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女冢汉墓【优秀20篇】

徐州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由人工开凿的两条墓道和十五间墓室组成,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罕见。尤其是至今尚未揭开的四大谜团,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人。

浏览

5486

文章

155

篇1:寨子村汉墓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寨子汉墓为寿光文物保护单位。

寨子村汉墓位于纪台镇寨子村北,面积为平方米。

,寨子村汉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台镇:【概 况】 是周朝纪国古都,位于寿光南部,弥河东岸,济青高速11号路口处,与昌乐、青州两县市搭界,是寿光的南大门。总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辖7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1.3万户。2015年全镇完成科学投入17.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5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6.6%。【现代农业】 5年间,纪台镇以农业增效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郐家沟汉墓群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大郐家沟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郐家沟汉墓群

地址:胶州市胶西镇大郐家沟村东南岭地上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东至八一河,南至岭下河沟,西南至通郭南庄水泥路,北至岭下河沟。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胶西街道:"胶州市胶西镇位于胶州市西郊“金三角”地带,地处“胶高”、“胶王”和“朱诸”路交汇点,并有“同三”高速公路出口和“兰新”铁路火车站编组站;距离青岛港45公里,距黄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35公里。全镇共辖73个行政村,6.2万人口,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880万元,财政收入3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四妹冢汉墓群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四妹冢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妹冢汉墓群

地址:胶州市铺集镇黔陬村北岭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东至岭下农田,南至岭下农田,西至最西侧封土边缘向西100米,北至最西侧封土边缘向北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铺集镇:" 铺集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素有""三七""铺之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郡。铺集也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得名。建国初期曾是胶河县驻地。省道朱诸路、董张路横穿镇中,距离青岛国际机场70公里、青岛海港80公里、黄岛港口6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胶济铁路35公里。全镇共辖69个行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献县汉墓群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献县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献县汉墓群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沧州市的献县境内,是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间王的王室墓葬群。

献县汉墓群现存有河间献王墓、李王墓、惠王墓、刘淑墓、刘苌墓、毛公墓、贯公墓等墓葬37座,以河城街乡一带分布最为集中。墓地的排列多为几个大墓集中在一起,且大墓旁还有小墓,从而表现出各墓之间的渊源关系。墓葬属土坑木椁墓,封土堆一般高8~10米,最高的达28米,墓内出土有错金铜豹、鎏金铜雀、铜龙、耳杯、盘、铜俑、陶俑等大量随葬品。

献县汉墓群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尹湾汉墓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尹湾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湾汉墓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2千米的高岭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发掘汉墓6座,出土了大量铜、铁、陶、骨角、漆木、玉、琉璃器和纺织品。其中在6号墓0土木牍23枚,竹简133枚。竹简有《神乌傅》、《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有《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赠钱名籍》、《礼钱簿》、《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元延元年历谱》、《元延三年历谱》、《君兄衣物疏》、《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君兄节笥小物疏》以及名谒等,约4万字。这批简牍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西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多属首次发现。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其中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五月之历谱是我国迄今所发现最早的完整的日书。对我国秦汉史、古代文学史、古代术数史、书法艺术史、档案学、简帛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2003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从墓顶制高点土墩及3号墓墓坑向四周延伸50米。

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线向外延伸50米。

温泉度假区(温泉镇):2013区划调整:撤销横沟乡、温泉镇合并组建新的温泉镇,调整后其行政区域面积为102.71平方公里,人口5.24万人,辖18个村民委员会,镇驻地设在温泉镇昭阳路1号。本次调整后,东海县将由13个建制镇8个乡,缩减为17个。东海县辖镇,因境内有温泉得名。苏北最大鳗鱼养殖基地。1976年成立温泉管理处,1980年改温泉公社,1983年改温泉乡,198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冢汉墓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曹冢汉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曹冢汉墓位于临邑县德平镇。年代为汉。 2013年,曹冢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冢汉墓东100多米是曹家冢村,村子因墓而名。村名碑上说,古墓相传为汉代丞相曹参的坟冢。村庄自汉至元所居都是曹姓人家,元末明初的战乱瘟疫使此处仅剩一女,永乐年间,赵有才从寿光迁来与其结为夫妇,重建家园。现在村中的赵曹两姓是同宗。

旧《德平县志》记载:“曹家冢亦称帝王冢,在县西北八里,高二丈,周二百步。帝王未详何代。 ”现在墓台周长约有百米,高七八米,冢上满是高高低低的杂树,春夏之际开满五彩缤纷的花朵,秋天里红玛瑙般的酸枣缀满枝头,堪称古邑一景。

