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的生殖七下生物知识点【通用20篇】

浏览

6121

文章

1000

篇1:职场减压新尝试 调整生物节律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专家研究表明,人体内有各种生物钟,并有各自的循环周期。如智力生物钟为33天一循环,情绪生物钟为28天一循环,体力生物钟为23天一循环等。所以人有时感觉情绪波动和心情烦躁是很正常的。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生物节律,但可以通过调节缓解不良情绪,缩短情绪波动的时间,减少心情烦躁带来的不良影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你参考。

1.事前准备

在做事前,应做好思想准备。世界上一蹴而就的事是极少的,要做好一件事,都有一定的难度,都要付出艰辛或代价。即使是日常生活小事,要想做得好,也并非轻而易举。我们如果这样想,遇到难事时,心情自然也不会烦躁了。

2.立即行动

当你决定做某件复杂的事情时,可暂时不要想太多,要沉下心,耐着性子,只要选准了目标,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3.分解过程

做比较复杂的事情时,可先把它的过程分解一下,变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后,再一段一段地有序地做下去,这样每个阶段就不那么复杂了,做起来也容易得多了,心情当然不会烦躁了。

4.排列顺序

倘若手头上要做得事较多,可以先把这些事一件一件地写下来,排一排顺序,看看哪一件事最要紧,哪一件事其次,哪一件可暂且缓一缓,或者从逻辑意义上考虑一下,看看应该先做哪一件事,这样才有条不紊。

5.说出心事

有些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不愿意把心里的苦恼、委屈和悲伤说出来,这样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加重自己的烦躁,久而久之还可能产生心理障碍。正确的做法是找一位知心朋友交流、谈心,也可以上网找一位网友聊天,或者对着家里的某一件物品说话,倾诉自己的心事,以起到逐渐消除烦躁的效果。

6.运动释放

通过消耗体能来达到消除烦躁的目的。心情烦躁时,可以到操场跑上几圈,打一场球,活动一下筋骨,或者对着远方吼上几声,高歌一曲,让自己全身放松。这些做法经实践证明很见效,也正好印证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粉虱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白粉虱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抹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农药消灭病虫害,见效快、功效高、不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因而大部分朋友所喜爱;可根据有害生物、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栽培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害。比如可以培育与利用抵抗力强的品种、改变耕作栽培方式、合理调整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下面来了解一下白粉虱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吧?

1.轮作倒茬: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2.根除虫源:育苗或定植时,清除基地内的残株杂草,熏杀或喷杀残余成虫。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3.诱杀及趋避:白粉虱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30~40厘米的方板,其上涂抹10号机油插于行间高于菜株,诱杀成虫,当机油不具钻性时及时擦拭更换。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镀铝反光幕,可驱避白粉虱,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4.生物防治: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一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蛹3一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4次。也可人工释放草岭,一头草岭一生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0多头。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粉虱壳抱粉防治。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白粉虱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白粉虱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外来生物入侵原因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生物入侵,是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现象。外来生物入侵原因有哪些呢?

对于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种。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

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进化所必须的隔离环境。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间,全球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外来入侵种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们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水平,受入侵物种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价。

目前来说,人类及其经济和非经济活动是外来种入侵的主要动因,特别最近500年加速了生境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速率,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胁迫,这种破坏是长期的、持久的。

今天小编对外来生物入侵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淡水鱼类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鱼类的经济意义和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

2、理解混合放养的原理和意义以及鱼苗的人工繁殖,并继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鱼类的经济意义和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混合放养原理和意义的理解及对鱼苗人工繁殖有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学生对混合放养原理和意义及鱼苗人工繁殖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一定的生态学观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混合放养的原理、意义及鱼苗的人工繁殖应做为本节的重点。

混合放养虽然在我国有悠久历史,但学生缺乏生活和生产实际,对为什么能把某些淡水鱼放养在一起,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混合放养的原理应作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首先复习鱼纲的主要特征,然后通过录像或投影片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鱼,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鱼的种类繁多,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淡水鱼和海水鱼。下面先了解淡水鱼类,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

