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乙酰甲胺磷会毒死人吗【合集20篇】

浏览

799

文章

53

篇1:毒死蜱主要杀什么虫?效果好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养护/习性

修剪周期

1年

毒死蜱是一种光谱性杀虫剂,中毒,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

1、水稻害虫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瘿蚊、稻飞虱、稻叶蝉每亩用40.7%乳油60-120毫升对水喷雾。2、小麦害虫:防治麦叶蜂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蚜虫在扬花前或扬花后用药;防治黏虫时在低龄幼虫时喷药。3、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使用15%颗粒剂80-100g在心叶撒施。4、棉花害虫:棉蚜、盲蝽蟓、蓟马、象甲、造桥虫在防治时,要在害虫快速增多时喷药。

毒死蜱的适用范围很广泛,毒死蜱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在叶片上残留期不长,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此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对烟草有药害。毒死蜱都适用于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也可用于防治城市卫生害虫。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毒死蜱,以及毒死蜱的作用。毒死蜱也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不小心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无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瞳孔缩小,严重者出现肺水肿、大小便失禁、昏迷。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史上第一位女将军,死后埋了48座坟,48个送葬队伍全部被毒死

全文共 136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非常给力的文章,话说这个文章说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她死了之后的故事,话说她死了之后被埋了48座坟,还有48个送葬队伍,但是这48个送葬队伍全部被毒死了,那么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就有很多话题了,那么这个事情到底怎么说呢?是否真实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中国古代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史书,记录了大量名将的历史,如姜子牙、白起、廉颇、苏定方等等,不过这些名将中很少有出现女性的身影,尽管我们也知道很多女将如花木兰、樊梨花等人的事迹,但那更多来自于文学艺术形象,真正被载入正史的只有秦良玉一人。

秦良玉出生于万历二年(1574年),是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大家都知道重庆是有名的山城,那里的山地丘陵占了全境百分之七十以上,这种特殊地貌所带来的影响,后来一直伴随在秦良玉的生命当中,让她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山地特种作战部队:白杆兵。

秦良玉18岁的时候便嫁给了14岁的马千乘,马千乘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是当地的世袭土司。两人成婚以后极其恩爱,当地的百姓们在他们治理下也过得挺好,不过马千乘在1613年的时候生了重病,身体不太好,所以在接待朝廷派来的监军太监邱乘云时,显得不是很恭敬。

邱乘云回到朝廷以后就跟皇帝诬陷告状,马千乘因此而被抓入狱中,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照料而病逝。朝廷在经过仔细审查以后,又发现原来马千乘没有什么罪,所以没有剥夺他们家的世袭土司之位,本来是应该传给他儿子马祥麟,但马祥麟这个时候还很小,而秦良玉又已经有过赫赫战功。

于是39岁的秦良玉就这么代替了丈夫马前乘的职位,成为了朝廷册封的将领,她在忠州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白杆兵,成为了那一个乱世中令人不可忽视的存在。白杆兵以当地特有的白木制成结实的长杆,上头配带刃的铁钩,下头配坚硬的铁环,算得上是攻防兼备的特种武器。

尤其是当多支白杆的钩与环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成为了攀山越墙的利器,哪怕是在重庆那样多山地丘陵的地方,秦良玉与她的部队依然可以如履平地,展现出了极为高超的军事素养。

也正是由于有着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所以秦良玉在那一个乱世之中很受重视,每当朝廷遇到叛乱或者侵扰的时候,便会请秦良玉率军前去平叛。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土司杨应龙认为播州地形险要,官军难以进攻,于是悍然反叛,结果被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打得狼狈而逃,一举平定了播州之乱。

天启元年,后金率领大军进攻沈阳,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前去救援,帮助朝廷获得了沈阳保卫战的胜利;天启二年,彝族首领奢崇明反叛,一度攻占大量地盘,包围了成都,秦良玉率军击败奢崇明,收复所有失地;崇祯三年,满清皇太极率军包围京城,秦良玉率军前去救驾,令皇太极就此退去。

秦良玉一生之中南征北战,无论是土司、满清,还是张献忠等叛军,都曾在她手下吃过苦头,可以说若是没有秦良玉,明朝灭亡的时间就可能会大大提前了。秦良玉1648年寿终正寝,享龄75岁,她的一生事迹都被记在《明史·秦良玉传》中,是中国古代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女将军。

由于生前打败过很多的势力,所以秦良玉的仇家也很多,尽管生前无人敢对她进行报复,但是死后却很难预料,所以秦良玉的坟墓数量高达48座,而在她死后,有48伙人名义上是去送终,实际上却是前去打探虚实,结果全都被毒死,于是秦良玉的坟墓以及秦家的后人都得以保全。

参考资料:《明史·秦良玉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夺回老公我差点毒死婆婆

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刻,我有瞬间的恍惚,觉得我自己就是这个女子。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一直都在想着到底要不要毒死婆婆,应该怎样毒死她才能神不知鬼不觉。连炒菜都心不在焉,常常忘了放盐。工作上也出了差错,差点遭遇被炒掉的悲剧。

一直以为,老公会一辈子都对我好。于是,大学四年间,我始终很安心地享受着他对我的宠溺,偶尔,我也会故意发发公主脾气,试探一下他对我到底会忍耐多久。没想到的是,大学四年下来,他总是那么包容我,那么溺爱我。这让身边的女同学和闺蜜,也都羡慕得要命。甚至每一次说找男朋友,便会以我老公为最终标准。

确实,他人长得虽然不是特别帅气,但却越看越耐看。脾气好、性格好,最重要的是,对我一心一意的好,从未因为什么事情和我吵过。而且,还稍稍有点才气,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所以,大学期间,我成了他御用的模特。他也真争气,将我的美不留痕迹地画在那些纸板上。很多人都说他的画可以拿出去卖个好价钱,可他宁愿都留着,也绝对不会卖掉一副画。他说,那些画,其实是我们大学生活的见证,是我们爱情的纪念!

所以,尽管毕业之后我们即将各奔东西,但我却执意辞掉了父母为我安排好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了他的家乡吉林市。这对于从小生长在南方、大学四年也都在南方读完的我来说,确实有点不习惯。可我知道,我愿意为他忍受这漫天扬起的北方风沙,只因为,他是那个会为我挡风遮雨的男人!