曹冢古墓考定为汉代,还未能认证是否为曹参之墓。

据 《史记·曹丞相世家》记载,曹参(?—前190),字敬伯,今江苏沛县人。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刘肥为齐王时,曹参担任齐相国9年,他采用盖公“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使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恢复发展了经济,被齐国人称为贤相。汉惠帝时萧何去世,曹参继任汉朝相国三年,依行旧法,“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成为西汉初期的著名政治家。

曹参是汉朝第一位被封之臣,地位显赫,但是现存正史中没有对其墓地的确切记载。按照汉代丧葬习俗,他可能安葬在故乡江苏沛县,或者封侯地今山西临汾西南,也可能陪葬在汉高祖刘邦陵的陕西咸阳市。曹参曾在齐国做丞相多年,离开后三年就去世了,所以在此立墓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德平镇:德平镇位于临邑县城北35公里,居乐陵、宁津、陵县、商河、临邑五县市区交界处,总面积144.23平方公里,人口6.04万。 德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自五代后代唐至1956年撤县设镇前一直为历史县治驻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三国文学家弥衡,明朝书法杰才郭谌、柱国名臣葛守礼,现代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天芳等,先后从德平迈出家门,走向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辉冢汉墓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辉冢汉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辉冢汉墓。位于今冀州镇辉冢村东北600米处,现封土高9米,南北长90米,东西宽70米,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墓顶封土有散落碎砖瓦。

据说该墓原为“龟形”,墓顶原来建有和尚庙,当地人俗称“大寺“,后拆除。传说,此冢是因为烧白灰而形成的,称谓“灰冢”,后演变为现在的辉冢。2001年2月,被确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辉冢村:辉冢村位于冀州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350户,980人,党员68人,6个小队,耕地共2735亩,全村收入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冯营汉墓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大冯营汉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冯营汉墓据传说为汉代李左车墓,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深县大冯营村西北一公里处.墓冢原高10米左右,现存封土高约1.5米,长宽各30米,面积900平方米.在墓冢南面150米处,呈半园形状分布着五个土冢;各土冢相距80米,分别长150米,宽50米,高约5米,均呈椭圆形.

据”辞海”载:李左车为秦汉时谋士,初在赵,封广武君,后跟随韩信,用其策取得燕地.传说李左车为饶阳人,死后其灵柩由南往北运送,过深县大冯营村时,缚棺铁链断,即停于此地,大风骤起,使土将棺掩埋.前些年,饶阳县李氏还有人前来祭祀。1993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城堡汉墓群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城堡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高县古城堡汉墓群位于阳高县城东南方60里之古城堡周围,包括南梨园沟河东岸汉墓25个。两岸汉墓15个、古城堡北汉墓8个、古城堡东汉墓10个。

古城堡汉墓群位于阳高县城南60里的古城镇,方圆面积为19平方公里范围内,以许家窑、靳家洼、单家窑、安家皂一带墓冢较为集中,现存58座,墓葬包括南犁园东岸25个,西岸15个,古城堡北8个,古城堡东10个,封土主约4至6米,封土周长30至50米。保存基本完整。1993年9月23日,划定保护范围时,发现其中五座有盗洞。1941年9月,日本人小野胜年、水野清一等,开始在古城堡汉墓群发掘,先后两次共清理了六座墓葬。1943年,发表了一个简单的报告,介绍了发掘其中三座墓的情况。三座汉墓,均为三椁墓。有墓道、天井、开井上面用方木垒框。随葬器物非常丰富,有铜器、陶器、漆器、铜镜、麻布、靴、砚、罗、缯、印章、小型车马器模型等。从墓葬形制以及随葬器物来看,阳高古城汉墓群应为西汉早期墓葬。1965年5月,阳高古城堡汉墓群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四至:北至下辛庄村南,下娘城村南,6西至靳家洼、单家窑村,南至赵家村北,东至安家皂村东、河北与山西省的分界线,面积约19平方公里。

古城镇:古城镇 位于中部丘陵南侧。距县城30公里。面积65.6平方公里。属黄土丘陵地形,丘陵占94%。是本县降雨量最低的地区,平均年降雨360毫米左右;加上日照长,蒸发量大,土壤板结,渗透差,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十年九旱,不少年份从种到收没有一场透雨。作物一生象缺奶的小孩,勉强维系生存,粮食产量一直很低,亩产1965年前只有30公斤左右。农业合作化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菜屯汉墓群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菜屯汉墓群为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菜屯汉墓群年代为汉,位于茌平县菜屯镇政府东南1500米。

