成家家户户都吃春卷的风俗。后来,春卷竞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被雅称为“玉饼”;皇帝赐食群臣,称“玉饼琼肴”,寓意迎春、咬春、祝福。

春饼的由来

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要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有驴肉、熏肚、熏肘子、酱口条、酱小肚等肉菜,还要有炒粉丝、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立春吃什么食物好_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及习俗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立春的那些事儿吧!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韭菜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红枣

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春芽

春日食春芽,春季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春季很多水果蔬菜都大量上市,养生人群,可以多吃些应季果蔬,来调理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玫瑰花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吃春”的重点不仅在于“吃”,“喝”也同样重要。春季第一茶,亦花亦茶——它就是大家熟悉的玫瑰花。玫瑰花茶凉血、养颜,有改善皮肤干枯的作用,因其有一股浓烈的花香,也用于治疗口臭。玫瑰花茶还有助消化、消脂肪的功效,因而可减肥,饭后饮用效果最好。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立春的由来习俗

民俗专家介绍,立春(由来及习俗介绍)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据了解,为了庆祝立春的到来,自古以来,除了要举行一些“迎春”祭典外,在立春日这天,我国民间还要喝春酒、吃春饼、打春牛、咬萝卜等习俗,俗称“咬春”和“打春”。

立春是个容易上火的节气,此时肝气升发干燥不已,常常会诱发肝脏疾病。除此,立春细菌微生物滋长,要多多吃些预防的食物。辛辣过咸食物要少吃,进补也该停止了。建议多吃些甘甜滋润的食物,酸的食物千万别吃以损肝气。

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_立春的特点

全文共 2342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时节,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_立春的特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立春的特点

1、气象变化特点:中国的冬春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那一线以南地区,立春时有春的气息了,但中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入春。

2、物候现象特点: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3、农事活动特点: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亦即岁节。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立春的民间风俗

1、 立春节气习俗: 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2、立春节气习俗: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3、立春节气习俗: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立春节气习俗:打春牛

4、立春节气习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5、立春节气习俗: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6、立春节气习俗: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7、立春节气习俗: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 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 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 气温、 日照、 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 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 三公九卿、诸侯 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战国后期成书的《 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 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 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立春的由来和风俗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专家介绍,立春由来及习俗介绍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据了解,为了庆祝立春的到来,自古以来,除了要举行一些“迎春”祭典外,在立春日这天,我国民间还要喝春酒、吃春饼、打春牛、咬萝卜等习俗,俗称“咬春”和“打春”。

一年四季度怎么划分?

天文划分法: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开始;气象划分法:以3月至5月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 12月至2月为冬季;节气划分法: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之始。

春天要注意什么?

注意过敏:春天万物复苏漫山遍野的鲜花。对花粉过敏的人出门应做好防护措施。注意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因为早春季节乍暖还寒,冷暖气流经常呈拉锯状态,因此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春季要注意各种虫蚁的防护工作:冬季刚刚过去,经过一个季节休眠的虫蚁开始复苏过来,要注意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立春的由来和节气风俗

全文共 1625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代表着春天的开始,想到立春就会不禁的想到大自然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景象。立春虽然意味着春季的到来,但是升温幅度是渐进式的。立春于春季仍然有冷空气影响,要注意天气温度的变化,不要感冒生病。你知道立春的由来节气风俗吗?

立春习俗

糊春牛。立春前人们请纸扎能手,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春牛糊好了,还得举行点睛仪式,设香案、顶礼朝拜,预祝“五谷丰收”。

打春牛,这也挺有意思。用桑木为骨架做成春牛,这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这可有讲究。一般都是在冬至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好和360天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天,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然后由县太爷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句芒神,这活动的历史也久了,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这神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自周代就有此活动可是由来已久。立春前一天,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因为太岁是值岁之神,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有记载,这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清代,社会瞩目、全民参与。

迎春,这也是群众活动。选一片风水好地儿,搭起“春棚”,这春棚一般都搭在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人们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迎春队伍浩浩荡荡。队伍中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衙报喜迎春。

立春的由来和节气风俗.