不久,我们便当了毕婚一族,虽然房子是租来的,本来应该买的结婚用品,也都是能省的就省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幸福的降临。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而他,也在奔波于创业之间,仍一如既往地宠溺我!

我也以为,幸福会长久地延续下去。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婆母的到来,破坏了我跟老公之间的幸福婚姻。当我们打拼了几年,终于买下了房子,我也有了我们的宝贝儿子之后,一直在农村生活的孤寡婆母坚持要和我们一起过。我也觉得她老人家不容易,守寡多年,含辛茹苦地把唯一的儿子拉扯大,现在老了,也该享受享受儿子儿媳的孝顺了。所以,刚一开始,我对婆母简直就跟亲妈一样,甚至有时候好过我对自己的儿子。

可是,我却无数次发现,每次婆母跟老公说话时,都要把老公拉到自己的房间里,还关上了门。偶尔,会从房间里传来婆母孩子似开心的笑声,有时候还会是婆母如同孩子撒娇似的口气跟老公说话。甚至,婆母不但把老公叫到房间里,连带儿子也带了过去。

有几次,儿子都困得不行了,婆母也没说让儿子回到我这边睡,而是唠唠叨叨到晚上九十点钟,才由着老公抱着快睡着的儿子过来。我并无意去挑拨离间老公跟婆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家里,我成了多余的人。或者说,我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个免费的保姆!然而,一直都很有涵养的我,却时时告诫自己,为了这个家的完整,一定要忍耐。

只是,我也不过一个普通女子,想要的,无非是温馨的、正常的家庭生活。但这些却随着婆母的到来,慢慢地不再拥有。加上我的工作压力也蛮大,回到家里有时候还要忙一些工作上的事情,逐渐的,我心底积压的不满越来越多,我也觉得自己快崩溃了。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期间和老公也吵闹了几次,渐渐的,他对我也不如从前那般好了,甚至几次都说把儿子让婆母带走,免得我心生厌烦。直到今年夏天的一天,已经有了一点抑郁症特征的我,在翻故事书时突然看到一段也和我一样受尽婚姻不快乐的苦痛女子,为了解脱整日想方设法钳制她和老公的婆母,居然狠心地在婆母饭碗里下了毒。

那一刻,我有瞬间的恍惚,觉得我自己就是这个女子。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一直都在想着到底要不要毒死婆婆,应该怎样毒死她才能神不知鬼不觉。连炒菜都心不在焉,常常忘了放盐。工作上也出了差错,差点遭遇被炒掉的悲剧。值得庆幸的是,幸好我表哥来看我,知道了这些情况,赶紧带我去看心理医生,然后又和老公进行了一次长谈,最后,还把他认识的一个做婚姻指导师的朋友介绍给了我和老公。

我们也终于知道,原来光靠爱情来维持婚姻是片面的,更多的时候,幸福美满的婚姻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于是,我和老公一边学习如何经营婚姻,一边慢慢改变了自己。

一开始,婆母还不习惯我们的改变,但由于我和老公都互相坚持着,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那一段岁月。

后来,婆母也开始有所改变,渐渐地把我当成了一家人一样对待。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幸福家庭的背后,其实都有过不为人知的烦恼和痛苦经历。但只要我们用心,就会迎来黎明的曙光,握住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毒死蜱主要杀什么虫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毒死蜱颗粒剂可采用毒土法防治蝼蛄、蛴螬、地老虎、蔬菜根咀、甘蔗龟甲等土壤害虫。

毒死蜱喷雾可防治各类作物害虫,粮食作物、大豆、花生、棉花、果树、蔬菜、茶树、甘蔗、花卉等作物的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害虫及螨类、蓟马等。

毒死蜱的适用范围很广泛,毒死蜱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在叶片上残留期不长,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此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对烟草有药害。毒死蜱都适用于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也可用于防治城市卫生害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吕后到底有多狠毒?吕后差点毒死自己儿子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正史里有记载的皇后和皇太后。刘邦死后,汉朝真正的掌权者就是吕后,当然吕后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因为吕后做过太多狠毒的事情出来,而且就连自己儿子的兄弟都不放过。吕后是怎么对戚夫人的大家肯定都了解过,直接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已经是最残忍的手法了。等刘盈上位后,吕后还杀了很多功臣,实在令人气愤。

汉高祖刘邦死后,惠帝刘盈继承皇位,但大权掌握在吕后手中。吕后专权独断,陷害刘氏宗亲和大臣,就连刘盈的兄弟都不能幸免。刘盈的同父异母兄弟刘肥在此之前被封为齐王。刘肥,是高祖最大的庶子,他的母亲是高祖从前的情妇曹氏。

惠帝二年(前193年),刘肥进京朝见刘盈,刘盈以兄长之礼在吕太后面前设宴招待刘肥,并以一家的长幼之序让刘肥坐在上座,这一坐本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主要问题是被吕后看见了,吕后看见后感到十分不爽,于是在暗地里派人让人在酒中投了毒药,并令刘肥喝完这杯酒为了给自己祝寿,意图就是杀了刘肥。但是吕后没有想到的是不明真相的刘盈也一同拿起斟满了酒的杯子,起身为吕后祝福。吕后看到后当然是十分十分的着急,毕竟是亲儿子,于是赶忙拉着惠帝的酒杯把酒泼在地上。

刘肥对吕后的举动感到十分奇怪,因而也不敢喝那杯酒,于是谎称自己已经喝醉了就离席而去了。后来,他知道了那是吕后赐给他的毒酒,对此感到非常恐慌,担心自己很难活着离开长安。这时,与他随行的一位内史为他谋划了一个脱险的计策。他对刘肥说:“吕太后仅仅只有惠帝这么一个儿子和鲁元公主这么一个亲女儿。如今您作为齐国的诸侯王,拥有大小70多座城池,而鲁元公主却仅仅享有几座城池的食俸。如果您能献上一座郡城给吕太后,作为赠给公主的汤沐邑,太后一定会转怒为喜,而您也就不必担心了。”

没想到刘肥采用了这个计策,效果十分的显著,刘肥当时马上派了人去告诉吕太后,说自己想把城阳郡送给鲁元公主,并说自己有意愿想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太后听到刘肥这么说,当然是非常高兴,非但没有了刺杀齐王的念头,吕后还在齐国驻京城的官邸里置酒款待了齐王一行,而齐王也因此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朝元明宗和世琜简介元明宗是怎么死的?是被毒死的吗?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元朝从最开始的建立到慢慢壮大到经济文化达到极盛最后走向衰弱,这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其实,每个朝代都会经历这些事情,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元朝晚期,其实自从当时的元英宗宫廷政变被刺开始,元朝就已经开始有了衰败的迹象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是元朝的元明宗,据说当时的元明宗还是极力想改变当时的社会处境的,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元明宗的死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到底元明宗是怎么死的?是毒死的吗?一起来看看!