1991年5月6日,菜屯汉墓群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菜屯镇:茌平县辖镇。1949年为原博平县菜屯区,1958年为公社,1984年设镇。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2.8万。临(清)泰(安)公路过境。辖菜屯、孙武、赵方、崔营、商石、前韩、后韩、于洼、大黄、堤口冯、沙窝高、杨槐、阚庄、梁李、大娄庄、蜂李、任庄、伦徐、张贾、南海子、北海子、西海子、周桥、路良明、前樊、后樊、段庄、韩庄、高庄、林场2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油棉、化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井坪南梁战国、秦汉墓群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井坪南梁战国、秦汉墓群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井坪南梁战国、秦汉墓群

井坪南梁战国、秦汉墓群(第四批省保)

时代:战国、秦、汉

地址:平鲁区井坪镇南山梁地带

墓群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均被森林覆盖。1986年至1991年为配合露天煤矿工程建设,在墓群东部地段发掘战国墓200余座,秦汉墓170余座,出土文物近1000件,专家、学者对该墓葬非常关注,认为这批墓葬应为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楼烦族”墓群。1994年以来配合小型工程建设发掘10余座战国、秦汉墓群,出土文物40余件。墓群地面现存两座封土冢,东西向排列,保存完好,西端封土堆高8米,周长80米;东端封土高6米,周长6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金山汉墓群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金山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汉墓群位于兰陵镇金山村。年代为汉。该墓为临沂市目前经科学发掘的西汉墓葬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墓上祭祀建筑在山东省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西汉时代的葬俗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墓为单墓道岩坑竖穴木椁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墓上封土、墓上祭祀建筑几部分构成。墓室坐西面东,墓室东西长7.3米,南北宽4.6米,深11米。墓道向东敞开,全长44米。墓道前设祭祀祠堂建筑全国首次发现。该墓历史上多次被盗掘,出土一宗文物。

墓群的保护范围为“以金山汉墓墓室中心为基点,向东300米,南600米、西500米、北600米,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2006年12月7日,金山汉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村:金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家河崖汉墓群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高家河崖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河崖汉墓群位于胶州市杜村镇高家河崖村东北岭上,年代为汉代。

2011年6月21日,胶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胶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北杜村,南至北杜村,西至高家河崖,北至河沟。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杜村镇:" 杜村工业区位于胶州西南12公里,距青岛市区50公里、青岛前湾港40公里、距青岛流亭机场40公里、至同三高速公路胶州出口3公里,省道朱诸公路横贯全区,区位优势明显。 杜村工业区所在镇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3.6 万人。建有青岛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国家级花卉示范园区和省级农业开发项目----明山岭生态农业观光度假区。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宁汉墓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南宁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墓

汉墓位于江西镇三江村西侧小姑岭顶部。1988年12月该村农民修建晒谷场时,在距地表约2米深处掘出部分青铜器、玉器、陶器。经调查,器物出土时依次排列,坑中的填土为黄褐色,与周围的土色有明显区别,器物分布在长约2.5米、宽约1.5米范围内。器物已残破,可辨认的有:铜剑1件,长约65厘米,圆首呈喇叭形;扁茎一串;铜鼎一件,盘口、扁圆腹、口沿外附索形环耳一对,外壁残留烟垢;残铜片1块;残玉片3块,两面饰云纹和乳钉纹;夹砂陶片4块,为灰褐色绳纹陶。根据器物出土排列情况和特征,这些器物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因墓坑遭严重破坏,型制无法查考),其年代属西汉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孟慈汉墓群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孟慈汉墓群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孟慈汉墓群位于胶州市张应镇大孟慈村,年代为汉代。

2011年6月21日,胶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胶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封土边缘为界,四周各外扩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张应镇:" 张应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全镇总面积8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辖48个自然村,共3.2万人口。 张应镇借全市园区整合,青黄复线开工等新的契机,重新调整规划全镇经济发展布局,整体划分为东西两大经济板块。西部以大朱郭为中心向南延伸,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东部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山丘区植树造林综合开发为重点向周围辐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任寨汉墓群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任寨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卫东区东高皇乡任寨村。为两汉时期的古墓葬。

该墓群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蒲城店遗址以东,1996年当地村民在进行采沙作业时发现,共发掘西汉墓8座,东汉墓3座,清代墓1座,这些墓葬均在流沙层中埋藏,西汉墓为空心砖墓,东汉墓为小砖墓,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为1号墓,出土文物十余件,有陶壶、陶罐、陶钵等,陶器多为素面,大陶壶上有铺首衔环,小陶壶上绘有朱砂,在有空心砖上也绘有朱砂。