立春,俗称打春,标志着一年春季的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头一个节气,时间约在春节前后。早先年民间于立春日要举行迎春神活动的。春神相传叫句芒,人面鸟身,主春事。古代“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

我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而且不光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岁时节日,比如白族称“立春”日为“催春节”,侗族在“立春”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动等。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生产大国,人们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收获,一年到头的收获关键看春天。所以,在民间才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时候的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相传,《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天子要在立春日这一天,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立春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的那么快,并且老话讲春捂秋冻,不建议大家过早的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气象学意义,连续 5 天的日平均气温高于5°C,冬天就结束了。二十四节气认为,到“惊蛰”前后结束了冬天。大约公历3月初冬季结束。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所以立春后还冷的情况是正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立春节气由来简介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是属于我国二十四节气当中第一个节气,立春节气的到来也表示了春天的到来,那么2022年立春节气由来简介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立春节气由来简介,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2年立春节气的饮食原则

1、饮食清淡——消春火

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2、黄绿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3、细选食物——少疾病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

2022年立春节气由来简介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称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立春后面节气是什么:雨水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第一个,而雨水是第二个,所以立春后的节气就是雨水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位于黄经330°。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立春节气有哪些民间传统活动

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鞭春牛

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立春的由来和风俗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那么你知道立春的由来风俗是什么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立春的风俗

送春牛

汪曾祺先生在文章《岁交春》中,就记述了他的故乡高邮送春牛的情形:“立春日有穷人制泥牛送到各家,牛约五六寸尺许,涂了颜色,有的还有一个小泥人,是芒神……送到时,用唢呐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一点赏钱……”推而广之,大约江南送春牛仪式都差不多。

贴春牛图

有的地方是在堂屋墙上贴一幅画在黄纸上的春牛图。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过去在农村,立春时节,农民都喜欢买一本老黄历,作为劳动生活地参考。老黄历上面一般会印有“春牛图”。

咬春

北方一些地方立春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吃生菜,食春盘。《月令广义》卷五:“唐人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这里的生菜就是我们常吃的韭菜。而在南方则是吃春卷。春可咬可吃,有趣有诗意。

戴春胜

“胜”,古时人们的一种头部饰物,有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形式,可用多种材料制成,其中纸制最为方便。春胜各有地方特色。唐宋时盛行制春幡,谓之“春胜”。春幡为长条形,如凤凰展翅。妇女用乌金纸或布帛剪制成燕子、鸡、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鸟虫卉样式,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意在禳凶邪、求吉利。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大人小孩,也可把春幡戴于手臂上,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

立春养生注意事项

衣:立春过后还得“捂”

早春实际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寒冷的,这个时候不建议大家立马就减衣服,这样很可能会导致感冒或者是关节炎。我们应该注意气温的变化,每天看天气预报,不要急于脱衣服,厚外套多穿一段时间,春捂秋冻是有科学道理的。

食:立春之后多吃辛温食物

所谓的辛温食物主要就是虾、葱以及生姜等,这些食物具有补充阳气的作用,还可以提升食欲。另外像银耳、萝卜以及红枣和雪梨等食物,也是很适合在春季食用的。但是羊肉以及牛肉和油炸食品要少吃,这些食物可能会引起上火。

住:多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春季是很多疾病的多发期,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卫生,预防疾病。每天在家里要有意识的去打开窗户通风,早晚各一次,每次十五分钟,这样能防止细菌和病毒在家里滋生。另外要经常扫地、拖地、擦拭家具表面的灰尘,千万不要偷懒。

行:多去郊外走走

立春后,不妨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身心情志。

防:防躁动,重视心理保健

“春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因此每年立春后,心理疾病患者都会有所增多,多为焦虑症、躁狂症等病”。

立春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立春时节迎春和鞭春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迎春、鞭春是立春习俗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它们的由来吧,欢迎大家阅读。

迎春、鞭春习俗的由来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因之“劝农”是地方官以至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的工作,故有此庆典。

此种风俗起源甚早,当初似无鞭之习俗,但以土塑牛的形式已经有了。《礼记·月令》:“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由记载大致可知,除土牛之外,还要塑驭牛的农夫,驭牛农夫的位置与立春节令时间有很大关系,如立春在十二月十五左右,驭牛农人位置偏前,意思是说今年农事宜早;立春如在十二月底或正月初,农人位置则在中间,是说今年农事不缓不急;立春在正月十五左右,农人位置则在后面,意为今年农事较缓。由此可知,秦汉以前已有此俗。

汉代,这个仪式在十二月举行,地址亦在城外。《后汉书· 礼仪志》:“季冬,立七牛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寒。”据《月令章句》解释:“是月之昏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形象,以示送达之,且以升阳也。”后来比较明确的位置是东郊,时间亦在立春前一日。《临潼县志》:“立春前一日,职官迎春于东郊。”《嘉泰会稽志》,“立春先一日,郡邑官僚,毕出迎春东郊。”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但据《东京梦华录》载,京都迎春似不出郊,而在皇宫之内,春牛亦由京城所在府县进奉,“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金盈之《醉翁谈录(三)》亦有类似记载:“立春,开封府土牛进入禁中。”