元明宗和世(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蒙古帝国可汗,汗号“忽都笃可汗”。元朝第九位皇帝,庙号明宗,谥号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个人简介

姓名:孛儿只斤·和世琜

庙号:明宗

谥号:翼献景孝皇帝、忽都笃可汗

陵墓:起辇谷

在世: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

在位:1329年2月27日—1329年8月30日

父亲:元武宗海山

弟弟:元文宗图帖睦尔

儿子:

次子元宁宗懿璘质班;长子元惠宗妥懽帖睦尔;三子泰永王苏胡理多尔

年号:天历1329年

贡献

元明宗和世琜即位前,曾提议上书改革,遭驳斥,贬官,后封为明王。不断上书,在未当皇帝时,连续上书给泰定帝十余次,未果。

泰定帝逝世后,丞相倒剌沙十分伤心,并拥立阿速吉八为帝,实施改革。蒙古一分为二,元文宗进行篡位,丞相倒剌沙坚决反对,进行征讨,引起元文宗憎恨。

后来,元文宗即位,和世琜又提出了重用汉臣,解决社会矛盾。元文宗便认为他是个眼中钉。不除掉他,难消心中之恨。

赫尔都政变

发动者—元文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公元1304~1332年),蒙古族,元武宗次子,元明宗之弟。著名元朝第九位皇帝,元文宗,元札牙骂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公元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四年,终年二十八岁。

母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元英宗执政时期,图帖睦尔曾被流放至海南琼州,泰定帝即位后召还京,晋封怀王,出居建康,江陵等地。

泰定帝逝世后,留守大都的签枢密院事燕帖木儿谋立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赉为帝,后以路远改立图帖睦尔,即元文宗,改元天历。

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农历九月,上都的贵族拥立泰定帝幼子为帝,建号天顺,并起兵攻入居庸关。图帖睦尔派燕帖木儿出战,大败对手,使元明宗在漠北即位。

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农历八月六日,图帖睦尔和燕帖木儿在宴会上毒死元明宗和世琜,图帖睦尔遂复位元文宗。

元文宗在位期间,两次派兵征讨四川、云南的蒙古贵族叛乱。燕帖木儿以拥立之功,擅权揽政,荒淫无度,成为文宗时的肘腋之患。

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元文宗图帖睦尔病逝,逝世前自悔谋害兄长之事,吐露真情,遗诏立元明宗之子以自赎。

元文宗逝世后葬于起辇谷、封谥号为“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

发动者—太平王

权奸燕帖木儿(?~1333),钦察氏,奸相。发动了赫尔都政变,杀害了元明宗,元明宗被害之后,多次发动政变,干预政事,结果家破人亡,后代子孙被杀。

经过

孛儿只斤·和世琜行至赫尔都,被元文宗用蛊毒害。元文宗与燕帖木儿使用卑劣手段禁止官员传播元明宗驾崩,并杀害知情者。行至天津(今内蒙古包头西南),发动兵变,将官军全部杀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蛇会被自己的毒液毒死吗,对自己的毒液有免疫力吗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毒蛇的毒液有多厉害,想必大家在电视或书籍里都有所了解,那是分分钟要人命,可能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蛇的毒液毒不死自己,难道蛇对自己的毒液免疫吗?

蛇对自己的毒液有免疫功能,当然这种蛇毒免疫功能只是对自己或同类的毒液免疫,并不是对所有的毒蛇的毒液免疫,因为在这地球上生活着毒蛇种类太多,每种毒蛇的毒液作用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一条毒蛇短期内不可能对所有毒蛇的毒液都免疫,可能随着蛇不断的进化,以后的蛇会有更高级的免疫功能达到百毒不侵。

蛇的进化的过程中已经进化出对自身蛇毒免疫的功能,所以蛇对自己的毒液也有免疫功能,但是这种免疫功能只是针对自己或者同类的毒液免疫,遇到其他毒蛇的毒液也需要通过进化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达到百毒不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毒死蜱颗粒剂的残效期是多长时间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不慎误服用毒死颗粒剂要用清水将嘴清洗干净,不要自行引吐,携此标签送医诊治。医生可使用阿托品、解膦定等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药剂,并注意迟发性神经毒性问题;不慎吸入:应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不慎眼睛溅入或接触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毒死蜱颗粒剂的残效期是多长时间吧?

毒死蜱颗粒剂残留期至少要半个月,有的可能会长达一个月左右。中间要是下大雨可减少为十天左右,雨水能冲涮残留!

毒死蜱颗粒剂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2、本品对瓜类、莴苣苗期及烟草敏感,请注意避免药液漂移到上述作物上,以免产生药害。

3、本品对家蚕、蜜蜂、虾、蟹和鱼类有毒,蚕室、桑园周围、水产养殖区、开花植物花期禁用。鱼或虾蟹套养稻田禁用。施药后的田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赤眼蜂等天敌放飞区域禁用。

4、施药时应戴口罩、手套、穿保护性作业服,严禁吸烟和饮食,避免药液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一旦接触,应用大量清水清洗。

5、使用完毕后,应用清水将施药器械清洗干净,严禁在池塘、渠道和河流中洗涤使用本品的药械,对未使用完的剩余药液密封后储存在安全的地方。

6、本品在柑橘上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为1次,安全间隔期为28天;在水稻上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

7、避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触。

8、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毒死蜱颗粒剂价格是多少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毒死蜱是一种使用效果很好的杀虫剂,常用于防治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病虫害。在使用毒死蜱防治病虫害时,根据农作物、防治对象的不同,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毒死蜱颗粒剂价格是多少吧?