(二)新课:

1。关于鱼类的经济意义及我国淡水养鱼的悠久历史,可以放一些录像片或投影片,并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一下,也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来学习。

2。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

(1)先让学生举出一些我国常见的淡水鱼,然后告诉学生我国的淡水鱼约有800余种,是世界上淡水鱼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使学生能产生一种自豪感,最好能通过录像给学生展示我国丰富多采的淡水鱼类。若找不到录像片。可用幻灯片或挂图或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淡水鱼的图片,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在给学生展示各种淡水鱼时,可以突出让他们观察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还有常见的鲤鱼和鲫鱼。这六种鱼先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先让学生说出这六种鱼分别叫什么?他们可能会把鳙鱼叫“胖头鱼”,鲢鱼叫白鲢等,这时老师要做些补充,指出它们的学名。

(2)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六种淡水鱼后,给学生展示这六种淡水鱼生活在池塘中的生境图,提出以下几道思考题供讨论:①对照图指出这六种淡水鱼的名称是什么?(此题是对前边了解的知识的巩固)②这些淡水鱼的体形体色如何?③他们栖息的水层及食性如何?第一、第二题学生对照图,能比较容易答出来,在第三题学生回答后,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指出六种淡水鱼区别的主要形态特点,强调六种淡水鱼的栖息水层及食性不同,并指出青鱼、草鱼也有像鲫鱼那样的咽喉齿,以适于切碎或磨碎食物,这样的结构是与它们的食性有关。这几种淡水鱼由于生活水层及食性不同,所以可以放养在同一池塘内,由此引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3。混合放养

关于这部分教学,可让学生在以上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再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混合放养的原理是什么?②进行混合放养有什么好处?③混合放养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经思考后能答出:其原理是根据六种鱼栖息水层和食性的不同,将它们混合放养在一个水域里,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里的各种食物,促进食物的良性循环,如生活在水体中层的草鱼,吃水草后,排出的植物性纤维的粪便是水中的肥料,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为鲢鱼和鳙鱼提供饵料。草鱼吃剩的水草、青鱼吃剩的饵料,都可作为鲫鱼和鲤鱼的食物,并且能充分利用水体不同空间的氧气。其意义是混合放养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及各种天然饵料,从而增加鱼的产量,达到高产目的。

教师对学生讨论的三个问题进行小结,注意强调混合放养的原理及意义。指出虽然我国在唐代时就已开始混养“四大家鱼”,但鱼苗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大困难,直到1958年,才解决了鱼苗的人工繁殖。

4。鱼苗的人工繁殖

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何要进行鱼苗的人工繁殖,因为在天然水域中的四大家鱼,平时栖息在江河的下游或湖泊中,到每年繁殖季节就溯游到江河中、上游产卵,或从湖泊进入江河产卵。四大家鱼在池塘中,一般不能自然繁殖,就要从江河的产卵场所捕捞天然鱼苗,这样必然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造成一些鱼苗的损失,所以要进行鱼苗的人工繁殖。

然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鱼苗的人工繁殖,它指的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鱼类的生殖和孵化,从而获得比自然繁殖数量更多的鱼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步态分析:当下最酷的生物识别技术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特征的多样性决定了这种生物识别的准确性,指纹、面部、虹膜等都是我们较为熟知的识别方式,然而,一部今年上映的《碟中谍5》,却让我们见识到了一种更新颖的生物识别技术--步态分析。究竟什么是步态分析?神奇在哪?本期我们将为您揭晓。

什么是步态?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人行走的姿态,描述人行走特点的周期性现象;而步态分析,则是通过记录、观察、分析身体运动方式,建立步态模型,提取稳定的参数特征,并通过计算机去识别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又包含了“支撑阶段”和“摆动阶段”两个阶段。

早期的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的步态有24种不同成分,包括骨骼长度、肌肉力量、关节柔韧性等等,将这些步态特点综合起来,“步态”就具备了个体特征性。用作身份识别时,只需将拍摄到的影像输入系统,计算机会通过步态识别算法进行匹配,从数据库中寻找匹配对象,并将最终的结果显示出来。

