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什么是基站辐射污染防治(精选四篇)

浏览

1659

文章

4

篇1:什么是基站辐射污染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4G增速阶段,由于在LTE网络部署上与国外差距很大,因此近几年我们看到,即使是在工信部尚未发放4G牌照之前,三大运营商就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秘密部署4G基站了,然而大家现在都认为基站辐射很大,那么究竟什么是基站辐射污染呢?

基站辐射污染是什么

一个基站的选择,需从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基站设备必须与移动交换中心相兼容或配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通信效果。基站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设备: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基站辐射污染指的是移动通讯基站设施放射出的辐射超过一定剂量造成的环境污染。

基站的电磁环境标准

根据2015年1月1日我国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规定,我国基站建成使用时,电场强度需低于每米12伏,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这一标准比国际标准要严格很多。同时,在基站建设环评时,为使公众受照射剂量小于国家标准的导出限值,对于1个有多套系统的基站,其影响必须限制在国家标准限值的二分之一,对只有1个系统的基站,其影响必须限制在国家标准限值的五分之一。

每一座通信基站的建设都要经过布点、勘察、选址、相关部门测试及审批等多个环节。所用发射设备要经过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型号核准,发射功率不能大于无线电管理机构审批的参数。

不少人担心,基站建得越多,电磁辐射就越大。这其实是个误区。移动通信网络中扩容的基站越多,则单基站覆盖范围越小,电磁辐射也越小。同时,在安全防护距离以外,与基站越近,手机发射功率也越低。因为基站密集,通信信号会更好,手机就不用努力地发射信号。就好比在某个特定环境里,两个人在一起近距离说话,不用费力气大声喊就能听得很清晰。这样,用手机所受的基站和手机辐射的综合影响反而会变小。

所以综上所述基站不仅无害反而有益,我们不仅不该去阻止基站的建设反而该去支持。希望以后大家理智面对基站建设而不是下面的情况。假如你想了解更多辐射对人体有多大危害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辐射污染小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辐射污染防治措施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合理降低辐射源强度,或是将其有害影响控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对消除电磁辐射环境中的有害影响十分有效。从产品设计、减少电磁泄露等方面下功夫,适当布设屏蔽,采取接地与吸收措施,加强管理等十分必要。那么辐射污染防治措施都有哪些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知识。

(1)屏蔽法。

将电磁辐射的影响局限在指定的地域内。其一是将辐射污染源加以屏蔽,使之不对限定范围以外之生物机体或仪器设备产生影响,称作主动或省源扬屏蔽,另一种方法是将指定范围之内的人员或设备加以屏蔽,使其不受电磁辐射的干扰,称作被动或无源场屏蔽。较为理想的屏蔽材料是低电阻率的钢和铝,微波屏蔽还可选用铁材。由于钢材导电率低,还会使辐射源因产生过大能量消耗而影响设备工作状态,一搬不选用,普通玻璃、胶合板、纤维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材料缺少屏蔽电磁波性能,不宜单独使用。屏蔽体的形式有罩式、屏风式、隔离墙式等多种,可结合设备情况、现场布局、操作方式等选定。

(2)吸收法。

根据匹配、谐振原理,选用适宜的具有吸收电磁辐射能的材料,将泄漏的能量衰减并吸收转化为热能。目前国内已生产多种型号的石墨、铁氧体、活性炭的成品,蜂窝状高功率玻璃钢吸收材料制品,以及不同型号的衰减片、终端负载等供选用。

(3)个人防护。

主要措施有穿防护服、戴防护头盔和防护眼镜等,应根据人的性别、年龄的不同选用个人防护措施。

(4)加强城市规划,实行分区控制。

应注意工业射频设备的布局,对集中使用辐射源设备的单位可划出一定的范围,并确定有效的防护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辐射污染的防治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辐射是一种,无形、无味,让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一种无形的物质。它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如果不是特别了解辐射的知识,就很难对其进行防护,那么,如何防治辐射污染呢?