97%毒死蜱原药主流报价至2.8万~2.9万元/吨,实际成交至2.7万~2.8万元/吨。97%毒死蜱原药港口FOB主流价格至4215~4350美元/吨。

毒死蜱颗粒剂注意事项:

1、毒死蜱对鱼类、蜜蜂敏感,应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2、毒死蜱对烟草及瓜类,莴苣苗期较敏感,请慎用。作物开花期慎用。

3、毒死蜱虽然属低毒农药,使用时应遵守农药安全施用规则,若不慎中毒,可按有机磷农药中毒案例,用阿托品或解磷啶进行救治,并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4、毒死蜱易燃,应远离火种,存放在阴凉处。气温高于28℃、风速较高时应停止施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孝庄为什么毒死顺治?孝庄为何要阻止顺治帝出家?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的顺治皇帝,对于他的事情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些耳闻了。当年顺治皇帝打定心思要出家,在奉先殿中向列祖列宗磕头请罪。孝庄太后也是去劝说,但是无论用江山、责任鼓励他,还是放下太后之尊来恳求他,都无法挽回顺治帝出家的决心了。无奈之下,孝庄与其让顺治出家,还不如一碗毒药了结了他,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那么孝庄为何要阻止顺治出家呢?第一,造成政治动荡。

顺治突然出家,会造成皇权的空虚。

这个时候,一旦有贰心的臣子谋乱,难免会酿成巨变,甚至颠覆朝廷。

大清基业开创在顺治手里,难免也会断送在顺治手里。第二,皇上就应该恪守天道。

天道是什么?天道就是皇帝的责任,养育百姓,教化臣民。

天道之说,顺治自己就很信服,并且认为是“古今同理,万世不移”的真理。

你身为皇帝,就应该遵守天道,不能半途而废。

皇帝自古就是终身制,除了被迫禅让的皇帝,哪个皇帝不是当到死才结束?

就如康熙所说:“朕是天子,是上天之子,朕就是神。”

天子就是代表天道行事的,你就应该一以贯之,有始有终。

退位就是悖逆天道。第三,身后之事难料。

好,让你顺治出家了,满意了。

那国家怎么办?交给谁管理?

孝庄再厉害,终究是女流之辈,后宫不干政是祖宗家法。

而且她年纪大了,精力有限。

他这一走,就算从儿子里面挑个继位,可终究都是小娃娃啊。

俗话说“主少国疑”,难免有人蠢蠢欲动,就像后周老柴家被赵匡胤篡了。

况且还有后来的鳌拜与班布尔善,这就是明证,不是杞人忧天。第四,皇位来之不易,不能前功尽弃。

想想孝庄的为了帮顺治挣得皇位,委身于多尔衮,遭受多大的屈辱。

在当时危机四伏的宫廷中,经历多少磨难,才披荆斩棘走到今天。

好不容易熬出头了,你又要撒手而去。

孝庄她不甘心啊,千辛万苦为儿子挣得皇位,到头来要打水漂。

这能把人气死。第五,给皇室抹黑。

皇帝出家,亘古未有的奇闻,除非是面临杀身之祸,才会夺入空门避难。

正常情况下,谁会出家?

一旦顺治出家,朝臣、民间难免会流言四起,皇室的尊严就会被按在地上摩擦。第六,出家理由太荒唐。

皇帝出家的先例是有的,但是因为一个女人出家,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果因为鄂妃之死而出家,不要说孝庄接受不了,朝臣接受不了。

一旦传扬出去,还会成为全天下的笑柄。

所以,顺治不能出家。

虎毒不食子,但是顺治首先是大清的皇帝,其次才是孝庄的儿子。

孝庄不但要为儿子负责,更要为大清的基业负责。

儿子和江山,她选择江山。

这是作为一个女人的决绝,也是作为一个英雄的担当。

如果真的毒死顺治,她可能会心痛,但不会后悔。

因为是顺治把自己带到绝境,也把孝庄逼向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燕云台李思被谁毒死的 萧燕燕是真凶吗

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没想到韩德让妻子李思突然下线,她因喝了毒酒身亡,而酒是萧皇后送的,可想而知韩德让和萧燕燕之间的感情会继续恶化。不过萧燕燕并没有毒死李思的动机,她也不可能这么做,那究竟是谁想害死李思呢?其实很简单,最想让韩德让和萧燕燕决裂的人,他的犯案动机就越大。那下面就来揭秘背后的真凶究竟是谁,以及历史上李思到底是怎么死的,想了解的小伙伴就别错过啦。李思被谁毒死的

最新剧情中,李思喝了皇后送来的酒结果被毒死。萧燕燕来到灵堂悼念,自称不是害死李思的凶手。韩德让直言,就算萧燕燕没有杀李思,李思也是因萧燕燕而死,如果不是萧燕燕执意要他回上京,李思不会死的不明不白。究竟毒死李思的真凶是谁呢?

萧燕燕的贴身侍女来到韩德让府上,说萧燕燕赐予了韩德让美酒。用膳时,那瓶酒就摆在桌边。韩德让正准备饮用,萧燕燕的信使赶来,催促韩德让马上进宫。韩德让放下酒杯,阴差阳错躲过一劫。李思心情不好,喝了几杯萧燕燕赏赐的酒,没有多久就死了。下人赶到皇宫,将噩耗告知韩德让。

韩德让为李思设了灵堂,悲痛送别李思。婢女提醒韩德让,酒是宫里送来的,加害李思的可能是萧燕燕。韩德让回忆起种种细节,怀疑萧燕燕要杀的不是李思,而是他,李思只是为他挡了一劫。萧燕燕来到韩德让府上,告诉韩德让她没有下毒。韩德让觉得,不管是谁毒死了李思,萧燕燕都要负一定责任。毕竟,如果不是萧燕燕,李思和他都不会有危险。

据悉,李思是被玉箫毒死,她就是想挑拨燕燕和韩德让之间的关系。

剧中,李思是一名大家闺秀。当初,韩德让、萧燕燕互相喜欢,李思单恋韩德让,被萧燕燕讨厌。萧燕燕进宫后,韩德让单身了很久,李思在韩德让最落魄的时候嫁给他,尽心尽力当一个好妻子。韩德让就算对李思没有爱情,也对李思有夫妻之情。李思突然离世,而且死的不明不白,韩德让心中愧疚,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她。萧燕燕虽然做出了解释,但是韩德让和萧燕燕还是有了嫌隙。李思死因揭秘

大辽后宫传出韩德让和萧皇后有私情的流言蜚语,韩德让为了证明清白,不得不娶李思为妻,李思很爱韩德让,当然她也很清楚韩德让娶她是迫不得已。自始至终,韩德让都没有爱过李思,他心里的那个人一直是萧燕燕,就算萧燕燕已经贵为皇后,韩德让也无法真正放下她。