实际上,正如《碟中谍》影片里诠释的那样,步态很难进行掩饰与伪装,且在远距离与低分辨率情况下,都可进行精准识别。下面,我们就生物特征的多样性、稳定性、可采集性三个原则,来聊一聊让班吉彻底绝望的“步态分析系统”。

对于步态分析,存在这样一个假设,即每个人拥有一幅独特的面孔,同时每个人也拥有与他人不同的步态。当然,上述假设得到了医学研究的认可,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步态都是唯一的”。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步态唯一性的物理基础是每个人生理结构的差异性,不同的腿骨长度、肌肉强度、重心高度以及运动神经灵敏度,共同决定了步态的唯一性。

与虹膜、指纹、声音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同的是,步态分析也存在稳定性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步态会因为伤病、体重增或减甚至是着装舒适度等因素影响而改变。因此,其稳定性上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例如今天脚上穿的鞋子不合脚或者不够舒适,那么穿着者的走路姿态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又或是走路或运动时,不小心将脚踝扭伤,那么此时对于一瘸一拐的你而言,步态分析系统就会认为你是另一个人或导致验证失败。实际上,每种生物识别方式,都有可能因为一些意外而无法验证,因此,建立一套综合全面性的验证体系很有必要,也就是所谓的备选方案。

众所周知,每种生物识别技术都会因为一些“意外”而导致不能完整准确的采集特征信息。步态分析在采集数据上,也存有类似问题。例如长裤平底鞋与长裙高跟鞋的区别,又或是一些信教国家,长袍是其传统服装,腿部被完全遮挡住,一致无法实现步态分析等等。

看到此处,有人或许会说那要它有卵用?实际上,步态分析的优势在于远距离识别,最远可至数百米。此外,步态分析还可以轻松的区分出人的不同模式,例如行走、奔跑、负重等等。未来,将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组合起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用户条件、安全等级自动切换,形成多模态识别技术,将比任何单一生物特征更具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下面带您简单了解一下外来生物入侵危害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1、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2、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例如外来物种薇甘菊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3、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4、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英国,为了控制12种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在1989~1992年,光除草剂就花费了3.44亿美元,而美国每年为控制“凤眼莲”的繁殖蔓延就要花掉300万美元。

今天小编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的免疫功能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例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毒)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激素C.抗原D.抗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中有关抗原、抗体的区别。人体被SARS病毒感染后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将其消灭;治愈后患者(甲)的血清中在一定时间内含有相当数量的抗体。当SARS患者(乙)接受了治愈后患者(甲)的血清,该血清中抗体对患者(乙)体内的SARS起到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能够提高患者(乙)的治疗效果。

答案:D?

【例2】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抵抗病原体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D.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解析:抗体是一种能抵抗病原体(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它的产生是由于抗原物质的刺激,引起淋巴细胞活动产生的,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不能消灭多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物入侵怎么办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据农业部的初步统计,外来入侵物种危及本地物种生存,破坏生态系统,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元。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中,中国有50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11种,这11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我国造成大约600亿元的损失,下面来看看生物入侵怎么办吗?

1、人工清除

通过人工对该生物进行捕捉或打捞,若该生物可以为人利用可以把捕上来的生物进行利用,如果它对我们毫无用处直接杀死丢埋即可。

2、找寻天敌

仔细在本生态系统中查找该生物的天敌,利用本土的生物对该生物进行驱逐。不过利用生物法除去外来生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可以人工、生物两种方法一起使用。

3、引入天敌

这个和第三种方法的原理一样但效果有可能完全不一样。引入天敌是指从外来生物原本的生活环境中引入它的天敌,由于它的天敌也算是外来生物,随意引入也有可能导致生物入侵。所以此种方法使用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考虑,确定它的天敌不会对本土环境造成破坏后再引入