辐射污染的防治

辐射危害随辐射物剂量或电场强度、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对伴随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造成过度限制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合适的保护,即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效应(非随机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合理达到尽可能是低的水平。辐射防护要遵守辐射防护“三原则”(辐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从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上,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一)、电离辐射防护

1、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辐照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要从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着手。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要充分减少受照时间;在辐射为点源(对任何形态的源,当考察点与源距离比辐射源本身的最大尺寸大于5倍以上时,可将该放射源视为点源)的情况下,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要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用手操作。屏蔽防护中,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相应的厚度进行屏蔽。

2、内照射防护

进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时,除了考虑缩短操作时间、增大与源距离和设置防护屏障外,防止射线对人体过量外照外,还应考虑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所造成的内照射危害。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包容: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封闭起来。

(2)隔离:将工作场所进行分隔、分区管理。

(3)净化: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贮存衰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质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4)稀释: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的空气或水使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下。

(二)电磁辐射防护

电磁辐射防护通常是采取屏蔽、吸收(采用能量吸收材料防止微波辐射,也可设置防护板、防护屏风防止微波辐射的定向传播)和距离防护措施。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广播电视和雷达等设备设施的电磁辐射防护,还要严格管理,防止擅自增大发射功率,在不影响传播情况下,适当降低发射功率、增加天线架设高度、调整天线方向、更改天线下倾角等,并定期对周边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发现超过管理目标值时,应考虑以下防护措施:

距离防护

根据电磁场强度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加大而减弱的原理,可以采取远离辐射源的方法,使工作地点位于辐射强度最小的地方,避免在靠近辐射源的正前方工作或停留。如在手机接通或者拨出时,手机应尽可能远离身体,在通话的过程中,人体与手机天线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屏蔽防护与个人防护相结合

在无法远离电子产品和电磁辐射环境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有效的方法,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内,阻止其传播扩散;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穿戴专用的防护衣帽和眼镜,加强对自己的内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眼部进行防护。目前,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大量的电磁防护产品,如防护墙纸、防护透明薄膜、屏蔽服、防护眼镜、“护胎宝”围裙、移动电话防辐射屏、计算机显示器防护屏、计算机电磁辐射防护罩等,这些产品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加强锻炼与合理饮食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另外,平时多喝绿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也有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基站辐射污染现状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通信基站天线是手机用户用无线与基站设备连接的信息出(下行、发射)入(上行、接收)口,是载有各种信息的电磁波能量转换器。基站发射时,调制后的射频电流能量经基站天线转换为电磁波能量,并以一定的强度向预定区域辐射出去;那么基站辐射污染现状是怎样的呢?

基站辐射污染现状

参考《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及《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根据GSM基站的总体分布于2007—2009年对北京市公共场所、居民区、医院、学校及幼儿园等场所选择101个代表性微蜂窝基站及23个室外宏蜂窝基站进行环境射频电磁场强度监测,同时依据基站功率、天线类型、天线架设方式、天线的增益及天线环境电磁场的分布特征和人流量密集程度定义基站射频电磁污染区并设计采样点。

结果基站射频电磁场强度在远场区随着距离增加快速衰减,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远场区基站射频电磁场强度与天线的增益、天线的高度、测量高度及测量距离密切相关(P

结论是基站射频电磁污染对家居环境及办公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建议在保证信号覆盖前提下尽量降低天线的增益。而如今我国对基站电磁辐射管理是有严格标准要求的,目前执行的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远远低于国际标准限值。而当一个区域有多个基站时,电信运营商为了避免基站之间产生干扰,各基站的发射功率都会降低,周边的电磁环境影响随着发射功率的下降,影响反而会降低。手机信号弱时,发射功率增大,辐射可能增大。因此,大家使用手机时最好在信号强的地方打电话,不仅能保证通话效果,也有利于降低手机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