野史记载耶律贤死后,萧太后为了下嫁给韩德让,居然将他的原配赐死,很好奇这件事是否属实,不管怎样,韩德让和萧太后之间肯定不清白,但是萧太后赐死韩德让原配的事情有点不符合逻辑,就算萧太后想要嫁给韩德让,那也没必要杀人,这样做反而会激起众怒,所以说萧太后没有理由杀韩德让的妻子。

燕云台》里,韩德让娶了李思后,两人居住在幽州十几年,萧燕燕已经儿女儿女绕膝,可韩德让还没有一儿半女。

韩德让有次进宫议事,萧燕燕身边的宫女青哥端着一壶毒酒来到韩府,声称是皇后赏赐的,李思喝完毒酒后便一命呜呼了,韩德让赶回去时已经为时已晚,这件事导致韩德让对萧燕燕心生嫌隙,事实上萧燕燕并没有赐毒酒给李思,而是青哥假冒皇后旨意,很显然青哥是受人指使。

韩德让是耶律贤最信任的臣子,也是萧燕燕最倚重的人,他如果和帝后不是一条心,那么朝堂肯定会动荡不安,耶律贤的皇位也岌岌可危,指使青哥送毒酒的人应该是觊觎皇位,除了耶律喜隐没有别人。

历史上韩德让原配的死因成谜,大部分人都觉得是萧燕燕赐死的,但是萧燕燕身为大辽太后,根本不屑做这种事,她如果想跟韩德让在一起,又有谁能够阻挡,所以萧燕燕杀韩德让妻子这件事不可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皇帝怎么防止自己被毒死?皇帝用膳有哪些保护措施?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皇帝上位后,也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毕竟皇帝这个位置可是有很多人都觊觎的。如果想要把皇帝给害死,可能最神不知鬼不觉的方法就是往食物里下毒,一般成功后都是死无对证,很难找到真正的凶手。所以古代皇帝应该怎么防止自己被毒死呢?而且作为皇帝每餐都是非常的讲究还有那么多菜,怎样才能起到最好的保护措施呢?

怎么样弄死皇帝而又不容易被发现呢?很多人都要说是“下毒”。确实很多宫斗剧里面都有下毒的情节,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想要下毒毒死皇帝那可是比登天还要难的,原因就在规矩繁多,分工明确的御膳房里。

我们都知道皇帝进餐是非常精致的,而且类型多种多样,一天的膳食就有四顿:早膳,午膳,晚膳,还有下午的点心。这无形中倒是给下毒提供了不少的机会,加上御膳房人员庞杂,在明朝朱元璋皇帝在位时,御膳房的厨师就达到了五千多人。如此庞杂的人员,怎么才能保证皇帝的饮食安全呢?

御膳房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事先设计好菜谱和相关厨师。

皇帝每天所吃的膳食,要事先设计菜式和营养搭配,把当天所有的菜品,果品,主食,点心等,在桌子上统一摆开,并在边上用纸标注上菜名和主厨,这样在事后很快就能追查到相关人员,对威慑御厨有很好的作用。

第二步,每一道御膳,在御膳房都要留下样菜,以备查验之用。

第三步,使用银器进行试毒。

我们都知道,银器遇到有毒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因此用银器试毒直观有效。所以,皇帝吃饭前,旁边都会挂有一个小小的银牌,用来测试食物的安全。仔细检查之后,皇帝才会开始用膳

第四步,专人尝膳。

意思是经过上面的银牌试毒还不够,毕竟也不是所有毒药都能让银器变黑,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太监或者是后妃尝过菜肴后,皇帝再开始食用,很多古装历史剧都有这类情节。

第五步,皇帝用膳。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经过之前的四个步骤,基本已经大大地降低了皇帝被毒害的概率了。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其餐具都是金银为主,既能彰显高贵和排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试毒,即使有些盘子是瓷器的,也会在旁边摆放一个银牌用以检测,而且所用的筷子也是银做的,可以说是把下毒的概率降到了最低。

最后皇帝开始用餐的时候,就会利用餐具仔细检测,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开始享用。

身为皇帝的尊贵,从用膳的繁杂程度上就可以看出,实在是让我们平头百姓感慨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宋江为什么毒死李逵 李逵非死不可吗

全文共 168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李逵死的挺冤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喝下的是毒酒,何况这杯酒还是自己的好大哥宋江给他的。宋江让李逵同他一起赴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李逵日后会造反。李逵的优点是重情义,对宋江十分忠心,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宋江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有更多兄弟的利益,只能把李逵一起带走,这也是十分无奈的一点。恐怕李逵怎么样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这样离世的。宋江为何毒死李逵

梁山108好汉,为了忠义之名,随宋江一起招安,成为了朝廷的军马。不想被朝廷借刀杀人,打着招安的幌子让宋江等人多次征战,成了朝廷征讨其他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宋朝只用了一个“先锋官”的虚职就哄骗的宋江、卢俊义等人不余遗力地剿灭了田虎、王庆、方腊等农民军。

好在梁山好汉忠义无双,虽然十损八九但也算没有辜负宋徽宗的期望,而宋江率兵凯旋还朝,受到朝廷褒奖,正准备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时,却被朝廷“狡兔死走狗烹”。高俅将宋徽宗的御酒换做了毒酒,把宋江、卢俊义等人先后毒死。

那问题来了:宋江被朝廷赐了毒酒,为何不一饮而尽,而是要把心腹兄弟李逵一起毒死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不得不这么做。宋江知道自己必死,必须带上李逵,要不然就坏大事了。

首先,宋江在梁山落草为寇时,虽然位高权重,心腹兄弟很多,但李逵却是众好汉中最忠贞,最没有脑子,最鲁莽的一位。李逵对谁都可以吆五喝六,欺负这个咆哮那个,但唯独对宋江却尊重无比。宋江让李逵干啥,李逵就干啥,唯命是从。所以在宋江死之前,就料到这个鲁莽的兄弟知道自己被毒死后,一定会造反。

宋江曾说道:“我死不争,只有李逵现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所以命人马上去润州召唤李逵,瞒着李逵一起喝了毒酒,带李逵一起共赴黄泉。