4、化学防治

这个是指通过化学方法一般是化学药剂来杀死外来生物。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效果好以及便于推广的优点。不过使用此方法在杀死外来生物的同时也有可能大量杀死本地原有生物,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更大影响。

5、杜绝入侵

生物入侵一般发生在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植物或者动物身上,所以杜绝入侵最源头的办法就是严格监察入境的各种生物,若发现有可能产生生物入侵的生物即进行消灭。

以上是小编介绍生物入侵怎么办的内容,本网环境污染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生态破坏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以便让我们家人可以更健康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1)产生淀粉

a.暗处理: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和运走淀粉。

b.叶片遮光:叶片部分遮光——对照实验

c.脱色:用色素溶剂——酒精进行水浴加热。目的是安全地脱掉叶片中的色素。

d.染色:滴加碘液。未遮光部分叶片变蓝——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2)场所是叶绿体:用银边天竺葵做材料。银边部分无叶绿体,光照后检验哪部分产生了淀粉。

(3)反应物有CO2:将已放在暗处2-3天的生长旺盛植物的两片叶片分别用塑料袋罩上密封,一个罩内

放罩能吸收CO2的石灰水,一罩内放清水,光照后检验淀粉产生情况。

(4)反应物有水:切断一叶片中的主叶脉,光照后检验切口上部的切口下部淀粉产生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用生物方法防治蓟马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蓟马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下面来看看如何用生物方法防治蓟马吧?

1、细菌:应用最多的杀虫细菌是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等芽孢杆菌一类,可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玉米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松毛虫等一些农林害虫,这类杀虫细菌对鳞翅目昆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对人畜、作物、益虫、水生生物等无害、无残毒,可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

2、真菌:能寄生在虫体的真菌种类很多,其中利用白僵菌、绿僵菌较为普遍。我国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玉米螟、松毛虫、地老虎、蛴螬等数十种害虫都有很好的效果。目前生产的菌药多为菌粉,使用必须根据所需浓度进行稀释。

3、病毒:病毒对害虫的寄生有专化性,一般一种病毒只寄生一种害虫,对天敌无害。病毒的致病特点是:虫体感染病毒后,几天至十几天食欲减退,行动迟钝,最后爬向高处,腹足抓紧物体,尸体下垂。病毒侵入虫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口器,感染虫态都是幼虫;成虫可带病毒,但不致死。使用方法是在幼虫孵化期喷粉或喷雾,每亩约用十多个幼体当量即可。

4、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除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外,还有鸟类、蛙类及其它动物,对控制害虫数量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例如:利用灰喜鹊吞食松毛虫;利用鸭子啄食水稻害虫;在收棉晒花时,用鸡啄食准备越冬的棉红铃虫;利用啄木鸟防治林区害虫;蛙类捕食地面和稻田各种害虫;蝙蝠消灭大量夜间活动的害虫和蛾类,如金龟子等。因此,要从组织、法规、技术上加以保护,加强有益动物的有益活动,为农业生产服务。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如何用生物方法防治蓟马的内容,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治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非生物性污染有哪些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食品本身不应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但是,食品在种植或饲养、生长、收割或宰杀、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中,由于环境或人为因素的作用,可能使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而造成污染,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降低,这个过程就是食品污染。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

生物性污染主要有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

1、化学性污染是指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在农田、果园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粮食、蔬菜、果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些污染物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然后进入鱼虾体内。我国某地湖泊受到农药污染后,不少鱼的身体变形,烹调后药味浓重,被称为“药水鱼”,这些“药水鱼”曾造成数百人中毒。

化学性污染原因

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噁英、三氯丙醇等;

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质);

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④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⑤掺假、造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2、物理性污染是指有杂物污染,污染物可能不威胁建康,但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或营养价值。

①产、储、运、销过程中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

②掺假造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和三聚氰胺等;