任寨汉墓群已于2004年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双冢汉墓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双冢汉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冢汉墓。位于今冀州镇双冢村东北、市政府驻地南5.2公里处。有2个冢,前后相距50米,冢高6米,冢底相连,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约6亩。两个古冢因连接在一起而得名双冢。

冢顶原有南北两座大殿,今尚有绳纹汉瓦碎片。民国初期,冢顶曾有塌方,在其西北角发现砖砌券门,后用土封好。

据《周书》载:“齐任城王湝、广宁王孝珩等据守信都,有众数万,高祖诏宪讨之。宪至信都,列阵于城南,宪登张耳墓以望之。”据此推论,当年所登张耳墓可能就是双冢。

此冢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莲山汉墓群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莲山汉墓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莲山汉墓群位于鄱阳县,时代为西汉。

莲山汉墓群亦称:莲山古墓群,为江西省最大的汉代墓群,一百多座汉代墓聚集于斯,全国亦少见,它坐落在鄱阳县莲山乡、桥头乡、谢家滩镇交界处。大部分墓分布在莲山乡的莲花塘、百花塘村附乡莲花塘、百花塘村附近。它象一条巨龙的图案,分布在桥头彭丰一带的龙头,莲山乡莲花塘、百花塘村一带为龙的躯干肢体,谢家镇的口前村、莲山乡的上恼村一带为龙尾,共计119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

1982年,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曾到此考查。1983年文物普查时经江西省考古研究所鉴定一一认为是汉代墓葬群。遗憾的是60-70年代大搞水利建设时被百姓挖掉了不少。已出土文物有铁剑、铁鼎、陶仓盖、陶果盆、陶炉灶、陶斧。1991年个路时又出土一件青铜甗瓦,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汉砖。

莲山汉墓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墓葬、古代战争以及鄱阳在秦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1986年由鄱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连汉墓博物馆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大连汉墓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连汉墓博物馆位于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沙岗村,是全国第一座汉代墓葬群遗址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4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内设遗址展示、文物陈列、临时展览等功能区。基本陈列为“-古韵——大连汉代墓葬文化”,以大连汉墓为主体,在主要陈展历时七年的营城子两汉墓葬发掘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遗址复原及墓0土文物的展示,揭示两汉时期大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征,以及汉代大连地区同周边各地区的紧密联系。

大连汉墓博物馆是大连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开馆是大连市文化工作领域的一件盛事,对宣传、教育、研究大连的历史文化,建设大连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连地区历史悠久,尤其是两汉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早在上世纪30年代,大连地区就发现了著名的营城子东汉壁画墓,其壁画“升天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3年秋,营城子地区发现大量古代墓葬,成为大连市考古界一项重大发现。结合全市的基本建设,营城子汉墓抢救性发掘工作随之启动,至今已挖掘墓葬200余座,出土3000多件文物。这里已经成为辽南地区汉代遗址分布最广、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地区。这项考古发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省文物局等部门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并且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作为全国第一座汉代墓葬群遗址博物馆,大连汉墓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全在原墓葬群遗址的中心区域修建。这座于1999年发现的贝砖木椁墓是夫妻合葬墓,面积约25平方米,出土了30多件陶器和铜器,是迄今为止营城子地区发现的同类墓葬中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

汉墓博物馆内全面展示了汉代不同历史时期大连地区的贝墓、贝砖墓、砖室墓等墓葬形式,并珍藏了近300件珍贵的汉代出土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千福山汉墓群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千福汉墓群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福山汉墓群

千福山汉墓群(第四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广灵县城西2.5公里千福山南麓

为汉代聚族而葬之墓群。位于千福山南麓坡地之上,墓群南低北高依山而葬。明显暴露地表上的封土堆有9冢,民间俗称“谎粮堆”。墓群占地面积约333000平方米,南北向排列,东西向并穴。其中1、2号和3、5号墓封土直径为30至35米,高15至20米;另5冢直径为17至20米,高14至17米。保存尚好。

1984年清理两座砖室多室墓,出土器物有陶楼、壶、罐、案、勺、盘、人佣、猪俑和部分铁器、铜镜、钱币等。

1988年清理一座石圹木椁墓葬,出土器物有铜鼎、洗、鑑、镜勺、骰、鎏金弩机和少量陶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