其次,梁山好汉已经被宋江成功洗白,无论如何不能让众弟兄再带上“贼寇”的帽子。宋江刚提出招安时,梁山大多数好汉是不同意或者持反对态度的。因为他们有的从来不受约束,有的与朝廷有深仇大恨,大多都是因为仇恨朝廷才来到梁山的。没有朝廷的奸佞,就不会有水浒那么多悲惨的命运。

其中武松、鲁智深与阮氏兄弟就坚定地反对招安。而宋江在晁盖死后,力排众议,终于让朝廷顺利招安,把梁山众好汉带到了朝堂之上。所以在宋江看来,已经做过一次贼寇了,不能再次造反,这样会让梁山好汉再次成为人人口中的强盗。担心李逵造反

宋江是无论如何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必须把这个忠诚粉丝李逵一起毒死,要不然凭着他那火爆脾气,手中的两把板斧,一定会再次掀起风波。让九死一生的梁山好汉重新站到朝廷的对立面,那自己的一番心血岂不白费。

然后,宋江为何单找李逵呢,因为李逵心中的忠义就是宋江,李逵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切对宋江唯命是从。

在征战方腊后,梁山好汉只回来了数人,其中有:宋江、卢俊义、吴用、关胜、呼廷灼、花荣、柴进、李应、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朱武、黄信、孙立、樊瑞、凌振、裴宣、蒋敬、杜兴、宋清、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顾、大嫂。

而这些人中,除了花荣、李逵与吴用外,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眼看大势已去,都只顾保全自己。而花荣与吴用心思缜密,知道宋江的意图,所以决不可能率众造反。只有李逵没有心思,除了宋江李逵不听任何人的,所以宋江死前寻思,认定只要让李逵随自己而去,其他好汉必定不会造反。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梁山的忠义之名也算值了。

最后,此时的梁山大势已去,已经没有能力与朝廷抗衡。

虽然梁山在征战辽国、田虎、王庆时,没有折损一位兄弟,但征战方腊却让梁山元气大伤。之前梁山108好汉,什么马军五虎将,八骠骑,十大步军头领都能征惯战,水军更是让宋军闻风丧胆。但现在已经十损八九,又被分拨到各地,已经完全没有战斗力与朝廷抗衡。

还有如关胜、呼延灼、朱仝等人,原本就是朝廷的军官,也同宋江一样,一门心思的招安。如果自己死后,李逵率众造反,朝廷用大军征讨就已经没有胜算,如果再派其他梁山好汉来与李逵对战,那岂不是陷梁山忠义之名于不顾,令人贻笑大方。

所以综合考虑,宋江无论如何也要黑自己兄弟一次,让李逵与自己一起喝了毒酒,一起死才能让自己以及其他好汉有个好名声,给梁山留下一个忠义无双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上王宝钏被毒死是真的吗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王宝钏的故事大家也应该知道,很多的电视剧和戏曲里面都有关于这个人的传说的,所以这个人还是比较受人欢迎的,那么最近有人问了,这个历史上真实的王宝钏是被毒死的吗?如果不是那么这个王宝钏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历史上是没有这个王宝钏这个人物的,所以说真实的王宝钏是被毒死的这个说法并不成立,王宝钏只是虚构的人物了,但是王宝钏是有历史原型的,话说就是历史上的柳银环(柳英环)。

关于这个柳银环 (柳英环)是怎么死的,在历史上也并无记载。

但是在野史里面这个有两种说法王宝钏是怎么死的。

1、当年王宝钏的父亲造反,并且还有之前的种种恶行,在薛平贵当上皇帝之后,就想将王允斩2113首,并且还不让王宝钏求情。王宝钏也对父亲18年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痛心疾首,便发誓绝不向薛平贵求情,否则就五马分尸。后来斩王允的时候,王宝钏还是不忍心,孝心大发,就拉下面子替其父求情,薛平贵应允5261,因此王宝钏违背了誓言,这是其一。

2、黄巢成为大唐的武状元,4102但因为王宝钏见其长相丑陋,便没有封其武状元,黄巢怀恨在心,遂有黄巢起义。在起义后,对大唐江山带来巨大威胁,薛平贵想要求和1653,黄巢便提出条件,将王宝钏交出,任由处置,便可收手,薛平贵为了江山,忍痛将王宝钏交出,黄巢将王宝钏五马分尸致死。这是其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樟脑丸会毒死植物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的家庭中有不少的植物,但是家庭中也少不了樟脑丸的存在,那么樟脑丸会毒死植物吗?的小编接下来为您介绍。

目前市面上用于衣物防霉防蛀的产品有十几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天然香樟木制品,另一种是化学合成的樟脑丸,前者的价格大约比后者高出一倍,每包大多在10到40元之间。据店员描述,香樟木制品是由樟木打磨成丸状或条状的产品,利用树本身的芳香气味和物质进行防霉防虫,可反复使用。化学合成制品则是圆形的白色颗粒,硬币大小,成分多为对二氯苯或樟脑,味道颇重。目前市面上,合成樟脑丸大约占了8成。

合成樟脑丸却含有国家第六类有毒品对二氯苯以及萘、化学樟脑,有刺鼻的味道,具有肝毒性和血液毒性。由于合成樟脑丸成本较低,一般的气雾杀虫剂能杀死花盆中的小飞虫,但也会伤害到盆中的花。可以买“速灭杀丁”、“敌敌畏”或菊酯之类的专用杀虫剂来用。樟脑丸对于这些植物多少会有一些危害,但是危害不大。

以上关于有毒物品小知识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关于更多的如何预防樟脑丸对人体产生危害方面的知识,以及有毒物品知识,尽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毒死蜱颗粒剂能否防治玉米钻心虫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毒死颗粒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本品对鱼类等水生生物、蜜蜂、家蚕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蜂群的影响、蜜源作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对黄铜有腐蚀作用。烟草、莴苣、瓜苗、杜鹃花、茶花、玫瑰花对本品敏感,下面来具体的看一下毒死蜱颗粒剂能否防治玉米钻心虫吧?