③放射性污染。

今天小编对非生物性污染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什么是食品生物性污染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稻纵卷叶螟是迁入型害虫及其成虫有趋嫩绿、趋光的特性,加强秧苗期1-2代的防治,压低虫源基数;适当调整播栽期,以避免水稻感虫生育期与稻纵卷叶螟高发期相遇,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下面几种:器械捕杀,例如粘虫网、粘虫板等;诱杀,例如灯光、性诱剂等;阻隔,设置适当的障碍物,防治有害生物为害或蔓延;适时正确施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对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伤害,维持生态平衡,那么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一、生物防治

1.天敌。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是专门寄生于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期的一种优势种天敌;赤眼蜂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是寄生稻纵卷叶螟的主要蜂种。

2.以茵治虫。用杀螟杆菌、青虫菌等细菌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每亩用100~150克(每克菌粉含活孢子100亿以上),加水60~75公斤喷雾(土法生产的菌粉,可按含菌量推算)。喷雾时加入药量0.1%的洗衣粉或茶枯粉(即茶子饼粉)作湿润剂,可提高防治效果。

二、灯光防治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点黑光灯诱杀害虫。据浙江近2~3年来的多点调查袭明。点灯对压低稻纵卷叶螟虫口基数的效果在60%左右,再配合进行“查定”药治,可缩小用药面积,充分发挥灯光防治的作用,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人工防治

1.在蛾子盛发期间,在晨露未千时,对蛾子密集的地方。用涂肥皂水的脸盆或捕虫网捕杀蛾子。

2.早稻收获期遇到第二代蛾子盛发期,利用蛾子趋荫蔽栖息的习性,随收刈进展,把蛾子赶到田角用药消灭。

3.幼虫盛发期,对处于分蘖期的水稻,每亩滴柴油0.5~0.75公斤,待油扩散后,先扫杀稻虱、叶蝉,到傍晚时再扫一次,使稻纵卷叶螟受惊落水.触油而死。或用稻梳(稻梳宽13.2~16.5厘米,上装6.6厘米长的竹齿9个,齿间相隔6.6毫米左右,梳面上装1.16米的长柄)来回梳破虫苞,使幼虫落水,随即撒石灰耘田,也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关于稻纵卷叶螟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以便让植物更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生物入侵者是如何入侵的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生物入侵的渠道

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生物入侵的渠道主要分为自然入侵、无意的人为引进以及有意的人为引进。

1.自然入侵

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2.无意引进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3.有意引进

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者是如何入侵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粉蚧怎么生殖的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粉蚧是国际检疫对象之一,为害的果树主要有梨、苹果、桃、葡萄等,可寄生在果树所有地上部分,枝干被害后,引起皮层木栓化和韧皮部导管组织的衰亡,皮层爆裂,抑制生长,引起落叶,甚至枝梢干枯和整株死亡,在果实上多集中在萼洼和梗洼处,围绕蚧壳形成紫红色斑点,降低果品价值,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下面来了解一下粉蚧怎么生殖的吧?

粉蚧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2种,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即通过雌雄成虫交配繁殖后代,如梨圆蚧等营两性生殖,雌虫不经雄虫交配不能产卵;有的粉蚧如朝鲜球坚蜡蚧DidesmococcuskoreanusBorchs雌虫必须经数次交配,才能进行繁殖;也有不少种类至今还没有发现过雄虫,营孤雌生殖,如褐盔蜡蚧Partheno1ecaniumcorniBouche仅在寄生危害李树时,才有少数雄虫分化出来。吹绵蚧IceryapurchasiMaskell则是两性和孤雌生殖均有。

1、卵生胎生

粉蚧一般以产卵繁殖为主,也有胎生;如梨圆蚧在产卵过程中,由于卵的发育速度较快,在母体的输卵管中已经孵出,因而产下的是若虫,这种胎生实际上是卵胎生。多数粉蚧产的卵须经l~2周方能孵化。

粉蚧的产卵方式独特。盾蚧产卵于介壳下,随着产卵,虫体向介壳头端收缩,腾出空间用于贮存卵;许多蜡蚧则产卵于身体下面,随着产卵进行腹面体壁逐渐向内凹陷,空出位置贮存卵;粉蚧、硕蚧等产卵时,往往分泌白色棉花状的卵袋。