为了配合这一庆典,街市上有卖小春牛的,还请来戏班子扮演农家乐,跳秧歌,百姓们扶老携幼来看热闹,场面非常壮观。据《皇城岁时杂记》载:等到鞭打春牛一毕,百姓们一拥而上,挤得象一堵墙,争抢春牛身身上之土。“相攘夺,以董毁伤身体者,岁岁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抢得牛身上“肉”者,其家当年养蚕会丰收。

这土也可以治病;而抢到春牛角上的土,其家庄稼则会丰收。而预先放在牛肚子中的五谷粒拣回去以后放在仓库里,则预示今年五谷丰登。在立春、迎春的同时,民间亦有吃生萝卜、春饼等习俗,谓之“咬春”。乾隆《上书房消寒诗录》载有叶观国《咬春涛》:“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刂,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均玉匀。”

此俗现基本不复存在,但一些少数民族尚有余绪:广西龙胜侗乡在立春那天,姑娘、小伙子们都要出去舞春牛,由人操纵着制作的春牛,做出各种牛的动作,旁边有扮演耕作的人。

表演后,由一穿衫者扮卖春历的人。他唱道:“春牛来得早,阳春赛过草,要想地生宝,耕牛保护好。”舞春牛的青年男女即接唱:“多少代啰多少年,我和耕牛命相连,哪颗白米不粘我们的汗咧,哪滴浓酒不粘我们的趼?”舞罢春牛要给各家送春牛,祝福今年收成好。各家这一天都要把在外吃草的“浪牛”赶回来,用刚割的青草和米汤优待牛。

迎春、鞭春习俗的介绍

“立春一是每年第一个节气,因此旧时官府都要在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鞭春”大典。

“鞭春”就是“打春”,用鞭子抽打春牛。

“春牛”并非真牛,而是用塑成的土牛。立春这一天,在城东郊塑一土牛,地方官亲自主持迎春大典,并鞭打春牛。旧时中国农村,一入冬季,冰封雪盖,进人农闲季节。人、牛均歇冬。立春日的迎春、鞭春庆典实际是告诉农人,农闲时候已过,新一年的农事已经开始,应该积极准备耕耘劳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立春节气由来及简介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是冬春的交汇点,春天重返大地,那么立春节气由来及简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由来及简介,欢迎大家来阅读。

立春的风俗活动

1、咬春

吃春饼、嚼生萝卜叫“咬春”;交相庆贺叫“拜春”;乡民以麦米豆抛打春牛叫“打春”;南方还有摸牛脚之俗:“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查最早楚俗,立春日在大门上立春字为“讨春”;唐人始作春饼,卷饼用生菜为“春盘”,妇女在头顶戴“迎春髻”,互赠春词为“春帖子”。

2、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3、报春

民间,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农家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的到来)。

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其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有的地方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立春的由来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C—22°C的时段。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只知道打猎,不知道种田,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很苦。后来,出了个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人们才开始种庄稼,生活慢慢好起来。所以,前后五帝都很关心农事,到了周朝的时候更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与民同耕。

传说那时的仪式很隆重,在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洗完澡,穿上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摆桌上供,烧香磕头,并在供桌前做一个象征春牛的土牛,让衙役扮做象征丰收的勾芒神举鞭去打,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立春节气的简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样,表示着一个季节的开始。也就是说,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

立春又叫立春节、朝节、岁节、岁旦,其主要是当太阳到达黄经315°的时候,大多在公历2月3日、4日或者5日这三天。

立,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就是指天气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 天气逐渐回暖,即将进入温暖和煦的春天,百花即将在这个季节盛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立春节气的由来_立春的饮食风俗

全文共 2485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节气是怎么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立春节气的由来_立春的饮食风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由来传说

传说一:

中国各地农村人总是把立春叫打春,而打春这天,乡人又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立春时刻,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几口萝卜,这习俗叫啃春。要说这啃春习俗的来历,还有个神奇的传说。

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门.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后来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但是人们不会忘记那位道人,更不会忘记让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萝卜。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啃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传说二:

每当春节期间,农村中到处能听到“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锣春鼓声,并还伴有节拍的唱词,原来是有人在打春。

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上任的头一年的春天,气候非常寒冷,而且时间也冷得很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都未看见发芽。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次日,便有一个姓吴的和一个姓周的两个人,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门。知府见了,心里自然大喜,认为是送来了吉祥。吴、周两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吴两人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各入还拿了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知府格外高兴,又给了周、吴二人双倍的奖赏。这样一来,周、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来年,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吴二人的样,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知府见到这样多的百姓都来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银钱赏给百姓。知府便对大众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吴、周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自从那时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风俗。

立春节气的由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着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立春的饮食风俗

春盘

春盘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

田艾籺

田艾籺是春季常见的时令食品。在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

春饼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

春卷

《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

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