毒死蜱颗粒剂是不能防治玉米钻心虫,玉米钻心虫喷药防治必须抓住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期进行。可选用1.8%爱福丁乳油2500至3000倍液,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应早施或选用,或21%灭杀毙乳油2000倍,20%菊杀或10%菊马乳油1000倍,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10%多来宝悬浮剂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5.7%百树得乳油2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灭幼脲三号悬浮剂1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司马懿是被诸葛亮毒死的吗?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是不是司马懿是被诸葛亮毒死

历史文献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上面明确表示司马懿是生病死的而并不是被毒死的。但是在历史文献之外,司马懿总共有4种死法,其中一种死法就是诸葛亮所留下的书中有毒。

这恐怕连司马懿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在活着的时候能够耀武扬威,甚至也可以将曹魏的各个皇帝直接玩弄于鼓掌之中,在韬光养晦多年之后突然的爆发,而且还能够创建新皇朝。然后根本就没有完成,因为完成这个梦想的就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

诸葛亮在知道自己没有办法长时间活下去时,马上就让大臣把该搬的这些东西全部搬回去,这中间就会包括一些军事将领的材料,还有一些防备图,但是也有一些没有搬走,这就是一些奇葩的兵书。为什么不把这些搬走呢?因为诸葛亮也会知道司马懿本身是什么样的性格,平时最喜欢看书,无论是什么样的书都会喜欢看。

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就让身边的战士把些书全部都浸泡在一种有剧毒的物质中,在浸泡完毕之后然后选择晾晒,恢复到原先的样子,接着马上选择撤退,假装没有来得及把这些书带走。司马懿带领的军队在此时就发现诸葛亮的木头人,所以也认为诸葛亮可能还活着,自然不敢选择贸然的追击。司马懿在知道诸葛亮已经死了已经丧失了最佳的作战时机,伤心归伤心,不过有人来报道在诸葛亮原先居住的地方,还有很多的书完全没有来得及拿走。

司马懿非常的开心,如同是如获至宝,每天都会一直看着,最终就看死了。可能大家也会好奇,这无非就是看一本书,怎么可能会看死呢,这和当时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古代的书往往都会有着较强的粘合性,都需要用食指沾着唾沫然后翻书,在此时必然就会中毒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平乐李兰惠是怎么死的?是被刘娥毒死的吗?

全文共 2137 字

+ 加入清单

在《清平乐》的剧情当中,李兰惠作为赵祯的生母,却不能与自己的亲儿子相认,她的心里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吧。刘娥虽然身为太后,却对赵祯的行为处处约束,毕竟她大权在握,有先皇遗命辅佐赵祯,赵祯也不能让两个太后同时出现,因此内心十分的纠结苦痛。最终李兰惠死了,却有人认为是刘娥对李兰惠下的毒手,刘娥原本也不想给李兰惠高规格的安葬,但是出于担心赵祯借此以后向她发难,所以还是厚葬了李兰惠,这才平息了赵祯的怒气。但是,李兰惠真的是被刘娥害死的吗?赵祯进行了查验,最终的结果究竟是怎样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赵祯生母,是不是被太后刘娥害死的呢?1.清平乐李兰惠怎么死的

明道元年,元旦大朝会,万国来朝,李兰惠却突然病危,太医也说药石无医,刘娥知道消息后,心乱如麻,安排了李兰惠的后事后,又让任守忠去把消息告诉给赵祯,并让赵祯一人去参加元旦大朝会。赵祯知道消息后,虽然心痛不已,但却也知道自己不能在元旦大朝会上失仪。元旦大朝会上,赵祯忍不住想起赵元俨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赵祯的走神被群臣看在眼里,赵祯赶紧回过神,忍着心痛继续主持下去。

李兰惠去世的消息传到吕夷简耳里,吕夷简匆匆忙忙地想找刘娥询问关于李兰惠的后事,路上遇到了任守忠,吕夷简听完任守忠的话,觉得刘娥对李兰惠的丧事处理得不符合礼节,担心数十年后赵祯会因此而报复,刘娥见吕夷简来了,便支走了赵祯。吕夷简向刘娥说明了来意,劝刘娥为刘氏一族的未来做打算。刘娥内心复杂,她不相信赵祯会为了李兰惠和自己反目成仇,吕夷简劝说刘娥不要为了李兰惠伤了和赵祯的母子之情,不要争一时的意气,把赵祯心中对李兰惠的愧疚变成对刘娥的怨恨。刘娥冷静下来,还是听从了吕夷简的建议,决定厚葬李兰惠,赵祯得知消息后,这才平静下来。

刘娥的病越来越重,赵祯赶走了下人,亲自在刘娥宫里伺候,刘娥见宫里只有他们两人,便和赵祯说起了心里话,把内心的委屈与不满发泄了出来,刘娥觉得赵祯是恨她的,不然也不会借替刘娥祈福大赦天下之时,赦免了当年反抗刘娥的大臣们,让他们官复原职,赵祯却解释自己是真心希望刘娥康复,赦免那些大臣也是为了化解恩怨,刘娥也圆了身穿衮服祭祖的心愿。明道二年,刘娥病逝,刘娥去世前,还是换回了皇后的服饰。2.李兰惠是被刘娥毒死的吗

赵祯正在灵堂为刘娥守灵时,赵元俨闯进灵堂大吵大嚷,赵祯出门制止了赵元俨,赵元俨却让赵祯不要再认刘娥为母,要赵祯为李兰惠报仇,还说是刘娥为了阻止赵祯和李兰惠相认,毒害了李兰惠。

赵元俨对赵祯步步相逼,赵祯无奈,而且此事涉及刘娥和李兰惠,便答应赵元俨会将刘娥毒害李兰惠一事调查清楚,赵祯立马吩咐张茂则带兵围住刘府,不让刘府的人出入。朝臣们得知消息,内心都忐忑不安起来,担心赵祯已经找到刘娥的罪证,真的要将刘氏一族问罪。早朝上,赵祯告诉百官,他决定让太医开棺验尸,查验李兰惠是否是死于中毒。

赵祯领着赵元俨和舅舅李用和一起进殿查看,太医查验完毕后,赵祯让李用和向百官说出刚刚的所见,李用和告诉众人,李兰惠是身穿太后服饰下葬的,并且有用水银养护尸体,以此证明李兰惠的后事觉得没有敷衍草率。太医也验证了李兰惠并没有中毒,赵元俨无话可说,真相大白后,赵祯训诫群臣不要因为内心的偏颇诬陷清白之人。真相大白于天下,李兰惠也得了她应有的名分,两后并立,百姓也对赵祯的做法十分信服。3.历史上赵祯生母是怎么死的