2、生殖力

粉蚧种间生殖力差别很大。如枣球蜡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最多可产卵9000余粒,而柿绒蚧AcanthococcuskakiKuwana最多只产卵300粒。通常粉蚧能产卵数百粒,产卵数量的多少与气候和营养条件等也有较大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生活需要物质能量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1、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分子较大,可燃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较小):水、无机盐、氧等

注意:图Ⅱ-7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2、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区别: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维生素c对水族生物的作用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鱼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那么对水族生物是不是也同样重要呢?没错,维生素c能用来治疗很多鱼类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疾病的作用,赶紧来看一下吧。一、维生素C对生理上的意义:1、为必须的养份,维持健康2、提供氧化还原的过程3、为骨骼构成的要素4、提供制造类固醇荷尔蒙5、促进伤口愈合6、提供血液凝结的要素7、增加对紧张状态的抵抗力8、安定情绪9、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二、治疗疾病时维生素C的消耗量:状 况 每公斤食物所需维生素C结晶体一般成长状态20-40mg防止脊椎畸形发育40-60mg对压力的补偿100-150mg加速伤口愈合300-500mg增强免疫系统300-500m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什么是光生物护眼灯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护眼灯是最新研发出来的灯,在一些学校已经投入使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这种灯非常实用,那么什么是光生物护眼灯?这个问题通过来详细的解答。

光生物护眼灯是依托于“低温焊接获得高温使用性能技术”和“光学频谱技术”两项国家专利,通过应用航天装备技术,护眼灯的led灯罩能够产生偏振干涉光,透光率达到98%以上;在保证照度的同时,将蓝光危害、红外、紫外、近紫外、蓝光辐射等这些有害的光过滤掉,有效解决和减小了光污染,使光照更加均匀、柔和,能有效减轻学生的用眼疲劳,降低近视率。

这款护眼灯可以把教室内的光照强度增加三倍以上,却能节能一半。灯的使用寿命大于5万小时,按照中小学校全年200天授课时间,每天用于照明时间为12小时计算,产品寿命可达20年以上。

光生物教学专用护眼灯早已赢得了业内权威机构一致认可:先后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3C”认证和国际电工委员会“CB”认证,又获得“CE”(欧盟)认证,并成为光生物安全“豁免类”产品,是目前唯一能够满足2010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要求的照明产品。

光生物护眼灯在未来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在这里大家提早通过小编介绍后,对于光生物护眼灯也有了明确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如何挑选学生护眼灯等校园安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公式: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物质转化的过程: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实质

能量转化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照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④清水漂洗;

⑤滴加碘液染色(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

⑥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⑦证明(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3.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概念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公式: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保存蔬菜水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4)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4.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未来哪些地区更容易遭到生物入侵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外来物种的引入,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消亡,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与之抗衡的生物而演变为凶残的入侵者。在动物界,生物入侵非常快的两个纲就是两栖纲和爬行纲。而且,两栖爬行动物是陆生变温脊椎动物,在入侵区会导致严重的生态、进化以及社会经济危害。例如在我国牛蛙以及巴西龟是比较“著名”的外来入侵物种。下面带您了解一下未来哪些地区容易遭到两栖爬行生物的入侵。

在当前的气候条件下,外来两栖爬行动物的潜在入侵风险主要集中在西部非洲、南亚、东南亚、大洋洲岛屿、加勒比地区、南美洲的南部、地中海地区和马达加斯加东部。在未来2050年和2080年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潜在入侵风险大多仍聚集在同样的地理区域内,部分最适合的区域会扩展到南美洲北部、非洲中部以及欧洲的一些高纬度地区。这些外来两栖爬行动物入侵风险较高的地区,恰恰聚集在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包含了35个地理区域,这些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同时也面临着主要栖息地丧失的困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只占地球面积的15.9%,却拥有着22939种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占全球的77%,拥有着152000个植物物种,占全球的50%。对这些地区的保护尤为重要。

今天小编对未来哪些地区更容易遭到生物入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