李氏在父亲过世、继母携子改嫁后,削发为尼,后来刘娥在寺中发现她美貌出众,便带着李氏入宫,入宫时,李氏为刘美人的侍女。宋真宗宠爱刘氏,想立为后,奈何刘氏家世并不显赫,又无子嗣,群臣不服。正苦恼的时候,李氏梦到仙人降生为己子。真宗与刘氏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办法。逐让李氏侍寝,不久李氏果然怀孕。李氏随真宗临砌台,鬓上玉钗不慎坠落。真宗心中暗暗祈祷:如果玉钗完好无损,必为男孩。侍从拾起钗,果然完好无损。真宗甚喜。不久,生下皇子,真宗对外声称是刘氏所生,取名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封为德妃,而李氏只封为崇阳县君。后来李氏又生下女儿,晋封为才人,不久此女夭折。后进封婉仪。其后,刘氏被真宗立为皇后。

宋仁宗即位,皇后刘氏被尊为皇太后。后来,刘太后晋李婉仪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守陵。刘太后又命刘美、张怀德访其亲属,其弟李用和,补三班奉职。仁宗虽为其子,然而真宗将之归于刘氏名下,并与杨淑妃一同视养。李氏也毫无怨言,终其一生,未以天子之母而自傲。

明道元年(1032年),李顺容病重,刘太后晋封李氏为宸妃,遣太医视望。册封当日李宸妃逝世,享年四十六岁。

明道二年,刘太后病逝,燕王赵元俨告诉宋仁宗:“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死于非命。”宋仁宗为母亲守丧哀伤过度疲劳过度,多日没有上朝,下哀痛的诏书自责,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壮懿。宋仁宗又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换棺材的时候亲自哭着看了母亲的仪容,李宸妃的容貌仿佛生前,帽子和衣服和皇太后一样,尸体用水银保养,所以没有朽坏。宋仁宗感叹的说:“人言怎么可以信!”刘家尊封更胜往昔。李氏陪葬永定陵,灵位奉祀于奉慈庙。又于景灵宫建神御殿,殿称广孝。庆历年间,仁宗改生母李氏谥为“章懿皇后”,与刘太后一同升祔太庙。封李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仁宗既而追念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包拯被人毒死是真的吗?包拯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包拯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包拯是中国古代史上很有名的一位侦探,一般一些非常伤脑的案件交给包拯便可以迎刃而解。为此,包拯这样的人是很容易得罪人的,有很多的人因为被包拯戳穿判刑,所以怀恨在心,想寻找一个机会谋杀掉包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包拯最后也死了,不过,包拯的死确是一个大谜团,有的人说包拯是老死,有的则说包拯得罪人被人毒死。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

武贤王自是不甘,想出一条毒计,邀请包拯喝酒,并下毒,包拯感到头痛欲裂,胸中如烈火在烧,不久中毒而亡。公 孙策按照包拯生前之计,密不报丧,借助包公之名,下令斩杀了武贤王之子。 事后,包拯死讯才被放出,满城百姓无不悲伤痛哭。

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十三天时间,其间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如此突发性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他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似乎成为了千古不解之谜、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宋江被毒死时剩下的梁山好汉怎么不给他报仇?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宋江死的时候也还是非常难受的,一代梁山总把头就是这样被毒死了,其实宋江死的时候很多人问了,剩下的梁山好汉为何不给他报仇呢?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下面我们速度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其实宋江被毒死的时候,梁山好汉还是有很多有实力的人存在的,那么有的人问了,为什么不选择给宋江报仇呢?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被朝廷招安后不久,老大宋公明便被昏君奸臣所毒杀,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宋公明死后众多兄弟竟然没有一个人为了义气给他报仇,尤其是美髯公朱仝、大刀关胜和双鞭呼延灼这三位手握重兵的梁山好汉,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三个人里面,朱仝跟宋江的关系最铁、交往最久,也是多次救过梁山好汉的仗义之人,但是朱仝最后为什么没能支援宋江呢,在于朱仝对梁山上的好汉心有芥蒂,对他们的胡作非为和宋江的肆意放纵早就心存不满。

当年朱仝其实不用落草为寇的,而且仕途畅通,但是梁山好汉为了拉他入伙不择手段,在沧州府不惜杀害无辜的小衙内迫使朱仝就范,这里面当然也有宋江的默许,所以朱仝也是把这件事埋在了心里。招安后,朱仝如愿以偿官运亨通,被封为武节将军、保定府都统制,朝廷的大恩下,跟宋江的那点情谊一比简直是不值一提,没必要为宋江报仇。

关胜确实可以算一个忠义之士,毕竟他以常常以关羽而自称,还是非常注重自己忠义形象的,虽然当年也是被迫上的梁山,但关胜对宋江的人品还是蛮钦佩的。

关胜后来不助宋江并不是不想帮,而是在忠于皇帝和义助宋江之间十分矛盾。招安后关胜被皇帝封为武节将军、大名府正兵马总管,相当于军区司令员,这个官可以说是不小了,可见皇帝对他的器重,而宋江当时对他的关系略显单薄,只是有点小人情,在权衡利弊之下,关胜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对宋江之死表示沉默,也只能在心里为宋江抱不平了。

呼延灼可以说是这三个人中对梁山最没有认同感的人,也从心眼里看不起梁山一帮土匪,当年呼延灼在剿灭梁山之时就是朝廷命官,只是因为不小心中了吴用的计策才被俘,宋江见呼延灼武艺高强有意拉拢,呼延灼为了保命被迫加入了梁山队伍,在后期招安之际,呼延灼也是坚定的招安派,并不甘心一辈子落草为寇,而且在处理和梁山好汉的关系时,他也都是处处小心谨慎。

招安后,朝廷给予呼延灼的个人待遇也不差,一直坐到了御营兵马指挥使的位置,差不多是皇帝身边禁卫军的领导,也深得皇帝的信任,所以呼延灼没必要压上身家性命,给与自己没什么交情的宋江去报仇。

梁山好汉群体彼此本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每个人的出身和素质大相径庭,导致了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样,而他们聚拢的最初动机也都是为了保命被迫联合,所以并不算是真正的兄弟情义,彼此之间也是心怀鬼胎,所以当宋江大难来时,也唯有各自飞了。此外,宋廷也不傻,也有一套成熟的防范武将造反的体制机制,即便是有心给宋江报仇也是很难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